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实验探究专题

(七年级上册)

1. 小明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小明决定进行探究,请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做出假设: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实验步骤:

①准备材料用具:20只鼠妇,铁盘,纸板,干土,湿土(潮湿程度相当)。

②设计实验装置:在铁盘中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

③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相同的鼠妇,这样设计是为了。

④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统计一次干土与湿土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土壤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甘薯(俗称地瓜)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做了如下实验:

花盆编号环境因素

1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3 低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①取一样大小的4个花盆,分别装入同种、等量的土壤,并编号。

②将4棵同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带芽甘薯分别种入4个花盆中。

③再将4个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见上表),观察记录甘薯的生长状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号花盆和②号花盆是一组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①号花盆和③号花盆的变量是___________。

(2)本实验探究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影响甘薯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3)请预测一段时间后,生长状况最佳的是___________号花盆的甘薯。

(4)这个实验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请你提出改进建议(至少两条)

答:建议一:。

建议二:。

4.某校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有盖玻璃瓶,池水,河泥,水藻,小鱼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有盖玻璃瓶中加入等量的池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第二步: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第三步: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第四步: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第五步: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A~D 4个装置中小鱼存活时间的长短依次是C>B>A>D。

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助该小组同学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池水、______、温度、空气、空间等;

(2)小生态瓶B、C、D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池水和河泥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属于____________。

(3)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时间的长短与和河泥有关。

(4)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进行。

(5)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水藻呼吸作用消耗了______。

(6)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______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 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编号小鱼(条)水草(棵)实验结果

生态瓶l号 4 12 小鱼存活8天

生态瓶2号 4 8 小鱼存活6天半

生态瓶3号 4 4 小鱼存活3天半

生态瓶4号 4 2 小鱼第2天上午死亡2条,第2大F午死亡2

生态瓶5号 4 0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池水、沙子中的________是分解者。

(2)比较生态瓶l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_____________,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___________,动物就可能死亡。(3)由生态瓶l~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动物数量一般_________(填写“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

(4)生态瓶l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____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_________能力比较差的缘故。

6. 观察人血涂片,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其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

是________;若看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应调节____准焦螺旋。

(2)操作时发现镜头上沾有污物,要用________擦拭。

(3)所用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标注的倍数分别是“5×”和

“10×”,则看到的血细胞放大了____倍。

(4)若将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在显微镜下有时会看到红细胞凝集的现象。因此,输血时应以输入__ _血为原则。

7 .下图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过程图解,请分析回答问题:

(1)据图,请你排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

(2)在实验中为了维持细胞的基本形状,应向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___________ .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以前,漱口的目的是. (3)盖盖玻片时,要将盖玻片从生理盐水滴一侧轻轻放平,目的是___________

(4)染色时,应该从盖玻片的___________加上稀碘液,用__________在盖玻片的另一端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8. 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和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王宁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1)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去镜头上的脏物。

(2)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然后在滴有一滴清水的载玻片中央涂抹几下。(3)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

(4)双眼注视物镜,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3—4厘米处停止。

(5)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请你写出王宁同学在操作中错误的地方。

①②③④

9.某生物探究小组做“探究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先取两块载玻片,在每块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然后使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存两块载玻片相同一侧的培养液边缘,分别放一小粒食盐和一滴肉汁,用肉服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移动方向。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甲、乙载玻片下方的括号内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的移动方向。

(2)分析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取草履虫时,要用从培养液的________吸取,这是因为_______ _,由此特征可判断草履虫是生物。请你试着结台草履虫的结构和生理特征,写出另外两条你认为它是生物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图为“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图,据图回答:

(1)将A装置置于温暖的环境中,______号种子可以萌发,__________号和_______号种子不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___ 和____ ___,但A装置不能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

___。

(2)B装置放在寒冷的地方,其作用是与A装置作__________,其中5号种子_________,可以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我市某校的几位同学对生物学知识情有独钟,经常做一些有关生物学的小实验,这次他们准备探究某些条件与大豆种子萌发的关系。

(一)实验步骤:

(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A、B、C,并且在瓶底各铺两张餐巾纸,各加适量水。(2)取30粒黄豆种子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A杯不作处理,B杯用黑布全部罩住,C杯内抽干气体并密封。然后把A、B、C均置于24℃—27℃环境中。(如图)

(二)实验现象

几天后,A、B两杯内的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种子无萌发现象。

(三)回答问题:

(1)要证明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

(2)要证明空气对种子萌发有无影响,你认为应选用___________作为对照实验。

(3)老师认为这几位同学在实验步骤2中的描述欠严密,处理欠妥当,请你指出其中一处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大豆发芽受水分、温度和空气的影响。光对大豆的发芽有影响吗?某校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在甲、乙两个同样的培养皿中分别放人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50粒)的大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大豆发芽情况。请分析:

