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讲 几何计数进阶

第十讲 几何计数进阶

第十讲 几何计数进阶
第十讲 几何计数进阶

最新几何图形计算公式汇总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长 、底、上底、棱长 b: 宽 、下底 h: 高 d :直径 r :半径 V:体积 )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 = a×a = a 2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h = 2s ÷a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6、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2×圆周率×半径 C=лd=2лr d=C π r=C 2π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 S = πr 2 环形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S 环=π(R 2-r 2) 7、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4 + 宽×4 + 高×4 =(长 + 宽 + 高)×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 2( ab + ah + bh )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 底面积×高 V=abh = sh 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表 = a×a×6 = 6a 2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高 V = a×a×a = a 3 = sh 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πdh=2πrh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表=s 侧+s 底×2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 柱 = sh =πr 2h 10、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13 V 锥 = 13 sh = 1 3 πr 2h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长 、底、上底、棱长 b: 宽 、下底 h: 高 d :直径 r :半径 V:体积 )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 = a×a = a 2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h = 2s ÷a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6、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2×圆周率×半径 C=лd=2лr d=C π r=C 2π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 S = πr 2 环形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S 环=π(R 2-r 2) 7、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4 + 宽×4 + 高×4 =(长 + 宽 + 高)×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 2( ab + ah + bh )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 底面积×高 V=abh = sh 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表 = a×a×6 = 6a 2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高 V = a×a×a = a 3 = sh 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πdh=2πrh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表=s 侧+s 底×2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 柱 = sh =πr 2h 10、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13 V 锥 = 13 sh = 1 3 πr 2h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考试理论试题 一选择题(40分,每一题1分) 1.下面选项是对信息的实质的理解和说明,其中错误的选项是________. A. 信息就是计算机的处理对象 B. 信息就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规律的知识 C. 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D. 信息就是人类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常用作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人们常说,"因特网是知识的海洋".

小学数学《几何中的计数问题(二)》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几何中的计数问题(二)》练习题(含答案) 一、数长方形 例1如下图,数一数下列各图中长方形的个数? 分析图(Ⅰ)中长方形的个数与AB边上所分成的线段的条数有关,每一条线段对应一个长方形,所以长方形的个数等于AB边上线段的条数,即长方形个数为: 4+3+2+1=10(个). 图(Ⅱ)中AB边上共有线段4+3+2+1=10条. BC边上共有线段:2+1=3(条),把AB上的每一条线段作为长,BC边上每一条线段作为宽,每一个长配一个宽,就组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图(Ⅱ)中共有长方形为: (4+3+2+1)×(2+1)=10×3=30(个). 图(Ⅲ)中,依据计算图(Ⅱ)中长方形个数的方法:可得长方形个数为:(4+3+2+1)×(3+2+1)=60(个). 解:图(Ⅰ)中长方形个数为4+3+2+1=10(个). 图(Ⅱ)中长方形个数为: (4+3+2+1)×(2+1)=10×3=30(个). 图(Ⅲ)中长方形个数为: (4+3+2+1)×(3+2+1)=10×6=60(个). 小结:一般情况下,如果有类似图Ⅲ的任一个长方形一边上有n-1个分点(不包括这条边的两个端点),另一边上有m-1个分点(不包括这条边上的两个端点),通过这些点分别作对边的平行线且与另一边相交,这两组平行线将长方形分为许多长方形,这时长方形的总数为: (1+2+3+…+m)×(1+2+3+…+n). 例2 如右图数一数图中长方形的个数.

