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年级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选择题)

中年级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选择题)

中年级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选择题)
中年级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选择题)

中年级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

(选择题)

春节、元宵

一、选择题

1.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

2.以下哪个少数民族不过春节()

A回族 B藏族 C 彝族 D苗族

3.自汉朝的哪个皇帝开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A汉高祖 B汉元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4.中国人民过春节有多少年的历史?()

A4500年 B4000年 C3500年 D 3000年

5.春节有很多别称,下列选项不是春节的别称的是()

A岁日 B元日 C正旦 D元首

6.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在那一年举办的?()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7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这一习俗源于()

A 春秋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8.我国废除农历,采用阳历是在什么时候?()

A1912年 B1937年 C1949年 D1951年

9.下列选项不是元宵节的习俗的是()

A吃元宵 B赏花灯 C舞龙、舞狮 D贴窗花10.元宵节最早可追溯到()

A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11.元宵节的兴起与哪个有关?()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12.元宵节又被称为()

A上元节 B中元节 C下元节 D灯谜节

13. 下列传说与元宵节无关的是()

A 朔与元宵姑娘 B汉文帝纪念平吕

C点彩灯 D敖年守岁

14.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猜灯谜源于()

A周朝 B春秋战国 C朝 D汉朝

15.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元宵流行于()

A唐朝 B五代十国 C宋朝 D元朝

答案1-5BACDA 6-10CDABD 11-15DADCC

清明

1.下列哪项描绘的不是清明()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D.远上寒山十近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扫墓活动通常是清明的什么时候()

A前十五天 B.前二十天 C.前十天或后十天 D.前五天

3.以下不属于清明的风俗的是()

A.扫墓

B.踏青

C. 门旁插柳和戴柳枝帽

D.种花

4. 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

5.中国有多少个名族过清明节( )

A15 B.50 C.25 D.30

6.以下不是清明节的别称的是( )

A 鬼节 B扫坟节 C冥节 D中元节

7下列说法与清明不符的是( )

A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B忽如一夜春风来

C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D.清明时节雨纷纷

8.清明节不吃的是( )

A青团子 B馓子 C粽子 D粥

9.清明是农历(A)

A4三月初三 B三月初四 C三月初五 D三月初六

10.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没有( )

A糯米酪、B麦酪、C杏仁酪扬 D汤圆

答案DDDDC DBCAD

端午节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A 、国 B、楚国 C、国 D、国

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

A、幸福吉祥

B、祛瘟解毒

C、避邪驱瘟

D、纪念白蛇

3、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A、避邪驱瘟

B、一种装饰

C、治病防身

D、吉祥如意

4、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5、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6、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

A、象征牛祭祖

B、象征剑勇猛

C、象征果实丰收

D、象征塔健康

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其实,“龙舟竞渡”早在()就有了。

A、春秋时期

B、商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8、()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A、1979

B、1980

C、1982

D、1985

9、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还表示()。

A、幸福吉祥

B、治病防身

C、避邪驱瘟

D、阴阳相合

10、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被称为()。

A、粽子

B、米果

C、角黍

D、香黍

11.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

A 吃粽子

B 赛龙舟

C 登高采菊

D 饮雄黄酒

12.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 ( )

A 纪念屈原

B 驱邪捉鬼

C 驱除疾病

D 求财祈福

13.屈原投()江而死。

A、珠江

B、金沙江

C、长江

D、汨罗江

14.端午节灯谜:小时头青青,老来发白白,远看似棉花,风来起白浪。()

A、棉花

B、芦苇

C、高粱

D、杜鹃花

15.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的意义。()

A、以祭祀屈原

B、喂鱼

C、风俗习惯

D、为了保护屈原

16. 下哪些不是制作粽子的材料?( )

A、竹叶

B、糯米

C、香蕉

D、竹筒

17. 端午节不吃下列哪种食品?()

A、馒头

B、粽子

C、栗子

D、雄黄酒

18你认为以下四种活动,不属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A、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

B、和同学一起到游乐场游玩

C、佩戴香囊

D、欣赏中央电视台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19. 下列属于端午节意义的是:()

A、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B、伍子胥的忌辰

C、为纪念东汉孝女娥救父投江而死

D、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20. 下列属于每年的五月初五各地开展的活动是:()。

