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牙的发育

牙的发育

牙的发育
牙的发育

牙的发育

概述:

外胚层和外胚间叶来源。

牙的发育具有长期性:从胚胎第五周至25岁,即从胚胎期至出生后,再到成年期。

牙的发育具有复杂性:体内发生,萌出到体外、两套牙齿。

发育过程易受干扰产生发育异常。

牙的发育:外胚间叶(ectomesenchyme)

?来源:神经管形成之前的神经嵴细胞

?分化:经过广泛的细胞迁移,分化为成体的许多组织,包括牙本质、牙髓、牙周膜

由于牙的发育的长期性,本章将其人为分为3个阶段来叙述:牙胚的发生及分化,牙体组织的形成,牙的萌出及替换。

学习要求:

?掌握:牙胚的组成,各部分的来源及所形成的组织;成釉器的蕾状器、帽状器及钟状器的结构;牙乳头及牙囊的结构。

?熟悉:牙板的发生及结构

?了解:前庭板的发生及如何形成口腔前庭

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一)、牙板的发生

原口腔的上皮由两层细胞组成,深层的外胚间充质组织诱导上皮增生,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或原发性上皮板,这一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前庭板表面上皮变性,形成口腔前庭沟。

(二)、牙板的功能:

?1、形成原发性牙板(乳牙板),即牙板进一步增生,在其末端膨大进而形成乳牙成釉器;

?2、形成继承性牙板,即牙板在乳牙的舌侧增生膨大,形成部分恒牙成釉器。

?3、形成增生性牙板并形成恒磨牙成釉器,即乳牙板向第二乳磨牙远中增生,形成3个恒磨牙的牙胚。

原发性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发生

?前庭板(vestibular lamina)

?牙板(dental lamina) 外胚间叶

成釉器+牙乳头+牙囊=牙胚

↓↓↓

釉质牙本质牙周膜

牙髓牙槽骨

(三)、牙板的结局及临床意义:

?1、退化和消失—形成上皮珠

?2、残留—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称为Serres‘腺或Serres’上皮剩余。

?3、在某些情况下,残留的牙板上皮,可成为牙源性上皮性肿瘤或囊肿的起源。

牙胚的发育

牙胚的来源:牙板向深层的结缔组织内伸延,在其最末端细胞增生,进一步发育成牙胚。

牙胚由三部分组成:

1.成釉器:起源于口腔外胚层,形成釉质;

2.牙乳头:起源于外胚间充质,形成牙髓和牙本质

3.牙囊:起源于外胚间充质,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一、成釉器的发育:成釉器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蕾状期(bud stage)

在牙板最末端20个定点位置上,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形的上皮芽,形状如花蕾,这就是最早期的成釉器,即蕾状期成釉器。

(二)帽状期(cap stage)

⒈上皮芽继续向外胚间充质中生长,体积逐渐增大,基底部向内凹陷,形状如帽子,

称为帽状期成釉器。

⒉成釉器分化为三层细胞,即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和星网状层。外釉上皮层和内

釉上皮层的交界处形成颈环(cervical loop) 。

?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称为牙乳头,将来形成牙本质和牙髓。

?包绕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密集成结缔组织层,称为牙囊,将来形成牙体支持组织。

(三)钟状期(bell stage)

1、形成:成釉器长大,上皮凹陷更深,其周缘继续生长,形似吊钟,称为钟状期成

釉器。此期成釉器进入成熟期,其凹面的形状已被确定。

2、分化:在帽状期的晚期和钟状期组织分化开始发生,成釉器由相似的上皮细胞团

分化为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的细胞成分,这时细胞分化为四层。

(1)外釉上皮层(outer enamel epithelium):成釉器的周边是一单层立方状细胞,称外釉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

(2)内釉上皮层(inner enamel epithelium):

细胞形态: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并整齐排列在成釉器凹面的基底膜上,

与牙乳头相邻。

分化:内釉细胞开始是矮柱状,到分化成熟时呈高柱状,这时称为成釉细

胞。

在分泌活动开始前,细胞器重新定位,即细胞核远离基底膜;细胞器位于细胞核远端。

(3)、星网状层(stellate reticulum):

部位:位于内外釉上皮之间。

功能:对内釉上皮细胞有营养和缓冲作用,保护成釉器免受损害。

(4)、中间层(stratum intermedium):

部位:在内釉上皮和星网状层之间。

形态:2~3层扁平细胞组成。

功能:与釉质形成有关。

(5)、釉结、釉索、釉龛

?釉结(enamel knot):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

?釉索(enamel cord):釉结向外釉上皮走行的一条细胞条索。

?釉龛(enamel niche):牙板向内凹形成腔隙。

二、牙乳头(dental papilla)

1、牙乳头分化:牙乳头细胞为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在钟状期,在内釉上皮的诱导下,牙乳头外层细胞分化为高柱状的成牙本质细胞。这些细胞在切缘或牙尖部为柱状,在牙颈部细胞尚未分化成熟,为立方状。

2、牙乳头作用:牙乳头在牙发育中有重要作用。牙乳头是决定牙形状的重要因素。(P27图2-9)

三、牙囊(dental sac)

?1、位于成釉器的外周

?2、呈环状排列

?3、保护成釉器和牙乳头,提供营养

?4、牙囊将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第二节牙体组织的形成

学习要求:

?掌握:牙本质的形成、釉质的形成、牙髓的发生、牙根的形成和牙周组织的发育?熟悉:上皮剩余的来源,侧支根管如何形成,牙颈部牙本质暴露如何形成

?了解:硬组织矿化及成熟机制

牙体组织的形成

1、牙硬组织的形成从生长中心开始。前牙的生长中心位于切缘和舌侧隆突的基底膜

上,磨牙的生长中心位于牙尖处。

2、釉质和牙本质形成过程中有严格的规律性和节拍性,交叉进行。成牙本质细胞先

形成一层牙本质并向牙髓中央后退,紧接着成釉细胞分泌一层釉质并向外周后退,如此交叉进行,层层沉积,直至达到牙冠的厚度。

一、牙本质的形成(dentinogenesis):

牙本质形成于钟状期的晚期,牙本质首先在邻近内釉上皮内凹面(切缘和牙尖部位)的牙乳头中形成,然后沿着牙尖的斜面向牙颈部扩展,直至整个牙冠部牙本质完全形成。

在多尖牙中,牙本质独立地在牙尖部呈园锥状一层一层有节律的沉积,最后互相融合,形成后牙冠部牙本质。

(一)成牙本质细胞形成过程

牙本质的形成是由成牙本质细胞完成的,成牙本质细胞主要形成过程是:

1.内釉上皮细胞分化为成釉细胞后,对牙乳头细胞发生诱导作用。

2.邻近的牙乳头细胞分化为立方形的前成牙本质细胞。

3.前成牙本质细胞再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二)牙本质的形成(dentinogenesis)

