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目的要求

系统复习地球科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由该门功课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入手,重点复习地球的内外圈层、物质组成、地质作用等内容。要求学生对该门功课的重点必须掌握,并能用肉眼认识常见的矿物、主要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增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球科学各专业的兴趣,同时为今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时:2学时

授课内容

?一、地球科学

?二、宇宙中的地球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o(一)大气圈

o(二)生物圈

o(三)水圈

?四、地球的内部圈层

o(一)地壳

o(二)地幔

o(三)地核

?五、地质年代

?六、地质作用

o(一)风化作用

o(二)剥蚀作用

o(三)搬运作用

o(四)沉积作用

o(五)岩浆作用

o(六)变质作用

o(七)构造运动

o(八)地球动力系统

?七、地球的环境

?八、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重点

复习的重点是地球的内外圈层及地质作用。

难点

难点是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新地球观,将地球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来进行研究。

教学方法

以提出问题、课堂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的方法为主,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最后教育学生做人与做学问并重,要把做人放在首位。

复习重点内容提要

?一、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是什么?研究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其组成如何?

o(一)大气圈

o(二)水圈

o(三)生物圈

o(四)简述生物的演化过程

?三、地球内部圈层有哪些?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简表

?四、熟记地质年代表并注意宙与宇、代与界、纪与系的区别。

地质年代表

?五、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那些?

六、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那些?

七、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有何主要区别?三大类岩石如何转化?

三大类岩石的分布、产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表

三大岩石转化示意图

八、根据已学的知识,概述地球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o(一)大气圈对水圈的作用

o(二)大气圈对岩石圈的作用

o(三)生物圈对岩石圈的作用

o(四)水圈对岩石圈的作用

o(五)水圈对大气圈和生物圈的作用

o(六)地壳与地幔的相互作用

o(七)地幔与地核的相互作用

o(八)不相邻两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九、简述地球演化的周期性

?十、当前人类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o(一)大气环境正在恶化

o(二)水圈严重污染

o(三)森林面积锐减,土地资源正在丧失

o(四)人口膨胀,物种绝灭速度加快

总之,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恶化中的大气,污染严重的水圈,面积锐减的森林,迅速减少的土地资源,过渡膨胀的人口和加速绝灭的生物物种。我们一定要用自己所学的地球科学知识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科学地处理好与地球的协调发展。

?十一、综合素质教育

“地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内容我们全部学完了,我们在总结、巩固这门课的基础上,不仅要融

会贯通其中的全部知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和实践才能,而且认识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门课是地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涉及地学的方方面面,宽泛而不深研,是将学生引入地学专业殿堂的奠基课程。同学们应该结合课程内容、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兴趣、理想认真思考一些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作为一名多年的从事地学专业的工作者,讲授了多年这门课的教师,有一些自己的经验和体会,那就是做人与做学问双向并重,要把做人放在首位。做人也是一门学问,并且学问很大,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做人的理想是什么?人生态度又如何等等,都是要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o(一)、学习这门课要与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

明确指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普遍提高大

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这就为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现在素质教育的认识逐渐深刻,教育观念逐渐转变,一般认为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

质和身心素质,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也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知识、能力、

素质的提高,同时,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个性发展,不是学

生特长的发展、任性发展、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发展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立、自强、自尊、自觉、独立性等自我意识的增强;二是友爱、责任感、使命感、团体合作

等社会性能力的增强;三是进取智慧、恒心、创造等智能性方面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地球科学概论”虽然只是地学专业中一门专业基础课,

但是,它涉及的内容广泛,从宇宙到地球、从宏观到微观、从低等生物到高级生命,有

动有静。不仅有很强的知识性,需要去学习、去认识、去掌握,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

需要去锻炼。如野外构造现象的认识、地层的分界、古环境的分析,应力的来源、显微

镜镜下微观鉴别能力等等,都需要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实践精神是不

行的,没有实践能力更是不行的。因而要求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实践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掌握了理论知识,具备了实践精神与能力,就要在创新上下功夫。“科学

需求真,科学要献身,为什么?为了创新”(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语)。毛泽东同志讲过: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只有发现、发明、创造才可能把人类社会