A、龙舟竞渡

B、吃粽子

C、喝雄黄酒

D、吃包子

21. 端午节这天,古人在日出前为孩子们系五彩丝,俗称五色丝,代表意义是:()

A、避除兵鬼

B、不染病瘟

C、祝贺祝寿

D、女性劳作功绩

22. 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晚上的狂欢情景。

A、中秋节

B、元宵节

C、七夕节

D、端午节

23.古人称五月为:()

A、红五月

B、恶五月

C、毒五月

D、百毒之月

24. 端午节是个驱邪防灾的节日,主要活动围绕除五毒、驱病灾而产生的。请问下列哪个选项不是五毒?( )

A、蛇

B、蝎

C、眼镜蛇

D、蟾蜍

25. 下列属于每年的五月初五各地开展的活动是:()。

A、龙舟竞渡

B、吃粽子

C、喝雄黄酒

D、吃包子

答案ACACC AADCC CBDBD CCDAB ADCCB

七夕

1.七夕传说与下列哪对人物有关:()

A 后翌、嫦娥

B 梁山伯、祝英台

C 牛郎、织女

D 周杰伦、侯佩岑

2.以下哪种物品与七夕节风俗有关?()

A巧果,花瓜,双七水,拜仙禾 B 抄手,柳木,冷食,角黍 C 香囊,菊花,花糕,桂浆

3.下列不是七夕节的别称的是()

A.女儿节 B七月七 C.乞巧节情人节

4.下列哪项描绘的不是七夕()

A.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D.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5. "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它的原料没有( )

A.面 B枣 C.糖和蜜 D芝麻

6. 2010年6月至7月,人民日报陆续刊发了知名作家建功、梅洁、王剑冰赞美郧西瑰丽山水和“七夕”文化的美文,它们分别是:()

A. 《好山好水好安家》、《天河》、《五龙河神韵》

B. 《好山好水好安家》、《白发上津城》、《天河》

C. 《白发上津城》、《五龙河神韵》、《天河在郧西》

7.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茼反

8.关于七夕的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 )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 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

答案CADDB CBC

中秋节

一、选择题

1、中秋节被固定的节日是在()

A 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2、中秋节盛行于()

A 隋唐

B 宋朝 C元朝 D 明清

3、月饼作为中秋节的必吃食品是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4、中秋节人们必吃月饼,吃月饼主要是因为月饼代表着()

A 团圆

B 甜蜜爱情

C 生活美满

D 远大前程

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

落谁家。”这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的诗《十五夜望月》请问其作者是唐代诗人() A 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建

6、中秋节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

A 2004年

B 2005年

C 2006年

D 2007年

7、中秋节()被定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

A 2006年

B 2007年

C 2008年

D 2009年

8、玩花灯也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中秋节玩花灯的围是()

A 家庭、儿童之间

B 亲戚邻里之间

C 全国围

D 少数民族

9、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是()

A祭月拜月 B 猜灯谜 C 团圆赏月 D 舞火龙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即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

A 轼《水调歌头》

B 轼《中秋月》

C 王建《十五夜望月》

D 辛弃疾《太常引》

11、中秋节传到日本是在( )

A 隋唐

B 五代十国

C 宋元

D 明清

12、中秋节在亚洲其他国家也很盛行,在(),中秋节也叫感恩节。

A 日本

B 国

C 新加坡

D 马来西亚

13、中秋节前后会有潮汐,这也是一年中潮汐最大的时候,潮汐与什么有关?()

A太阳 B星星 C月亮 D风

14、在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

A槐树 B桂树 C柳树 D树

15、以下哪个不是中秋节传说?()

A嫦娥奔月 B吴刚伐桂 C玉兔捣药 D迎涛神说

16、以下哪个国家中秋节不吃月饼?()

A美国 B日本 C意大利 D英国

17、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

A悲欢离合 B天气的好坏 C凶吉的象征 D身体是否健康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A王安石 B白 C杜甫 D白居易

19、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馈赠亲友的礼物 C节日食品 D地方小吃

答案:1C 2B 3 D4 A 5 D 6C 7C 8A 9 D10 A 11 B 12 B 13C 14B 15D 16B 17A 18A 19A

重阳节

一、选择题

1、重阳节又称()

