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

绪论

名词解释题:

1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气象学

2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 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填空题:

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农业生产、气象条件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__________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

3农业气象学是______________科学与______________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农业、气象

单项选择题:

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A、大气物理学

B、地球物理学

C、物理气象学

D、大气科学

D

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

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

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

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

B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肥力

A、B、C

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温度

B、空气湿度

C、能见度

D、降水量

A、B、D

问答题:

1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3分)

2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1分)

填空题:

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______________观测。

平行

第一章地球大气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几乎全部的水汽、尘埃、氮、氧都集中在对流层。

B、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二氧化碳。

C、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大气中。

D、臭氧能吸收波长小于微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C

2 在大气的所有气体中,对农业作用最大的气体有O2、H2O、CO2和()。

A、H2

B、N2

C、NH3

D、CH4

B

3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大气层是()。

A、近地气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散逸层

A

4 CO2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是因为它()。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B、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

D、对杂草及病虫害繁殖有影响

B

5 臭氧在()km处含量最高。

A、0-10

B、12-15

C、20-25

D、15-25

C

6 下列关于地球大气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A、干空气是混合气体,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液化。

B、水汽是大气中唯一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相变的气体成分。

C、臭氧主要集中在距地面20~25㎞的气层中,主要吸收红外辐射。

D、气溶胶粒子能够削弱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B

在CO2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确定

C

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

A、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

B、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C、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

D、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

B

大气中的水气()。

A、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B、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集中在近地气层及以上的大气层

D、随海拔高度变化较小

B

风可调节补充空气中的(),有利于光合作用。

A、N

2 B、CO

2

C、O

3

D、H

2

O

B

干洁大气的主成主要包括()。

A、O2、O3、CO2和固体微粒

B、N2、O2、Ar

C、O2、CO2、Ar

D、N2、CO2、O3

B

多项选择题:

()可以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A、臭氧

B、水汽

C、二氧化碳

D、固体杂质

E、氮和氧

B、C、D

固体微粒在大气中的作用包括()。

A、反射太阳短波辐射,使空气温度降低

B、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减缓地面辐射冷却

C、能增大地面温度的日变幅

D、可作为水汽的凝结核,促进大气中水汽的凝结

B、D

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含量增多。

A、O3

B、CO2

C、H

2

O D、O2 E、尘埃B、E

名词解释题:

干洁大气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填空题:

水汽是大气中唯一具有______________变化的气体,可以吸收来自于地表的______________辐射。

相态、长波

大气由三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洁大气、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气溶胶粒子)

简答题:

为什么干洁大气叫永久气体?

答:大气中各种气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较稳定,(1分)且含量也变化不大,(1分)它们的沸点都很低,(1分)在地球上可能出现的温度范围内,它们永无液化的可能,(2分)所以干洁大气是永久气体。

2、大气铅直结构及主要特征(适中、难)

单项选择题:

大气结构指大气()。

A、从地面到大气上界空气的成分变化。

B、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气象要素的分布特征。

C、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和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分布的特征。

D、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组成成分。

C

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降低,湿度增加。

B、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升高,湿度降低。

C、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湿度增加。

D、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湿度降低。

C

对流层中的平均温度递减率为()℃/100m。

A、 B、0.65 C、 D、

B

填空题:

世界气象组织依据______________垂直分布、______________现象和______________程度等现象对大气进行垂直分层。

大气温度和水分、电离、扰动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可将大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散逸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暖层(电离层)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垂直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______________层又称电离层,具有反射______________的能力。

暖(热)、无线电波

______________层大气透明度好,适宜于飞机的飞行。

平流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下降,又称______________层。

高空对流

多项选择题:

对流层()。

A、含有大量的臭氧

B、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

C、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

D、云、雨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

B、C、D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有()。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D、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A、B、C

在大气的各层中,对流层()。

A、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

B、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65℃/100m

C、空气多以水平运动为主

D、天气变化最为复杂的层次A、B、D

对流层的特点包括()。

A、空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比较均匀

B、空气主要作水平运动

C、气温日变辐大

D、随高度增加风速减小

E、水汽和尘埃含量多

C、E

大气上界指()。

A、散逸层高度800公里

B、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1200公里

C、地球大气密度接近于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

D、高云族的云顶高度

E、地球大气密度为零的高度

B、C

第二章辐射

1、辐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容易、难)

