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越式课题研究立项书

跨越式课题研究立项书

跨越式课题研究立项书

发布:梁文深时间:2011/11/21 13:16:18 来源:宁夏教研网点

击:讨论:

附件:宁夏省海原县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

项目立项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009年8月

一、研究背景

建设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所提出的伟大目标。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体现教育公平,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以下简称“跨越式试验”)是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的重点课题,是在我国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开展的一项教学改革项目,旨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在

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特别是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双主教学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实现基础教育的根本性变革。迄今为止,跨越式试验已进行了将近9年时间,先后经历了理论方法初步建立(全国名校,专用教材,网络环境,语文单科);理论方法逐渐完善(普通学校,通用教材,网络环境,语文英语两科);试验工作日益深入(薄弱学校,通用教材,一般信息技术环境,语文英语两科);试验领域逐步扩展(农村学校,通用教材,一般信息技术环境,中小学各学科)等四个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建立了包括广州市越秀区、深圳市南山区、中山市、北京、大连、厦门、佛山、保定等十几个试验区,130多所试验学校。从2004年6月开始我们还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国家级贫困县)开辟了第一个农村跨越式试验区,着重探索信息技术环境较差的农村贫困地区如何来实现我们的跨越式发展目标,2005年2月在广州郊区的沙湾镇我们又

建立了第二个农村跨越式试验区,其中包括10所农村小学;2006年9月在北京郊区的昌平和延庆我们又建立了第三个农村跨越式试验区,其中包括14所农村小学),从而使跨越式试验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海原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中卫市南部山区,面积6899平方公里,人口38.1万,是一个以回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为主的传统农业县。海原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自古崇文重教兴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但由于海原县处于干旱山区,受地理条件所限,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原县教育的发展,而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适合经济发展人才的社会活动,又反过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何逐步缩小海原县与其它发达地区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育手段、教育方式上的差别,实现海原县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是必要手段之一。只有在创新教学理论、模式与方法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现有信息技术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才能大幅度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和高水平教育增长,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也享受到和发达地区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

本项目以“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优秀研究成果为依托(经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国家级鉴定,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为“优秀”),旨在将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得出的优秀成果在海原县进行推广,从而提升海原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为海原的发展及国家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试验学校的基本现状

为了解海原县各实验学校的基本情况,在海原教体局马兴旺副局长的协助下,我们对各学

1.各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情况

因经济条件的制约,海原县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较为缺乏,但教体局领导的思想意识好,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强。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海原县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呈现如下特点:

(1)整个县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较差,在7所项目核心学校中有一半教师可以利用PowerPoint做课件,有少数教师具有网络教室教学经验。考虑到这7所学校中有6所为镇中心小学,师资力量和配备设施相对较强,其信息化教学熟练程度也在海原县所有小学中处于上游水平,可见海原县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不容乐观。

(2)教学科研基础较弱。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仅有极少部分教师参与过科研课题,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但程度参差不齐,课题单一,而且课题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无关。(3)教学软件平台缺乏。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自己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平台,也没有组织过基于教学平台或教学软件的教学。

(4)教育教学资源比较缺乏。从所调研的学校情况来看,所有学校都没有自己的资源库系统。

2.各学校对试验的期望和需求

通过调研、交流和沟通,教体局相关领导、实验学校相关领导在充分认可我所试验项目的理念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的期望:

(1)通过本项目,以试验学校为“点”全面带动海原县的基础教育水平,提升海原教育质量。

(2)认同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和目标,对如何达到该目标提出要有具体的方法和指导。(3)期望语文能从一年级全级进行试点实验,逐年开展直至全校展开课题实验,以点带面带动跨越式课题在全校的开展。

(4)大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5)带动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形象。

(6)对老师进行全面的培训,使教师的素质得以提升。并希望跨越式课题组举办跨越式课题研究培训班。

(7)织案例观摩和交流研讨。希望能到跨越式课题研究学校观摩学习,以便更加深入了解跨越式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具体操作方法。

(9)通过该课题,使山区孩子也能接受类似于其它地区孩子的优秀教育,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也能使孩子们快乐地成长、实现梦想。