A 团圆节

B 迎亲节

C 祭祀节

D 老人节

2、重阳节形成于()

A 战国时期

B 朝

C 唐朝

D 宋朝

3、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是在()

A 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4、在古代,重阳节目的是()

A 团圆

B 探亲

C 祭祖 D敬老

5、重阳节的象征性鲜花是()

A 玫瑰

B 海棠 C百合 D 菊花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描写重阳节的诗句,其作者是()

A 白

B 杜甫

C 王维 D白居易

7、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是因为人们认为茱萸有()的功能

A 辟邪

B 带来好运

C 消暑驱蚊 D清火止痛

8、我国政府在( )年把农历九月九号定为“老人节”,为重阳节增加了“敬老”这一新的含义。

A 1988年

B 1989年

C 1990年 D1991年

9、重阳节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

A 2005年

B 2006年 C2007年 D 2008年

10、吃重阳糕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这个习俗主要在我国的()广为流传。

A 西北

B 南方

C 东北

D 华北

11、在古代,重阳节这天喝的主要饮料是()

A 茶

B 米酒

C 菊花酒 D普通的酒

12、重阳节登高这一习俗源于()

A 战国

B 晋

C 汉 D隋唐

13、重阳节和哪个教派有关?()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道教

D 基督教

14、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什么诗中有描写重阳的诗句( )

A 离骚

B 九歌 C天问 D 远游

15、茱萸是一种中药,它有什么作用( )

A 清火 B清肝明目 C止咳 D理气、止痛,避虫叮咬

16、喝菊花酒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菊花泡酒有什么作用()

A 消火

B 明目 C理气 D化痰

1D 2A 3B 4C 5D 6C 7A 8A 9B 10D 11C 12B 13A 14D 15D 16B

寒食节、盂兰盆节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寒食节的别称的是()

A禁烟节 B冷节 C百五节 D祭扫节

2.下列选项不是寒食节的习俗的是()

A祭扫 B踏青 C秋千 D扫墓

3.寒食节的起源与下列哪个自然事物的崇拜( )

A火 B风 C水 D雷

4.寒食节的发源地是哪个省()

A B C D

5.寒食节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候()

A周朝 B春秋 C战国 D汉

6.下列选项不是寒食节的习俗的是()

A上坟 B荡秋千 C扫地 D拔河

7.寒食节曾经是我国最大的祭祀节,后来被清明节取代。下列哪个国家的祭祀节仍然在寒食节()

A日本 B越南 C新加坡 D国

8.寒食节又称“冷节”,是因为这天()

A人们要禁火 B天气很冷

C人们要禁食 D以上都不是

9.寒食节的起源与哪个诸侯有关()

A楚襄王 B楚怀王 C晋文公 D越王

10.寒食节是为了纪念()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

A屈原 B介之推 C晏子 D俞伯牙

11.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寒食》,其作者是()

A愈 B白居易 C禹锡 D翃

12.寒食节是哪一天?()

A清明的前两天 B清明的前一天 C清明的后一天 D清明的后两天

13.寒食节被清明节所取代是在()

A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4.盂兰盆节又称()

A 上元节 B中元节 C下元节 D祭扫节

15.盂兰盆节是哪个的节日()

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基督教

16.下列哪个国家非常看重盂兰盆节()

A 国

B 越南

C 马来西亚 D日本

17.盂兰盆节又称“鬼节”,其时间是农历()

A三月初三 B四月初四 C七月十五 D七月二十

18.在中国,盂兰盆节始于()

A唐朝 B梁代 C宋朝 D 明朝

19.道教把“天、地、水”称为“三元”,“上元”为我们所熟知的元宵节,请问这里的中元对应哪个节日()

A清明节 B端午节 C盂兰盆节 D重阳节

20.盂兰盆节又叫鬼节,请问民间的“鬼月”指的是农历的哪个月?()

A七月 B六月 C五月 D四月

21.下列选项中不是盂兰盆的特定习俗的是()

A放焰口 B普渡拜拜 C抢孤 D 烧纸

答案

DDABB CDACB DAABC DCBCA D

冬至、除夕

一、选择题

1.冬至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请问冬至是在什么时候?()

