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导学案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编写王彦玲,整理张文彩

第一学时 整式(1)

一、基础训练 1、填空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 ,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3)若x 表示正方体棱长,则正方体的体积是 ;表面积是 . (4)若m 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 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元。 (6)每件b 元的衣服,打8折后的售价是 .

(7)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x km/h, t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并把单项式填入下列表格;请写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1)a bc ; (2)b 2;(3)-5a b 2; (4)y ; (5)-xy 2; 6)-5;(7)x

1

;(8)πr 2;(9)-2

3a 2b 。 3、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正确时是 (填序号)。 ①-7xy 2的系数是7; ②-x 2y 3与x 3没有系数; ③-a b 3c 2的次数是0+3+2; ④-a 3的系数是-1;⑤圆周率π是常数;⑥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⑦-32x 2y 3的次数是7;⑧

3

1

πr 2

h 的系数是3

1 ;

⑨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 2

,-a 2

b 等; 二、能力提高

4.已知单项式2x m y n+2与3x m+2的次数相同, 则n= 。

5.若单项式x m y 2的次数是5,则m= ;写一个含m ,n 的3次单项式 ;

6.单项式 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7.有一串单项式:-x,2x 2, -3x 3,4x 4…, 10x 10…

(1)、请写出第2010个单项式;(2)、请写出第n 个单项式。

8.观察下列各式:a ,2a 21-

,3a 31,4a 41-,5a 51,6a 6

1

-,……. (1)写出第n 个单项式;(2)写出第2008个单项式。

单项式 系数 次数

23

35

a bc -

第二学时 整式(2)

一、基础训练

1.列代数式:(1)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为a 、b ,则长方形的周长是 ; (2)某班有男生x 人,女生21人,则这个班共有学生 人; (3)鸡兔同笼,鸡a 只,兔b 只,则共有头 个,脚 只。

2.多项式5232

+-x x 有 项,它们是 ;其中 是常数项;是一个 次 项式。 3、指出下列多项式的项和次数:(1)3x -1+3x 2;项有: ;次数是: ; (2)4x 3+2x -2y 2项有: ;次数是: ; 4、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

(1)x 3-x +1是 次 项式。 (2)x 3-2x 2y 2+3y 2是 次 项式。 5、已知代数式3x n -(m -1)x +1是关于x 的三次二项式,求m 、n 的条件。 6.2

1

43

x x -+-

是 次 项式,它的项分别是 ,其中常数项是 ; 7.-4

5a 2b -3

4a b +1是 次 项式,其中三次项系数是 ,二次项为 ,常数项为 ,写出所有的项 。 8填表:

多项式

项数

最高次项

常数项

X -3 X 2+4xy 4-8

-6ab 2-9abc 2-4 b 2+a 2-2a 2b 2-9

二、能力提高

9.为鼓励节约用电,某地对居民用户用电收费标准作如下规定:每户每月用电如果不超

过100度,那么每度电价按a 元收费;如果超过100度,那么超过部分....每度电价按b 元收费。某户居民在一个月内用电160度,他这个月应缴纳电费是 元;(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

11、三个连续偶数中,2n 是最小的一个,这三个数的和为______ _; 12、如图1是小明用火柴搭的1条、2条、3条“金鱼”,则搭n 条“金鱼”需要火

柴 根.

一.基础训练

1.把多项式5x 2+3x -2x 3-1按x 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可以写成 ,这叫做这个多项式按字母x 的降幂排列。若按x 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则写成 ,这叫做这个多项式按字母x 的升幂排列。

2.请把卡片

按x 降幂排列: 3.把多项式2πr -1+3πr 3-π2r 2按r 升幂排列: 。 4.把多项式a 3-b 3-3a 2b +3a b 2重新排列。

(1)按a 升幂排列: ; (2)按a 降幂排列: ;。

5、把多项式x 4-y 4+3x 3y -2xy 2-5x 2y 3

用适当的方式排列。 (1)按字母x 的升幂排列得: ; (2)按字母y 的升幂排列得: 。

6.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是a ,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是c 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 ; 7.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定律填空:

(1)100t+252t=( ) (2)100t-252t=( ) t

(3)3x 2y+2x 2y=( ) x 2y (4)3mn 2--4mn 2=( ) mn 2 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地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3x 与3mx 是同类项。 ( ) (2)2a b 与-5a b 是同类项。 ( ) (3)3x 2y 与-3

1yx 2是同类项。 ( ) (4)5a b 2与-2a b 2c 是同类项。 ( ) (5)23与32是同类项。 ( ) 二.能力提高

9. k= 时,3x k y 与-x 2y 是同类项. 若n

y x 2

2与4

3y x m

-是同类项,则m= ,n= .