三、项目目标

本项目力争在创新教学理论、模式与方法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在教育技术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优势以及海原县教体局及其直属学校在学科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场地及实验条件方面的优势,通过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大幅度提升海原县各试验学校学科教学的质量,全面推进海原县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实现海原县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自主创新教学理论、模式与方法的有效运用,在海原县建立一批核心示范校,使这批核心示范校在2~3年内实现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实现高水平的教育增长;与此同时,还要通过这批核心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普遍提高海原县的整体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

具体目标如下:

(一)大幅度提高海原县试验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海原县试验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具体学科目标要求达到:

(1)通过本研究,实现传统教学环境(非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小学1~2年级累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3~4年级累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5~6年级累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本研究通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进行信息技术环境(网络环境)下的识字、阅读、写作三者结合的语文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将识字、阅读、写作三者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前阅读和创新写作,在语言运

用的过程中突破识字关,预期经过两年左右时间(即小学二年级)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能读会写”,具体来说,通过两年左右时间,使上完小学二年级能认读2500左右常用汉字,能阅读通俗读物,并能手写出150~200 字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在第一年度,对完成了一年级学习的儿童来讲,能认读1500左右常用汉字,能借助拼音阅读适合其心理发展特征的读物,能用手写出50~150 字语句通顺、意思完整的小短文。

(2)通过本研究,实现传统教学环境(非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学生到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定级,下同)基本要求。二级目标的基本要求是:“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本实验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在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班以多媒体网络资源为主,非网络班以拓展阅读材料为主)支持的基础上,探索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主导—主体的小学英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小学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实验研究,预期使从三年级开始参加试验的学生:到四年级结束时,学生掌握600左右英语单词,其英语交际能力、英语认知能力及英语学习的态度和兴趣相对于对照班有较大的提高,听说能力及词汇量基本达到新课程标准的二级水平(基本相当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已完成某个年级学习的儿童来说,其词汇量、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要超过当地一类学校同年级学生的水平。

(3)所有其他学科: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达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大幅度提升(这种提升可以从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深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等三个方面去衡量)。

(二)全面提高学校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1)通过实验的实施,培养出一批优秀教师,并通过他们整体带动学校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项目主要通过多样化培训——集中面授、远程授课、个别指导等,推动海原县开展基于案例的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以促进试验教师学科教学技能的专业发展,由此达到显著提升海原县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项目目标。通过总课题指导组以及本地项目组对核心

试验校的语文和英语学科老师进行定期的集中面授、现场听课评课、基于案例的校本教研、组织不同地区教师之间的观摩交流与集体研讨、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经常性的个别指导、在线辅导答疑、网上讨论与交流,以及定期进行的检查评估等多种培训方式,使核心试验校的教师,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与掌握信息化创新教学的理论、模式与方法,并灵活地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

(2)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参与试验的老师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力等均有显著的提高;通过他们,进一步带动学校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通过项目的实施,探索出与试验学科紧密结合的跨越式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做出典型综合课例,积累一批有价值的教学资料与教学数据;

(4)组织实验教师参与学科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以及校本网络课程的建设,建设出一批优秀的、与学校学科教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学资源,为信息化教学提供基础。

(5)通过本实验项目,带动校园网络应用示范,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本项目通过研究人员深入学校,指导学校教师科学高效地教学,充分发挥校园网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共同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图通过研究项目,做出一批经典的示范课,带出一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骨干教师,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示范学校,并通过他们形成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整体上提高海原县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的水平。

(三)形成由点带面的项目实施模式与推广格局

通过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即总课题组)与海原县当地项目实施机构的密切合作,形成“核心示范校带动、促进一批普通课题校,影响、辐射众多外围课题校”的项目实施模式能够在海原县生根开花;使核心示范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例及教学技能在当地产生广泛的带动与辐射作用,以促进周边学校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拟分三个阶段实施,预计分批建7所核心示范校(其中6所镇中心小学),由这7所核心示范校带动、促进20所左右的普通课题校并影响、辐射其周边的外围课题校,由此形成以点带面的全县推广格局。

项目实施的第一阶段为三年左右——拟选择6所镇中心小学和1所普通小学(每个片区1-2所)为核心试验校,进行重点指导,要将这些核心示范校的课题实施尽快带上正轨,使这些核心示范校在教学质量提高方面都能达到跨越式发展目的。

