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综合实验指导书实验4版g

电路综合实验指导书实验4版g

电路综合实验指导书实验4版g
电路综合实验指导书实验4版g

1. 初步认识并学会使用变压器

目的要求掌握变压器的基本参数及使用方法。 掌握变压器变比的测量方法

了解是那些因素影响着变压器的容量(输出功率的大小)

实验器材:220V/2*6V/5W 的单相变压器、交流电压表(或万用表)、

一段电线、Φ2mm/3cm 热缩管2段、电源线1段、插头1个。 1.1. 用电池、发光二极管判断同名端(10分)

预习:什么是同名端,同名端有那些特性。 如图1,先给变压器各端起好名字,将一只发光二极管联接到变压器原边。副边的b 端接电池的负极,当电池正极与a 端接通(用线头碰上即可)的瞬间,发光二极管LED 亮一下,则A 与a 是同名端。如果电池正极与a 端接通时LED 不亮,断开时LED 亮一下,则哪两端是同名端?为什么?

1.2. 测量变压器原边的直流电阻R 1(5分) ①万用表欧姆档进行测量。

②用伏安法进行测量:变压器原边外加10V 的直流电压,测量电流得出直流电阻。

1.3. 测量变比(5分)

接上实验变压器原边的电源线,如图2,接上交流电压源,测量并记录输入电压U AX 与输出电压U ab 、U ao 、U ob 。

问:变压器的变比有几种,分别是多少?

表1.3

1.4. * 测量变压器原边的电感量(10分)

根据实验1.3已知的电阻值及测量电路图2(注意用交流电流表),测出原边的电抗值,计算其电感量。

表3

将上述测量与计算结果填于表1.4中。

2. 学习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的方法

闭合导体如同闭合的管子,导体中有许多电子,同闭合管子中充满了可以流动的滚珠(无间隙)。当电路中有交流电流时,其中的电子如同所有滚珠做周期性地左右滚动,而当电路中有直流电流时,电路中的电子如同所有滚珠朝一个方向滚动。整流就是使交流电路中局部电路的电子朝单方向流动,变成

图1 变压器同名端判断 a

图2 测量变压器的变比

A

X

o

b

220V

直流电。这如同使左右滚动的滚珠变成朝一个方向流滚动相似。整流二极管是实现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的主要器件,它能使电子只朝单方向流动,如同单向止回阀门。

图3是将高压交流电变成低压直流电的电路图。L1、L2、R1、R2组成了保险丝状态指示电路,当保险丝断了时LED 会发光。D1~D4是4个整流二极管,型号是IN4007。假设交流电的正半周,变压器副边a 点电位高时(o 点较低,b 点最低),由于整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电流总是由高电位流向低电位处。电流不会经过D3到低电位b 点,电流只能从a 点经过 D1流到c 点,再经过R3、L3到o 点。由于o 点电压高于b 点,电流也会从o 点经过R4、L4流到d 点,再经过D4到电位更低的b 点。交流电的正半周,b 点电位高,电流只能从b 点经过 D2流到c 点,再经过R3、L3到o 点,这样对R3、L3就形成了正向双半波整流。同样,由于D3、D4在作用,对R4、L4也组成了反向双半波整流电路,如果不考虑oo 连线,对R3、L3、R4、L4构成了全波整流电路。

R1~R4是限流电阻,使四个LED 的电流有效值控制在5~10mA 。 根据表2中要求的测量内容,将数据测量后填入其中。 注意:

1. 测量U ao 、U ab 、U bo 要用交流电压档,测量U co 、U cd 、U do 要用直流电压档。根据表2中的测量数值,

计算被测交流电压u ab 的峰值U abm ,再画出u co 的波形,利用求平均值的公式计算出平均值。

2. 普通LED (发光二极管)有阴阳极之分,刚买来新的LED ,长腿的是阳极,短腿的是阴极。电流从

阳极流入,阴极流出。对于拆卸的LED ,可用数字万用表判断,将数字万用表调在测二极管档,两表笔放在两个极上,当其发光时,红表笔对应的是阳极。L 1、L 2不用考虑其极性。 3. 普通二极管有阴阳极之分,靠近圆环的腿是阴极。

问:哪些量是直流量?哪些量是交流量?直流量是有效值还是平均值?根据测量数据及数学推导验证之,计算值填于表2中,表2中最后两项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2

3. 验证交流电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在图3的基础上,接上E 1、E 2,形成图4所示的带滤波环节的全波整流电路。根据表3的要求,将测量数值填于表中。(注意:普通电解电容器有阴阳极之分,刚买来的电解电容器,长腿的是阳极。另外,靠近侧面有“-”的腿是阴极。)

当滤波电容选择足够大的时候,直流电压(U cd +1.3V )基本就是交流电压u ab 的峰值,同样(U do +0.65)

基本就是交流电压u bo 的峰值,为什么?另外注意测量U ab 用交流电压档。

另外接上E 1、E 2后好像L 3、L 4更亮了,你感觉到了没有?能解释一下?

4. 制作恒压源并验证其特性

恒压源的特性就是端电压不因端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在实验3的基础上,再接上三端稳压集成电路7805、7905(注意有方向性),电解电容E3(47uF)、E4(47uF)、R5、R6、L5、L6六个元件,形成如图5所示的±5V 恒压源电路。

根据表5的要求,在eo (of )之间接不同的电阻,测量相关数据填于表4中,验证恒压源的输出电压不随输出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说明:这不是理想恒压源,端电流不要超出0.4A 。

5. 测定元件伏安特性

在实验4的基础上,再将图5.1的二极管IN4007串上电阻R 后,接在ef 两端,电阻R 按照表5要求的数值分别替换,每次替换R 后,测量二极管IN4007两端的电压,并计算通过二极管IN4007与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填于表5中,在坐标图5.2上描出二极管IN4148的伏安特性。将二极管IN4007换成发cd ab 含义及“1.3V ”在来源。