10.若代数式473b a x + 与代数式 y b a 24- 是同类项,则 y x 的值是 .

10.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3x -2y +1+3y -2x -5; (2)3x 2y -2xy 2+3

1xy 2-2

3yx 2。

11.若把(s +t)、(s -t)分别看作一个整体,指出下面式子中的同类项。

(1)3

1(s +t)-5

1(s -t)-4

3(s +t)+6

1(s -t); (2)2(s -t)+3(s -t)2-5(s -t)-8(s -t)2+s -t 。

12.若2a m b 8与a 3b 2m+3n 是同类项,求m 与n 的值。

+3x 2y 2 -7xy 3 +2y -11x 7y 5 -35x 3

一、自主学习 1.先判断对错,若不对,请改正。 (1)2x 2+3x 2=5x 4;( )改: (2)3x +2y=5xy ;( )改: (3)7x 2-3x 2=4;( )改: (4)9a 2b -9b a 2=0。( )改: 2.把-x-x 合并同类项得 ;

3. 三个连续偶数中,2n 是最小的一个,这三个数的和 .

4.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x ,个位上的数字是y ,如果把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调,所得的两位数是

5.如果代数式4252y y -+的值为7,那么代数式212y y -+的值等于 .

6.下面的式子,正确的是( )

A 、3a 2

+5a 2

=8a 4

B 、5a 2

b-6ab 2

=-ab 2

C 、6xy-9yx=-3xy

D 、2x+3y=5xy 7.一个多项式加上x 2

y-3xy 2

得2x 2

y-xy 2

,则这个多项式是( ) A 、3x 2

y-4xy 2

; B 、x 2

y-4xy 2

; C 、x 2

y+2xy 2

; D 、-x 2

y-2xy 2

8.若A=x 2

-5x +2,B=x 2

-5x-6,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 (A )A>B (B )A=B (C )A

9.找出多项式3x 2y -4xy 2-3+5x 2y +2xy 2+5种的同类项,并用合并同类项

10.合并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① 2a 2b -3a 2b +0.5a 2b ; ②a 3-a 2b +a b 2+a 2b -a b 2+b 3;

③5(x +y)3-2(x -y)4-2(x +y)3+(y -x)4。

11.先化简,后求值;(1)3x 2+4x -2x 2-x +x 2-3x -1,其中x=-3。 (2)(5x-3y-2xy)-(6x+5y-2xy),其中5-=x ,1-=y

(3)若()0322

=++-b a ,求3a 2

b -[2ab 2

-2(ab -1.5a 2

b )+ab]+3ab 2

的值;

12.为了搞好班会活动,李明和张强去购买一些水笔和软面抄作为奖品。他们首先购买了15本软面抄和20支水笔,经过预算,发现这么多奖品不够用,然后他们又去购买了6本软面抄和5支水笔。问:①他们两次共买了多少本软面抄和多少支水笔?

②若设软面抄的单价为每本x 元,水笔的单价为每支y 元,则这次活动他们支出的总金额是多少元?

一、 基础训练

1.去括号(1)a+(b-c)= (2)a- (-b+c)=

(3)(a+b)+(c+d)= (4)-(a+b)-(-c-d )= 2、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 -b ); (2)(5a -3b )-3(a 2-2b ). (3)(2x―3y)+(5x+4y);

(4)(8a ―7b)―(4a ―5b); (5) a ―(2a +b)+2(a ―2b); (6) 3(5x+4)―(3x―5);

(7)(8x―3y)―(4x+3y―z)+2z ; (8)―5x 2+(5x―8x 2)―(―12x 2+4x)+

5

1;

(9)2―(1+x)+(1+x+x 2―x 2); (10)3a 2+a 2―(2a 2―2a )+(3a ―a 2);

(11)2a ―3b+[4a ―(3a ―b)]; (12)3b―2c―[―4a +(c+3b)]+c 。

3.计算:(1)5xy 2-[3xy 2-(4xy 2-2x 2y )]+2x 2y -xy 2. (2) -(m-2n )+(3m-2n)-(m+n)

4.做一做: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项: (1)x 2―x+1= x 2―(__________); (2) 2x 2―3x―1= 2x 2+(__________); (3)(a -b)―(c―d)=a -(________________) (4)(a +b―c)(a ―b+c)=[a +( )][a ―( )]

5.用简便方法计算:

(1)214a +47a +53a ; (2)214a -39a -61a .