项目实施的第二阶段为两年左右——在海原县七所核心示范校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核心示范校的辐射范围,一方面是向其它的小学辐射,另一方面是向中学辐射。

项目第三阶段为期一年——全面辐射到海原县中小学,以核心校指导、带动其它非核心校发展。全面分析六年来课题开展的情况,深入了解7所核心校所带动、辐射的几十所普通课题校的实施经验,特别是要认真总结项目实施中取得的主要成果,以进一步完善“核心示范校带动、影响、辐射众多外围课题校”的项目实施模式并促使这种推广格局的形成与扩展。通过第一期核心示范校的核心带动作用以及第二期试验校的“结对教研”形式,将项目的成果辐射到整个海原县,试验校以外的其他学校,通过与核心示范校及其他试验学校之间的结对研究与联片教研以及通过网上授课、网上讨论与交流的方式来贯彻创新的教学理论、模式与方法,鼓励并要求这些学校努力达到或接近上述项目发展目标(但不进行检查评估)。

四、项目主要工作内容

本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语文识字、阅读、写作三者结合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阅读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早期阅读对于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其它学科的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颁布的2000年语文教学大纲中特别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新的课程标准也再次强调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其执政期间的国情咨文报告中也曾明确提出要让八岁美国儿童能读会写。也许这对于主要学习拼音文字的欧美国家来说,可能不难达到。因为儿童只要学会基

本字母,就可以一边认识字词,一边阅读。然而,对于汉语的学习却绝非易事。据研究,一个人要达到比较流利地阅读的程度,即能读懂杂志、书刊、报纸等文献资料,大约需要认识2500个汉字。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1-2年级累积认识常用汉字1600到1800个,3—4年级累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5-6年级累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按照这样的识字速度,小学生要到小学四、五年级才能够达到比较流利地阅读的程度。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过多次改革,但基本上是将识字、阅读、作文教学分离为几个阶段,即小学低年级重点解决识字,中、高年级逐步解决阅读和写作。这种方法固然出于学习汉字的无奈,但是它造成的识字、阅读、作文的不同步,使识字难以联系语言实际,反过来又增加了汉字识记的难度,使识字的效果受到影响。而通过灌输式的集中识字教学,必然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此外,儿童单纯识字,忽视阅读,无法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也难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阅读兴趣和态度与学校所提供的阅读材料的内容有关,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但在传统的以教师中心的教学结构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材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课本中有限的阅读材料难以满足不同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需要,难以调动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本研究着眼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活儿童的认知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信息技术的运用贯穿于语文学科教学中,在小学低年级将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阅读、识字、写作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吸取传统识字教学法的优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健康的阅读材料和网络资源,如寓言、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古诗词等,使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或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与其他学伴共同学习,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后进行扩展写作练习,使识字、阅读、写作能力整体提高,为后继学习和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小学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探索

我国英语教学多年来难以突破的一个瓶颈就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学生经过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学习,识记了上万个单词,但仍然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造成这一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既有重视语法、词汇教学,忽视听说训练的偏差,也有教学内容

狭窄,教学方法单一,脱离语言运用环境,不注重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等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分析为中心,违背语言学习规律,而且由于缺乏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难以实现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学,如英语教学中的问答教学一直是一种主要的口语教学方法,其形式是教师问,学生答。久而久之,学生只需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提问,不仅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没有提问的习惯,也不会提问。虽然对话教学由于主题突出,连贯性强,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多为大班级教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学生能够和教师对话的时间很短,学生练习的机会非常有限,因而听说能力难有大的提高。

本研究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强调以语言应用为中心(而不是以语法分析为中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情境创设、资源提供及人机交互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既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有助于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的支持下,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和任务的引导下,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体验、参与实现任务目标,在活动中与学伴充分对话、交流,活跃思维、拓展视野,展现个性,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开发的教学软件,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视觉形象,又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可以为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资源的支持和各种各样的认知工具(如建模工具、讨论工具、计算工具、探索工具)的支持。但是,目前大多数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实验中,并没有把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整合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中去。因此探索网络环境下、基于学科教学的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设计模式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4. 公开课与示范课的综合课例指导