名词解释题:

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基尔荷夫定律:当热量平衡时,物体对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值,仅为温度与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黑体发射出的总辐射与该物体的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维恩位移定律: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填空题:

不透明物体的吸收率与反射率之和为______________。

1

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______________。

黑体

地球上所有生命都直接或间接的依靠来自______________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太阳或太阳辐射

由于辐射的波长不同,一般把太阳辐射称为______________辐射,地面和大气辐射称为______________辐射。

短波,长波

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

瓦/米2或w/m2;勒克斯或lx

辐射强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光通量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

瓦/米2或w/m2;流明/米2或lm/ m2

黑体辐射具有最大辐射能力的波长随温度升高逐渐向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的特点。

短波

单项选择题:

当热量平衡时,物体对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值,仅为温度与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这是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A、基尔荷夫定律

B、普朗克定律

C、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D、维恩定律

A

黑体发射出的总辐射与该物体的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这是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A、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B、普朗克第一定律

C、基尔荷夫定律

D、维恩位移定律

A

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这是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A、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B、普朗克第一定律

C、基尔荷夫定律

D、维恩位移定律

D

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发生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A、宇宙天体来的能量

B、太阳、地面和大气放射的能量

C、火山、地.震等地球内部释放的能量

D、海洋潮汐产生的能量

B

温度愈高物体放射能力的波长愈向短波方向移动。已知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的波长为微米,由此计算得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A、5780 K

B、6500 K

C、6000 K

D、6300 K

C

2、太阳辐射

名词解释题:

太阳常数:当地球距太阳为日地平均距离时,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能通量密度。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分子散射:当散射质点较小(如空气分子等)时,此时散射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称为分子散射。

漫射:当散射质点增大(如云滴、雾滴、尘埃等),半径大于10μm 时,此时散射量不再随波长而变,即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称粗粒散射(或漫射)。

计算题:

已知某地的纬度为北纬33o,试计算出该地春分、秋分、夏至及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是多少?

解:已知Φ=33o,正午ω =0o ,代入正午时太阳高度角公式

h=90o-|Φ-δ|,(2分)得

(1)春分、秋分δ=0oh=90o-(33o-0o)=57o (1分)

(2)夏至δ=o h=90o-(33oo)=o (1分)

(3)冬至δ=o h=90o-(33o+o)=o (1分)

已知雅安的纬度为北纬30o,试计算出雅安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

这四个特定日子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解:已知Φ=30o,正午ω =0o,代入正午时太阳高度角公式h=90

o-|Φ-δ|,(2分)得:

(1)春分、秋分δ=0o h=90o-(30o-0o)=60o

(1分)

(2)夏至δ=o h=90o-(30oo)=o(1分)

(3)冬至δ=o h=90o-(30o+o)=o(1分)

已知某地的纬度为北纬60o,试计算出该地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

这四个特定日子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解:已知Φ=60o,正午ω =0o,代入正午时太阳高度角公式h=90

o-|Φ-δ| ,(2分)得

(1)春分、秋分δ=0o h=90o-(60-0o)=30o(1

分)

(2)夏至δ=o h=90o-(60oo)=o(1分)

(3)冬至δ=o h=90o-(60o+o)=o(1分)

单项选择题:

6月22日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广州

B、北京

C、上海

D、

成都

B

春分日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深圳

B、长沙

C、北京

D、

沈阳

A

太阳辐射光谱中,可见光区的波长范围是()。

A、~μm

B、~4μm

C、~μm

D、~4μm

C

低层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于()。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B

