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5单元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检测北师大版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5单元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检测北师大版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5单元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检测北师大版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5单元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检测北师大版

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1月7日晚,右图军舰炮口对准冬宫,发出进攻的信号,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该事件距今(2017年)( )

A.80周年

B.90周年

C.100周年

D.110周年

2.1928年—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说明了苏联当时( ) A.经济明显超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B.轻工业是处于完全停滞的状态

C.采取计划经济手段使其成就显著

D.一直坚持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3.“为适应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及任何专利或优越权。”以上引文出自(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辛丑条约》 D.《联合国家宣言》

4.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A.恢复工业 B.整顿金融业

C.调整农业 D.兴办公共工程

5.《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英国首相张伯伦返回伦敦,向簇拥着他的人群高声宣布:“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事实上,《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

A.延缓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B.加快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C.遏制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D.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6.战争海报被人们称为墙壁上的“武器”。右图是中国抗日根据地在苏联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后印制的海报《苏联送给希特勒的礼物》。下列对它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希特勒在1942年被苏联军队击毙

B.中国出兵帮助苏联人民抵御德国侵略

C.莫斯科保卫战彻底击垮了德国法西斯

D.颂扬苏军胜利,表达反法西斯必胜信念

7.“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评论直接针对美国的( )

A.“军事结盟”政策 B.“冷战”政策

C.“科技立国”政策 D.“门户开放”政策

8.以研发电脑芯片而得名的美国“硅谷”今后可能因大力开发太阳能而成为“太阳谷”。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重视( )

A.改善人民生活 B.发展跨国公司 C.发展高新工业 D.降低生产成本

9.[2017·淄博]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英国“脱欧”指的是英国退出( )

A.欧洲 B.欧元区 C.欧洲联盟 D.欧洲共同体

10.下表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 )

A.社会改革 B.适当的经济政策

C.美国扶持 D.朝鲜战争的爆发

11.下列属于二战后去殖民地化进程中赢得独立的亚洲国家是( )

①印度②巴基斯坦③纳米比亚④巴拿马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12.下列属于1991年苏联解体原因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

②斯大林模式造成苏联社会矛盾尖锐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结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随着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各国在世界格局中能够占据有利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外交策略 B.综合国力 C.国际合作 D.军事同盟

14.如今人们“网上购物”“网上娱乐”“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得益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四次科技革命

15.下图中有一幅画是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一个小镇的激愤之作,是20世纪绘画中的珍品。这幅画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致命的打击……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不仅如此,欧洲还被苏联和美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只有走联合之路。于是,从经济上的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

——《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二1986年共同体的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2.6万亿美元……共同体代表西欧,已成为西方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世界史·现代史编》

(1)材料一中欧洲“从经济上的煤钢联营入手”指什么?(2分)据材料一,归纳促使西欧启动联合进程的主要因素。(4分)

(2)材料二中“共同体”指的是哪一组织?(2分)据材料二,概括其经济发展状况。(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西欧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和启示。(3分)

1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之路】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年—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是对苏俄什么政策的评价?(2分)请说出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政权变化】

(2)俄国通过哪次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2分)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2分)

材料二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大国崛起》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此事件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5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掌握情况。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1月7日晚”“冬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其发生在1917年,距今(2017年)100周年。

2.C [解析] 由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28年—193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处于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时期发展经济的手段是实行五年计划,即采取计划经济手段。

3.B [解析]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引文出自《九国公约》。

4.D [解析] 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内容包括修建铁路、高速公路、水电站、植树造林等。

5.B [解析] 《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助长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6.D [解析]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同时也鼓舞了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中国,为此中国抗日根据地印制此海报,表达反法西斯必胜信念。

7.B [解析]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人道主义动机”“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属于美国“冷战”政策的一部分。

8.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说内容与高新技术有密切关系,故选C项。

9.C

10.B [解析] 由表格中的关键信息:《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新长期经济计划》《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可知,二战

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适当的经济政策。

11.A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去殖民地化”“亚洲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属于二战后去殖民地化进程中赢得独立的亚洲国家,纳米比亚属于二战后去殖民地化进程中赢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巴拿马属于拉丁美洲国家且不符合二战后去殖民地化进程中赢得独立的国家这一条件。

