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文言文解析 讲义5

优秀文言文解析 讲义5

优秀文言文解析 讲义5

优秀文言文解析·第五课讲义

〔阅读〕狗枷犊鼻

江夏王义恭,性爱古物,常遍就朝士求之。侍中何勖(xù),已有所送,而王征索不已,何甚不平。尝出行,于道中见狗枷犊鼻,乃命左右取之还,以箱擎送之,笺曰:“承复须古物,今奉李斯狗枷(jiā),相如犊(dú)鼻。”

【注释】

①狗枷:套在狗脖子上的器具(就是狗项圈)

②犊鼻:即犊鼻浑,形状像犊鼻的围裙

③朝士、侍中:在朝的官员、侍奉皇帝的大官,略低于宰相

④左右:周围随从的人

⑤擎送:送(表示尊敬)

⑥笺:纸片,信纸,此处指附着一封信

⑨承:谦词,指承蒙、承受

人名①江夏王义恭:南朝宋武帝的第五个儿子刘义恭

②何勖:人名,亦做“何勗”

③李斯: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

④相如:即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

【文言知识】

释“已”。本文中有一句话“已有所送,而王征索不已”,难道这两个“已”意思一样吗?答案是——不一样的。经引申后它的意思也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几个:

①指“停止”。本文中的“而王征索不已”便是这个意思(但是江夏王却不停地索要不停止)

②已经。这也是它现在普遍用的意思,本文的“已有所送”(已经送给他过)也是这个意思。

③罢了,算了。这个意思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如“众人但见一锄一布衣而已”(众人只看见一个锄头和一件布衣罢了),在这种意思下,“已”、“而已”、“耳”都可以这样翻译。(耳是在特定情况下,有时不翻译)【课文解析】

本来是一个狗项圈,一件破布裙,经何勖一番语言修饰便成了“李斯狗枷”、“相如犊鼻”,多么愚昧可笑啊!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也被当做古物给江夏王义恭作为收藏。天大的讽刺,这就是好古成癖,贪得无厌的人的下场。

【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各句中括号中词或字的意思

①(性)(爱)古物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甚)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承(复)(须)古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常遍就朝士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尝出行,于道中见狗枷犊鼻,乃命左右取之还,以箱擎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题:请续写这篇文章(白话文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五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

文言文阅读训练 1.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虎也。 ——《战国策》 注释:1.假:借。 2.长百兽:做百兽的首领。长,担任首领。 3.走:跑,逃跑。 4.然:对的。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虎求百兽而食之() (2)天帝使我长百兽()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老虎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跟随狐狸一起走。 B.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对的,所以就让狐狸跟着自己一起走。 C.老虎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让狐狸跟着自己一起走。 D.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对的,所以就跟随狐狸一起走。 3.“兽见之皆走”,是因为:(用自己的话回答) 4.这个故事包含的一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2.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 注释:1.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2.柜:盒子。 3.桂椒:肉桂及山椒,这里指高级香料。 4.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5.辑:通“缉”。 6.椟:盒子。 7. 鬻:卖。 阅读训练: 1.《韩非子》是时期的(人名)所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为木兰之柜()(2)此可谓善卖椟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4.“买椟还珠”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我们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3.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注释:1.履:鞋。 2.度(duo)用尺子量。3.置:放置,搁在。 4.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5.度(du):量好的尺码。 6.反:通“返”。返回。 7.自信:相信自己。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 (1)至之市()(2)而忘操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吾忘持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宁信度,无自信也。 4.文中郑人最可笑的表现是: 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上课讲义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一、倒装句。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④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如: 1、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2、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4、其两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定语. 5、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6、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8、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 赏) 9、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 10、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忌不信自) 11、②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 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起于鲁。 16、欲信大义于天下 17、战于长勺。 18、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9、蒙辞以军中事务多。 20、白雪纷纷何所似? 21、微斯人,吾谁与归。 22、何陋之有? 2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4、为人五,为窗八。 2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 有隐逸气质的花”。 26、“告之于帝 27、“躬耕于南阳 28、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 29、祭以尉首 30、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 31、“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

