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止痛西药粉外用

止痛西药粉外用

止痛西药粉外用
止痛西药粉外用

止痛西药粉外用

用外用的西药来进行止痛,其实也是有效的,但是有部分朋友认为这类的药物始终没有内服的药物有效,其实还得看具体的情况。芬必得乳膏、扶他林乳胶剂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外用止痛药物,这些药物在止痛效果上还是比较显著的,可以快速的渗入皮肤里面。

我们知道,头痛、牙痛、肌肉痛和关节痛等可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萘普生、布洛芬,以及合成药物如止痛片、去痛片等。但不可忽视的是,非甾体抗炎药容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不仅可引起烧灼感、泛酸、上腹痛等症状,还可引起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等。

为了减少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外用止痛或镇痛药类的品种纷纷问世,如芬必得乳膏、扶他林乳胶剂、云南白药喷剂、消痛灵搽剂、热敷散等。

那么,这些外用药物是不是比内服药物效果差呢?专家认为,效果不仅不差,且具有简单、方便、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如外用药芬必得乳膏,采用布洛芬为止痛成分,其独有的水包油结构配合进口基质,可以使止痛成分快速渗透患处,及时缓解疼痛,治疗急性扭伤以及关节炎等疼痛,效果不逊于口服药芬必得胶囊;再如扶他林乳胶剂,可以通过皮肤屏障迅速进入组织,深入渗透,止痛快速有效,且使用方便、不油腻、不会污染衣物,味道也十分清淡,因此,很受患者欢迎。而内服药扶他林胶囊或片剂,因为对胃肠道刺激明显,遭到了冷落。

如今,国内国外的多个治疗指南中已经提到,外用止痛抗炎药在颈肩腰背痛,急性扭拉伤,手、膝等骨关节炎治疗中是第一选择,应在使用口服药之前优先考虑使用。

为了保证外用止痛药的治疗效果,我们要注意的是,每日可使用3~4次,疗程应视病变性质而定,短则几天,一般使用两周左右,个别情况请遵医嘱。其次,涂药前须用温水清洗或浸泡病变部位几分钟,然后用手指按压找出病变处最明显的压痛点,以此为中心向周围扩展2~3厘米作为涂药部位。涂药后,要用

手在涂药部位轻轻按摩几分钟,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另外,涂药后至少在2小时内不要清洗涂药处,以便药物充分吸收。

中医各种外用敷法

中医各种外用敷法 中医各种外用敷法 威灵仙/于郑州 (本图书馆方剂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后使用) 从现有文献看,湿敷(溻)方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该书载:“又丹痈疽始发浸淫进长并少小丹擒方”。《刘涓子鬼遗方》称本方为“擒汤方”,并叙述有“令极冷,擒肿上”及温洗疮上”,“令恒湿”的冷敷和热敷两种方法。至唐?6?1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已载有数种溻方,如“揄肿方”,“治痈疽始作,肿赤掀热长甚速方”,“升麻揄汤方”,“大黄擒洗方”等。对于具体应用方法也有论述:“故帛四重内汁中”,“故帛两重内汤中”,“擒肿上,干易之,日夜数百度”,“常令湿”。这和现在临床常用的湿敷法是完全一致的。 【操作方法】 把所选药物浸泡、煎汤取汁,将5~6层纱布置于药液中浸透,挤去多余药液后,敷于患处。一般每1~2小时换1次即可,如渗液不多,可4-5小时换1次。 【主治病症】 一、急性肠梗阻 葛根皂角汤(《俞穴敷药疗法》) 葛根、皂角各500g。上药加水4000ml,煮40分钟,去渣,取4块10层30cm见方的纱

布,浸药液交替在腹部湿热敷,每次1小时,每日2~3次。功能理气通便。主治急性肠梗阻。 二、胁痛 麻菜汤(《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鲜麻菜1棵。草药切碎,煎汤,以毛巾或纱布浸药液,趁热湿敷痛处。每日3~4次。每次20分钟。药液不可内服。功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胁痛。 三、癫狂 礞石癫狂汤(经验方) 透骨草20g,礞石20g,艾叶、菖蒲、远志、郁金、胆南星、茯苓、法半夏各10g。上方礞石先煎30分钟,再加入其余药物煎煮30分钟,去渣,将一块洁净纱布浸泡于药汁中,使之湿透。取出,温度适中后敷于患者神阙、气海、关元穴处1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药汁中再敷于心俞15分钟,每日1次。功能清热化痰,重镇安神。主治各型癫狂。 四、失眠 刺五加安神汤(经验方) 刺五加、磁石各20g,茯神20g,五味子10g。先煎煮磁石30分钟,然后加入其余药物再煎30分钟,去渣取汁。将一块洁净纱布浸泡于药汁中,趁热敷于患者前额及太阳穴,每晚1次,每次20分钟。功能镇惊安神。主治各型失眠。 五、不育症

