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水文

第二章---水文

第二章---水文
第二章---水文

第二章水文

§2.1流域概况

新建水电站位于西江干流贺江一级支流东安江干流枫木冲。东安江发源于贺州市八步区南部的大桂山(▽1204m)的东南麓和西南麓,源于东南麓的大桂冲向南流经八步区步头镇保塘、鱼腮、鸡婆坪、塘里凹、大曲、八步区仁义镇枯木口、苍梧县沙头镇车田头、咸菜、三门、沙滩、叹花;源于西南麓的石川冲向南流经八步区明洞、黄南、苍梧县山瓜、执钱脚、仲积、叹花;大桂冲和石川冲在叹花汇合后,继续向南流经野芋、牛冲口、新建、山口、思艾;枫木冲与东安江另一支流塘湾水在距沙头镇2km处的横江汇合。自北向南流;经苍梧入广东封开,在大洲与贺江主流汇合后流入西江。

东安江流域形状呈扇形,河流两岸高山耸立。流域地势北高南低,四周山峰高程大多在500~1000m。流域内居住人口不多,主要分散在河流两岸,如山口、新建、沙滩、山瓜等处,只有少量水田,零星分散在河流两岸。当地农民收入以林业为主,林业收入约占80%。流域内大部分为林区、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85%,林木主要品种为灌木林、松木林、杉木林,沿河两岸有少量竹林。

枫木冲流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侯区,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21.9℃,历年月最高平均气温39.5℃,月最低气温6℃。

§2.2水文测站及水文基本资料

电站坝址附近流域有富罗水文站,该站于1957年设立,观测项目有雨量、径流等,具有1958年至今共46年连续实测径流资料,资料系列完整,精度较高,资料可靠。

在东安江流域曾于1959年设立过古角水文站,但七年后于1965年撤消,有记录资料7年。该站于1971年恢复降雨观测记录。

附近流域还有东球水文站,大宁、桂岭、南乡、八步等雨量站。

表2.1 流域及其附近雨量、水文测站资料系列情况表

§2.3径流

§2.3.1径流资料的采用

新建水电站坝址以上无水文气象等实测资料可供借鉴与使用,邻近水文站为坝址以下约13km处的古角水文站,该站于1957年设立,

但于1965年撤消直至1971年恢复为雨量观测站,以该站资料对新建坝址径流进行分析并移植可取得较准确的成果,但由于该站资料短缺不全,需要作出合理的插补和延长修正后方可使用。

§2.3.2年径流系列的插补和延长

古角水文站总集雨面积608km2,其邻近流域富罗水文站集雨面积为681km2,是东安江流域各水文站中与古角水文站无论是在集雨面积、地理位置、降雨成因以及人类活动最为相似与接近的测站,而且其资料的完整性亦较其他水文站条件好,是古角水文站系列资料插补和延长的最佳选择。

富罗站与古角站有1959~1965年、1971~1981年共18年同期降雨量统计资料,根据此资料作两站相关分析计算,求出其相关系数及古角倚富罗的回归方程,再根据此方程对古角站短期资料进行插补和延长。用此方法求得成果具有一定有准确性,但未能体现出两站年内不同时期所受影响的差异。

富罗站流域富群水位于东安江流域西北部,每年雨量比东安江流域约少2~3%,相似程度较高,但富罗站流域早春雨量又比东安江流域稍早,量值亦稍大;而东安江则受西江的台风雨影响比富群水较为密切,因此下半年在降雨量分配上又比富群站稍多,具体分配从古角站与富罗站同期多年平均降雨资料统计对比结果可体现。

古角站与富罗站同期多年平均降雨量统计对比分析表表2.2

由上表统计对比结果可见,古角站多年平均降雨量比富罗站大2.1%,其中汛期4~7月总降雨量比富罗站仅大0.5%,而8月~次年3月总降雨量比富罗站大4.3%。根据此关系,利用富罗水文站资料作古角站插补及延长时,先把富罗站各月径流资料按上述比值增加,则在4~7月每月径流增加0.5%,其他月各月增加4.3%,全年径流增加量为2.1%,然后按面积比的一次方移植至古角水文站。