4、按下列要求,将多项式x 3―5x 2―4x+9的后两项用( )括起来: (1)括号前面带有“+”号;x 3―5x 2―4x+9= (2)括号前面带有“―”号x 3―5x 2―4x+9=

5、按要求将2x 2+3x―6:

(1)写成一个单项式与一个二项式的和; (2)写成一个单项式与一个二项式的差。 (1)2x 2+3x―6= ; (2)2x 2+3x―6= .

一、基础训练 1.化简:

(1)(x+y)—(2x -3y) (2)(8a-7b )-(4a-5b)

(3)3xy-4xy-(-2xy) (4)(8a-7b)-(4a-5b)

2.计算:―2y 3+(3xy 2―x 2y)―2(xy 2―y 3);

3.求整式x 2―7x ―2与―2x 2+4x ―1的差。

4.一个多项式加上―5x 2―4x ―3得―x 2―3x ,求这个多项式。

22113122(y )(y )2,23233

x x x x y --+-+=-=5.求的值,其中

6.化简求值:(2x 3―xyz)―2(x 3―y 3+xyz)+(xyz ―2y 3),其中x=1,y=2,z=―3。

8.有这样一道题,计算()()

432243322

2422x x y x y x x y y x y -----+的值,其中

x=0.25,y=-1;甲同学把“x=0.25”,错抄成“x=-0.25”,但他的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你说这是为什么?

222211

7.,23

b =

先化简,再求值:5(3a b-ab )-(ab +3a b),其中a=

一、基础训练 1、找出下列代数式中的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

4xy ,a

1

,2

2n m ,x 2+x+x 1

,0,x x 212-,m ,―2.01×105

单项式: ;多项式: . 2、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次数:a b ,―x 2,5

3xy 5,3

5

3z

y x

-。

单项式 系数 次数

3多项式a 3―a 2b ―a b 2+b 3―1是 次 项式,最高次项是 、常数项是 . 4.化简,并将结果按x 的降幂排列:(1)(2x 4―5x 2―4x+1)―(3x 3―5x 2―3x);

(2) ―[―(―x+2

1)]―(x ―1); (3) ―3(2

1x 2―2xy+y 2)+ 2

1(2x 2―xy ―2y 2)

5.化简、求值:5a b ―2[3a b ―(4a b 2+2

1a b)]―5a b 2,其中a =2

1,b=―3

2。

6.一个多项式加上―2x 3+4x 2y+5y 3后,得x 3―x 2y+3y 3,求这个多项式,并求当x=―2

1,y=2

1

时,这个多项式的值。

7.“十一”黄金周期间,某风景区在7天中来旅游的人数变化如下表:(正数表示比前一天多的人数,负数表示比前一天少的人数。)

日期

10月

1日

10月 2日 10月 3日 10月 4日 10月 5日 10月 6日 10月 7日 人数变化(单

位:万人)

+1.6

+0.8

+0.4

-0.4

-0.8

+0.2

-1.2

(1)若9月30日来旅游人数记为a 万人,请用a 的代数式表示10月2日来旅游的人数。 (2)请判断七天内来旅游的人数最多是哪一天?最少是哪一天?它们相差多少万人? (3)统计来旅游的人数,最多的一天是3万人,问9月30日来旅游的人数有多少人?1.单

第八学时 整式的加减练习课

一.基础训练

1.项式-652y

x 的系数是 数是 .若单项式23

2y x m 的次数是5,则m = .

2.三个连续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是31n +,则它们的和是 。 3.如果13n xy +-与

