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板设计及承载力验算汇总

模板设计及承载力验算汇总

模板设计及承载力验算汇总
模板设计及承载力验算汇总

模板设计及承载力验算

阳光小区8#楼工程为框混结构,七层,零层为框架结构,以上六层为砖混结构。现以零层为例,进行模板设计及验算。梁的断面尺寸为300mm×600mm,净长3.45m;采用组合钢模板及钢管支架;柱断面尺寸为500mm×500mm;采用组合钢模板及钢管支架;板厚100mm,支模尺寸为3.8m×3.0m,楼层高度为2.2m,采用竹模板及钢管支架支模。根据图纸要求作配板设计及模板结构布置、验算。

一、现浇混凝土板模板设计及验算

1、本工程采用大面积竹模板,内外钢楞采用2□60×40×2.5,钢楞面抵抗矩w=14.58cm3,惯性矩I=43.76cm,弹性模量E=2×10N/mm2,强度设计值f =210N/mm2,钢楞间距为0.85m,用Φ48×3.5钢管作支架,各支柱间布置水平撑一道,并适当布置剪刀撑。(见下图)

模板支撑平面图Ⅰ—Ⅰ剖面图

2、荷载计算

每平方米支撑面模板荷载:

模板及配件自重300N/m2

新浇筑砼自重2500N/m2

钢筋自重110 N/m2

施工荷载2500 N/m2 A B C

合计5410 N/m2

3、模板结构验算

1)内钢楞验算:悬臂a=0.3m,内跨长1.2m

荷载:q=5410×0.85=4598.5 N/m2

支点A弯矩MA=1/2qa2=1/2×4598.5×0.32=206.9N m

支点B弯矩MB=1/8ql2[1-2(a/l)2]=1/8×4598.5×1.22[1-2(0.3/1.2)2]=724.3N m

最大抗弯强度验算:

Q=MB/w = 724.3×102 =49.68N/mm2<f=210N/mm2

14.58×102

q’=(5410-2500)×0.85=2473.5N/m

悬臂端饶度:

q’al3

f= [-1+6(a/l)2+6(a/l)3]

48EI

2473.5×0.3×1.23×10

f= [-1+6(0.3/1.2)+6(0.3/1.2)3]=0.162mm

48×2×10×43.76×10

跨内最大饶度:

0.1q’l0.1×2473.5×1.2×10

f’== =0.244mm

24EI 24×2×10×43.76×10

f’0.244 1

l = 1200 = 4918 <(1/500)

因此满足要求。

2)支柱验算:模板及支架自重750N/m2,故水平投影上每平方米的荷载为750+2500+110+2500=5860N/m2每一中间支柱所受荷载为 1.2×1.7×5860=11954.4N=11.95KN。每根钢管容许荷载为13.3KN,大于支架支柱所受荷载11.95KN。故模板及支架安全。

二、梁模板设计及验算

1、梁模设计

方案1:底模2P3012+P3009;侧模:8P2512+4P2509;共计15块。

方案2:底模2P3015;侧模:8P2515;共计10块。

方案2比方案1模板规格及块数少,比较合宜。

模板结构布置

梁模板支设结构剖面图

60×40×2.5,钢楞间距为80cm,侧面上下各设一道钢楞。

2、底模荷载计算:

底模每平方米支撑面模板荷载:

模板及配件自重500N/m2

新浇筑砼自重2500N/m2

钢筋自重150 N/m2

施工荷载2500 N/m2

合计5650 N/m2

1)模板结构验算

同板模板验算。

符合要求。

3、侧模荷载计算

1)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4000N/m2

2)新浇筑砼对模板侧面的压力

F=0.22VctββV=0.22×25KN/m3×3×1.0×1.0×6.3m/h=10395KN/m

F=VcH=25KN/m3×0.25m=6.25KN/m2

取两者较小者为6250N/m2.

1)+2)=10250N/m2

q=10250×0.25=2562.5N/m 单面受力1281.25N/m

侧面最大饶度:

0.1qL 0.1×1281.25×0.25×10

F= = =0.061mm

24EI 24×10×21.88×10

f 0.061 1 1

= = 〈

l 250 4098 500

因此符合要求。

三、柱模板设计及验算

1、柱模板设计

4(2p2590+2p2512) 共计16块

柱箍采用Φ48×3.5钢管,共绑四道。

2、荷载计算

侧面每平方米所受荷载:

1)浇注砼对模板的侧压力

F=0.22VctββV=0.22×25KN/m3×3×1.0×1.0×6.3m/h=10395KN/m2F=VcH=25KN/m3×1.1m=27.5KN/m2

取较小者为10395N/m 2。

2)倾倒砼时对垂直面模板产生的荷载2KN/m2.

