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一、填空题:

1、晚唐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有皮日休、罗隐、陆龟蒙。

2、沈宋是指沈佺期和宋之问。苏梅是指苏舜钦和梅尧臣。

3、李白诗的主要风格是;杜甫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4、苏轼赞王维诗歌艺术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讥孟郊、贾岛之“苦吟”为郊寒岛瘦。

5、柳宗元将山水游记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其代表作“永州八记”标志我国古代写景散文的最高成就。

6、李白创作不拘形式格律,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杜甫创作态度严肃,往往“语不惊人死不休"。

7、在词史上,张先有“张三影”的美名,贺铸有“贺梅子”的佳誉。

8、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指陆游、范成大、和。

9、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是杜甫、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10、元好问的“丧乱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国破家亡的现实,具有诗史意义。

11、陈子昂的诗歌主张见于他所写的《》中,他的代表作是《》三十八首。

12、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

14、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指陆游、杨万里、和。

15、严羽《沧浪诗话》认为宋代诗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16、七绝圣手是指王昌龄,五言长城是的自许。

17、《剑南诗稿》的作者是。《漱玉词》作者是。

18、韩愈的名篇《张中丞传后叙》歌颂了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位抗击安史叛军的英雄。

19、永嘉四灵是指徐照、徐玑、赵师秀和,他们崇尚唐代诗人和姚合。

22、宋初三体是活跃于宋代初期的三个主要诗歌流派,按兴起时间依次是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23、初唐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之先声;陈子昂在里提出了崇尚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的诗歌主张。

24、“绮错婉媚”的风格是初唐上官体的特色。

25、率先从创作方向上变“雅”为“俗”、着意表现市民生活情调的大词人是。

26、七绝圣手是指,五言长城是的自许。

27、张王乐府是和乐府诗的并称。

29、唐诗人凭着一首诗而被尊为“大家”,这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30、李益是唐传奇作品《霍小玉传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

》中的人物形象,其作者是蒋防。

名词解释题:

1、元和体

唐宪宗元和年间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狭义是指元稹、白居易诗中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包括艳体在内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

2、初唐四杰

指初唐著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

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3、晚唐体

"晚唐体"是宋初一个诗歌流派,作为沿用已久的一个诗学和文学史概念,晚唐体是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代表诗人林逋。4、辛派词人

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陈亮明确说是以词为文),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5、郊寒岛瘦

语出苏轼,孟郊和贾岛并称郊岛。孟郊诗歌幽僻清苦涩,风格峭硬, 贾岛诗歌形式拘谨风格内敛,缺乏充沛才情和雄浑气象。

6、大历十才子

指唐代宗大历年间闻名一时的十位诗人。他们以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为代表,多山水田园题材,少反映时局之作;以归隐伤感为情调,风格深细工巧,题材狭窄,浑厚不足。7、屯田家法

柳永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所谓屯田家法,就是柳永词的风格,亦即慢词铺叙、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假替代;言情叙事,不烘托渲染,直抒胸臆,以及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语言表现世俗化市民生活情调等。

9、南唐二李

指李璟李煜父子。他们都是南唐词中魁首,风格又都表现了那种末代忧患凄凉,特别是李煜,所写词尤具感染力,里程碑式的变乐工之词为士大夫词,故称之。

10、诚斋体

指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歌风格。他始学江西诗派,继学王安石,晚学晚唐绝句,最后抛开前人,因物感兴,信手发挥。同时又选择汲取口语,锻炼出新鲜活泼、浅近明白的语言,从而具有空灵清俊、饶有情趣的风格。但有轻俊平易有余,深沉不足;描述自然风物者多,反映社会生活者少的缺陷。

11、江湖诗派

南宋后期形成的诗歌流派。当时杭州书商陈起刊行《江湖集》《江湖》前集后集续集等诗歌集,其中收录了姜夔、戴复古、刘克庄、刘过等人的作品,后遂称所收作家为“江湖派”。此派中人,多是一些考取功名未第的落魄之士,浪迹于江湖之间。其实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并不相同,以姜夔为代表的诗人生活面狭窄,主要追求诗艺专精,以求时好;以戴复古为代表的诗人视野较广,关心时政,但不务实际,只高谈阔论,以博时名;还有的如刘克庄等人,突破旧习,成为爱国诗人。只有以江湖相标榜,是他们的共同特点。由于部分人表明了对朝政的不满,对当权派有所讥讽,诗集亦因之终遭罪禁。

12、花间词派

指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派。该体因温韦等十八人词作被五代赵崇祚编成《花间集》、风格又大致一致而得名。该体特点是不出花前月下、闺怨绮思,树立了“词为艳科”旗帜,风格上大致以刻红剪翠、香软浓艳为共同点。

13、沉郁顿挫

杜甫诗的主要艺术风格名称。沉郁和顿挫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而论,沉郁是指作品中意境的深远和情调的浑厚,顿挫本来是指一种舞蹈动作,在诗歌创作上则是形容一种有节奏的思想感情的震荡。沉郁一般与作品的主题内容有关,而顿挫则与作品的谋篇、结构、遣

字造句的技巧有关。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云:“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但无论内容或技巧,都是和作品的风格分不开的。

14、江西诗派

流行在北宋末年和南宋之间的诗歌流派。北宋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刊行《江西宗派诗集》,因以得名。这个流派中人并非都是江西人,但都以学习黄庭坚相标榜,其诗歌创作或深或浅受到黄诗影响,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都比较接近。该派的开创者是黄庭坚,但其繁盛期却在黄死后。它追求奇险硬涩的风格,强调活法,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由于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南宋末方回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15、唐传奇

传奇,顾名思义是传述奇事奇遇之义。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唐传奇叙事宛转,人物形象鲜明,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现存的大部分唐传奇作品都收在宋初编的《太平广记》一书里。

17、西昆体

宋初以李商隐为追求目标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为杨忆、刘筠、钱惟演等。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唱和作者风格大体相近,于是称为西昆体。其特点是内容空虚,思想贫乏堆砌典故,追求辞藻,讲究韵律,粉饰现实,只在形式上模仿了李商隐。