12.D [解析] ②③④都是苏联解体的原因符合题意。不是马克思主义不适应苏联的发展,而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①说法错误,可排除。故选D项。

13.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综合国力是各国在世界格局中能够占据有利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14.C [解析]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方向。人们在互联网中可以在线购物、阅读新闻报道等,互联网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因此,“网上购物”“网上娱乐”“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15.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蒙娜丽莎》,B项是《向日葵》,C项是《记忆的永恒》,D项是《格尔尼卡》,《格尔尼卡》是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一个小镇的激愤之作,选D。

16.(1)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2分)二战的打击(欧洲的衰落);冷战的影响。(4分)

(2)欧洲共同体。(2分)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2.6万亿美元;成为西方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中的一足。(4分)

(3)从对抗走向联合。启示:对抗俱损,联合双赢。(言之有理即可)(3分)

17.(1)新经济政策。(2分)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分)

(2)十月革命。(2分)1922年。(2分)

(3)苏联解体。(2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改革必须符合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5分)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 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2.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图所示情景应选自6.题6 《伤寒杂病论》A. B.《资治通鉴》C.《本草纲目》D. 《天工开物》图题6(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77.题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

孤证不立”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记述出处 《清史稿》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军机大臣年表》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7 表题 D.设于雍正年间.强化了君权.设于雍正十年 C A.因战事而设B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材料 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9.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淸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10. 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 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11. 如题11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 “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12.与题12图所提供信息相关的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D.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13. 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题12图 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完整版)2018年中考数学统计与概率专题复习

2018年中考数学统计与概率专题复习 2018年九年级数学中考统计与概率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 1.学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情况,随机调查了40名学生,将结果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则七年级学生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频率是() A.0.1B.0.15.0.25D.0.3 2.自水公司调查了若干用户的月用水量x(单位:吨),按月用水量将用户分成A,B,,D,E五组进行统计,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已知除B组以外,参与调查的用户共64户,则所有参与调查的用户中月用水量在6吨以下的共有( ) A.18户B.20户.22户D.24户 3.已知a,b,,d,e的平均分是,则a+5,b+12,+22,d+9,e+2的平均分是( ) A.-1B.+3.+1 0D.+12 4.如图是交警在一个路口统计的某个时段往车辆的车速(单位:千米/时)情况.则这些车的车速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A.8,6B.8,5.52,53D.52,52 5.已知5名学生的体重分别是41、50、53、49、67(单位:kg),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A.8B.9.26D.4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民生面对面》”是必然事件 B.“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6个红球,从中摸出1个球是红球”是随机事件 .“概率为0.0001的事件”是不可能事件 D.“在操场上向上抛出的篮球一定会下落”是确定事件 7.九年级一班和二班每班选8名同学进行投篮比赛,每名同学投篮10次,对每名同学投中的次数进行统计,甲说:“一班同学投中次数为6个的最多”乙说:“二班同学投中次数最多与最少的相差6个.”上面两名同学的议论能反映出的统计量是() A.平均数和众数B.众数和极差.众数和方差D.中位数和极差 8.在2016年我县中小学经典诵读比赛中,10个参赛单位成绩统计如图所示,对于这10个参赛单位的成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众数是90B.平均数是90.中位数是90D.极差是15

2018年【北师大版数学】小升初真题卷(一)(附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29分) 1.丁丁从一楼到三楼用了2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到七楼用( ) 分钟。 2.一个圆锥和长方体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圆锥与长方体的体积比是( )。 3.3076009040读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 4.钟面上9时整,时针与分针成( )角;6时整,时针与分针成( )角。 5.3÷5=() =( )∶20=( )%=( )(填小数) 10 6.盒子中有6个红球,3个绿球,1个黑球,随手摸一个球,最有可能摸到的是( )球,摸到( )球的可能性最小。 7.一堆水果有a千克,卖出b千克后,剩下的平均装在3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 装水果()千克。 8.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5°,顶角是( )。 9.有6名同学互通电话,如果每两名同学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 )次电话。 10.在一幅比例尺是60∶1的图纸上,2.5毫米的零件应画( )厘米。