4

32

m x y 能合并成一项,那么m n += 。 4.已知关于x 的多项式ax bx +合并后结果为0,则a 与b 的关系是 。 5.多项式3x 2

y -4xy -1由单项式 组成的,它是 次 项式,其中二次项是 ,常数项是 。多项式3a 3

4

1

中,常数项是 . 6.多项式-m 2

n 2

+m 3

-2n -3是 次 项式,最高次项的系数为 常数项是 。7.多项式2-

1

5

2xy -4y x 3,它的项数为 ,次数是 . 8.若2a+3b=2003,则代数式2(3a-2b)-(a-b)+(-a+9b)= 9.如果a -b =

1

2

,那么-3(b -a )的值是 . 10.当2-=x 时,代数式-122-+x x = ,122

+-x x = 。

11.写出一个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使得它的二次项系数为-5,则这个二次三项式为 . 12、已知:11=+

x

x ,则代数式51

)1(2010-+++x x x x 的值是 。

13.计算:=-+-7533x x , )9()35(b a b a -+-= 。 14.若≠+-m y x y

x m n 则的六次单项式是关于,,)2(2

32 ,n = 。

15、若多项式7322

++x x 的值为10,则多项式7962

-+x x 的值为 。

16若-9

ab 1

m 2-是四次单项式,则m 的值是 .

17.化简求值 )]21(3)13(2[22

222x x x x x x ------- 其中:2

1=

x .

第二章综合测试

一、填空

1.减肥后体重由80千克下降了n 千克后是 千克。

2.买一本练习本需要x 元,买一枝中性笔需要y 元,买一块橡皮需要z 元,买4本练习本,5枝中性笔,2块橡皮共需要 元。

3.当k =_____时,y x

k

23与y x 2-是同类项;

4.当m =____,n =_____时,823y x m

与n y x 26-是同类项。

5.化简(1)(1)(1)a a a ---++的结果是______

6.已知多项式

222

2A x y z =+-,222

432B x y z =-++,且

0A B C ++=,则多项式C=__________________

7. 多项式17233

2

+--x x x 是 次 项式,最高次项是 ,常数项是 .

8.多项式-5-3

22x -y 中,二次项的系数是 .

9.有一个多项式为a 10-a 9b+a 8b 2-a 7b 3+…按这种规律写下去,写出它的第七项是 .最后一项是 ,这个多项式是 次 项式;

10.张大伯从报社以每份0.4元的价格购进了a 份报纸,以每份0.5元的价格售出了b 份报纸,剩余的以每份0.2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则张大伯卖报收入 元。 二、选择题

11.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次数是4,那么这个多项式的任何一项的次数( ) A 、都小于4 B 、都等于4 C 、都不大于4 D 、都不小于4

12.甲、乙两超市为了促销一种定价相同的商品,甲超市连续两次降价10%,乙超市一次性降价20%,在哪家超市购买此种商品更合算( )

A .甲

B .乙

C .同样

D .与商品价格相关 13. 两个三次多项式的和的次数是( ).A .六次 B .三次 C .不低于三次 D 不高于三次 14. 若A 和B 都是4次多项式,则A+B 一定是( )

A 、8次多项式

B 、4次多项式

C 、次数不高于4次的整式

D 、次数不低于4次的整式

15、对于单项式- 4

y

x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系数是-4,次数是2

B 、系数是-4,次数是3

C 系数是

41,次数是3 D 系数是-4

1

,次数是3 16.已知y

x

x

n m n m 26

52与-是同类项,则( ) A 、1,2==y x B 、1,3==y x C 、1,2

3

==

y x D 、0,3==y x 17.一根绳子弯曲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当用剪刀像图3-2那样沿虚线a 把绳子剪断时,绳子被剪为5段;当用剪刀像图3-3那样沿虚线()b b a ∥把绳子再剪一次时,绳子就被剪为9段.若用剪刀在虚线a ,b 之间把绳子再剪(n-2)次(剪刀的方向与a 平行),这样一共剪n 次时绳子的段数是

A.41n + B.42n + C.43n + D.45n +

三.解答题

18. 计算:(1)()

3

3

3

6)5(3x x x -+-- (2)()()()a b a b b a 32523322-----

(3)322223

b ab b a ab b a a

+-++- (4)26358422-+-+-x x x x

(5)2222

34234b a ab b a --++ (6)52352322--++-x x x x

(7)322223b ab b a ab b a a ---++ (8)2

22265256a b ab b a -++-

19.先化简,再求值:(1)()()

b a ab ab b a 2

222335+--,其中3

1

,21==

b a .

图3-1

a 图3-2 a b

图3-3

(2)??? ??+-+??? ?

?

--22312331221y x y x x ,其中32,2=-=y x .

(3))22()(3)2(2222222b a ab b a ab b a ab -+--- 其中:1,2==b a

20.将(2x+y )看成一个字母,找出代数式5)2(3)2(2

1

y)(2x 22

-+++-

+-y x y x 中的同类项。然后合并。

21.如果A =x 2y -2xy ,B=xy 2-3xy ,计算3A -2B .