在大气干燥、天空晴朗、无云的条件下,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

A、大气粗粒散射

B、大气漫射

C、大气反射

D、大气分子散射

D

在大气干燥、天空晴朗、无云的条件下,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

A、蕾莱分子散射

B、大气漫射

C、大气反射

D、大气粗粒散射

A

空气分子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强度与投射在散射质点上的辐射波长()。

A、四次方成正比

B、四次方成反比

C、平方成正比

D、平方成反比

B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气体成分中对太阳光谱红外线区域吸收范围最广的是()。

A、N2

B、O2

C、O3

D、H2O

D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气体成分中对太阳光谱紫外线区域吸收范围最广的是()。

A、N2

B、O2

C、O3

D、H2O

C

大气对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其中吸收最少的区域是()。

A、可见光

B、紫外线

C、红外线

D、远红外线

A

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的太阳辐射强度,随大气透明系数增加而()。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A

大气对太阳辐射最主要的减弱方式是()。

A、吸收

B、反射

C、散射

D、辐射

C

多项选择题:

日初出与日将没,即太阳高度为时,太阳呈红色,看起来较大,是因为()。

A、太阳光谱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B、蓝紫光散失殆尽

C、这时太阳距地较近

D、光谱中只余波长较长的红色光

A、B

某地纬度为30°N,春、秋分时,()。

A、赤纬为0

B、赤纬为°;

C、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为60°

D、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为90°B、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A、在平流层以上主要是氧和臭氧对紫外辐射的吸收

B、在对流层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对红外辐射的吸收

C、在平流层以上主要是氧和臭氧对红外辐射的吸收

D、在对流层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可见光的吸收

A、B

清晨和傍晚彩霞彩云的形成是因为()。

A、太阳光谱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B、红外线增多了

C、红橙光增多了

D、太阳与地平线距离近了

E、紫外线增多了

A、C

填空题: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包括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______作用。

吸收、散射、反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______________性。

选择

简答题:

简述旭日及夕阳呈现红色的原因。

答:其原因由于清晨或傍晚,太阳光线通过大气层较厚,(1分)太阳光谱中的蓝紫光受到强烈的散射,(2分)以致到达地面的太阳直射光中主要为红、橙光线的缘故。(2分)

简述雨过天晴,正午时分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

答:在大气干洁、天空晴朗、无云的条件下,(1分)大气的散射以分子散射为主,(2分)且短波光兰紫光的散射强度大,所以天空呈蔚兰色。(2分)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是如何被减弱的?减弱的程度同哪些因子有关?答: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分别受到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微尘、氧和臭氧以及云滴、雾、冰晶、空气分子的吸收、散射、反射等作用,而使投射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面。(3分)减弱的程度与大气质量和大气透明系数有关。(2分)

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及地面有效辐射

单项选择题:

当天空有云,但云量少而且比较薄,太阳未被云所遮蔽时,总辐射强度与碧空时(太阳高度角相同)相比()。

A、较大

B、相等

C、较小

D、很小

A

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降低,波长长的光谱成分逐渐(),波长短的光谱成分逐渐()。

A、减少,增加

B、减少,减少

C、增加,增加

D、增加,减少

D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1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氮) 、 (氧) 、氩和(二氧化碳)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长波)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低) ,夏天比冬天(低) 。 5. (水汽)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温度)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平流)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升高)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200) 千米。 三、判断题: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x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x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x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气象学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农业生产、气象条件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__________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 3、农业气象学是______________科学与______________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农业、气象 单项选择题: 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D )。 A、大气物理学 B、地球物理学 C、物理气象学 D、大气科学 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B)。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 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 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 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C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肥力 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D)。 A、温度 B、空气湿度 C、能见度 D、降水量 问答题: 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3分) 2、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1分) 填空题: 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___平行 ___________观测。 第一章地球大气

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实验 Experiment of Agrometeorology 1、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编号:03007、03013 适用专业:生态、资环、环保等 理论课程总学时:54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2( 2学时/2周) 学分: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_5_个;综合实验丄个;综合设计实验 _个) 应开实验学期: 2、实验课程简介 农业气象学实验是农业气象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在相关专业调整教学计划、减少农业气象课程总学时的情况下,实验课学时并没有减少(12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1/3 )。针对学生的需要和本门课程的特点,开出了云、辐射、温度、湿度、蒸发降水和风、小气候观测等实验容。 3、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农业气象学实验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主要气象要素(云、辐射、温度、湿度、蒸发降水和风等)测定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小气候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容。 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①?彦坤主编《农业气象实验指导》校教材 ②?段若奚主编《农业气象实习指导》气象出版(2003年起使用) 5、考核办法 实验大纲主撰人:彦坤 云Array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2每组人数:1人首开日期: 2、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云的概念、分类、3族10属28种云的标准云状以及雹云的主要特征,区别可 降水与不可降水的云,了解那些云具有显著天气变化征兆。 3 4、实验容提要 ⑴.云的概念 (2).云状及其分类 5、实验操作要点