1、牙本质基质的形成

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之后,开始形成牙本质的有机基质。最先分泌到细胞外的胶原纤维比较粗大,纤维与基底膜垂直。这些大的纤维与基质共同形成最早的牙本质基质即罩牙本质。

罩牙本质一旦形成,牙本质以微小的差别继续形成原发性生理性牙本质即髓周牙本质。髓周牙本质基质的胶原纤维比较少,互相交织并与小管垂直。

成牙本质细胞向基底膜一侧伸出短粗的突起,同时细胞体向牙髓中央移动,在其后留下胞浆突埋在基质中,形成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偶然有的突起能伸入基底膜中,形成釉梭。

2、牙本质的矿化

?牙本质矿化特点:基质形成一层,矿化一层。

?矿化方式:球形矿化,线形矿化。

成牙本质细胞一边形成牙本质基质,一边形成基质小泡,随着小泡中磷灰石晶体长大,小泡破裂,成为许多大小不等的钙化球,钙球互相融合,最后形成矿化的牙本质。

若球形钙化团不能充分融合,而存留一些小的未矿化的基质,形成球间牙本质。

在牙本质形成中,矿物质沉积晚于牙本质有机基质的形成,因此在成牙本质细胞层与矿化的牙本质间总有一层有机基质,称为前期牙本质。

牙根部牙本质的形成与冠部牙本质相似,它开始于赫特威(Hertwing)上皮根鞘,其发育过程后述。

二、釉质的形成(amelogenesis)

?釉质形成包括两阶段:

第一阶段即细胞分泌有机基质,并部分矿化。

第二阶段釉质进一步矿化成熟。与此同时大部分有机基质和水被吸收。

?牙本质形成后,内釉上皮细胞分化有分泌功能的成釉细胞,其特点是:细胞为高柱状,细胞核远离基底膜。细胞排列整齐。

含丰富的细胞器。

细胞内形成的釉基质释放到新形成的罩牙本质表面,为釉质中最内一层无釉柱结构的釉质。

(一)釉质基质的形成

1、成釉细胞离开牙本质表面,在靠近釉牙本质界的一端,形成一短的园锥状突起,

称为托姆斯突(Tomes processes,)。突起与细胞体之间有终棒和连接复合体。

2、每个成釉细胞沿Tomes突起的周围分泌釉质基质,在釉牙本质界和成釉细胞间形

成釉柱。

3.新分泌的釉质基质以有机成分为主,矿物盐仅占矿化总量的30%。

4.成釉细胞与其所形成的釉柱呈一角度,每个细胞的突起伸入到新形成釉质中,在光镜下成釉细胞和釉质表面交界处呈锯齿状,托姆斯氏突位于这些凹陷之中。

5.每根釉柱由四个成釉细胞参与形成,一个成釉细胞形成釉柱的头部,三个相邻的细胞形成釉柱的颈部和尾部,使釉柱呈乒乓球拍状。

(二)釉质基质矿化

分两次进行:

?1.与釉质基质形成同时进行。当釉质形成后,基质很快矿化。新形成的釉质中,磷灰石晶体短,细小且稀少。矿物盐仅占矿化总量的30%。

?2.当釉质形成到牙冠应有的厚度时,又有较大量的矿物质沉积到基质中,同时水和蛋白质从釉质中被吸收,如此反复交替,使釉质最后达到96%的矿化程度。

?釉质矿化可分为4个期:

立即矿化30%(快)

由表面向深层(快)

由最内层向表层(慢)

表层矿化(快)

(三)成釉器的结局

?在牙冠形成后,成釉细胞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物薄膜覆盖在牙冠表面上,称为釉小皮(enamel cuticle) 。

?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reduced enamel epithelium)。

当牙萌出到口腔中,缩余釉上皮与口腔粘膜上皮融合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

釉质发育完成以后,成釉细胞、中间层、星网状层和外釉上皮结合,形成缩余釉上皮。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

三、牙髓的形成(development of pulp organ)

?1、牙乳头是产生牙髓的原始组织。

?2、牙乳头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星形纤维细胞即牙髓细胞。

?3、随着牙本质不断地形成,成牙本质细胞向中心移动,牙乳头的体积逐渐减少,等到原发性牙本质完全形成,余留在髓腔内的多血管的结缔组织,即为牙髓。

四、牙根的形成(root formation):

(一)根部牙本质的形成:

牙根形成过程中上皮根鞘和上皮隔起着重要作用。

1、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同时牙冠向口

腔方向做萌出运动。内、外釉上皮的增生呈桶状,这些呈双层增生的上皮桶,称为上皮根鞘(epi. root sheath)。

2、被上皮根鞘包进的牙乳头细胞也向根尖增生,其外层细胞与上皮细胞分化出成牙

本质细胞,形成根部牙本质。

3、上皮根鞘继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

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epithelial diaphragm)。

4、上皮隔围成一个向牙髓开放的孔,这是未来的根尖孔。这时形成的牙根为单根。牙根的长度、弯曲度、厚度和牙根的数量,都是由上皮隔和邻近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决定的。

5、多根牙的形成时,首先在上皮隔上长出两个或三个舌形突起,这些突起增生伸长,与对侧突起相连,这时上皮隔围成的单一孔,被分隔为两个或三个孔,将来就形成双根或三根。

6、在牙根发育过程中,上皮隔的位置保持不变,随着牙根的伸长,牙胚向口腔方向移动。

7、如果上皮根鞘的连续性受到破坏,或在根分叉处上皮隔的舌侧突起融合不全,则不能诱导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而引起该处牙本质缺损,形成侧支根管(fig.6)。

8、如果上皮根鞘上皮在应该断裂时发生异常,仍附着在根部牙本质的表面,则牙囊的间充质细胞不能与该处牙本质接触形成牙骨质,引起牙颈部过敏。

(二)牙骨质的形成(cementogenesis)

1.当根部牙本质形成后,包绕牙根的上皮根鞘断裂,形成网状保留在发育的牙周膜中,

叫马拉瑟上皮剩余(Malassez epithelial rest, )

2.牙囊细胞穿过根鞘上皮,进入新形成的牙根牙本质表面,并分化为成牙骨质细胞。

3.成牙骨质细胞在牙根表面和牙周膜纤维的周围分泌有机基质,将牙周膜纤维埋在有

机基质中。

4. 牙骨质基质矿化方式与牙本质相似,磷灰石晶体通过基质小泡扩散使胶原纤维矿化。

这种新形成的牙骨质是无细胞的,覆盖在牙根冠方2/3处,又称为原发性牙骨质。

五、牙周组织的形成

(一)牙周膜的发育(development of periodontal membrane):