6. 学习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 )的实际电路与等效电路之间的关系

图6.1给出了一种可以实现电压控制电流源的实际电路。该电路用到了一种叫作N 沟道绝缘栅场效

5

10

1

2

图5.2 二极管伏安特性

1

应管(N-FET)的元件。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N-FET)的元件有三个管脚,它们分别是:G管脚-控制栅极;S管脚-源极;D管脚-漏极。

N沟道绝缘栅场效应管(N-FET)有如下特点:①栅极G与漏极D、栅极G与源极S之间是绝缘的,电流不能流入也不能流出栅极G,②电流从漏极D流入,从源极S流出形成电流I D(也是I S),I D与U GS 近似成比例,即:i D=g u GS。

在使用绝缘栅场效应管时,要保证身体无静电,否则很容易破坏G与S之间的绝缘。安装顺序是先安装绝缘栅场效应管周围的其它元件,再安装N-FET。安装N-FET之前要先释放身体的静电(可在自来水管或暖气片的导体上用手摸一下)。当绝缘栅场效应管及其周围的元件都安装焊接好了以后,再碰到它,一般不会损坏之。

本实验安装过程:先焊上R32、DJ3、R7=7.5k、R8=1k、R35、R W3(这五个元件的引脚适当留长点2mm,便于测量两端电压),R31、R36用短接线替代,最后安装绝缘栅场效应管2N7000。

我们知道,VCCS是电路网络中的某支路l1的电压控制着该网络中另一支路l2的电流,即i l2=g u l1。在图6.1中,电压u Jf的大小将决定着i D的大小,即电压u Jf控制着电流i D,i D=g u Jf。如何验证呢?我们分两步进行,首先获得一个电压可变,而电流不变的控制支路,再验证被控支路是受控电流源而不是受控电压源。

先进行第一步,获得一个电压可变,而电流不变的控制支路:根据图6.1,如果支路R35没有电流,则改变滑动触点J,不会改变通过R W3、R7上的电流大小与方向,但会改变u Jf的大小,也说明没有从J 点流向G的电流。测量支路R35两端的电压,应该等于0。如果u Jf的大小发生变化后,支路R32上的电流也跟着发生了相应地变化,就说明了控制电压u Jf起作用了。

再进行第二步,证明电压u Jf控制的是一个电流源i DS而不是一个电压源u DS:如果DS之间是一个受控电流源,则保持u Jf不变,我们改变R32后,流过R32的电流不应该变化;如果DS之间是一个受控电压源,则保持u Jf不变,改变R32后,u DS不应该改变,而通过R32的电流应该变化。具体操作如下:我们一边调节R W3,一边测量R32两端的电压,使之等于3V左右(不

必很准确),记于表6.1中,然后,测量R35两端的电压(正常应该等

于0V),测量表6.1中的其它参数,再将R32换成470Ω,重新测量相

关数据填于表6.1中。

根据表6.1说明,图6.1为什么是电压控制电流源。

根据图6.2及表6.2的要求,重新安装调整电路,测量、计算相关参数。

思考:为什么在等效电路中R35没有了?

图6.2 用含有受控源的电路验证KCL、KVL

R34

1k

b 实际电路

a 等效电路

R

2k

6.1 用MOSFET实现VCCC电路

用含有受控源的电路验证KCL 、KVL

7. 运算放大电路

7.1. 认识运算放大器

本次实验用到运算放大器,

型号是LM358,其引脚功能如右图所示。 7.2. 反相运算放大器

o i 有u o = - k u i

关系的放大电路,一般情况下,k ≥1。

R7换成1k 电阻,接上R11、R13,短接DJ1,根据图8,调节RW3,使其中间输出端从-2V 到+2V 变化,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 o 1,填入下表7.2。

注意:接上R7、R8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精确的调整值,当然也缩小了调整范围。 7.3. 反相运算加法器

所谓反相运算加法器就是采用运算放大集成电路实现的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u i1、u i2、u i3、、、有u o = - k(u i1+ u i2+ u i3+、、、)关系的电路。

根据图8,再接上RW1、RW2、R9、R10、DJ4、调节RW1、RW2、RW3,使它们的中间输出端如表7.3,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 o1,填入下表7.3。

保持RW 1、RW 2、RW3的状态不变。

7.4. 同相运算加法器

所谓同相运算加法器就是采用运算放大集成电路实现的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u i1、u i2、u i3、、、有u o = k (u i1+ u i2+ u i3+、、、)关系的电路

根据图8,再接上R 14、R 15、R 16,又形成一个反相电路,并且与u o 1级联。在实验7.3最后RW 1、RW 2、RW3的状态数据基础上,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 o 2,填入下表7.4中,并且比较u o 1与u o 2。

图7 LM358的引脚及内部结构图

8. 制作并验证电压控制电压源特性(VCVS )

所谓电压控制电压源是电路网络中某两端的电压随另一处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表现出电压源的特性。

在实验7.4的基础上,去掉R 10、R 11、R 16,再接上R 18、R 19、R 20、R 21、R 23、R 24、41C 、42C 、L 7、L 8,根据表8要求,调节电位器RW1,从而改变j 点对地O 点电位。理想状态下,u o 1= - 2u RW1,u o1=-u j ,即u j =2u RW1。每改变一次RW1,根据表8要求选择R 24合适的大小,测量相关数据填入表中,计算电压放大倍数μ,计算通过R 24的电流。正常情况下,R 24的大小改变了,输出电流(即负载大小)也改变了,但u j 不应改变,这是电压源的特性。

9. 实现音频(耳机)信号的放大

将DJ1换成10uF 的电解电容(实现交流放大的输入),+极靠近R 7,将R 13换成200k ,去掉DJ3、DJ2、R 10、R 9、R 8、 R 7,重新接上R 11,将R8的焊盘1与焊盘C 连接起来,从而使RW3一端接地(O 点),成为音量调节电位器。耳机的接地线与焊盘C 连接起来,耳机的信号线与R7的焊盘1连接起来,调节RW 3约在中间位置,在jO

之间接上扬声器,这样,两个反相放大电路级

联,组成了同相放大电路。打开MP3,接通电

源,你听听,扬声器响了吗?如果用手机作为

音源,可能要在RW3的1、2焊盘之间要并一33~68Ω的电阻,否则手机可能认为你没插入耳机。

图9 耳机插头示意图

如果割断运放1的输出uo1与运放2之间的连接(在PCB板R14旁边的“‖”处)。接上E5,E5的“-”极接焊盘D,这样就实现了两运放的电容交流耦合。在静态时,能确保j点的电位等于0V。打开MP3,接通电源,你听听,扬声器响了吗?比较一下,与前面的效果有区别吗?