18、宋话本

说话是唐以来一种讲故事的民间伎艺,性质略同于“说书”。宋话本是宋代说话人演讲故事的底本。分为小说话本、讲史话本、说经话本等。最有价值的是小说话本,代表作如《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

19、温韦

温韦指温庭筠和韦庄。两人都是晚唐五代人,又都善诗而尤长于词,是著名的“花间词派”的代表。温词曲折委婉,韦词直抒胸臆;温词香软秾艳,富于装饰性,韦词疏朗清淡,呈现出自然本色之美。

20、荆公体

是针对王安石后期的诗歌风格而言。它的诗歌载体主要是以绝句为主,艺术风格上则寓悲壮于闲淡,雅丽精绝,脱去流俗,锻炼精巧,其特点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复归唐人清雅,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诗派的先驱。

21、放翁体

放翁是陆游的号,有人攻击陆游放纵自己,陆游索性以之为号,后来人们称陆游诗歌风格为放翁体。一般用它特指陆游那种狂放热情或雄快斩截的诗歌风格。

1、俚词

指在词创作中使用市井流行口语,从而使得词一方面使一般人感到亲切,一方面与文人雅词拉开了距离,甚至被他们看不起。例如晏殊看不起柳永的一些俚词。

2、《文赋》

西晋陆机以赋体的形式写的文论作品,从分析文学的创作过程入手,论述作文的利弊,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着重阐述创作论。文章围绕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言不逮意”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长庆体

长庆体是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部分诗歌,其风格特点是清丽缠绵,形式主要是以长篇铺叙为主要特色的七言歌行。元稹有《元氏长庆集》,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其作品于穆宗长庆年间编集,因而称为长庆体。

简答题:

1、简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内涵。沉舟、病树:比喻久贬的自己,意谓个人沉沦没有关系。沉舟近旁,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新陈代谢总要继续向前发展。后多用此二句来比喻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自然规律。

3、何谓“易安体”?举例说明。

李清照的词婉约清秀,用寻常语言,白描手法,创清新意境,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易安体”之称最早见于南宋侯寘《眼儿媚·效易安体》,后又有辛弃疾《丑奴儿·博山道上效易安体》。李清照的《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等词都只用精炼的白话,白描手法,未用一典,却感人至深。

5、简述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登岳阳楼》的主要异同。

孟杜二诗同处有三,一是气势都很大,孟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之名句,杜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流”佳对。二是同为咏洞庭湖名作。三是同为唐五律名篇。不同处有三,一是视点不同,孟在湖边,杜在楼上;二是事由不同:孟是苦恼想出仕而无人推荐,杜则是自伤洞庭美景下老病孤舟。三是境界不同,孟是写自己的苦恼,杜则还为这年吐蕃入侵,国家战事未休而“凭轩涕泗流”。

3、解释“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并简评韩愈的态度。

《尚书·周书》中有《大诰》等篇,此处指《周书》。(1分)殷盘,指《尚书》中的《盘庚》篇。(1分)韩愈这里是说整个《尚书》文辞艰涩难读,《春秋》这部书褒贬非常谨严,《左传》的文辞铺张华美。(3分)韩愈的态度是一律赞美,并自矜于这些皆有很深修养。

1、就语言风格上说,苏词与柳词的主要差异

就语言风格上说,苏词与柳词的主要差异,是柳永追求通俗化,市井化,引俚俗语入词,以俗为雅;而苏轼则力图将词雅化、诗化,士大夫化。

3、举例说明韩柳散文主要不同点在哪里。

韩柳散文艺术风格的主要差异在于二者的气势不同。韩主要源于《孟子》等儒家经典,其文排山倒海,气势充沛,纵横开合,还具有俳谐特色。前者如《谏佛骨表》《送孟东野序》,后者如《毛颖传》《送穷文》。(5分)柳则主要体现了《楚辞》的影响较深,其文清丽平易,深邃幽寂,令人百读不厌。如《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永州八记。(5分)“韩柳”并称,当然是适当的。二人的文学成就都主要在散文上,韩愈勇为人师,其创作成就又恰能称之,故影响很大,使得古文运动迅速打开局面,蔚为大观,功不可没,韩愈风格是气势夺人,所谓“韩如潮”,主要表现在论道、论诗文之作好用排比方式上。以之为文坛第一领袖,恰如其分;(5分)柳宗元不愿为天下先,但支持韩愈的古文改革,其史记之作,寓言之作,山水小品之作,甚至论文之语、都是当时超一流水平,这是令当时和后世都心折的。但他更受《楚辞》影响,其风格是幽深,所谓“柳如泉”,这主要表现在永州八记和寓言之作上,表现了与韩愈不同的风貌。(5分)

1、谈谈对苏轼“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论断的理解。

苏轼此语主要指孟浩然旨趣高尚,超脱凡俗,(3分)但题材狭窄,视野有限。(2分)孟浩然之诗,确如苏轼所说,虽然韵味很高,却由于他经历有限,读书也有限,因而所写的诗也就显得才分有限,不能引起更丰富的联想。其诗无非是隐居随感、欲求仕而未得、某些山水田园风光而已。王孟并称,其实孟不及王远甚。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其义如何?《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一生致力于兴儒辟佛,时任刑部侍郎,独上《论佛骨表》谏阻,言辞激切。宪宗大怒,欲置韩愈死地,幸得宰相裴度等力保,方得免死,此诗是韩愈hi

在左迁潮州途经蓝关时所作。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此两句表明并未因受严谴而有丝毫心,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他坚持说自己是"欲为圣明除弊事",可见其无悔且不屈之意。表示为了革命正直上的弊端而不顾惜自己的老命的决心,活是赞扬老人对国家忠心耿耿并对有积弊进行昂扬斗志。

论述题:

1、就诗的形象和构思两个方面,举例分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1)李白的诗在形象上主要是以歌颂历代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的英雄,有时干脆以自己为抒情主人公,酣畅淋漓,纵情飘逸,抒发了他希望立功成名、功成身退的抱负,反权贵的思想。前者如《梁甫吟》之歌颂朝歌屠叟、八十西钓的太公望,《古风》之十仗义助赵、功成却千金的鲁仲连及谢安、郦食其、严、张良、等;后者如《梦游天姥山吟留别》中写自己因闻奇景慕仙境而访天姥山,终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时代强音。

(2)在艺术构思上,李白的主要特色是想象丰富、跳跃性强。例如《将进酒》中开头以黄河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的气势,第二句一下子就联想到人生老迈之速;第三句表达消极颓唐情绪,第四句一下子又回复到十二分的自信,写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的千古名句。再往下又抒写圣贤寂寞,饮者高名,宁舍宝马轻裘也要换取美酒大醉解“万古愁”,文思奇诡,不可端倪,不落俗套;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苏轼对词发展所作的贡献。

总体来说,苏词突破了花间婉约传统,将词之题材、境界向诗歌靠拢,以诗为词,融入豪放情怀、阳刚之美,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和人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具体论述可从主体意识的强化和感事性的加强、提高词品、改变词风、推进词律等方面切入。再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其文从字顺。

3、谈谈你对称杜甫为“诗圣”的看法。

杜甫称为“诗圣”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杜甫在唐诗体裁上创获甚多,多所发明,无论在“既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制乐府新题方面,还是“老年渐于诗律细”的五七言律诗创作成就方面,他都达到颠峰程度;第二,杜甫在诗歌内容的思想性方面,是儒家代表,身家处窘境,仍忧国忧民,境界最高,堪称为圣;第三,在诗歌艺术的精益求精的追求上,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后世“苦吟”“险怪”派、“以文为师”的始祖,其“沉郁顿挫”风格之感人,皆堪为圣。

4、举例说明宋诗不同于唐诗之特色所在。

宋诗异于唐诗的特色有二:一是唐诗多情景交融,以景、事寓情、理。而宋诗往往将自己的心得以议论、哲语形式直接道出。如王安石“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同样题材的杜甫咏王昭君,即使批评汉元帝和毛延寿,也只是含蓄委婉的说“画图省识春风面”。“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以景抒情,以景寓理。二是唐诗多英雄进取语,壮士言志语,宋人则多是退让隐逸语、高人读书语,如黄庭坚《登快阁》:“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嵇康阮籍睥睨世俗的风采,听到了大隐陶潜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心声,而决不是作为唐诗代表的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以在野为耻,或杜甫“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般的执着于庙

堂事业。

隋唐五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隋唐五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

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七绝圣手: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七十馀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李杜:特指李白和杜甫,二人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成就最高,且生当同时,交谊深笃,故唐人习惯将其并称。 “诗史”:“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 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不同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所作诗歌多应景献酬,流连光景,粉饰现实。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近体,尤工五律,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自

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基础知识 1、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 2、初唐代表作家:上官仪、沈亻全期、宋之问、王绩、“初唐四杰”、陈子昂 3、盛唐代表作家: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盛唐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浪漫主义:李白;现实主义:杜甫 4、中唐代表作家:前期: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大历十才子”、李益;现实主义:白居易和新乐府其他参加者元稹、张籍、王建、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刘禹锡、李贺。 5、晚唐代表作家:杜牧、李商隐、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陆龟蒙、罗隐、韦庄、司空图;词人:温庭筠、李煜。 6、盛唐时期除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其他诗按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分两派:一派是较多地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的山水田园诗人,一派是较多地写边塞征戍生活的边塞诗人。 7、新乐府运动的成员: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 8、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追求平、求俗 9、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求奇、怪。 10、花间派词的代表作家:温庭筠、韦庄。 1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由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组成。他们提出了轻“绮碎”重“骨气”的主张。他们的诗或表现从军报国的壮志,或揭发贵族生活的荒淫空虚,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题材内容扩大了,思想感情也开始变化了。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 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还有储光羲,常建。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这些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政治思想方面,提倡佛老思想,诗人追求由隐而任或由任面隐的生活态度,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描写了山水田园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祖国风光水色的眷恋和对田园生活的歌颂,同时也流露出佛老的思想。在艺术上细致的刻画了山水田园的自然风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意境,语言清新洗练,取得了较高艺术成就。 3、盛唐边塞诗派:主要作家是高适和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由于对外交流的扩大,引起了人们对边塞生活的关注,还有些文人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引发了边塞诗。主要描写了边塞独特的风光景色,描写了将士征战边塞的过程,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保家卫国的慷慨激情,同时也揭露军队中将率和士兵苦乐悬殊的生活。在艺术上,往往具有慷慨激昂的基调,气势比较雄伟,感情比较奔放。在形式上以七言的古诗,歌行和七言绝句为主。 4、新乐府:“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乐府诗集》分乐府为十二类,其最后一类标名为“新乐府辞”,即本于白居易。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一是用新题,二是以批判的形式写政治时事大事。三是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传承变化,汉乐府是“缘事而发”,建安时期是“借古题写时事”,到杜甫的“因事立题”到白居易的乐府变为“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事又是带有一定批判讽喻色彩的事。 5、唐代传奇:主要指称唐人的文言小说,唐代文言小说的兴盛和唐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唐代佛教道教思想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受《史记》以来历史传记文学的影响,以及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唐代传奇最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2——隋唐五代文学 教案 第一节唐代文学概述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 1、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诗歌群峰中的珠穆朗玛。唐诗以其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以及精妙绝伦的艺术风采,被后人称为“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2、诗歌之外,散文、传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也是在唐代产生的。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 1、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 2、经济力量雄厚,国威大振,民气高扬,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裕的精神食粮。胸怀开阔,气度恢弘,精神昂扬。 3、统治者实行文化兼容政策。 4、科举考试重文采,试诗赋。 5、皇帝身体力行,使有唐一代诗歌创作蔚然成风。 三、唐诗的发展轨迹 1、初唐:准备期; 2、盛唐:繁荣期; 3、中唐:巨变期; 4、晚唐:退潮期。 第二节初唐前期诗歌 一,宫廷唱和与“上官体” 初唐前五十年间的著名诗人,不少是由陈、隋入唐的。诗坛的创作主体,仍然是以宫廷为中心,尤其是围绕着帝王的众多重臣和文人学士。他们的诗歌,即多为应制及奉和之作。其中除少数抒发政治情怀和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具有昂扬和刚健的风貌以外,大量的是歌功颂德与点缀生平之作。上官仪是初唐前期最为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特征是“以绮错婉媚为本”,有“上官体”之称。 二,王绩 王绩为人清高自持,纵情山水,佯狂傲世,他的诗文作品常常是以嬉笑怒骂之笔,寄托不平之气,以排遣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苦闷。他的诗,没有沾染宫体诗的脂粉气,艺术风格带有疏野淡朴、自然清新的特征。《野望》是他的代表之作。