?来源:由牙囊发育而来。

?成牙骨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分化

?牙骨质和固有牙槽骨形成

?成纤维细胞的分化:牙周膜形成

?当牙萌出到功能位时,牙周膜细胞增生形成致密主纤维束,并不断的改建成功能性排列。

?牙周膜在发育期和牙的整个生活期间,均不断地更新和改建,这对萌出的或有功能的牙都有支持作用。

(二)牙槽骨的形成(development of alveolar process):

?1、当牙周膜形成时,在骨隐窝的壁上和发育的牙周膜纤维束周围分化出成骨细胞,形成新骨。新骨的沉积逐渐地使骨壁与牙之间的间隙减少,牙周膜的面积也在减少。

?2、牙槽骨在牙周组织的发育过程中不断的发生改建。

?牙周支持组织形成后,在其改建过程中要不断地补充新的成牙骨质细胞,成骨细胞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第三节牙的萌出和替换

学习要求:

?掌握:牙齿萌出的过程

?熟悉:乳恒牙交替的过程

?了解:牙齿萌出的次序和时间

一、牙的萌出(tooth eruption)

?概念:牙的萌出是指牙突破口腔粘膜的现象。

?实际上,牙萌出是牙冠形成后向咬合平面移动,穿过骨隐窝和口腔粘膜,达到功能位置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萌出前期、萌出期和萌出后期(或功能期)。

(一)萌出前期

?该期的主要变化是牙根形成时,牙胚在牙槽骨中的移动。

?牙胚的发育与颌骨生长同时进行,以使牙与发育的颌骨保持正常的位置。

1、侧向移动:上下颌骨向中线和后端增长时,发育的牙胚前牙向近中,后牙向

远中移动。

2、合向移动:牙根形成时,由于牙胚的上皮隔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随着牙根

的生长,牙冠逐渐向口腔粘膜方向移动,骨隐窝顶部骨质吸收形成

宽阔的开口。

3、通过牙胚的上述移动,来调整与邻牙和生长着的颌骨的关系,为牙萌出作好

准备。

(二)萌出期

?开始于牙根的形成,持续到牙进入口腔达到咬合接触。其过程是:

1、牙冠向口腔粘膜方向移动,缩余釉上皮和口腔上皮细胞融合形成一上皮团,

上皮团中央细胞死亡,形成一个牙萌出通道,通过该通道,牙萌出。

2、牙冠尚未暴露的部分,缩余釉上皮仍附着在牙面上,待牙完全萌出后,这一

部分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结合上皮。

由此可见,牙萌出到口腔,一方面是牙本身的合向运动即主动萌出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缩余釉上皮与釉质表面分离,临床牙冠暴露,牙龈向根方移动来完成的,即被动萌出的结果。

(三)萌出后期(功能性萌出期)

刚萌出牙特点:牙根尚未完全形成,髓腔很大,根尖孔呈喇叭形开口,牙骨质薄。结合上皮附着在釉质上,牙周附着不牢固,牙槽骨较疏松。

1、牙周组织的改建:当牙萌出到咬合建立时,牙槽骨密度增加,牙周膜的主纤维呈一

定方向排列,并形成各组纤维束,附着在牙龈、牙槽骨上。

2、根尖孔的形成:牙萌出后,牙根还要继续发育。一般要经过2~3年左右,根尖部

才完全形成。

3、一生中合面不断地被磨损,这时可由牙轻微的合向移动来补偿。

4、自牙尖进入口腔到与对合牙建立咬合的时期内,最易发生咬合异常。

5、当然,已出现牙移位者,在儿童期加以矫治比成人效果更好。

(四)萌出的动力(移动机制)

?牙根的形成:牙根的生长与牙冠的合向移动是一致的

?液体的压力:根尖组织中,局部组织液压力的增加将牙推向合面

?牙周围骨组织的吸收及有选择的沉积。

?牙周膜的细胞或纤维的牵拉。

二、乳恒牙交替

?乳牙从6岁左右,陆续发生生理性脱落,到12岁左右,全部为恒牙代替。

?乳牙脱落是牙根被吸收,与牙周组织失去联系的结果。

1、乳牙根脱落的机理:

(1)恒牙萌出的压力:

(2)乳牙根方肉芽组织形成

(3)破骨细胞分化。

当乳牙根尖部被吸收后,乳牙完全失去与深层组织的附丽而脱落。因此,脱落的乳牙没有牙根,或只有极短的一段牙根,根面呈蚕食状,与牙根折断容易区别。

2、乳牙根面吸收的部位,可因恒牙胚的位置而异。

(1)恒前牙牙胚在相应乳牙的舌侧深部发育。乳牙根的吸收即在此开始,然后恒牙胚向合面和前庭方向移动,恒前牙牙冠移至乳牙的根尖部,即乳牙根的正下方,引起该处的水平吸收,恒前牙恰好在乳牙的位置上萌出。

如果恒牙胚的双向移动(合向和颊向)不充分,乳牙根不能被完全吸收,这时恒牙可在乳牙的舌侧萌出,而出现双层牙。

(2)恒前磨牙的牙胚位于乳磨牙根之间,乳磨牙根的吸收是从根分叉处开始。

乳牙的存在及其发育和萌出,不仅影响牙弓的生长,而且刺激牙弓和颌骨的发育,为恒牙整齐地排列在牙弓上提供足够的位置。所以,乳牙(如乳尖牙和磨牙)过早脱落,均可引起恒牙位置的紊乱,而引起咬合错乱。

三、牙萌出的次序和时间

1.牙萌出有一定次序,萌出的先后与牙胚发育的先后基本一致,但也有少数例外,如

上颌尖牙萌出较晚,而发育却较早。

2.牙萌出有比较恒定的时间性,但其生理范围较宽。

3.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时出龈。

4.下颌牙萌出略早于上颌同名牙

四、临床意义

牙发育的长期和复杂性---发育异常

?牙胚发生和分化期:形态和数目异常(过大、过小、缺失、多生、畸形中央尖)?牙体组织形成期:结构异常(斑釉)

?萌出和替换:位置异常(乳牙滞留)

?萌出后期:不良习惯—排列不齐(美观,牙病)