移植公式如下:

F古角站集雨面积

Q古角月平均径流= ————————×n ×Q富罗月平均径流

F富罗站集雨面积

=0.893×n ×Q富罗月平均径流

式中:n—4~7月为1.005;8月~次年3月为1.0437。

§2.3.3新建坝址处径流分析

新建电站坝址地处无实测资料,根据经插补延长资料后的下游古角水文站移植到坝址进行径流分析计算。新建坝址以上总集雨面积307km2,下游古角站总集雨面积为608km2,两者虽属同一流域,但在移植时需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上下游关系,上游森林覆盖率

高,下游则相对较低;二是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上游耕田少,人口少,耗水量亦较少,下游耕田多,人口多,耗水量亦较多;三是地理位置影响,上游多为高山,下游属丘陵区,两者径流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径流分析时须考虑到上下游产汇流的区别和用水量及其分配上的差异影响。一般汛期对径流系数影响较小,非汛期对径流系数影响较大,另外还应计入基流量,植被、森林等对降雨调蓄的影响后,再用面积比一次方移植至坝址。在移植古角站资料时在非汛期8月至次年3月间径流乘上一个稍大于1的系数,以抵消上下游由于下垫面的差异对径流系数造成的影响,本次拟取值为1.08,根据此条件通过面积比一次方将古角站径流资料移植至新建电站坝址。

移植公式如下:

F新建坝址集雨面积

Q新建坝址月径流= ————————×n ×Q古角站各月平均

径流

F古角站集雨面积

=0.505×n ×Q古角

式中:n—4~7月为1.0;8月~次年3月为1.08。

根据以上式可计得新建电站坝址处水文年各月平均径流量,各丰平枯三个代表年各月平均流量列如下表2.3。

新建水电站坝址各典型水文年各月平均径流量表表2.3

由上表数据可知,新建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0.37m3/s,多年平均来水量3.27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1065mm。结合查阅1979年版水文统计资料得新建坝区平均径流深为1050mm,两值基本符合,说明计算方法及取值基本合理。

§2.4洪水

东安江流域界于贺江干流和富群水之间,年降雨及暴雨因受地理位置及地形影响,既受西江的台风雨影响,更受桂江流域的早春雨影响,而后者更为密切,暴雨期主要发生在4~9月份。本流域暴雨多为峰面雨,一般峰高量不大,大洪水过程一般最多延长至1~2天。

由于坝址处无实测水文资料,本次洪水计算需从附近流哉水文站获取有关暴雨和洪水资料,经筛选后初定采用富罗站水文资料,考虑到富罗站与本工程集雨面积差别较大,采用富罗站多年实测洪水结合历史洪水用统一样本法所求得的频率洪水移植至本工程时误差较大,故洪水计算拟采用广西《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中的瞬时单位线法及《广西中小河流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研究》中的推理公式法两种方法由暴雨推求坝址及厂址处的设计洪水,并进行分析比较后采用较合理的计算成果。

新建水电站为混合式电站,引水电站引水统系统总长约1068m,由于厂址与坝址区间集雨面积较小,厂址处的设计洪水拟直接取用坝址同

频率洪水。由于坝址处无实测水文资料,

§2.4.1流域设计暴雨

由于坝址处无实测水文资料,而相邻流域富罗水与本流域降雨十分相似,故设计暴雨采用富罗站多年实测1小时、6小时、24小时年最大暴雨进行频率分析,计算其离差系数并进行适线后作为新建水电站年最大1小时、6小时、24小时的降雨量频率曲线,在该曲线上可查出新建水电站流域各设计频率的暴雨资料。

§2.4.2设计洪水

一、瞬时单位线法

根据《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分析得24小时暴雨分配如表2.4。

24小时暴雨雨型分配表表2.4.