1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2厘米,所画圆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周长为 ( )厘米。 12.( )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只需看出各种数量的多 少,应选用( )统计图。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13.把3 4 14.六年级同学种植各种花卉共150棵,其中有3棵没成活,成活率是( )。 15.把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这个长方形 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6.小明家6月份生活开支情况如下图,如果水电支 出200元,那么食品支出( )元,赡养老人支出( ) 元。 17.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 一位,这个小数( )到了原来的( )。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6分) 1.把5克糖溶于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1∶20。 ( ) 2.小数1.90和1.9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 ) 3.如果14÷3=4??????2,那么1400÷300=4??????200。( ) 4.8个十分之一比8个0.01大。 ( ) 5.一件100元的商品,先涨价25%,然后又降价25%,该商品的价格不变。 ( ) 6.0.960千克的铁比0.96千克的棉花重。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9分) 1.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斜坡上向下滚动滚到底部后,在平地上减速,最后停 下。下示小球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含参考解析

机密★启用前 2018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说明:1. 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挣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姗;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识记,从题干中“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可以判断它是农耕定居生活方式。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能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故答案为C。 2.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考点】秦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实识记。从题干中“公元前221年”的时间可以判断是秦朝,从“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这些可以看出是秦朝的郡县制。秦朝的郡县制的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其设立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2018年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2018年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一、集训一(代数计算) 1. 计算: (1)30821 45+-Sin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2×(-5)+23-3÷12 (4)22+(-1)4+(5-2)0-|-3|; (6)?+-+-30sin 2)2(20 (8)()()0 22161-+-- (9)( 3 )0 - ( 12 )-2 + tan45° (10)()()0332011422 ---+÷- 2.计算:345tan 32312110-?-??? ? ??+??? ??-- 3.计算:()() ()??-+-+-+??? ??-30tan 331212012201031100102 4.计算:() ()0112230sin 4260cos 18-+?-÷?--- 5.计算:120100(60)(1) |28|(301) cos tan -÷-+-- 二、集训二(分式化简) 1. . 2。 2 1422---x x x 、 3. (a+b )2 +b (a ﹣b ). 4. 11()a a a a --÷ 5.2111x x x -??+÷ ??? 6、化简求值 (1)??? ?1+ 1 x -2÷ x 2-2x +1 x 2-4,其中x =-5. (2)(a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 2+1),其中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3)2121(1)1a a a a ++-?+,其中a -1. (4))2 52(423--+÷--a a a a , 1-=a (5))12(1a a a a a --÷-,并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数a 代入求值. (6)22121111x x x x x -??+÷ ?+--??然后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x 的值代入求值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为第Ⅰ(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 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2.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八股取士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6.如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A.《伤寒杂病论》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 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记述出处“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 表》 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 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 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淸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10.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 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11.如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九一八”事变 -------------在-------------------- 此-------------------- 卷-------------------- 上--------------------答 --------------------题--------------------无--------------------效------------ 毕 业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准 考 证 号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018年中考数学统计题

2018年中考数学统计 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统计题真题专练 1.(2013.十堰)(3分)某次能力测试中,10人的成绩统计如下表,则这10人成绩的平均数为 . 2.(201 3.十堰)(9调查的方法,从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等四个方面调查了全班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调查的结果组建了4个兴趣小组,并绘制成如下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①,②,要求每位学生只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球类),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40% 乒乓球n % 足球m %排球30% 篮球 图① 图② (1)九(1)班的学生人数为 ,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扇形统计图中m = , n = ,表示“足球”的扇形的圆心角是 度; (3)排球兴趣小组4名学生中有3男1女,现在打算从中随机选出2名学生参加学校的 排球队,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选出的2名学生恰好是1男1女的概率. 3.(201 4.十堰.第5题)为了调查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若干户家庭的月用水量,结果如下表:

则关于这若干户家庭的月用水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众数是4 B .平均数是4.6 C .调查了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 D .中位数是4.5 4.(2014.十堰.第20题)(9分)据报道,“国际剪刀石头布协会”提议将“剪刀石头布”作为奥运 会比赛项目,某校学生会想知道学生对这个提议的了解程度,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了统计,绘制了下面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 图.请你根据统计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扇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了解 了解很少不了解 50% 基本了解 (1)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共有 名,扇形统计图中“基本了解”部分所对应扇形的圆心 角为___________;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2)若该校共有学生900人,请根据上述调查结果,估计该校学生中对将“剪刀石头布”作 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提议达到“了解”和“基本了解”程度的总人数; (3)“剪刀石头布”比赛时双方每次任意出“剪刀”、“石头”、“布”这三种手势中的一种,规 则为:剪刀胜布,布胜石头,石头胜剪刀,若双方出现相同手势,则算打平.若小刚和小明两人只比赛一局,请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两人打平的概率. 了解 很少 程度 解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及解析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3分)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 2.(3分)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八股取士 3.(3分)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3分)从东汉恒帝(水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5.(3分)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就的是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6.(3分)如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A.《伤寒杂病论》B.《资治通鉴》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7.(3分)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2018年济南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济南,1,4分)4的算术平方根是() A.2 B.-2 C.±2 D. 2 2.(2018济南,2,4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它的俯视图是() A.B.C.D. 3.(2018济南,3,4分)2018年1月,“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了距离达7600千米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这标志着“墨子号”具备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数字76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0.76×104B.7.6×103C.7.6×104D.76×102 4.(2018济南,4,4分)“瓦当”是中国古建筑装饰××头的附件,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下面“瓦当”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5.(2018济南,5,4分)如图,AF是∠BAC的平分线,DF∥AC,若∠1=35°,则∠BAF 的度数为() A.17.5°B.35°C.55°D.70° 6.(2018济南,6,4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2+2a=3a3B.(-2a3)2=4a5 C.(a+2)(a-1)=a2+a-2 D.(a+b)2=a2+b2 7.(2018济南,7,4分)关于x的方程3x-2m=1的解为正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A.m<- 1 2B.m>- 1 2C.m> 1 2D.m< 1 2 8.(2018济南,8,4分)在反比例函数y=- 2 x图象上有三个点A(x1,y1)、B(x2,y2)、C(x3,y3),若x1<0<x2<x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y3<y2<y1B.y1<y3<y2C.y2<y3<y1D.y3<y1<y2 1 A B C D F

2018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

2018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相关知识点。所给图片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自然环境、打制石器没办法还原原始人的相貌,生活想象图是还原之后的想象。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历程。青铜铭文的部分被称作“金文”。四选项从远到近依次为“A-B-C-D”,故选A。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相关知识点。题干限定的朝代为周,解题关键句为“封周王室贵族于燕”。“封建亲戚,以屏藩周”,只有B项可选。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秦建立后巩固统一的措施。左图反映货币的统一、右图反映文字的统一,可知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AB不选,通过齐楚燕韩赵魏秦排除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相关知识点。观察图片,可知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所给战役为“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选B。A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争为官渡之战,故错误;C,“三国鼎立正式形成”的时间为222年,故错误;D,“结束三国鼎立”为280年司马炎讨吴国获胜,故错误。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根据表中信息“南朝北朝、隋朝”之后, “五代十国”之前,“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可知该选唐朝。AB分别属于北朝、南朝,C属于隋朝。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相关知识。建国、灭国、和议显示了民族政权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动态博弈,故选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第一幅图片中,主要经济区在北部的黄河流域,第二幅图里,宋代主要经济区转移到了长江流域。D项,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故正确。

