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四步教学法》

背景:《四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来源于三里畈初中市级科研课题《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县级课题《初中数学课堂中展开有效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三里畈小学市级数学课题《激趣——探新——创新》和省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所研究出的初步成果。其中,《激趣——探新——创新》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这两个课题由教研室、中心学校指导,我作为课题负责人,我校十几位数学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两个课题均顺利结题,并获得了县级和省级优秀课题,作者也有幸被评为省级课题实验先进个人。这些课题均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于是,通过比较、综合、提炼、总结,得出的《课堂教学四步法》课题。

数学学科的教学一直是我们农村小学教学的薄弱学科,这主要是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枯燥、乏味——所致。如何提升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打造优化课堂,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一直是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是减轻师生负担的基本前提,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教师素质提升就必须要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归根结底就是要打造高效课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所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持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那么,在农村数学教学中没有普及多煤体教学条件的前提下,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昵?下面结合应用《四步教学法》教学实践谈儿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题。让新授前的导入语与生活紧密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有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征出发,尤其是在农村数学教学过程中,设计孩子感性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体现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猜谜语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作者利用猜谜语导入手,再利用手指之间的缝隙来导入间隔,间距等概念。让学生在玩手的过程中导入本课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让学生感觉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再如在教学《体积》时,先给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再在有半杯水的杯子里加石子,使学生直观的看到水液出来了,体会到石子是有体积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人的大脑就是思维活动的中枢,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争是启动大脑思维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的使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理解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例如,作者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改交了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而是让学生各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板,独立做实验,让每位同学测量自己手中的三个

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然后再测量直径,在小组里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亲自测量,I小组讨论同学们都明白,从前面的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发现不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都是与这个圆本身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最后,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快理解圆周率的的意义,自己推导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再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作者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物体在小组里实行称量,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操作,能持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交流释疑,归纳总结。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展开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时实行总结归纳,得出准确的结论。精心设计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探索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良机地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拓展应用,反思升华。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老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会发现真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改变以往师讲生听灌输式的教法,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各种感官在学习中协调活动,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去听、去做、去想、去说、去读、去写,养成动脑、动手、动口的好习惯。动脑,就是让学生去想,在获得充足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或通过教师引而不发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以达到通过动脑而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水平的目的。动手,就是让学生去做,让他们通过亲自操作、实验、解题等活动,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发现规律。动口,就是让学生去讲、去说,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实行议论。通过这种探讨性的思维活动来开拓思路、相互启发、加速理解过程,并让学生把思维过程和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实践证实了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地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评价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是他们多一点品尝成功的愉悦,多一次享受成功的体验,让成功伴随着他们,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最大限度发挥数学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