推向前进。江泽民同志也讲得非常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前进的不懈动力”。

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取得新的认识,新的认识是在突破原有认识上的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

动,需要活动主体个人素质和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以及想象力的开发和利用。实际上

是活动主体在已有知识积累基础之上的智慧创造,是对已获得知识要素所做的富于想象

力的产物。

创新之前的相关知识积累,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是在获取原有理论知识,实践

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提高新实践、求得新发展的过

程。综观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创新,无一不是活动主体在深入学习和研究前人知识的基

础上,通过自己智慧创造的结果。科学家总是充分利用已有的概念框架,不断地向自然

发出疑问,以求发现各部分之间的新关系,形成新的观念和理论。像牛顿这样的科学家,在概括自己的科学理论成果时都说,他是站在巨人肩上的矮子。牛顿当然不是矮子,而

是巨人,但他确实是站在前人肩上的。没有牛顿对前人知识的学习、吸收和批判,就不

可能有牛顿的科学理论创新。创新活动,一方面受已有知识的引导,一方面又由认识主

体创造性的想象力所支配,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知识的丰富与积累,是创造性想象力发

挥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无缘无故的想象力,它只能来自认识主体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反

过来,仅有知识和积累,而无创造性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所创新。那些缺乏想象力的

人,只能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地学习和掌握已有的“死”知识。缺乏想象力,也

就没有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创新被理解为知识积累与想象力的智慧结合。由此,同学们要特别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为创新做好知识、能力的准备。

o(二)、学习这门课要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结合起来

地质专业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围绕宇宙的形成、地球的诞生、生物的进化、地壳的运动等一步一步地让学生由远及近、由初级到高级、由浅入深来认识宇宙、认识世界、认识人类,这无不体现着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特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地质作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如矿物、岩石、矿床、构造现象等等。这些物质形态能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因此,通过教学与实习,加强培养学生三个观点:一是实践第一的观点。辩证法把实践提到第一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也是素质教育所要求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与前提。我校已故院士张伯声院士认为,从看得见的海浪到微观的声波、电磁波等,物质都是以波状的形式在运动着,因此,在总结多年地质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成为我国五大地质学派之一,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找到了许多非金属矿床与水资源;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观点。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学习研究地质领域中的问题,无不体现着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大到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小到岩浆喷出地表后矿物的结晶,都能把运动、静止说个透,都是培养学生运动观点的好素材;三是量变、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事物运动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当量的变化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引起质的变化。量变到质变的循环往复,构成了事物无穷多样的发展过程。如地震的形成,就是当应力作用逐渐使岩石达到张力的极限,使岩石断裂而造成的。

o(三)、学习这门课要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结合起来

我校报地质专业志愿的学生情况是,第一志愿比较少,二、三志愿和调来的学生占绝大多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问题,一是社会和一些家长、学生认为学习地质专业,将来从事地质工作艰苦,爬山涉水,雨淋日晒,能有多大出息,所以不报考这个专业;

二是地质行业前些年结构调整,出现了人员分流,效益不佳的情况,大家不愿意报考;

三是对地质专业不了解,不敢冒昧的报考;四是市场经济的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一些专业走俏,掩盖了地质这个传统行业的魅力。另外招进学校地质专业的学生,还仍然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对专业没有兴趣,专业思想不稳定,抱怨这个,抱怨那个。

学习勤奋程度不足,主动性不够等。这些问题,纠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思想问题,甚至人生观的问题。

我认为大家选择专业乃至将来的职业要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目前我国面临的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这些都需要资源支持,环境的改善与优化。近几年对地质专业学生的需要供不应求,需求都在200 -500%之间。我们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同时,大家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就容易把自己放到不合适的位置,甚至妄自尊大,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结果费力很大。若过低估计自己,妄自菲薄,就容易埋没自己的才能,甚至自暴自弃,失去前进的动力。从这两方面来讲,我希望大家既来之则安之,尽快的了解专业、学习专业,确定人生理想。

地质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且涉及国计民生的专业,希望大家树立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思想。立志为祖国地质事业发展建功立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郭沫若曾说过“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将来,食的是您,住的是您,衣的是您,我要怎样报答您的深恩”。郭沫若这段话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地球科学概论”的