根据教师的讲解,参照云图掌握3族10属28种云的标准云状以及雹云的主要特征。 6注意事项 注意区别可降水与不可降水的云,了解那些云具有显著天气变化征兆。 (二)太阳辐射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2每组人数:5-10人首开日期:2、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测定辐射、日照和照度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容提要 ⑴.辐射 (2).日照 ⑶.照度 5、实验操作要点掌握辐射仪、日照计和照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日照率的求算方法。 6注意事项直接辐射仪的使用,可照时间的理论计算及工字尺的求算方法。 (三)温度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实验类别:验证计划学时:2每组人数:5-10人首开日期:2、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各种测温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五章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气压与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_____风。 ①东②东南③西④西北 2、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_____ 。 ①右边②右前方③左边④左前方 3、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______。 ①增大②降低③先增后降④先降后增 4、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 百帕。 ①4/3 ②760 ③1000 ④1013 5、在陆地上,_____气压高。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6、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_____增大。 ①大气质量②大气压力③单位气压高度差④大气柱 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 的作用。 ①水平地转偏向力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摩擦力④惯性离心力 8、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_____ 。 ①高压指向低压②低压指向高压 ③中间指向四周④四周指向中间 9、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____ 。 ①左前方②右后方③左方④右方 10、___ 越大,地转风的风速越大。 ①纬度②大气密度 ③气压梯度④地球自转角速度 11、梯度风未考虑_____ 的作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摩擦力 12、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_____ 个气压带。 ①2 ②3 ③4 ④5 13、由于季风影响.在_____ 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梅洋。 ①春②夏③秋④冬 (二)多项选择 14、我国是著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_____。 ①东南风②东北风③西南风④西北风⑤东风 15、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重力⑤浮力 16、_____为自由大气中的风。 ①季风②梯度风③海陆风④焚风⑤地转风 17、地转风是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重力②浮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水平地转偏向力⑤惯性离心力⑥摩擦力 18、北半球行星风带包括有_____。 ①西北信风带②东北信风带③盛行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⑤极地东风带⑥极地西风带 19、_____ 为地方性风。 ①地转风②梯度风③摩擦风④焚风 ⑤海陆风⑥峡谷风⑦山谷风 20、海拔越高,则_____。 ①气压越高②气压越低③空气密度越大

农业气象学(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交锋面,亦称锋区。 2、降水量: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 3、终霜冻:春天寒冷季节向温暖季节过渡期间发生的最后一次霜冻称为终霜冻。 4、干洁大气: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称为干洁大气。 5、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6、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后,以辐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7、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之差。 8、日照百分率:(实照时间/可照时间)*100% 9、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摄氏度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0、三基点温度: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11、地球辐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和地面物体吸收太阳辐射后,按其本身温度不断向外发射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总称为地球辐射。 12、蒸腾系数:植物形成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 13、气团:是指在对流层中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 14、焚风:气流越过高大山脉后,在山的背风坡形成热而干的风。 15、对流:流体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升降运动。 16、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同时按其本身的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地面辐射。 17、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0℃≦h≦90℃) 18、活动面: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并能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或湿度状况的物质面。 19、初霜冻:秋天温暖季节向寒冷季节过渡期间发生的第一次霜冻称为初霜冻。 20、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21、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22、小气候:指由于下垫面状况和性质的不同,以及人类的活动产生的近地层和土壤上层的小范围的气候。 23、农业小气候:农业生产所形成的各种小气候。 24、切变线:风向、风速发生急剧改变的中间不连续线。

2011农业气象学试题A卷(1)

