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库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

文库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

文库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
文库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

xx政治一轮复习教案[1]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考点分析: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形成商品的条件:第一,第二,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两个基本职能。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它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注意区分:货币的性质与本质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a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b为什么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由于货币本身是是商品,有价值。

c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表示即可。

d价格是指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

a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b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c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与以前的交换相比较,买卖出现分离。)

思考: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一样吗?

3.了解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①通货膨胀指的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款类准备金率和银行利率),紧缩性财政政策等。

②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

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会引发通货紧缩现象,导致商品零售价格出现持续负增长,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经营者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花钱,银行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等现象,整个经济处于长期萧条的状况。解决通货紧缩的主要措施是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如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放宽信贷规模),积极的财政政策。

注意:这一次出现的金融危机与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不同,所采取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相似之处,如我国目前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在货币政策方面则采取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适当放宽信贷规模等措施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4.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帐。

功能:信用卡具有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等功能。

优点: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5.了解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手段;在一

XX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XX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XX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案1—3 XX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案一 班级 姓名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考点分析: .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形成商品的条件:第一, 第二,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两个基本职能。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它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注意区分:货币的性质与本质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A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B为什么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由于货币本身是是商品,有价值。 c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表示即可。 D价格是指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 A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B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c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与以前的交换相比较,买卖出现分离。) 思考: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一样吗? 3.了解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

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 x 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①通货膨胀指的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款类准备金率和银行利率),紧缩性财政政策等。 ②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

第一课高三政治教案.doc

第一课_高三政治教案 :2007-2-2612:57:30[教材分析]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说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即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最终获得胜利。本框题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讲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日益向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不仅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且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要求整个社会的人、财、物力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有计划地合理配置和实行科学化的管理。 第二层次,讲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首先,生产的社会化要求全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管理,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却归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就表现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它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最后,教材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工具的职能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没有改变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指出了它仍然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无产阶级要想改变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就只有通过斗争,彻底埋葬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第三层次,讲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缓解,但不能根除。只有消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使生产关系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了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2)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认识,学会历史地发展地系统地看问题的方法,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从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课程标准]

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三)_高三政治教

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三)_高三 政治教案 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教学设计(三)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框主要阐述公民要依法履行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着重阐述法律对公民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有关规定,并明确指出破坏国家安全、损坏国家荣誉和利益要负法律责任。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2)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的是:树立保守国家秘密的意识。说它是教学重点,是因为国家秘密与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密切相关,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而泄露国家秘密则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说它是教学难点,是因为对于什么是国家秘密,公民应如何履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等问题,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理解起来有困难。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法律对公民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有关规定。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维护或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言行的辨别能力。 (3)觉悟目标:明确法律规定的履行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法律责任;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培养爱国情操,增加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十四课的第二框题“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二、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内容,它有什么重要性?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每个国家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常言道:以史为鉴,可以治兴衰。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第二次世界大战: (多媒体展示二战地图)1938年,蓄谋已久的德国将铁蹄踏向奥地利,以闪电般的速度吞并了这个国家。一个有着完备军事系统的国家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原来,当时奥地利的公安部长利用职务之便,将国家的防务情报、战略部署、防空设施、前线部队的编制等重要军事情报,一一拱手交给了希特勒,希特勒根据提供的情报,立即采取了占领奥地利的军事行动,一夜之间,使一个拥有主权的国家惨遭亡国的厄运,这一幕惨痛的历史悲剧就是由于国家机密被泄露而导致的丧失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受

高三政治教案(当代国际社会)(Word版)

高三政治教案(当代国际社会)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教学目标关于“当代国际社会”本课进行当代国际社会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识记国际社会的构成、国际关系的含义和内容、联合国的主要机构;理解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国际法的作用、按不同的标准判断几个主要国际组织的类型、国际组织的主要作用;联合国的创立与发展、宗旨与原则、主要机构与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列举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结合历史和当代有关的国际事件,分析说明联合国的作用;能联系国际重大事件和我国对外重大活动的实