理解,可以进一步坚定自己崇高理想的信念,“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托尔斯泰语),是

战胜困难的无穷无尽的力量与源泉,是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克服怕吃苦的思想,

要有吃苦的精神,常言说“天若无冰霜,青松不如草。地若无山岳,何人重平道”。一个

有理想有事业心的人,在艰苦的追求和探索中献身理想和事业,实现个人的价值为祖国

做贡献。我也相信,有志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青年,终究能够冲破世俗的偏见,去追求

真正成功的喜悦和人生价值享受。

o(四)、学习这门课要与建立科学的思维结合起来

学习地质科学同学习其他科学一样,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思维。思维活动可以分为逻辑思

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但是无论何种思维,其最高境界要达到创造性思维,即指运

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创造想象而产生某种新思想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

核心。“地球科学概论” 这门课程,为大家培养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将来地质工作、

科研为大家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和肥沃的土壤,使大家工作、科研中有所创新。那么,

这门功课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有什么技巧呢?当然了,经前人不断积累和当代学者不断探

索,已经找到了一些经验性技巧。

大学生注意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首先是要强化创造意识。有的学生片面认为,创造性

思维仅仅局限于少数杰出科学家身上,这是缺乏创造性意识的心理状态。创造性思维是

在一般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国内外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

验研究证明,人人都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激发强烈的创造动机是强化创造意识的

中心环节。创造性心理动机主要表现在求知欲和进取心等方面。所以大家一定要端正学

习态度,认真学习,增强求知欲望,不断进取,及早进入创造角色。

其次是发展优良的意志品质。创造性活动要求人们自觉确定目标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

以实现目标。“目的性”是意志的最重要特征,崇高的目标能够激发人们巨大的攻坚能力,

从而做出创造性的成就;“顽强性”是一种可贵的意志品质,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科学家

几乎都有百折不饶的精神;“果断性”表现在能够迅速而又经过深思熟虑地选定目标;而

“自制性”则是从事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品质,表现为排除一切干扰,对任

何打击,甚至身处逆境而毅然不动。

要成为具有创造性品质、创造力强的人,常常具有以下一些品格特征:求知欲强、好奇、

喜欢思考、有浓厚、广泛、稳定的兴趣;反映灵敏、思维较严密、独立性强、充满自信;

生活范围较广、社会能力强;态度直率而坦白、思想较开放。这是其内在因素。

综上所述,大家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掌握课程要求的内容,而且要同思考人生结合起来,要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以图将来大家有更大的发展。

本节小结

天文地质学是运用天文的方法、观测资料和成果探讨地球上各种地质现象、成因、演化的一门学科。地球演化早期,陨击作用十分普遍及强烈。银河系、太阳系、小天体对地球均有影响。地球是一个开放的动力系统,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可逆的进化过程,均变与灾变交替进行,并具有周期性。

思考题

?(一)基本概念

天文地质学陨击作用地球系统科学

?(二)回答问题

1.简述宇宙环境与地球演化的关系。

2.地球内部圈层如何形成?

3.简述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4.根据已学过的知识,概述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画示意图说明陨击作用过程。

本节参考文献

1.陶世龙等.地球科学概论.北京:地质出版社.P126—138,1999

2.於崇文.固体地球系统的复杂性与自组织临界性.地学前缘,5(3,4):159—182、347—368.1998

3.沃尔德罗·米歇尔.复杂.陈玲译.505页.北京:三联书店,1997

4.巴罗JD.宇宙的起源.卞毓麟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19页.1995

5.欧阳自远,张福勤,林文祝等.行星地球的起源和演化模式—地球原始不均一性的起源及其对后

期演化的制约.地质地球化学,(5):11—15.1995

6.欧阳自远,王世杰,张福勤.天体化学:地球起源与演化的几个关键问题.地学前缘,4(3—4):

175—183.1997

7.殷鸿福,徐道一,吴瑞棠.地质演化突变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2页.1988

8.周瑶琪,吴智平,章大港,赵华刚,对地质节律与地球动力学系统的思考.地学前缘,4(3—4):