22.小明在实践课中做了一个长方形模型,模型一边长为3a+2b ,另一边比它小a -b ,则长方形模型周长为多少?

23. 我国进口关税近年来有两次大幅度下调,第一次降低了40%,第二次又在第一次的基础上降低了30%.(1)若未降税前某种商品的税款为a 万元,用整式表示现在的实际税款. (2)若a=600万元,试求现在的实际税款.

24.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是a ,个位数字是b ,若把它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将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计算原数与新数的和与差,请回答:这个和能被11整除吗?差能被多少整除?

25.我校七年级两个班共115名学生积极相应“保护母亲河”的捐款活动。已知甲班3

1的学生每人捐款10元,乙班

5

2

的学生每人捐款10元,两班其余学生每人捐款5元,设甲班有x 名学生,试用代数式表示两班捐款的总额,并化简。

26小王购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地面结构如图

(1)用含x 、y 的代数式表示地面总面积;(2)准备在地面铺设地砖,铺1m 2地砖的平均费用为80元,当x=4,y=1.5时,求铺地砖的总费用为多少元?

附加题 27.如果21

233

1x x n 与--是同类项,求代数式(1-n )2004·(n -1)2005的值。

28. (1)-32009)2

1

4(2)2(++--y x y x (2)-[]12)1(32--+--n m m

(3). k 取何值时,

13231+k y x 与722

3

y x -是同类项?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6)(最新整理)

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 类型之一 立体图形的识别与分类 1.下列物体的形状类似于长方体的是( ) A.西瓜 B.砖块 C.沙堆 D.蒙古包 2. 分别说出图2-X-1中的5个几何体的名称,并说明它们是由哪些面围成的. 图2-X-1 3.将图2-X-2中的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 图2-X-2

类型之二 用数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下列现象可以用“线动成面”来解释的是( ) A.旋转一扇门,门在空中运动的痕迹 B.扔一块小石子,石子在空中飞行的路线 C.天空划过一道流星 D.汽车雨刷在挡风玻璃上面画出的痕迹 5.如图2-X-3,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 图2-X-3

6.如图2-X-4,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X-4 类型之三 线段和角的计算 7. 如图2-X-5所示,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1=40°,OD平分∠BOC,则∠2的度数是( ) A.20° B.25° C.30° D.70° 图2-X-5 图2-X-6 8.如图2-X-6,已知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AM上的点,且满足AN∶ MN=1∶2.若AN=2 cm,则AB的长度是( ) A.6 cm B.8 cm C.10 cm D.12 cm 9.用度表示:2700″=________°. 10.如图2-X-7,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AB=8 cm,CD=3 cm,M,N分别为AC,BD的中点. (1)求AC+BD的长; (2)求点M,N之间的距离; (3)如果AB=a,CD=b,求MN的长.

【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性质》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不等式的性质》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2. 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难点:不等号方向的确定. [学习过程] 一.春耕(问题探知 发现规律) : 问题1 用”>””<” 填空并总结规律: 1)5>3 , 5+2 3+2, 5-2 3-2 2)-1<3, -1+2 3+2, -1-3 3-3 3)6>2, 6×5 2×5, 6×(-5) 2×(-5) 4)-2<3, (-2)×6 3×6, (-2)×(-6) 3×(-6) 由上面规律填空: (1)当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 (2)当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而乘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 不等式性质: (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 . (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来年改变乘(或除以)同一个 ,不等号的方向 二.夏耘(举例): 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填”>”,:<” (1)若a>b,则2a+1 2b+1; (2)若-1.25y<10,则y -8; (3)若a0,则ac+c bc+c; (4)若a>0,b<0,c<0,则(a-b)c 0. 例2 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7>26; (2)3x<2x+1; (3) 3 2x>50; (4)-4 x >3.