际,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知识;历史地具体地分析国际法及其作用、国际组织及其作用、联合国及其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观察、分析和解释国际重大政治现象,正确认识其本质;判断某国的对外活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的是非曲直,并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批判。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树立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力量的观念,支持我国政府按照国际法准则参与国际事务、处理国际关系和维护国家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活动;认清我国所处的复杂的国际关系,感悟中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认识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立场、态度和政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捍卫国家利益的思想意识,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教学建议关于“当代国际社会”的教材分析第一节:当代国际社会。共四个框题。第一框题“当代国际社会概况”:是全节书的总论,它统率了全节书的内容,其他三个框题是对它的补充和深化。概括起来共讲述两个问题:l、国际社会的形成和构成。1)关于国际社会的形成,讲了两点:①国际社会形成的原因:这就是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的需要。教材用了一段楷体字,扼要讲述了国际社会形成的历史过程,突出“国际社会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物”这一观点。②当代国际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讲述当代国际社会的发展程度问题,说明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于国际社会之外。2)关于国际社会的构成,讲了国际社会成员的两大主要类型:一是主权国家(至1995年共193个),二

高三政治(综合)教学案4

英德市一中高三政治生活(综合)第四课教学案 一、知识考点: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二、课前回顾: 1、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_________方略、提高_________的基本要求。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______________;有利于加强__________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______________;有利于防止__________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建设。 2、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_____行政;_____行政;_______正当;高效便民;_________;_______统一。 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___________,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_______。政府接受监督是______、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4.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这个机制,一靠________,二靠______,二者缺一不可。 5、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包括_________的监督,_________的民主监督,____________的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多种形式。 6、我国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________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 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_______的政府,它会维护________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___________;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富有__________的政府,有权威的政府对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会有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 7、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 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 三、当堂练习: 1.安徽省太和县公安局曾因治安拘留争议被诉上法庭,公安局长主动出庭,并要求全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旁听。从行政诉讼开始时的怕当被告、怕出庭和怕败诉,到今天的理性面对诉讼,主要说明了()A.各级政府机关增强了依法行政意识B.各级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 C.各级行政机关应当成为公正司法的主题 D.行政机关有司法机关的保护 2.对政府权力依法行使,理解正确的是()A.就是依法行政 B.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C.既要依法行政,又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审慎用权,民主决策 D.就是依法治国 3.一个城管执法人员,发现几名小摊贩占道贩卖日用品,不仅影响附近商店的正常营业,还造成了交通阻塞。 城管执法人员依照《城市综合治理管理条例》,没收这些小摊贩的商品。对此正确的认识是()A.是合理合法的,因为是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B.是合法行政,但欠合理,应当先对小贩讲清道理 C.体现了政府的高效便民和诚实守信 D.侵害了小商贩的合法权益 “先定事,后定人,以事选人,干好留任,干不好让位”,山西新绛通过改革在干部中形成了“不干事不能当干部,不干好事不配当干部”的氛围,“太平官”做不下去了。据此回答5-7题 4.干部制度的改革中,“不干事不能当干部”,是因为()A.政府官员必须依法履行职责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B.政府不能无所作为 C.政府必须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D.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5.“以事选人”有利于()A.政府依法行政B.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C.政府民主决策D.防治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提高办事效率 6.“干好留任,干不好让位”会促使政府官员() ①依法行政②审慎用权③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④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就是要求() ①各级党组织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②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使行政权力 ③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处理国家行政事务④各级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 ①维护公民的特权②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④保障人权,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法治政府的标志是() ①依法行政②审慎用权、民主决策③法制健全④以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在我国,保证把人民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关键是()A.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B.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C.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D.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11.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制,下列不属于这一监督体系内容()A.人民代表大会监督B.司法机关的监督C.中国共产党监督D.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12.北京市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在各县区政府网站上相继开设了行业服务咨询、举报投诉信箱、网上评议等专栏,有效地推动了政务的公开、公平、公正。推行电子政务() A加强了政府的行政干预 B.方便了公民的政治参与 C.扩大了政府的管理权限 D.改变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13.对“阳光工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政府推行“阳光工程”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体现②政府推行“阳光工程”是法治政府的基 本要求③政府推行“阳光工程”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在增强④“阳光工程”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是因为()A.只要有权力,就可以做到为人民服务 B.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于人民,也可以伤害人民C.权力不受监督和约束,必然导致滥用权力,滋生腐败D.我国公民有监督权 15.群众查阅政府文件,有利于() ①群众了解政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②群众增强对政府的了解和信任 ③提高政府办事效率④群众对政府的政策和行为进行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6.2004年12月,深圳市长、局长轮流走进电台直播间解答市民的刁钻尖锐的问题,及时解决了市民存在的问题。政府市民对话“民心桥”,有利于()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 三:复习达标测试 2010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案二 班级姓名 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1)必要性: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致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措施:①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必须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3.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现阶段我国经济的主体。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4.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必须毫不动摇第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6.了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个体经济: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占有和支配。个体经济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