另外,也可用单运放实现同相音频放大。

看图8,E5的“-”极接它旁边的焊盘E(地),将R16换成200k,将信号送到运算集成电路的5端(2、5端相连),打开MP3,听听,响了吗?比较一下,与前面两种效果有区别吗?

本实验也是扩大运算放大器带负载能力的一个实验。扬声器的阻抗是8Ω,通过它的最大电流接近5V/8Ω=0.625A,这对LM358是达不到的,请同学们自行查找资料,比对输出电流、功率消耗等相关数据。

实验报告内容:

一、简介综合实验

二、实验报告主体

1、实验目的:结合实验内容,说明要掌握的知识点。

2、实验原理:说明实验原理图中的各元件作用及工作流程(如果前面已有的,不用再重复,如:写实验4时,不用写与实验3相关的内容了。)。

3、实验步骤:根据指导书内容,分1、2、3、、、写。(同样前面已有的不用再重复,如:写实验4实验步骤时,不用写与实验3相关的内容了,每个实验的序号都重新安1、2、3、、、排。)

4、分析数据,说明测量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原因。

三、总结、心得

模拟电路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1) 实验二单级交流放大器(一) (5) 实验三单级交流放大器(二) (7) 实验四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9) 实验五负反馈放大电路 (11) 实验六射极输出器的测试 (14) 实验七 OCL功率放大电路 (16) 实验八差动放大器 (18) 实验九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一) (20) 实验十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二) (22) 实验十一比较器、方波—三角波发生器 (24) 实验十二集成555电路的应用实验 (26) 实验十三 RC正弦波振荡器 (30) 实验十四集成功率放大器 (32) 实验十五函数信号发生器(综合性实验) (34) 实验十六积分与微分电路(设计性实验) (36) 实验十七有源滤波器(设计性实验) (38) 实验十八电压/频率转换电路(设计性实验) (40) 实验十九电流/电压转换电路(设计性实验) (41)

实验一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比较半波整流与桥式整流的特点。 2、了解稳压电路的组成和稳压作用。 3、熟悉集成三端可调稳压器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 1、实验箱(台) 2、示波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二极管半波整流和全波整流的工作原理及整流输出波形。 2、整流电路分别接电容、稳压管及稳压电路时的工作原理及输出波形。 3、熟悉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首先校准示波器。 1、半波整流与桥式整流: ●分别按图1-1和图1-2接线。 ●在输入端接入交流14V电压,调节使I O=50mA时,用数字万用表测出V O,同时用 示波器的DC档观察输出波形记入表1-1中。 图1-1

电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万用表原理及应用 实验二电路中电位的研究 实验三戴维南定理 实验四典型信号的观察与测量 实验五变压器的原副边识别与同名端测试

实验一万用表原理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万用表的面板结构以及各旋钮各档位的作用。 2、掌握万用表测电阻、电压、电流等电路常用量大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万用表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万用表分为指针式万用表、数字式万用表。从外观上万用表由万用表表笔及表体组成。从结构上是由转换开关、测量电路、模/数转换电路、显示部分组成。指针万用表外观图见后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只灵敏的磁电式直流电流表做表头,当微小电流通过表头,就会有电流指示。但表头不能通过大电流,因此通过在表头上并联串联一些电阻进行分流或降压,从而测出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万用表是比较精密的仪器,如若使用不当,不仅会造成测量不准确且极易损坏。 1)直流电流表:并联一个小电阻 2)直流电压表:串联一个大电阻 3)交流电压表:在直流电压表基础上加入二极管 4)欧姆表

2、万用表的使用 (1)熟悉表盘上的各个符号的意义及各个旋钮和选择开关的主要作用。 (2)使用万用表之前,应先进行“机械调零”,即在没有被测电量时,使万用表指针指在零电压或零电流的位置上。 (3)选择表笔插孔的位置。 (4)根据被测量的种类和大小,选择转换开关的档位和量程,找出对应的刻度线。 (5)测量直流电压 a.测量电压时要选择好量程,量程的选择应尽量使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2/3左右。如果事先不清楚被测电压的大小时,应先选择最高量程。然后逐步减小到合适的量程。 b.将转换开关调至直流电压档合适的量程档位,万用表的两表笔和被测电路与负载并联即可。 c.读数:实际值=指示值*(量程/满偏)。 (6)测直流电流 a.将万用表转换开关置于直流电流档合适的量程档位,量程的选择方法与电压测量一样。 b.测量时先要断开电路,然后按照电流从“+”到“-”的方向,将万用表串联到被测电路中,即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从黑表笔流出。如果将万用表与负载并联,则因表头的内阻很小,会造成短路烧坏仪表。 c.读数:实际值=指示值*(量程/满偏)。 (7)测电阻 a.选择合适的倍率档。万用表欧姆档的刻度线是不均匀的,所以倍率挡的选择应使指针停留在刻度较稀的部分为宜,且指针接近刻度尺的中间,读数越准确。一般情况下,应使指针指在刻度尺的1/3~2/3之间。

实验一 信号放大电路实验

实验一信号放大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研究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功能。 2.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设备 1.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 2.虚拟示波器 3.函数信号发生器 4.直流电压表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熟悉相应的实验单元,认清实验单元的信号输入及输出端口,把±15V直流稳压电源接入“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注:切忌正负电源极性接反和输出端短路,否则将会损坏集成块)。 1.反向比例放大器 (1)在“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上找到相应的实验单元,输入端U i接地,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端U O,调节本单元的电位器,使输出为零。 (2)调节功率信号发生器,使之输出f=1KHz的正弦信号,接入本单元的输入端,实验时要注意输入的信号幅度以确保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用示波器观测U i及输出电压U O 2.同相比例放大器 (1)在“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上找到相应的实验单元,信号输入端接地,进行调零。 3.电压跟随器 (1)在“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上找到相应的实验单元,信号输入端接地,进行调零。