解:AB边上分成的线段有: 5+4+3+2+1=15. BC边上分成的线段有: 3+2+1=6. 所以共有长方形: (5+4+3+2+1)×(3+2+1)=15×6=90(个). 二、数正方形 例3 数一数下页各个图中所有正方形的个数.(每个小方格为边长为1的正方形)分析图Ⅰ中,边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 2×2=4(个),边长为2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 1×1=1(个). 所以,正方形总数为1×1+2×2=1+4=5(个). 图Ⅱ中,边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3×3=9(个); 边长为2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2×2=4(个); 边长为3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1×1=1(个). 所以,正方形的总数为:1×1+2×2+3×3=14(个). 图Ⅲ中,边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 4×4=16(个);

小学奥数-几何计数-专题

几何计数 知识框架图几何计 数8计数综合7-7 教学目标 .掌握计数常用方法;1熟记一些计数公式及其推导方法;2. .根据不同题目灵活运用计数方法进行计数.3本讲主要介绍了计数的常用方法枚举法、标数法、树形图法、插板法、对应法等,并 渗透分类计数和用容斥原理的计数思想. 知识要点 一、几何计数在几何图形中,有许多有趣的计数问题,如计算线段的条数,满足某种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若干个图分平面所成的区域数等等.这类问题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是通过认真分析,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处理方法的.常用的方法有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n12个部分;n个圆最多分平面的部分数为n(n-1)+2;n个三角形将平面最多分2)(nn?n??????223……2成3n(n-1)+2部分;n个四边形将平面最多分成4n(n-1)+2部分…… 在其它计数问题中,也经常用到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解题时需要仔细审题、综合所学知识点逐步求解. 排列问题不仅与参加排列的事物有关,而且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组合问题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无关,只与这两个组合中的元素有关.

二、几何计数分类 数线段: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1个点(包括两个端点)(或含有n个“基本线段”),那么这n+1个点把这条线段一共分成的线段总数为n+(n-1)+…+2+1条 数角:数角与数线段相似,线段图形中的点类似于角图形中的边. 数三角形:可用数线段的方法数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形(对应法),因为DE上有15条线段,每条线段的两端点与点A相连,可构成一个三角形,共有15个三角形,同样一边在BC上的三角形 也有15个,所以图中共有30个三角形. 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一般的,对于任意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若其横边上共有n 条线段,纵边上共有m条线段,则图中共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mn个. 例题精讲 【例 1】下图的两个图形(实线)是分别用10根和16根单位长的小棍围成的.如果按此规律(每一层比上面一层多摆出两个小正方形)围成的图形共用了60多根小棍,那么围成的图形有几层, 共用了多少根小棍?(4级) 【例 2】用3根等长的火柴可以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如图用这样的等边三角形拼合成一个更大的等边三角形.如果这个大等边三角形的每边由20根火柴组成,那么一共要用多少根火柴?(4

小学奥数第44讲 几何图形的计数(含解题思路)

44、几何图形的计数 【点与线的计数】 例1如图5.45,每相邻的三个圆点组成一个小三角形,问:图中是这样的小三解形个数多还是圆点的个数多? (全国第二届“华杯赛”决赛试题) 讲析:可用“分组对应法”来计数。 将每一排三角形个数与它的下行线进行对应比较。第一排三角形有1个,其下行线有2点; 第二排三角形有3个,其下行线有3点; 第三排三角形有5个,其下行线有4点; 以后每排三角形个数都比它的下行线上的点多。 所以是小三角形个数多。 例2 直线m上有4个点,直线n上有5个点。以这些点为顶点可以组成多少个三角形? (如图5.46) (哈尔滨市第十一届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本题只要数出各直线上有多少条线段,问题就好解决了。 直线n上有5个点,这5点共可以组成4+3+2+1=10(条)线段。以这些线段分别为底边,m上的点为顶点,共可以组成4×10=40(个)三角形。 同理,m上4个点可以组成6条线段。以它们为底边,以n上的点为顶点可以组成6×5=30(个)三角形。