1)+2)=12395N/m2

3、模板验算

同梁侧模验算。

符合要求。

梁,500×800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

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一、梁模板基本参数 梁截面宽度 B=500mm, 梁截面高度 H=800mm, H方向对拉螺栓1道,对拉螺栓直径14mm, 对拉螺栓在垂直于梁截面方向距离(即计算跨度)850mm。 梁模板使用的木方截面40×80mm, 梁模板截面侧面木方距离200mm。 梁底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梁侧模面板厚度h=15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模板自重 = 0.200kN/m2; 钢筋自重 = 1.500kN/m3; 混凝土自重 = 24.000kN/m3; 施工荷载标准值 = 2.500kN/m2。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3.000h; 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000m/h; 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200m; β——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17.13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0×17.140=15.426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0×6.000=5.400kN/m2。 三、梁底模板木楞计算 梁底木方的计算在脚手架梁底支撑计算中已经包含! 四、梁模板侧模计算 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 作用在梁侧模板的均布荷载q=(1.2×15.43+1.40×5.40)×0.80=20.857N/m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80.00×1.50×1.50/6 = 30.00cm3; 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80.00×1.50×1.50×1.50/12 = 22.50cm4; 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

满堂支架设计验算书

满堂支架设计验算书(总50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德商高速公路夏津至聊城段路桥二标 聊城北互通式立交MRK82+835.15主线桥 支架设计验算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五局集团德商高速公路夏津至聊城段 路桥二标项目经理部

目录 一、设计计算说明 (3) 1.1、设计依据 (3) 1.2、工程概况 (3) 1.3、预应力砼现浇连续箱梁施工顺序 (5) 1.4、支架总体方案 (5) 二、荷载计算 (6) 2.1、荷载分析 (6) 2.2、荷载分项系数 (8) 2.3、荷载效应组合 (9) 三、模板、背肋及脊梁计算 (9) 3.1、模板荷载的计算 (9) 3.1.1、设计荷载 (9) 3.1.2、侧压力的计算 (10) 3.1.3、底板压力计算 (13) 3.2、模板计算 (14) 3.2.1、底模计算 (14) 3.2.2、侧模计算 (17) 3.2.3、内模顶模计算 (18) 3.3、背肋的计算 (19) 3.3.1、底模背肋 (19) 3.3.2、侧模背肋 (21) 3.3.3、内模顶模背肋 (23) 3.4、脊梁的计算 (26) 3.4.1、底模脊梁 (26) 3.4.2、侧模脊梁 (29) 3.4.3、内模顶模脊梁 (33) 3.5、拉杆计算 (36)

四、支架计算 (38) 4.1、支架布置情况 (38) 4.1.1、立杆和横杆的布置 (38) 4.1.2、剪刀撑及斜杆的布置 (39) 4.2、立杆力学特性计算 (39) 4.3、立杆强度验算 (40) 4.4、整体稳定性验算 (41) 4.5、斜杆两端连接扣件抗滑强度验算 (44) 4.6、局部稳定性计算 (46) 4.7、底座和顶托强度验算 (47) 五、地基承载能力验算 (47) 六、计算结果总结 (51) 聊城北互通式立交MRK82+835.15主线桥 支架设计验算书

技术设计书模板

×××项目技术设计书

资料Word ××测绘单位 20××年××月××日资料Word ××××项目

技术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主要设计人:审核意见: 审核人: 日年月日年月 (模板具体需根据工程不同细化与修改)资料Word 录 目 ......................................................................................................................................................................2概述1 2........................................................................................................................................................ 1.1项目来源及目的 . 2 .................................................................................................................................................... 1.2工作内容及工作量2.................................................................................................................................................................. 1.3作业区范围2................................................................................................................................................................................ 1.4工期...........................................................................................................2 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 ................................................................................................................................................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2.1 32.2已有资料情况.............................................................................................................................................................. 3 ..................................................................................................................................................... 2.2.1 平面控制资料3 ..................................................................................................................................................... 2.2.2 高程控制资料32.2.3 地形图资 料 ......................................................................................................................................................... .............................................................................................................................................................33 技术规范...........................................................................................................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4 4....................................................................................................................................................................... 4.1测绘基准 4 .............................................................................................................................................................. 4.2测量精度指标.............................................................................................................................................................4设计方案 5