以下各题中未注明单位的各物理量均为标准国际单位制。 1.C 2.C 3.A 4.B 5.D 6.C 7.C 8.C 9.B 10.B 11.A 12.B 13.D 14.C 15.C 16.C 17.B 18.A 19.B 20.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共20分) 1.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对农业生产最有利。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6月中旬 D、6月下旬 2.露点温度表示()。 A、潮湿地面温度 B、空气湿度 C、饱和湿空气温度 D、未饱和湿空气温度 3.一团饱和的湿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判定条件是()。 A、γ<γm B、γ=γm C、γ>γm D、γ≤γm 4.低层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于()。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5.切变线是指()急剧变化的界线 A、温度 B、湿度 C、气压 D、风 6.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个气压带。 A、2 B、3 C、4 D、5 7.下面霜冻最轻的是()。 A、谷地 B、洼地 C、山顶 D、坡地 8.温度愈高物体放射能力的波长愈向短波方向移动。已知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的波长为0.475微米,由此计算得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A、5780 K B、6500 K C、6000 K D、6300 K 9.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 A、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 B、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C、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 D、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 10.在北球,冬半年,随着纬度的升高()。 A、昼弧增长 B、夜弧增长 C、昼弧夜弧相等 D、昼弧变短 11.以下作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 B、玉米 C、烟草 D、水稻 12.积雨云属于()云系。 A、滑升云 B、积状云 C、波状云 D、层状云 任课教师: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 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 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 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 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 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 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 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 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

农业气象学解析解析

绪论 1、气象: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发生的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统称大气现象,简称气象。 2、气象要素: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常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特征来描述,这些特征量,成为气象要素。 主要的气象要素有:辐射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力、风、云、降水、蒸发、能见度等。 3、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气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科学。 4、主要的农业气象要素(条件):一定的照度和光照时间,一定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是植物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常被称为主要的农业气象要素或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 5、农业气象学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五个定律): 基本生活因子同等重要性 环境因子对植物的非同等重要性 限制因子 最适阈限 临界阈限 6、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平行观测原则。是区别于单纯农业研究和气象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 思考: 1、农业气象学与气象学的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 2、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是什么?

3、农业气象学常用哪些方法来研究? 地理播种法 分期播种法 地理分期播种法 人工气候实验法 数理模拟法、田间试验法、统计数学法、遥感法等 第一章地球大气 1、氮气78% 氧气21% 氩气 干洁大气二氧化碳 臭氧 大气的组成稀有气体 水汽 杂质 2、对流层特点:(1)集中了整个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大气中的各种天气现象(风云雨雪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对天气分析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2)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m下降0.65℃

γ为气温直减率,即气温铅直梯度。γ>0时,表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γ=0时,表示气温不随高度变化而变化;γ<0时,表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逆温层)。逆温是环境中很重要的大气现象,许多严重的污染事件都与之有关。逆温现象出现时,气层稳定性强。导致排放的气体污染物累积并产生污染事故 3、对流层分层(0~16km) (1)下层:0~2km 摩擦作用、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最强烈 气温、空气湿度等有明显的日变化、水汽丰富,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摩擦层(贴地层2m和近地层0—50~100) (2)中层:2~6km 空气运动以对流为主 有中云和积雨云出现,由云滴增大成雨滴的过程多在此层进行,因而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气层。 (3)上层:6km~对流层顶 水汽含量少,各种云均由冰晶或过冷却水滴组成 在中、低纬度地带,常出现风速等于或大于30m/s的强风带,即高空急流。 (4)对流层顶:对流层与平流层1~2km的过度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小,甚至等温或者逆温 由低层上身而至的水汽和尘埃等多聚集在这里,使能见度恶化。

农业气象学整理版

1、大气的热力学分层及依据。 2、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太阳高度角(h):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0°≤h≤90°) h的计算公式:sin h = sinφsinδ + cosφcosδcosω(式中:φ为观测点纬度,δ为赤纬,ω是时角。) 特殊日期δ的值:δ=23.5sinN°(N°以度为单位,是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天数。春分日至秋分日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春分日(21/3)或秋分日(23/9):δ=0° 夏至日(22/ 6):δ=23.5° 冬至日(22/12):δ=-23.5°(23.5°S) ω的确定:ω是用角度表示的时间,每15°为一小时. 正午:ω=0 上午ω<0 下午:ω>0。