所以,一共可以组成70个三角形。 【长方形与三角形的计数】 例1图5.47中的正方形被分成9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它们一共有16个顶点,以其中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点为顶点,可以构成三角形。在这些三角形中,与阴影三角形有同样大小面积的有多少个? (全国第三届“华杯赛”复赛试题) 为3的三角形,或者高为2,底为3的三角形,都符合要求。 ①底边长为2,高为3的三角形有2×4×4=32(个); ②高为2,底边长为3的三角形有8×2=16(个)。 所以,包括图中阴影部分三角形共有48个。 例2 图5.48中共有______个三角形。 (《现代小学数学》)邀请赛试题) 讲析:以AB边上的线段为底边,以C为顶点共有三角形6个; 以AB边上的线段为底边,分别以G、H、F为顶点共有三角形3个; 以BD边上的线段为底边,以C为顶点的三角形共有6个。 所以,一共有15个三角形。 例3 图5.49中共有______个正方形。 (《现代小学数学》邀请赛试题) 讲析:可先来看看图5.50的两个图中,各含有多少个正方形。

小学数学 几何计数(一).教师版

7-8-1几何计数(一) 教学目标 1.掌握计数常用方法; 2.熟记一些计数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3.根据不同题目灵活运用计数方法进行计数. 本讲主要介绍了计数的常用方法枚举法、标数法、树形图法、插板法、对应法等,并渗透分类计数和用容斥原理的计数思想. 知识要点 一、几何计数 在几何图形中,有许多有趣的计数问题,如计算线段的条数,满足某种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若干个图分平面所成的区域数等等.这类问题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是通过认真分析,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处理方法的.常用的方法有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n 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 212232)2n n n ++++=++……个部分;n 个圆最多分平面的部分数为n (n -1)+2;n 个三角形将平面最多分成3n (n -1)+2部分;n 个四边形将平面最多分成4n (n -1)+2部分…… 在其它计数问题中,也经常用到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解题时需要仔细审题、综合所学知识点逐步求解. 排列问题不仅与参加排列的事物有关,而且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组合问题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无关,只与这两个组合中的元素有关. 二、几何计数分类 数线段: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 +1个点(包括两个端点)(或含有n 个“基本线段”),那么这n +1个点把这条线段一共分成的线段总数为n +(n -1)+…+2+1条 数角:数角与数线段相似,线段图形中的点类似于角图形中的边. 数三角形:可用数线段的方法数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形(对应法),因为DE 上有15条线段,每条线段的两端点与点A 相连,可构成一个三角形,共有15个三角形,同样一边在BC 上的三角形也有15个,所以图中共有30个三角形. 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一般的,对于任意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若其横边上共有n 条线段,纵边上共有m 条线段,则图中共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mn 个. 例题精讲 模块一、简单的几何计数 【例1】七个同样的圆如右图放置,它有_______条对称轴.

几何图形及计算公式

一。几何图形及计算公式

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几何图形。包括面积体积表面积等等公式三角形 面积 1)S=1/2底*高 2)S=1/2*意两边的乘积*这两边夹角的正弦值(已知两边及其夹角的大小) 3)S=根号下p(p-a)(p-b)(p-c)---------------------(海伦公式:已知三边的长,p=周长/2) 分类:钝角直角锐角 特例:等边三角形:S=四分之一倍根号三*边长的平方

等腰直角三角形:S=1/2倍直角边的平方 注: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也很重要 性质:正弦定理: sinA/a=sinB/b=sinc/C 余弦定理: a^2=b^2+c^2-2bc cosA b^2=a^2+c^2-2ac cosB c^2=a^2+b^2-2ab cosA 三角形2条边向加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四边形 梯形:S=(上底+下底)*高/2 平行四边形:S=底*高 长方形:S=长*宽 正方形:S=边长*边长 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内角和为(n-2)*180° 面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用切割法划为简单图形计算) 圆:s=πr^2 周长=2πr 性质:园内以直径为一边的圆周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且直径所对的角为直角相同弧长所对的圆心角为其圆周角的两倍 弦切角=圆周角=1/2圆心角 过圆内一点最短的弦与过该点的直径垂直