楼梯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楼梯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模板支架参数横向间距或排距(m):1、00;纵距(m):1、00;步距(m):1、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3、3;采用的钢管(mm):Φ4 83、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顶托;荷载参数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50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 24、0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00;材料参数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5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面板弹性模量E(N/mm2):4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1、5;木方弹性模量E(N/mm2):8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1、000;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 50、0;木方的截面宽度(mm): 4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 70、00;40X70模板支架立面图 二、模板面板计算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h2/6=10001515/6=37500mm3 I=bh3/12=1000151515/12=mm4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α1-1 剖面图受力分解图 1、荷载计算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钢筋混凝土梯段板厚度为100mm,踏步高度为175mm,宽度为260mm,每一梯段板的踏步数为8步。钢筋混凝土梯段板自重为:0、17525+0、1025/=5、104 kN/㎡其中:根据图纸可得 α=31故== 0、857q1 =5、1041+0、51 =5、604 kN/m;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21=2 kN/m; 2、强度计算计算公式如下:M=0、1ql2其中:q为垂直与面板的均布荷载,q=(1、 25、604+1、42)=8、162kN/m 最大弯矩M=0、 18、1622502=510 12、5Nmm;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σ =M/W=510 12、5/37500 =1、360 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1N/mm2;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1、360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1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挠度计算公式为: ν=0、677ql4/(100EI)≤[ν]=l/250其中q =q1=5、604 =5、92 50、857 =4、802 kN/m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ν= 0、67

梁模板验算

本工程梁的截面尺寸有200×400㎜、250×450㎜、250×500㎜、250×700㎜、300×700㎜、300×500㎜、300×400㎜、300×600㎜、300×1550㎜、300×1700㎜、300×800㎜、300×900㎜、300×2150㎜、350×700㎜、350×750㎜、400×900㎜、400×1200㎜、400×1950㎜、400×2350㎜、550×1000㎜、800×900㎜、800×1850㎜、550×1850㎜、600×1850㎜等。 一、900㎜高梁底模及支撑体系验算 以400×900㎜梁为例进行验算,适用于梁高900㎜以下,具体验算过程如下。 1.计算标准荷载 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取F1=0.75kN/m3 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取F2=25KN/m3 钢筋自重标准值框架梁取F3′=1.5KN/m3; 施工荷载取F4=2.5KN/m2 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标准值水平模板取F5=2.0KN/m2 2.计算参数 双面覆膜多层板(12mm厚) :抗弯强度[fm]=17N/mm2; 顺纹抗剪[fv]=1.6N/mm2;弹性模量E=9500N/mm2, 弹性模量调整系数0.9,E=9500×0.9=8550N/mm2 木方:(按照50×80mm进行计算)

抗弯强度[fm]=17N/mm2 抗剪强度[fv]=1.6N/mm2 弹性模量E=10000N/mm2 弹性模量调整系数0.8 E=10000×0.8=8000 脚手架:υ48×3.0钢管:面积A=424 mm2,钢管回转半径i=16mm,λ=L/i=1500/16=93.8;?=0.47;[f]=215 N/mm2。 3.梁底模板系统验算[梁底模板(12mm厚)验算] 计算示意图(按二等跨连续梁计算) 1)承载能力计算荷载: F=(F1+F2+F3) ×1.2×0.9+F5×1.4×0.9 其中:模板自重:F1=0.75×0.9=0.675N/mm 混凝土自重:F2=25×0.9=22.5N/mm 钢筋自重:F3=1.5×0.9=1.35N/mm 混凝土振捣荷载:F5=2.0×0.9=1.8N/mm 则:线荷载 q1= (F1+F2+F3)×1.2×0.9+F5×1.4×0.9=28.755N/mm 2)刚度验算荷载: 线荷载q2=F=( F1+F2+F3) ×1.2×0.9=26.487N/mm 其中:式中0.9为计算折减系数。