装置甲培养皿乙培养皿

场所日光下①

条温度23℃②

件棉花干湿情况潮湿③

发芽未发芽发芽未发芽

数日后大豆发芽情况46 4 45 5

(1)该兴趣小组对乙培养皿设置的条件应该是:①_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

(2)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外界条件适宜,甲、乙两个培养皿中都有未发芽的种子,其可能的原因

是。

13. 如下图所示,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三个装置(A、B和C)放置在阳光下,如图所示(提示:C装置中的油层可使水与空气隔绝;煮沸水是为了驱走水中的空气),一

段时间后观察发现,只有B 装置中的种子萌发,而A 、C 装置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回答:

(1)如果只将装置A 和装置B 的实验结果相比较,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能否验证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3)如果只将装置B 和装置C 的实验结果比较,你可以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空气”的结论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证明“阳光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这一结论,除了利用装置B 外,还需要增加一个对照组,请你设计该对照组。答: 。 (5)在实验过程中,在每个烧杯应放入10粒或更多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目的是什么?

14.背景资料:下图是小宝同学做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该装置置于25℃的环境中。

(1)图中1、2、3号种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仔细观察,请将3号种子所得到的萌发条件填入下表。(“√”表示能得到,“×”表示不能得到)

(2)该装置中,2号种子所做的实验起对照作用。其中1、2号种子是一组对照实验,它是为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2、3号种子也是一组对照实验,它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 。

15.某同学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 制订和实施探究方案:

①取一段柳树的枝条,将其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色透明,其成分为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广口瓶中;

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该同学做出假设的依据是:茎的木质部中的________是上下相连通的;

(2)该实验必须用带叶的枝条,原因是通过叶片表面的________进行________作用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将柳树的枝条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的目的是排除茎的________干扰。

(4)为了能够在茎的横切面上或纵切面上观察到溶液的位置,需要将该同学方案中无色透明的土壤浸出液改为________来做实验。

16. 某同学研究植物与水分散失的关系时,用甲、乙、丙三个量筒,甲、乙各放入一枝生长状态相

种子

充足的空气

一定的水分

温度 1号 √ × 25℃ 2号 √ √ 25℃ 3号

25℃

同的天竺葵枝条,其中甲保留所有叶片,乙去掉所有叶片,丙不放植物。每天上午8时,量筒中加水至100毫升处,放在窗台通风处,晚上8时观察液面的刻度,连续6天的测量数据如下

液面刻度(mL)

量筒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

甲60 62 50 64 60 68

乙94 96 90 97 92 97

丙99.5 99.5 90 99.7 99.3 99.8

请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六天中气温最高的是第___________天。

(2)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_____量筒。

(3)甲量筒第一天损失水分的重量是____毫升,其中由叶片蒸腾的水分是____毫升。

(4)根据上述数据可知,植物吸收的绝大部分水分是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散失了。水分输导的结构是___________。

17. 2010年3~4月份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导致我国南方各省水稻秧苗大量死亡,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验证低温是水稻秧苗死亡的原因之一,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一)实验假设:水稻秧苗死亡是由于___ _造成的。

(二)实验过程:

(1)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并编号A、B,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放入__ __且生长健壮、大小相近的萌发的水稻种子。

(2)A烧杯置于10℃,B烧杯置于(填“0℃”“10℃”或“25℃”)的有光环境中培养,并定时向两烧杯通入空气。

(3)一段时间后,观察和记录A、B烧杯中秧苗的生长状况。

(三)实验结果:A烧杯中水稻秧苗死亡,B烧杯中水稻秧苗正常生长。

(四)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中设计B烧杯的目的是_____。

(2)水稻秧苗死亡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

(3)在水稻育苗时期,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水稻秧苗正常生长,从而避免天气异常对其造成损害?

18. 用甲、乙两支试管(甲试管盛有土壤浸出液,乙试管盛有蒸馏水),各培养一颗大小相同的健壮幼苗。两周后观察两株幼苗的长势,结果甲试管中的幼苗生长健壮,而乙试管中的幼苗则叶片发黄、矮小。请回答:

(1)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如果想证明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你在设计实验时,则需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应在甲试管中盛,在乙试管中盛。

(3)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植物烂根,应该做的是,因为植物的根需要进行呼吸。

(4)不同的植物或同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期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植物生长的需要配制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这种技术叫。

19.用下图的实验装置可以研究某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枝条失水的,在温度、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见下表:

表:不同条件下的失水情况

环境条件失水速度(克/时)

A、光照、潮湿14

A、光照、干燥32

C、黑暗、干燥8

(1)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目的是。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较为准确计量枝条每小时失水质量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研究湿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应比较哪两组数据? ___________。

(4)光照使枝条失水的速度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若在水中加入几滴红墨水,等实验结束后将植物茎横切和纵切,可发现在切面上被染成红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

