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实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五节第1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中垂线的性质及轴对称图形,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及“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下节学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判别的预备知识,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它所倡导的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今后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所以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传授:实验-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个教学思想也是今后学生研究和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等于60°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水平,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二)水平训练目标:

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发现真理的方法(探究-猜想-归纳-论证).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观察、试验、归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创设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突出重点。

难点:难点是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建立.通过折纸实验和几何画板的演示来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实行教学,能够更好地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原先不容易讲清楚的问题讲清楚。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所以,在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体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应采用“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升”,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其理由是新课标和新的理念认为,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

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主动发展。有方法就要有手段实行依托,

我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

1、计算机辅助教学

2、讨论式教学

通过观察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分组(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由小组长代表小组发表意见,

3、评议结合教学

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即时对学生的意见实行肯定与评议(突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协助者和参与者)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理论:现代新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数学不应仅仅单调刻板的简单模仿、机械背诵与操练,而应该采用设置现实的问题情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来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为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强调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才能改变学生原来的那种“学而无思,思而无疑,有疑不问”的旧学习方式.

2、实践:要达到学生主动的学习,本节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观察发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主动总结――主动提升。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无疑提升了探究-发现-联想-概括的水平.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个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教学设计的依据: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应以《标准》的基本理念为设计的指导思想;以促动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水平、动手实践水平、探索创新水平和用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水平为目的。据于这个教学理念,所以,本节课我从下列六个方面实行设计。

1.观察实物,形成概念: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图片,在众多图形中理解到本节课所学的等腰三角形原来就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的新课标理念。学生通过自带的等腰三角形纸片理解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2.实验探索,大胆猜想(创设情境——动手实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应用巩固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墙上钉了一根木条,小明想用一根绳子采用下图来检验这根木条是否水平.你能协助他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