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功能

神经功能

神经功能
神经功能

1.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中国医疗前沿 2012年18期

关键词: 脑出血;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

2. 艾地苯醌治疗急性脑梗死31例

侯率车玉琴那丽窦文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32卷12期

关键词: 艾地苯醌; 急性脑梗死;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且具有高致残率及致死率,常规治疗该病常常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我们在临床中联合艾地苯醌治疗ACI,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

3. 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高玉松罗新名张亚东尹一恒张松坡胡承啸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17卷06期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应激性溃疡出血; 肺部感染;

摘要: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SUH)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268例合并SU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SUH组)与250例未发生SUH重型颅脑损...

4. APACHEⅡ评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中的应用

高玉松罗新名张亚东尹一恒张松坡胡承啸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17卷03期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每例患者进行...

5.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IL-6和TNF-α水平及...

齐献忠

山东医药 2012年52卷05期

关键词: 脑梗死,急性; 阿托伐他汀;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1)、IL-6和TNF-α水平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6. 波立维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价

崔洪源牛保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5卷32期

关键词: 波立维; 低分子肝素钙; 脑梗死;

摘要: 目的观察波立维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89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波立维联合低...

7.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其神经元烯醇化酶变化的影响

顾青周明浩吴卫文

健康大视野 2012年20卷09期

关键词: 尤瑞克林; 脑梗死; 神经元烯醇化酶(NSE);

摘要: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其神经元烯醇化酶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发病24 h内入院,不适于溶栓治疗,经颅CT或MRI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且...

8.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观察

郑书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5卷07期

关键词: 尿激酶; 进展型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09-2011-10我科收治的78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

9.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疗效分析

雷蕊娥康健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年06卷06期

关键词: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化痰...

10. 耳穴贴压法治疗中风后抑郁(卒中恢复期)的随机对照研究

黄宏敏赵光峰王家艳陈琪许玉皎卢瑞丽周晓晖张冠壮刘卫花

海南医学 2012年23卷24期

关键词: 中风后抑郁; 耳穴贴压法; 汉密顿抑郁量表-21项;

摘要: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法治疗中风后抑郁(PSD)(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PSD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

11. 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与血糖水平关系分析

吕美光

当代医学 2012年18卷02期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血糖; 预后;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分析早期血糖变化对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非糖尿病高血糖组64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正常血糖脑卒中患者30例,为...

12.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IL-10及神经...

杨望清马延河何义先张磊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38卷02期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急性; 超敏C-反应蛋白;

摘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一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

13. 醒脑阴阳透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a2+的影响

朱广旗黄思仪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20卷01期

关键词: 脑梗死; Ca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醒脑阴阳透刺法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Ca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3月-2009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1995年...

14.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郭建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13卷11期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篇首>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

15.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刘黎蓝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08卷10期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

16. 42例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古联

现代预防医学 2011年38卷22期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胶囊;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

17.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亚急性期脑出血的动态疗效观察

姜岩朱劲刚熊杰

武警医学 2011年22卷02期

关键词: 脑出血; 亚急性期; 醒脑开窍针刺法;

摘要: 目的探讨脑出血亚急性期介入针刺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为治疗手段,随机将60例基底节脑出血的亚急性期住院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醒脑开窍针治...

18. 脑卒中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变化观察

梁建伟崔桂萍杨萍张葳

检验医学 2011年26卷11期

关键词: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测定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ESSS)、预后Barthel指数(BI)以及脑出血量和...

19. 耳穴贴压法治疗中风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

黄宏敏赵光峰陈琪许玉皎卢瑞丽周晓晖张冠状王家艳刘卫花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3卷09期

关键词: 中风后抑郁; 耳穴贴压法; 汉密顿抑郁量表-21项;

摘要: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法治疗中风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114例符合试验要求的PSD病人按随机号随机进入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7例.试验组采用耳穴贴压法,对照...

20. 项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50 例临床研究

曾纪伟何扬子杨小奇王彤歌胡静

江苏中医药 2011年43卷01期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针刺疗法;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项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对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将100 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 例,治疗组用项针...

21. 头体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李庆安齐晶晶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3卷06期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头体针; 康复疗法;

摘要: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相应的对...

22.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末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

廖琦周冀英常红升谭戈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年17卷06期

关键词: 脑卒中;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颅内压;

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末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与患者入院初始时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等多种临床因素的相关性,以期得到能提示患者...

23.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59例疗效观察

孟庆莲牛国忠

浙江实用医学 2010年15卷05期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出血;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脑血管病急性脑出血48小时内的患者118例,分为依达拉奉组及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按急性脑出血常规治疗,...

24. 复方麝香注射液对中重度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刘远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9卷09期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复方麝香注射液;

摘要: 目的观察麝香注射液对中重度缺血性脑梗死(痰浊内闭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重度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

25.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临床疗效观察

李德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8卷08期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常规给予基础性治疗,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调整血压,控制血糖,改善脑循环,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据病情...

26. 超微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血清血...

蔡光先刘柏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0年22卷10期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评价超微粉化对补阳还五汤效应的作用.方法选择251例脑梗死恢...

27.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亚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姜岩朱劲刚熊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9卷18期

关键词: 脑出血; 亚急性期; 醒脑开窍针刺法;

摘要: 目的:验证脑出血亚急性期针刺介入的安全性;为脑卒中急性期介入针刺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住院的基底节区亚急性期脑出血患者...

28. 氯吡格雷联合蚓激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李海鹏杨期明谢笛黄仁彬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12卷02期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蚓激酶; 急性期脑梗死;

摘要: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蚓激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

29. 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35例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刘泰刘永辉何乾超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21卷03期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舒血宁注射液;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3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治疗组35例、对照组38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

30. 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罗紫英鞠德仁

实用临床医学 2010年11卷09期

关键词: 脑出血; 强化降压;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122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降压组(61例)和常规治疗组(61例),2组均予以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强...

31. 蚓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李海鹏杨期明谢笛黄仁彬

首都医药 2010年10期

关键词: 蚓激酶胶囊; 脑梗死; 有效率;

摘要: 目的探讨蚓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添加蚓激酶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美国国立卒中量...