课题指导小组根据学科教学的具体情况,选择传统环境(网络环境)下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中的多种教学模式,协助实验学校具体实施,做出若干节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示范公开课,示范公开课的成果做成综合课例的形式。综合课例包含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后记、教师的教学过程的的录像片断、教学中所用课件及网络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作品及收集和整理的资源、专家对本课教学的评价、相关研究论文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设计。提供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分析、具体的教学流程图和教学设计的方法,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加以设计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图。

(2)教学课例中所用教学结构的理论化描述——论文。此论文可以是对教学结构的具体进程的描述和阶段的介绍,也可以是教师对教学的感受和体会;既可以是对教学结构的概括、总结和提炼,也可以是实验老师实施教学中的自我评价——对自己总结出教学结构的推广性和实用性的自我评价。

(3)教学课例。教学课例是按照教师的教学结构实施的典型示范课的录像(如果是时间较长的活动课程,则只需要几个关键环节的视频录像的剪辑),是将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计划加以实施的最终体现,因此课例应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各教学环节在课例中最好有字幕说明,以便对其它学校的老师能起到启发和示范的作用。

(4)教学课件的支持。在综合课例中,教学课件不再是一个单独的成果,而是综合课例中的一部分,它能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学习资源。课件可以由教师自己制作,也可以是商品化软件,制作的软件不一定很精美,但一定要符合教学的需要,符合学习学习者的特征,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及较强的实用性。

(5)围绕教学开展收集和整理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教师收集到的供老师教学备课用的资源,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各种作品。收集到的资源需按照四结合资源库建设技术规范中的格式和类型要求进行整理,便于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延长资源的生命力,增加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

(6)教学效果的评价。在综合课例中,应有教学的效果评价部分。该部分包括采用的评价方法(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对比评价、对实验班学生的观察评价、问卷调查等视具体情况而定)、评价的对象(学习的差异、情感差异、信息处理能力差异等)、评价量表、评价数据、对评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7)学科领域专家对教学实施的评价。综合课例的示范课需要聘请学科教学专家听课,需要学科教学专家评课的录像资料或者书面的评语,评价涉及教学的优点以及相应的局限和改进之处。

对于优秀的综合课例,如果实验学校愿意正式出版,课题指导小组可以协助出版综合课例,由实验学校提供出版的成本费用,出版时联合署名。课题指导小组可以代为销售综合课例。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方法是难以适应的。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为了实现“整合”,首先要进行先进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学习,以便更新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并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模式;其次要学习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以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换句话说,为了使广大教师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能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创新教育,应当进行包括先进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方法和信息技术基本能力等涉及理论、方法、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这四个层面的培训,而不是仅仅进行信息技术这一个层面的培训;“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开展教师培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为此课题指导小组将对参加实验的教师进行全员教育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希望达到如下目标:

思想观念:培养中小学教师具有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并逐步加强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识。

基本知识:了解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创造性思维理论;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了解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的变革和促进作用。了解国内外典型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研究的宗旨、目标和实施。

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利用教学设计原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的能力,灵活运用教学设计方法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并具有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设计和组织网络教学的能力。

综合运用:培养中小学教师依据先进的教学理论、运用信息技术,在进行学科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关培训的详细内容可以根据实验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6. 教学资源开发与整理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本课题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课题组将组织试验教师搜集、开发与试验学校语文、英语教材相配套的主题资源,保证每篇课文、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与之配套的教学资源,切实保障课题的日常开展。

7. 教学软件环境建设(提供指导与建议)

在实验学校建设的性能优良、稳定的硬件环境之中,构建一个包括网络教学环境、网络管理环境、网络资源库系统、网络测评系统在内的良好的软件环境。该软件环境有以下应用系统组成:校园网络教学平台、课件点播系统、网络题库与考评系统、数字图书馆、学习支持系统、网络课件开发工具、行政管理平台、校园通讯平台。对于本项目来说,网络教学支持平台(Vclass)是核心。

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是建立在通用的Internet/Intranet基础之上的、专门为基于双向多媒体通信网络的而提供全面服务的软件系统,学科教师在丰富的学科资源的基础之上,可根据教学要求、教学计划和自己的教学特色,开发网络教学课件,借助于网络教学的一些支持工具,开展双向的交互式教学,教学管理系统可以保障这种教学更加高效,也更加规范化。Vclass 网络教学平台由四个系统组成:网上教学支持系统、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上课程开发工具和网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