4.同相交流放大电路 (1)在“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上找到相应的实验单元。 (2)实验步骤同内容1,将结果记入表下表中。 5.自举组合电路 1)在“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上找到相应的实验单元,信号输入端接地,进行调零。 2)实验步骤同内容1,将结果记入表下表中。 6.双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 1)在“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上找到相应的实验单元,信号输入端接地,进行调零。 2)在U i1及U i2的两端输入正弦波信号,测量相应的U0,并用示波器观测U0与U i的幅 7.三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 1)在“测控电路(一)”实验挂箱上找到相应的实验单元,两信号输入端均接地,调节本单元的电位器W2,使输出端U0电压为零。 2)在U i1及U i2的两端输入正弦波信号,并用示波器观测U0与U i的幅值及相位关系, 五、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挂箱中的直流电源正负极切忌接反。 六、思考题 1.自举组合电路一般应用于那种场合? 2.对测量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按照图2-7给定的电路参数,假设已调零,试计算当R D1=5KΩ时,放大器的差模增益?

电路原理实验指导书(2019)

电路原理实验指导书(2019) 电路基础实验指导书 天津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2019. 1 目录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 绘 ........................................................................... ............................ 1 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 证 ........................................................................... .............................................. 4 实验三戴维南定理有源二端网络 等效参数的测 定 (6) 实验四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 究 ........................................................................... ................. 10 实验五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 试 ........................................................................... . (13)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 2. 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3. 掌握实验装置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二、原理说明 任何一个二端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 关系I=f(U)来表示,即用I-U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 性曲线。 1. 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1-1中a曲线所示,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2. 一般的白炽灯在工作时灯丝处于高温状态,其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通过白炽灯的电流越大,其温度越高,阻值也越大,一般灯泡的“冷电阻”与“热电阻” 的阻值可相差几倍至十几倍,所以它的伏安特性如图1-1中b曲线所示。

测控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测控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根据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计划和测控电路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测控电路实验是测控电路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让学生完成相关电路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单元电路,实现电路的总体思想,围绕具体测控任务设计、调试电路。还要了解各种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构成,最终实现设计要求,并完成相应的电路。 学生应具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相关知识。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测控电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学习之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学会选择电子器件和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调试电路时,还要会分析电路、测试电路性能,并锻炼排除故障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相敏检波电路 .实验的基本内容 ()在熟悉和掌握相敏检波器的工作原理基础上,设计并连接相敏检波电路。 ()验证相敏检波器的检幅特性和鉴相特性。 .实验的基本要求

()画出该相敏检波器的电路图,并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 ()检测参考电压与相敏检波器的输入信号同相、反相时() ~()点的波形及低通滤波器的输出 波形。 ()检测参考电压通过移相器后(差时),相敏检波器() ~()点及低通滤波器的输出波形。 ()分别纪录当参考电压与输入信号同相时、反向时,相敏检波器经低通滤波器输出对应输入信号的电压值。 .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 示波器,多路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信号发生器,计算机,面包板,元器件,调试工具等。实验二二阶有源滤波器 .实验的基本内容 ()熟悉和掌握波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并连接三角波及方波发生电路。 ()验证二阶有源滤波器特性。 .实验的基本要求 ()掌握滤波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及应注意问题。 ()画出所设计的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的电路图。并注明元件参数。 ()画出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测试原理图,说明测试方法与步骤。 ()以表格形式分别给出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测试数据,并画出其特性曲线。 .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 示波器,多路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信号发生器,计算机,面包板,元器件,调试工具等。实验三波形发生器 .实验的基本内容 ()熟悉和掌握波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并连接三角波及方波发生电路。 ()验证波形发生电路的特性 .实验的基本要求 ()掌握波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三角波及方波发生电路设计方法。 ()正确地观察和分析相关电阻、电容变化对波形幅值与频率的影响。 .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 示波器,多路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信号发生器,计算机,面包板,元器件,调试工具等。 六、实验的考核与成绩评定 以实验报告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参考提问和出勤情况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七、主要参考书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夏玉勤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夏玉 勤

一、注意事项: 1、进入实验室( 一教813) 必须穿鞋套, 否则不允许进入实验室。 2、进入实验室后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3、该课程共有7个实验。在做实验之前必须做好预习工作, 需要用multisim仿真的, 在做实验之前应该完成。明确实验目的, 切实 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 尽量做到带着问题做实验。 4、进入实验室学生要细心连接电路, 通电前须仔细检查电路的电源电压和接地情况, 检查无误后通电。出现问题时要冷静的分析并查找原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电路调整的过程以及测量结果要认真、客观的记录。做实验的过程中是2人一组, 2人互相配合完成实验, 发现不积极主动做实验的, 本次实验成绩为0。 5、实验时注意观察, 若发现有破环性现象( 如元器件发烫、异 味、冒烟) , 应立即关断电源, 保持现场, 并报告指导老师, 找出原因, 排除故障, 经指导老师同意后再继续实验。 5、实验完成后要让指导教师检查实验结果, 正确后方可拆除电路。 6、实验结束后, 撰写实验报告( 电子版) , 整理实验数据, 分析数据, 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的理解, 增强利用理论知识, 解决设计 问题的能力。 7、有2个或2个以上的实验没有完成或未交实验报告, 该课程的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二、实验课时分配( 18学时)

实验一: 电路基本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直流稳压电源( 固定和可调)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2.了解实际电压源、电流源和电阻的外特性。 3.学会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二、实验原理 略 三、实验内容