(1)此组实验装置能构成对照实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甲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甲装置中的清水换成碳酸氢钠溶液,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目会____ 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甲组乙组

环境条件阴暗、低温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实验材料同样多株韭苗同样多株蒜苗

处理方法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环境中一段时间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______________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乙组。

②实验材料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

甲组植株_______________,乙组植株________________。

22. 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后,移植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滴加碘液,观察是否变蓝。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比较叶片甲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比较叶片乙和丙,可以说

明。

(4)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对温室里的农作物采取

(至少答出两条)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5)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起重要作用。23. 下图为一测定叶片光合作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叶室为透明玻璃材料制成。请回答:

(1)夏季上午将此装置放到阳光下,气体分析仪能测到含量逐渐减少的气体是__________,该气体含量逐渐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气体是如何进出植物叶片的?某同学制作了叶片横切面的临时装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__________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他用此装片进一步观察细胞分裂能成功吗?_________。

24.阅读下面资料,重温科学家的研过程,回答问题。

植物靠“吃”什么长大?1642年,荷兰科学家赫尔蒙特猜测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是从土壤中获得的。他为此作了柳树种植实验。

植物能否清洁空气?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用小白鼠作了两组对照实验。

(1)赫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土壤减少90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大部分浇的雨水通过作用排出植物体外。当探究的结果与猜想不

符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里斯特剩的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我们已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普里斯特有一次晚上作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小白鼠死了,请分析原因。

25. 下图是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时用黑布将整个实验装置用黑布罩起来,不让光线透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第二天揭开黑布,发现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大钟罩内___________的浓度大大增加。

(3)将燃烧着的火柴伸入到大钟罩内,火柴立即熄灭,说明大钟罩内__________浓度大大降低。(4)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放出_________,吸收________________。

(5)植物每时每刻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还能释放能量,除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以外,其余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

26. 分析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气体成分环境中的气体(%)呼出的气体(%)

氮气78 78

氧气21 16

二氧化碳0.03 4

水0.07 1.1

其他气体0.9 0.9

甲乙两瓶中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用吸耳球向甲瓶中吹入空气,用嘴通过塑料吸管向乙瓶吹气。10分钟后,观察两瓶中石灰水的变化:

(1)甲瓶中的石灰水,说明空气中__________;乙瓶中的石灰水__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___。

(2)表中可以看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主要增加了气体,这些气体来自,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再从血液中通过壁和壁进入肺泡,然后通过的过程排出体外。

27.下图中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向A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①种子的呼吸作用(填加强或减弱);②幼苗的光合作用(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呼吸作用实质是:有机物+氧→___________。

(2)如果将A中的漏斗和玻璃管全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均将(填加强

或减弱),其原因是

28. 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存放种子的条件,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AB广口瓶中放入的种子均为干燥的种子)请你回答问题:

(1)实验中,设计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预测实验现

象。

(3)加入清水后,种子的__________作用加强,该生理过程主要在细胞中的__________内进行,请你写出其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探究.你认为储存种子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生物小组的同学将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置于黑暗环境中,一天后剪取一段枝条,插入下图广口瓶中,对其生理活动进行探究。

(1)清晨,把该枝条从黑暗中取出后,立即将叶片d置于上图装置中,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某种原料,则原料是____________。

(2)傍晚,发现广口瓶内的液面明显下降,减少的水分主要是植物通过__________由叶的气孔散失的。如果在当天傍晚取下b叶片,用打孔器获取一圆片,烘干后称重,次日凌晨取下c叶片,取同样大小的一圆片,烘干后称重,发现取自c叶片的圆片较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在广口瓶中滴加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从该枝条上截取一段茎,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发现被染成红色的部位是_________。

30.下图是小明用来证明植物的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的实验装置。请认真观察并分析回答:

(1)这个实验及装置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二是。

(2)经小组讨论后,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取两盆植株大小相同的同种植物标记为甲、乙,甲植株不

做任何处理,乙植株___________,分别用不透气的透明塑料袋罩住两植株,在茎的基部扎紧塑料袋口,然后将两个装置同时放到光下照射两个小时。

(3)请你预测实验结果:甲,乙。

(七年级下册)

1. 现提供实验材料和条件:试管3支、2毫升淀粉糊3份、碘液、2毫克胃液、2毫升唾液、2毫克胆汁、环境温度37℃。

(1)请根据上述实验材料和条件完成实验表格:

试管编号l 2 3

加入2毫升淀粉糊保温2毫克胃液37℃2毫克唾液37℃2毫克胆汁37℃

加两滴碘液后的颜色变化

(2)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放入37℃温水中? 。(3)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4)这个实验说明了。

2. 取一块馒头放在口里咀嚼,细细品味时,会尝出一些甜味来,并且会越嚼越甜。这与馒头中淀粉在口腔里的变化有关。某实验小组将少许馒头切碎,平均分成A、B两份,作如图处理。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该小组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这是为了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