第三节初唐后期诗歌 一,初唐四杰 “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虽然他们的创作活动都是集中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但王、杨与卢、骆其实是两类不完全相同的诗人。卢、骆比王、杨年长十馀岁,他们的创作个性不同,所长亦异,其中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擅长五言律诗。他们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在狱咏蝉》等,都是优秀之作。 二,杜审言和沈、宋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在初唐诗坛上颇有诗名,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从他今存的诗歌来看,大多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其诗笔力雄健,形象鲜明,能够将精湛的艺术构思寓于严整的格律之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渡湘江》是杜审言今存诗中的佳作。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武后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尽管他们在朝为官时期的创作不脱宫廷旧习,但他们在被贬流放期间的作品,如沈佺期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等,都是写景言情的佳作。然而他们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于使得律诗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在他们手中得以定型化。 三,陈子昂 陈子昂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倡导复古革新的理论,批评齐梁诗风的绮靡,明确提倡风雅与兴寄,主张直接继承汉魏风骨与正始之音;二是以他的创作实践,如三十八首《感遇》等诗作,展示一种深沉的政治思考和内在的骨力,从而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端正了方向。尤其是他的《登幽州台歌》,更是以深邃的历史目光和高亢的歌喉,开启了盛唐之音。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歌中,回荡着目空一切的孤傲之气,形成反差强烈的情感跌宕。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第四节、初唐诗人在六个方面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1、确定了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文学发展方向。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

杜诗研究书目

杜诗研究书目 基本书目 王洙编、王琪校订、裴煜补遗《杜工部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影印本;又《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集部 郭知达编《新刊校正集注杜诗》(通称《九家集注杜诗》),《四库全书》本 林继中《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蔡梦弼会笺《杜工部草堂诗笺》,《古逸丛书》本;又《中华再造善本》金元编集部 托名王十朋等注《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本(题作《影宋编年杜陵诗史》) 阙名编《分門集注杜工部詩》,《四部丛刊》本;又《中华再造善本》本 黃希、黄鶴集註《黃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詩史》,《中华再造善本》本 托名虞集《杜律七言注解》,明嘉靖刊本 赵汸《杜律赵注》,台湾大通书局影印本,1974 (又,《杜律二注》四卷,含《杜律七言批注》一卷,元虞集撰,《杜律五言解》三卷,元赵汸撰,明嘉靖刻本) 王嗣奭《杜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本;又1963年校点本 胡震亨《李杜诗通》,清刻本 钱谦益《钱注杜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61 杨伦《杜诗镜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 萧涤非主编《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至今未出 人物传记 两《唐书》杜甫传 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87——1995 周祖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中华书局,1992 周勋初主编《唐诗大辞典》,凤凰出版社,2003 冯至《杜甫传》,《冯至全集》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朱东润《杜甫叙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山东大学《杜甫全集》校注组《访古学诗万里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陈贻焮《杜甫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莫砺锋《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入门、导读 刘开扬、刘新生《杜甫诗集导读》,巴蜀书社,1988 陶道恕主编《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 《唐诗鉴赏辞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胡可先《杜甫诗学引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许总《杜诗学发微》,南京出版社,1989;又《杜诗学通论》,台湾圣环图书,1997 研究论著 萧涤非《萧涤非杜甫研究全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 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 (注意利用陆文虎编《管锥编谈艺录索引》,中华书局,1994) 缪钺《缪钺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叶嘉莹《迦陵文集》十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叶嘉莹作品集》二十四卷,台湾桂冠图书公司,2000年 程千帆等《被开拓的诗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高友工、梅祖麟著、李世耀译《唐诗的魅力——诗语的结构主义批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周裕锴《王杨卢骆当时体——试论初唐七言歌行的群体风格及其嬗递轨迹》,《天府新论》,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在隋唐五代发展到了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战国以来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其中,诗歌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不到300年的时间里,遗诗近5万首,是西周至南北朝1600-700年间遗诗数量的两三倍。具有独特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位,远远超过战国至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时间背景。 唐代建国后,唐太宗吸取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采取了土地均等化、租平化、官兵化、科学化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减轻了人民负担,缓解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发展了经济生产,增强了国力。与此同时,他整顿了官僚行政,改革了政府机构,使社会迅速走向稳定繁荣。从贞观到开元的一百多年间,国家政治经济达到了如上所述的繁荣顶峰。随着经济的繁荣,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从太宗、高宗到玄宗,他们打赢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缓解了东、北边界的威胁,使西部国家纷纷依附。在帝国周围设立了六个杜胡府政府,长期保持了边境的稳定和稳定。以积极友好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同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华文化的全面繁荣发展。但是,封建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也继续存在和发展。