电路实验指导书-

电路分析 实 验 指 导 书 安徽科技学院 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实 验 内 容 实验一 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线性电阻元件和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方法。 (2)学习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1)元件的伏安特性。如果把电阻元件的电压取为横坐标(纵坐标),电流取为纵坐标(横坐标),画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曲线,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 (2)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在μ-i(或i-μ)平面上是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与元件电压或电流的方向无关,是双向性的元件,如图2.1-1,元件上的电压和元件电流之间的关系服从欧姆定律。元件的电阻值可由下式确定:α=μ= tg m m i R i u ,其中m u 、m i 分别为电压和电流在μ-i平面坐标上的比例尺,α是伏安特性直线与电流轴之间的夹角。我们经常使用的电阻器,如金属膜电阻、绕线电阻等的伏安特性近似为直线,而电灯、电炉等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或多或少都是非线性的。 (3)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不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元件上电压和元件电流之间不服从欧姆定律,而元件电阻将随电压或电流的改变而改变。有些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还与电压或电流的方向有关,也就是说,当元件两端施加的电压方向不同时,流过它的电流完全不同,如晶体二极管、发光管等,就是单向元件,见图2.1-2。 根据常见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一般可分为下述三种类型: 1)电流控制型电阻元件。如果元件的端电压是流过该元件电流的单值函数,则称为电流控制型电阻元件,如图2.1-3(a )所示。 2)电压控制型电阻元件。如果通过元件的电流是该元件端电压的单值函数,则称为电压控制型电阻元件,如图2.1-3(b)所示。 3)如果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单调增加或减小的。则该元件既是电流控制型又是电压控制型的电阻元件,如图2.1-3(c )所示。 (4)元件的伏安特性,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定伏安特性的方法,叫伏安法。测试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可采用改变元件两端电压测电流的方法得到,或采取改变通过元件的电流而测电压的方法得到。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韶关学院自动化专业用) 自动化系 2014年1月10日 实验室:信工405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必读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本科教学大纲安排的,共计14学时。第一个实验为基础性实验,第二和第七个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其余为综合性实验。本实验采取一人一组,实验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 1.学生在每次实验前应认真预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编写预习报告,了解实验内容、仪器性能、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同时画好必要的记录表格,以备实验时作原始记录。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学生上实验课不得迟到,对迟到者,教师可酌情停止其实验。 3.非本次实验用的仪器设备,未经老师许可不得任意动用。 4.实验时应听从教师指导。实验线路应简洁合理,线路接好后应反复检查,确认无误时才接通电源。 5.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的原始数据,实验期间当场提交。拒绝抄袭。 6.实验结束时,不要立即拆线,应先对实验记录进行仔细查阅,看看有无遗漏和错误,再提请指导教师查阅同意,然后才能拆线。 7.实验结束后,须将导线、仪器设备等整理好,恢复原位,并将原始数据填入正式表格中,经指导教师签名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目录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实验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3 译码器及其应用 实验4 数码管显示电路及应用 实验5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实验6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实验7 计数器及其应用

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电路试验箱各部分电路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TTL集成逻辑门电路实验芯片的外形和引脚排列 3、掌握实验芯片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集成芯片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74LS04(六反相器)、74LS08(四2输入与门)、74LS10(三3输入与非门)、74LS20(二4输入与非门)和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数字电路基本逻辑单元的工作原理 数字电路工作过程是数字信号,而数字信号是一种在时间和数量上不连续的信号。 (1)反映事物逻辑关系的变量称为逻辑变量,通常用“0”和“1”两个基本符号表示两个对立的离散状态,反映电路上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称为二值信息。(2)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有导通和截止两种对立工作状态。三极管有饱和、截止两种对立的工作状态。它们都工作在开、关状态,分别用“1”和“0”来表示导通和断开的情况。 (3)在数字电路中,以逻辑代数作为数学工具,采用逻辑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来研究电路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必关心具体的大小。 2、TTL集成与非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的测试 TTL集成与非门是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逻辑门。实验采用二4输入与非门74LS20芯片,其内部有2个互相独立的与非门,每个与非门有4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74LS20芯片引脚排列和逻辑符号如图2-1所示。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经典)

《模拟电子技术》 实验指导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7年1月制

实验一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直流稳压电源,低频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示波器等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 2、了解以上各仪器的工作范围及性能。 二、实验设备 1、低频信号发生器1台 2、毫伏表1台 3、示波器1台 4、万用表1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在电子技术实验里,测试和定量分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的工作状况时,最常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数字式(或指针式)万用表等,如图所示 1、实验电路测量 2、仪器仪表的工作范围 3、低频信号发生器,为电路提供各种频率和幅度的输入信号; 4、毫伏表用于测量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的有效值; 5、示波器:用来观察电路中各点的波形,以监视电路是否正常工作,同时还用于测量波形的周期、幅度、相位差及观察电路的特性曲线等; 6、万用表(指针式):用于测量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直流信号的值。 四、实验步骤 1、打开实验仪器的电源开关让仪器预热。 2、实验箱右侧有电压为12V、-12V、5V~27V等值。并用万用表合适的直流电压量程测量校对以上各电压值。测量并记录。 3、调节XD22A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范围”旋钮,使f=1KHz。调节“输出衰减”“输出调节”旋钮,使低频信号发生器指示电压为3V(有效值),并用毫伏表中合适的量程测量在不同“输出衰减”对应的低频信号发生器实际输出电压值。 XD22A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衰减”;量程以“dB”量表示。旋钮置于“0”dB时,输出电压为表头指示值,无衰减。换算过程如下: dB=20|lgA|,A为衰减倍数,如,“输出衰减”旋钮置于0dB时,A=100=1,此时表头的任何指示值都乘以1,表示输出没有衰减,输出电压为表头指示值;又如:“输出衰减”旋钮置于10dB时A=100..5=0.333倍,此时表头的任何指示值都乘以0.33,便是输出电压有效值。