(2)鉴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

(3)如果将1、2号试管置于37℃的水中保温10分钟后取出,再向试管内滴加鉴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学试剂,不变蓝的是_________号试管。

(4)2号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将1、2号试管置于加了冰块的水中10分钟后取出,再向试管内滴加鉴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学试剂,变蓝的是_____________号试管。

(6)从上可知:淀粉在口腔中可以被______消化,而且其消化过程受_____影响。

3. 已知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蓝色。某同学要设计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方案。

(1)实验前,根据已有知识,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馒头屑,再向A试管中加人2ml唾液.向B试管中加入1ml清水,分别搅拌后放人37℃.温水中保温10分钟。此步骤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___________。(3)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预计会变蓝的是__________试管,不会变蓝的是___________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 为了证明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某小组的同学决定亲自做实验。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准备了下列实验材料用具:一桶河水,20只同种并同时孵化的蝌蚪,甲状腺激素,两个水槽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记录表,请你帮助他们补充完整(请将答案填写在答案卷的横线

上)

实验记录表

实验对象控制条件实验结果

甲组10只蝌蚪①正常发育

乙组10只蝌蚪加甲状腺激素②

(2)组在上述实验中是实验组。

(3)科学家为了研究甲状腺的功能,还进行了下述实验:首先将蝌蚪的甲状腺破坏,发现蝌蚪停止了发育,不能发育成蛙。然后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发现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成蛙。请你分析科学家通过这一实验得出的结:。(4)食物中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使人患病,常吃、等食品对于防治这种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5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废电池浸出液对黄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他们已将某品牌的电池共2节进行剖皮处理,并用自来水浸泡数天备用。如果你是其中一员,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

第一步:选取刚发芽的饱满黄豆种子20粒,平均分成两组,置于相同大小的培养缸中,分别编号A

和B。

第二步:每天定时给A组加入适量未经处理的自来水,给B组加入__________。

第三步:将培养缸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周后,测量记录各株黄豆幼苗的高度,并计算出两组的___________。

(4)结果分析:实验结果为A组黄豆幼苗的平均高度明显大于B组的平均高度,说明。

6 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4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

(5)在向各鱼缸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期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下表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毫升)50 100 200 400 金鱼成活的时间(天)15 12 7 1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4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

(5)在向各鱼缸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期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下表

初中生物实验器材清单

初中生物实验器材清单 一.七年级上册: 1.演示实验: (1)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 材料用具: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玻璃器皿、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标签纸、胶水 (2)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材料用具:大烧杯、清水、试管、漏斗、金鱼藻、卫生香、火柴 (3)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 材料用具:保温瓶、温度计、煮熟的种子和萌发的种子 (4)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什么气体? 材料用具:广口瓶、软木塞、漏斗、棉花、带开关的导管、试管、澄清的石灰水、小烧杯、萌发的植物种子 (5)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消耗了什么气体? 材料用具:广口瓶、软木塞、煮熟的种子和萌发的种子、蜡烛、火柴、燃烧匙 2.学生实验: (1)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材料用具:调查表、笔、望远镜、放大镜、照相机 (2)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材料用具: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盒、纸盒)纸板、玻璃板 (3)练习使用显微镜 材料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玻片标本、笔、纱布 (4)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新鲜的黄瓜(苦草或黑藻)、清水、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5)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材料用具: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6)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材料用具: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显微镜 (7)观察草履虫 材料用具: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少许棉花纤维 (8)观察种子的结构 材料用具:浸软的菜豆(或大豆、蚕豆)种子、浸软的玉米(或小麦)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稀碘酒 (9)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材料用具:菜豆(或大豆、蚕豆)种子40粒、四个能够盖紧的罐头瓶、一个小勺、八张餐巾纸(或卫生纸)、四张标签纸和胶水 (10)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材料用具:直径10cm的培养皿、滤纸、纱布、清水、菜豆(或大豆、蚕豆)种子100粒(11)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材料用具:已经长出根毛的幼苗、根尖的永久切片、放大镜、显微镜、镊子 (12)观察叶片的结构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评卷人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 1?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Q溶液(可分解释放CC2)、注射器、打孔器、如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 ①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溶液(不考虑溶 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 ③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越弱.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 (单位:秒) 组别NaHCO相对浓度 50100150 低光强组968801720 中光强组883632498 高光强组767476355 【实验结论】. 【评价反思】①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 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