网络教学系统是一整套提供远程教学服务的系统软件,它以网络课件为核心,在教学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合理有效地利用学科教学资源,为实施全方位的现代远程教学提供服务,它将网络课件与学校的远程教学服务进行了有机的集成。

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可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课程管理、教务管理和系统管理,它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服务。学生可以通过管理系统保存自己的个人档案,及时获取教学机构发布的最新信息,得到教师的帮助与辅导等;教师可通过管理系统设置课程

与教学计划,查看学生的学习档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管理者可管理教师档案、学生档案、发布最新信息、对远程教学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等。

网络课件工具可以针对不同性质学科的特点,将该学科的教学模式抽象为多个可以直接套用的模板,并给与相应资源库的支持,有了丰富的资源和使用简单的教学设计模板,就可方便地完成多媒体课件对交互性的要求。在课件编写过程中,从总体的教学设计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从版面设置到对象属性设置,由于每一步都有模板和提示支持,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普通教师就可以轻松地完成课件的编写工作。网络课件开发工具主要完成网上课件内容的表示,支持基本教学逻辑的设计。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采集、管理、检索和利用。教学资源库首先是按照学科来组织,其次按照素材类型来组织,每种类型的素材都需要标记不同的属性,便于归类存储和检索。各种资源按照其物理形态分类存储,并进行不同的属性标注。按资源类型划分,可分为媒体素材、试题、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等多个管理模块。8. 促进教学科研成果的积累与出版

本课题将指导教师执教并制作将优秀综合课例(由围绕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课堂实录、教学资源、教学反思、专家评价、学生作品等构成),并进行出版。

9. 建议教师信息化教学激励政策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还必须有学校相关政策的支持。对参加实验的教师的考核要与教师资格认证机制结合、与教师考评机制结合、与教师工作量结合、与教师津贴挂钩、以及与职称评定挂钩。

五、项目实施的基本指导思想

1. 研究与服务相结合

本项目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探究项目,而是一个研究与服务相结合的实践项目,项目实施不仅仅是泛泛的远程指导,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报告和讲座,而是要深入到教学实践一线,进行有针对性的、点对点的指导,不仅从理论、方法、技术方面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还

要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一一进行认真的修改、点评,此外还要对实验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指导,对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各类硬件故障和软件问题给予咨询和解决,本研究力图将咨询、服务、指导、培训、设计结合起来,对实验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项目有明确的目标指导,也有明确的实施活动与实施计划。

本项目最主要的工作是要将信息技术全面整合学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使得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大面积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为此,本项目通过在海原县建立实验基地,研究人员深入到在实验学校内,共同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图通过研究项目,做出一批经典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示范课,带出一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骨干教师,将实验学校建设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示范学校,并通过他们形成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整体上提高海原县的教育信息化的水平。

2.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

跨越式项目的目标之一是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观念,从而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因此,项目试验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这里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这是当代一种较新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作指导,并非因为建构主义十全十美,而是因为它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

3. 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实施

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除了要有先进理论指导外,还要努力创建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我们把它称之为“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整合,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

4. 运用“主导-主体”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

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教学设计两大类。由于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因此,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论;而且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

5. 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难以开展,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既然落不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落空。课题组将组织广大教师搜集、整理和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6. 建构具有学科特点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双主教学结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但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因学科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解决学科教学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

7. 问题解决的关键——师资培训

要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离不开教学的主导——教师的努力。教师的培训是学校成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实验学校教师的现状,我们拟对教师实施教育思想、教学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模式四个层面的培训。

六、项目支持环境

1. 试验的技术环境

以现有技术环境为基础,为各个学校设计不同的实施方法,并与学校及试验教师一起设计实施方案。

海原县教体局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规划各个层面的试验学校及试验教师的硬件环境建设。

2. 实验必备的政策环境

要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除了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的目标以外,有效的组织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组成一个领导小组和项目执行小组。领导小组由教体局领导(马兴旺副局长)以及各学校的主管领导组成,确保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队伍。