根据以上雨型,采用瞬时单位线法计算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5。

二、推理公式法

根据《广西中小河流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研究》中的推理公式法,洪峰流量计算公式为Q m=0.278ψS p F/τn,成果见表2.5。

坝址、厂房各频率洪峰流量表表2.5

由上表计算成果可见,两种方法所计得成果非常相近,用瞬时单位线方法计算的高频率洪峰稍大,而低频率洪峰则稍小,按偏于安全考虑,推荐采用瞬时单位线方法计算成果。

§2.1.5泥沙

库区内山多林茂,本河流常年为清水河,库区内没有采矿,且耕地较少,故水土流失轻微。

据附近流域信都水文站1957年至1972年共16年完整实测含沙量资料,其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51万t,最大年输沙量为294万t(1961年),最小年输沙量23.8万t(1963年),多年平均含沙量0.226 kg/m3,实测最大含沙量5.61kg/m3(1964年4月5日),泥沙来量集中在汛期4~9月,占年输沙量的93%。新建电站流域总集雨面积307km2,远小于信都水文站流域(6340 km2),新建电站年输沙量约7.30万t,50年设计输沙量为369.51万t。本工程水库大坝设置排沙放空涵,溢流堰顶高程为95m,相对较低,库内泥沙淤积不会严重且容易排泄,

不会对工程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

§2.1.6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

(1)大坝溢流用试算法求得相应溢流水深的过流量,采用自由式流量公式计算:

Q=1.90B(Z-95)1.5(m3/s)

式中:Q —下泄流量(m3/s),

B —溢流堰净宽(m),

Z —水库水位(m)。

(2)大坝下游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根据坝址河床特征参数,采用以下计算公式:

Q=AC(Ri)1/2

其中:C=(1/n)R1/6取i=0.0191,n=0.04,

计算得大坝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如下:

大坝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表2.6

本工程水库库容较小,洪水来临时,溢流坝可按来水流量下泄,不作调洪演算,计算成果如下:

1、坝址设计洪峰流量Q=1993m3/s(P=2%)对应水位为

102.61m;相应下泄流量1993m3/s,相应下游水位88.01m。

2、坝址校核洪水流量Q=2774m3/s(P=0.2%)对应水位为104.48m;相应下泄流量1993m3/s,相应下游水位89.55m。

(3)引水电站厂房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引水电站厂房下游河床堆积有大量的沙卵石,可做工程骨料使用,同时为降低尾水水位,拟根据现河床特征,在不改变流向情况下,疏浚河床,厂址处深度开挖至69.0m高程,以底坡i ≥0.5‰挖宽不小于50m,则取n=0.04,计得厂址处水位~流量关系如下表。

厂址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表2.7

厂址设计洪水流量Q=1665m3/s(P=5%)对应水位为76.35m;厂址校核洪水流量Q=2243m3/s(P=1%)对应水位为76.77m。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绪论 (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 >>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 >>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 ①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 水入侵等; ②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 ③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 放──地下水恶化、污染; ④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 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着,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水的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研究水的地质循环,对深入了解水的起源、水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循环特点──速度快、途径短、转化迅速。 内因──固、液、气三相可相互转化。 动力条件──太阳辐射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形式──蒸发、径流、降水。) (2)试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水文地质工作需求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降水偏少,年总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22%; (2)人均水资源量偏低; (3)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丰富,西部贫乏; (4)季节及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5)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合理有效地利用及保护水资源,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 (3)地球上水的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

第二章 坡面集水保水工程

第二章坡面集水保水工程 第一节概述 2.1.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偏少 中国水资源总量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水资源总量不算少,但因中国人口众多,根据1997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 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平均值的1/3左右。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等7个有关组织于1997年对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排在世界第121位。1993年“国际人口行动”提出的“持续水—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给前景”报告认为: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 立方米为用水紧张(waterstress)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000 立方米为缺水(waterscarcity)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少于500 立方米为严重缺水国家(absolutescarcity)。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接近1700 立方米,进入用水紧张的国家行列。