电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电阻元件,非线性电阻元件及电源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 2.学习直读式仪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等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说明 电阻性元件的特性可用其端电压U与通过它的电源I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表示,这种U与I的关系称为电阻的伏安关系。如果将这种关系表示在U~I平面上,则称为伏安特性曲线。 1.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斜率的倒数就是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如图1-1所示。由图可知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对称于坐标原点,这种性质称为双向性,所有线性电阻元件都具有 这种特性。 -1 图 半导体二极管是一种非线性电阻元件,它的阻值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电压、电流不服从欧姆定律。半导体二极管的电路符号用 表示,其伏安特性如图1-2所示。由图可见,半导体二极管的电阻值随着端电压的大小和极性的不同而不同,当直流电源的正极加于二极管的阳极而负极与阴极联接时, 二极管的电阻值很小,反之二极管的电阻值很大。 2.电压源 能保持其端电压为恒定值且内部没有能量损失的电压源称为理想电压源。理想电压源的符号和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3(a)所示。 理想电压源实际上是存在的,实际电压源总具有一定的能量损失,这种实际电压源可以用理想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组合来作为模型(见图1-3b)。其端口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 s s IR U U- = 式中电阻 s R为实际电压源的内阻,上式的关系曲线如图1-3b 所示。显然实际电压源的内阻越小,其特性越接近理想电压源。 实验箱内直流稳压电源的内阻很小,当通过的电流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时,可以近似地当作理想电压源来处理。 (a) (b) i s I 1

测控电路实验报告

成绩 仪器与电子学院实验报告 (软件仿真性实验) 班级:14060142 学号:26 学生姓名:殷超宇 实验题目:信号运算电路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电桥放大电路的类型 2?理解电桥放大电路的原理 3.掌握电桥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器材 MultiSim实验仿真软件 三、实验说明 1.设计信号运算电路,并在MultiSim 环境下搭建仿真电路。 2?把信号发生器接入输入端。 3?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观测与理论计算是否相符。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仿真分析P26中图2-5(a)、(b)单端输入电桥放大电路,并列写输出电压与电阻变化量、电桥电压的数学关系式。(仿真要求:改变某桥臂的电阻值:0.90R、0.92R、0.94R、0.96R、0.98R、R、1.02R、 1.04R、1.06R、1.08R、1.1R,记录相应输出电压,并绘制电阻-输出电压曲线) 2.仿真分析P27中图2-6差动输入电桥放大电路,,并列写输出电压与电阻变化量、电桥电压的数学 关系式。(仿真要求:改变某桥臂的电阻值:0.90R、0.92R、0.94R、0.96R、0.98R、R、1.02R、1.04R、 1.06R、1.08R、1.1R,记录相应输出电压,并绘制电阻-输出电压曲线)

3?仿真分析P27中图2-7线性电桥放大电路,,并列写输出电压与电阻变化量、电桥电压的数学关系式。(仿真要求:改变某桥臂的电阻值:0.90R、0.92R、0.94R、0.96R、0.98R、R、1.02R、1.04R、 1.06R、1.08R、1.1R,记录相应输出电压,并绘制电阻-输出电压曲线) 五、电路图实验结果 1.1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指导书课程编号:1038181007 湘潭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中心 2007年11月30日

前言 一、实验总体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应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熟悉各种测量技术和测量方法,掌握典型的电子线路的装配、调试和基本参数的测试,逐渐学习排除实验故障,学会正确处理测量数据,分析测量结果,并在实验中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之风。 二、适用专业年级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建筑设施智能技术等专业二年级本科学生。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或《电路》。 网络化模拟电路实验台:36套(72组) 主要配置:数字存储示波器、DDS信号发生器、数字交流毫伏、模块化单元电路板等。 六、实验总体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组装各种典型的应用电路,并用常用电子仪器测试其性能指标,掌握电路调试方法,研究电路参数的作用与影响,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1、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对一些主要的基本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应能较熟练地使用。 2、基本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牢固掌握基本电路的调整和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其中还要掌握电路的设计、组装等技术。 3、综合实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4、实验结果的处理方法和实验工作作风的培养。

七、本课程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实验的重点是电路的正确连接、仪表的正确使用、数据测试和分析; 本课程实验的难点是电路的设计方法和综合测试与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实验应提前预习,使学生能够利用原理指导实验,利用实验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掌握分析电路、测试电路的基本方法。

数字电路实验指导书2016

***************************************************** ***************************************************** *********************************************** 数字电路 实验指导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电气工程系

目录 实验系统概术 (3) 一、主要技术性能 (3) 二、数字电路实验系统基本组成 (4) 三、使用方法 (12) 四、故障排除 (13) 五、基本实验部分 (14) 实验一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14) 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半加器全加器及逻辑运算) (18) 实验三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 (43) 实验四触发器(一)R-S,D,J-K (22) 实验五时序电路测试及研究 (28) 实验六集成计数器161(设计) (30) 实验七555时基电路(综合) (33) 实验八四路优先判决电路(综合) (43) 附录一DSG-5B型面板图 (45) 附录二DSG-5D3型面板图 (47) 附录三常用基本逻辑单元国际符号与非国际符号对照表 (48) 附录四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法 (51) 附录五集成电路引脚图 (54)

实验系统概述 本实验系统是根据目前我国“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合各理工科类大专院校学生学习有关“数字基础课程,而研发的新一代实验装置。”配上Lattice公司ispls1032E可完成对复杂逻辑电路进行设计,编译和下载,即可掌握现代数字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跨入EDA 设计的大门。 一、主要技术性能 1、电源:采用高性能、高可靠开关型稳压电源、过载保护及自动恢复功能。 输入:AC220V±10% 输出:DC5V/2A DC±12V/0.5A 2、信号源: (1)单脉冲:有两路单脉冲电路采用消抖动的R-S电路,每按一次按钮开关产生正、负脉冲各一个。 (2)连续脉冲:10路固定频率的方波1Hz、10Hz、100Hz、1KHz、10KHz、100KHz、500KHz、1MHz、5MHz、10MHz。 (3)一路连续可调频率的时钟,输出频率从1KHz~100KHz的可调方波信号。 (4)函数信号发生器 输出波形:方波、三角波、正弦波 频率范围:分四档室2HZ~20HZ、20HZ~200HZ、200HZ~2KHZ、2KHZ~20HZ。 3、16位逻辑电平开关(K0~K15)可输出“0”、“1”电平同时带有电平指示,当开关置“1”电平时,对应的指示灯亮,开关置“0”电平时,对应的指示灯灭,开关状态一目了然。 4、16位电平指示(L0~L15)由红、绿灯各16只LED及驱动电路组成。当正逻辑“1”电平输入时LED红灯点亮,反之LED绿灯点亮。

高频电路(仿真)实验指导书..

