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选修五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羧 酸 作业

最新人教版选修五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羧 酸 作业

最新人教版选修五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羧 酸 作业
最新人教版选修五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羧 酸 作业

第三节羧酸酯

第一课时羧酸

选题表

考查点基础过关能力提升乙酸的结构与性质1,2

羧酸的结构与性质7,8 11

酯化反应5,6,9 14

综合应用3,4,10 12,13

基础过关(20分钟)

1.(2018·山东潍坊高二期中)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下列有关乙酸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 C )

A.实验式:CH2O

B.比例模型:

C.甲基的电子式:

D.电离方程式:CH 3COOH CH3COO-+H+

解析:乙酸分子式为C2H4O2,实验式为CH2O,A正确;本题图为乙酸的分子比例模型,展示原子体积的相对大小,原子间的连接,C原子半径>O 原子半径>H原子半径,两个C原子直接相连,且两个C原子分别连接三个H原子和两个O原子,其中一个O原子还连接一个H原子,B正确;

甲基中碳原子最外层为7个电子,甲基的电子式为,C错误;乙酸是一元弱酸,所以电离方程式为CH 3COOH CH3COO-+H+,D正确。

2.(2018·江苏七校联盟高二期中)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B.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不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

D.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乙酸具有刺激性气味,A错误;含—COOH,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B 正确;含—COOH,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C错误;不含碳碳双键、三键,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3.要使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可选用的试剂是( B )

A.Na

B.NaHCO3

C.NaCl

D.NaOH

解析:酸性强弱顺序为—COOH>H 2CO3>>HC,NaHCO3仅能与—COOH反应生成—COONa,不能和酚羟基反应。

4.下列物质中,既可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又可与Na2CO3水溶液反应的是( B )

A.苯甲酸

B.甲酸

C.乙二酸

D.乙醛

解析:甲酸()分子结构中既有—COOH,又有,故既有羧酸的性质,能与Na2CO3溶液反应,又有醛的性质,能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

5.分子式为C3H8O的醇与C4H8O2的羧酸在浓H2SO4存在时共热生成的酯有( B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析:分子式为C3H8O的醇有2种:CH3CH2CH2OH、CH3CHOHCH3,分子式为C4H8O2的酸有2种:CH3CH2CH2COOH、(CH3)2CHCOOH,两者之间两两组合形成的酯有4种。

6.(2018·吉林长春绿园区期末)下面以乙酸(沸点:11

7.9 ℃)、浓硫酸和乙醇(沸点:7

8.5 ℃)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沸点:77 ℃)的最佳装置是( A )

解析:从乙酸、乙醇和乙酸乙酯沸点数据可知,要控制温度使乙酸乙酯蒸出,乙酸和乙醇留在反应液中,故控制温度在77~78 ℃之间,故需要温度计,故B、D错误;为了充分冷却蒸气,冷却水应从下口进上口

出,C错误,A正确。

7.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 mol苹果酸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 mol H2

D.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由苹果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两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A正确;苹果酸中只有羧基能和NaOH反应,故1 mol 苹果酸只能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B错误;羧基和羟基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故1 mol苹果酸与3 mol Na反应生成1.5 mol H2,C 错误;此结构简式与题干中的结构简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D错误。

8.已知咖啡酸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咖啡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分子式为C9H5O4

B.1 mol咖啡酸最多可与5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与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D.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解析:根据咖啡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9H8O4,A错误;苯环和碳

碳双键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而羧基有独特的稳定性,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咖啡酸最多可与4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咖啡酸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酚羟基,可以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咖啡酸含有羧基,能与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反应,D错误。

9.(2018·河北石家庄新华区月考)借助下表提供的信息,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C )

物质乙酸1丁醇乙酸丁酯

沸点117.9 ℃117.2 ℃126.3 ℃

A.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产物后分液

B.使用浓硫酸作催化剂

C.采用水浴加热法

D.可使用冷凝回流加分水器的方式提高产率

解析: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产物后分液,碳酸钠溶液可以吸收乙酸,溶解1丁醇,降低乙酸丁酯的溶解度,有利于乙酸丁酯析出,A正确;水浴加热温度较低,不能超过100 ℃,乙酸丁酯沸点126.3 ℃,应直接加热,C错误;采用冷凝回流的方法,可使反应物充分利用,提高转化率,产率提高,D正确。