A12月1日或2日 B12月14或15日 C12月21日或22日 D12月的最后一天

2.以下选项中不是冬至的别称的是()

A冬节 B长至节 C 亚岁 D腊至

3.冬至人们要吃什么食物()

A饺子 B汤圆 C饼子 D粥

4.祭祀冬至最早可追溯到()

A 周朝 B春秋 C汉 D隋唐

5.在古代,除夕这天人们要驱逐“疫疬之鬼”,请问驱逐时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A 锣 B鼓 C锤 D笙

6.除夕向来有守岁的习俗,守岁源于什么时候?()

A汉 B南北朝 C隋唐 D宋朝

7.下列哪个选项不是除夕的重要习俗()

A 吃团圆饭 B贴年画 C 吃汤圆 D然爆竹

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除夕时团圆饭上必不可少的菜肴()

A鱼 B年糕 C平安水饺 D糍粑

9下列传说与春节无关的是()

A敖年守岁 B七郎射“夕” C万年创历法 D迎门神

10.除夕起源于什么时候?()

A周朝 B春秋 C战国 D朝

11.“跳火堆”是除夕时流传较广的一大习俗,请问“跳火堆”源于哪个省份()

A B C D

12.除夕这天要贴年画,请问这一习俗源于什么时候()

A宋朝 B五代十国 C唐朝 D汉朝

答案 CDAAB BCDDB CA

腊八节、小年

一、选择题

1、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A回族 B 朝鲜族 C汉族 D 满族

2、古人庆祝“腊八”是为了()

A 庆祝丰收 B祭祀祖先 C表达美好希望 D团圆

3、下列选项中不是腊月的别称的是()

A嘉平 B 清祀 C大蜡 D 蜡日

4、腊八节是为庆祝丰收、祭祀诸神的节日,很久之前,此节日的日期不是固定的,那么它什么时候才固定在腊月初八呢?()

A春秋战国 B汉 C隋唐 D南北朝

5、腊八节传承到后来受影响很大,南北朝颇甚,请问哪个对其影响最大?()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 犹太教

6、我国喝腊八粥的习俗最早开始于()

A 唐朝 B五代十国 C宋朝 D 明朝

7、腊八粥的主要材料是()

A谷类 B面粉 C杂粮 D干果类

8、根据各地习俗,下列哪种食物不是腊八节吃的()

A腊八粥 B 干果 C 蒜 D冰

9、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腊八节的别称?()

A腊八祭 B王侯腊 C佛成道日 D腊月祭

10、小年的特定风俗是()

A祭灶 B祭祖 C庆丰收 D团圆

11、各地过小年的日期不是全都相同的,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小年是在什么时候?()

A腊月初五、初六 B腊月十五

C腊月二十三、四 D腊月二十五、六

12、过小年要祭祀灶神,灶神与哪个联系最为密切?()

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基督教

13、祭灶神最早可追溯到()

A 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

14、下列选项不是小年的习俗的是?()

A剪窗花 B洗浴 C写对联 D吃团圆饭

15、下列选项不是小年的别称的是()

A祭灶节 B 灶 C 扫灶 D灶王节

16、人们在小年这一天都会打扫房屋,这是寄予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A清洁卫生 B驱魔祛病 C除旧迎新 D新年迎新

答案 CADDB CABDA CCADC C

少数民族节日

一、选择题

1.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请问开斋节在每年的哪个月?()A7月 B8月 C9月 D10月

2. 回族的三大节日是开斋节、圣纪节和()

A宰牲节 B盂兰盆节 C寒食节 D雪顿节

3.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共有几个?()

A 13个 B12个 C11个 D10个

4. 雪顿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A 回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

5. 铜鼓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A壮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满族6.下列哪个节日不是壮族的节日?()

A农具节 B花婆节 C壮年 D晒佛节6. 姓氏节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A朝鲜族 B土家族 C侗族 D满族

7. 火把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

A苗族 B彝族 C水族 D傣族

8.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苗族的节日()

A芦笙节 B四月八 B社节 D火把节9. 那达慕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A蒙古族 B藏族 C壮族 D朝鲜族

10. 朝鲜族的节日基本和汉族一样,下列哪个汉族节日朝鲜族是不太重视的()A春节 B端午节 C元宵节 D中秋节

11. 泼水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

A彝族 B苗族 C土家族 D傣族

12. 泼水节相当于傣族的新年,泼水节在哪个月?()