高三政治公开课教案

高三政治公开课教案 高三政治公开教案 题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班级 高三(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教学使学生学会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材料、整合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先通过近几年,江苏考题对材料分析题的要求的分析,从中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分析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教学,使学生能从对材料分析题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一种对这种题型的理性化的感觉。 教学重点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 怎样去分析材料 学情分析 学生对此很难把握,这是学生的弱项 教学过程 材料题是高考必考题,它可以以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综合探究

题的形式出现,本主要探讨材料题的解题技巧。 一、怎样把握材料 1、审题时先审设问后审材料。 审设问可以节约时间,阅读材料时有针对性,可以提高效率。 2、材料划分为明确的层次,每层都相对应运用相关的常识。 一种是可以直接把材料划分为明确的层次,每层都相对应运用相关的常识,如2006年38题材料一。对于这种材料学生可以从标点符号上,就能明确划分。 例题:(2006年江苏政治卷38题) 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我国国家职能的? ①我国应对禽流感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在国际社会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体现了国家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 3、要从材料中分析概括出几层意思,然后运用有关常识分析。 另一种是从材料中分析概括出几层意思,然后运用有关常识分析,这有难度,对材料分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2006年江苏38题材料二。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docx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知识点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 商品是 __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_ ,具有 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两种基本属性。 【对应练习1】据《经济日报》报道,全国优秀少儿期刊《小学生拼音报》向500 所贫困小学免费赠报进 行文化扶贫。这里用于文化扶贫的《小学生拼音报》()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B.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没有得到社会承认 C.是商品,因为它是供别人消费的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用于交换的 【对应练习2】我们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_______,销售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_________。 A. 使用价值价值B.价值使用价值 C.价格使用价值D.使用价值价格 【知识点2】货币的产生、含义及本质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产物。 *货币是从 ______中分离出来 _______充当 ____________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 _____________ 。 【对应练习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 个永恒的概念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 .①③⑤ B .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②⑤ 【对应练习4】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羊、贝壳、布匹等。与货币相比() A.一般等价物是商品,而货币不是 B.一般等价物往往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固定的 C.一般等价物不是大家乐于接受的商品,而货币则是 D.一般等价物不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而货币则能 【知识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 * 货币具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等职能。其中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___________________ 商品价格总额(或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 *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或货币流通次数) 【对应练习5】李明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价格25 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 5 万元,然后在15 年内

高三政治习题课讲评教案文档

高三政治周考试题讲评教案 时间:2016年5月16 黄骅中学曹延雷 【教学目的】:1、通过有针对性的习题课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考试中客观题与主观 题的一般步骤和基本规律及应对方法。 2、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整体协作共同提高答题能力。 3、经过“从试题中来,到试题中去”的学习环节,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提炼关键信息,掌握解题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找准解题切入口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概括总述明确目标 1.试题分析:作为高三年级的小型周考测试,试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尽量提 高试题对知识的覆盖面。本次考试知识点的覆盖面较广,偏重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三部分,文化生活所占比重较低,有一定的综合性。 2.考情分析:高三23班参考人数:42人平均分:58分及格人数:20人最高分:75分 得分率低于50﹪的客观题有12题,15题,22题。 3考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①卷面:字迹看不清,不规范。 ②基础知识必须加强。 ③审题审不清,答非所问。 ④主体把握不清,提取材料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4 明确本节课训练的目标 (1)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2)审设问,明确指向性。(3)重点练习如何解答主观题 二、客观题部分 12、2015年是艰难的一年。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2015年6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速为13.9%,到了8月财政收人增速已经降至 6.2%;在财政支出方面,6月份支出增速为13.9%,到了8月支出增速已经高达25.9%。从单月财政收支对比看,7月支出增幅是收入增幅的两倍,到 8月支出增幅巳经是收人增幅的四倍。依据材料可以推断的合理结论有() A.近期政府将会提高税率以消除财政赤字 B.经济运行困难是收人增幅下降的根本因素 C.财政支出随着财政收人的增加而增加 D.央行将会通过降准降息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 【主动尝试】:首先,请同学们观看PPT,并结合学案中的要求,思考你将从哪几个角度回 答该题? 【发现交流】:以小组为单位,组员将自己的发现交给小组长,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 论。 【互动提升】:找同学说解题思路 答案 ( B ) 讲错因:本题出错在于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个高频考点,仍然分不清。 讲知识: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 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 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考点解读: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3.了解纸币的含义,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4.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5.了解外汇和汇率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点货币的概念、本质、基本职能和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货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汇率。 四、教学方法:点拨法、讲练结合法、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考点温故】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 注意①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②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③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 与------------------。 【例题1】(2011江苏卷7)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A.属于公共物品 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 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考点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1)货币的含义: (2)货币的本质: (3)货币的基本职能①------------------------------- ②----------------------------。 (4)货币的其他职能①贮藏手段。②支付手段。③世界货币。 【例题2】(2012洪外模拟)小张在淘宝网上购买了一个MP5,并通过支付宝支付了300元。这次网购过程中的货币()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②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③只是观念上的货币④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教案修订稿