32. 电针结合背部循经刺络对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作用

陈勇

江苏中医药 2010年42卷02期

关键词: 脑梗死后遗症; 电针疗法; 皮肤针疗法;

摘要: 目的:观察背部循经刺络对电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增效作用.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早期住院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结合背部循经刺络组(治疗组)和常规电针组(对照组)各5...

33. 中医气郁体质与脑卒中后抑郁症证候关系研究

刘蓓蓓李和平

河南中医 2010年30卷11期

关键词: 气郁体质; 脑卒中后抑郁症;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摘要: 目的: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PSD诊断标准的106例患者,以中医9种体质分型为标准,选出具有中医气郁体质的PS...

34. 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王国忠高春锦余平牛世芹葛环郑自慧齐曼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21卷06期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急性脑梗死; 流式细胞术;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CD62p、CD63、PAC-1 的表达,并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

35. 两种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比较

李江平

中外医疗 2010年29卷07期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2组各50例,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

36. 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28例的疗效观察

周坤黄智武

广西医学 2010年32卷11期

关键词: 脑梗死; 亚低温疗法;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亚低温辅助治疗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4例给予常规药物保守治疗;亚低温组28例,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

37.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附111例分析)

邓宇春吴和平阎建萍

福建医药杂志 2010年32卷01期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4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50例健康体检...

38. 高压氧辅助治疗脑干梗死临床观察

冯慧王强白质华

包头医学 2010年34卷02期

关键词: 脑干梗死; 高压氧治疗; TCD;

摘要: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脑干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

39. 早期应用血栓通治疗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顾炜炜吴冬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09年7卷14期

关键词: 血栓通; 高血压脑出血; 脑血肿;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血栓通治疗对中小量脑出血患者脑血肿、水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7、14和2...

40.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分析

张力波李建宁

中外医学研究 2009年7卷13期

关键词: 舒血宁; 脑梗死; 有效率;

摘要: 目的对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注射液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对照组),每组分别有30名患者,比...

41. 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47卷29期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摘要: 目的观察血清糖化血红蛋白(GHbAlc)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89例首次发病且72h内住院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空腹血HBbAlc及FBG测定...

42. 不同程度高热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王霞赵淑霞李新立夏强刘群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6卷03期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高热; 再出血;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高热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17例发病3~7 d后不同程度高热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再出血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肺...

43. 不同程度高热对大面积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荆晓蕾赵淑霞李新立夏强刘群才

护理研究 2009年23卷26期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高热; 出血性转化;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高热对大面积脑梗死(LC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3例入院时合并不同程度高热的LCI病人入院后出血性转化(HT)、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44. 急性脑卒中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冯智英李颖李焰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29卷10期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肺炎; 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脑卒中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

45. 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伊红丽张维文

山东医药 2009年49卷04期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摘要: 选择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A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0例(B组)及健康查体者60例(C组),对3组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凝血系列...

46.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张燕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12卷19期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脑梗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

47.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末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入院时各临床指标...

廖琦谭戈周冀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年31卷07期

关键词: 脑卒中;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颅内压;

摘要: <篇首> 脑卒中患者入院初始,常常需要对其病情转归有所评估[1].我们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作为衡量急性期末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与患者入院初始时...

48.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5例分析

古联邓旭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6卷05期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灯盏细辛注射液;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3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灯盏细辛组(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

49.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边伟红刘学源陈玉娟杜望春杨红彦

山东医药 2008年48卷46期

关键词: 尤瑞克林; 脑梗死,急性;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RS)评分;监测血压,治疗前和治疗后...

50. 高压氧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郭志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11卷11期

关键词: 高压氧疗法; 脑梗死; 运动功能;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40例,治疗组(高压氧+药物治疗组...

5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糖化血红蛋白与病情轻重关系的探讨

吴海琴郭荷娜张桂莲张茹王学良赵英贤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7年14卷05期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糖化血红蛋白(GHbAlc)的浓度变化及其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60例病程...

52. 卒中亚型急性期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廖琦周冀英谭戈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2卷10期

关键词: 卒中,亚型;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颅内压;

摘要: 目的分析卒中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等多种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脑梗死患者及57例脑出血患...

53. 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关系

谭延国薛迎红徐斌李卫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28卷02期

关键词: 脑梗死;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灶面积、神经...

54. 西宁地区脑梗塞急性期血压调控对预后的影响

马龙赵秀丽

高原医学杂志 2007年17卷03期

关键词: 西宁; 脑梗塞; 高血压;

摘要: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脑梗塞急性期降压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西宁地区80例急性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降压组和对照组各40例,于发病初及治疗14天后进行...

55. 脑卒中急性期NFDS与颅内压、脑灌注压、血压变化的相关性

廖琦周冀英谭戈

重庆医学 2007年36卷09期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颅内压;

摘要: 目的前瞻性地观察急性期卒中患者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血压(BP)水平,探讨与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

56.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干预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影响

张琼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4卷08期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压干预;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增高时尽快予以药物干预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影响.方法将4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抗高血压组与非抗高血压组,各20例...

57.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李海鹏陈继华杨期明黄仁彬雷生锁杨国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6年14卷03期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舒血宁注射液; 脑梗死;

摘要: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神经...

58. 血清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评估中的价值

李辉王兆宏

疑难病杂志 2006年5卷02期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脑梗死,急性;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评估CRP在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近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68...

59. 盐酸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及...

刘雅芳章军建王友光

疑难病杂志 2006年5卷02期

关键词: 盐酸丁咯地尔; 脑梗死,急性; 血液流变学;

摘要: 目的研究盐酸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盐酸丁咯地尔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对60例经头部CT或MRI确...

60. 卒中后抑郁对预后的影响及心理干预效果

王峰刘金枝杨燕欧小云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23卷11期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心理干预;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篇首>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ession,PSD)临床多见,多发生在恢复期,发生率为30%~50%[1,2].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P...

61. 普洛迪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范传廷王淑芹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13卷11期

关键词: 普洛迪; 急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系统观察普洛迪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评价普洛迪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50例,...