A 3月 B4月 C5月 D 6月

13. 藏族新年是农历哪一天?()

A同汉族新年 B二月初一 C二月初二 D二月底

答案 CADBA CBDAC DBC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强烈的继承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并且对当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此,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的() A、《归园田居》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岳阳楼记》 2、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4、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 )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6、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7、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8、苗族的传统乐器是:( ) A、笙 B、笛 C、萧 D、芦笙 9、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10、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 A、60岁 B、100岁以上C 80---100岁D 70岁 11、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 ) 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 1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14、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15、《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 ) A、吴 B、贾 C、王 D、史 16、下列不是东汉文学三崔的是:( ) A、崔驷 B、崔瑗 C、崔醒 D、崔寰 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 )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题库(附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题库 (2018.1) 注:比赛试题参照题库内容,但有可能超出题库范围,备赛时请尽量丰富备赛内容,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一、选择题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A.射B.御C.礼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A.阮籍B.嵇康C.刘伶D.向秀 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D)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李清照 4.“豆蔻”是指(A)岁 A.十三B.十五C.十八D.二十 5.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 A.莫逆之交B.金兰之交C.刎颈之交D.点头之交 6.鲁迅先生称(A)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资治通鉴 7.“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老子 8.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A.嵇康B.曹植C.山涛D.阮瑀 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C) A.《出师表》B.《答司马谏议书》C.《陈情表》D.《报刘一丈书》 10.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 A.周易B.尚书C.史记D.尔雅 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B) A.慧思B.慧能C.神秀D.玄奘 12.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C)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13.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A ) A.汉元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明帝 14.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D ) A.诗佛B.诗仙C.诗圣D.诗鬼 1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 ) A.白居易B.柳宗元C.周敦颐D.刘禹锡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 (说明:竞赛时间为4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B) A、《礼记》B《中庸》C、《周易》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A)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8、孔子是哪国人(B)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10、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11、七月七日长生殿,(C)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 12、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 1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4、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5、“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6、“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7、“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测试卷(答案在后)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的(D) A、《归园田居》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岳阳楼记》 2、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4、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6、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7、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8、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 A、笙 B、笛 C、萧 D、芦笙 9、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10、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 A、60岁 B、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11、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 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 1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14、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15、《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A ) A、吴 B、贾 C、王 D、史 16、下列不是东汉文学三崔的是:(C ) A、崔驷 B、崔瑗 C、崔醒 D、崔寰 17、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8、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 A ) A、白鹿书院 B、石鼓书院 C、应天俯书院 D、岳麓书院 19、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 B ) A、西施 B、杨贵妃 C、貂禅 D、王昭君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 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A) A景泰蓝B彩陶C琉璃 D 铜鼎 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 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 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 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 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B流求C东番D台湾 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 10、中国第一长洞是:D A王屋山洞B赤城山洞C青城山洞D双河洞 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 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 B 甘肃C陕西D山东 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A笙B笛C萧D芦笙

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 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 A丰收年景的6—9月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3天 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 A黄色 B 紫色C红色D蓝色 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2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 21、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 A苏绣B顾绣C蜀绣D湘绣 2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 2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B A圭表 B 漏刻C日影D漏壶 24、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B A雅乐B燕乐C清商乐D蜀乐 25、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B A《汉宫秋月》B《白石道人歌曲》 C《白鸟朝凤》D《葬花吟》 26、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库完整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130道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_A_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8、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10、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A) A.21 B.23 C.24 D.25 11、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2.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13、七月七日长生殿,_C_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 14、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 1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6.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7.“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8、“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_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9、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_B_ A、清 B、元 C、唐 D、宋