?颌骨发育不良—拥挤

儿童牙齿生长的四个关键阶段

儿童牙齿生长的四个关键阶段 ? 妊娠6周:牙胚开始生长发育 ? 6个月:婴幼儿的乳牙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 ? 2-3岁:20颗乳牙完全长出 ? 6-13岁:换牙 孩子出牙迟,或者牙齿稀疏、牙缝很大甚至超过齿宽,排列不整齐,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在婴儿期甚至胚胎期就缺钙造成牙齿发育不良所导致的。 健康的婴儿于6~8个月开始萌出乳牙。也有早在4个月或晚至10个月出牙的,均属于正常范围。1岁左右共出6~8颗乳牙。15个月时有10颗左右乳牙,18~24个月时有12~18颗乳牙。发育好的孩子在2岁时20颗乳牙出齐,一般到2岁半时全部乳牙也都能出齐。 不同月龄的婴儿,正常乳牙长出数也可以这样估计:即月龄-4(或6)=乳牙数。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数应为6颗或4颗。婴儿出牙的时间和速度也是反映生长发育的一个指标。发育好的及时出牙,牙质优良;否则出牙延迟,牙质欠佳。 宝宝在6岁左右,乳牙逐渐开始脱落,然后,恒牙陆陆续续长出。它们除了替换所有的乳牙外,还在乳牙的后部各长出几颗恒磨牙(成年人的板牙)。一般来讲,先长出的乳牙先脱落,到了12岁左右,20颗乳牙则全部脱落而换上了恒牙。此后,18岁时长出第二恒磨牙,第三恒磨牙的萌出因人而异,有的可能24-25岁才长出,有的则终身不长,总共有28-32颗。由于恒牙的牙体比乳牙大、数目多,因此功能较强。 ? 妊娠6周:牙胚开始生长发育 ? 6个月:婴幼儿的乳牙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 ? 2-3岁:20颗乳牙完全长出 ? 6-13岁:换牙 孩子出牙迟,或者牙齿稀疏、牙缝很大甚至超过齿宽,排列不整齐,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在婴儿期甚至胚胎期就缺钙造成牙齿发育不良所导致的。 健康的婴儿于6~8个月开始萌出乳牙。也有早在4个月或晚至10个月出牙的,均属于正常范围。1岁左右共出6~8颗乳牙。15个月时有10颗左右乳牙,18~24个月时有12~18颗乳牙。发育好的孩子在2岁时20颗乳牙出齐,一般到2岁半时全部乳牙也都能出齐。 不同月龄的婴儿,正常乳牙长出数也可以这样估计:即月龄-4(或6)=乳牙数。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数应为6颗或4颗。婴儿出牙的时间和速度也是反映生长发育的一个指标。发育好的及时出牙,牙质优良;否则出牙延迟,牙质欠佳。 宝宝在6岁左右,乳牙逐渐开始脱落,然后,恒牙陆陆续续长出。它们除了替换所有的乳牙外,还在乳牙的后部各长出几颗恒磨牙(成年人的板牙)。一般来讲,先长出的乳牙先脱落,到了12岁左右,20颗乳牙则全部脱落而换上了恒牙。此后,18岁时长出第二恒磨牙,第三恒磨牙的萌出因人而异,有的可能24-25岁才长出,有的则终身不长,总共有28-32颗。由于恒牙的牙体比乳牙大、数目多,因此功能较强。

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

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 小儿的身体是需要得到父母的护理,因为小儿身体里面的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我们知道小儿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是不够强,父母不但要精心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而且还需要学习一些儿科护理的知识,例如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下文我们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吧。 一般来说,牙齿的发育可分为3个时期,这就是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 6个月长牙,仅仅是牙齿发育的萌出期。这种复杂的过程是机体其他器官所没有的。例如肝脏、心脏等官只有生长期,骨骼系统有生长及钙化两个时期。然而牙齿不但要钙化,而且还要萌出,才能行使功能,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具体来说就是:牙胚的发生、牙体组织的形成和牙齿的萌出。 牙胚的发生从胚胎第6周开始,逐渐出现20个乳牙胚。在乳牙胚继续发育的同时,从乳牙胚的舌侧长出20个恒牙胚,将

来发育成为20个恒牙,并与乳牙替换。恒牙胚的两端各在胚胎10月、出生后2年、5年分别长出第1、2、3恒磨牙胚。此时牙胚的发育才告完成。 牙齿形成及萌出和牙胚的发生是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自牙尖突破粘膜进入口腔,至与对颌牙完全咬合,这段时间最易使牙齿发生咬合异常。因为在这时期,牙根尚未完全形成,牙周附着并不牢固,牙槽骨也比较疏松,容易受外力的影响。吸吮手指、咬嘴唇等习惯,都可使牙齿发生移位畸形。如果已经出现牙颌畸形,就必须在儿童时期进行矫正,否则效果就不大理想。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乳牙的数目、大小和牙周组织的力量等,都已不能适应长大了的颌骨和增强了的咀嚼力。乳牙从6岁开始,陆续发生生理性脱落,到12岁左右就全部为恒牙所代替了。 通过上面的文章介绍,我们了解了小儿身体比较脆弱的原因,所以家长在日常的生活里面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好小儿才行,上文为各位家长详细介绍了小儿牙齿发育的顺序。