首先,这一点在土地兼并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唐代有均分土地的措施,占据了土地的界限,但到了高宗时代,洛阳却有很多人超限占有土地。到玄宗天宝年间,更是“违法乱纪,吞并之弊超过汉代之丧”。在经济繁荣的外衣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玄宗早年虽能“大干一场”,但晚年却放纵放荡,信赖李林甫、杨国中。他的内部事务日益腐败,对外傲慢。 天宝在十年和十三年两次征征南召,彻底歼灭了全军,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玄宗为了加强边防,创办了我们的时代,埋下了边城救兵、救兵、起义的祸根。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终于爆发。这场叛乱持续了8年,唐朝的统治权受到重创,开始由盛转衰。

隋唐书籍

1.王仲荦先生《隋唐五代史》 吕思勉先生《隋唐五代史》 2.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黄永年先生《唐史史料学》 3.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唐长孺先生《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岑仲勉先生《隋唐史》 北大荣新江教授《敦煌学十八讲》《资治通鉴》的隋唐纪新旧唐书 严耕望先生的《唐史研究论丛》。 韩国磐《隋朝史略》 金宝祥《隋史新探》 岑仲勉《隋書求是》 汪籛《隋唐史论稿》 综合杂著: 岑仲勉《史學論文集》 《史學論文續集》 黄约瑟编《港台学者隋唐史论文精选》 汪籛《汉唐史论稿》 赵克尧《汉唐史论集》

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隋唐卷》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2、3、6、7辑 荣新江主编《唐研究》1-9卷 严耕望《唐史研究丛稿》 各门类专著: 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 高世瑜《唐代妇女》 吴宗国《唐代幕府制度研究》 全汉升《唐宋帝国与运河》 王吉林《唐代南詔與李唐關係之研究》 岑仲勉《府兵製度研究》 唐变军《从南朝士族到晚唐衣冠户》 戴显群《唐五代政治中枢研究》 王永平《道教与唐代社会》 贺昌群《汉唐间封建的国有土地制与均田制》 孟宪实《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 黄正建《唐代衣食住行研究》 刘磐修《盛世探源:汉唐农业发展研究》 王小甫《盛唐时代与东北亚政局》 余扶危、贺官保《隋唐东都含嘉仓》 吳楓《隋唐歷史文獻集釋》 杨鸿年《隋唐两京坊里谱》

潘镛《隋唐时期的运河和漕运》 胡如雷《隋唐五代社會經濟史論稿》 谢保成《隋唐五代史学》 袁刚《唐朝的五花判事和六押制度》 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 张国刚《唐代兵制的演变与中古社会变迁》《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杨际平《唐代尺步亩制亩产小议》 李孝聪主编《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 章群《唐代蕃將研究》 范文澜《唐代佛教》 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劂文化》 贾志刚《唐代军费问题研究》 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李季平《唐代奴婢制度》《唐代女子服饰》 王永兴《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 翁俊雄《唐代区域经济研究》 许序雅《唐代丝绸之路与中亚历史地理研究》赵云旗《唐代土地买卖研究》 侯林柏《唐代夷狄边患史略》 张泽咸《唐五代赋役史草》 文学类: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隋朝三十多年的文学,虽然因国家的统一和南北文风的融合而出现新的气象,但其主要倾向仍沿袭了南朝馀风。唐亡后五代、十国的五十多年,又有向南朝回归的发展趋势,题材和情调的女性化以及文词的绮靡华丽,为其主要特征。而有唐三百年间,文学以及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中国文学、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如唐代古文的雄奇峭拔,唐代传奇的文采缤纷,唐代曲子词的清新婉约,以及唐代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尤其是唐代的诗歌,更是达到了中国诗歌史的巅峰。好像是一个奇迹,其间相继涌现了大批杰出、优秀的诗人。如同连绵的峰峦,皆历历在目。他们杰出的创造,为我们展示了前所未有而又无比广阔的社会生活。 这里,我们将重点讲述关于唐代文学繁荣的文化背景以及关于唐诗的分期等问题。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坛 隋朝文学开始出现南北文风合流的新趋势,并产生了卢思道、素、薛道衡等颇有才华的诗人,但文坛主流仍然延续着梁、浮靡之风。初唐的一百年,是唐诗繁荣的酝酿与准备的时期。如何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诗风,为诗歌开辟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初唐诗歌的中心问题。正如《隋书·文学传序》所说: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这实际上是初唐贞观时期朝廷对于文学发展方向的一种共识。初唐前五十年,诗坛创作的主体围绕着宫廷展开,因而宫体诗成为诗坛的主流。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就是这个时期最为突出的代表。初唐后五十年,先有“四杰”开始突破“宫体”的容,倡导“宏博”之风,追求刚健的风骨。继有“宋”确立了律体,从而使诗歌的艺术形式臻于完善。到子昂,进一步明确提倡建安风骨,摈弃齐梁馀弊,使“天下翕然,质文一变”,从而端正了唐诗健康发展的方向。从总体上来说,初唐诗歌虽未能彻底摆脱六朝的浮靡与纤弱,但已经透露出了新的气息。

20世纪唐文研究回顾与反思(一)

20世纪唐文研究回顾与反思(一) 【关键词】20世纪/唐文研究/回顾/反思 唐代是中国散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20世纪的唐文研究,走过了百年艰难探索的漫长历程,有着明显的发展阶段,唐文研究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与唐诗研究相比较、与唐文的丰厚遗存相比较,仍然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弱点,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百年唐文研究作一简要回顾与反思,按其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造成唐文研究滞后的原因,以期有助于唐文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综述 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文章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创作理论趋于成熟,文章体裁臻于完备,各种风格竞放异彩,出现了以王勃、骆宾王、陈子昂、张说、陆贽、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李商隐等为代表的众多杰出作家,和垂范后世的脍炙人口的大量优秀作品。清编《全唐文》与《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共收有唐五代文三千五百多家、二万二千多篇;近年来霍松林主编《新编全唐五代文》(尚未出版)又增收一万一千余篇,这样,存世唐代文章约达三万四千篇。如此丰厚的文化遗存,其研究却是颇为沉寂的。隋唐五代文学研究从古代步入现代的历史已经百年,相对于成果丰硕的唐诗研究和唐五代词研究,唐文研究呈现出明显的滞后,研究成果的单薄、研究领域之逼仄以及研究方法之单一,与如此丰厚的文化遗存是极不相称的,也是令人焦虑的。唐文研究的严重滞后,也拖累了其他研究领域向更为