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LLD灯? 2?小科同学发现一个生活现象,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有关?于是,小科决定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他借鉴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组别甲组乙组 实验材料同种红叶石楠多株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环境条件阴暗、低温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处理方法装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 (1)交流评价:学习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因为实验选材和环境条件设置没有控制好变量,该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 ①对实验材料选择的改进是__________ ②甲组的环境条件应重新设置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 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摘要] :把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首先要弄清实验的原理、实验中材料的使用、实验中的变量、现象及预测实验结果等。 [关键词]: 注重设计重视过程解题技巧 会考实验题的创新设计,正在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方向突破和发展,已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实验命题的方向和热点。那么,如何才能答好生物实验设计题,取得优秀的分数呢?这就必须了解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在生物实验能力测试中就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总体考虑,综合分析,达到事半功倍,获得高分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与技巧。 1 什么是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但在生物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查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进等等。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 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2.1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 2.1.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一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一因素是实验变量。例如“设计实验验证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此实验原理或实验思路与七年级上册教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相同,因此采用教材中相似的实验设计思想:先准备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投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中。再如“口腔内的化学变化”,探讨的问题是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实验设计中,“温度”这一因素应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如二005年湖南怀化“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2007年浙江湖州“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与时间关系”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 2.1.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一找出两类变量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1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 量的河泥; ②向E、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A Fl t H ④把A、C、E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 )实验装置A、E、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A、E、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 有关; (2)比较A、E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 是 _____________ ;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 )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中的金鱼,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1) 甲将盆栽的银边天竺葵进行 24小时暗处理;乙对盆栽的银边天竺葵不进 行暗处 理。 (2) 甲、乙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各自从自己盆栽 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两个小烧杯里隔水加热 10―― 15 分钟 (3) 二者都用清水漂洗叶片,然后再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再用清水冲 掉碘液。 实验现象:甲摘取的叶片除银边不变蓝外,其余部分都变蓝;乙摘取的叶片全部 变成蓝色。 结论可靠吗?并说明理由(对实验结论不可靠的进行说 (3)如果将C 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5°C ,再重复D 过程,这两个试管中浆糊的颜 请回答:(1)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 条件进行了探究。(2) 实验结论: o (3)你认为甲、乙两同学所得到的实验 明 ) 0 [1]号试管中颜色 ,原因是 0 4 ?为了研究种子所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集(附答案)超好用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1.(5分)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A、B ②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中加入500ml自来水 ③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资料 ④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一只 ⑤在A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B缸不加入 ⑥保持A、B两缸水温20℃——25℃ 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完善 (2)第⑤步中,设置B缸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假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清楚)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 ② ③ 2(7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2)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 中的金鱼,原因是 3(5分)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24小时暗处理(即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乙同学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 (2)甲、乙两同学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甲、乙两同学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 (4)甲、乙两同学把各自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两个小烧杯里隔水加热10——15分钟(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烧杯,乙摘取的叶片放入B烧杯)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专题(所有实验总结)演示教学

实验探究专题 【知识梳理】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资料分析法 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发现问题(2)提出问题 (3)作出假设(4)制定计划 (5)实施计划(6)得出结论 (7)表达交流 3. 确定变量及设计对照实验: (1)确定变量 实验中只能确定一个变量,而其它条件对照组与实验组完全一致。 变量可以是生物因素,也可以是非生物因素,变量往往蕴含在探究实验所提出的问题中。 (2)设计对照实验 实验组:施加了变量或接受变量处理的组。 对照组:未施加变量或未接受变量处理的组。 原则:单一变量、对照、重复

1.在探究实验中,往往要设置对照,设置对照的主要作用是 A.为了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B.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C.为了有多个变量 D.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从而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在探究实验中,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常要计算平均值这是为了 A.使每位同学都参与 B.避免偶然因素 C.探究是否有不同 D.采用对照试验 3.假如探究的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不符,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假设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4.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25℃和0℃ B.有光和无光 C.温度和水分 D.有空气和无空气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 光对鼠妇生活有(或无)影响。 ?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10只鼠妇,设置明亮和阴暗的对照,每隔一分钟记录,计十次,求十次的平均值。 ?实验结果: 明亮处鼠妇数目为2,阴暗处鼠妇数目为8。 ?实验结论: 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题(带答案)

生物实验题 一、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 材料用具:10只鼠妇、长方型铁盒、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透明的玻璃、不透明 的硬纸版(可以补充所需的材料和用具) 实验方法和步骤: 1.先在长方形铁盒中放入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 2.将鼠妇放在中央处。 3.将玻璃盖在左侧处,将纸版盖在右侧处。 4.静置10分钟后,大多数鼠妇跑到右侧侧。 5.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6.在研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在实验结束后,应该这样处理鼠妇:放归大自然 7.本实验探究的是光的不同对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影响。 8.本实验为什么要用10只而不是1只鼠妇?防止有偶然事情发生 9.为什么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 1)作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黑暗和光 亮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 (4)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5)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水份,需要给鼠妇