85—94.1997

9.任振球.全球变化—地球四大圈层异常变化及其天文成因.北京:科学出版社,226页.1990

10.阿莱格尔CT.陨石,地球,太阳系.鲍道崇译.北京:地质出版社,240页.1989

11.Earth System Sciences Committee,NASA Advisory Council,Earth System Science A Closer

View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Washington D.C.,208 pp.1988

12.Kasting JF.Origin of water on the Earth.Scientific American,9(3):16—22.1998

13.Rampino M R and Stothers R B.Geological rhythms and cometary

impacts.Science,226:1426—1431.1984

14.Rampino M R and Stothers R B.Terrestrial mass extinctions:Cometary impactsand Sun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hegalacticplane.Nature,308:709—712.1984

速度的合成与分解专项练习之一有答案

速度的合成与分解专题练习一 1.对于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两个分运动的速度 B.合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一个分运动的速度 C.合运动的方向就是物体实际运动的方向 D.由两个分速度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合速度的大小 2.某人以一定速率垂直河岸向对岸游去,当水流运动是匀速时,他所游过的路程、过河所用的时间与水速的关系是() A.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长 B.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短 C.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不变 D.路程、时间与水速无关 3.一人游泳渡河以垂直河岸不变的速度(相对水)向对岸游去,河水流动速度恒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河水流动速度对人渡河无任何影响 B.游泳渡河的路线与河岸垂直 C.由于河水流动的影响,人到达对岸的时间与静水中不同 D.由于河水流动的影响,人到达对岸的位置,向下游方向偏移 4.小船在一流速恒定的河中沿河岸往返一段距离所需时间为t 1 ,而该 船在静水中往返同样距离所需时间为t 2,则t 1 与t 2 比较,有() =t 2 >t 2 <t 2 D.无法比较 5.如图所示,民族运动会上有一个骑射项目,运动员骑在奔驰的马背上,弯弓放箭射击侧向的固定目标.假设运动员骑马奔驰的速度为v1,运动员静止时射出的弓箭速度为v2,直线跑道离固定目标的最近距离为d,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射中目标,则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应该为 ( ) 6.(多选)河水的流速与某河岸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要使船以最短时间过河,则( )

A .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100 s B .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 垂直 C .船在河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D .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为7 m/s 7.(多选)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 ,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 的吊钩.在小车A 与物体B 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 向上吊起,A 、B 之间的距离以d =H -2t 2(SI)(SI 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 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 ) A .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 .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C .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 .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 8.(多选)如图所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A 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长绳吊起一重物B ,设重物和小车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 B 、v A ,则( ) A .v A >v B B .v A

2018届高三复习备考方案

七砂中学2018届高三复习备考方案 为加强2018届高考备考工作的管理,科学、有序、高效的推进高考备考工作,切实有效地提高备考复习的质量,完成“保稳定、创特色、争亮点”的目标,在借鉴往届备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届高三教育教学实际,拟定本方案。 一、备考指导思想 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加强管理,确保稳定;狠抓基础,注重实效;培养尖子,分层推进。 1、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来组织高考的备考,尤其是调动全体高三教师同心协力,艰苦备战。 2、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夯实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同时,随着高考录取率的提高,高考试题整体上难度下降,基础题的比例升高也要求我们抓好基础。 3、注重实效。考生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应对三年所学的内容,必需要有较强的应试能力,因此,必须提高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在抓好学生基础的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培养尖子学生。 5、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 6、调适学生的心理,积极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2018届学生现状分析 本届学生共307人,设6个班,理科4个班,文科2个班,其中理科203人、文科126人。 本届学生高中录取分数在400分左右。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尖子生不突出。