模板强度刚度计算书

行下道工序。 九、脚手架计算 一.梁模板计算书 浇注750×1300屋面梁混凝土,模板采用18厚木质多层板,次龙骨40×90木方,间距300,主龙骨Ф48×3.5钢管,间距500,支撑系统采用Ф48×3.5钢管脚手架。立杆间距900,横杆间距1.50米。验算模板及支撑的强度与刚度。 1. 荷载: (1)模板结构的自重标准值(G 1K ) 模板及小楞的自重标准值:04KN/m 2 (2)新浇注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 2K ) 大梁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24×0.75×1.33=23.94 KN/m 2 (3)钢筋自重标准值(G 3K ) 1.5×1.33×0.75=1.5 KN/m 2 (4)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Q 1K ) 计算模板及直接支撑模板的小楞时,均布活荷载取2.5 KN/m 2 再以集中荷载2.5KN 进行验算,比较两者所得的弯矩值,取其 最大者采用: 荷载组合 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 F'=Υ0(ΥG S GK +ΥQK S QK ) =0.9×[1.2×(0.4+23.94+1.5)+1.4×2.5] =31.06 KN/m 2 F'=Υ0[ΥG S GK +∑=n i 1 ΥQi φCi S Qik ] =0.9[1.35×(0.4+23.94+1.5)+1.4×0.7×2.5]

=33.60 KN/m2 两者取较大值,应取33.60 KN/m2作为计算依据,以1m长为算单元,化为均布线荷载。 q1=33.60×1=33.60 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时 q2=[0.9×1.2(0.4+1.5+23.94)]×1=27.91 KN/m P=0.9×1.4×2.5=3.15 KN/m 2.模板面板验算 (1)强度验算 施工荷载为均布荷载时,按四跨连续梁计算。 计算简图 M1=0.077×q1l2=0.077×33.60×0.32=0.233 KN/m 施工荷载为集中荷载时 计算简图

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

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摘要:本文是以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的模板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对施工荷载进行了计算,并应用了统计学原理,获得不同截面梁、板的施工荷载值,不仅减化了计算工作量,并能方便查找应用。 关键词:模板钢管支撑混凝土施工荷载分项系数侧压力荷载组合 1施工荷载计算的计算依据 施工荷载的计算方法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本文仅适用于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钢管顶撑、支撑托的模板支撑系统;采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并依据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附录中有关“普通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的取值标准。 2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新浇钢筋混凝土自重的计算参数: 模板及其支架的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模板设计图确定,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可根据实际重力密度确定,钢筋自重标准值可根据设计图纸确定,也可以按下表采用: 钢筋混凝土和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3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的取值标准: 施工活荷载的取值标准应根据不同的验算对象,对照下表选取,对于大型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配料机、集料斗等的施工荷载,应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并在大型设备的布置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4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荷载计算: 现浇混凝土楼面板的施工荷载主要有新浇混凝土、钢筋、模板和支撑系统的自重,以及

施工活荷载组成,针对验算的具体对象,采用相应的荷载组合方式,现以100mm厚的混凝土楼面板举例,进行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的计算,依此类推得到不同厚度楼板的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以便查表应用。 100mm楼板施工阶段恒荷载的计算与统计 楼板施工活荷载的计算与统计 100mm楼板的施工荷载组合计算与统计 不同厚度楼板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的统计表

梁侧模板计算书.

梁侧模板计算书 计算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承04k c4k 1×[1.35×0.9×34.213+1.4×0.9×2]=44.089kN/m2 左上翻部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承=γ0[1.35×0.9×G4k+1.4×φc Q4k]=

1×[1.35×0.9×34.213+1.4×0.9×2]=44.089kN/m2 下挂部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34.213 kN/m2 左上翻部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34.213 kN/m2 三、支撑体系设计 左侧支撑表:

模板设计剖面图 四、面板验算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1000mm。W=bh2/6=1000×152/6=37500mm3,I=

bh3/12=1000×153/12=281250mm4。面板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q1=bS承=1×44.089=44.089kN/m q1静=γ0×1.35×0.9×G4k×b=1×1.35×0.9×34.213×1=41.569kN/m q1活=γ0×1.4×φc×Q4k×b=1×1.4×0.9×2×1=2.52kN/m M max=0.125q1L2=0.125×q1×0.32=0.496kN·m σ=M max/W=0.496×106/37500=13.227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bS正=1×34.213=34.213kN/m νmax=0.521qL4/(100EI)=0.521×34.213×3004/(100×10000×281250)=0.513mm≤300/400=0.75mm 满足要求! 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左下挂max=1.25×q1×l左=1.25×44.089×0.3=16.533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左下挂max=1.25×l左×q=1.25×0.3×34.213=12.83kN 2、右下挂侧模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1000mm。W=bh2/6=1000×152/6=37500mm3,I=bh3/12=1000×153/12=281250mm4。面板计算简图如下:

板模板验算书

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架工程方案计算书 工程名称:白银老城区应急避难项目健身广场金鱼 公园改造工程-地下车库及公共卫生间编制日期: 2015年5月25日

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建精品工程 筑百年基业 - 1 - 目 录 一、 编制依据 .................................................................................................. - 2 - 二、 工程参数 .................................................................................................. - 2 - 三、 模板面板验算 .......................................................................................... - 3 - 四、 次楞验算 .................................................................................................. - 4 - 五、 主楞验算 .................................................................................................. - 6 - 六、 风荷载计算 .............................................................................................. - 7 - 七、 立杆稳定性验算 ...................................................................................... - 8 - 八、 立杆底地基承载力验算 ........................................................................ - 10 - 九、 架体抗倾覆验算 ..................................................................................... - 11 -

课程设计书模板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 题目: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学院(直属系) : 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兰国冠 开题时间:2016 年 1 月 01日 完成时间: 2016 年 1 月 12 日

目录 摘要..................................................... 任务与分析..................................................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2.设计条件.................................................. 3.设计内容.................................................. 4. 成果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计算书 1.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1.1 柱网尺寸 ........................................... 1.2 板厚度............................................... 1.3 次梁截面尺寸......................................... 1.4 主梁截面尺寸........................................ 2板的设计 2.1板荷载计算............................................ 2.2板计算简图............................................ 2.3板弯矩计算值.......................................... 2.4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5 板裂缝宽度验算........................................ 2.6 板的挠度验算.......................................... 3.次梁设计 3.1次梁荷载计算........................................... 3.2次梁计算简图........................................... 3.3次梁内力计算........................................... 3.4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5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6 次梁裂缝宽度验算....................................... 3.7次梁挠度验算........................................... 4.主梁设计 4.1主梁荷载计算............................................ 4.2主梁计算简图............................................

模板与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

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荷载计算 以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的模板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对施工荷载进行了计算,并应用了统计学原理,获得不同截面梁、板的施工荷载值,不仅减化了计算工作量,并能方便查找应用。 1施工荷载计算的计算依据 施工荷载的计算方法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本文仅适用于木模板、钢管脚手排架、钢管顶撑、支撑托的模板支撑系统;采用泵送、预拌商品混凝土,机械振捣的施工工艺,并依据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附录中有关“普通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的取值标准。 2模板支撑系统及其新浇钢筋混凝土自重的计算参数: 模板及其支架的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模板设计图确定,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可根据实际重力密度确定,钢筋自重标准值可根据设计图纸确定,也可以按下表采用: 钢筋混凝土和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3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的取值标准: 施工活荷载的取值标准应根据不同的验算对象,对照下表选取,对于大型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配料机、集料斗等的施工荷载,应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并在大型设备的布置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统计表

4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荷载计算: 现浇混凝土楼面板的施工荷载主要有新浇混凝土、钢筋、模板和支撑系统的自重,以及施工活荷载组成,针对验算的具体对象,采用相应的荷载组合方式,现以100mm厚的混凝土楼面板举例,进行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的计算,依此类推得到不同厚度楼板的施工荷载组合设计值,以便查表应用。 100mm楼板施工阶段恒荷载的计算与统计