很不错的6个外用止痛液配方

很不错的6个外用止痛液配方 一、止痛液 【配方】细辛600克,荜拨、黑胡椒、生草乌、生川乌、生半夏、生南星、蟾酥各300克,樟脑、薄荷脑各100克,95%乙醇(酒精)10千克。 【制法】先将前7味药分别切碎或粉碎成粗末,备用。蟾酥以适量水煮沸5分钟(主要为减轻毒性,不影响疗效),与上述药材置于同一容器内,加入95%乙醇密封,浸泡1个月后,滤取上层清液,加入樟脑、薄荷脑搅拌溶解,必要时过滤,贮瓶备用。 【功用】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疼痛不已。

【用法】外用。用脱脂棉球蘸药液涂擦患部,每日涂擦1~3次。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治疗4000多例,普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一般用药3~5次即效。 二、损伤擦剂 【配方】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川红花、川芎、当归尾各15克,桃仁、白芷、木瓜、乳香、没药、威灵仙各20克,川椒12克,肉桂1.0克,泽兰15克,樟脑粉20克,冬青油适量,75%酒精1500毫升。 【制法】将前16味共研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75%酒精,密封,浸泡1个月后开封,再加入樟脑粉,冬青油搅拌溶化,贮瓶备用。 【功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筋肉肿痛。 【用法】外用。每取此药酒适量涂擦患处,日涂擦3~4

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验之临床多效。 三、复方红花酚 【配方】乳香、没药各27克,五加皮、川乌、草乌. 川红花、本通、仲筋草、桃仁、威灵仙、当归、川续断各63克,40%乙醇4000毫升。 【制法】将前12味捣碎,置容器中,分2次加入40%乙醇,密封,浸泡,第1次用乙醇2500毫升浸泡4天,过滤;第2次药渣用乙醇2000毫升浸泡3天,过滤。合并两次滤液,静置即得。浓度为20%。 【功用】散瘀消肿。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外用。取此药酒揉擦患处,日擦1~2次。【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切勿内服。 四、复方消炎止痛搽剂

徐长卿乃止痛良药

徐长卿乃止痛良药 (2017-11-21 07:51:53) 转载▼ 徐长卿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性味辛、温,无毒,归肝、胃经,有祛风,化湿,止痛,止痒之功。该药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该药多用于胃脘痛、腹痛腹泻、痹症、妇科疾病等病。顾中欣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他认为徐长卿无论内服或是外用,临证配伍有关药物,疗效更佳。 胃脘痛:《中国药植志》载徐长卿治胃气痛。徐长卿性味辛温,善祛风散寒止痛,如《太平圣惠方》以此药配伍安息香,治疗恶疮心痛、闷绝欲死者。顾中欣常配伍刘寄奴、肿节风,三药并用,祛风、散瘀、止痛,尤其适用于胃镜下胃黏膜局部炎症较重(充血、水肿、糜烂)的胃脘痛患者。 腹痛腹泻:《中国药植志》谓此药:“治一切痧症和肚痛……食积,霍乱。”《岭南采药录》称其治小儿腹胀。民间验方有用其水煎服,可治痢疾、肠炎。国医大师朱良春喜用徐长卿配伍乌梅治疗水土不服的腹痛、泄泻。顾中欣常以此药治疗伴有腹泻症状的下腹痛患者。 痹症:痹症因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病,不论寒热,均以宣痹止痛为大法。顾中欣临床常与片姜黄为伍,意在行气活血、宣痹止痛,

根据患者寒热的性质不同,或祛风散寒,或清热除痹,或补肾蠲痹。 妇科疾病:徐长卿入肝经,能行气化瘀止痛,《贵阳民间草药》以徐长卿、月季花、川芎泡酒内服,可治经期腹痛。顾中欣也用于妇科疾病中的寒凝血瘀及慢性盆腔炎等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徐长卿及其煎剂因含有乙酰胆碱、氯化钡、丹皮酚等成分,均具有止痛和解痉的作用,这也证实了徐长卿止痛效果的药理机制。 病案举例:周某某,男,44岁,江苏仪征人。诉胃脘疼痛,嗳腐吞酸,恶心欲吐,纳差,已20余日,舌红苔薄,脉细。电子胃镜显示:糜烂性胃炎。顾中欣诊为胆胃不和证,予以疏肝理气止痛,拟方:柴胡10克,延胡索10克,吴茱萸3克,黄连5克,徐长卿10克,刘寄奴10克,肿节风10克,瓦楞子30克(先煎),大贝母10克,生鸡内金10克,苏梗10克,茯苓15克,刺猬皮10克,甘草5克。 患者7日后复诊,诸症均明显好转,为巩固疗效,上方稍做调整,继服7剂,胃痛皆愈。