立体 棱柱:V=底面积*高(四棱柱可切为6个三棱锥) 椎体:V=C底面积*高(C为一常数,三棱柱时为1/3;正三棱锥很重要) 球:S=4πr^2 V=4/3倍πr^3 提问人的追问 2010-01-03 16:18 很清晰。但好像还不是很完整,比如说扇形的,还有椎体,台体。还有像问一下,椎体哪里的c为一常数是怎么看的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1-03 16:36 嗯~2扇形:S=顶角/360°*(πr^2) 弓形:S=相应扇形的面积-相应三角形的面积 椎体体积的计算时始终记住底面积乘以高然后根据其特点确定C (因为底面积乘以高为四棱柱的体积所以只要确定几个这样的椎体构成一个四棱柱则 C=1/n)上面那个地方写错了应该是1/6 更为复杂的立体一定要用切割法或是互补法 几年没碰过了忘了好多还有什么遗漏的告诉我我再看一下能不能记起 提问人的追问 2010-01-03 16:43 弧长公式。用不同的公式表示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1-03 16:54 因弧度数=弧长/半径 所以1)弧长=弧度*半径 又 2)弧长=(圆心角/360°)*周长 3)在物理方面弧长=角速度*半径*时间 提问人的追问 2010-01-03 17:18 弦切角=圆周角=1/2圆心角可以帮我画个图吗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1-03 17:34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难题讲解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拓展提高题课专用文档 --精品课程之提高课第4讲 1.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经过三点可以画三条直线………………() 2.两条直线如果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它们就有无数个公共点…………………() 3.射线AP与射线PA的公共部分是线段PA…………() 4.线段的中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5.互补的角就是平角………………………………………() 6.如图,图中有________条直线,有________条射线,有________条线段,以E为顶点的角有 ________个. 7.如图,点C、D在线段AB 上.AC=6 cm,CD=4 cm,AB=12 cm,则图中所有线段的和是_____cm. 8.线段AB=12.6 cm,点C 在BA 的延长线上,AC=3.6 cm,M 是BC 中点,则AM 的长是 ________cm. 9.如图,OB 平分∠AOC.且∠2∶∠3∶∠4=3∶5∶4,则∠2=________°, ∠3=________°,∠4=________°. 10. ∠A与∠B互补,∠A与∠C互余,则2∠B-2∠C=________°. 11.由2点30分到2点55分,时钟的时针旋转了________度,分针旋转了________度,此刻时针与 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度.

12.已知线段AB=10 cm,AC+BC=12 cm,则点C 的位置是在:①线段AB 上;②线段AB 的延长线上; ③线段BA 的延长线上;④直线AB 外.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A)0种(B)1种(C)2种(D)3种 13.分别在线段MN的延长线和MN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P、Q,使MP=2NP.MQ=2MN.则线段MP 与NQ 的比是…………………………………………() (A)1/3 (B)2/3 (C) 1/2 (D)3/2 14.一条直线可以将平面分成两部分,两条直线最多可以将平面分成四部分,三条直线最多可以将平面分成n 部分,则n 等于………………………………() (A)6 (B)7 (C)8 (D)9 15.若互补两角有一条公共边,则这两个角的平分线所组成的角………………() (A)一定是直角(B)一定是锐角 (C)一定是钝角(D)是直角或锐角 16.已知、∠1、∠2都是钝角,甲、乙、丙、丁四人计算1/5(∠1+∠2)的结果依次是30°、35°、60°、75°,其中恰有正确结果.这个正确结果是……() (A)30°(B)35°(C)60°(D)75° 17.如图,∠AOB=∠BOC=∠COD=∠DOE=30°.图中互补的角有……() (A)10对(B)6对(C)3对(D)4对 18. ∠1、∠2互为补角,且∠1>∠2,则∠2的余角是…………………………() (A)1/2(∠1+∠2) (B)1/2∠1 (C) 1/2(∠1-∠2) (D)1/2∠2 19.设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角是a ,则正确的说法是………………………() (A)九点一刻时,∠a是平角 (B)十点五分时,∠a是锐角