2)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 中国的降水量和年径流深受海陆分布、水汽来源、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在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按照年降水量和年径流深的量级,可将全国划分为5个地带。 1、多雨——丰水带 年降水量大于1600mm,年径流深超过800mm。包括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的大部分,广西东部、云南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隅,以及江西、湖南、四川西部的山地。这一带降水量大,雨日多,为我国主要双季稻产区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区。植被主要为亚热带长绿林及热带、亚热带季雨林等 2、湿润——多水带 年降水量800~1600mm,年径流深200~800mm。包括沂沭河下游和淮河两岸地区,秦岭以南汉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的大部分以及长白山地区。这一带夏季高温多雨,农作物生长期较长,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等,为我国主要农作区。植被主要为混交林,以落叶林、耐旱的长绿林和竹类等组成。 3、半湿润——过渡带 年降水量400~800mm,年径流深50~200mm。包括黄淮海平原,东北三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分,甘肃和青海的东南部,新疆北部、西部的山地,四川西北部和西藏东部。该地带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变率大,容易遭受旱涝威胁,是我国主要旱作农业区。植被主要为夏绿林,也混有旱生的针叶林等,在降水少的地区,呈现森林草原景观。 4、半干旱——少水带 年降水量200~400mm,年径流深10~50mm。包括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宁夏、甘肃的大部分地区,青海、新疆的西北部和西藏部分地区。这一地带

水文地质学名词解释

水文地质学名词解释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这就是溶滤作用。 浓缩作用:由于蒸发作用只排走水分,盐分仍保留在余下的地下水中,随着时间延续,地下水溶液逐渐浓缩,矿化度不断增大的作用。 脱碳酸作用:地下水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而减小,一部分CO2便成为游离CO2从水中逸出,这便是脱碳酸作用。 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中,当有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细菌能使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的作用。 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附地下水中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这便是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混合作用:成分不同的两种水汇合在一起,形成化学成分与原来两者都不相同的地下水,这便是混合作用。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层流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紊流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 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 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贮水系数(S):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体积。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支状况。 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增加。 负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支出大于收入,表现为地下水的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减少。 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有效孔隙隙度:重力水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 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 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有效应力:实际作用于砂层骨架上的应力。 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弱透水层:指那些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构成的图件。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隔水顶板: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 隔水底板:承压含水层下部的隔水层。 承压含水层厚度:隔水顶底板之间的距离。 等水压线图某一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构成的图件。 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时,局部隔水层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Hydro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数】:32 【实践学数】: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重点讲授有关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赋存、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生态环境特性。介绍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气带水的运动、化学成分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为学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熟悉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研究、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后继课程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注:“*”为重点部分;“#”为难点部分。 绪论 水文地质学概念;研究内容;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1章地下水概论 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地球上水的分布;

*水循环的概念、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2 地下水的赋存 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表征和特征;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骨架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重力水*、毛细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的概念、表征及相互间的关系;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压密:有效应力原理*、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包气带与饱水带:概念;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理解掌握概念; 地下水的分类: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条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色、嗅、味、比重、透明度、温度等;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PH值、硬度、矿化度、侵蚀性。 *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混合作用及人为作用。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类型:溶滤水、沉积水和内和生水。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简分析、全分析和专门分析;库尔洛夫式、舒卡列夫分类表。 *1.4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上层滞水:概念及特征; *潜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位线图及其应用; *承压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压线图及其应用; 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第2章地下水的运动和动态 *#2.1 重力水的运动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 √ )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 ×)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 √ )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 √ )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 ×)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9.蒸发是指在100℃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 √) 四、简答题 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 2.水文地质学已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分支有哪些?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区域水文地质学。 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填图)––––是以地面调查为主,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的各种现象进行现场观察、描述、测量、编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一种调查手段)。 目的:为地区规划或专门性生产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提交成果:图件––––水文地质图;报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等。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在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主要是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在勘探阶段,测绘则是退居次要地位。 通常在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 若没有地质底图,则要同时进行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的填图,这时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一般要求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一倍。 §1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下列问题: (1)测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状态、相互联系情况; (2)测区内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带及其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概略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和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5)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6)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 为完成上述任务,水文地质测绘一般应包括下述调查内容: (1)基岩地质调查;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 (3)地下水露头的调查; (4)地表水体的调查; (5)地表植物(即地下水的指示植物)的调查; (6)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状况的调查。 也就是说,水文地质测绘是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工作。 三、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成果 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主要有:①水文地质图(包括具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②水文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86738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目录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4 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9 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15 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20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22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29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35 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37 第十章孔隙水··40 第十一章裂隙水··42 第十二章岩溶水··45 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48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49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目录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4服 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9暗室逢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15收复失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29QWDD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 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 第十章孔隙水.......................................................40是多少第十一章裂隙水.....................................................42三分法第十二章岩溶水.....................................................45we福娃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一、名词解释 1.岩石空隙:地下岩土中的空间。 2.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3.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4.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5.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6.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7.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8.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9.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10.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11.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 12.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13.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4.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的比值。 15.体积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16.饱和含水量: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 17.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 18.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 19.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 20.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21.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1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和地位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地质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也是与地下水有关专业的选修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对与地下水有关问题进行水文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与地质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既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阐述其本身的理论,又为后继课程《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岩土工程勘察》、《专门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等专业课的教学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在所学专业的地位,对水文地质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重点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 ★ 掌握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特征和规律,学会运用水文地质学原理,科学分析和解决相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思维方法。 ★ 掌握简单的水文地质专业作业方法。 二、主要教学环节安排 课程的主要内容应以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分布和运移规律及各类地下水的特征为中心进行选材,并注意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配合与衔接。 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一至九章阐述地下水形成的理论和有关概念,为本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十至十二章进一步阐述各类地下水的埋藏、分布、交替循环等特征,是前一部分理论的应用和深化。十三、十四章介绍地下水的资源特征及其供水意义,并介绍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环境问题。十五章介绍地下水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课程总学时为72,其中讲授50学时,课程实习12学时,综合课程设计(实习)10学时。在大纲基本内容和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部分教学内容、体系和课时分配,可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和具体条件以及专业所需,适当灵活掌握。学时分配见下表。 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