七年级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四则

2019年五年级古诗文及课外阅读竞赛答案

2019年五年级古诗文及课外阅读竞赛答案 一、填空题(30分) 1.《草房子》的作者是(曹文轩),主人公是(桑桑)。 2.秃鹤的本名叫(陆鹤),大家叫他秃鹤是因为(他秃头)。 3.桑桑得的病是(鼠疮),他最喜欢的女老师是(温幼菊),最喜欢的男老师是(将一轮)。 4.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这个“最英俊的少年”指(陆鹤)。 5.在海伦凯勒读的诗歌中,她最喜爱的一首是( 《被禁闭的鹦儿》) 6. 海伦凯勒的老师的名字叫什么( 莎莉文) 7. 六(3)班养在鱼缸里的绣球鱼是遭到了(小龙鱼)的毒手,只剩下一副尸骨躺在水草旁。 8.米老师去豆芽儿家送给他的礼物是(治尿床的偏方) 9.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10.《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 白骨精)、大闹( 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 芭蕉扇)。 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花不是无情无,化作春泥更护花)。 1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4.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 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二、选择题(17分) 1.《秋思》的作者是(B) A纳兰性德B张籍C杜甫 2.《金缕衣》中“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写的是(B) A爱惜粮食B珍惜时间C思念家乡 3.唐代诗人杜甫的《属相》写的是(C) A刘备B唐太宗C诸葛亮 4.“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句是( A) A海上明月共潮生B何处春江无月明C带雨云埋一半山 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A ) A、春天景色 B、夏天景色 C、秋天景色 D、冬天景色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B )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7.下面不属于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小说)的是( C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聊斋志异》 D《西游记》。 2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B) A端午节B重阳节 C春节

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一

文言文通假字、词类活用总汇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 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 3、天雨墙坏(雨,下雨,)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 5、其家甚智其子(利,意动,认为……聪明) 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 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8、愿为市鞍马(市,买,) 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16、一鼓作气(鼓,击鼓) 17、朝服衣冠(服,穿戴) 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19、冬雷震震(雷,打雷)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 22、有仙则名(出名) 23、有龙则灵(现灵) 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5、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28、环而攻之(环,包围)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31、皆下之(攻下) 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 35、天下缟素(穿孝服) 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 (二)名词作状语 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 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 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 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 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

中考文言文阅读知识点讲义(学生用)

文言文阅读讲义 【考点剖析】 1.(考点1)结合语境,文言实词的理解与解释 2.(考点2)结合语境,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解释 3.(考点3)文言语句疏通翻译。 4.(考点4)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内容概括)【具体解析】(学生笔记) (考点1)结合语境,文言实词的理解与解释 (考点2)结合语境,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解释

(考点3)文言语句疏通翻译。 (考点4)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内容概括)

【真题回顾】 (2018年陕西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小题。(12分)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7.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吾始困.时()(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3)知时.有利不利也()(4)吾尝三战三走.()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 B.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 C. 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 D. 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9. 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0. 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2017年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释】①彰:曹彰。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少善.射御,膂力过人()(2)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3)将.十万骑驰沙漠()(4)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而.好乘汗马击剑/云归而.岩穴暝 B. 此一夫之.用/甚矣,汝之.不惠 C. 使各言其.志/其.真无马邪 D. 为.将奈何/吴广为.都尉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分) (1)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2)赏必行,罚必信。 20.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候?(2分)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 (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行拂.乱其所为 ( ) (2)人恒过. ( ) (3)发.于声 (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孟子在这篇不到两百字的短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B. 选文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阐述 了人才必须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C. 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D.选文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语气上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一)(10分)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 ..不动()(3)以其境过清.()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现环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曲静。 C.第2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6.(1)大约(2)静止不动的样子(3)凄清 7.(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五年级文言文专题

五年级文言文专题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学好文言文一定要走好“三步曲” 第一步:喜爱文言,培养兴趣 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要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曾经从课文中学过)的成语故事,如,《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自己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 第二步:读好文言文 相对于现代文,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但是,文言文的学习同现代文的学习一样,需要从整体入手,也就是说从“文”上下功夫。首先要把全文读熟练,达到文从字顺,朗朗上口,在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好,读通顺。文言文的朗读要求: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如,《学弈》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确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 第三步:读懂文言文 怎样读懂呢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同时发扬自主合作精神,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只要走好上述的“三步曲”,相信小学生学好文言文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 学习文言文技巧 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 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一、名词活用 名词作动词 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 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 3、天雨墙坏(雨,下雨)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 5、其家甚智其子(意动,认为……聪明) 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 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8、愿为市鞍马(市,买) 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16、一鼓作气(鼓,击鼓) 17、朝服衣冠(服,穿戴) 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19、冬雷震震(雷,打雷) 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 22、有仙则名(出名) 23、有龙则灵(现灵) 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5、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28、环而攻之(环,包围)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31、皆下之(攻下) 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 35、天下缟素(穿孝服) 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 名词作状语 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 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 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 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 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 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9、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10、箪食壶浆(用箪,用壶) 11、乃丹书帛(用朱砂) 二、动词活用 动词作状语 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 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 3、跳往助之(跳,跳着) 动词作名词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一)-讲义