2018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1.四个实数0、 31 、-3.14、2中,最小的是( ) A .0 B. 3 1 C. -3.14 D. 2 2.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8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广东各大景点共接待游客约14 420 000人次,将数14 420 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7 10442.1? B 。7 101442.0? C 。8 10442.1? D 。8 101442.0? 3. 如图,由5个相同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它的主视图是( ) 4.数据1、5、7、4、8的中位数是( ) A .4 B .5 C .6 D .7 5. 下列所述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圆 B .菱形 C .平行四边形 D .等腰三角形 6.不等式313+≥-x x 的解集是( ) A .4≤x B .4≥x C .2≤x D .2≥x 7. 在ABC ?中,点D 、E 的别为边AB 、AC 的中点,则ADE ?与ABC ?的面积之比为 A . 21 B .31 C .41 D .6 1 8. 如图,AB ∥CD ,且?=∠100DEC ,?=∠40C ,则B ∠的大小是( ) A .?30 B .?40 C .?50 D .?60 9.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32 =+-m 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A .49< m B .49≤m C .49>m D .4 9 ≥m 10.如同,点P 是菱形ABCD 边上的一动点,它从点A 出发沿A →B →C →D 路径匀速运动到点D ,设PAD ?的面积为y ,P 点运动时间为x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北师大版2018-2019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8分。) 1.3+3+3+3用乘法算式表示为()×()=(),读作()。2.4个7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3.计算8×2和2×8的口诀是()。 4.4个3相加的和是(),再加上一个3,现在是()个3相加。5.写出相应的算式。 ⑴4个8相加()⑵6乘3写作() ⑶24是8的几倍()⑷把18平均分成3份()6.30÷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可以表示把()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7.12÷4=3,读作(),也读作(),表示12里面有()个(),也表示12是()的()倍。 8.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9.有1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列式(),口诀();平均分成6份,每份()根,列式(),口诀()。 10.一个数比32大,比40小,是4的倍数,这个数是()。 11.4个人有()只手,()只手有20个手指。 12.在○里填上“>”“<”或“=” 7×8○65 5×7○6×6 8×3+8○8×4 7○2×5 13.()里最大能填几? 9×()<38 7×()<25 ()×5<22 8×()<35 14.找规律填一填。 (1)40,35,30,(),(),()。 (2)8,12,16,(),(),()。 (3)( ) 9 12 ( ) 18 ( ) ( ) 15、一张10元人民币可以换()张1元,或者()张2元,或者()张5元。 二、你会填吗?(8分) 6+6+6+6=()×()9+9+9=()×() 4×6-6=()×()5×3+3=()×()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因为2+2可以写成2×2,所以3+3也可以写成3×3。() 2、2×4和32÷4的结果相同。() 3、3+3+4可以写作3×4。() 4、在计算5+2和2×5时可用同一句口诀。() 5、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四、算一算。(每个0.5分,共15分) 3×9= 8×5= 2×8= 6×9= 4×4= 5×9= 7×7= 49÷7= 4×8= 36-6= 7×9= 6×8= 4×7= 56÷7= 3×7= 17+42= 59-18= 32÷4= 64÷8= 36÷9= 48÷6= 63÷7= 81÷9= 8×7= 16÷2= 72÷9= 5×4= 9×8= 24÷8= 100-27= 五、竖式计算(12分)

201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 说明:1、全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 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许使 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 入的“英雄”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2、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 官的是() A、博士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3、19世纪未,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 “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4、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到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的“治世”史实()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明太祖 5、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在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 交流中最先发挥作用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6、如果你有机会到宝岛台湾一游,建议你到台南市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赤嵌城。这里 敬奉着一位民族英雄,他是() A、邓世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左宗棠 7、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为强化皇权。以秦为鉴。明太宗采取的措施 是() A、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废除丞相制,撤销六部 C、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 D、废除丞相制,设置东厂 8、在参加《洋务运动主题展》时,从右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 B、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机器房 C、张之洞创办的近代企业 D、表明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018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统计》专题复习练习(有答案)

2018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统计专题复习练习 1.要调查河池市中学生了解禁毒知识的情况,下列调查方式最合适的是( ) A.在某中学抽取200名女生 B.在某中学抽取200名男生 C.在某中学抽取200名学生 D.在河池市中学生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 2.一组数据7,8,10,12,13的平均数是( ) A.7 B.9 C.10 D.12 3.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数学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小明的两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80分,90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 ) A.80分 B.82分 C.84分 D.86分 4. 以下问题不适合全面调查的是( ) A.调查某班学生每周课前预习的时间 B.调查某中学在职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 C.调查全国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D.调查某校篮球队员的身高 5. 电视剧《铁血将军》在我市拍摄,该剧展示了抗日英雄范筑先的光辉形象.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从全校2 4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样本是( ) A.2 400名学生