小议外用止痛良药——蟾酥

小议外用止痛良药——蟾酥 【摘要】蟾酥有开窍止痛解毒的功效,近年研究发现蟾酥还具有一定的抗癌止痛效果。蟾酥有较强的局麻作用,因此,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由于蟾酥有毒,现代医家多外用治疗各种疼痛,尤其是在蟾酥外用治疗肿瘤疼痛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药;外用止痛;蟾酥 蟾酥为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性辛温,具有开窍醒神、止痛、解毒的功效。临床多入丸散剂,用于治疗神昏、恶疮、咽喉肿痛。近年来研究证实,本品有一定的攻毒抗癌、消肿止痛作用,用于治疗肝癌、肠癌、白血病、皮肤癌等,内服外用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肝癌、肠癌、皮肤癌属于中医学“恶疮”“症瘕积聚”“瘰疬”的范畴。《本草汇言》中记载:“蟾酥,疗疳积,消鼓胀,解疔毒之药也。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滞诸疾,如积毒、积块、积脓,内疗痈肿之证,有攻毒之功也”。蟾酥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就有用蟾酥丸治疗疔疮痈疽,乳痈及一切无名肿毒;用毕拨蟾酥为主研末擦牙根处治疗牙疼记载。蟾酥具有较强的局部麻醉作用,蟾酥80%酒精提取物有表面麻醉作用,在兔角膜及人舌试验,作用比的卡因慢而持久,有局部刺激性。蟾酥中以蟾蜍灵局麻作用最强,其麻醉效果相当于可卡因的90倍。蟾酥还有中枢性镇痛作用,对横纹肌、子宫、输卵管有兴奋作用,能提高机体痛阈,起到止痛效果。[1]蟾酥有毒,内服量极小,每次不能超过0.03g。中毒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和四肢麻木、头昏、流涎、嗜睡、心律不齐,甚至导致严重的传导阻滞出现阿一斯综合征。 目前在临床上有多种含蟾酥的中成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中成药有:心宝、麝香保心丸、血栓心脉宁、熊胆救心丸、蝉麝救心丸等;治疗咽喉肿痛、牙痛、疮疡、癌肿的常用中成药有:六神丸、喉症丸、牛黄消炎片、消炎解毒片、蟾酥丸、毕蟾素注射液等;多种癌症止疼外用药有蟾乌巴布膏、瘤痛安、复方蟾酥膏等,都含有蟾酥或以蟾酥作为主要药物。 蟾酥外用比较安全,文献中都没有明确的剂量要求,一般以“适量”为度。金铁林等用生草乌、生川乌、蟾酥等制成酊剂用作拔牙时表面麻醉,在应用的200例拔牙手术中无痛率达到94.5%.[2]有人用蟾冰膏治疗癌性疼痛,有效率达到83%以上[3]。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黄金昶教授用癌痛膏治疗各种癌性疼痛,总有效率为88.1%,较肌注强痛定强,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较强痛定快、长。作者曾以蟾酥为主药外敷治疗肝癌疼痛,除个别出现局部瘙痒外,无其他的副作用,而且起到了良好的止痛效果。[4] 癌痛的镇痛治疗WHO推荐应用“三阶梯疗法”,以解热镇痛药和吗啡类口服药为主,该类药物有较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癌症患者身体虚弱,长期服用患者不能