文言文阅读(一) 开篇语 文言文的重要地位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有“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这样一个个耳熟能详、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更有《滕王阁序》《兰亭序》《梦溪笔谈》《水经注》等千古名篇。 文言文是渊源流长的瑰丽财富,我们不懂它,又如何领略中国文化的古典深厚、博大精妙呢?学好文言文,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自己亲近文本,才能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吸取前人的智慧。 学习方法 一、诵读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郭沫若老先生也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 二、积累 常用词语、常见语法现象的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字词积累分两大类:实词积累和虚词积累。 例如:吾欲之南海: 《古代汉语词典》在学习中将碰到的和“吾”释义为第一人称“我”的词进行一个归类。 例如:“余年幼”“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另外,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的学习也涉及一些语法知识,需要我们同学有意识地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好习惯会使我们驾轻就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何不试之以足? 直译:为什么不试试鞋子用脚? 意译: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 三、翻译文言文的原则及方法 原则:信(准确)、达(通顺)、雅(优美) 方法:留、译、增、删、调 例句:何不试之以足?

——为什么不试试鞋子用脚呢? ——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 例句:影布石上 ——影子映石头上。 ——(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课文范例 猜一猜这篇文章写的是谁?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有一位“高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他凭着自己高尚的人格和高超的智慧,被孔子赞为“君子”,被诸侯奉为“圣人”。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式:倒装句、判断句。 3、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 4、领略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热爱祖国的品格和机智善变的才能。 原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文学常识: 晏婴及《晏子春秋》: 晏子,名婴,字仲平,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是战国时期的人搜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而

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2)未若柳絮因.风起()(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一)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 例作简答。 四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 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 往擅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昃:zè,太阳偏西。 1. 给加点字注音。 再适长.山()既长.() 2. 解释加点字 既长.:再适.长山: 五年未尝.解衣: 知其.世家: 日昃始.食: 3. 翻译下面句子 或夜昏怠: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判断对错 (1)范仲淹,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谥文正。官至副宰 相。()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5.说说文中主要记叙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哪几件事?

2020五升六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五升六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 (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六)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 子:。

五年级部编版文言文阅读

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学科教师: 年级: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主题第14讲文言文阅读 教学内容 1.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养成独立阅读文言文的习惯。 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你有没有上过“糗事百科”看看别人的“糗事”来“欢乐一下”呢?来看看古代的“糗百”——《笑林广记》中的小笑话吧。不懂的文言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偷肉 甲卖肉,过入都厕,挂肉著外。乙偷之,未得去,甲出觅肉,因诈便口衔肉云:“挂著外门,何得不失?如若我衔肉著口,岂有此理。” 渐至佳境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明年与尔同岁 艾子行,出邯郸道上,见两媪相与让路,一曰:“媪几岁?”曰:“七十。”问者曰:“我六十九,然则明年,当与尔同岁矣。” 参考译文: 【偷肉】甲是卖肉的,经过厕所时去上了个厕所(“过入都厕”翻译不能,纯属猜测),把肉挂在了外面存着(这里“著”应该是“贮存”的意思)。乙来把肉偷了,未能离开,甲就出来找肉,因此乙假装要上厕所用中嘴含着肉说(“诈”应该是“假装”的意思):“把肉挂存在门外,怎么能不丢呢。如果像我含着肉存放在嘴上,哪会有丢失的道理。” 【知识梳理】 怎样学习文言文 从小学开始,我们已经开始接触内容浅显、篇幅短小的文言文。到了初中阶段,我们会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掌握好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非常必要。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一.注重诵读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诵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语气,强化背诵。 1.读准字音

(综合知识)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综合知识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要解决的就是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大家都知 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 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③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句中划线处的目之所以活用,也是因为它带了宾语项王,因而,应译为给项王使眼色。 ④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察今》)句子里划线处的法字,原也是一个名词,因为它也带了宾语其所以为法者,所以名词动用,应译为效法。 ⑤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刃活用了,因为它带了宾语相如,所以得按照动词来翻译,译为用刀杀。 ?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按照常理,名词也是不能带补语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的情况在。此时,那名词自然也就活用成动词了。如下面的例子:

初一文言文阅读上课讲义

初一文言文阅读(2014年7月30日) 《虽有佳肴》原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注释: 虽:即使。 弗食:不吃。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善:好,妙。 是故:连词,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故:连词,所以。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长,增长。 《虽有佳肴》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不懂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虽有佳肴》过关检测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8分 1、虽.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 ..学然后知不足()..() 4、是故 5、教然后知困.() 6、然后能自反.也() 7、然后能自强 ..也() 8、学.学半() 9、教学相长.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三)填空。34分 1、《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3、《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系统性的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等。 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6分 (1)不知其.旨也()(2)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3)《兑.命》()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3分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4分 三、拓展迁移 (一)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典:主。)1、解释带点的词意思:10分 不知道 ..()是故 ..古之王者()教学为先.()其.()此之谓.乎() 2、翻译:6分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念终始典于学。 (二)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答:。 (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