BM P信号通路与牙齿的发育

BM P信号通路与牙齿的发育 王湘铭21920122202765 【摘要】哺乳动物牙齿发育过程,包括由胚胎早期预定成牙部位到发育形成完整的牙齿,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是一个由多种信号分子进行调控的牙源性上皮和颅神经嵴来源的牙源性间充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 M P ) 是口腔上皮中最早表达的信号分子之一,能够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转化形成软骨以及骨组织,它在上皮一间充质相互诱导中起关键的调节作用。B M P 信号通路是细胞内外多种因子构成的复杂精细的调控网络, 这一网络中各个因子的相互作用对维持牙齿正常发育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 B M P 信号通路与牙齿发育的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牙齿结构相对简单并且具有独特的发育过程, 因而被认为是研究哺乳动物器官发生的常用模型之一。牙齿发育过程是由外胚层来源的上皮和颅神经嵴来源的间充质相互诱导, 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牙齿的发育过程需经过发育起始、增殖、上皮一间充质相互诱导包括一系列生长因子,转录因子和受体分子等组成的信号网络,相互作用。BMP 是最重要的骨生长因子,在骨及软骨的修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增殖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它们的生物活性及细胞外的作用机制都有了深入的了解。牙齿作为一种能够钙化的骨组织,其发育的过程中B M P信号通路在牙齿上皮一间充质的相互诱导中起关键的调节作用。这一通路中的多种因子精确调控可使B M P信号的活性水平达到稳态,这种稳态一旦失衡可能导致严重的牙齿发育异常。因此B M P信号通路与牙齿正常发育中的机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 1、牙齿的发育 小鼠牙齿发育与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牙齿发育模式和过程相似, 因而作为研究牙齿发育的模式生物。在小鼠E 9.0 ( 胚胎龄9.0 d) 时, 第一鳃弓还未出现任何形态学变化, 但是它已经具备成牙的潜能! 牙齿发生的定位作用是在胚胎发育的第10.5 天(E10.5)。在E11.5,预定牙上皮局部增厚,出现口腔上皮的局部增厚形成牙胚发育原基或牙板。E12.5 到E13.5 为牙齿发育的牙蕾期,增厚的牙上皮向其下方的间充质内陷,形成蕾状结构,牙齿发育的潜能转至间充质中。到E14.5 牙蕾两边的尖端从各自两侧发生折叠,并继续向下方间充质中延伸,形成一个帽状的结构,在这个时期称为称为帽状期,并且出现了一个信号中心的结构-- 釉结节。釉结节是一种临时性的结构。一系列信号分子,包括Bmp2、Bmp4、Bmp7、Shh、Fgf4、Fgf9,在釉结节中表达,因此釉结节被称为信号中心,并被认为与牙尖的形成有关。在随后的钟状期发育中,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和形态分化,上皮来源的细胞将分化为成釉细胞,间充质来源的细胞将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此外,间充质细胞还将分化形成牙槽骨,作为牙齿的基座。牙齿的外形是在从帽状期向钟状期发育的过程中确定的。 在牙胚发育后期,成釉细胞变成高柱状,诱导牙乳头的间充质细胞在临近成釉细胞深部的地方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接着在基底膜内侧形成牙本质。牙本质开始形成后,又反过来诱导成釉细胞在已形成的牙本质外表面形成牙釉质。在釉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学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学 一、填空: 1.人类的牙列为(),包括()和()。()共有20个,()共有32个。 2.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不同,乳牙分为()、()和()三类;恒牙分为()、()、()和()四类。 3.右侧上颌尖牙的部位记录法是(),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的部位记录法是(),右侧上颌第一乳磨牙的部位记录法是(),左侧下颌第二乳磨牙的部位记录法是()。 4.中线为通过()、()和()的接触区,平分颅面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 5.上颌中切牙唇面与近中面相交所成的角为()。 6.上颌中切牙舌面与远中面相交所成的角为()。 7.下颌第一磨牙颊面与牙合面相交所成的角为()。 8.下颌第一磨牙颊面与远中面、牙合面相交所成的角为()。 9.下颌第一磨牙舌面与近中面、牙合面相交所成的角为()。 10.乳牙的发育过程分为()、()和()三个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判断下颌中切牙左右的依据的结构是: A、近中切角近直角 B、近中接触区离切角较近 C、远中切角为钝角 D、远中接触区离切角较远 E 、牙根远中面的长形凹陷较近中者略深 2.关于牙釉质正确的说法是: A、为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 B、白色半透明状 C、覆盖牙冠表面 D、覆盖牙根表面 E、以上说法都不对 3.关于牙本质不正确的说法是: A、不如牙釉质坚硬 B、位于牙釉质与牙骨质的内层 C、白色透明 D、围成牙髓腔 E、是牙体的主质 4.全口牙中体积最小的牙是: A、上颌中切牙 B、下颌中切牙 C、上颌侧切牙 D、下颌侧切牙 E、以上都不是 5.口内最先萌出,不替换任何乳牙的恒牙是: A、中切牙 B、侧切牙 C、尖牙 D、第一前磨牙 E、第一磨牙 6.中切牙冠与根的比例多数约为: A、1:2 B、1:1 C、2:1 D、3:1 E、1:3 7.体组织中附着在牙根表面的硬组织是: A、牙骨质 B、牙本质 C、牙釉质 D、牙髓 E、以上都不是 8.被称为前牙的牙齿是: A、中切牙 B、侧切牙 C、尖牙 D、前磨牙 E、磨牙 9.牙冠的突起部分包括: A、牙尖 B、舌面隆突 C、切缘结节 D、嵴 E、畸形中央尖 10.关于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牙冠牙合颈高度、颊舌厚度和近远中宽度相近

(精)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章 牙的发育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章牙的发育 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一、牙胚的形成过程 胚胎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依照颌弓的外形形成一马蹄铁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 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 牙胚由三部分组成: ①成釉器,形成釉质; ②牙乳头,形成牙髓和牙本质; ③牙囊,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二、牙胚各部分的分化及结构特点 (一)成釉器的发育在牙胚发育中,成釉器首先形成。成釉器的发育分为三个时期: 1.蕾状期牙板最末端20个定点上,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芽,形状如花蕾,这是乳牙早期的成釉器。其构成细胞类似基底细胞,呈立方或矮柱状。在牙弓的每一象限内,最先发生的成釉器有四个,即乳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在胚胎的第10周发生。 2.帽状期(增殖期)上皮芽继续生长,体积逐渐增大。其周围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密度增加,形成一细胞凝聚区。上皮芽基底部向内凹陷,形状如帽子。该上皮具有形成釉质的功能,称为帽状期成釉器。成釉器分化为三层细胞,即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和星网状层。

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称为牙乳头,将来形成牙本质和牙髓。包绕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层间充质细胞,密集成结缔组织层,称为牙囊,将来形成牙支持组织。 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共同形成牙胚。乳牙牙胚发生在胚胎第10周,而恒牙牙胚形成于胚胎的第4个月。 3.钟状期(组织分化和形态分化期)成釉器长大,上皮凹陷加深,形似吊钟,称为钟状期成釉器。这时细胞分化为四层。 内釉上皮层:单层,高柱状 外釉上皮层:低立方,扁平,皱褶 星网状层:体积由大变小 中间细胞层:扁平,将参与釉质形成 釉结、釉索和釉龛:帽状期和钟状期牙胚中出现的短暂的结构 (二)牙乳头 牙乳头细胞为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其间分散有少量微细的胶原纤维。 牙乳头时决定牙形状的重要因素。 牙乳头还可以诱导非牙源性的口腔上皮形成成釉器。 (三)牙囊 成釉器的外周,环绕着成釉器和牙乳头底部。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二章生长发育A1测试题,型题1.对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B.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顺序 C.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D.各系统器官发育的速度一致 E.生长发育是由低级到高级 2.关于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 B.神经系统发育先慢后快 C.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D.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性 E.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3.判断儿童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是 A.体重、身高 B.牙齿、囟门 C.运动发育水平 D.语言发育水平 E.智力发育水平 4.下列关于头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生时平均32cm

B. 3个月时34cm C. 1岁时46cm D. 2岁时50cm E. 5岁时54cm 5. 8个月女婴,提示其发育正常的运动特征是A.会抬头 B.会翻身 C.会爬行 D.用手握玩具 E.独自行走 6.儿童生长发育顺序的规律,下列正确的是A.先下后上 B.先慢后快 C.由远到近 D.由简单到复杂 E.由细到粗 7.人体发育成熟最晚的系统是 A.呼吸系统 B.生殖系统 C.神经系统 D.循环系统

E.淋巴系统 8.关于儿童各期体重的指标,下列陈述错误的是A.正常产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约为3kg B.出生前半年平均每月增加 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加 0.4kg C. 1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 D. 2周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 E. 2—12岁期间的体重推算公式是: 年龄X2+8 9. 5岁儿童平均体重约为 A. 14kg B. 16kg C. 18kg D. 20kg E. 22kg 10.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是 A.身长 B.体重 C.囟门闭合情况 D.出牙时间