10.已知葡萄糖在乳酸菌作用下可转化为乳酸(C3H6O3)。

(1)取9 g乳酸与足量的金属Na反应,可生成2.24 L(标准状况) H2,另取等量乳酸与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反应,生成0.1 mol乳酸乙酯和1.8 g水,由此可推断乳酸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2)乳酸在Cu作催化剂时可被氧化成丙酮酸(),由以上事实推知乳酸的结构简式为。(3)两个乳酸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脱水生成环酯(C6H8O4),则此环酯的结构简式是

。(4)乳酸在浓H2SO4作用下,三分子相互反应,生成链状结构的物质,写出其生成物的结构简式: 。

解析:(1)根据乳酸的分子式,可求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0,9 g乳酸为0.1 mol,1.8 g H2O为0.1 mol。0.1 mol乳酸与0.1 mol乙醇反应生成0.1 mol乳酸乙酯,可知1 mol 乳酸分子中含有1 mol羧基;又因为0.1 mol乳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1 mol H2,所以1 mol乳酸分子中还含有1 mol醇羟基。(2)根据乳酸在Cu催化条件下被氧化成可知,醇羟基的位置在碳链中间。据此可推导出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1)羧基、醇羟基(2)(3)

(4)

能力提升(15分钟)

11.0.5 mol某羧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质量比原羧酸

的质量增加了28 g,则原羧酸可能是( B )

A.甲酸

B.乙二酸

C.丙酸

D.丁酸

解析:0.5 mol某羧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质量比原羧酸的质量增加了28 g,则羧酸与酯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56(即2个—COOH转变为2个—COOCH2CH3),故原羧酸为二元羧酸。

12.某一定量的有机物和足量Na反应得到V a L H2,取另一份等物质的量的同种有机物和足量NaHCO3反应得到V b L CO2,若在同温同压下,V a=V b≠0,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D )

①②HOOC—COOH ③CH3CH2COOH ④

A.②⑤

B.②③④

C.④

D.①

解析:—OH只与Na反应产生H2;—COOH既能与Na反应产生H2,又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各项物质各取1 mol时分别与足量Na或NaHCO3反应所得气体物质的量如下:

下列物质均为

1 mol 与足量Na反应产生H2

的量/mol

与足量NaHCO3反应产生CO2

的量/mol

① 1 1

② 1 2

③0.5 1

④ 1.5 2

⑤ 1 0

13.乙酸苯乙酯(H)是一种具有玫瑰花香,并带有可可香味的有机物,常用于调配玫瑰、橙花、紫罗兰、晚香玉、野蔷薇等香精。天然乙酸苯乙酯存在于白兰花油和玫瑰花油中,也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如图是一种合成路线(部分反应物和条件省略)。

已知A是一种不饱和烃,B、C、D都为含碳原子数相同的常见有机物。请回答:

(1)乙酸苯乙酯(H)的分子式为,F的结构简式为。

(2)A→B属于反应,F→G属于反应。

(3)对图中有关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化合物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化合物G属于醇类

③E、F、G都属于芳香烃

④化合物D所含官能团为羧基

(4)写出D+G→H的化学方程式:

。(5)M是H的一种同系物,取1 mol M完全燃烧可消耗9 mol O2,试写出苯环上只有一个支链的M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解析:(1)由G的结构简式可逆推F的结构简式为。

(2)由D+G→H以及H的结构简式可逆推D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则C 为CH3CHO,B为C2H5OH,因A为不饱和烃,即A为CH2CH2,可推知A→B 的反应为CH2CH2+H2O C2H5OH,该反应为加成反应;F→G的反应为+NaOH+NaCl,该反应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3)化合物C为CH3CHO,属于醛类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化合物G属于芳香醇;有机物F、G中除含碳、氢元素外,还含有氯或氧元素,不属于烃类物质;有机物D即CH3COOH所含官能团为羧基,故②④正确。(4)CH3COOH与发生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 ++H2O。

(5)因M为H的同系物,设M分子式为C n O2,根据1 mol M完全燃烧可消耗9 mol O2,可知M的分子式为C8H8O2,因此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1)C10H12O2 (2)加成取代(或水解) (3)②④ (4)+CH3COOH+H2O

(5)

14.(2018·陕西渭南澄城高二期中)乙酸乙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某课外小组设计实验室制取并提纯乙酸乙酯的方案如下:

已知:①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CaCl2·6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乙醚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沸点/ ℃34.7 78.5 117.9 77.1

③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Ⅰ.制备过程

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9.5 mL无水乙醇和6 mL冰醋酸,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1)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过程中滴加大约3 mL浓硫酸,B的容积最合适的是(填字母)。