高频电路(仿真)实验指导书 电子信息系 2016年3月

实验一、共射级单级交流放大器性能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单级共射电压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与调试方法。 2、学习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 u)、输入电阻(R i)、输出电阻(R o)的测试方法。 3、观察基本放大电路参数对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4、熟悉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的电路是一个分压式单级放大电路。该电路设计时需保证U B>5~10U BE, I1≈I2>5~10I B,则该电路能够稳定静态工作点,即当温度变化时或三级管的参数变化时,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会发生变化。 U B=V CC I C I E 由上式可知,静态工作时,U B是由R1和R2共同决定的,而U BE一般是恒定的,在0.6到0.7之间,所以I C、I E只和有关。 当温度变化时或管子的参数改变时(深究来看,三极管的特性并非是完全线性的,在很多的情况下,必须计入考虑),例如,管子的受到激发而I C欲要变大时,由于R E的反馈作用,使得U BE节压降减小,从而I B减小,I C减小,电路自动回到原来的静态工作点附近。所以该电路不仅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还可以适应一定非线性的三极管,只要电路设计得当。 调整电阻R1、R2,可以调节静态工作点高低。若工作点过高,使三极管进入饱和区,则会引起饱和失真;反之,三极管进入截止区,引起截止失真。 图1-1 分压式单级放大电路 如图1-1,C1、C2为耦合电容,将使电路只将交流信号传输到负载端,而略去不必要的直流信号。发射极旁路电容C E一般选用较大的电容,以保证对于交流信号完全是短路的,即相当于交流接地。也是防止交流反馈对电路的放大性能造成影响。电路的放大倍数 A U=,输入电阻R i=R1∥R2∥r be,输出电阻R O=R L’,空载时R O=R C。 当发射极电容断开时,在发射极电容上产生交流负反馈,电压的放大倍数为A U=,输入电阻R i=R1∥R2∥[]。输出电阻仍近似等于集电极负载电阻。

电路原理交流实验箱实验指导书

一、概述 交流电路实验箱是根据“电工基础”“电路原理”“电路分析”等课程所开发设计的强电类典型实验项目而设计的。版面设有Y型和△型变化法的三相灯组负载,日光灯实验组件,单相铁心变压器,电流互感器,R L C元件组,三相四线输入接线端子,三相电流插座,三相双掷开关及各种带绝缘护套的连接插头线,数字交流电压表、数字交流电流表、智能型多功能数字功率、功率因数表等。设计合理紧凑,操作方便。 二、技术性能指标 1、工作电源:三相四线AC380V±10%50Hz <180V A 2、使用环境条件:温度-10℃-40℃ 湿度<80% 3、实验箱外型尺寸:520mm×390mm×180mm 4、数字交流电压表: 三位半LED数码管显示,测量范围AC0~450V,精度0.5级。 5、数字交流电流表: 三位半LED数码管显示,测量范围AC0~2A,精度0.5级。 6、智能数字功率、功率因数表: 可测试: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精度0.5级。 6.1产品的主要性能特点: 本仪表可应用于交流功率或直流功率的测量与控制。 6.2、五位LED数码管显示,前四位显示测量参数,从0.01~99.99W到1~9999KW,六档量程自动转换,最小分辨力为0.01W(10mW),末位数码管显示测量参数的单号符号。 6.3、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等参数通过按钮可轮换显示。 6.4、仪表具有上、下限报警控制功能,内置继电器及蜂鸣器;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设置视在功率、电流、电压报警。

三、操作方法及说明 1、将该仪器三相电源插头插入三相电源插座。插入前,要先检查电源应是三相四线380V。接入后面板上三相电源接线端子带电,方可引出使用。使用时要从保险管右边“U、V、W、N”引出。 2、打开仪表部分船形开关,仪表带电工作,方可使用,电压、电流表使用时正确接入即可;功率、功率因数使用说明如下。 仪表的面板上设有5个LED指示灯、3个设定控制按狃(分别为K4、K1、K2、K3)、1个蜂鸣器自锁开关K4。 High 指示灯亮:表示上限报警控制信号输出状态。 Low 指示灯亮:表示下限报警控制信号输出状态。 有功指示灯亮:表示仪表显示读数以KW(千瓦)为单位。 无功指示灯亮:表示仪表显示读数为无功功率。 K1键为在设定状态下为功能设定键及确认键。 K2键在设定状态下为左右移位键(←→);在测量状态为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显示功能选择键。 K3在设定状态下为数字设定键和功能转换键(↑↓);在测量状态下为功率、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显示功能选择键。 显示部分: 末位数码管为被测参数符号指示管,“P”表示功率,“H”表示频率,“C”表示功率因数,“A”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 1、在功率测量状态下,如果功率值超过9999W,仪表的●KW指示灯亮,此时仪表显示读数以KW(千瓦)为单位。

2020年(电子行业企业管理)模拟电子实验指导书(用)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及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常用电子仪器的功能,面板标识,及各旋扭,换档开关 的用途。 2、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正弦波信号波形和测量波形参数的方法,学会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正确使用仪器。 3、初步认识本学期实验用的全部器件,学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用万用表检测和判 断它们的好坏与管脚,并测量其值。 4、了解元器件数值的标注方法(直标法﹑文字符号法﹑色标法),电路中元件数值的 标注方法及元件的标注﹑符号﹑单位和换算。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3、数字交流毫伏表 4、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书的附录一及附录二。 2、认识本实验的仪器,了解其功能。面板标识及换档开关与显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电子仪器框图