提供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 二、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 3 2 1 6 4 5 8 7 . ①对光②装镜头③放置④升镜筒⑤降镜筒 ⑥低倍镜观察⑦细准焦螺旋⑧寻找物像 (2)对光时,应首先转动图中的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图中的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4)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的物镜是低倍。对光时使用的物镜是低倍。 (5)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如果目镜上标有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 200 倍。(6)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关系是相反,这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像。(学会判断玻片标本怎样移动?)(能判断看如“F”、“上”等的像是什么?) (7)怎样判断污点在目镜上、物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移动玻片时,污点动则在玻片上,如不动,换物镜,污点没则在物镜上,如没有则在目镜上 8.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 C ) ①目镜15×物镜10×②目镜10×物镜10× ③目镜15×物镜25×④目镜10×物镜25× A、①② B、④① C、③② D、③④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

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 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人设计了下面实验: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 在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 蚯蚓,回答下列问题: 1)乙瓶中的蚯蚓蠕动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水分这一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2)蚯蚓的呼吸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3)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4)依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 2、我们常听说“饭前便后要洗手”,是不是我们的手上分布有很多的细菌呢?请你根据所提供材 料,完善如下实验方案,回答相关问题。材料用具: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 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步骤:①在两个培养皿上分别贴上标签纸,注明A,B。 ②用无菌棉球擦拭没洗过的手心,在A培养基上轻轻涂抹,为实验组,B套不做任何处理, 为对照组,这个过程叫做接种。(此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③用透明胶带将两套培养皿密封,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④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入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设置B组?与A组形成对照实验 (2)为什么要用无菌棉球接种?避免棉球上的菌类污染培养基 (3)两套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为什么要进行高温处理?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中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 (4)预期结果:A培养基上长出了许多菌落,B培养基上没有菌落 3、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 个坑,淋一些凉开水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 昼夜,淘洗干净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于温暖的地方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 蒸熟(以上容器、毛巾等都要求消毒),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先后顺:④→⑥→③→①→②→⑤(用代号加箭头表示 2)酒曲含有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 3)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二氧化碳 4)有人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甜酒没制作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容器不干净或容器没有盖好,有杂菌进入等 5)将糯米蒸熟后要用凉开心冲淋一次,放置到30℃左右再加入酒曲的原因是防止高温将酵母菌杀死并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适宜的温度 6)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其原因是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7)将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个凹坑的目的是:提供氧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4、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问题: 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蚯蚓身体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 共有13 个体节。 2)用手指触摸蚯蚓腹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蚯蚓腹面生有许多刚毛。蚯蚓的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3)蚯蚓在糙纸上运动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速度要快,因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 刚毛不能发挥作用。 4)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维持蚯蚓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精题集锦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精题集锦 1. 下图是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时用黑布将整个实验装置用黑布罩起来,不让光线透入,其目的是 ________ (2)第二天揭开黑布,发现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大钟罩内 _________的浓度大大增加。 (3)将燃烧着的火柴伸入到大钟罩内,火柴立即熄灭,说明大钟罩内 _______________浓度大大降低。 (4)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放出_________,吸收________________。(5)植物每时每刻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还能释放能量,除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以外,其余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所示为一科学家所做实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鼠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蜡烛熄灭(A图),小鼠死亡(B图),将一株植物单独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植物死亡(C图)。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同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能长时间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D图)。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鼠放到同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和小鼠都能活着(E图)。

A B C D E (1)图A、B实验中,蜡烛熄灭。小鼠死亡的原因是玻璃罩里________。(2)图C中植物死亡的原因是密闭玻璃罩里缺少________,植物无法进行________而死亡。 (3)图D、E实验现象说明,密闭玻璃罩内有满足蜡烛燃烧和动植物生活所需要的________。 (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________。 4. 某同学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 制订和实施探究方案: ①取一段柳树的枝条,将其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色透明,其成分为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广口瓶中; 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该同学做出假设的依据是:茎的木质部中的________是上下相连通的;(2)该实验必须用带叶的枝条,原因是通过叶片表面的________进行________作用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将柳树的枝条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的目的是排除茎的________干扰。(4)为了能够在茎的横切面上或纵切面上观察到溶液的位置,需要将该同学方