A.25 mL

B.50 mL

C.250 mL

D.500 mL

(3)球形干燥管的主要作用是。

(4)如预先向饱和Na2CO3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目的是

Ⅱ.提纯方法

①将D中混合液转入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②有机层用5 mL饱和食盐水洗涤,再用5 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最后用水洗涤。有机层倒入一干燥的烧瓶中,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得粗产物。

③将粗产物蒸馏,收集77.1 ℃的馏分,得到纯净干燥的乙酸乙酯。

(5)第①步分液时,选用的两种玻璃仪器的名称分别是

、。

(6)第②步中用饱和食盐水、饱和氯化钙溶液、最后用水洗涤,分别主要洗去粗产品中的、、。

解析:(1)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2)烧瓶内的液体体积约为 3 mL+9.5 mL+6 mL=18.5 mL,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容积的且不少于,因此50 mL符合。

(3)由于反应剧烈,烧瓶中压强迅速减小,试管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可能会被吸入发生装置,故用球形干燥管防止倒吸。

(4)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乙酸乙酯的溶解度较低,出现分层,饱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色,有利于观察液体分层。

(5)分液操作中用到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作为盛放分层液体

的容器。

(6)碳酸钠在饱和食盐水中易溶,乙酸乙酯溶解度减小,故选用饱和食盐水除去乙酸乙酯中的碳酸钠杂质;氯化钙能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CaCl2·6C2H5OH,因此用饱和氯化钙溶液除去乙醇;水洗涤除去吸附的氯化钙。

答案:(1)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2)B

(3)防止倒吸

(4)便于观察液体分层

(5)分液漏斗烧杯

(6)碳酸钠乙醇氯化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docx

人教化学选修 5 课后习题部分答案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节 P6 1 A 、 D 2 D 3(1)烯烃(2)炔烃(3)酚类(4)醛类(5)酯类(6)卤代烃 第二节 P11 4共价单键双键三键(CH3) 4 5.第2个和第六个,化学式略第三节 P15 2. ( 1) 3,3,4-三甲基己烷(2)3-乙基-1-戊烯(3)1,3,5-三甲基苯 第四节 P23 1.重结晶 ( 1)杂质在此溶剂中不溶解或溶解度较大,易除去 ( 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蒸馏30 ℃左右 2. C 10HNO 348 C 20 H NO3. HOCH 2 CHOH 8216242 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P25 4. ( 1) 2, 3, 4, 5- 四甲基己烷(2)2-甲基-1-丁烯 ( 3)1, 4- 二乙基苯或对二乙基苯(4)2,2,5,5-四甲基庚烷 5.(1)2030 1(2)5 6% 第二单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节 P36 4. 5.没有。因为顺 -2- 丁烯和反 -2- 丁烯的碳链排列是相同的,与氢气加成后均生成正丁烷。第二节 P 40 1.4 , 2.B

3 己烷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1己烯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 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 酸钾酸性溶液可鉴别己烷、 1 己烯和邻二甲苯。 4略 第三节 P43 1A、 D 2略 3略 复习题参考答案P45 2.B、D 3.B 4.D 5.A、C 6.A =CHCl 或 CH3CH=CH2 CH3C≡ CH8. C2H6C2H2 CO2 9. 2- 甲基 -2- 戊烯10. 14 L 6 L11. 2.3 t12. 160 g 第三单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节 P551. C 2. 3.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增强了其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其沸点远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甲醇、乙醇、丙醇能与水分子 之间通过氢键结合,因此水溶性很好;而碳原子数多的醇,由于疏水基烷基较大,削弱了亲水基羟基的作用,水溶性较差。 4. C6H6O OH 第二节 P 59 1.有浅蓝色絮状沉淀产生;有红色沉淀产生; 2.D 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照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化合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按官能团分类 表l-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烷烃的命名 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做烃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就叫烷基,以英文缩写字母R表示。例如,甲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CH3”叫做甲基,乙烷(CH3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CH2CH3”叫做乙基。 烷烃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在十以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例如,CH4叫甲烷,C5H12叫戊烷。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数字来表示。例如,C17H36叫十七烷。前面提到的戊烷的三种异构体,可用“正”“异”“新”来区别,这种命名方法叫习惯命名法。由于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越复杂,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越多,习惯命名法在实际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有机化学中广泛采用系统命名法。下面以带支链的烷烃为例,初步介绍系统命名法的命名步骤。 (1)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l,2,3等阿拉伯数字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中的位置。例如: (3)将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例如,用系统命名法对异戊烷命名: 2—甲基丁烷 (4)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支链,可以将支链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支链的个数。两个表示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需用“,”隔开。 下面以2,3—二甲基己烷为例,对一般烷烃的命名可图示如下: 如果主链上有几个不同的支链,把简单的写在前面,把复杂的写在后面。例如: 2—甲基—4—乙基庚烷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前面已经讲过,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2)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3)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化学选修5醇教学设计