乳牙的生长过程

乳牙生长历程 2005-3-18 9:56:53 牙齿对于宝宝一生的健康太重要了!然而,很多妈咪并不了解,宝宝的牙齿是什么时间形成的?应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护?怎样才能让宝宝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这一切,还是要从宝宝牙齿的生长历程说起—— 孕期 孕妈咪怀孕6周时,胎宝宝的口腔黏膜细胞在未来牙齿形成的地方迅速增生,形成上下两个弧形牙板。随后,口腔黏膜细胞继续增生,在上下弧形牙板形成10个球形隆起,这就是日后生长发育成的20个乳牙胚。 孕妈咪怀孕5-10个月间,乳牙胚增生膨大,又形成20个恒牙胚。但是,宝宝出生时人们却看不到他们嘴里有牙齿,20个乳牙胚和16个恒牙胚都已悄悄地藏在口腔里了。它们是否健康,与孕妈咪怀孕时期的健康密切相关。 萌出乳牙 牙胚已经隐藏在上、下颌骨中,并被牙龈覆盖着。当它们穿出牙龈时,也就是说,牙齿到达了生长历程的第一站。 3岁前从牙龈萌出的牙齿被称为小乳牙。受遗传、性别、种族等遗传因素以及气温、营养、疾病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个宝宝萌出小乳牙的时间不尽相同。正常情况下,寒冷地区的宝宝,比温带地区宝宝的萌出要晚一些;营养好、身高和体重增长得较快的宝宝,又比营养差、身高和体重增长慢的宝宝萌出得要早一些。 一般来讲,小乳牙在宝宝6-7个月时开始萌出。可有的宝宝会在出生后4个月就长出小乳牙,有的宝宝却晚到出生后10个月,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乳牙正常萌出规律 乳牙的萌出遵循着这样一个生理规律:一定时间萌出、一定顺序长出、左右牙齿对称发育。 乳牙的下颌牙,比上颌牙先萌出,并是成双成对地萌出,即左右两侧同名的乳牙同时长出。宝宝最先萌出4颗下切牙(下门牙),随后长出4颗上切牙;大多在1岁时长出4个上切牙和4个下切牙;然后,长出上下4颗第一乳磨牙(俗称板牙),它们的位置离前面的切牙稍远,这是为即将长出的乳尖牙(虎牙)留下生长空隙。 略微停顿后,4颗尖牙从留下的空隙中“脱颖而出”。通常,宝宝1岁半时萌出14-16颗乳牙,最后萌出的4颗乳牙是第二乳磨牙。它们紧紧地靠在第一乳磨牙之后。到了宝宝2-2.5岁时,20只小乳牙就全部出齐了,上、下颌各拥有10颗小乳牙。 乳牙异常萌出现象 现象1 萌出过早 宝宝还未到乳牙萌出的时间,却在一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就萌出了乳牙。过早萌出的乳牙,通常没有牙根,很不牢固,极易脱落下来。 如果落入气管,就很容易造成窒息,危及宝宝生命。这种牙齿对宝宝没有任何用处,还会经常咬伤妈咪的乳头,发生乳头感染,影响宝宝吃奶。因此,当宝宝乳牙萌出过早时,妈咪一定带宝宝及早去医院拔掉。 现象2 萌出过晚 尽管宝宝出牙的时间有早有晚,但不应相差得太远。如果到了1周岁,宝宝还没有长出乳牙,可能是身体里有某种异常。通常,乳牙萌出过晚要比乳牙早萌的发生率高。

第二章 牙的发育精选.

第二章牙的发育 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牙板:在胚胎第5周,原口腔上皮局部增生形成原发性上皮带。上皮带继续增生分裂,在唇(颊)侧形成前庭板,在舌侧形成牙板。 一、成釉器的发育 (一)蕾状期: 牙板末端的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形的上皮芽,如同花蕾,称为牙蕾。 牙蕾细胞类似基底细胞,周围有间充质细胞增生。 (二)帽状期: 上皮芽继续生长,体积增大,底部凹陷,形状如帽子。外周的间充质细胞也增生聚集。此时的成釉器分化成三层细胞: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和星网状层。 (三)钟状期: 随着成釉器的长大,上皮凹陷加深,形如钟状。外周的间充质细胞也继续增生。 此期的成釉器分化为四层: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中间层。 1.外釉上皮层:是一层立方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外釉上皮与内釉上皮相连处称为颈环。 2.内釉上皮层: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排列在成釉器的凹面的基底膜上,与牙乳头相邻。 3.星网状层:位于内外釉上皮之间。细胞呈星形,有较长的突起。细胞间充满富含蛋白的粘液样液体,有营养保护作用。 4.中间层:在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的2~3层扁平细胞。与釉质形成有关。 5.釉结、釉索: 釉结为内釉上皮局部增生。 釉索是由釉结向外釉上皮走行的一条细胞条索。 以上均为暂时性结构。 二、牙乳头 牙乳头细胞为成釉器包围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在内釉上皮细胞的诱导下,牙乳头外层细胞分化为高柱状的成牙本质细胞。 牙乳头是决定牙形态的重要因素。并形成牙髓。 三、牙囊 牙囊由成釉器外周的间充质细胞呈环形排列而成。 牙囊发育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第二节牙体组织的形成 一、牙本质的形成 在成釉细胞的诱导下,牙乳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随后,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牙本质基质,并合成I型胶原。 最早形成的牙本质基质称为罩牙本质。罩牙本质基质的胶原纤维粗大。 牙本质的矿化形态是球形矿化,形成钙质小球。球形矿化遗留的未矿化的基质称为球间牙本质。 除罩牙本质外,其余大部分的原发性生理性牙本质成为髓周牙本质。髓周牙本质的胶原纤维比较少,并相互交织与小管垂直。 二、釉质的形成