-4,-2. 5,0,1,2.5,3,3.2,4.8,8,12 2. 判断 (1)∵a < b ∴ a -b < b -b (2)∵a < b ∴ 33b a < (3)∵a < b ∴ -2a < -2b (4)∵-2a > 0 ∴ a > 0 (5)∵-a < 0 ∴ a < 3 3.填空 (1)∵ 2a > 3a ∴ a 是 数 (2)∵ 23a a < ∴ a 是 数 (3)∵ax < a 且 x > 1 ∴ a 是 数 4.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说出a 与b 的不等关系,并说明是根据不等式哪一条性质。 (1)a -3 > b -3 (2) 33b a < (3)-4a > -4b 5.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 +3 > 6 (2)2x < 8 (3)x -2 > 0 (4)-4x -2 > x +3 四.冬藏 错题回顾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 一、: ·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 (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课堂练习】: 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 ℃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2013年大树中学七年级数学 第一章导学案 第1学时 内容: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三、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0.6,+1 3 ,0,—3.1415,200,—754200, 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1《同底数幂的乘方》 课时:第 1 课时 姓名 班级 组别 编号 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1在已有幂的基础知识之上,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 2.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基本运算; 3.在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观察、概括 与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温故知新(认真预习课本P1-4,预习后将确定的答案用钢笔写上,不确定的答案用铅笔写上,有疑难的用红笔标注,上课前检查) 1. a n 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3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4与-24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3与-23呢? 2.预习阅读课本P2问题情景问题,并认真思考; 3. 预习完成课本P 2“做一做”,并尝试解答; 4. 预习完成课本P2“议一议”,并尝试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不变,指数 . 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 a m ·a n =__ __(m 、n 都是正整数) 5. 预习课本P3例1、“想一想”、例2,并尝试解答. 二、情景探索、交流展示 1.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2的“做一做”,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 计算下列各式(提示: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 ⑴103×102=(10×10×10) ×( )=10( ) ⑵105×108 =( ) ×( )=10( ) (3)10m ×10n =( ) ×( )=10( ); (4)a 2·a 5= ( ) ×( )=a( );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m ×2n = ;(-3)m ×(-3)n =__ __; (2 1 )m ×(2 1)n =__ __; 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和法则 (1)公式:a m ·a n =_ ___(m 、n 都是正整数) (2)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 . 2. 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认真学习课本P3例1,并完成下列计算: (1)(-3)7×(-3)3 (2) ( 32)5×(3 2 ) (3) -b 3·b n (4) y m ·y m+1. 3.应用拓展:完成课本P3的“想一想”,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例2: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2)学生自学例题

O D C B A 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课堂练习】: 1.课本P3练习 2.课本P8习题1 【要点归纳】: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拓展训练】 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总结反思】: 课题:5.1.2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习难点】: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二、自主探究 (一)垂直定义 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 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 2.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_____”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 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4.垂直应用: ∵∠AOD=90°() ∴AB ⊥CD () ∵AB ⊥CD () ∴∠AOD=90°() 找一找:在你身边,你还能发现“垂直”吗? 5.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b b a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1.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 白海虎张康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形状及结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表现自己,丰富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 【学习重点】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在中学阶段,常见的几何体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中考内容之一,同学们应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认识并了解他们的特征. 【学习难点】本节难点是对几何体的分类,因为初中同学对分类标准不熟悉,所以同学们可从某些几何体的特征入手,找出共同特征作为一类。 在学习中注意两点:①多与现实生活联系;⑵多动手制作实践或画图。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你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吗?试画出其立体图形,并描述一下它的形状组成。 长方体立方体 2.长方体、立方体都是几何体,你平常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几何体? 试一试: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二、新课探究 1.看书思考;P2(回答问题) (1)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形类似? (2)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物体。像这样与笔筒类似的几何体叫____________. 2、看课本:认清常见的几何体。(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三、自主思考, p2想一想。 (1)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如下图所示,指出图中其他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 底面

七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全套(122页)

第一章有理数 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 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 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 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 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3.1,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总结反思】: 课题:1.1正数和负数(2)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有理数 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1) 导学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导学数学的兴趣。 导学重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导学难点:负数概念 导学指导: 一、改变旧世界: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知识新天地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学海苦无边: 1.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四、金秋烂漫时: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万里长征路: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第2课时:正数和负数(2)

2017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有理数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2、阅读课本P和P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12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2页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 【课堂练习】: 1. P3、1,2(直接做在课本上)。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133.已知下列各数:,,3.14,+3065,0,-239;54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B.O是最小的正数C.0是最大的负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1 5.给出下列各数:-3,0,+5,,+3.1,,2004,+2010;22 其中是负数的有……………………………………………………()C.4个 D.5个 A.2个 B.3个【要点归纳】: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共133页)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 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初一数学导学案