化学选修5《醇》教学设计 课标研读: 1、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物质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 知道醇的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的断裂。认识醇能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通过学习醇的性质,感受醇在有机化合物中的重要作用。 2、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通 过物质结构预测性质的能力和对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能力。 考纲解读: 认识醇能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通过学习醇的性质,感受醇在有机化合 物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与第1章第3节“烃”的学习思路不同,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及反应 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预测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于什么样 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 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让他们用演绎法学习 醇的性质并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初次通过分析结构预测性质,熟练程度不高,在醇的化学性 质部分,运用“交流、研讨”引导他们分析醇的结构,从而预测其可能发生 的反应。 第二课时 课前检查: 复习:在醇类化合物中,人们最早认识的是乙醇,乙醇的结构与性质我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乙醇的分子式是什么?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又是怎样的呢?又有那些化学性质呢? 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OH 化学性质: ①断开:2CH3CH2OH +2Na →2CH3CH2ONa +H2↑ CH3CH2OH +CH3COOH 浓硫酸 △ CH3CH2OOCCH3+H2O

②断开:2 CH 3CH 2OH 浓硫酸 140℃ CH 3CH 2OCH 2CH 3 + H 2O CH 3CH 2OH + HX → CH 3CH 2X + H 2O ①③断开:2CH 3CH 2OH + O 2 2CH 3CHO + 2H 2O ②④断开:CH 3CH 2OH 浓硫酸 170℃ CH 2=CH 2↑ + H 2O 新课引入: 阅读P 57 交流。研讨 依据乙醇的化学性质及醇羟基的结构特点推测其它醇的化学性质。 二、醇的化学性质 1、羟基的反应 (1)取代反应 A 与HX 反应:CH 3CH 2CH 2OH + HX → CH 3CH 2CH 2X + H 2O 思考:卤代烃水解的条件是什么?氢氧化钠有何作用? B 醇的分子间脱水反应: 2 CH 3CH 2CH 2OH 浓硫酸 140℃ CH 3CH 2CH 2OCH 2 CH 2CH 3 + H 2O 丙醚 例5: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与浓硫酸共热生成醚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2)消去反应 CH 3 C H 2CH 2OH 浓硫酸 170℃ CH 3CH 2=CH 2↑ + H 2O 规律:乙醇的消去反应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类似,都属于β-消去,即羟基 的β碳原子上必须有H 原子才能发生该反应 例6:(1)下列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A 乙醇 B 1-丙醇 C 2,2-二甲基-1-丙醇 D 1-丁醇 (2 ) CH 3CH 23OH 发生消去反应,可能生成的烯烃有哪些? (3) 某饱和一元醇C 7H 15OH 发生消去反应,只得到两种单烯烃,则该醇 的结构简式可能是下列中的( ) OH CH 3CH 3C CH 3CH 3C CH 3 OH CH 3CH 3CH CH 3CH 3C CH 2 A B CH 3(CH 2)5CH 2OH OH CH 3CH 3C CH 3 CH 3 CH 2CH

(人教版)选修5同步精练系列:1-3-2烯烃、炔烃及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2013-2014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 同步精练系列:1-3-2烯烃、炔烃及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一、选择题 1.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3 甲基 2,4 戊二烯 B.3 甲基 1,3 戊二烯 C.1,2 二甲基 1,3 丁二烯 D.3,4 二甲基 1,3 丁二烯 答案:B 点拨:烯烃在命名时要选含双键最长的碳链为主链,编号也从离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写名称时还要注明官能团的位置。 2.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答案:B 点拨:A项,有机物命名时,应遵循位次数值之和最小原则,故应命名为:1,2,4 三甲苯,A错;C项,应命名为:2 丁醇,C 错;D项,炔类物质命名时,应从离碳碳三键近的一端编号,故应命名为:3 甲基 1 丁炔,D错。 3.某烃和氢气加成后得到2,2 二甲基丁烷,该烃的名称可能是() A.3,3 二甲基 1 丁炔B.2,2 二甲基 2 丁烯 C.2,2 二甲基 1 丁烯D.3,3 二甲基 1 丁烯 答案:AD 点拨: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烷烃,则该烃可能为烯烃或炔烃, 2,2 二甲基丁烷的结构简式为