62. 氟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王冬梅张红艳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6年8卷04期

关键词: 脑梗死; 氟伐他汀; 超氧化物歧化酶;

摘要: ①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氧化作用的疗效.②方法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1例,每天加用氟伐他汀20mg,睡前吞服,疗程为8周;对...

63. 脉压指数对脑卒中及其复发的影响

孙辉张俊丽史玉英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5年26卷02期

关键词: 脉压指数; 脑卒中; 复发;

摘要: <篇首> 卒中是全球导致死亡排名第三的疾病,但它却是致残和社会劳动能力降低的首要原因.由于卒中有很高的复发率,因此一旦发病,积极的二级预防是极其重要的.在众多可...

64. 前列地尔脂肪乳剂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效果观察

王建娟范建民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25卷06期

关键词: 脑梗死; 前列地尔脂肪乳剂;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肪乳剂(Lipo-PGE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

65.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

曹理璞

河北中医 2005年27卷05期

关键词: 脑梗死,急性; 辨证分型;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方法对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风火上扰证和痰湿蒙神证患者的神经...

66. 电刺激小脑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陈婉仪

广州医药 2005年36卷05期

关键词: 脑梗死; 电刺激小脑; 简化Fugl-Meyer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电刺激小脑.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和神经...

67. 电刺激小脑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

贾亚平金妹万里红谈正叶

中国康复 2004年19卷01期

关键词: 电刺激小脑; 脑梗死; 简化Fugl-Meyer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脑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电刺激小脑.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和神经...

68. 体温变化对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响及干预对策

魏瑞丽叶应荣李新立刘群才杨燕

中国基层医药 2004年11卷10期

关键词: 脑梗死; 体温; 颅脑降温治疗仪;

摘要: 目的观察高热患者对大面积脑梗死(acreage cerebral insarction,LCI)的影响,探讨LCI患者高热的最佳降温方法.方法61例LCI患者,...

69.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37例疗效观察

董凤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年13卷17期

关键词: 克林澳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用克林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7例,用胞二磷胆碱...

70. "瘫康灵"颈动脉加压滴注治疗脑出血53例

张国平

江苏中医药 2004年25卷08期

关键词: 脑出血; "瘫康灵"; 颈动脉加压滴注;

摘要: <篇首> 脑出血是发病率、致残率较高的老年性疾病之一,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人及早康复,降低致残率是临床治疗目的.我院对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53例...

71. 小脑顶核刺激仪治疗中风60例分析

刘承梅

中医药学刊 2003年21卷05期

关键词: 小脑顶核刺激仪; 中风; 肢体康复;

摘要: <篇首> 笔者于2001年10月~2002年8月采用常规治疗结合小脑顶核刺激仪治疗中风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7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应忠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3年3卷06期 关键词: 脑梗死; 钙; 镁;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钙、镁含量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5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和2周时血清钙、镁含量,并选取63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研究,对脑...

73. 多极脑反射治疗仪对重型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随机对照研究

李宏伟 郑俊宁 姚利民 吴良贵 刘嫦莉

中国临床康复 2002年6卷16期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反射治疗仪;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研究多极脑反射治疗仪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50例经过脑反射治疗仪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作为治疗组,选取50例未给予脑反射治疗...

74. 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刘清萍

宁夏医学杂志 2002年24卷08期

关键词: 高血糖;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摘要: 目的研究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以急性期平均血糖值6.2mmol/L 为界将17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两组,对梗死病灶数目、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死亡率进...

75.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在小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李晻 杨期东 杜小平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1年8卷05期

关键词: 小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预后;

摘要: 目的评估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在小脑出血的诊治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4例经CT 和/或MRI 确诊的小脑出血患者,回顾性地进行人院时评分及内、外科...

76. 小脑出血44例临床分析及治疗选择

李旼 杨期东 叶晖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9卷03期

关键词: 小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治疗;

摘要: 目的:研究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 CT 或MRI 表现及治疗选择和预后。方法:总结分析44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 CT 或MRI 资料、回顾性的应用神经功能缺损...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由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中枢部为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段全长及腰髓1~3节段的灰质侧角。成对交感于位于脊柱两侧,呈链锁状,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每侧有22~25个神经节称椎旁节,可分颈、胸、腰、骶和尾5部分,各部发出分支至一定的器官。调节心脏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在腹腔内,脊柱前方还布有椎旁节,分别位于同名动脉根部附近。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知识介绍: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植物性神经是能够自动调整与个人意志无关的脏器的作用和功能的神经,在植物性神经中,可分为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和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交感神经系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它虽不如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也有相当关系。它的纤维不分布于四肢,而汗腺竖直肌、肾上腺、甲状腺、子宫等具有副交感神经分布处。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其负作用,很好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这便是植物神经的功能。 如果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这被称为植物神经紊乱症或植物神经失调症。 例如: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增强和持续时,循环系统的机能亢进,便出现了心悸、憋气、血压升高的症状。相反,由于交感神经的功能减弱时,便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vegetative neve functional disturbance 植物神经系统亦称自主神经系统。它包括中枢植物神经系统和周围植物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皮质、下丘脑、脑干的核及脊髓各个阶段的侧角,周围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节后纤维及内脏神经节。其功能主要是支配内脏器官(消化道、呼吸道、心血管、膀胱等)和内分泌腺、汗腺,调节内脏功能和腺体分泌。植物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受到损害和刺激均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全身各系统的症状,这些症状可为独立性疾病,亦可为某种疾病的伴随症状。 第一节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sympathetic hyperfunction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而引起效应器官表现出的一系列综合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跳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周围血管舒缩障碍、多汗、瞳孔扩大、眼裂增宽、眼球突出、眩晕、灼性神经痛等。 【病因和机理】 1.全身病变:缺氧、窒息、感染、大出血等时机体外于应激状态,全身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同时发挥作用,使全身交感神经末稍释放肾上腺素增多,β、α受体兴奋,产生β效应和α应。 2.局部病变:(1)间脑病变:颅咽管瘤、垂体瘤、丘脑肿瘤、炎症、损伤、中毒、血管性疾病等。 (2)脊髓病变:肿瘤、外伤血肿、炎症、脊髓空洞症等。 (3)纵隔及颈部疾病:纵隔肿瘤、主动脉弓瘤、肺尖病变(特别是胸膜尖)、颈肋、咽后肿瘤、甲状腺肿大、颈椎病等。 (4)周围神经刺激性疾病:肱骨骨折、肩、肘关节脱位、多发性神经炎、骶髂关节炎、腰椎畸形(脊柱裂、骶椎腰化、腰椎骶化)、盆腔肿瘤等。 上述病变刺激交感神经节或其纤维,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其末稍释放肾上腺或乙酰胆碱增多,α、β、M效应增强。 3.原因不明疾病 (1)雷诺氏病:机理可能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或小动脉壁的发育异常,血管对寒冷刺激和血清中肾上腺素过度敏感而引起痉挛。长期血管痉挛可致动脉壁增厚,使血流更加不畅,若有其他因素使血流进一步减少即可发病。 (2)肢端青紫症:机理可能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或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关,出现血管扩张、血流淤滞