【最新】初中生物所有的实验大全

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 目的要求: 1、识别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2、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3、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材料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纱布、载玻片、盖玻片 1方法步骤:1取镜2放镜3安装目镜与物镜 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1、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2、仔细观察目镜和物镜的特点3、转粗、细后观察镜筒位置变化4、转动反光镜,辨别两面的区别5、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显微镜的使用: 1、对光A转粗升 B转转换器低镜对准通光孔C转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D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知道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1、安放装片 2、观察A从侧面注视物镜 2毫米处B左。缓缓上升C缓缓移动装片,注意物象移动方向 3、整理和存放 A实验结束后,先提升镜筒,取下装片。B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干净如果目镜和物镜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擦干净 C最低竖立 D原处讨论: 1、显微镜构造中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3、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象与装片上的实物相比,在大小、形状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目的要求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细胞的结构2、初步学会画细胞的结构材料用具:显微镜、稀碘液、生理盐水、清水、消毒牙签,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洋葱方法步骤:根据下面提供的两组实验,分组(或自由选择)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交流实验结果和体会 1、制作临时装片 2、观察细胞结构 A观察视野内参照图找细胞及各部分结构 B画图并标注名称讨论1、制作临时装片大致分为哪几个步骤?2、人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比较他们的异同。 3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材料用具:草履虫培养液,牛肉汁、食盐、载玻片、吸管、放大镜等 方法步骤 1、在洁净的载玻片左侧A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虫的活动 2、在载玻片右侧B处滴一滴牛肉汁,用吸管划通A、B形成连桥,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3、在牛肉汁外侧边缘放数粒食盐,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讨论: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试题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物镜和目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在目镜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 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载玻片,是汉字或英文字母位于通光孔的中央。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收镜 实验完毕后取下载玻片,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取下目镜和物镜,放回镜盒内(或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下降镜筒,将显微镜放进镜箱内,送回原处。 实验现象与结论: 1、视野中看到的汉字或英文字母与纸片上的有何不同?显微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上--- e------ 显微镜成的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2、物象的放大倍数如何确定?目镜放大倍数ⅹ物镜放大倍数 试题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漱口 2、擦片: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试干净。 3、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4、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牙签上会附着一些口腔上皮细胞。 5、把牙签上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二)观察 先用低倍物镜观察,看到扁平细胞后再换上高倍物镜,移动玻片标本寻找一个清晰、完整的细胞,从外到内辨认细胞的结构。 画图:画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 试题三观察种子的结构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种皮,分开合拢的两片子叶,观察它的外形。 (2)用放大镜观察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观察玉米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2)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题

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题 第一部分:实验设计分析 一、提出问题: 二、做出假设: 三、实验材料:水蚤、显微镜、胶头滴管、烧杯、量筒、清水、酒精(浓度为0.1%、0.2%、0.3%、 0.4%、0.5%、1%、2%、5%)、计时器、载玻片、吸水纸 选水蚤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四、实验步骤: 步骤1:选取大小、活力一致的水蚤若干。在显微镜下认识水蚤心脏的位置。 步骤2: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取一只水蚤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这只水蚤10s的心跳次数。 步骤3:取下载玻片,用吸水纸将水吸干,再滴2滴体积分数为0.1%的酒精溶液,过15s后再用吸水纸吸去大部分的酒精溶液(不要吸干),计数水蚤10s的心率,作好记录。 步骤4:另取水蚤,先观察记录清水中水蚤10s的心跳次数,再用与步骤3一样的方法分别观察水蚤在体积分数为0.2%,0.3%,0.4%,0.5%,1%,2%,5%的酒精溶液中10s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步骤5:每个浓度计数都要重复至少3次,取平均值。 五、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第三部分:迁移运用 1、西玛津是一种除草剂,在我国的很多河流中都检出过较高浓度的西玛津。为探究不同浓度西玛津对两栖动物生存和发育的影响,研究小组利用蟾蜍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配制浓度为0.1、1、10和100微克/升的西玛津溶液。 步骤二:挑选生长18天的蝌蚪720只分组,分别放入玻璃缸中进行培养,每2天换水1次。 步骤三:实验期间,每天观察蝌蚪的形态改变和健康状况,取出死亡和濒死的蝌蚪。 步骤四:汇总数据如下图。 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二中,应注意将720只蝌蚪 分成 组,并且每组换水和投喂食物的时间 (相同/不同)。 (2)步骤三中,每天对蝌蚪的情况要做好观察和 ,以便后续的分析。 (3)图1结果显示,西玛津浓度超过10微克/升时,蟾蜍死亡率 。根据图2推断,高浓度西玛津通过对蟾蜍 的影响,从而 (缩短/延长)蝌蚪的变态时间。 (.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得出 结 论 : 高 浓 度 西 玛 津 。 2、黄瓜是我国温室栽培面积较大的蔬菜之一。科研人员在T 1、T 2、T 3三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T 1>T 2>T 3)测定了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如下图)和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目、淀粉粒数目(如下表)。 (1)据图可知,T 1、T 2、T 3三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在8:00~12:00之间均__________, 12:00之后均逐渐降低,这种规律性变化主要是由于一天中____________变化带来的影响。 (2)结合表中数据分析,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黄瓜叶片细胞中叶绿体形成和发育受到影响,叶片的 光合作用速率 ,使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降低,淀粉粒的数目 。 (3)除文中研究的因素外,影响黄瓜光合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图1 蟾蜍发育过程的死亡率图2 后腿展开时间 ?àí??꣨£¥£? oóíè?1?aê±??£¨ìì£? 浓度(微克/升) 浓度(微克/升)