仁和区四校联合编制导学案 七年级(上) 学校 姓名 班级 2010年9月——2011年2月

2010秋季学期初一数学1.1“与数学交朋友”(一)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编制人_钱红 _ 审核人__初一数学组____ 备课组长___ 一、学习目标: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 难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2P 至5P 2、回答课本4P 的问题:说出图中的地面分别是由 形状的地砖铺成的。 三、合作探究:课本5P 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1.请在下列数据中选择你的步长………………………………………………………( ) A .50毫米 B .50厘米 C . 50分米 D . 50米 2.一张纸片,第一次将其撕成两小片,以后。每次将其中的一小片撕成更小的两片。则10次后,共有( )张纸片………………………………………………………( ) A .512 B . 836 C .1024 D .2048 3.用小刀截小正方体, 不可能是 ( ) A.三角形 B.四边形 C.六边形 D.七边形 4.小明于2008年8月20日在校门口小买部买了一包“毛毛鱼”,包装袋上标有“保质期:3个月”和“生产日期:20080515”的字样。你认为小明能食用该食品吗? (填“能”或“不能”)。 五、课堂检测 1.根据下列字母的排序规律,???bdaba abacdbdacd 确定第100个字母应该 是……………………………………………………………( ) A .a B .b C .c D .d 2.如图,是一座房子的平面图,这幅图是由 图形组成的……( ) A .三角形、长方形 B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C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D .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3.你知道“少年高斯速算”的故事吧?那么1+2+3+4+…+998+999的结果是……( ) A .100000 B .499000 C .499500 D .500000 4.给出下列算式:4333,3222,2111222?=+?=+?=+,则_____n n 2=+。 5.一组数1,10,101,1010,10100,10l001,1010010,10100100,101001000,10l0010001,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上课讲义

第1课时:5.1.1 相交线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对顶角”的定义呢?.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b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25分钟) 图1 b a 4 3 2 1 第1题F E O D C B A 第2题F E O D C B A 第3题

最新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最新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 白海虎张康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 的形状及结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表现自己,丰 富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 【学习重点】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在中学阶段,常 见的几何体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中考内容之一,同学们应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认识并了解他们的特 征. 【学习难点】本节难点是对几何体的分类,因为初中同学对分类标准不熟悉,所以同学们可从某些 几何体的特征入手,找出共同特征作为一类. 在学习中注意两点:①多与现实生活联系;⑵多动手制作实践或画图.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你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吗?试画出其立体图形,并描述一下它的形状组成. 长方体立方体 2.长方体、立方体都是几何体,你平常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几何体? 试一试: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二、新课探究 1.看书思考;P2(回答问题) (1)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形类似? (2)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物体.像这样与笔筒类似的几何体叫____________. 2、看课本:认清常见的几何体.(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三、自主思考, p2想一想. (1)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如下图所示,指出图中其他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1课时:5.1.1 相交线 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 的定义吗? . “对顶角”的定义呢? .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25分钟) 预备题: 如图,已知直线a 、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解:∠3=∠1=40°( )。 ∠2=180°-∠1=180°-40°=140°( )。 图1 b a 4 321第1题 F E O D C B A 第2题 F E O D C B A 第3题

[2012秋]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课题 3.1.1从算式到方程 【学习目标】: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重点难点】: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①比a大5的数:; ②b的一半与8的差:; ③x的3倍减去5:; ④a的3倍与b的2倍的商:; ⑤汽车每小时行驶v千米,行驶t小时后的路程为千米; 1,x天完成这件工程的; ⑥某建筑队一天完成一件工程的 12 ⑦某商品原价为a元,打七五折后售价为元; ⑧某商品每件x元, 买a件共要花元; ⑨某商品原价为a元,降价20%后售价为元; ⑩某商品原价为a元,升价20%后售价为元; 二、自主学习 1.根据条件列出等式: ①比a大5的数等于8:; :; ②b的一半与7的差为6 ③x的2倍比10大3:; ④比a的3倍小2的数等于a与b的和:; ⑤某数x的30%比它的2倍少34:; 2.例1 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列方程得:。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解: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列方程得:。

(3)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学生数为x,则女生数为, 男生数为,依题意得方程: 。 【课堂练习】 1.课本82页练习 2.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若干本,还找回4.4元。问:小明买了几本练习本? 3.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长比宽多2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要点归纳】: 上面的分析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拓展训练】: 1.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5%,比男生多5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2)A、B两地相距 200千米,一辆小车从A地开往B地,3小时后离B地还有20千米,求小卡车的平均速度。 【总结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