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手册》 作者:刘正峰 出版社:银声音像2010年5月出版开本:16开精装 册数:四册+1张CD 定价:998 元 优惠价:430 元 详细目录 第一篇水文与水文地质总论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

第二章水文学基础 第三章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第四章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 第五章泉的类型及特征 第六章地下水的赋存 第二篇工程建设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第一章坝基岩体稳定问题 第二章隧洞围岩稳定问题 第三章坝库区的渗漏问题 第四章水利环境地质问题 第五章坝址和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第三篇水文地质勘察 第一章地质勘察工作的目的及任务 第二章水文地质勘探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第四篇地下水运动及其转化与平衡 第一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第二章地下水运动 第三章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方法 第四章地下水的转化 第五章地下水的径流交替 第六章地下水的动态和均衡 第五篇地下水文要素与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二章降雨(或灌水)入渗补给 第三章潜水蒸发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六篇地下含水层参数的确定 第一章含水层参数群的系统动态分解求参技术第二章含水层参数率定模型 第三章利用试验资料确定含水层参数 第四章常用各种含水层参数的经验值 第七篇工程地下水计算 第一章地下水动力的物理模型及数学方程 第二章直接积分法计算工程地下水 第三章有限差分法计算工程地下水 第四章地下水动力的有限单法 第五章有限单元法计算工程地下水 第六章滨海含水层淡、咸水界面流 第八篇地下水监测 第一章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的布设 第二章地下水的监测 第三章地下水监测资料的整理 第九篇地下水质与环境保护 第一章地下水质

第三章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及海水入侵 第四章地下水环境保护 第十篇地下水调控及其开发管理 第一章地下水、盐动态及监测预报 第二章南方渍害地区地下水调控 第三章北方平原受旱、涝、盐渍威胁地区的地下水调控第四章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第五章地下水资源管理 第十一篇各种工程建设水文地质研究 第一章坝的工程水文地质研究 第二章边坡工程水文地质研究 第三章渠道工程水文地质研究 第四章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 第五章水库工程水文地质研究 第十二篇地下水力学与工程水文基础知识 第一章水静力学 第二章水动力学基础 第三章地下水动力学 第四章流动型态、水流阻力和水头损失 第五章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流 第六章明渠衡定流