EDSS神经功能状况评估

KURTZKE EXPANDED DISABILITY SCALE (EDSS) 患者姓名床位号住院号 据功能障碍的程度来评定各系统分值。分级从正常(0分)到最严重缺损(5-6分)变化,此外,还有行动能力和日常生活限制的评定,共20个步骤。 评分的前几步中,症状的少量增加就可以导致EDSS评分步骤的明显增加。这意味着病变累及了更多的系统或某一系统的功能障碍比较严重。第四步之后,行走能力是决定EDSS分值的主要因素。评分的这一部分中,其他功能的异常,对EDSS评分的影响不大,尽管这些功能(如上肢的运动、认知能力)对患者本人有一定影响。 0.0神经检查正常(所有的功能系统评分都为0) 1.0没有残疾,只有1个功能系统的轻度异常体征(1个FS1) 1.5没有残疾,有超过1个功能系统的轻度异常体征(>1个FS1) 2.0累及1个功能系统的轻度残疾(1个FS2, 其它FS0或1) 2.5累及2个功能系统的轻度残疾(2个FS2, 其它FS0或1) 3.0累及1个功能系统的中度残疾或累及3-4个功能系统的轻度残疾;行走不受限 3.5行走不受限,1个功能系统的中度残疾(1个FS3, 其它FS0或1),合并有1-2个系统的评分为2;或2个功能系统的评分为3;或五个功能系统的评分为2(其他是0或1) 4.0行走不受限;即使有累及1个功能系统的较为严重的残疾(1个FS 4或2个FS>3或1个FS3+2个FS2或5个FS2),其他系统为0-1分,但生活自理,不休息独立行走超过500米 4.5行走不受限;每天大多数可以站立,能完成正常工作,但活动部分受限并需要少许帮助;特点是累及1个功能系统的相对严重的残疾(评分4分,或超过前几步总和的分级),其他系统为0-1分;不休息独立行走超过300米 5.0残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休息独立行走200米;1个功能系统的评分为5分,或重于4.5分的表现,其他系统为0-1分 5.5不休息独立行走100米;残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1个功能系统的评分为5分,或重于5分的表现,其他系统为0-1分 6.0间歇行走,或一侧辅助(或他人辅助)下行走100米,中间休息或不休息;或2个以上的神经功能系统评分大于3+ 6.5双侧辅助下可以行走20米,中途不休息;2个以上的神经功能系统评分大于3+,(如行走不能超过20米,应评为7分) 7.0辅助下行走不超过5米,活动限于轮椅上,可独立推动轮椅;轮椅上的时间超过12小时;1个以上的功能系统评分为4+,少数情况下锥体束评分为5分

《诊断学》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第五节自主神经功能检查自主神经可分为交感与副交感两个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血管与腺体等活动。大部分内脏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双重支配,在大脑皮质的调节下,协调整个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临床常用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眼心反射 患者仰卧,双眼自然闭合,计数脉率。检查者用左手中指、示指分别置于患者眼球两侧,逐渐加压,以患者不痛为限。加压20~30s后计数脉率,正常可减少10~12次/分,超过12次/分提示副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增强,迷走神经麻痹则无反应。如压迫后脉率非但不减慢反而加速,则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二、卧立位试验 平卧位计数脉率,然后起立站直,再计数脉率。如由卧位到立位脉率增加超过10~12次/分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由立位到卧位,脉率减慢超过10~12次/分则为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 三、皮肤划痕试验 用钝头竹签在皮肤上适度加压划一条线,数秒钟后,皮肤先出现白色划痕(血管收缩)高出皮面,以后变红,属正常反应。如白色划痕持续较久,超过5分钟,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如红色划痕迅速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明显增

宽甚至隆起,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或交感神经麻痹。 四、竖毛反射 竖毛肌由交感神经支配。将冰块置于患者颈后或腋窝,数秒钟后可见竖毛肌收缩,毛囊处隆起如鸡皮。根据竖毛反射障碍的部位来判断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 五、发汗试验 常用碘淀粉法,即以碘1.5g,蓖麻油10.0ml,与95%酒精100ml混合成淡碘酊涂布于皮肤,干后再敷以淀粉。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10mg,作用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而引起出汗,出汗处淀粉变蓝色,无汗处皮肤颜色不变,可协助判断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 六、Valsalva动作 患者深吸气后,在屏气状态下用力作呼气动作10~15s。计算此期间最长心搏间期与最短心搏间期的比值,正常人大于或等于1.4,如小于1.4则提示压力感受器功能不灵敏或其反射弧的传入纤维或传出纤维损害。 (胡申江)