小儿乳牙生长发育规律

小儿乳牙生长发育规律 小孩子应该在6个月到1岁之间开始长牙,3岁之前乳牙全部长出。长牙的前后时间差异大,规律并不明显,有的出牙晚的孩子要到1岁左右才开始长第一颗牙。孩子的8颗前牙长出后,后牙开始生长。从孩子半岁开始最晚到1岁,就可以带孩子看第一次牙医了,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牙齿生长发育情况。 什么时候出牙、换牙? 每个牙齿的发育大概说来,有三个时期:就是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出生后第一次长出的牙叫乳牙,换牙后第二次长出的牙叫恒牙。是否按时长牙,可以衡量孩子的健康与否,可以大概了解孩子的骨骼发育情况。骨骼发育好的孩子,出牙及时,牙质优良;骨骼发育不好的,出牙延迟,牙质差。 孩子出现乳牙的时间有早有晚,第一颗乳牙早的可有4个月左右出现,有的在出生时就有牙齿。晚的可在10个月左右才萌出。出牙有一个顺序,一般在6个月左右先出2颗“下门牙”,1岁半时出12颗牙,到2岁半时乳牙就出齐了,共20颗。 要是出牙很晚,到1岁半时还未出牙,或出牙顺序颠倒,这是不正常的情况,可能与佝偻病或呆小病有关。换牙的时间一般在6岁左右开始。先在乳齿的后边上下左右长出4颗大牙,叫第一磨牙,又叫六龄齿。同时乳牙开始顺序脱落,到12 岁时陆续脱完,相继长出切牙、双尖牙、尖牙、第二磨牙(12岁磨牙),共28颗,到17岁以后,第三磨牙(智齿)长出,32颗牙齿也就出齐了。 幼儿的牙齿生长有规律吗? 刚出生的新生儿绝大多数是没有牙齿的。一般小儿从出生6~7个月起可见乳牙开始萌出,少数可早至出生4个月或晚至出生10个月长牙。若至出生12个月还未长牙,则为出牙延迟,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克汀病)、营养不良及佝偻病等的患儿。 出乳牙的规律是:首先出下中切牙,然后再出上中切牙——上、下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单尖牙——第二乳磨牙。 ↓↓ ┃×┃×××┃×× ━━╋━━━━╋━━━━╋━━ ×┃××┃×××┃×× ↑↑

牙的发育

牙的发育 概述: 外胚层和外胚间叶来源。 牙的发育具有长期性:从胚胎第五周至25岁,即从胚胎期至出生后,再到成年期。 牙的发育具有复杂性:体内发生,萌出到体外、两套牙齿。 发育过程易受干扰产生发育异常。 牙的发育:外胚间叶(ectomesenchyme) ?来源:神经管形成之前的神经嵴细胞 ?分化:经过广泛的细胞迁移,分化为成体的许多组织,包括牙本质、牙髓、牙周膜 由于牙的发育的长期性,本章将其人为分为3个阶段来叙述:牙胚的发生及分化,牙体组织的形成,牙的萌出及替换。 学习要求: ?掌握:牙胚的组成,各部分的来源及所形成的组织;成釉器的蕾状器、帽状器及钟状器的结构;牙乳头及牙囊的结构。 ?熟悉:牙板的发生及结构 ?了解:前庭板的发生及如何形成口腔前庭 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一)、牙板的发生 原口腔的上皮由两层细胞组成,深层的外胚间充质组织诱导上皮增生,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或原发性上皮板,这一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前庭板表面上皮变性,形成口腔前庭沟。 (二)、牙板的功能: ?1、形成原发性牙板(乳牙板),即牙板进一步增生,在其末端膨大进而形成乳牙成釉器; ?2、形成继承性牙板,即牙板在乳牙的舌侧增生膨大,形成部分恒牙成釉器。 ?3、形成增生性牙板并形成恒磨牙成釉器,即乳牙板向第二乳磨牙远中增生,形成3个恒磨牙的牙胚。 原发性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发生 ?前庭板(vestibular lamina) ?牙板(dental lamina) 外胚间叶 成釉器+牙乳头+牙囊=牙胚 ↓↓↓ 釉质牙本质牙周膜 牙髓牙槽骨

牙齿的生长和发育

牙齿的生长和发育 宝宝的牙齿发育包括乳牙与恒牙发育两个阶段。其实,宝宝出生时,乳牙已经在牙床里发育完成。 1岁内: 宝宝生后6个月(可早自4个月,晚至10个月)冒出第一颗牙,以后大约每个月冒出1颗新牙,出牙数可概括为一个公式:月龄-4(或6)。 乳牙的萌出很守秩序,顺序是:下面的两颗正中切牙——上面的两颗正中切牙——上面紧邻中切齿的侧切牙——下面的侧切牙。 1岁后: 乳牙继续萌出,顺序是:下面两颗第一乳磨牙——上面两颗第一乳磨牙——下面的侧切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尖牙——上面的尖牙——下面的两颗第二乳磨牙——上面两颗第二乳磨牙。 2岁半~3岁左右: 乳牙出齐,上下各10颗,左右对称,共20颗。 特别提醒: 1.宝宝乳牙的萌出有一个大致时间表,但不固定,并受到遗传、营养、地区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明显,前后相差半年都属正常,可早自4个月,也可晚至10个月,早产儿更要晚几个月才出牙。只要宝宝身体健康,营养正常,即使晚至1周岁时才出第一个乳牙也没有关系,不必担忧。另外,出牙早晚尚有性别差异,一般女宝宝略早于男宝宝。 2.如果到了1岁还没有出牙迹象,很可能有问题,如患有佝偻病等,需要向医生咨询。 3.出牙是一种生理现象,可能有流口水、牙龈肿胀等不适感,但较轻,如果较重,宝宝总是使劲大哭,也要看医生,弄清是否存在病理情况,并给予正规处理。 4.宝宝的乳牙掉了要及时就医,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7岁时掉了乳门牙可以不用处理,因为这正是恒门牙快要萌出的时间。 5.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牙完成了任务,便按时脱落,恒牙即循着乳牙的位置而萌出。两者的替换一般从6岁开始。此时,乳前牙开始脱落,同时第一恒磨牙(六龄牙)萌出。之后,上下颌的乳牙逐渐为恒牙替换,一直延续到12岁左右,乳牙全部被恒牙代替。这段时间称之为换牙期。 6~12岁左右将乳牙换完,再在最后一个乳牙的后面新长3个恒磨牙,共32个恒牙。有些人没有第三磨牙也就是智齿,也是正常现象。 恒牙萌出是有一定的时间和次序的: 1.恒牙萌出的顺序: 上颌多为6-1-2-4-3-5-7或6-1-2-4-5-3-7;下颌多为6-1-2-3-4-5-7或6-1-2-4-3-5-7。第三磨牙出期很晚,约在20岁左右,故又名智牙,也可终生不出,因此恒牙28-32个均属正常。 2.恒牙萌出的时间: 一般儿童6岁左右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的后方长出第一个恒磨牙,也叫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长出稍早或同时,6岁左右乳下中切牙脱落,恒下中切牙长出,7—8岁时乳上中切牙脱落,恒上中切牙长出,乳下侧切牙脱落,恒下侧切牙长出;8—9岁乳上侧切牙脱落,恒上侧切牙长出;9—12岁第一、二乳磨牙脱落,第一、二双尖牙长出;10—12岁乳尖牙脱落,恒尖牙长出。