深广境地的拓展。因此,有必要对20世纪的唐文研究作一简要回顾,总结研究成就,认识不足,探讨热点问题,正视盲点,以期开拓唐文研究的新境界,促进唐代文学研究乃至唐代文化研究的繁荣。 解放前的唐文研究的回顾(1900-1949) 解放前的唐文研究处于一个相对沉寂的状态,就发表的论文而言,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沦文索引》,收录了1905-1949年有关唐文研究的论文题目46篇,其中,有关唐代古文的就有39篇。例如,罗根泽研究唐代古文运动和理论的《唐代早期古文文论》(《学风》,第五卷,1935年第8期),胡怀琛研究有关韩愈、柳宗元文的《韩柳欧苏文之渊源》(《国学》,1卷2期,1926年10月),叶圣陶研究韩愈单篇古文的《略谈韩愈〈答李翊书〉》(《国文杂志》,创刊号,1942年8月)等;而有关唐骈文研究的仅有2篇,即曾了若研究唐代骈文古文演变历程的《隋唐骈散文体变迁概论》(《史学专刊》,1935第一卷),李泽的《藤王阁小序》(《国粹学报》,4-6号)。 这一时期出版的有关唐文的书目有20余种。对唐古文进行系统研究的要算30年代王锡昌的《唐代古文运动》(燕京大学学位论文,1935年手抄本)和40年代龚书炽的《唐宋古文运动》(上海商务印书馆,1945年版),这两本书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钱基博《韩愈志》(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力作,从“古文渊源”、“韩愈行实”、“韩愈佚事”、“韩友四子传”、“韩门弟子记”、“韩文籀诗集”六个方面系统地作了研究,涉及到了韩愈的各个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复习资料(DOC)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曹丕的父亲(曹操)是开一代文风的大作家 2.(曹植)的诗歌慷慨而激愤 3.诗人(鲍照)的诗曾遭“险俗”之讥 4.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 五言诗 ) 5.诗人陶渊明生活于( 晋宋之际 ) 6.下列南朝作家中,属于最优秀骈赋家的是( 江淹 ) 7.《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左思) 8.融合了南北诗风,成为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和唐诗先驱的作家是(庾信) 9.《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著名的抒情诗,这首诗抒写的是(少女对情郎的无尽思 念) 10.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植) 11.具有清丽流转风格的民歌是(南朝乐府民歌) 12.中国诗歌史上以田园诗著称的诗人有(陶渊明) 13.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潘岳和陆机) 14.“建安文学”主要指的是(汉末到魏初的文学) 15.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先开创以乐府古题作诗的诗人是(曹操) 16.《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曹操) 17.“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18.在“建安”时代,文学成就最高,有“建安之杰”之誉的诗人是(曹植) 19.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较为完整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20.被钟嵘评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建安诗人是(曹植) 21.建安著名诗人曹丕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燕歌行》) 22.建安著名诗人曹植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白马篇》) 23.《登楼赋》的作者是(王粲) 24.《洛神赋》的作者是(曹植) 25.曹植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 (《赠白马王彪》) 26.被评为“嵇志清峻,阮旨遥深”的诗风是指(正始诗风)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四隋唐五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四 隋唐五代文学 本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和杜审言,其中杜审言成就最高。 2.陈子昂的《感遇》诗,意境浑厚,语言老成,正体现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特色。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是王维和孟浩然。 4.有“七绝圣手”之称的是王昌龄,其代表作有《出塞》等。 5.刘长卿的五绝,最为著名的是《逢雪宿芙蓉山》,中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诗句。6.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元白诗派。 7.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明确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8.中唐的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第一次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的散文革新运动,韩愈、柳宗元为其确定了一系列的理论主张。 9.柳宗元(作家)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和《游黄溪记》等为佳,将我国的游记文学推向了一个高峰。 10.大历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 11.晚唐并称为小“李杜”的两位著名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 12.唐传奇是自觉的小说创作,它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进入了自觉的时代;唐传奇是具有成熟形态的文言短篇小说。 13.中唐时期是唐传奇的繁荣期,此期的代表作有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陈鸿的《长恨歌传》和李朝威的《柳毅传》等。 14.《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编者为后蜀的赵崇祚。 15.唐五代文人词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形成了“词为艳科”的传统,奠定了后世婉约词的总体风貌。 二、默写和填句题(每句1分,共10分) 1.默写杜甫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8分)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二章两晋诗坛 第三章陶渊明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第三章李白 第四章杜甫 第五章大历诗风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十章晚唐诗风 第十一章李商隐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绪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个性化为文学发展带来巨大变化。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而陶渊明独树一帜。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历程 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诗风——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 1.建安文学 (1)建安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 (2)这是在动乱中成长的诗人团体,他们不再拘泥于儒学,而是表现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作表现了动乱的时代。 (3)他们诗作特点高扬政治理想,哀叹人生短暂,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浓郁的悲剧色彩,构成“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特征。 2.正始文学 (1)正始文学指的是魏朝后期的文学。