交感神经功能及神经元构成等神经学知识

一、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交感神经的功能可被概括为“Fight or Flight”(战斗或逃走)。交感神经主要作用于平滑肌和腺细胞。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收缩能力增强、瞳孔散大和新陈代谢率 调节内脏功能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分成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内脏器官一般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但少数器官例外,只有交感神经支配。例如,皮肤和肌肉内的血管、一般的汗腺、竖毛肌和肾上腺髓质就只有交感神经支配。在具有双重神经支配的器官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其作用往往具有拮抗的性质。例如,对于心脏,迷走神经具有抑制作用,而交感神经具有兴奋作用;对于小肠平滑肌,迷走神经具有增强其运动的作用,而交感神经具有抑制作用,即恰巧与对心脏的作用相反。这种拮抗性使神经系统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调节内脏的活动。从中枢活动情况来看,交感中枢与副交感中枢的活动常表现交互抑制的关系,即一个中枢活动增强时,另一个中枢活动就减退,这样在外周作用方面就表现为协调一致。 植物性神经对外周效应器官的支配,一般具有持久的紧张性作用。例如,切断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则心率增加,说明心迷走神经本来有紧张性冲动传出,对心脏具有持久的抑制作用;切断心交感神经,则心率减慢,说明心交感神经的活动也具有紧张性。但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比较强,而心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比较弱。植物性神经中枢常具有紧张性冲动传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反射性和体液性原因。例如,来自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区域的压力和化学感受器传入冲动,对维持植物性神经的紧张性活动有重要作用;而中枢神经组织内CO2浓度,对维持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活动也有重要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一般比较广泛,往往不会只波及个别的神经及其支配的效应器官,而常以整个系统来参加反应。例如,当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反射性兴奋时,除心血管功能亢进外,还伴有瞳孔散大、支气管扩张、胃肠道活动抑制等反应。交感神经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活动时,其主要作用在于促使机体能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在剧烈肌肉运动、窒息、失血或冷冻等情况下,机体出现心率加速、皮肤与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血液贮存库排出血液以增加循环血量、红细胞计数增加、支气管扩张、肝糖原分解加速而血糖浓度上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现象,这些现象大多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所造成的。所以,交感神经系统在环境急骤变化的条件下,可以动员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在力量,以适应环境的急变,这种反应称为应急反应。交感神经的结构特点

植物神经紊乱

植物神经紊乱 百科名片 植物神经紊乱是一种内脏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包括循环系统功能、消化系统功能或性功能失调的症状,多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人体部分生理功能暂时性失调,神经内分泌出现相关改变而组织结构上并无相应病理改变的综合征。 目录 基本概述 主要危害 相关病因 植物神经 主要症状 鉴别诊断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预防保健 植物神经紊乱特色疗法 ?植物神经紊乱应该看哪个科 ?相关疗法 ?其他相关 ?植物神经紊乱的临床治疗研究 ?植物神经紊乱会不会遗传 展开 基本概述 患者主诉繁多,如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心悸胸闷、呃逆腹胀、消化不良、便秘、焦虑烦躁等,但经一些客观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纤维胃镜等检查却又查不出客观病理改变,往往被误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受损”等,而采用相应治疗效果不佳,需采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方能起效。 因此,对内科医生检查告之“任何部位均未见异常”,或对原因不明的症状要注意认真考虑。该病是一心身疾病,还要注意鉴别诊断与本病症状极为相似的疾病,如抑郁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主要危害 该病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特点为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失调,常见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以及心血管、胃肠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症状。患者自觉症状繁多、精神负担重,十分烦恼,到处检查求治,是医疗费用高消费

者。且因长期不愈而致情绪紧张、焦虑、免疫功能下降,常可并发其他疾病。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造成一定负担,甚至影响家庭和睦,这又加重了新的社会因素,使疾病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对人们的心身健康与正常生活的危害是严重的。可引起睡眠易醒、次日疲劳、情绪不佳、颈部酸痛、肩背酸痛、头晕、头痛、心慌气短、手足麻木、胃脘胀满、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性,影响工作和生活。 相关病因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因不外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是一经典的哲理,也是事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一。 某些人在同样的紧张刺激下,患病概率却各不相同,即说明了人格特征及行为方式等到内因起了作用。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内因主要有性格内向、孤僻、情绪不稳定等性格缺陷,对外界刺激耐受性差,适应环境、应付事物的能力不足等;外因多者长期持久有强烈精神刺激,如家庭纠纷、恋爱挫折、事业失败或人际关系紧张,持久的脑力、体力劳动,睡眠不足等。在外界因素长期限作用下,高级神经中枢过分紧张,因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当人们面临各种困难时,个人易患因素、社会凶险因素及心理问题等多重因素均可使人产生应激反应,能过神经内分泌改变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植物神经系统在生理上由大脑皮质神经进行支配和调节。正常情况下大脑皮质的兴奋、紧张交替进行,协调一致。大脑是人情感、思维的主体,当外界的情志刺激因素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进而导致大脑皮质的部分区域过度兴奋,统一协调功能失常,致使大脑的血管紧张痉挛,血行缓慢瘀滞,进一步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脑细胞低氧,代谢废物淤积,从而使大脑神经调节能力下降。 由于大脑皮质对植物神经系统的统帅作用,大脑这一人体司令部混乱常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濒死感等心脏神经症;胃痛、胃胀、呕吐、腹泻等胃肠神经症;其他如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皮肤发麻、皮肤发痒、痛经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临床症状。其临床特点首先是身体没有明显器质性改变,其次病情加重或反复,常伴随焦虑、紧张、忧郁等情绪变化,一般按冠心病、胃炎等器质性疾病治疗常无效。 临床上病人常有头晕眼花、头皮和肢体麻木及口误增多、视力恶化、健忘等脑缺血和低氧的表现。另外从临床治疗情况看,通过提高血液的含氧量,激光血管照射改善大脑血液循环,针灸百会、印堂、太阳等调节大脑神经血流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这些都从不同侧面证实了大脑缺血、低氧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理基础。 植物神经 植物神经脊神经由脊髓发出,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司理运动与感觉。由脑和脊髓发出的内脏神经,主要分布在内脏,控制与调协内脏、血管、腺体等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神经系统,功能,概述,,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医药卫生中查看更多范文。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考纲」 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

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考点」 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

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4.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α受体、β受体。α受体阻断剂是酚妥拉明;β受体阻断剂是普萘洛尔。