几何图形中的计数问题

几何图形中的计数问题 (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 安庆旺 236400) 将两个计数原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与几何图形相结合,解决几何图形中的计数问题。这类问题是在知识的交汇点处设计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是高考和竞赛考试的热点问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两个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也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转化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举例说明。 1 适当分类 例1 (1998高中数学联赛)在正方体的8个顶点,12条棱的中点,6个面的中 心及正方体的中心共27个点中,共线的三点组的个数是( ) )(A 57 )(B 49 )(C 43 )(D 37 解析:按共线三点组的性质进行适当分类: ①两端都是正方体顶点的共线三点组有282 782 8=?=C 个; ②两端都是正方体各棱中点的共线三点组有182 312=?个; ③两端都是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的共线三点组有32 16=?个 且没有其他的共线三点组,所以共线三点组共有4932818=++个. 例2 在图1的86?方格中,点A ,则以这些直线为边,且过点 A 的矩形共有多少个? 解析:构成矩形需要两条水平的边和两条竖直的边,在本题中,可根据点A 所在 的位置进行分成三类: ①当点A 为所选矩形的顶点时,必选水平的边4n 和竖直的边3m ,再从另外的水平边123567,,,,,n n n n n n 任选一条,从另外的竖直 边12456789,,,,,,,m m m m m m m m 任选一条,一共 有116848C C ?=个矩形; ②当点A 在水平的边上,且不为顶点时,水 平的边4n 必选,而竖直的边3m 不选,否则, A 为顶点, n6n5n4n3n2n1

(完整版)小学奥数几何计数专题

知识框架图 7 计数综合 7-8 几何计数 1.掌握计数常用方法; 2.熟记一些计数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3.根据不同题目灵活运用计数方法进行计数. 本讲主要介绍了计数的常用方法枚举法、标数法、树形图法、插板法、对应法等,并渗透分类计数和用容斥原理的计数思想. 一、几何计数 在几何图形中,有许多有趣的计数问题,如计算线段的条数,满足某种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若干个图分平面所成的区域数等等.这类问题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是通过认真分析,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处理方法的.常用的方法有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n 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 2 1223(2)2 n n n ++++= ++……个部分;n 个圆最多分平面的部分数为n(n-1)+2;n 个三角形将平面最多分成3n(n-1)+2部分;n 个四边形将平面最多分成4n(n-1)+2部分…… 在其它计数问题中,也经常用到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解题时需要仔细审题、综合所学知识点逐步求解. 排列问题不仅与参加排列的事物有关,而且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组合问题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无关,只与这两个组合中的元素有关.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几何计数

二、几何计数分类 数线段: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1个点(包括两个端点)(或含有n 个“基本线段”),那么这n+1个点把这条线段一共分成的线段总数为n+(n-1)+…+2+1条 数角:数角与数线段相似,线段图形中的点类似于角图形中的边. 数三角形:可用数线段的方法数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形(对应法),因为DE上有15条线段,每条线段的两端点与点A相连,可构成一个三角形,共有15个三角形,同样一边在BC上的三角形也有15个,所以图中共有30个三角形. 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一般的,对于任意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若其横边上共有n条线段,纵边上共有m条线段,则图中共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mn个. 【例 1】下图的两个图形(实线)是分别用10根和16根单位长的小棍围成的.如果按此规律(每一层比上面一层多摆出两个小正方形)围成的图形共用了60多根小棍,那么围成的图形有几层,共用了多少根小 棍?(4级) 例题精讲

几何图形初步 讲义

有思教育 初一数学讲义(第48期) 第十讲几何图形初步 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知识点一几何图形 定义:把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正方形,圆形,球形,正方体等等。 几何图形的分类:1. 立体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他们是立体图形; 2. 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他们是平面图形。 注意:常用虚线表示立体图形中被遮挡的部分,这也是区别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标准之一。 知识点二常见的立体图形 注意:圆柱与棱柱的区别在于圆柱只有一个侧面,而棱柱有多个侧面。圆柱的底面是圆,棱柱的底面是多边形。圆柱、圆锥、球的横截面都是圆。

例1. 下列图形中,是三棱柱的是() A B C D 知识点三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例2. 如下图所示为7个正方体堆成的一个立体图形,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这个几何体多看到的图形。

知识点四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例3. 下面四个图形中,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知识点五点、线、面、体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形成点。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有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面和曲面) 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体。点、线、面、体的相互关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例4. 如图是将三角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图1中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A B C D图1 知识点六直线