输出信号 输出信号 交流 电压 号 图 1-1 (1) 实验内容 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1) 将信号发生器调至频率f = 1000Hz 电压V = 100mv 的正弦波电压输出。 2) 用数字毫伏表测量信号发生器是否为100mv(有效值)。 3) 用示波器通道1经测量探头输入。测量信号发生输出是否为正弦电压,其峰___ 峰值Vpp = 2×√2 ×100 = 282mv 。频率f=1000Hz (即周期T = 1/f = 100ms ) 注意:

a.使用时,将所有仪器接地端联接在一起,即“共地”,否则可能引起外界干扰,导致测量误差增大。 b.调节示波器旋扭,使图形亮度适中,线条清晰。 c.调节示波器同步旋扭,使图形大小适中,稳定。 4)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频率与电压大小,在下面的三个频率和三个幅度 附近任选三个组合,重新观察,测量。记录下读数。 频率:500Hz ;2KHz ;100KHz ; 幅度:100mV ; 1.8V ;10V ; 记录表格: 2.各种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 1)电阻的测量。 用实际元件为例,进行色环电阻单位换算并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和电位器的阻值。作下记录。 2)电容的测量。 电容元件的分类﹑特点﹑主要参数与选用。以实际元件为例。进行电容单位换算练习用

《电路原理》实验指导书(精)

《电路原理》实验指导书 一、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科学、测控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电路原理课程间的一门实践性技术基础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电工实验技能和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三.各实验具体要求 见P2 四、实验流程介绍 学生用户登陆进入实验系统的用户名为:Z+学号(如ZD205003200XX),密码:netlab 详细操作步骤见P7 五、实验报告 请各指导老师登陆该实验系统了解具体实验方法,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结束实验后应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并交给指导老师。其中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记录数据,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实验一 电阻、电容、电压和电流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电源、测量仪表以及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测量电阻、电容、电压和电流的方法。 3、 了解电表量程、分辨率、准确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任务 1、用万用表电阻档测精密可调电阻,测量电阻R1-R4。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表1-1 2、用万用表和数字表分别测量直流电流与电压 (1) 按图1-1接好电路,s U 为稳压电源(上限电压5V ),测量1R =510Ω、2 R =1K Ω时的1R U 、2R U ,自己确定Us 的值,需要测量3组数据。 图1-1 图1-2 (2) 按图1-2接好电路s I 为稳流电源(上限电流0.025A ),用毫安表和微安表 测量1R =2R =1k Ω时的1I 、2I 和s I ,填入下表。

测控电路实验报告

测控电路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运算电路的仿真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仿真软件和实验箱,学习并掌握各种运算电路的仿真,并且调试出各种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 二、实验内容 1、积分电路 2 、微分电路 3 、运算放大器积分电路 R1=16K,C1=100nF 4 、运算放大器微分电路 R1=16K, C1=100nF 5、反相加法器 6 、同相加法器 7、减法器电路

三、实验结果 1、积分电路 2、微分电路 3、运算放大器积分电路 4、运算放大器微分电路

5、反向加法器 6、同向加法器 7、减法器电路

实验二A/D 、D/A 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D/A和A/D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2、掌握大规模集成D/A和A/D转换器的功能及其典型应用。 二、实验内容 1、A/D转换实验 2、D/A转换实验 图1 所示电路是4 位数字—模拟转换电路。它可将4 位二进制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R f=26kΩ,R=4kΩ,求当[u1u2u3u4]=[1110]和[u1u2u3u4]=[0010]时,输出电压u0。 三、实验结果 1、A/D转换实验

2、D/A转换实验 被选模拟通道输入 模拟 量 地址输出数字量 IN V1(V) A2A1 A0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十进制IN0 4.5 0 0 0 0 1 1 1 0 0 1 1 115 IN1 4.0 0 0 1 0 1 1 0 0 1 1 0 102 IN2 3.5 0 1 0 1 0 1 0 1 0 0 1 89 IN3 3.0 0 1 1 0 1 0 0 1 1 0 0 76 IN4 2.5 1 0 0 0 0 1 1 1 1 1 1 63 IN5 2.0 1 0 1 0 0 1 1 0 0 1 1 51 IN6 1.5 1 1 0 0 0 1 0 0 1 1 0 38 IN7 1.0 1 1 1 0 0 0 1 1 0 0 1 25

15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参见挂件说明。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挂件说明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

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 度,并比较“3”点电压U 3和“6”点电压U 6 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将控制电压U ct 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 信号和“6”点U 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 (即调RP3电位器),使α=170°,其波 形如图2-1所示。 图2-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3)调节U ct (即电位器RP2)使α=60°,观察并记录U 1 ~U 6 及输出“G、K” 脉冲电压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DIV”和“t/DIV”微调旋钮旋到校准位置)。 (4)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实验指导书 王凤歌 1

2 实验一 直流网络定理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叠加原理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的理解; 2、用实验方法验证戴维宁定理的正确性; 3、学习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属性:验证性实验。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 电工实验装置:DG012T 、DY031T 、DG051T 四、实验要求 实验前些预习报告,凭预习报告参加实验。预习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实验中听从安排,正确使用仪表,记录测量数据,实验后根据要求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原理 1、叠加原理 线性电路中,任一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处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 2、戴维宁定理 一个含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二端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等效置换,如图1-1所示。此电压源的电压等于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电阻等于二端网络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等效电阻R 0。 图1-1 对于已知的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其等效电阻R 0可以从原网络计算得出,也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测出。下面介绍几种测量方法。 方法一:又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可知: SC oc o I U R 因此,只要测出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和短路电流I SC ,R o 就可得出,这种方法最简单。但是,对于不允许将外部电路直接短路的网络,不能采用此法。 方法二:测出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以后,在端口处接一负载电阻R L ,然后在测出负载电阻的端电压U RL ,因为:

3 L L o oc RL R R R U U += 则等效电阻为: L RL oc o R U U R )1( -= 方法三:令线性有源二端网络中的所有独立电源置零,然后在断口处加一给定电压U ,测得流入短的电流I (如图1-2a 所示),则: U 图1-2a 图1-2b 也可以在端口处接入电流源I ‘,测得端口电压U ‘ (如图1-2b 所示),则: ''I U R o = + _ U S1=10V R R 图1-3 六、实验步骤 1、叠加原理 实验电路如图1-3。 (1)把K 2掷向短路线一边,K 1掷向电源一边,使U S1单独作用,测量各电流、电压,并记录在表1-1中; (2)把K 1掷向短路线一边,K 2掷向电源一边,使U S2单独作用,测量各电流、电压,并记录在表1-1中; 两电源共同作用时,测量各电流、电压,并记录在表1-1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