初中生物常考实验考题实例汇总

初中生物常考实验考题实例汇总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3 2 1 6 4 5 8 7 . ①对光②装镜头③放置④升镜筒⑤降镜筒 ⑥低倍镜观察⑦细准焦螺旋⑧寻找物像 2.对光时,应首先转动图中的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图中的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的物镜是低倍。对光时使用的物镜是低倍。 4.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如果目镜上标有 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200 倍。5.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关系是相反,这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倒立像。(学会判断玻片标本怎样移动?) (能判断看如“F”、“上”等的像是什么?) 6.怎样判断污点在目镜上、物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移动玻片时,污点动则在玻片上,如不动,换物镜,污点没则在物镜上,如没有则在目镜上 7.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C) ①目镜15×物镜10×②目镜10×物镜10× ③目镜15×物镜25×④目镜10×物镜25× A、①② B、④① C、③② D、③④

8、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切片,先用10×的物镜观察,再换用40×的物镜,若不调整准焦螺旋,此时视野的清晰度和亮度变化是D A、模糊、变暗 B、模糊、变亮 C、清晰、变亮 D、清晰、变暗 9.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求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实验二【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擦→滴→撕→展→盖→染→吸 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C) ①染色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⑤盖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⑥⑤④① C、③④②⑥⑤① D、④②①③⑤⑥ 2.制作洋葱鳞片叶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使用盖玻片的方法是(B) A、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滴液,另一边慢慢盖上 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一端,推向中间 D、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滴液,另一边快速盖上 3、下列关于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不正确的是(B) A、用洁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然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B、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外侧撕取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C、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D、用稀碘液进行染色 4.防止气泡产生的方法? 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慢慢盖上

生物初中会考实验操作考试练习题

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练习题 一、生物实验A 类操作练习题 1.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器材及设置: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单面刀片、镊子、清水、稀碘液、解剖针、小块木板、洋葱鳞片叶、擦镜纸(备用)。 [附]显微镜状态:目镜已安装好,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呈外八字形,镜筒降到最低处。 实验要求:(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方法步骤: 第 1 页共15 页

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器材及设置: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镊子、消毒牙签(一端尖,一端钝)、稀碘液、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一次性杯子、擦镜纸(备用)。 [附]显微镜状态:目镜已安装好,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呈外八字形,镜筒降到最低处。

实验要求:(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方法步骤:

3.生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永久装片并绘制细胞结构图实验器材:显微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永久装片、铅笔、尺子、橡皮实验要求: (1)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永久装片。 (2)绘制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方法步骤:

镜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对光 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 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安放玻 片 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 的两端。注意两张玻片都应如此安放,取放玻片时应先将镜筒升 高。 调焦 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 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一只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 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 晰。 观察 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镜下观察人的口腔 上皮细胞永久装片。 (2)绘制人体口 腔上皮细胞结构图 绘制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画图要求:1.画椭圆形轮廓,中央点密集的铅笔细点呈球形,周围点稀疏的点。 2. 用水平线右侧引线并标注名称 3. 图下注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4. 用显微镜观察并识别人体的基本组织 实验器材及设置:显微镜、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单层扁平上皮、骨骼肌、神经元、疏松结缔组织四种组织的永久切片)、纱布、擦镜纸(备用)。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真题及参考答案 1. ( 5分)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 A B ②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中加入500ml自来水 ③在A 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资料 ④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一只 ⑤在A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B缸不加入 ⑥保持A、B两缸水温20C—— 25 C 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1)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完善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步中,设置B缸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假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清楚)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7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E、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C、E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装置A、E、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A、E、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2)比较A、E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集(附标准答案)-----超好用!中考必看--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1.(5分)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A、B ②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中加入500ml自来水 ③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资料 ④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一只 ⑤在A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B缸不加入 ⑥保持A、B两缸水温20℃——25℃ 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完善第一处是第②步,应该在两个缸中加入同样水质的水(比如都是池塘水);第二处是第④步,要加入一定数量的蝌蚪;而不是一只。 (2)第⑤步中,设置B缸的目的是什么?起对照作用。 (3)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假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清楚)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如果A缸中的蝌蚪比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快,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②如果AB两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一样快,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不起作用。 ③如果A缸中的蝌蚪比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慢,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2(7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水阳光温度空气空间等;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氧气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氧气;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水藻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完整word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 1 什么是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但在生物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查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进等等。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 ⑦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2.1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 2.1.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一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一因素是实验变量。例如“设计实验验证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此实验原理或实验思路与七年级上册教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相同,因此采用教材中相似的实验设计思想:先准备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投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中。再如“口腔内的化学变化”,探讨的问题是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实验设计中,“温度”这一因素应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如二005年湖南怀化“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2007年浙江湖州“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与时间关系”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 2.1.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一找出两类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口腔内的化学变化”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适温和高温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和高温条件的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案例.doc

实用标准文案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兵团二中 吕笃康 2013 年7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以"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

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 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 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 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 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节 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 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 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 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 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 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 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 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 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 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