局领导和学校各方面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一致,对实验的意义及重要性认识到位。工作上积极配合,对参加实验的教师要有积极的思想引导与政策支持;

实验学校组成课题研究小组,由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课题组组长,实验教师为小组主要成员,与研究基地指导小组成员有机配合,定期交流,以便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各学校组成资源开发小组,下挂于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支持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始和技术服务。

实验教师要勇于挑战自我,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适应角色转换,全心投入教改实验,要甘于吃苦、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实验教师要有教学研究的意识,要经常性的反思或总结教学的得失,善于发现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教师与领导要有耐心,要积极参加为实验而进行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全方位的培训;

教师在教学中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将思想理念、信息技术应用教学中,不能仅仅为公开课的要求或奖评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也不能为实验而实验。

七、项目的初步实施计划

1. 建立三级课题管理机制

为了加强对实验学校的指导力度,使实验得以顺利的进行,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

所拟与海原区教体局、实验学校合作,建立实验课题的总课题组、区县课题组、校课题组三

级管理机制。三级管理机制结构如图1所示。

实验学校课题

……

三级管理机制示意图

1.总课题组由教育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组成,为课题实验提供理论、方法的指导。

总课题组内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人员分属专家组、平台组和资源组。专家组主要由经验丰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领域专家组成,他们为实验的开展提供基本的思想理念指导,并根据实验进展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平台组的人员则由对中小学学科教学有所了解的技术人员组成,他们根据课题开展的需要开发合适的技术支撑环境,支持实验研究和日常教学工作;资源组人员则负责分析学科内容,制定满足课题需要的资源建设计划,

提出资源建设要求并进行统筹规划,建设与实验区教材配套的资源体系,达到“课课有资源”“资源为教学服务”的目标。由专家组、平台组和资源组组成的总课题组将对各区的实验课题组提供有力的专家支持。

2.成立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海原县教体局等相关单位共同成立的海原试验区课题专家组,共同指导项目的实施。本专家组主要由两方面的人员组成:一是海原教体局相关职能部门的教研员;二是总课题组为各实验区派出的固定的指导人员。总课题组指导人员与区教研员一起共同负责该实验区的实验课题科研计划制定、实验教师培训、实验技术支持(硬件维护、课件开发、技术指导)、教学理论方法的指导、日常教学听课评课等所有与实验相关的事务。

本项目在实施期间,成立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海原县教体局、海原教研室等相关单位共同成立的课题专家组,共同指导项目的实施,整个课题在联合成立的项目专家组织指导下开展工作;为了实验的顺利实施,海原县教体局也相应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主管局长、教研科研中心相关负责人、各课题学校校长及具体的办事人员为小组主要成员:项目指导专家组

组长:何克抗教授

副组长:马兴旺副局长、吴娟博士

成员:海原教体局教研室教研员(梁文深主任、任元统书记、田玉忠老师、柯生福老师等),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曹培杰博士、刘军博士、张沿老师、宋海漫老师、孙圆媛老师、卫晓毅老师、周洁老师、张金玲老师、郑迅老师)

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马英

副组长:柏国华、李平、李万和

成员:张汉平、路银锋、王宗龙、马兴旺、李德军、刘学仁、、各教委专职副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马兴旺

联络人:曹培杰博士

3.实验学校课题组:由学校领导、学科实验教师组成,由各校校长任组长,课题负责人任副组长。在试验过程中,总课题组相关人员会根据学校情况直接指导学校课题组的科研

活动、教学活动;校课题组需要通过集体教研完成校科研课题任务。随着实验的滚动发展,校课题组成员不断扩充,形成以老带新的科研团队,逐步实现学校教师整体的专业发展。同时,校课题组还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在实验过程中完成硬件、软件环境的优化,并着力于信息化成果的教学应用工作,真正实现“为用而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

2. 设立子研究课题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整体推进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多方面的工作,项目实施时,将设立如下子课题:(1)语文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2)小学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探索

(3)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相整合的实践研究

(4)校本教研

(5)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6)新课程下的教育资源建设

(7)其他,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自己相应的子课题

项目实施时,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与师资情况,重点选择一个或几个子课题进行探索,兼顾其它子项目。每个实验学校均需要成立相应的子课题组负责项目的落实,由主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