B.100名学生 C.所抽取的100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 D.每一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 6. 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 A.对重庆市辖区内长江流域水质情况的调查 B.对乘坐飞机的旅客是否携带违禁物品的调查 C.对一个社区每天丢弃塑料袋数量的调查 D.对重庆电视台“天天630”栏目收视率的调查 7. 今年我市有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 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 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 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8. 为了了解某班同学一周的课外阅读量,任选班上15名同学进行调查,统计如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位数是2 B.平均数是2 C.众数是2 D.方差是2 9. 某校有25名同学参加某比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取前13名参加决赛,其中一名同学已经知道自己的成绩,能否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25名同学成绩的( )

2018年全国中考数学 概率与统计压轴题专题复习

2018年全国中考数学概率与统计压轴题专题复习 【课标要求】 (1)统计 ①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②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③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会用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效描述数据. ④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 ⑤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极差、方差和标准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⑥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⑦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来估计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 ⑧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能比较清晰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⑨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2)概率 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了解事件的概率. ②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通过大量地重复实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课时分布】 概率与统计部分在第一轮复习时需4个课时,包括单元测试.下表为内容及课时安排(仅供参考). 【 1.知识脉络 2.基础知识 (1)统计 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

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个数叫做样本容量. ②普查是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③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我们可以通过抽样调查,用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总体方差. ④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变化规律;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 ⑤在记录实验数据时,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率)称为频率. ⑥记录频数的数量统计表叫做频数分布表,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 ⑦用小长方形的宽表示组距,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可以将频数分布表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 ⑧在一组数据中,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总个数就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⑨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位于正中间位置的数(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⑩在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11.在一组数据中,各个数在总结果中所占的百分率称为这个数的权重,每个数乘以它相应的权重后所得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称为极差.它可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 ?方差反映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通常用s 2表示一组数据的方差,用x 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n x x x ,,,21? 表示各个数据.则: 222221231()()()()n s x x x x x x x x n ??=-+-+-++-?? ?标准差是一组数据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用公式可表示为:s =?选取恰当的统计图表或统计量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作出决策. (2)概率 ①那些无需通过实验就能够预先确定它们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那些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②无法预先确定在一次实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③在实验中观察某事件出现的频率,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出现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一个数值.我们可以用平稳时的频率估计这一事件在每次实验时发生的机会的大小. ④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这个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 ⑤对稍复杂一些的事件可以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列举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分析可能发生事件的概率的大小. 3.能力要求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甲组数据的方差2 s 甲=0.39,乙组数据的方差2s 乙=0.25,则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 B .从1,2,3,4,5中随机取出一个数,是偶数的可能性比较大 C .数据3,5,4,1,﹣2的中位数是3 D .若某种游戏活动的中奖率是30%,则参加这种活动10次必有3次中奖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可能性的大小,中位数及概率的意义,结合各选项逐一作出判断.

2018年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整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整合 册别单 元 内 容 版 块 标题课题摘要 一年级上册 前言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 一 单 元 生 活 中 的 数 数 与 代 数 1、可爱的校园10以内的个数有什么,有多少,数一数 2、快乐的家园数的意义1、2、 3、4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3、玩具5以内的数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 4、小猫钓鱼0的认识生活中用到0的地方 5、文具6—10的认识数一数,写一写,6—10分别可以 表示什么。 第 二 单 元 比 较 统 计 与 概 率 1、动物乐园比多少知道符号>,=,<的意义;会读,会 写 2、高矮比高矮谁高谁矮,比一比 3、轻重比轻重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 第 三 单 元 加 减 法 ( 一 ) 数 与 代 数 1、有几支铅笔什么是加法认识加号,理解加号的意义,会读 加法算式。 2、有几辆车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 的位置,和不变。 3、摘果子什么是减法认识减号,理解减号的意义,会读 减法算式。 4、小猫吃鱼得数是0的减法依次减,直到减到0为止。 练习一5以内的加减法 5、猜数游戏做加法想减法,做减法想加法 6、跳绳8和9的加减法数一数,算一算 7、可爱的企鹅8、9的应用题 练习二9以内的加减法 8、分苹果10的加减法10个苹果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 9、操场上求谁多谁少的应用题甲比乙多4→乙比甲少4 10、乘车一位数加减混合运算从前往后,依次计算 练习三10的加减法,加减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一)0—10加减法表 11、大家来锻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 四 单 元 分 类 统 计 与 概 率 1、整理房间大分类怎样整理,分类依据 2、整理书包小分类怎样整理,分类依据 第 五 单 位 置 与 空 间 与 1、前后森林运动会,看图说一说 2、上下看图填一填,说一说 3、左右要发言的请举右手,另一只手是?