三、高考备考目标 在总结和反思往届高考备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届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保稳定、创特色、争亮点”的备考思路,确定2018年高考目标为:力争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给我校的任务,力争在一本、艺体考生上有所突破。 四、高考备考有效运行的保障体系 1、成立备考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组长:喻钟显 副组长:段雪辉袁开刘裕霞 各学科负责人: 语文:王毅 数学:黄元 英语:涂雅 理综:刘裕霞 文综:魏再琼 组员:全体高三任课教师 下设毕业班办公室,黄万明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事务和协调工作。 备考领导小组负责高考备考的宏观管理:制定学校的高考备考计划;安排备考的进程(安排月考、高考研讨会、各种活动等),协调解决备考过程中的出现的重要问题;关注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2、各学科负责人:负责制定、实施本学科备考计划。协调高考备考计划的实施、教师的管理,协助班主任管理学生;深入教学第一线,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注重教学进度,检查,督促,

高一期末复习备考建议

高一期末复习备考建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与期中考试比较而言,期末考无论在考试范围还是考试难度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复习迎考,同学们必须强化“四种意识”,落实“三个关键阶段”和切实做到“六个结合”。 一强化“四种意识” 1计划意识:从现在起就制订一个期末复习计划,计划包括三个方面:1)复习内容;2)复习时间;3)复习方法 2.时间意识:要强化时间意识,统筹安排一切可以利用的复习时间(包括早读课、晚读课、自习课、晚自习以及其它零碎时间)。要有具体的复习进度,做到复习任务天天清。 3.效率意识:要注意提高复习效率,多种方法交叉。 4.平衡意识:本次考试科目比较多(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共九个学科),所以必须合理分配时间和平衡学科之间的关系,不能偏科。 二、认真落实复习迎考的三个关键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整理阶段。知识整理包括几类:1 笔记类 2.练习类 3.试题类 4.错题类。知识的整理尽量在两天内完成,分门别类,以备复习所用。 第二阶段:知识复习阶段:1基础复习 2.重点知识复习 3.错题回顾性复习(包括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题。错题重做,错题重看)。 第三阶段:熟悉解题技巧和考试规范要求阶段。考前一天要重点回顾各种考试题型的解题技巧和应试的具体规范要求。包括答题策略、时间分配、答题、填涂答题卡和书写要求。 三切实做到“六个结合” 1 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与老师组织的复习同步,课外自己个性化的复习(查缺补漏,保强扶弱) 2.基础与能力结合: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保持适度的答题感觉; 3.自己努力与主动借力结合:一方面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学会主动求助和借力,充分利用同学资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有机实验专题(附答案)

专题五:高二化学有机实验复习题 1.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B.用食醋浸泡有水垢的水壶清除其中的水垢 C.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A.检验酒精中的少量水:向酒精中加入足量生石灰 B.制取乙酸乙酯:用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C.制备氯乙烷(C2H5Cl):将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放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D.鉴别集气瓶中的甲烷和乙烯:移去玻璃片,分别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及是否有黑烟 3.实验室制硝基苯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A. 先加入浓硫酸,再滴加苯,最后滴加浓硝酸 B. 先加入苯,再加浓硝酸,最后滴入浓硫酸 C. 先加入浓硝酸,再加入浓硫酸,最后滴入苯 D. 先加入浓硝酸,再加入苯,最后加入浓硫酸 4.能证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的试剂是 A.淀粉-KI试纸B.碘水C.银氨溶液D.碘化钾 5.一种试剂能把乙醇、乙酸、甲酸、葡萄糖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 A.新制Cu(OH)2B.溴水C.银氨溶液D.KMnO4酸性溶液 6.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鱼、肉等食品用福尔马林浸泡防腐保鲜B.误食铜盐立即喝牛奶或蛋清 C.苯酚沾在手上立即用水洗涤D.皮肤沾上了浓HNO3而变黄色,立即用饱和Na2CO3溶液冲洗 7.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正确方法是 A.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B.加NaOH溶液,加热 C.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D.加溴水、振荡 8.能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又不使蛋白质变性的方法是 A.加饱和硫酸钠溶液B.加福尔马林C.加75%的酒精D.加氯化钡溶液 9.下列有关除杂质(括号中为杂质)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A.福尔马林(蚁酸):加入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蒸馏,收集馏出物 B.溴乙烷(乙醇):多次加水振荡,分液,弃水层 C.苯(苯酚):加溴水,振荡,过滤除去沉淀 D.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分液,弃水层 10.玻璃器皿上沾有一些用水洗不掉的残留物,其洗涤方法正确的是 ①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碘,用酒精洗涤②盛放过苯酚的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用酒精洗涤③做银镜 反应后试管壁上银镜,用稀氨水洗涤④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 12.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与溴化钠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 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学案