知识点七射线 射线: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包括两部分:端点和方向。 如图所示为射线OA,射线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在前; 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例如。 射线的特点:射线是直的,并且可以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没有长短。 例5 如图所示,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A. 射线AB和射线BA不是同一条射线 B. 射线AB和射线AC是同一条射线 C. 射线BA和射线CA是同一条射线 D. 射线BA和射线BC不是同一条射线 知识点八线段 线段: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 线段的特点:有两个端点,不可延伸,可以度量。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比较线段的大小: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线段的长度,可以使用度量法、叠合法、圆规截取法。 例7. 如图,图中共有()条线段. A. 5 B. 6 C. 7 D. 8 知识点九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 ●端点个数不同,直线没有端点,射线一个,线段两个。 ●延伸性不同,直线向两边延伸,射线想一边延伸,线段不可延伸。 ●性质不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一个端点一个方向确定一条射线,两点之间的线。 ●只有线段可以度量。 ●作图叙述不同,直线表述为过A、B作直线AB。射线是以A为端点作射线AB。线段 则是连接AB。

几何图形计数

几何图形计数问题 例一、 数一数,下图中包含几条线段。 解析: 数线段是几何图形计数问题的重点和基础。点和线段是基本的几何图形元素,一般可采取按照线段端点顺序分类 ..。 ..计数 ..加法 ○1编序号 .. 如图,我们先把题图线段上各点按顺序编序号,然 后从“0”号端点开始计数。 以“0”号端点为左端点的一类线段有4?0=4条; 以“1”号端点为左端点的一类线段有4?1=3条; 以“2”号端点为左端点的一类线段有4?2=2条; 以“3”号端点为左端点的一类线段有4?3=1条; 将各类线段的数目相加,便可得到题图中所包含的线段总数: 4+3+2+1=10 我们发现: 把题图左端点编为“0”,向右依次编号,一直到“4”,而题图中所包含的线段总数恰为4~1连续自然数的和:4+3+2+1=10; 若某一线段上共有包含两端点在内的10个点,按照上述方法可编号为0~9;那么,这条线段所包含的线段总数应为: 9+8+7+6+5+4+3+2+1=45 ○2数基本线段 .... 题图中,相邻两点间的线段,比如、等,这类线段内不包含其它已知点,姑且称之为基本线段。 题图中有4条基本线段:、、、; 相邻两条基本线段相加: +、+、+则组成3条线段; 相邻三条基本线段相加: AAAA+AABB+BBCC、AABB+BBCC+CCDD,则组成2条线段; 相邻四条基本线段相加: +++1条线段; 将各类线段数目相加,便可得到题图中所包含的线段总数: 4+3+2+1=10 答:图中共有10条线段

例二、如图,数一数,图中包含几个角。 解析: 角的计数,可与线段计数采用相同的方法,即采用分类加法计数。 ○1标注序号 .. 把题图中已知射线依序编号为0、1、2、3,如图所示。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 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比如,射线OA绕公共端点O,沿顺时针 方向旋转到射线OB的位置,便形成∠AOB .据此,则有: 以0号射线为始边,沿顺时针方向分别旋转到射线1、2、 3的位置所形成的角有3个; 以1号射线为始边,沿顺时针方向分别旋转到射线2、3的位置所形成的角有2个; 以2号射线为始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到射线3的位置所形成的角有1个; 把这三类角的数目相加,便得到题图所包含的角的总数: 3+2+1=6 ○2数基本角 ...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在题图已知的四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中,任取两条相邻 ..的射线都可以组成一个角,比如,射线OA与OB相邻,可构成∠AOB;不妨称这类角为“基本角”。 先数一数题图中有几个基本角,再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用基本角来组成其他不同种类的角,最后各类数目相加。 题图中的基本角:∠AOB、∠BOC、∠COD,共有3个; 由两个相邻基本角所组成的角:∠AOB+∠BOC、∠BOC+∠COD,共有2个; 由三个相邻基本角所组成的角:∠AOB+∠BOC+∠COD,共有1个; 则题图所包含的角的总数为: 3+2+1=6. 答:题图中包含6个角。 我们发现: 题图所包含的角的总数等于由表示基本角数的数字开 始到1的连续自然数之和: 数数右图共包含多少角? 解:右图共有6个基本角,所包含角的总数是 6+5+4+3+3+1=21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认识