框架梁模板计算书

框架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架)计算书 本高支撑架计算采用PKPM施工安全设施计算软件计算。计算书中钢管全部按照Φ48×3.0计算。 本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计算梁段:BKL-407(3A)。高支架搭设高度为18.08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B×D=500mm×70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 l=1.00米,立杆的步距h=1.50米,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 B(m):0.50;梁截面高度 D(m):0.70; 混凝土板厚度(mm):12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1.0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 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1.0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18.28;梁两侧立柱间距(m):0.80; 承重架支设:1根承重立杆,方木支撑垂直梁截面;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 扣件连接方式:单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0.85; 2.荷载参数 模板自重(kN/m2):0.35;钢筋自重(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8.0;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2.0;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杉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7; 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5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100.0; 梁底纵向支撑根数:4;面板厚度(mm):18.0; 5.梁侧模板参数 主龙骨间距(mm):500;次龙骨根数:4; 主龙骨竖向支撑点数量为:2; 支撑点竖向间距为:100mm; 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500; 穿梁螺栓直径(mm):M12; 主龙骨材料:钢管;截面类型为圆钢管Φ48×3.0; 主龙骨合并根数:2; 次龙骨材料:木枋,宽度50mm,高度100mm;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1.梁侧模板荷载

300mm×1250mm轮扣式钢管梁模板支撑架验算书

300mm×1250mm轮扣式钢管梁模板支撑架验算书 1.计算参数 结构楼板厚180mm,梁宽b=300mm,梁高h=1250mm,层高5.20m,结构表面考虑隐蔽。 模板材料为夹板,底模厚度18mm,侧模厚度18mm;梁边立杆至板立杆距离0.60m;板弹性模量E=6000N/mm2,木材弹性模量E=9000N/mm2,抗弯强度f m=1.00N/mm2,抗剪强度f v=1.40N/mm2;采用两根轮扣式钢管支撑,横向间距600mm,纵向间距1200mm,支架立杆的步距h=1.80m,支架可调托座支撑点至顶层水平杆中心线的距离a=0.30m。 钢管直径48mm,壁厚3.0mm,截面积4.24cm2,回转半径i=15.90mm;立杆钢管重量0.0326kN/m。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剪强度f v=120.00N/mm2,Q235钢材抗弯强度f=205.00N/mm2。

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正立面图 2.梁底模验算 (1)梁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 荷载类型标准值单位梁宽(m) 梁高(m) 系数设计值

①底侧模自重 0.3 kN/m2×(0.30 + 2.14 ) ×1.2 = 0.88 kN/m ②砼自重 24.0 kN/m3× 0.30 × 1.25 × 1.2 = 10.80 kN/m ③钢筋荷载 1.5 kN/m3× 0.30 × 1.25 × 1.2 = 0.68 kN/m ④振捣砼荷载 2.0 kN/m2× 0.30 × 1.4 = 0.84 kN/m 梁底模和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 q1 = 1.19 kN/m 梁底模和龙骨挠度验算计算组合(①+②+③)/1.2 q2 = 10.29 kN/m (2)底模板验算 第一层龙骨(次楞)间距L=300mm,计算跨数5跨;底模厚度h=18mm,板模宽度b=300mm。 W=bh2/6=300×182/6=16200mm3,I=bh3/12=300×183/12=145800mm4。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模板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学生姓名:黄伟 学号:2012092513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12测绘 实习日期:2015.8-2016.1 实习地点:市云霄县 指导老师:高兴

一. 基本技术要求 (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 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T20257.1-2007,以下简称《图式》; 2、《城市测量规》,CJJ 8—99,以下简称《规》;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 GB/T 18314-2009;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T 12898-2009; 5、《国家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 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 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8、《省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 FCB001-2005; (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 1、平面坐标系统:1980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 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1:1000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4、1:5000 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 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省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省南部沿海。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23°45′-24°14′,东经117°07′-117°33′。总面积1054.3平方千米。

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及计算

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取值 中板纵距为600mm,横距900mm,水平杆步距为900mm;主楞采用φ48钢管双拼间距900mm,次棱采用100*100方木间距300mm。中板梁模板施工面板采用18mm 厚竹胶合板,次楞采用间距300mm的100*100mm方木,主楞采用间距450mm双拼φ48×3.5mm钢管。 顶板纵距为600mm,横距600mm,水平杆步距为900mm。主楞采用φ48钢管双拼间距900mm,次棱采用100*100方木间距300mm。立杆底座支撑在结构板上。顶总梁模板施工面板采用18mm厚竹胶合板,次楞采用间距250mm的100×100mm 方木,主楞采用间距300mm双拼φ48×3.5mm钢管。 11.3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验算说明 11.3.1设计验算原则 (1)应满足模板在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要求;(2)从本工程实际出发,优先选用定型化、标准化的模板支撑和模板构件;(3)采取符合实际的力学模型进行计算。 11.3.2模板及支架系统的力学参数