毕业设计凉水井第二章水文

第二章水文 第一节概况 一、流域概况 **河发源于华蓥山西侧的**区光辉乡高岭村,源头分水岭处海拔高程650m,上游12.5km位于山区槽谷之间,南流至**子处,汇合长5.7km 的皮子槽河,流出**子后行于浅丘,向西至观阁镇高河村与**水库所在的范家桥河汇合后经观阁镇折向北东,复入光辉乡再向北西,经广兴镇,在渠县的望溪口汇入渠江。**河全长30km,流域面积158km2,主河道坡降9.26‰。 **河支流范家桥河流域面积21.5km2。河道长度12.3km,主河道坡降2.17‰。**水库位于范家桥河源头地区的小井乡金寺村,为中型引水工程**渠道的充蓄水库。水库集雨区分水岭处最高海拔高程425.5m,枢纽处最低海拔高程310.0m。水库枢纽控制集水面积1.56 km2,主河道长2.22km,主河道坡降为15.18‰。水库因控制灌面大,采取了工程措施修建引水渠,引流面积0.29 km2,引流区河长1.61km,主河道坡降38.53‰。 本区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泥岩,土质主要为紫红色泥岩与浅绿色长石石英砂岩风化而成的灰棕紫泥和红棕紫泥。库区农垦度较高,林木稀少,植被相对较差。 二、气象特征

**水库所在地及控制流域区气候受西风带环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南北移动和四川盆地地形影响,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春季较短,夏季酷热、秋多霪雨、冬季暖和的特点。无霜期长、降雪少。 该区多年平均气温17.4℃,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3.7℃,无霜期306天,该区受华蓥山西侧地形影响,降雨较**市其它丘陵区较丰,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多年平均年径流深500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降雨集中在汛期,暴雨发生在5~10月,大暴雨多发生在7、8月;最高年降雨量约为1600mm,最少年降雨量约为560mm。多年平均2分钟最大风速为5.7m/s,最大风速为22.0m/s。 第二节基本资料 **河流域内无水文站和雨量站,无实测流量和雨量资料。邻近有长滩桥水文站和天池雨量站,长滩桥水文站设立于1958年,集水面积454平方公里,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和降雨量。**水库集水面积仅1.56km2,与长滩桥水文站的集水面积相差太大,长滩桥水文站的实测流量资料难以利用,其雨量资料可作为本次洪水计算的主要参证资料。两站的雨量资料情况见表2-1。

水文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重点)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赋存和运动于地面以下土层中和岩石空隙中的水。与地表水相比;具有可储性,更加安全,分布更广泛。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9.蒸发是指在100℃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四、简答题 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 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重5.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区别 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答: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为小循环。6.水循环的作用答:一方面,水通过不断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另方面,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五、论述题 1. 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影响因素有:气温、气压、湿度和风速。 气温愈高,绝对湿度愈低,蒸发愈强烈,反之,蒸发愈弱。 气压是通过气压差的大小影响空气对流而影响蒸发的,气压差和风速愈大,蒸发就愈强烈,反之,蒸发愈弱 2. 自然界水循环的意义 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使水质得以净化;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维持生命繁衍与人类社会发展;维持生态平衡。 第三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一、名词解释 1.岩石空隙:岩石中没有被固体颗粒所占据的那部分空间,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移通道。2.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

水文地质重点(结合以前画的) 绪论&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3、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小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入海洋;或是大陆表面蒸发的水汽,仍以降水形式降落回陆地表面。 6、大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在地面,再通过径流返回海洋的过程。 二、简答: 地下水的功能: (1)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2)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地下水。 (3)农业生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4)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物质,可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表供人们使用。(5)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温度,利用这些地下水可治疗某些疾病。 (6)有些地下水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 (7)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作为找矿标志寻找某些有用矿产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空隙:包括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岩石的裂隙和可溶岩的溶穴。 2、对地下水储存和运移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孔隙的多少和孔隙的大小。 3、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为孔隙度。它指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4、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之后由于各种内外应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5、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6、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称为重力水。