3、北半球可照时间随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 4、地面有效辐射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

5、灌溉的表层温度效应及原因分析。 1.热容量:灌溉后土壤表层湿度较大,含水量较多,水的热容量较大,温度变化较慢。 2.导热率:土壤湿度增加,土壤的导热率也提高,其表面温度变化也越小。 3.潜热交换:温度升高,土壤表层水分会蒸发带走部分热量;温度降低,空气中水分会凝结吸收热量,从而减小土壤表层温度变化。 6、地面热量收支方程,并据此分析塑料大棚的保温原理。 (R辐射热交换;B传导热交换;P流体运动热交换;LE潜热交换) 塑料大棚的保温原理: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辐射,在土壤上盖上塑料大棚,白天通过棚膜和墙体的红外辐射、逆辐射,可以减少土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减少温室大棚内部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减缓土壤温度的升高;夜晚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减缓土壤温度的降低,因此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农业气象学试题(A)

园林系农业气象学试题 1.天气: 2.焚风: 3. 光合有效辐射: 4. 日平均温度: 5. 逆温: 6. 三基点温度: 7.气团: 8.寒潮:。 9.锋: 10.海陆风: 二、判断题:(1*20) 1. 臭氧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3. 每年的终霜冻是春季的最后一次霜冻。 4.由于冷空气密度比暖空气大,所以锋面总是向冷空气一方倾斜。 5.青藏高原是我国冰雹最多的地区。 6. 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7.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8. 风速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9.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10.当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某一地区交馁时,常能引起剧烈地天气变化过程。 11. 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12.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3. 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 14. 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 15.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16. 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17. 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如春季为春季风,夏季为夏季风等。 18. 一团湿空气从海平面沿一山坡上升,其温度必然会升高。 19. 出现霜时必定有霜冻,而出现霜冻时不一定有霜。 20. 低压与气旋是同一种天气系统的不同名称。 三、填空题(1*20) 1.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2.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 3.凡在锋运行的方向上,暖气团逐渐代替了冷气团的位置,称为。 4.按照三圈环流理论,北半球有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四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农业气象学》课程是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艺、中药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等专业的科类基础课。通过《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基本气象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天气学、气候学、农业小气候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与生物环境密切相关的气象条件的形成、演变规律和中国的主要天气、气候状况,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灵活应用。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气象学概述 气象与气象学的概念,气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支学科、发展概况。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气象与气象学的概念,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了解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分支学科、发展概况,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第一章地球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1. 干洁大气 2. 臭氧和二氧化碳 3. 水汽和大气杂质 习题要点:大气中臭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布,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大气杂质在气象学上的意义。 第二节大气的铅直结构 1. 大气的热力学分层 2. 大气的其它分层方法及大气上界 习题要点: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依据及分层,各层在温度铅直分布和大气铅直运动上的基本特征,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气象要素 习题要点:气象要素及天气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本章重点难点: 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大气杂质在气象学上的意义,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依据及各层在温度铅直分布和大气铅直运动上的基本特征。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大气中臭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布,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依据及分层,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征,气象要素及天气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理解: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大气杂质在气象学上的意义,大气热力学分层各层在温度铅直分布和大气铅直运动上的基本特征。 了解:地球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大气中常见的光、电、声现象。 第二章辐射 第一节辐射的基本知识 1. 辐射的概念及其特征 2. 辐射的基本定律 习题要点:辐射的概念、度量及单位,辐射的基本定律。 第二节太阳辐射 1. 日地关系和太阳视运动 2. 太阳常数和太阳辐射光谱 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 习题要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一年四季的形成,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的概念及计算,日照时数、可照时间和光照时间的概念,可照时间的变化规律,太阳常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方式。 第三节地面辐射平衡方程 1.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和短波净辐射 2.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长波净辐射 3. 地面辐射差额 习题要点:地面辐射平衡方程,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短波净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净辐射和地面辐射差额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地面辐射差额的日、年变化规律。 第四节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1. 辐射波谱与农业生产 2. 光照与农业生产 3. 光能利用与农业生产 习题要点:生理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太阳能利用率的概念,不同波谱段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光、温变化对植物南北引种的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