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复习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方法及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方法 3.等效平衡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 4.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示方法:v(A)=△c(A)/△t 单位:mol/(L·s)或mol/(L·min)或mol/(L·h) 3.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数值可能不同,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4.化学动力学基础——有效碰撞、活化能、过渡态理论 有效碰撞——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有效碰撞发生的条件是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和分子在一定的方向上发生碰撞。 活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能量较高、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过渡态理论——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中要经过能量较高的过渡状态。过渡态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为反应的活化能。 5.影响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光、电、波、接触面、溶剂等 (1)浓度: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均可视作常数。故改变固体物质的量对速率无影响。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没有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改变时,V正、V逆的改变程度是相同的;对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来说,当压强增加时,V正、V逆的改变程度是不相同的。 (3)温度:温度对V正、V逆的影响是不同的,升温时吸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要大于放热反应一边增加的倍数;降温时放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要小于吸热反应一边减少的倍数。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V正、V逆。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2.自发进行的方向——体系能量降低和混乱度增大都有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 熵(S)——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3.焓变(△H)与混乱度(△S)综合考虑 混乱度:气态>液态>固态 4.化学反应方向的控制 △H<0、△S>0,一定能自发进行 △H>0、△S<0,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H<0、△S<0,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H>0、△S>0,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5.化学反应的限度 ①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 ②化学平衡的特点——动态平衡,V正=V逆≠0, ③化学平衡常数——一定温度下,到达平衡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表达式: ④化学平衡判断的标志: a.V正=V逆。即单位时间内某一物质生成量和消耗量相等,或对某一物质而言生成化学键的量和断裂化学键的量相等。 b.体系中各组分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即各种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颜色等都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体积、总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不变。(但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就不能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体积、总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已经不变来判断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1.影响因素:浓度、压强、温度 平衡移动规律(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等效平衡——同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建立的两个或多个平衡中,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3.等效平衡的分类(参阅上次下发的讲义) 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 I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III类:恒温恒压下对于气体体系等效转化后,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4.速率和平衡图像分析 (1)反应速度图像——看起点,看变化趋势,看终点。 (2)化学平衡图像分析法: 三步分析法:一看速率变化;二看正逆速率变化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四要素分析法:看曲线的起点、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 先拐先平:先出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

有机复习专题(有机推断及信息题)

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 1、 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A 的结构简式: ,B 的结构简式: 。 (2)反应④所用的试剂和条件是: 。 (3)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已知物质A 显酸性,F 为七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请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 (1)A 、H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b 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 和E 生成F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 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类物质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任写2种)。 3、有机物A 、B 、C 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 C 5 H 8O 2,有关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 的碳链无支链,且1 mol A 能与4 mol Ag(NH 3)2OH 完全反应;B 为五元环酯。 (1)A 中所含官能团是 。(2)B 、H 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 ,乙醇,△ Cl 2,光照 Cl 2,避光 A Br 2,催化剂 Br Br OH HO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D→C; E→F(只写①条件下的反应) 。(4)F的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的结构简式为;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填“是”或者“不是”); (3)在下图中,D1、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E2互为同分异构体。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的化学名称是;E2的结构简式是; ④、⑥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5、(19分)有机化合物A(C5H8O2)不溶于水,并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已知:C的一氯代物D只有两种。请回答: (1)A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 (2)①②④⑤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填序号)。 (3)C的结构简式,X的结构简式。 (4)写出②的反应方程式。 (5)C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类的有种,写出其中两种的结构简式 、。 (6)简述验证D中含有氯元素的方法 。 (7)17.2gB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L。