正确。 4.下列关于苯的同系物的命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苯的同系物命名时必须以苯作为母体,其他的基团作为取代基 B.二甲苯可以以邻、间、对这种习惯命名法进行命名 C.二甲苯也可以用系统命名法进行命名 D.分子式是C8H10的苯的同系物有4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A 点拨:苯的同系物命名时通常以苯作为母体,其他的基团作为取代基,当苯的同系物比较复杂时,也可以把苯环作为取代基——苯基。 5.化学式为C8H10的芳香烃,苯环上的一硝基(—NO2是一种官能团)取代物只有一种,该芳香烃的名称是() A.乙苯B.邻二甲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I)卷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A . 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B . 新制Cu(OH)2与乙醛反应 C . 乙醛加氢制乙醇 D . 乙醛制乙酸 2. (2分) (2018高二下·鞍山开学考) 下列反应试剂和条件能增大有机化合物不饱和度的是() A . 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 B . 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 C . 稀硫酸,加热 D . 银氨溶液 3. (2分) (2015高二下·连江期中) 以下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4. (2分) (2018高二下·吉林开学考)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 向稀硫酸与蔗糖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水 浴加热 无银镜产生 蔗糖未发生水 解 B 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加HNO3酸化呈酸性, 加AgNO3溶液 出现淡黄色沉 淀 溴乙烷发生了 水解 C 向1 mL 1% NaOH溶液加入2 mL 2%的CuSO4溶液, 振荡后滴加0.5 mL葡萄糖溶液,加热 未出现红色沉 淀 葡萄糖中不含 有醛基 D 溴乙烷、乙醇及固体NaOH混合加热,产生的气态物 质Y,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褪色 Y一定是纯净的 乙烯 A . A B . B C . C D . D 5. (2分)下列物质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A . B . C . D . 6. (2分)某一溴代烷水解后的产物在红热铜丝催化下,最多可被空气氧化生成4种不同的醛,该一溴代烷的分子式可能是()

(完整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_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 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 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 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 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 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 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 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 *环氧乙烷(,沸点为13.5℃)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环己烷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溴乙烷C2H5Br 乙醛CH3CHO 溴苯C6H5Br 硝基苯C6H5NO2

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完善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材实验 目录 0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选修5,P17) (2) 02苯甲酸的重结晶(选修5,P18) (2) 03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选修5,P19) (3) 04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选修5,P32) (3) 05溴苯的制取(选修5,P37) (4) 06硝基苯的制取(选修5,P37) (5) 07苯、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选修5,P38) (5) 08溴乙烷水解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09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10乙醇的消去反应(选修5,P51) (7) 11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选修5,P52) (7) 12苯酚的酸性(选修5,P53) (8) 13苯酚与溴水的反应(选修5,P54) (9) 14苯酚的显色反应(选修5,P54) (9) 15乙醛的银镜反应(选修5,P57) (9) 16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选修5,P57) (10) 17实验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选修5,P60) (10) 18实验探究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选修5,P61) (11) 19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0果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1蔗糖与麦芽糖的化学性质(选修5,P82) (12) 22淀粉水解的条件(选修5,P83) (13) 23蛋白质的盐析(选修5,P89) (14) 24蛋白质的变性(选修5,P89) (14) 25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选修5,P90) (15) 26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质(选修5,P108) (15)

新编(鲁科版)化学选修五:1.3.3《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学案

新编化学精品资料 第3课时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会写烯烃、炔烃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加成产物会判断烯烃、炔烃的结构,学会鉴别烯烃、炔烃的方法。 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链烃(√) (2)炔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叁键(√) (3)符合通式C n H 2n (n ≥2)的烃一定为烯烃(×) (4)炔烃与同碳原子数的二烯烃、环单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5)分子中碳原子数≤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6)工业上常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 (7)分子通式为C n H 2n +2的烃一定是烷烃(√) (8)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2.(1)乙烯的结构简式是CH 2===CH 2,官能团是,空间构型是平面形结构,分子中 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2)写出乙烯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溴水: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 ②H 2:CH 2===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③HCl :CH 2===CH 2+HCl ――→催化剂 △CH 3CH 2Cl ; ④H 2O :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 ; ⑤制聚乙烯:n CH 2===CH 2――→引发剂CH 2—CH 2。 探究点一 烯烃、炔烃与卤素单质、氢气、氢卤酸的反应 1.烯烃分子结构与CH 2===CH 2的分子结构相似,都含有一个,所以烯烃的化学性 质与乙烯的化学性质相似。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精品教学设计(整套)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 【过程与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师:有机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 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烷烃————甲烷CH4 乙烯CH2=CH2 烯烃 双键 炔烃—C≡C—三键乙炔CH≡CH 芳香烃———— 苯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醇和酚知识点