7、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沿毛细孔隙上升一定高度,形成毛细水带,其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故称为支持毛细水。 8、容水性:是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裂隙率或溶穴率。 9、给水性:是指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取决于岩石的空隙大小,其次才是空隙的多少。 10、透水性:是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特性。决定于空隙的大小,可用渗透系数K作为衡量指标。 11、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12、隔水层: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只能透过和给出极少量水的岩层。 二、简答: 包气带和饱水带运动的区别: (1)饱水带水运动取决于重力势,包气带水运动则取决于重力势和毛细势。(2)饱水带任一点的压力水头是一个定值,包气带压力水头则是含水量的函数。 (3)饱水带的渗透系数是个定值,包气带的渗透系数随含水量的降低而变小。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水力坡度I:水力坡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消耗的机械能。 2、起始水力坡度I。:克服结合水的抗剪强度,使之发生流动所具有的水力梯度。 3、根据渗透系数在空间位置变化情况,可将地下水含水介质划分为均质各向异性、均质各向同性、非均质各向异性、非均质各向同性。 4、流网:有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所组成的网络成为流网。 二、作图: 1、流网作图细则: (1)首先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或流线:地表水体的断面一般可看做等水头面;河渠的湿周必定是一条等水头线;平行隔水边界可以汇出流线(平行隔水边界)。 (2)中间内插(注意疏密的变化要符合实际情况)。 2、达西定律作图: 参考课本P44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完整word版《专门水文地质学》习题集.docx

《水文地质勘查》试题库 绪言 1.水文地质勘查? 2.水文地质勘查的任务? 3.水文地质勘查研究内容? 4.水文地质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哪些方面还需加强研究? 第一篇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第一章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概况 1.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 2.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按其目的、任务和调查方法的特点分为三 类:、、。 3.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比例尺? 4.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比例尺? 5.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划分的必要性? 6.我国不同部门对供水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划分? 7.划分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具体要求? 8.最基本的水文地质调查所使用的手段(或称工作种类)有六 种:、、、、和。9.水文地质勘探包括、和,其中最主要的是,其次是 。 10.水文地质野外试验包括、、、、等。 11.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项目一般包括、、、等。 12.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普查)使用的调查手段(工作种类):以为主, 配合少量的和工作。 13.水文地质初步勘探阶段使用的调查手段(工作种类)为:、、、 。 14.水文地质详细勘探阶段使用的调查手段(工作种类)以和为主,以及 地下水动态观测和室内分析、实验。 15.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一般程序? 16.水文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 1.水文地质测绘? 2.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 3.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在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主要进行。 4.水文地质测绘通常在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若没有地质底图,则 要同时进行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的填图,这时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一般要求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倍。 5.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和调查内容? 6.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主要有、水文地质剖面图、各种地下水点和地表水体的调 查资料,以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 7.水文地质图的主要内容? 8.水文地质测绘中对岩性观察研究的主要内容? 9.水文地质测绘中调查研究地质构造的目的? 10.地貌调查在水文地质测绘中的意义? 11.调查是水文地质测绘工作的核心工作。 12.泉的调查研究内容? 13.泉的不稳定系数? 14.水井(钻孔)的调查内容? 15.水文地质测绘中对地表水调查研究的意义及调查研究的内容? 16.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调查研究的内容? 第三章水文地质钻探 1.水文地质调查中采用的勘探工程,包括、、、。 其中最主要的是水文地质。 2.水文地质钻探的基本任务? 3.水文地质钻孔设计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4. 用于供水的钻孔,一般要求孔身斜度每100m 小于度。 5.在钻进过程中水文地质观测的主要项目? 6.水文地质勘探钻孔的布置原则? 7.为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布置的钻孔,一般主要勘探线应沿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的 方向布置。 8.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区,主要勘探线应沿着冲洪积扇的方向布置;在河谷地 区,主要勘探线应河谷布置; 9.以供水勘查为目的的探采结合孔,钻孔一般应布置在含水层、成井把握性最 大的地段。 10.对于傍河取水水源地,为计算河流侧向补给量,必须布置河流的勘探线。 第四章水文地质物探 1.水文地质物探? 2.物探方法的特点? 3.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 4.在水文地质调查中使用的物探方法有两大类:和。 5.简述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中主要使用的物探方法?