启航学校几何图形初步复习汇编 第一板块:《几何图形初步》知识聚焦 第二板块:《几何图形初步》考点解析 第三板块:《几何图形初步》试题荟萃 第四板块:《几何图形初步》解题宝贝 第一板块:《几何图形初步》知识聚焦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1.?? ? ??????? ??平面图形球体椎体(棱锥、圆锥)柱体(棱柱、圆柱)立体图形几何图形 2.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 (1)平面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2)从不同的方向看(“三视图”) 3.几何图形的形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几何图形的结构:点、线、面、体组成几何图形。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4.2直线、射线、线段 1.点: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通常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 、点B 。 2.直线 (1)直线的表示方法:①可以用这条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字母(大写)来表示;②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2)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直线的特征: ①直线没有端点,不可度量,向两方无限延伸; ②直线没有粗细; 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④两条直线相交有唯一一个交点。 (4)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点在直线上(也可以说这条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也可以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5)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平行 3.射线: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1)射线的表示方法: ①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表示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在两个字母前加上“射线”; ②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2)射线的性质: ①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②射线只向一方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不能度量、不能比较长短; ③射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④两条射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可能只有一个,可能有无穷多个。 4.线段: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1)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它有两个端点,它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度量,可以比较长短。 (2)线段的表示方法: ①用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

《几何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课时《几何图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与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的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从大量图形入手,通过教学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从身边的问题展开研究。通过课前学生制作好模型,收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体会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研究几何图形的应用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和简单的立体组合图形。识别简单的三视图。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识别三视图。 二、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教育。因此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于几何图形的物体实例。体验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数学思考: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 3.解决问题:能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通过描述展开图,发展学生运用几何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 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 设计好一堂课就象量体裁衣,教学内容是面料,教学方法就是款式。只有适合才是最好。本课的主题思想是“零起点,快乐学”。目前我们面对的群体是十二、三岁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不统一。我会告诉他们要从同一个起点一起赛跑,不要一开始就要有差距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本节课主要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学东西的最好途径是亲自去发现它。让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寻找数学在哪里。教——教会学习;学——学会学习。将教和学融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求快乐”。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错误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设计了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结合观看课件展示充分进行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断地进行归纳与总结,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培养学生对学业的一颗爱心,向着选定目标执著奋斗直到成功。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 本节课是以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创设情境:声形并茂。设计结构:层层导入,环环相扣。师生活动:探讨交流。同时,我准备了一些笑脸标牌,作为优秀小组的奖励。本着零起点、快乐学的主题思想。通过讲练结合、小组活动和演示课件等七个模块来设计本课。 上课开始在黑板上复习小学学过的简单的几何图形。学生由于在现实中接触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讲义