(2)此时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执掌大权,政局动荡。玄学兴起,代表人物何晏,王弼。文学上代表人物是阮籍和嵇康。 (3)作品主要崇尚自然,反对名教,揭露礼教的虚伪,表现政治重压的苦闷,对当权者的反抗。 3.太康诗风 (1)指的是以潘岳,陆机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2)在诗歌技巧上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追求华丽词藻,描写繁复,大量运用排偶。 (3)对南朝山水诗发展和声律对仗成熟有推动作用。 4.玄言诗(西晋) (1)产生于西晋,盛行于东晋。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的诗歌。 (2)代表人物是许询,孙绰。 5.游仙诗(晋) (1)游仙诗描写想象中的神仙世界,直接是为了乞求长生,但同时又是为了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感。 (2)最先以游仙作为标题的是曹植的《游仙》但最具代表的是郭璞的《游仙诗》,他的游仙诗是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苦闷的一种方式。 6.吴歌与西曲(南北朝民歌) (1)吴歌西曲是南朝民歌两种主要类型。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写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 (2)吴歌产生于东晋和刘宋居多,语言清新浅近,风格艳丽缠绵;西曲产生于宋齐梁陈居多,主要来源于长江中下游,更多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 7.永明体(南朝齐梁陈) (1)南朝齐永明年间产生的新诗体,代表诗人是沈约,谢脁,阴铿,何逊等。 (2)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他们建立了以四声八病说为核心的诗歌格律,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和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8.宫体诗(梁陈诗风) (1)兴盛于梁陈时期的诗歌风格。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多咏物与描写女性,情调轻艳,风格柔靡。 (2)这种轻艳的诗风一直影响到隋及唐初,在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手中才有根本的变化。诗歌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加格律化。 (3)代表诗人及作品是萧纲《咏舞二首》,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9.徐庾体 指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在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其诗歌沿着永明体讲究词藻声律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二文学批评及文学著作 1.《典论·论文》 (1)曹丕所著,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2)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论,标志着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到来。2.《文赋》 (1)西晋陆机所撰,论述了诗赋碑诔等十多种文体的风格特征,比曹丕的四种文体区分更加细密。 (2)第一个把创作过程,方法,形式,技巧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并且进行了系统论述。

近25年来笔记小说与唐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综述

近25年来笔记小说与唐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综述 【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动态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85 【原刊页号】14~18 【分类号】F7 【分类名】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805 【作者】张天虹 【作者简介】张天虹,清华大学历史系。(北京 100084) 【摘要题】综述 隋唐五代笔记小说的史学价值,堪与出土文书、石刻碑志相提并论。1920年代,鲁迅先生对小说史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的代表作《元白诗笺证稿》,实际上也是以笔记小说证史的经典之作,向达先生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大量使用了笔记小说中的材料。这些研究促使史学界重新审视笔记小说及其史学价值。 隋唐五代是笔记小说取得重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的重要时期。笔记小说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隋唐五代尤其是唐代社会经济变化的历史信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在关注出土文书和石刻碑志的同时,也逐渐开始重视对笔记小说中史料的发掘、整理,以及对笔记小说本身的研究。隋唐五代小说的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重要成就,《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系列丛书中《隋唐五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第十六章从文学史的角度对

此做了全面的回顾和展望。与文学史领域的研究相比,史学领域相应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却尚嫌不足。 据笔者粗略统计,1980年至2005年,国内以隋唐五代笔记小说为主要史料或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论著近30部,论文300余篇。这些研究论著对唐代社会经济问题多少都有涉及,或是较为系统地论述,或是只言片语却有十分精辟的经济与社会背景分析。当前,中古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或姑且称之为“唐宋变革”)是中古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必然需要继续拓展思维和史料范围,笔记小说的价值尤为凸现。因此非常有必要将1980年以来从笔记小说分析唐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梳理。 要说明一点,大部分学者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将笔记小说作为其研究的材料,本文要加以总结和梳理的是专门以笔记小说的角度入手(或者说以其为核心材料)的研究成果。 程国赋以“文学——文化”研究作为立足点与出发点,但在其对唐五代小说文化内涵进行阐释时也结合笔记小说中的相关记载分析当时的经济状况,这集中体现于他的著作《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中的第六章“唐五代小说创作与商品经济”。作者对巨商、善于经营的商人、正派商人、胡商等各种商人在小说中的记载和形象都进行了分析研究。此外,他还分析了商业观念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以及城市化进程与小说创作风格的通俗化等问题。作者充分吸收了近年来史学界和文学界的研究成果,但有些论述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背景发掘不够深刻。由于笔记小说基本是以记人记事为主,数字材料非常罕见,因此,20多年来以笔记小说研究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的成果中,最主要的还是对商人群体以及城市经济与社会的考察。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2(隋唐五代文学到宋代文学)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2(隋唐五代文学到宋 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一、解释:1、华夷如一 2、士人 3、漫游 4、入幕 5、读书山林 6、贬谪 7、文以明道 8、传奇 9、词 10、《全唐诗》 二、填空 1、唐代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代的思想领域,是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3、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的全面发展和作者众多上。 4、以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5、唐散文的发展,主要出于动机。 6、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7、词的出现,主要因为的需要。词随燕乐起,选词配乐,依调填词,都为了。 三、简答 1、唐代士人的人生态度怎样? 2、唐代文化的繁荣对文学有什么影响? 3、佛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4、道家、道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 5、唐代文学繁荣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6、唐代散文文体文风革新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7、词的出现与兴起有哪些原因? 四、论述:论述唐诗的发展轨迹。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一、背诵默写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野望》、《从军行》(杨炯)、《度大庾岭》、《渡汉江》、《感遇》其三十五、《登幽州台歌》。 二、名词解释:1、贞观诗风 2、上官体 3、初唐四杰 4、文章四友 5、沈宋 6、王绩 三、填空 1、隋代的建立,结束了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的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的写诗倾向,转向了。 3、“文章四友”和“沈、宋”,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4、陈子昂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 年的探索过程。 6、.沈、宋之称,成为定型的标志。 四、简答 1、卢思道的《从军行》如何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2、贞观诗坛对南北文学的认识是什么? 3、初唐四杰对文风的自觉追求是什么?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老师给的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复习以袁行霈文学史、朱东润作品选为主,此外,可参看以下书目: 1、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新版)。 2、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3、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 4、傅璇琮、蒋寅总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 先秦两汉文学卷。 魏晋南北朝文学卷。 隋唐五代文学卷。 宋代文学卷。 辽金元代文学卷。 明代文学卷。 清代文学卷。 5、王水照主编《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6、张燕瑾、吕薇芬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 宋代文学研究。 辽金元文学研究。