外用膏药处方

外用膏药处方 生川乌25克、生草乌25克、生南星25克、生半夏25克、马钱子25克、当归18克、川芎18克、红花12克、骨碎补18克、续断18克、麻黄25克、桂枝18克、地鳖虫20克、自然铜25克、生大黄25克、生栀子25克、硼砂20克、轻粉15克、血竭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麝香壳2克、梅片12克、桐油或香油3.5公斤、黄丹1.5公斤。 二、功效主治 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伤筋折骨、风湿骨痛、腰背酸痛、四肢麻木、经脉拘挛、肌肉僵硬、骨质增生等症。 三、用法用量 洗干净患处皮肤,擦干水份后烤热膏药贴于患处,每贴膏药可连用3—5天。 四、制膏步骤 1.首先将血竭、乳香、没药、麝香壳、梅片、轻粉研成细末装瓶备用。 2.把黄丹置于锅内炒去水份,冷却后装瓶密封备用。 3.将处方中前17味药材置于桐油或香油中浸泡3—10天后,先用文火熬炸1小时,再改用武火熬炸1小时,最后以文火熬炸1小时,用钢丝或铜丝滤网除去杂质,静置7天后取净油炼至滴水成珠(即油烟从浓墨色转为青色再转为白色)时,即可离火下丹,每500克药油下黄丹210克,边下丹边用铁勺捞油,以免黄丹沉淀,影响氧化反应。待药油与黄丹反应冷却后成为膏药时,将其分成小陀置于冷水中浸泡10天,每天换清水2次,以去火毒。 最后,将小陀膏药加温熔化,加入麝香壳,血竭、乳香、没药等细末,乘热用竹片将膏药摊于15×15厘米的优质牛皮纸或红布上,然后将膏药对折即可。 五、方解 膏药中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马钱子、当归、川芎、红花、骨碎补、续断、麻黄、桂枝、地鳖虫、自然铜、乳香、没药有活血化瘀生新、祛风燥湿除痰、逐寒通络止痛之功效;硼砂、轻粉则有祛痰利水除湿、消肿拔毒生肌的作用;甘松、白芷、麝香壳、梅片芳香开窍,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促进病理产物和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并使病态组织(如结疤、粘连等)软化和分解,缓和骨骼、肌肉经脉痉挛性疼痛;生大黄、生栀子消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续筋接骨之功效,适应于跌打损伤各期的治疗需要,亦适应于风湿骨痛、骨质增生、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

外用止痛药膏有哪些

外用止痛药膏有哪些 止痛药除了常见的口服药物之外,还有外用的止痛药膏。在我国古代,就有将膏剂运用于止痛方面的记载。而在欧美国家中,止痛药膏用得比较多的就是在早期的骨性关节炎治疗上,止痛药膏的历史和运用都有一定源流。那么外用的止痛药膏有哪些呢?了解了这些对于日常常见的跌打损伤有着一定的帮助。 关节止痛膏——三九唯康 麝香追风膏——金寿制药 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 田七镇痛膏——三九唯康 麝香壮骨膏——唯康药业

伤湿止痛膏——羚锐 通络祛痛膏——羚锐 狗皮膏——同仁堂 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通过药理改造可在身体表面使用,称为外用止痛药。 局部外用的各种NSAIDS 乳胶剂、膏、贴剂,使用时只需直接涂抹或敷贴在疼痛部位,便可以通过皮肤迅速深入渗透、快速有效止痛;同时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安全性高,使用也方便。

辣椒碱乳剂也可减轻关节疼痛和压痛。 我国的骨关节诊治指南中指出:膝骨性关节炎,在采用口服药前,建议首先选择局部药物治疗。对于中重度疼痛者可联合使用局部外用药与口服NSAIDs。 2013 年的AAOS 指南,也强烈推荐局部外用止痛药。 外用止痛药膏,量一定要足。要想达到理想的止痛消炎作用,外用药膏的使用量一定要充足。 就拿扶他林药膏来说,如果病人省着用,一周也用不完一支,那几乎是不可能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的。正确的做法是,每次至少要用2克药膏,每天要用5 次,一支药膏两天内要用完。 贴膏药,时机位置要对 局部外用止痛药也包括膏药和贴剂等。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消炎止痛类膏药,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即皮肤表面有红肿热痛时;第二类是红外热疗类膏药,适用于损伤慢性期,即皮肤表面没有红肿热痛时。 假如用反了,急性期用了红外热疗类膏药,就会越用越肿,越用越重,加重关节病的进展。所以,选择膏药时,一定要看清楚功效。 普通膏药,哪儿疼就贴哪儿。如果是红外热疗类膏药,选择最疼的位置贴上去就可以了。 但有一类膏药是透皮贴剂,膏药贴在皮肤上,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后,身体任何疼痛的部位都可以获益。这类膏药一般贴在前臂的外侧、肩部、前胸上缘,其他部位尽量不贴。 贴膏药前,一定要看说明书,看它建议贴在什么位置。 贴膏药,记得撕 很多人贴膏药时,为了让膏药贴的面积大一点,会使劲地抻膏药。但是这样会使膏药的张力变大,皮肤容易起水疱。