第一节醇和酚 镇海中学陈志海 一、醇 1、醇的定义:羟基直接连在脂肪烃基上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醇 2、醇的分类 1)烃基:区分为饱和醇和不饱和醇 2)羟基数目:区分为一元醇和多元醇 3)是否含芳香烃基:区分为芳香醇和脂肪醇 4)与羟基直连碳上的直连氢数:伯醇(2)、仲醇(1)、叔醇(0) 3、醇的通式 1)链状饱和醇:CnH2n+2O 2)链状烯醇:CnH2nO 3)芳香醇:CnH2n-6O 4、代表物质:乙醇 【习题一】 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A. B. C. D.

【分析】官能团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相连的化合物属于醇类,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有机物为酚类,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中苯环侧链与羟基相连,名称为苯乙醇,属于醇类,故A正确; B.苯环与羟基直接相连,属于酚类,故B错误; C.,分子中烃基与官能团羟基相连,属于醇类,故C正确; D.羟基与烃基相连,为环己醇,故D正确。 故选:B。 【习题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羟基跟链烃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属于醇类 B.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属于醇类 C.酚类和醇类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分子内含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都属于酚类

【分析】A.醇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 B.醇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C.酚类和醇类的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D.苯环可通过链烃基再与羟基相连则形成醇类. 【解答】解:A.羟基跟链烃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属于醇类,故A正确; B.含有羟基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醇类,如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属于酚,故B错误; C.酚具有弱酸性而醇则没有弱酸性,故C错误; D.苯环可通过链烃基再与羟基相连则形成醇类。 如,故D错误。 故选:A。 二、乙醇 1、基本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2OH 2、物理性质:无色,液体,带有特殊气味,密度比水小,可与水互溶,易 挥发,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俗称酒精 2、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a、与金属的反应(K、Na、Ca、Mg等) 2CH3CH2O-H+2Na → 2CH3CH2ONa+H2↑ 断键理:氧氢键断裂,原子构成氢气分子 b、与卤化氢的取代 CH3CH2-OH+H-X → CH3CH2X+H2O 断键基理:碳氧键断裂,羟基与卤化氢中的氢原子形成水分子

选修五化学方程式

选修五化学方程式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 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是最终分解。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 nC 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 (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 === CaO + CO2 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温 C2H2+H2→C2H4 ----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C2H4可聚合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 (条件为点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 (条件为浓硫酸)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 (条件为催化剂)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这是总方程式)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浓硫酸170摄氏度)

人教版化学选修5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化学选修 5 课后习题习题参考答案一 1 A、D2 D3 (1)烯烃(2)炔烃(30 酚类(4)醛类(5)酯类(6)卤代烃 二1、4 键 2.3 4 3.B 共价单键双键三 4.C(CH3)4 5.CH3CH=CH2 三 1.B 三甲基苯 3. 2.(1)3,3,4-三甲基己烷(2)3-乙基-1-戊烯(3)1,3,5- 四 1.重结晶(1)杂质在此溶剂中不溶解或溶解度较大,易除去(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蒸馏30 ℃左右 2. C10H8NO2 348 C20H16N2O4 3. HOCH2CH2OH 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4.(1)2,3,4,5-四甲基己烷(3)1,4-二乙基苯或对二乙基苯 5. (1)20 30 1 (2)5 6% (2)2-甲基-1-丁烯(4)2,2,5,5-四甲基庚烷习题参考答案1.D 4. 2.C 3.D 5. 没有。因为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碳链排列是相同的,与氢气加成后均生成正丁烷。1. 4,2. B 3 己烷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1 己烯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鉴别己烷、1 己烯和邻二甲苯。1 A、D 2 复习题参考答案 1.C 2. B、D 3. B 4. D 5. A、C 6. A 8. 7.CH3CCl=CHCl 9. 2-甲基-2-戊烯或CH3CH=CH2 CH3C≡CH 10. 14 L 6 L C2H6C2H2CO2 12. 160 g 11. 2.3 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精品教学设计(整套)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 【过程与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 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 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 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师:有机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