第二章水文题库7-2-10

第二章水文题库7-2- 10

问题: [单选]当受上游大中型水库影响时,应推算上游水库的()。 A.入库洪水 B.分洪洪水 C.溃决洪水 D.滞留洪水 当受上游大中型水库影响时,应推算上游水库的入库洪水,再将入库洪水按建库前状态汇流条件演算至上游水库坝址,然后与区间洪水叠加,顺演至设计断面,即为还原成果。

问题: [单选]对还原水量和还原后的天然径流量成果,要进行()检查。 A.代表性 B.一致性 C.合理性 D.可靠性 对还原水量和还原后的天然径流量成果,要进行合理性检查。采用分项调查法进行还原计算时,要着重检查和分析各项人类活动措施数量和单项指标的准确性;经还原计算后的上下游、干支流长时段径流量,要基本符合水量平衡原则。

问题: [单选]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不仅要搞清一个地区的地表水资源总量,同时要对地表水资源的年内分配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对地表水资源年内分配进行分析计算时,常采用()年份进行。 A.代表年 B.平水年 C.典型年 D.实际年 在对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时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应用典型年法进行计算。 (安徽11选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a016630195.html,)

问题: [单选]邻层水越流补给量,是地下水资源重要的补给来源。如果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K=20md,弱透水层厚度为M=2m,越流含水层的补给面积F=1000m2,相邻含水层的水头差h=10m,那么越流补给量是()m3d。 A.1×106 B.2×106 C.3×106 D.4×106

问题: [单选]设计依据站和主要参证站的悬移质含沙量、输沙率、颗粒级配、矿物组成属于()。 A.自然地理资料 B.流域特征资料 C.气象资料 D.泥沙资料 设计依据站和主要参证站的悬移质含沙量、输沙率、颗粒级配、矿物组成,推移质输沙量、颗粒级配等泥沙资料,设计断面或河段床沙的组成、级配及泥石流、滑坡、塌岸等资料属于泥沙资料。

水文地质学重点

第一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水循环分为:地质循环,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的划分 (1)循环路径不同: 大循环(海-陆)与小循环(海-海,陆-陆) (2)时空尺度不同: 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水文循环,水-土-生系统水文循环 地下水起源: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埋藏水 对其有影响的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第二章地下水的赋存 1.空隙分为 (1)孔隙:存在于松散的或未完全胶结的岩石颗粒与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与集合体之间的空隙。孔隙大多呈小孔状,彼此相互连通,在岩石中分布比较均匀,成为地下水的贮存空间和运移通道。 (2)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中,一般仅残存很小部分孔隙,而存在有各种内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缝隙):风化(卸荷)裂隙、成岩裂隙、构造裂隙 (3)溶穴:在裂隙基础,水流对可溶岩进一步作用的结果——是扩大了的裂隙溶穴:溶蚀的裂隙,有溶孔、溶隙、溶洞等 2.空隙特征的比较 连通性—孔隙介质最好,其它较差 空间分布—孔隙介质分布最均匀,裂隙不均匀,溶穴极不均匀 孔隙大小均匀,裂隙大小悬殊,溶穴极悬殊 空隙比率—孔隙介质最大,裂隙最小 空隙渗透性—孔隙介质-各向同性,裂隙与溶穴-各向异性造成 空隙介质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沉积物形成和空隙形成的环境 3.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气态水、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矿物水 4.岩石的水理性质,及影响因素 定义:岩石的水理性质是指与水分的存储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指水进入岩石空袭后,岩石空隙所表现出的与地下水的贮存和运移有关的一些物理性质。有关的性质包括: 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持水度: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释水后,岩石中保持的水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结合持水度取决于颗粒大小。颗粒越小,其表面积越大,表面吸附的结合水越多,持水度也越大。给水度: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来的水体积,称为给水度。空隙大的岩石,给水度大。 透水性:表征岩石被水透过的能力。对岩石透水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空隙的大小,其次才是空隙的多少。 5.包气带的结构 划分:从出现重力水开始,以下称为饱水带,土层中的所有空隙都充满了水分,以上称为包气带。 1).特点:①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②是固、液、气三相介质并存介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