最新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复习题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 赛复习题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复习题 1、诗歌起源于(劳动) 2、“诗言志”出自哪本古籍?如何解释?( 《尚书》;“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强调诗歌既应反映现实,为教化服务,重视其社会作用,又应感物吟志,情物交融,突出其抒情性,情志并重。) 3、我国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以什么为标志?(《诗经》) 4、汉武帝时,有一种民歌诗体,叫什么?(《汉乐府》) 5、请说出“建安七子”中的三位诗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 玚、刘桢) 6、屈原的代表诗作是什么?(《离骚》) 7、“十五国风”是指《诗经》里面的哪部份作品?(《风》) 8、《诗经》的第一首诗名叫什么?(《关雎》) 9、《诗经》里的《芣苜》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劳动)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靡靡”是否是《诗经》里的诗?(是) 11、“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曰:‘思无邪’”这是谁对《诗经》的评价?(孔子) 12、请背诵一下孟浩然的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 声,花落知多少) 13、请背诵一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4、请解释一下<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 (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15、请解释一下诗歌史上的“盛唐现象”? (“安史之乱”以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安史之乱”以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並峙,诗歌出现了大繁荣的景象.史家成为”盛唐气象”。)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参考

1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 ) A春秋左氏传B国语C史记D资治通鉴 2?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B )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仁、礼B法、术、势C兼爱D无为 3?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 )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家族观念B忠君观念C个体人格D社会群体 4?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D ),以示与汉学区别。 A理学B道学C考据学D宋学 5 ?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A ) A德B道C君子D仁 6?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C )就开始的。 A先秦B秦C西汉C东汉 7. "阴阳"是一对中国古代哲学中范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在阴阳理论中,中国人是 (A )为本的。 A阴B阳C阴阳互动D阳胜于阴 8 ?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如此稳定地延续二千多年,与(B )的哲学思想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是密切相关的。 A天人合一B中庸C阴阳D无为 9 ?《史记》中所记秦汉时期的游侠之士,多为(A ) A违法犯禁之徒B循规蹈矩之士 C好学谦虚之人D仁慈善良之辈 10.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的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是( B )的象征。 A仁义、忠诚B正义、正气C万物有灵D驱邪逐怪 11. 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B )等地区的统1治。

A.台湾 B.西藏 C.云南 D.青海 12. 最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D ) A.郑关应 B.冯桂芬 C.薛福成 D.魏源 13. 下列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中,(A )不仅有哲学上的沉思,还积极参与到探索改革社会途径,直言不讳议政的实践中去。 A.梁漱溟 B.熊十力 C.冯友兰 D.马一浮 14?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A) A秦B西汉C东汉D唐 15. 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D) A唐诗B宋词C元曲D宋元话本 16. 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D ) A宗天B尚鬼C嗜酒D以蓍草占吉凶 17?下列诸子人物中,不是军事家的是(C ) A吴起B孙武C苏秦D孙膑 18. 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A) A儒、墨、道、法B儒、墨、道、名 C儒、道、法、阴阳D儒、道、墨、阴阳 19. 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 (C ) A荀卿B孟轲C董仲舒D韩愈 20. 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 ) A《诗经》B《春秋左氏传》C《史记》D《庄子》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 表现,它是:(A ) 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 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 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

2019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2019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150题及 答案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A) 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 铜鼎a 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10.中国第一长洞是:D A王屋山洞 B赤城山洞 C青城山洞 D双河洞 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 B 甘肃 C陕西 D山东 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A笙 B笛 C萧 D芦笙 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 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 D端午前3天 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 A黄色 B 紫色 C红色 D蓝色

2018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2018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A) 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 铜鼎 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10.中国第一长洞是:D A王屋山洞 B赤城山洞 C青城山洞 D双河洞 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 B 甘肃 C陕西 D山东 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A笙 B笛 C萧 D芦笙 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 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 D端午前3天 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 A黄色 B 紫色 C红色 D蓝色 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项目策划书

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策划书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与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文化内容,推进我院大学文化建设。为此,我们计划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 三、活动目的与意义: 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孕育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 四、活动时间: 初赛:第一场 决赛:第二场 五、活动地点: 初赛:新教 决赛:大学生活动中心 六、活动对象:

全校对所有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同学都可报名参加,三人为一队。 七、活动筹备: 4月,全社动员,收集好参考材料,准备题库。 5月9日,整理复印材料;做好海报宣传活动。 5月15日,汇总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名单。 八、活动流程及规则: 1、选手到场;选手需提前一小时到场(抽签决定编号,介绍比赛环节事宜) 2、观众入座,评委记分人员入座,比赛正式开始。 3、比赛环节设置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集合众人智慧,广采百家之长,故设第一环节:集思广益;传统文化中又注重直抒胸臆,勇于谏言,故设第二环节:谁与争锋;中国人是有智慧的,历史的沉淀,文化的积攒,给了人们生活的秘密锦囊,故设第三环节:智慧锦囊;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 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 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8、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9、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0、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 粥 D饺子 11、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 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1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13、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4、“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5.“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6、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_B_ A、清 B、元 C、唐 D、宋 17、卢沟桥上大小石狮子有(D)只 A.285 B.286 C.287 D.288 18、“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19、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 羊 D楚汉相争 20、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 洛阳 21、“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_A_ A、《红楼梦》 B、《陈涉世家》 C、《烈女传》 D、《三国志》 22、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 书 D行书 23.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 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24.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B) 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 25.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 山 D峨眉山 26.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一、选择题 1. 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3.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4.迄今所知,我国较成熟的最古老文字是( )。 A.陶文 B.甲骨文 C.简牍文 D.金文 5.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早在先秦就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节仪式和礼仪制度。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为( )五类,称为五礼。 A.吉、凶、军、宾、嘉 B.温、良、恭、俭、让 C.恭、宽、信、敏、惠 D.天、地、君、亲、师 6.中国是个文明古国,音乐的发展也有悠久历史,但古乐曲是五声音阶,同西方的七声音阶有别。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 )。 A.仁、义、礼、智、信 B.宫、商、角、徵、羽 C.天、地、君、亲、师 D.麻、黍、稷、麦、菽 7.“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老子》、《庄子》、《孟子》、《墨子》 C.《老子》、《庄子》、《孟子》、《孙子》 D.《周易》、《论语》、《孟子》、《大学》 8.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A蒿饼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9.《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许多名篇佳句传唱千古。其中,首篇《关雎》就有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C.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0.《道德经》是我国先秦一部重要的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 )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篇,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1.先秦时代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展期,诸子百家的多部经典产生在这一时期,下列经典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A.《孟子》 B.《荀子》 C.《孙子》 D.《三国志》 12.《论语》是记录孔子的门人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道德行为和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过重大影响。《论语》的核心思想可以用下面( )的范畴概括。 A.仁、礼 B.忠、信 C.道、命 D.智、勇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出自(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14.“兼爱”、“非攻”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 15.“名不正则言不顺”是( )的思想。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16.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7.“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中的“杏坛”指的是( )。 A.孔子讲学的地方 B.老子讲学的地方 C.庄子讲学的地方 D.墨子讲学的地方 18.《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下列史书中,也属于编年体的是( )。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 A. 正确 B. 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 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 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 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 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2.颜渊问仁,子曰:(B)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 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 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D) A. 天人感应 D. 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D) A. 神性义 B. 道德义 C. 自然义 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 A. 尽心 B. 慎独 C. 仁礼的统一 D. 穷理 10.荀子提出过:(B) A. 天人交相胜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 A. 史官 B. 祭司 C. 司马 D. 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B) C. 仁义礼智 D. 恭宽敏惠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 A. 祭神如神在 B. 未知生,焉知死 C. 无神论 D. 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 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B ) A. 善利万物而不争 B. 推己及人 C. 居善地 D. 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A) A. 治人事天莫若啬 B. 圣人无常心 C. 上善若水 D. 物壮则老 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BC ) 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7.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 确的是(ABD ) A. 相反相成 B. 反向思维 C. 道法自然 D. 祸福相依 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 案(3) 85.”中国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古典小说的合称,它们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小说类作品的最高成就,至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象征性读物。下列诗句与其相关著作连线不正确的是() A.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演义》 B.敢笑黄巢不丈夫--《水浒传》 C.姑妄言之姑听之--《西游记》 D.一朝春尽红颜老--《红楼梦》 86.《三国演义》中许多典故蕴含哲学寓意,下列选项中的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不正确的是() A.诸葛亮借东风--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B.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巢毁卵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87.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庋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如果我们想借阅收录了屈原作品的《楚辞》,应该在哪一类里寻找?() A.经 B.史 C.子 D.集