几何图形初步 【知识梳理】 一、几何图形 1、立体图形:各部分(顶点,棱边)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平面图形:各部分(顶点,边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3、展开图:立体图形表面剪开之后展开的平面图形。 4、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正面、左面、上面。 5、点、线、面、体的认识。 二、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和表示 名称 端点个数 延伸情况 长度 表示方法 直线 0 向两方无限延伸 不确定,不可度量 直线l 或直线AB 射线 1 一端固定,一端无限延伸 不确定,不可度量 射线l 或射线OA 线段 2 两段固定,不延伸 确定,可以度量 线段a 或线段AB 方位角 点、线、面、体 立体图形 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三视图 展开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的性质 线段的有关性质 几何图形 比较大小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线段的中点 角 角的度量及分类 角的比较与运算,角平分线 余角和补角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作图: (尺规)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基本定理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两点的所有线段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又称为两点之间的距离。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度量法 (2)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5、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将线段分别分成相等的2、3、4段。 三、角 1、角: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3种):.1∠∠∠、、αAOB 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度(°)、分(′)、秒(″) 1°=60′;1′=60″。 1周角=360°;1平角=180°; 4、角的分类 ∠β 锐角(小于90°)、 直角(等于90°)、 钝角(大于90°)、 平角(等于180) 周角 范围 0<∠β<90° ∠β=90° 90°<∠β<180° ∠β=180° ∠β=360° 5、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6、角的和、差、倍、分 7、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确定公共顶点和一条边 (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8、角的平分线 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9、余角和补角 (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 (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 (3)余(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余)角相等.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doc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几何图形 4. 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3 课时 ) 第 1 课时认识几何体 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 2.能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 3.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重点 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 难点 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 活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打开电视,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 2.提出问题: 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活动 2:探究新知 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 组活动经验.b5E2RGbCAP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 学生活动:看课本图 4.1 - 3 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 棱柱和棱锥 ) (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 4.1 - 5 的幻灯片. ( 或用教学挂图 ) (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 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 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 4.平面图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 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 图形. 活动 3: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标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分一分、搭一搭、围一围、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师准备:各种图形,课件 学生准备:钉子板、彩纸、小棒、一套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小熊贝贝家去作客,你们高兴吗?(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它们家藏着好多的图形宝宝呢,谁来说说你都找到哪些图形呀?(长方形、正方形、圆……)这些图

形宝宝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可爱,它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们愿意吗? 2、师:好,轻轻的打开你们桌面上的信封袋来看看,他们呀,早就跑到你们的信封袋里了,认识它们吗?1号图形是什么?2号呢?3号?还有呢? (教师把准备好的6个图形贴在黑板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一)分类引入,初步认识四边形 1、自由分类 这些图形各种各样,你能不能按一个标准,给它们分一分? 先想好自己准备按什么来分,然后再动手。 2、交流,得到可以按“边”的条数来分 刚才有个小朋友把这些图形分成了两类,他是按什么分的,你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板书:3条边。4条边。) 3、相机引入“边”的概念 大家分完了吗?老师有个问题:在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 (1)引导学生说说边。

(2)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感觉边是怎么样的?(直直的,平平的) (3)师范指:1条、2条、3条、4条,长方形一共有四条边。 (4)那么正方形呢?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 4、初步认识四边形 像长方形、正方形这样都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我们可以称它们为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5、巩固: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四边形(课件出示) (二)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1、认识五边形 这两个图形怎样变成两个完整的图形? 2、引出五边形 3,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几何直觉。 二、难点:从实物中抽象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粉笔盒、书、钉子(棱锥与圆锥两种形状的钉)、六角螺母、魔方、易拉罐、排球等物体和图片若干。 【预习要求】 学生收集蕴含大量几何图形的图片及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观察实物及图片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并共同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图片倾注的情感。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选择一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图片,如校园里的建筑设施等。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立体图形 (1)教师出示(或提出)问题①:书上思考中的问题,图3.1-2中的一些物体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类似?把相应的物体和图形连接起来。 说明: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的认识程度。 (2)教师提出问题②:书上思考中的问题,能在生活中找出与图中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吗?(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教师也可拿出准备好的一些教具)(3)认识棱柱、棱锥 引导学生观察书上图,进行比较,找出与物体相类似的图形,教师给出图形的名称,说明棱柱与棱锥也是立体图形。 提出问题:能从身边的环境中找出与棱柱、棱锥相类似的物体吗?(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教师也可拿出准备好的一些教具) 2.平面图形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观察书上上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提出问题:请举出生活中类似的平面图形。(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回顾上课一开始看的图片,并请同学们拿出已准备好的图片,与小组同学一起找出本课学过的几何图形。(包含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1 在下列6个几何体中,棱柱有 个,它们是 (填几何体下的代号)。 2.用一个平面将棱锥切开(如图所示),得到两个几何体,这两个几何是 (填几何体的代号) 3. 如图,你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