回归教材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回归课本之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P4 会书写常见官能团的结构简式,名称。 P10 资料卡片明确有机物的键线式。 P15-16 完成第2、3题。 P17 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方法。观察蒸馏装置,仪器名称,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冷凝水的水流方向。下方注解中,蒸馏工业酒精无法得到无水酒精,应加入生石灰蒸馏。 P18 重结晶选择适当的溶剂的要求。操作的重要关键词: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P21 质荷比最大的数值为所测定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P22 红外光谱可以获得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或官能团信息。核磁共振氢谱对应的峰及峰面积之比推测分子的中氢原子种类及不种类氢原了的个数比。 P32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仔细观察装置图,完成方程式的书写,饱和食盐水、CuSO4溶液的作用。P35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主要是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液化石油气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为主的石油产品。 P38 区别芳香烃、苯的同系物、芳香化合物的概念。完成由甲苯生成TNT的化学反应方程式。P41 记住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的条件。检验产物中是否有卤离子时,一定要先用HNO3酸化。 P42 科学探究中,证明产物中有Br-方法是: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稀HNO3,再加入AgNO3溶液,若有淡黄色沉淀,结论成立。用红外光谱法检验出产物中有-OH,生成物中有乙醇生成。实验装置图中,水的作用是除乙醇,因为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如果换成溴水(溴的CCl4溶液),则不必先将气体通过水。 P42 下方,氯、溴的氟化烷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形成臭氧空洞,危及地球上的生物。 P48 图3-1,汽车用乙二醇防冻液,丙三醇等用于配制化妆品。 P49 图3-2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与水任意比例混溶,这是由于分别与水形成氢键。 P51 实验3-1中,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碎瓷片的作用?温度迅速上升到170℃的原因?图3-4中,10%NaOH溶液的作用? P52 重铬酸钾的酸性溶液的颜色,加入乙醇后呈现的颜色。 P52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但放置时间较长的苯酚是粉红色的,这是由于部分苯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苯酚具有弱酸性,俗称石炭酸。 P54 少量苯酚稀溶液中加入饱和溴水(过量)原因?苯中混有苯酚不能加浓溴水生成三溴苯酚除去,因为生成的三溴苯酚溶液苯中,有机物相互溶解。 P57 醛的氧化反应。完成乙醛分别和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NH3不打“↑”)。配银氨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P58资料卡片)。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在2%的AgNO3溶液中滴加2%的氨水,边振荡试管,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检验-CHO时,溶液为碱性。配新制Cu(OH)2的操作为:向2mL 10%的NaOH溶液中,加入2%的CuSO4溶液4-6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第二节芳香烃 第三节卤代烃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第二节醛 第三节羧酸酯 第四节有机合成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油脂 第二节糖类

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结束语——有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 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练习)第2章 第3节--卤代烃--作业及答案

第二章 第三节卤代烃练习题 一、选择题(没有**号,只有一个答案) 1.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 B .2CH 3CH 2OH+O 2?→?u C 2CH 3CHO+2H 2 O C .ClCH 2CH=CH 2+NaOH 2H O ? ???→HOCH 2CH=CH 2+NaCl D . 2.有关溴乙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溴乙烷难溶于水,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B .溴乙烷与NaOH 的水溶液共热可生成乙烯 C .将溴乙烷滴入AgNO 3溶液中,立即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D .实验室通常用乙烯与溴水反应来制取溴乙烷 3.(2015·经典习题选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卤代烃在通常情况下都是液体 B .卤代烃的密度都大于1 g·cm - 3 C .CH 3CH 2Br 的沸点比CH 3CH 3的低 D .卤代烃都不溶于水而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4.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 ) 5.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 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 A .加成→消去→取代 B .消去→加成→水解 C .取代→消去→加成 D .消去→加成→消去 6.(2015·经典习题选萃)有机物C 4H 8Cl 2的同分异构体中只含一个“—CH 3”的有 (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7.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n 个—CH 2—,m 个 ,a 个—CH 3,其余为—Cl ,则—Cl 的个 数为( ) A .2n +3m -a B .n +m +a C .m +2-a D .m +2n +2-a 8.1-氯丙烷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后,生成的产物再与溴水反应,得到一种有机物A ,A 的同分异构体(包括A)共有 (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高中化学《醇》(乙醇的分子结构和醇类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乙醇的分子结构和醇类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分析乙醇的分子结构、了解醇类的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物质结构,使学生学会利用结构探究物质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测物质可能的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特点,醇类的重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醇的重要化学性质的应用 教学方法:复习、讨论、交流、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习题引入本堂课复习内容:乙醇的分子结构和醇类的重要化学性质。 介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 【过程】师:结构决定性质,有机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的确定对研究有机物的性质起着关键作用,现代波谱技术使得测定有机分子式和分子结构变得很方便。 展示利用波谱技术测定有机分子结构的一道实验题,通过学生计算推断出乙醇的分子结构: 师:根据乙醇的分子结构,回顾前面所学相关知识,讨论乙醇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乙醇的化学性质并对有关性质进行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出乙醇的如下重要化学性质: □羟基氢的活泼性 2CH3CH2OH+2Na → 2CH3CH2ONa+H2↑ 探究:怎样证明参加反应的是羟基氢而不是烃基氢? 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归纳: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测定一定量的醇与足量钠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投影显示装置图: 师:因为在醇与钠的反应中,羟基和产生的氢气一定遵循物质的量的比为2:1,所以我们可以利用醇与钠的反应测定醇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 投影显示习题:0.1 mol 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0.3 mol CO2,同质量的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0.1 mol H2,该有机物可能是() A.丙三醇 B.1,2-丙二醇 C.1,3-丙二醇 D.乙二醇 学生思考并作答,教师评价并板书二元醇(1,3-丙二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CH2 OH CH2CH2 OH CH2 ONa CH2CH2 ONa +H □醇的还原性 ①燃烧 C2H5OH + 3O2 2CO2 + 3H2O 点燃 ②催化氧化 请学生上台写出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高二化学选修5 烯烃、炔烃及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习题及解析