2018年中考数学统计题

2018年中考数学统计题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统计题真题专练 1.(2013.十堰)(3分)某次能力测试中,10人的成绩统计如下表,则这10人成绩的平均数为 . 2.(201 3.十堰)(9调查的方法,从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等四个方面调查了全班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调查的结果组建了4个兴趣小组,并绘制成如下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①,②,要求每位学生只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球类),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40% 乒乓球n % 足球m %排球 30% 篮球 图① 图② (1)九(1)班的学生人数为 ,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扇形统计图中m = ,n = ,表示“足球”的扇形的圆心角是 度; (3)排球兴趣小组4名学生中有3男1女,现在打算从中随机选出2名学生参加学校 的排球队,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选出的2名学生恰好是1男1女的概率. 3.( 2014.十堰.第5题)为了调查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若干户家庭的月用水量,结果如下表: 则关于这若干户家庭的月用水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众数是4 B .平均数是4.6 C .调查了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 D .中位数是4.5 4.(2014.十堰.第20题)(9分)据报道,“国际剪刀石头布协会”提议将“剪刀石头布”作为奥 运会比赛项目,某校学生会想知道学生对这个提议的了解程度,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了统计,绘制了下面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扇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了解 了解很少不了解 50% 基本了解 (1)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共有 名,扇形统计图中“基本了解”部分所对应扇 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___;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2)若该校共有学生900人,请根据上述调查结果,估计该校学生中对将“剪刀石头布” 作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提议达到“了解”和“基本了解”程度的总人数; (3)“剪刀石头布”比赛时双方每次任意出“剪刀”、“石头”、“布”这三种手势中 的一种,规则为:剪刀胜布,布胜石头,石头胜剪刀,若双方出现相同手势,则算打平.若小刚和小明两人只比赛一局,请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两人打平的概率. 5.(2015.十堰.第5题)某校篮球队13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身高(cm ) 175 180 182 185 188 人数(个) 1 5 4 2 1 则该校篮球队13名同学身高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82,180 B .180,180 C .180,182 D .188,182 人数 13基本 了解 了解 了解 很少 程度 40 30 20 10 0 不了 解 1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历 史 __ __ __ C .《本草纲目》 _ 此 _ _ D .《天工开物》 __ __ 时间 50 分钟。 _ _ 第Ⅰ卷(选择题 共 75 分) 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 准 __ __ -------------------- __ 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 __ __ _ ( ) A .因战事而设 B .设于雍正十年 C .强化了君权 名 __ D .设于雍正年间 -------------------- 姓 __ __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_ __ _ __ _ __ __ __ __ 答 -------------------- 9.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 __ __ __ _ _校 __ 均每年减少近 28 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题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 -------------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在 -------------------- A .《伤寒杂病论》 B .《资治通鉴》 本试卷分为第Ⅰ(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 -------------------- 号 _ 证 _ 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考 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 ) 卷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_ 记述 出处 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 《军机大臣年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表》 上 2.有学者认为,公元前 221 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 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 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 ) 3.公元前 112 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 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C .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 .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_ ( ) 学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 125 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 3 390 多万,平 业 A .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 .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毕 C .维新变法推翻淸朝 D .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 A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10.1912 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 C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 ) 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 A .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 . 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 ) 无 C .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 .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 11.如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 ( )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6.如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 ) A .辛亥革命 效 ------------ B .新文化运动 C .“九一八”事变 历史试卷 第 1 页(共 16 页) 历史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