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教 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教案 洞口一中邓了艳 课题: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 课程标准:查找存在的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教会学生答题 教学目标: 1.分析试题考查的目的,所覆盖的知识点及答题的基本情况。 2.从命题思路、解题思路、答案三个层次训练学生答题能力。尤其是培养 学生对政治信息的提取和认定能力,总结好解题思路和方法。 3.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错误,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使学生能够触类 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出现考过、讲过、评过,而学生一无所获或收效甚微的状况。 教学重点难点: 1.选择题:13、15、21、22、23题。 2.主观题:38(2)、39(1)、39(2)题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 教具:ppt课件《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自制) 教学过程: 【试题评价】 测试内容:必修一至必修四的基本知识(四个模块)的掌握情况,及对综合程度较高试题的把握程度。 考查要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基本原理 基本题型、典型设问、基本能力 考查目的:落实基础知识,强化必考考点 掌握基本题型,重视时政衔接体会复习方法,重视教材使用

试题特点:试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尽量提高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本次考试,知识点的覆盖面较广,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错题人数统计题 12题13题14题15题16题17题18题19题20题21题22题23题 12人23人8人48人10人9人15人6人13人19人27人27人 38(1)结合材料一,运用相关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产业互联网怎样推动了我国塑料行业供给侧的改革。 此题材料简易,因而学生基本能答到点上. 38(2)、39(1)、39(2)得分普遍不高,平均6分左右,主要表现如下: ①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再现课文基本观点; ②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薄弱,抓不住材料的中心; ③解题与答题思路不清晰、不科学,不够条理。 ④审题不清,未按要求答题,答非所问,答题不够规范,不分层分点现象仍然存在; ⑤细读素材,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⑥建立正确联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够 讲评: 13.内需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读下图思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社会总需求曲线从AD向AD’移动,政府必须 ①完善社会保障,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②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保证每个劳动者实现就业 ③增加财政支出,大力兴建公共文化设施 ④调整税收政策,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图像表达的意思是价格不变需求量增加。符合题意的是D 【解题技巧】 曲线试题关键在确定数量关系,借助辅助线分析判断。 第一,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即正相关还是反相关。 第二,确定不同数量关系对应的图象,注意曲线的变化规律。要读懂曲线,仔细观察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的变化。一般正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上,反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下。