第2课时烯烃、炔烃及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对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3-甲基-2,4-戊二烯 B.3-甲基-1,3-戊二烯 C.1,2-二甲基-1,3-丁二烯 D.3,4-二甲基-1,3-丁二烯 ,编号要从离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写名称时还要注明官能团的位置。 2.键线式可以简明扼要地表示碳氢化合物,键线式表示的物质是() A.丁烷 B.丙烷 C.1-丁烯 D.丙烯 解析该键线式表示的有机物是CH3CH2CH CH2,系统命名是1-丁烯。 3.已知的键线式可写作,某有机物的键线式为,其名称正确的是() A.5-乙基-2-己烯 B.2-甲基庚烯 C.3-甲基-5-庚烯 D.5-甲基-2-庚烯 ,编号从距双键近的一端开始。 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3-甲基-2-乙基戊烷 B.2,3,3-三甲基丁烷 C.2-甲基-3-丁炔 D.3,3-二甲基-1-丁烯 ,应选最长的碳链为主链,A项所述物质主链上有6个碳原子,在3号和4号碳原子上各有一个甲基,故名称为3,4-二甲基己烷,A错误;烷烃命名时,当两端离支链一样近时,应从支链多的 一端开始编号,故B项所述烷烃的正确名称为2,2,3-三甲基丁烷,B错误;炔烃命名时,应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C项所述物质中碳碳三键在1号和2号碳原子之间,在3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其正确命名为3-甲基-1-丁炔,C错误;烯烃命名时,应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D项所述物质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碳原子编号,在1号和2号碳原子之间有碳碳双键,在3号碳原子上有两个甲基,其正确命名为3,3-二甲基-1-丁烯,D正确。 5.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和名称相符的是()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烃和卤代烃》测试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烃和卤代烃》测试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0分,共48分) 1.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可用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C.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D.贝诺酯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最终生成乙酰水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钠 2.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酯化反应 B.乙烯与溴水的反应 C.苯的硝化反应 D.苯与液溴的反应 3.分子式是C3H6Cl2的有机物,若再有一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则生成的C3H5Cl3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则原有机物C3H6Cl2应该是() A. 1,3-二氯丙烷 B. 1,1-二氯丙烷 C. 1,2-二氯丙烷 D. 2,2-二氯丙烷 4.苯乙烯的结构为,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气完全加成,加成产物的一溴取 代物有() A. 7种

B. 6种 C. 5种 D. 4种 5.有关溴乙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立即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B.溴乙烷不溶于水,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C.溴乙烷与NaOH的醇溶液反应,可生成乙醇 D.溴乙烷通常用溴水与乙烷直接反应来制取 6.美国马丁?卡普拉等三位科学家因“在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所做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们模拟出了1,6﹣二苯基﹣1,3,5﹣己三烯的分子模型,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与苯互为同系物 B.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8H18 C. 1mol该有机物在常温下最多能与9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D.该有机物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7.下图为有关苯的转化关系图: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为取代反应,反应③为加成反应 B.反应②的现象是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 C.反应④的产物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 D.反应④中1 mol苯最多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苯分子中含有三个碳碳双键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苯和乙烷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B.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