止痛西药粉外用

止痛西药粉外用 用外用的西药来进行止痛,其实也是有效的,但是有部分朋友认为这类的药物始终没有内服的药物有效,其实还得看具体的情况。芬必得乳膏、扶他林乳胶剂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外用止痛药物,这些药物在止痛效果上还是比较显著的,可以快速的渗入皮肤里面。 我们知道,头痛、牙痛、肌肉痛和关节痛等可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萘普生、布洛芬,以及合成药物如止痛片、去痛片等。但不可忽视的是,非甾体抗炎药容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不仅可引起烧灼感、泛酸、上腹痛等症状,还可引起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等。 为了减少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外用止痛或镇痛药类的品种纷纷问世,如芬必得乳膏、扶他林乳胶剂、云南白药喷剂、消痛灵搽剂、热敷散等。

那么,这些外用药物是不是比内服药物效果差呢?专家认为,效果不仅不差,且具有简单、方便、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如外用药芬必得乳膏,采用布洛芬为止痛成分,其独有的水包油结构配合进口基质,可以使止痛成分快速渗透患处,及时缓解疼痛,治疗急性扭伤以及关节炎等疼痛,效果不逊于口服药芬必得胶囊;再如扶他林乳胶剂,可以通过皮肤屏障迅速进入组织,深入渗透,止痛快速有效,且使用方便、不油腻、不会污染衣物,味道也十分清淡,因此,很受患者欢迎。而内服药扶他林胶囊或片剂,因为对胃肠道刺激明显,遭到了冷落。 如今,国内国外的多个治疗指南中已经提到,外用止痛抗炎药在颈肩腰背痛,急性扭拉伤,手、膝等骨关节炎治疗中是第一选择,应在使用口服药之前优先考虑使用。 为了保证外用止痛药的治疗效果,我们要注意的是,每日可使用3~4次,疗程应视病变性质而定,短则几天,一般使用两周左右,个别情况请遵医嘱。其次,涂药前须用温水清洗或浸泡病变部位几分钟,然后用手指按压找出病变处最明显的压痛点,以此为中心向周围扩展2~3厘米作为涂药部位。涂药后,要用

中药止痛药总结

中药止痛药总结 中药止痛药总结1痛证的病因病机 1·1六淫致痛 风、寒、暑、湿、燥、火皆能侵袭体表肌肉、经络、关节,进而涉及内脏,扰乱气机,阻塞不通而致疼痛。六淫致痛的因素主要是风与寒,其余的是相兼或转化。如《临证指南医案》说:“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如兼寒则曰风寒,兼暑则曰暑风,兼湿曰风湿,兼燥曰风燥,兼火曰风火。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曰百病之长。……由是观之,病之因乎风而起者自多也”。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素问·举痛论》说:“寒则气收”,“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应小络,故卒然而痛。”若寒客经络关节,则筋脉,经络收缩拘 急,可见筋脉、关节屈伸不利,拘挛作痛等症。1·2气机郁滞而致痛 气机郁滞在明代以前多称之为“郁”,如《金匮钩玄·六郁》说:“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变化者不得变化也。”又如《临证指南医案·郁》说:“郁则气滞,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必有不舒之现症。”现代中医认为,气滞是指运行不畅而停滞之证;而气郁,则主要是指气郁结而不得发散的病理状态。气滞则血瘀,可使血流滞涩,不通则痛,从而

使人体某一局部出现疼痛,以及脉现迟涩之象;气机郁滞不畅,可致津液代谢发生障碍,脏腑功能气机失调,形成痰饮、水肿。肝气郁滞,脾胃气滞,表现为胸闷、咳喘疼痛,肋胁部、中腹部、小腹胀痛。总之,闷、胀、痛是其共同的病理表现。1·3饮食劳逸等致痛 由于饮食不节,影响脾胃气机升降,产生内湿,阻滞脉道,引起 气血运行障碍而致痛。中医理论认为,劳力则伤气,劳神则伤心脾,房劳则伤肾,过度安逸则脾胃功能减弱,导致中气不足。另外,跌仆损伤、动物咬伤、枪弹金刃伤、烧烫伤、冻伤等直接损害机体皮肤或经络、或血脉、或骨骼、或脏腑,使气血运行发生障碍,产生疼痛。按现代医学,疼痛病种可分为炎症性、神经性、外伤性、占位性四类。 1·4疼痛的性质与部位 疼痛按性质可分为八种,即胀痛、刺痛、重痛、绞痛、灼痛、冷痛、隐痛、掣痛。按其部位又分头痛、胁肋痛、脘痛、腹痛、腰背痛、四肢痛八个部位。2常用止痛中药的临床应用 2·1解表止痛药 如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藁本,这些中药均有辛温发散风寒、解除表证之疼痛的功效,适用于表寒证之头痛、身痛、风湿痹痛。止痛的程度以羌活的作用最强,防风、细辛、白芷次之,藁本最弱;其止痛的范围以羌活、防风为广,为治外感风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