模块一(4)牙的发育与牙位记录法.ppt

模块一 任务6-7 牙的萌出及牙位记录法 上节回顾: 1、牙齿的名称及每颗牙齿的功能。 2、牙齿在口腔中的整体观功能。 课前思考 你知道种子是怎么萌出的过程? 种子的萌出和牙齿的萌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 熟悉掌握牙齿发生,萌出时间及顺序。 2、专业理论知识 什么叫萌出,牙齿萌出的三个时期。 3、职业核心能力 熟练应用部位记录法记录病人病患牙齿。 一、牙的萌出 ?概念: 1、出龈:牙冠破龈而出的现象。 2、萌出:从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 牙萌出的过程 萌出前期 主要表现是牙根形成时牙胚在牙槽骨内的移动以保持牙胚与颌骨间的 正常位置关系。 萌出期 从牙根开始形成起,持续到牙进入口腔达到咬合接触。 萌出后期 又称功能性萌出期,此期的变化是指牙萌出到功能性牙合平面,咬合建立以后的移动

乳牙的萌出 ?乳牙牙胚在胚胎2个月时即已发生,5~6个月开始矿化,婴儿在出生时颌骨内已有20个乳牙牙胚。 ?左右对称同时萌出,下颌牙萌出早于上颌牙,女性萌出的平均年龄早于男性 乳牙恒牙交替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颌骨体积增大,咀嚼能力增强,乳牙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在六岁左后发生生理性脱落恒牙陆续萌出。 ◆乳牙的脱落是由于压根被吸收,与牙周组织失去联系的结果。 恒牙的萌出 ◆恒切牙、尖牙、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的牙胚在胚胎时即发生,其中第一磨牙在胚胎4个月时即发生,是恒牙中发育最早的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的牙胚在出生后2、5岁时分别发生。 ◆6岁左右。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远中萌出,是最先萌出的恒牙。 恒牙萌出的顺序 ◆上颌:6、1、2、4(3、5)、7、8; ◆下颌:(6、1)、2、3、4(5、7)8; 牙齿萌出的特点 1、按先后顺序萌出 2、左右对称同期萌出 3、下颌牙的萌出略早于上颌同名牙 4、女性萌出的平均年龄早于男性 二、牙位记录 上 A区B区 右左 C区D区 下

2.牙的发育

牙的发育 1. 【问答题】(1分) 简述钟状期成釉器的组织学特点。 2. 【问答题】(1分) 试述牙胚的组成、来源及各自所形成的组织。 3. 【问答题】(1分) 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发育的全过程。 4. 【问答题】(1分) 何谓成釉器的中间层?有哪些功能? 5. 【问答题】(1分) 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形态和数目的异常?

6. 【问答题】(1分) 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 7. 【名词解释】(1分) 釉结 8. 【名词解释】(1分) 牙板 9. 【名词解释】(1分) 牙胚 10. 【名词解释】(1分) 引导索

11. 【名词解释】(1分) 上皮隔 12. 【名词解释】(1分) 釉梭 13. 【名词解释】(1分) 上皮根鞘 14. 【名词解释】(1分) 成釉器颈环 15. 【名词解释】(1分)

缩余釉上皮 16. 【名词解释】(1分) 原发性上皮带 17. 【名词解释】(1分) 釉结 18.【判断题】(1分) 牙体组织形成中,牙本质的形成早于牙釉质。 正确错误 19.【判断题】(1分) 帽状期成釉器出现的中间层细胞是一种储备细胞。正确错误 20.【判断题】(1分)

恒磨牙成釉器来源于第二乳磨牙牙板的远中端的延伸。 正确错误 21.【判断题】(1分) 牙乳头来源于中胚层。 正确错误 22.【判断题】(1分) 在蕾状期成釉器形成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细胞增生和分化。 正确错误 23.【判断题】(1分) 原发性牙本质完全形成后,余留在髓腔内的结缔组织即转变为牙髓。正确错误 24.【判断题】(1分) 成釉器颈环只有内釉、外釉两层细胞。 正确错误

第二章 (牙合)与颌位

打印本页第二章(牙合)与颌位[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大中小 一、A1 1、按照形态特征分型,牙列分为 A.恒牙列、乳牙列、混合牙列 B.方圆型、尖圆形、椭圆型 C.正常牙列、异常牙列 D.正常恒牙列、异常恒牙列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按照形态特征分型,牙列分为方圆型、尖圆形、椭圆型。 【该题针对“第二章(牙合)与颌位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横牙合曲线有哪些牙尖的连线所构成 A.左右两侧磨牙舌尖的连线 B.左右两侧双尖牙的颊舌尖的连线 C.左右两侧磨牙颊舌尖的连线 D.左右两侧磨牙颊尖的连线 E.左右两侧双尖牙舌尖的连线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横(牙合)曲线是连接一侧磨牙的颊尖、舌尖及对侧同名牙的颊尖、舌尖的一条向下凸的线。但必须是相对应磨牙。 【该题针对“第二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 A.为下颌牙列的纵曲线 B.形成一条向下凹的曲线 C.连接下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 D.在切牙段较平 E.自尖牙起向后逐渐降低,到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处最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Spee曲线:它是连接下颌切牙的切嵴、尖牙的牙尖以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所形成的一条向上凹的曲线。该曲线在切牙段较平,自尖牙起向后则逐渐降低。于第一磨牙远颊尖处为最低点,往后又逐渐升高。它表明下颌牙弓的(牙合)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有规律的凹面;表示在同一下颌牙列中,各牙的上下位置不在一个平面。 【该题针对“不属于Spee曲线特点的是”知识点进行考核】

4、下列哪项不是替牙期间的特征 A.左右中切牙之间有一间隙 B.侧切牙向远中倾斜 C.前牙拥挤 D.磨牙关系偏近中 E.暂时性的深覆(牙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替牙期间的特点 约在6岁时,第一恒磨牙萌出,即为替牙期的开始。约至12岁时,乳牙全部为恒牙所替换,即为替牙期的结束。故从6~12岁,皆属替牙期。替牙期间的特点常表现为暂时性错,此类错在的发育过程中常可自行调整为正常。 1.中切牙间间隙。 2.侧切牙歪斜。 3.前牙拥挤恒切牙初萌时,可能显示拥挤状态,随着颌骨的长大,恒牙列逐渐排齐,牙弓规则。若在颌骨发育完全之后,牙列仍是拥挤的,即属异常。 4.磨牙关系偏远中。 5.暂时性深覆(牙合)。 5、乳牙(牙合)期间特征不包括 A.无明显倾斜 B.曲线不明显 C.平齐末端 D.牙列拥挤 E.覆深(牙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乳牙期间的特点 完整的乳牙约在2岁半时建成。从2岁半至6岁,皆属乳牙时期。 1.从2岁半至4岁期间的特征为 (1)牙排列紧密而无间隙。 (2)切缘及面尚无显著磨耗。 (3)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 2. 4~6岁期间的特征是 (1)牙排列不紧密,前牙间隙逐渐形成。 (2)牙的切缘及面产生显著磨耗。 (3)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稍前方。 【该题针对“第二章(牙合)与颌位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6、没有咬合接触的是 A.牙尖交错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