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记忆技巧: 场景一:战场上,战士杀敌的场景:手握冲锋枪,大喊一声:“同志们,冲啊!”随后就向敌人的阵地冲去。 场景二:在奥运会上,中国队奥运健儿进球得分,电视机前的观众和现场的观众,突然站立,双手激烈的鼓掌,嘴巴含着“中国加油,中国必胜”,现场激动万分。 场景三:广场上,一个男士准备了一片呈现“520”的花海,准备向一个漂亮的女士求婚,在场的群众也是嘴巴里面大喊“答应他,嫁给他,在一起。在一起”。 通过以上三个场景,我必须告诉你,这是交感神经兴奋地典型场景,那么,就用场景一来分析一下,教大家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 1.只有心血澎湃,热血沸腾才可以奋力杀敌--------------------循环心率加速,心肌收缩力加强 2.冲锋时,喘着粗气---------------------------------呼吸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3.手持冲锋请冲锋------------------------肌肉血管舒张 4.吐一口唾液,大喊“冲啊”,漫天飞沫----------------------------唾液腺分泌粘稠唾液 5.上战场杀敌不可能想着上厕所,万分激动紧张的时刻--------------------------泌尿肌收缩,括约肌舒张,阻止排尿 6.上战场杀敌不可能想着肚子饿了,万分激动紧张的时刻-------------------------胃肠蠕动减弱,胆囊活动下降,括约肌收缩增强 7.女兵打战时,肯定顾不上肚子里面的命根子----------------------------有孕子宫收缩,无孕子宫舒张 8.眼睛瞪得像牛眼睛一般大-,恨不得吃掉敌人------------------------------瞳孔扩大,睫状肌松弛,上眼睑平滑肌收缩 9.怒发冲冠,大汗淋漓-------------------促进汗腺分泌,竖毛肌收缩 10.肝细胞促使糖原分解,供应了战士的能量,血糖升高了,打仗时精神更加好了--------------促进糖原分解和肾上腺随之激素分泌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存在,更不用说知道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但是希望大家看完下面介绍的内容后可以知道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哪些。副交感神经系统是我们体内神经系统的一种,它对于促进血液的循环以及促进肠胃的消化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大家可以注意它的调节。 1.对循环器官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具有兴奋作用,能加速心搏频率和加速心搏力量。对血管, 2.对消化器官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并减弱其蠕动的力量;但当胃肠平滑肌紧张性太低或活动很弱时,交感神经也可使其活动增强。对唾液腺能促进其分泌粘稠的唾液。 3.对呼吸器官和汗腺交感神经对细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抑制作用,可使细支气管扩张,有利于通气。汗腺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汗腺分泌。 4.对眼球平滑肌交感神经使虹膜辐射肌收缩,引起瞳孔扩

大。 5.对内分泌腺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当交 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由于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大部分与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一致的,因此,在生理学上称之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6.对泌尿生殖器官交感神经的作用是抑制膀胱壁逼尿肌的 活动和促进内括约肌的收缩,因而阻止排尿。对生殖器官,交感神经能促进怀孕子宫的收缩,但使未孕子宫舒张。交感神经还能促进男性精囊腺和射精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射精动作。 7.对糖代谢交感神经能直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但在整体内,交感神经的升血糖效应主要还是通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来实现的。主要是促进微动脉收缩,从而增加血流外周阻力,提高动脉血压。 关于这篇文章接好的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哪些,相信你们应该都知道副交感神经系统对于调节肠胃的消化以及内 分泌的系统是很重要的,而且可以促进糖类的代谢跟血液的循环,希望你们可以保护好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末梢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病因

末梢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病因 末梢神经功能障碍在生活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引起的原因也比较多,经常表现为肢体的远端出现对称性的感觉,出现运动或者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比较常见的有多发性的神经炎,或者是多发性的中周围神经炎,引起这种障碍的原因也比较多,比如说中毒,营养代谢障碍,过敏以及变态反应等等。 ★末梢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病因一、中毒:如铅、砷、汞、磷等重金属,呋喃西林类、异烟肼、链霉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长春新碱等药物以及有机磷农药等有机化合物。二、营养代谢障碍:如B族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 三、感染:常伴发或继发于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如痢疾、结核、传染性肝炎、伤寒、腮腺炎等,少数可因病原体直接侵犯周围神经所致,如麻风神经炎等。四、过敏、变态反应:如血清治疗或疫苗接种后神经炎等。五、其它:如结缔组织疾病,遗传性疾病如腓骨肌萎缩症、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炎(Refsum病)、遗传性感觉性神经根神经病等。此外,躯体各种癌症也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且可在原发病灶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数月发生,应引

起警惕。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手足或四肢麻木,可伴有疼痛,无力感。轻者指(趾)端麻木,重者可延伸至整个手掌及足部、四肢,甚至全身。感觉麻木困胀、屈伸不利、运动不灵活,“蚂蚁爬一样”或“针刺样感觉”,部分患者有“袜子”“袖套”型异常感觉,自觉皮肤变厚一样,感觉迟钝。不少患者常于夜间睡眠时发作,以至麻醒,或者早晨起床后双手困胀,麻木不适僵硬感,稍作活动后可缓解。 以上症状在受寒,劳累后往往加重。伴有神疲乏力,手脚怕凉等表现。个别患者还有一些复杂的异常感觉,脚底如踩棉花或鹅卵石样异常感、或者触物刺痛感、烧灼感、触电感。病程严重可有肌肉萎缩。但多数患者病情初期肢体运动功能可以正常,一般不影响工作生活,化验检查神经系统也无明显损害病变(个别患者肌电图异常)。该病呈慢性进展过程,可延续数年至十余年。

植物神经功能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大脑皮层 一、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是指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或内脏神经系统。实际上,自主神经系统还是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的,并不是完全独立自主的。按一般惯例,自主神经系统仅指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而不包括传入神经;并将其分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图10-40)

图10-40 自主神经分布示意图 (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 从中枢发出的自主神经在抵达效应器官前必须先进入外周神经节(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支配是一个例外),此纤维终止于节仙神经元上,由节内神经元再发现纤维支配效应器官。由中枢发出的纤维称为节前纤维,由节内神经元发出的