明代文学研究。 清代文学研究。 近代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研究。 7、黄霖主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总论卷、诗歌卷、词 学卷、散文卷、小说卷、戏曲卷、文论卷)。 8、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高等教育出 版社。 9、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六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10、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上下),高等教育 出版社。 11、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4),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 唐宋词阅读书目(爱好词的平时可多看,不是为了考试) 1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中华书局2000年新1版。 2施蛰存《词学名词释义》,中华书局1988年版。 3艾治平《婉约词的流变》,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惠淇源《婉约词》,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5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6杨海明《唐宋词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第0~6章)【圣才出品】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0.1 复习笔记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1.国力的强大 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唐代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唐朝建立不久,经济就从隋末的大破坏中恢复过来,并迅速得到发展,至天宝中上升到顶点。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中外文化的交融 唐朝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整个唐代,广泛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外文化交融所造成的这种较为开放的风气,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3.士人的人生信仰、文化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态度。科举、入幕等入仕途径,为寒门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寒门士人进入文坛,使文学走向市井,走向关山与塞漠,这对文学的发展是意义重大的。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这些都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二、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 1.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 唐代士人漫游于名山大川、边塞之间、通都大邑等地。这也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了唐文学的表现领域。 2.幕府生活与文学 唐代不少士人,都有过幕府生活的经历。中唐以后,入幕更是许多士人的主要仕途经历。幕府生活如宴乐、唱和、别友、思乡、戍边等对于诗的创作和词的产生以及对于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 3.唐人读书山林的风气 唐代的一些士人,在入仕之前,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观以读书。读书山林又往往在青年时期,这种影响,常常随其终身,在他们的诗中反映出来。唐诗中那种清幽明秀格调,或与此有关。 4.贬谪生活对于文学的影响 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的贬谪生活,也丰富了唐文学,使唐文学从生活到情调意境,都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漫游、读书山林、入幕与贬谪生活,从不同的层面丰富了唐文学的内涵,构成了唐文学多彩的情思格调。 三、佛、道两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1.唐代儒、释、道的融合 儒、释、道思想的交融,可以说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唐代在政权运作、在人才选拔与使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但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面,时时杂入释、道。这些方面都极大地影响了唐文学的发展。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第二编第二分编隋唐五代文学教案(38课时)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修学者全面了解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并对此时期重要的诗歌、小说及其它文学体裁、以及重点作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使解读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重点难点: 初唐沈宋、盛唐诗人群体、王维、李白、杜甫、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李商隐及代表作品; 古文运动与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目录与课时分配: 第一讲:绪论2课时 第二讲: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2课时 第三讲:盛唐诗人群体6课时 第四讲:李白4课时 第五讲:杜甫4课时 第六讲:大历诗风2课时 第七讲:韩孟诗派与刘柳等诗人4课时 第八讲:白居易与元白诗派4课时 第九讲: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2课时 第十讲:唐传奇与俗讲变文2课时 第十一讲:李商隐与晚唐诗歌4课时 第十二讲: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2课时 教材: 主要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周建忠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参考教材:《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一讲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唐代文学繁荣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及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唐代诗歌发展概况和分期。 教学难点:诗歌的律体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第一课时 第一节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大唐帝国,在前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出现了文学大繁荣。国力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使唐代政治较开明。科举制代替门阀制,改变了上层文

人的成分。以诗赋取士促进了诗歌的发展。文禁较松,文人思想解放。中唐后出现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三大痼疾。对文学也有多种影响。 唐代文学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属于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唐代文学出现空前交融与繁荣的局面,其特点有三:其一、继承与创新并重,如古诗继续繁荣,近体诗也产生并臻于完美;骈文继续兴盛,借复古以革新的古文再度崛起。其二、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并茂,既有王维、三李、二杜、韩、刘等大家,也有很多民间作者,其代表成就是“敦煌文学”,还有很多热衷于俗文学的作家,如王梵志、寒山等。其总趋势是由六朝末期的贵族化趋向士大夫文人化以至平民化。其三、诗歌与其它文体并存,唐文学繁荣体现在诗、词、古文、传奇(小说)四种体裁上,其中诗、古文大大发展;词、传奇是新文体。 一、唐诗 唐诗创造了诗歌史上的辉煌,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样式。唐代文学的特色:诗唐。“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诗,才能欣赏唐朝的诗。”“唐人的生活是诗的生活,他们的诗是生活化了的。”(《闻一多论古典文学》,第82页)唐人思维的诗美取向和唐代文化的诗学性格。闻一多先生认为:“唐代文化即进士文化(政治与文学)。诗的教育,教育即学诗(宗教、癖狂)。诗才的最大限度之发展。”“诗化的人格与选举制度的会合——以诗取士。”(《闻一多全集》第六卷,第120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闻一多认为,“唐代文化即进士文化”。 “终唐一代,几乎找不到一个文学沉寂的时期。”(208—209页)有唐一代,乃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诗星璀璨,诗风万端,诗歌题材高度丰富闳阔。就表现领域来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调来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而且还出现了具有美学范畴意义的诗论,如“骨气”、“兴象”、“境界”说;就诗歌形式说,唐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过渡到唐诗的平仄律;一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形成律篇。创造了既有程式约束又有广阔创造性自由空间的新诗体——律诗。 (一)唐诗的概况 中国诗歌的高峰,有“诗必盛唐”之誉。具体表现为: 1、诗人众多,大家辈出。范文澜:“唐朝文人几乎无人不是诗人。”《全唐诗》录有2200余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诗薮·外编》卷三(胡应麟):“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2、诗歌浩瀚,成就辉煌。清彭定求等人编《全唐诗》收诗近五万首,是唐以前诗歌总和还多(近二万首,据逯钦立编《全上古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诗》)。今人陈尚君辑《全唐诗补编》收诗5000首。 3、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初唐四杰、上官体、山水隐逸、边塞、新乐府诗人、韩孟诗派等。明·高棅《唐诗品汇》:“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