高三政治(综合)教学案7

英德市一中08届高三综合科第一轮复习<<政治生活>>第七课学案 一、知识考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二、课前知识回顾: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坚持 ____________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坚持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2、我国已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民族关 系。这种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已经由____________________予以确认。 3、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 族团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在行使一般_______________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 ___________________的权利;有利于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事业蓬勃发展。 8、我国宗教的爱国主义传统。我国各宗教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群。 9、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__________________管理宗教事务,坚持 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适应。 三、高考实战演习: 1、在我国,每个民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且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都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上述材料主要体现: A.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B.各民族都有平等权利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C.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D.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地区事务 2、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所谓宗教信仰自由,就是: ①每个公民都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每个公民都有信仰不同宗教的自由③在同一宗教里,每个公民都有信仰不同教派的自由④每个公民都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⑤信教与不信教的公民,在政治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在2006年9月22日开幕的首届中国宁夏国际羊绒贸易博览会上说,在中央和全国的支持下,现在的宁夏经济发展迅速,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政通人和,各族人民安居乐业。这说明 A、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B、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C、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D、国家在投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 4、在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是的支持 ①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②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 ③宗教对净化人的灵魂起了积极作用④广大教徒同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民族自治地方都是。 A.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地方行政区域 B.由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特别行政区 C.维护祖国的统一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D.民族平等高度自治的地方行政区域 6、近十多年来,西藏自治区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决议,并报上一级批准后生效。这说明 A. 民族自治区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立法权 B. 民族自治区地方的自治机关有高度的自治权 C. 民族自治区地方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 D. 民族自治区地方的自治机关有一定的自治权 7、进入21世纪以来,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宗教常常与现实的国际斗争和冲突相交织,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材料对我国处理宗教问题的启示是 A、宗教作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要扶持它、利用它来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B、宗教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本对立,应该取缔 C、要依法加强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正确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为了避免因为宗教信仰而激化矛盾,政府应该鼓励人们信教 8、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有职业宗教人员20多万,其中有许多人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这一事实说明 A、我国存在政教合一的现象 B、宗教信仰自由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B、国家倡导宗教信仰D、我国信教与不信教群众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 9、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B、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C、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0、国务院制定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要求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加快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是因为 A.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 B.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c.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前提 D.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团结的物质保证 11.为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文化部、财政部启动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重视民族文化保护的行为 A.有利于保障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B.能够增强民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 C.履行了国家经济职能D.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线全线开通。这有利于 A.消除民族间的差别 B.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C.扩大民族自治区域 D.巩固民族团结和加强国防 13.2006年4月13日,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我国政府申明,支持我国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

高三政治教案 我国的国家制度

[科目] 政治 [标题] 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 [关键词] 重点难点剖析 [内容] 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 二、重点难点剖析 (一)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对这一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其一,从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的关系来说,国家机构的性质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即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同时,国家性质又通过国家机构的活动表现出来。具体地说,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性质,讲的是阶级性问题,即国家的阶级性决定了国家机构的阶级性,超阶级的国家机构是不存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其全部国家机构都是资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也就决定了其全部国家机构都是为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同时,国家机构的活动又反映了国家性质。因为,国家是实体,除了军队、警察、监狱、法庭外,还有一套完整的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也就是说,国家机构是国家的主要标志,国家机构的活动是国家行使权力、实行统治的表现。 其二,从国家机构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来看,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即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根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国家机构的职权是和国家职能相一致的,国家机构是为执行国家职能,实行阶级统治而建立的,因此,国家机构的职权是由国家职能决定的,是国家职能的体现。也就是说,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执行者、承担者,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例如,资本主义国家设置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等,目的就是实现其镇压人民反抗,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进行思想控制,管理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对内职能,及保卫本国主权不受别国侵犯,掠夺和侵略别国的对外职能。其二,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是应国家职能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就是说,伴随着国家职能的变化,国家机构相应地加以调整。其三,国家机构的设置除了直接由国家职能决定外,还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我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双重体制,“两个牌子,一套人马”,既是国家的一个军事机构,表明军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表明军队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种双重体制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思考深化]不同性质的国家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异同点? (二)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决定的。对其三个原则的理解,可以在弄清其基本含义和作用的基础上,再作深入理解。 关于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集中必须以民主为基础,才能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民主又不是无政府主义的,必须以集中为保障,才能集中统一人民意志,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关于对人民负责原则。它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要注意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国绝大多数干部是能自觉遵守这一原则,甘为人民的公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是,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行贿受贿的腐败分子,崇尚浮夸、弄虚作假、不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腐败干部仍然存在,他们给党和国家的声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关于依法治国原则。治国之道,在于法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法治国包含的丰富内容中,要侧重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特别是在逐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家机关必须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才能使国家机关真正成为维护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的机关。具体来说,在理解依法治国原则时,要注意三点:其一,关于依法治国含义的界定,应深入认识到,依法治国依照的法是指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它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主人翁的地位。并且应认识到依法治国的

高三政治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课标要求]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伟大力量。¨讨论或撰文:“我看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分析: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 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难点]: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及中华文化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原因。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正是由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支撑和推动作用,中华民族才显示出其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民族活力,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那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呢?她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板书) 第一目“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学生看书,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垂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向学生展示各时代的民族精神: 井岗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