纤维称为节后纤维。节前纤维性有髓鞘B类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较快;节后纤维性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较慢。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远,因此节前纤维短而节后纤维长;副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近,有的神经节就在效应器官壁内,因此节前纤维长而节后纤维短。 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腰段的外侧柱。副交感神经的起源比较分解,其一部分起正脑干的缩瞳核、上唾液核、下唾液核、迷走背核、疑核,另一部分起自脊髓骶部相当于侧角的部位。交感神经的全身分布广泛,几乎所有内脏器官都受它支配;而副交感神经的会布较局限,某些器官不具有副交感神经支配。例如,皮肤和肌肉内的血管、一般的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肾就只有交感神经支配。 刺激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反应比较弥散;刺激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反应比较局限,因为一根交感节前纤维往往和多个节内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副交感神经则不同。例如,猫颈上神经节内的交感节前与节后纤维之比为1:11-1 7,睫状神经节内的副交感节前与节后纤维之比为1:2。 通过荧光组织化学的研究,发现哺乳动物中,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交不都是支配效应器官细胞的。在心脏和膀胱中,少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器官壁内的神经节细胞;在胃和小肠中,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器官壁内的神经节细胞。由此看来,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器官壁内神经节细胞水平上,而不一定发生在效应器官细胞水平上。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在于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消化腺、汗腺、部分内分泌腺)的活动(表10-7)。除少数器官外,一般组织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的双重支配。在具有双重支配的器官中,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具有拮抗的性质。例如,对于心脏,迷走神经具有抑制作用,而交感神经具有兴奋作用;对于小肠平滑肌,迷走神经具有增强其运动的作用,而交感神经却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拮抗性使神经系统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调节内脏的活动,拮抗作用的对立统一是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中枢的活动和副交感神经中枢的活动是对立的,也就是说当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相对加强时,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就处于相对减退的地位,而在外周作用方面却表现协调一致。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出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都增强或都减退,然而两者间必有一个占优势。在某些外周效应器上,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一致的,例如唾液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都有促进分泌的作用;但两者的作用也有差别,前者的分泌粘稠,后者的分泌稀薄。 表10-7 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神经功能重建仪康复治疗,使用FMA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分别为(5.27±2.28)分、(54.75±6.26)分、(73.26±9.6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患者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优于常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神经功能重建;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临床效果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活动不灵、失语等,存活的患者可遗留有程度不等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重建治疗采用低频电刺激仪,在预防和减轻致残率方面效果确切。为探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笔者所在医院展开本次研究,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病病史、免疫缺陷病、严重肝肾障碍等。随机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6±7.1)岁;脑梗死19例,脑出血11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1±7.3)岁;脑梗死17例,脑出血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营养脑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良肢位摆放等一般康复治疗。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百科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百科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由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中枢部位于脊髓胸段全长及腰髓1~3节段的灰质侧角。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可分颈、胸、腰、骶和尾5部分。调节心脏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解剖 交感神经系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稀薄,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交感神经的初级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的胸腰部(thorako-lumbales System)。部分的交感神经功能由高级中枢,如下丘脑,脑干和网状结构调节,这些部位会向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发送神经冲动。 初级神经元会到脊柱旁的神经节、椎旁神经节换元,其使用的神经递质为(和副交感神经一样)乙酰胆碱。这些神经节互连成干,被称为“交感神经干”。节后神经元继续传递信号到目标器官,并使用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但一些交感神经纤维没有换元就离开交感神经干,到达主动脉的椎前神经节,或者到达受支配器官的器官旁神经节。 2作用 1.对循环器官——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具有兴奋作用,能加速心搏频率和加速心搏力量。对血管,主要是促进微动脉收缩,从而增加血流外周阻力,提高动脉血压。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必须区别对待。人体多数器官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对腹腔脏器的血管和皮肤的血管均具有显著的收缩作用;对骨骼肌的血管,既有缩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又有舒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对冠状循环的血管,交感神经的直接作用是使血管收缩,但其间接作用则是使血管舒张。对外生殖器官血管则起收缩作用。脑和肺的血管,虽也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但作用很弱。

腹部按摩是凋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

腹部按摩是凋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 一、自主神经的功能特点 神经系统义名植物神经系统,是由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干神经系统部分组成。所谓“自主”,是因为未受训练的人无法控制部分神经的活动。自主神经系统掌握着人体性命攸关的生理功能,知脏搏动、呼吸、血压、消化和新陈代谢,并参与调节体温、睡眠等。 内脏器官多数都受交感、副交感双重神经支配(汗腺和大多数血管则只有交感神经支配):这两类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具有拈抗性质:当交感神经使某器官活动加强时,副交感神经往往使之减弱;反之,副交感神经使之加强时,交感神经往往使之减弱一交感冲经的活动较副交感神经活动广泛,为机体应激状态下兴奋的神经,用可包括为产生应激作用;而副交感神经多数扮演休养生息的角色,当机体处平静环境下,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因此,在整个机体活动过程中,副交感神经为机体活动的建设性神经,而交感神经为消耗性神经。 正常情况下,在大脑皮质及下丘脑的支配下,功能相反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很好地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 肠神经系统是由胃肠道壁内神经组成,调节和控制胃肠道功能的独立整合系统。它在结构和功能上不同于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而与中枢神经系统相类似,但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