农业气象学试题

农业气象学试题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及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及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氮) 、(氧) 、氩和(二氧化碳)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长波)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低) ,夏天比冬天(低) 。 5. (水汽)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温度)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平流)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

随高度增高而 (升高)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200) 千米。 三、判断题: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x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x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x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 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 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 水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 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 地轴方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 地昼夜长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 气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 的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有答案)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2)、氩和(3)。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5)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6),夏天比冬天 (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 (2)氧 (3)二氧化碳 (4)紫外线 (5)长波(6)低 (7)低 (8)水汽 (9)温度 (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 (13)1200 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答案:1.对,2.错,3.错,4.对,5.错,6.对,7.对。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 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 (2) 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5℃,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至-85℃; (3)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 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和地表性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 第二章辐射 一、名词解释题: 1. 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影响农业生产的外界自然条件: 土壤、气候、地形地势。(土壤性质、PH值、土壤肥力;光热水气;海拔、坡向坡度、小地形、水体)2.农业气象学的定义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应用农学和气象科学技术来不断揭示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以谋求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战胜不利气象因素,促进农业发展的实用性科学。 3.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有机体与气象条件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一方面要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4.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 1、农业气象基本方法与理论研究 2、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与服务 3、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方法研究与服务 4、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防御措施研究与服务 5、农业微气象学研究与服务 5.“土壤—植物—大气”系统(SPAS) 从农业气象学科考虑,作物及其生产过程是一个作用系统,即“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或可称之为“农业气象系统”。(农业气象系统的垂直尺度并不大。系统的上边界距离地面最高不过20~30米左右,下边界深入土壤中在30~50厘米以至几米上下。) 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1.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主要能量源泉;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和产生各种天气气候现象的主要能量源泉。 2.太阳辐射影响植物的主要方式:光合效应,热效应,光的形态效应 3.叶片对太阳辐射的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反射率R、透射率T和吸收率A之间关系:R + T + A = 1 4.群体透光率、削光系数及门司―佐伯公式: I = I0 exp(-kF);k =(-ln(I/I0))/F I/I0即透光率。k值是一个无量纲数,它描述了叶片的遮阴程度,当上层叶面积大时,k值就大,光强衰减就明显。 5.光周期现象以及据此对植物的分类 白天光照和夜晚黑暗的交替及其持续时间对植物的开花有很大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根据光长影响植物开花情况对植物的分类:(1)长日性植物(2)短日性植物(3)中日性植物(4)中间型植物。 6.光敏色素学说 认为高等植物对光照长度的反应决定于植物的光敏色素系统。光敏色素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种激素,在植物体内以两种形式同时存在,即:红光吸收型 Pr(最大吸收波长660nm);远红光吸收型Pfr(最大吸收波长730nm)。Pr与Pfr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如图: 660nm→黑暗→ Pr ———— Pfr ———— Pr ←730nm Pr,Pfr → Pr的暗转化约需8~10小时,所以,在暗期中用闪光干扰,这种转化不能完成。短日性植物要求较低的Pfr/Pr比值,才能引起开花激素的形成,这就需要有一定长度的暗期,使Pr增多。而长日性植物则正好相反。Pfr → Pr的暗转化约需8~10小时,所以,在暗期中用闪光干扰,这种转化不能完成。 7.临界光长、水稻的感光性及其衡量指标 临界光长是指引起植物开花的光照长度界限。 8.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强的增强而增强。当光强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相应地增强,而是趋近于一条渐近线,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值称为光补偿点。 9.门司公式及最适叶面积系数 群体净生产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叶面积指数称为最适叶面积指数。此时,群体最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完全抵消。

农业气象学试题汇总(含答案)