88.匾额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往往在古代的匾额中有所体现,下列匾额题字与建筑物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旁求俊乂--贡院 B.万世师表--孔庙 C.还我河山--岳飞庙 D.明镜高悬--武侯祠 89.毛泽东曾称赞一部书”尽抡四部精要”,并将它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国学入门书,这部书是() A.《群书治要》 B.《古文观止》 C.《古文辞类纂》 D.《经史百家杂钞》 90.中纪委推荐干部阅读61本书,其中包括《纲鉴易知录》,对于这部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部简明中国通史读物 B.体裁是纪传体 C.作者是明朝人 D.记载时间跨度与《资治通鉴》相一致 91.《论语》作为儒家核心经典,不仅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很早就传播到了海外。《论语》最早的西文版本是哪种语言的译本?() A.英语 B.法语 C.拉丁语 D.俄语 92.”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下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测试卷 (答案在后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的(D A、《归园田居》 B《桃花源记》 C、《归去来兮辞》 D、《岳阳楼记》 2、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4、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B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6、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7、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8、苗族的传统乐器是:( D A、笙 B、笛

C、萧 D、芦笙 9、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 A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10、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11、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 D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1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C

最新中年级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选择题)资料

中年级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 (选择题) 春节、元宵 一、选择题 1.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 2.以下哪个少数民族不过春节() A回族 B藏族 C 彝族 D苗族 3.自汉朝的哪个皇帝开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A汉高祖 B汉元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4.中国人民过春节有多少年的历史?() A4500年 B4000年 C3500年 D 3000年 5.春节有很多别称,下列选项不是春节的别称的是() A岁日 B元日 C正旦 D元首 6.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在那一年举办的?()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7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这一习俗源于() A 春秋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8.我国废除农历,采用阳历是在什么时候?() A1912年 B1937年 C1949年 D1951年 9.下列选项不是元宵节的习俗的是() A吃元宵 B赏花灯 C舞龙、舞狮 D贴窗花10.元宵节最早可追溯到()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11.元宵节的兴起与哪个宗教有关?()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12.元宵节又被称为() A上元节 B中元节 C下元节 D灯谜节 13. 下列传说与元宵节无关的是() A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B汉文帝纪念平吕 C点彩灯 D敖年守岁 14.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猜灯谜源于() A周朝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15.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元宵流行于() A唐朝 B五代十国 C宋朝 D元朝 答案1-5BACDA 6-10CDABD 11-15DADCC 清明 1.下列哪项描绘的不是清明()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D.远上寒山十近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扫墓活动通常是清明的什么时候() A前十五天 B.前二十天 C.前十天或后十天 D.前五天 3.以下不属于清明的风俗的是() A.扫墓 B.踏青 C. 门旁插柳和戴柳枝帽 D.种花 4. 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 5.中国有多少个名族过清明节( ) A15 B.50 C.25 D.30 6.以下不是清明节的别称的是( )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选择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选择题及答案 ①雄关漫道真如铁 ②人间正道是沧桑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直挂云帆济沧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①闻一善言,见一善事,行之惟恐不及;闻一恶言,见一恶事,远之惟恐不速。 ②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③积善如累土,纵恶似满弓。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A.管仲——废井田,开阡陌 B.王安石——一条鞭法 C.张居正——青苗法

D.雍正皇帝——摊丁入亩 4.党的以来,中央反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意志,“苍 蝇”“老虎”一起打。官员腐败,往往因为他们经不住外在的诱惑,下列名言警句有助于提高抵抗外在诱惑能力的有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④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①晋文公退避三舍 ②季札挂剑 ③吕不韦一字千金 ④曹操割发代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014年7月9日,同志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 辞中提到:“近1000年前,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来而不可

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发展中美关系要顺时应势、与时俱进。”下面哪一句名言与苏轼的话意思最接近?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7.2012年12月下旬,《中央军委加强自身建设十项规定》下发全军,其中在接待工作中“不喝酒”的要求令人印象深刻,被形象地称为“禁酒令”。其实,我国自夏朝开始就已经有禁酒令,在古代典籍中也有劝诫不要饮酒的记载。以下属于古代“禁酒”原因的有 ①节约粮食以备战 ②防止人们酒后聚众斗殴 ③避免官员酗酒耽于享乐 ④制酒管控不严导致假酒害命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8.2014年2月,同志在索契冬奥会看望中国运动员时,引述鲁迅的话:“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请问这段话出自鲁迅的哪篇文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