部分。肠神经系统有自己的独立反射弧,也有简单的整合功能,因此有人把肠神经系统叫做“肠脑”。胃肠道运动功能(饲如小肠的分节运动发蠕动)主要受局部的肠神经系统调节,肠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生,是由于来自社会、家庭的各种压力,情感压抑,突发事件的刺激,各种慢性病的困扰,和对某些事情的恐惧等,引发大脑皮质下毛细血管痉挛,使大脑皮质缺血、缺氧(与此同时,其他部位的毛细血管也可以痉挛,缺血、缺氧),各种代谢产物淤滞,大脯皮质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脑内及全身各神经交接处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分泌不足,致使支配各器官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不能很好地配合,因此出现了各神相关症状。 (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主要症状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表现为联想回忆增多,脑力劳动率下降,体力衰弱,疲劳感等。 2情绪症状,表现为烦躁、焦虑、情绪不稳、多虑、多疑、多怒、紧张恐惧、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等。 3.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容易疲劳、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等。 4.头部不适感,紧张性头痛,头部重压感、紧束感,头晕麻木。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诊治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诊治 蚌医一附院ICU 邓晰明 收住ICU的重症患者中,相当一部分病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多数病人症状轻微,短时期即可消失。严重者往往预后不良,应予以重视,最大限度地预防脑并发症的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即脑功能障碍,是多种病因所致的,以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常为许多全身疾病和颅内疾患的严重后果,是临床各科常见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最高的脏器功能障碍。 脑是调节身体各器官的中枢,全身各系统的疾病、代谢紊乱或中毒以及神经系统本身疾患均可影响到脑,严重时导致不同程度的脑功能受损,直至脑死亡。临床上脑功能障碍多见于循环骤停、严重感染、缺氧、代谢紊乱及中枢神经系统本身的感染、出血、栓塞及创伤等。因而在抢救这类危重病患者时,应尽早实施脑保护、及时纠正缺氧及代谢紊乱和清除内、外源性毒性物质。脑功能障碍的预后除与原发病种类有关外,主要与衰竭程度和治疗措施有关。轻型脑功能障碍患者多可恢复,重型每遗有智力、意识和运动障碍,严重者可致死亡。 【病因】 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病因分为颅内疾病和全身性疾病两大类(表1)。 表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常见病因 【发病机制】 脑组织耗氧量很大,脑内能源贮备很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极差。缺氧使组织氧分压<30 mmHg即发生脑内乳酸血症,严重缺氧伴有低血压时脑细胞可死亡。心搏停止2~4 min脑内代谢停止,4~5 min时ATP耗尽,脑细胞肿胀。8 min时即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 脑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内液体积聚形成脑水肿。大脑的不同部位对缺氧的耐受性时限

不尽相同:大脑皮层为6 min,中脑为15 min,延髓为30 min。脑缺氧4~5 min后,一切需能的代谢停止,“钠泵”衰竭,细胞膜失去完整性,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肿胀。血脑屏障的损害,使其通透性增高,发生组织间水肿和出血。颅内压力的增高,首先可以通过脑脊液的生成速率减少和蛛网膜绒毛对脑脊液的吸收增加来代偿。代偿极限是颅腔容积的8~10%,超过此极限必将出现脑功能障碍。弥漫性颅内压增高较少形成脑疝,解除后功能恢复较快,如脑水肿、蛛网膜下腔血、弥漫性脑膜炎等。局限性颅内压升高时,颅内各部位间压力差明显,常出现脑组织移位,即发生脑疝。当压力解除后,脑功能恢复较慢。脑疝直接危及生命,有小脑幕裂孔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小脑幕裂孔上疝及复合性脑疝。 【诊断】 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诊断通常依据1974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表2)。凡积分< 8者预后不良;积分5~7者预后恶劣;积分< 4者罕有存活;正常人应为15分。该表优点为简单、易行,但欠完整。 表2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 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自发性睁眼4分正确回答5分遵嘱执行动作6分闻声后睁眼3分对话混乱4分痛刺激可引起保护性反应5分刺痛后睁眼2分答非所问3分能躲避疼痛4分无反应1分音意难辨2分刺痛后肢体屈曲3分 无反应1分刺痛后肢体过伸2分 无反应1分注:以上三种得分相加即为GCS评分,最高为15分,最低为3分,8分以下为昏迷。昏迷的标准是①不能睁眼;②不能说出可以理解的语言;③不能按吩咐运作。 2.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经多国专家共同讨论修订,增为7项指标,35级,即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表(表3)。正常积分为35;34~28分考虑有神经功能损伤;27~16为早期衰竭;15~8分为脑衰竭;<7分为脑死亡。 3.脑功能失常诊断及严重度评分应当强调指出的是上述两种计分法均存在忽视早期诊断的不足。199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庐山)通过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中,对脑损害程度及条件做了新规定(5)。该标准为GCS昏迷程度计分表的修订。功能受损期定为1分,衰竭早期定为2分,衰竭期定为3分(表4)。 表3 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表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 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 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 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 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 可概括为: 神经元: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脑: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1)大脑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大脑皮层表面具有许多深浅不同的裂或沟以及沟裂之间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 (2)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小脑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 (3)脑干 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 脊髓: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1)脊髓的结构 从脊髓的横切面可以看出,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各部分之问以及脊髓和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2)脊髓的功能 反射功能:人的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等。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 传导功能: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反之,脑的活动也要通过脊髓才能传递到身体各部位。因此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txt7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8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一、损伤分类 脊柱骨折病人中约有20%发生神经损伤。通常脊柱损伤越严重,脊髓损伤就越严重,但并不总是如此。另一方面,轻度脊柱损伤往往不引起脊髓损伤,但有时也可以造成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有可能在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因为血管供应障碍,从而导致脊髓损伤。 1、颈脊髓 A、预制脊髓最常见损伤为屈曲旋转脱位或骨折脱位,最好发部位为C5—6。 B、压缩性骨折。C5—6为最常见部位。此类损伤中只有半数病人造成损伤平面以下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 C、过伸型损伤最常见于伴有退行性改变的老年人脊柱,占颈椎损伤的30%左右。最常见于C4—5,最稳定性损伤。大部分损伤是前面椎体和椎间盘与后面的增厚的韧带与黄韧带间的挤压,压迫脊髓,导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这些作用力的综合造成中央脊髓损伤。 2、胸腰脊髓 A、在这一水平大部分脊椎损伤为屈曲型旋转脱体位或骨折脱位。最常见于T12—L1,造成上面的椎体较下面的椎体前移。这种损伤通常不稳定,常导致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功能的完全性障碍。 B、压缩性骨折常见,通常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损伤稳定,神经损伤少见。 3、过伸性损伤。少见,通常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 4、开放性损伤。可见于枪伤或刀伤。脊髓损伤可由于爆裂伤、也可由于子弹穿过或骨折片刺破脊髓所致。 二、神经损伤平面的确定 1、基本定义 皮区:指多个神经段(神经根)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 肌节: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感觉、运动功能的最压节段。用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这四个节段来判断神经平面。感觉和运动平面指具有身体两则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椎骨平面:指X线检查发现损害最严重的椎体平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