《农业气象学》模拟试题(一) 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某一瞬间大气的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天气; 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_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 3.在地面辐射差额 R = (S'+ D)(1 - α) - r 公式中, α 为反射率 , r 为地面有效辐射 ; 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的导热率和土壤温度, 同时还受地面和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的影响; 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的开始; 6.大陆性气候的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大; 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和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 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 9.农业气候三要素是光、热、水; 10.农田中的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处; 三.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 ____ 指向 ____ ;A A.地面;空气 B.空气;地面 C.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 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 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 _____ ;C A.短波辐射 B.中波辐射 C.长波辐射 D.超长波辐射 3.在北半球 0 - 66.5° N 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 ____ 日;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降水 ____ ;A A.距平 B.平均变率 C.极差 D.相对变率 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的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 ___ ,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 ____ ;A A.高;小 B.低;小 C.高;大 D.低,大 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的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 ____ 倍的地方;B A. 1 B. 3 C. 4 D. 6 7.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____ ,低压在 ____ ;C A.右前方;左前方 B.右前方;左后方 C.右后方;左前方 D.右后方;左后方 8.夏季高温与少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气候型属于 ____ 气候型;B A.草原 B.地中海 C.季风 D.高山 9.凹陷地形气温日较差比凸地为 ___ ,干燥土壤气温日较差比湿土为 ____ A A.大;大 B.小;大 C.大;小 D.小;小 10.下述的几种风哪一种不是地方性风 ____ ;C A.海陆风 B.山谷风 C.季风 D.焚风 四.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你认为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标"对",不对的标"错") 1.地球大气,按其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

农业气象学试题汇总含答案

《农业气象学》模拟试题(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某一瞬间大气的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天气; 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_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 3.在地面辐射差额R二(S'+ D)(1 - a )—7公式中,a为反射率,r为地面有效辐射; 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的导热率和土壤温度,同时还受地面和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的影响; 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的开始; 6.大陆性气候的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 大; 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和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 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 9.农业气候三要素是光、热、水; 10.农田中的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处;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_____ 指向___ ; A A.地面;空气 B.空气;地面 C. 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 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 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______ ; C A.短波辐射 B.中波辐射 C.长波辐射 D.超长波辐射 3.在北半球0 - 66.5 ° N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____ 日;B A.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4.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降水_______ ; A A.距平 B. 平均变率 C.极差 D. 相对变率 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的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增降温 效应表层比下层_____ ; A A.高;小 B. 低;小 C. 高;大 D. 低,大 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的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_____ 倍的地方;B A. 1 B. 3 C. 4 D. 6 7.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___ ,低压在 —9 A.右前方;左前方 B.右前方;左后方 C.右后方;左前方 D.右后方;左后方

农业气象学试题汇总(含答案)

《农业气象学》模拟试题(一) 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某一瞬间大气得状态与大气现象得综合称天气; 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_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 3、在地面辐射差额 R = (S'+ D)(1 - α) - r 公式中, α 为反射率 , r 为地面有效辐射 ; 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得导热率与土壤温度, 同时还受地面与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得影响; 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得开始; 6、大陆性气候得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大; 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与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 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 9、农业气候三要素就是光、热、水; 10、农田中得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处; 三、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 ____ 指向 ____ ;A A、地面;空气 B、空气;地面 C、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 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 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 _____ ;C A、短波辐射 B、中波辐射 C、长波辐射 D、超长波辐射 3、在北半球 0 - 66、5° N 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得一天就是 ____ 日;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某年或某月得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得差值称为降水 ____ ;A A、距平 B、平均变率 C、极差 D、相对变率 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得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得 ___ ,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 ____ ;A A、高;小 B、低;小 C、高;大 D、低,大 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得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 ____ 倍得地方;B A、 1 B、 3 C、 4 D、 6 7、摩擦层中得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____ ,低压在 ____ ;C A、右前方;左前方 B、右前方;左后方 C、右后方;左前方 D、右后方;左后方 8、夏季高温与少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气候型属于 ____ 气候型;B A、草原 B、地中海 C、季风 D、高山 9、凹陷地形气温日较差比凸地为 ___ ,干燥土壤气温日较差比湿土为 ____ A A、大;大 B、小;大 C、大;小 D、小;小 10、下述得几种风哪一种不就是地方性风 ____ ;C A、海陆风 B、山谷风 C、季风 D、焚风 四、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您认为对得,在题后括号内标"对",不对得标"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