11.3.3模板变形值的规定 为了保证结构表面的平整度,模板及模板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验算时其变形值不超过下列规定: (1)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 (2)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 (3)支架体系的压缩变形值或弹性挠度,为相应的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11.4侧墙模板及支架计算 11.4.1荷载计算 1、恒载——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 1/2νtββF=0.22γ(1)21C0=γHF (2)C取式中较小值 1)新浇注混凝土侧压力 F1=0.22rct0β1β2V1/2 =0.22×24×5×1.2×1.15×1 1/2 =36.43KN/m2 其中:rc为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2; t0=200/(T+15)=200/(25+15)=5(注混凝土入模温度25℃);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故取1.2;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 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本工程坍落度为140±20mm,取值为1.15;V=1m/h,本工程混凝土采用汽车泵泵送浇筑,板块最大长度为28m宽度为0.8m,则浇筑速度为1m/h,混凝土每小时浇筑=1/28/0.8=22.4m3/h,。 2)新浇注混凝土侧压力 F2=rch=24×5.8=139.2KN/m2 3)新浇注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标准值为 G4k=Fmin=F1=36.43KN/m2 其有效压头高度h=F1/rc=36.43/24=1.52m,计算简图如下:

T梁模板验算书

一、荷载计算 (一)模板自重:180kg/m2 (二)新浇混凝土自重:26KN/m3 (三)钢筋自重:2KN/m3 (四)人员设备自重:250kg/m2 (五)振捣产生的荷载:300kg/m2 (六)新浇混凝土最大侧压力:F=γc t0β1.β2V1/2 F`=γ 式中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 F=*26*4***31/2=m2 F`=26*=m2 取两者最小值,即F=m2 (七)倾倒时产生的荷载:8KN/m2 二、侧面模板计算 (一)刚面板计算 刚面板与纵横肋采用断续焊焊接成整体,刚面板被分成280mm*500mm若干矩形方格,取最不利情况,为三面嵌固,一面简支。 由于Ly/Lx=280/500=,查表的最大弯矩系数:Km=,最大挠度系数:Kf=. (1)、强度验算 取1mm宽的板条为计算单元,荷载为:F=+8=m2=mm2 q=*1=mm Mmax=Km*qLy2=**2802=mm Wx=1/6*52=

σmax=Mmax/γx*Wx=1*=mm2〈215N/mm2 强度满足要求 式中Mmax-----板面最大计算弯矩设计值() γx-------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γx=1 Wx-------弯矩平面内净截面抵抗矩(mm3) Σmax-----板面最大正应力 (2)挠度验算 Bo=Eh3/12*(1-r2)=*10*53/12*=*10N/mm (3)Vmax=Kf*F*Ly/Bo=**280/= [v]=Ly/500=280/500=>Vmax= Vmax<[v],挠度满足要求。式中 B O------板的刚度 E--------钢材的弹性模量 h--------钢板厚度 r---------钢板的泊松系数 Vmax---板的计算最大挠度 (二)横肋计算 (1)强度验算 q=*280=mm 查表 Wx=*103mm3 Ix=*10mm σmax=Mmax/γx W x=**2802/**103=mm2<215N/mm2满足要求。 式中Mmax----横肋最大计算弯矩设计值 γx---------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γx=1 W x---------横肋在弯矩平面内净截面抵抗矩(mm3)(2)挠度验算 1、悬臂部分 q=*280=mm v max =qa/8EI x=*250/8**10**10= [v]=a/500=250/500= 所以v max<[v]满足要求。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 (建质[2009]254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中央管理的建筑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我们组织制定了《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附件: 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1总则 1.1为预防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以下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安全 监督管理。 1.3本导则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 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 N/m的模板支撑系统。 1.4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应严格遵循安全技术规范和专项方案规定,严密组织,责任落实,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2方案管理 2.1方案编制 2.1.1 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 2.1.2 专项施工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二)工程概况:高大模板工程特点、施工平面及立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具体明确支模区域、支模标高、高度、支模范围内的梁截面尺寸、跨度、板厚、支撑的地基情况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