高三备考如何做到高效率的复习

高三备考如何做到高效率的复习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三备考如何做到高效率的复习》的内容,具体内容:高效率复习能帮助高三学生节省许多学习时间,在固定的时间内既学习了更多的内容,又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休息时间。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三备考高效率复习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高三备考高效... 高效率复习能帮助高三学生节省许多学习时间,在固定的时间内既学习了更多的内容,又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休息时间。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三备考高效率复习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备考高效率复习的方法 一、要有良好的心态 高三的一些学生一般都有压力,迫切想提高成绩,一旦几次考试以后,发现自己的成绩还没有得到提高,就觉得自己没有考名牌大学的希望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还有的学生高一高二时候没有好好学习,进入高三时候就开始不断后悔,对自己怀疑,觉得自己成绩不可能挽救回来了,以致于带着怀疑的心态学习,所以这些都是不对的。不管如何都应该相信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必须做计划,这个几乎是所以尖子生的通法。每天早上拿出十分钟哪怕半小时的时间来计划这一天的事,每个月做出这个月的计划,从现在开始做出九十天的计划,很多计划可以做了。不要以为做计划是一件简单

的事,它需要你精准计算自己的做题效率,包括每个学习任务所花的时间,同时要反思你还有什么地方做的不足,需要及时补救,又要对你的未来有一个前瞻性的安排,做起来着实不简单。我高考100天的时候,花了一个上午四五个小时制定出高考一百天计划,翻自己的所有教科书和试卷,习题资料,然后列出一个长长的表:语文,数学,英语,文综,试卷,看课本,背单词,背答题模板,做资料。。。。然后具体到每天每科要做什么,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按照这个执行下来,但至少对你的一百天有个大纲性的安排,以后的每天照着这个做,就会觉得"今天我又学到了这么多,多么充实啊"。 表面上看,一些人行色匆匆在做题看书,如果你真的问他们,"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他们会回答不上来,因为他们只会漫无目的的做题。做啊做啊,最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哪里已经不需要做了,哪里还需要补一下。 每天的计划同样也很重要,不要吝惜早上的十几二十分钟甚至半小时,好好规划你一天需要干什么,先在纸上写下来今天的任务,然后根据自己实际合理安排。比如:今天的任务,英语单词背三页,背英语议论文模板,英语试卷一个完型三篇阅读,语文文言文虚词背五个,答题模板背作用类的一半,做十二个选择题,写一段议论性文段,数学半套试卷,理综多少。然后划分时间,晨读:英语单词三页,议论文模板一种,文言虚词五个,晨读课下课前温习,下午巩固。中午休息半小时,另外一个小时做一篇完型三篇阅读。晚自习做完半套数学试卷,做完理综布置的学习任务。如此,一天被安排的满满当当,如果有一项任务没完成,你就要挤出空闲时间来

国旗下讲话(期末复习备考)

转眼间,本学期已经接近尾声,还有一周我们就要进行期末考试。目前各年级、各学科都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复习阶段。为了提高复习效果,保证期末考试能够圆满完成。利用集会,再向大家谈谈期末复习及近期的有关注意事项:第一,要求全体同学提高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复习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迎接期末考试,提高考试成绩,特别是临近新年的考试,我们还要承受着被亲戚询问的风险,所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应考。同时呢,复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梳理清楚已经学过的知识,使它条理化、系统化。通过复习,查漏补缺,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补上遗漏和未掌握的东西,使我们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 第二,要求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质量。课上认真听讲、用心思考、积极记忆、规范训练、不懂就问、有错必改、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搞好每堂课都清楚、每单元都明白。课下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同学们可以把重点的和不理解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以弄懂为止。对于老师在复习期间留的作业要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切记,随便抄抄,敷衍了事。

第三,我们在抓好期末复习的同时,每一位同学应一如既往地遵守好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常规纪律是搞好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安心的把手机放家里,狠心的把香烟都丢掉,放心的把电动车锁起来。希望同学们都做一个“德智双全”优秀学生。 第四,时刻注意安全。生命不保,其他闲谈。特别是在这一年最寒冷的时候,穿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上下学路上注意交通安全,天气干燥要注意防火,与人交往和气为重,远离危险的物品(如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品等),同时要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同学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们今天所做出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幸福。我相信同学们都是好样的,一定会认真投入复习,一定能向自己,向父母,向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高考有机化学实验复习专题

高考有机化学实验复习专题(含答案) 一.乙烯的实验室制备 第一种制备方法: 1、药品配制: 2、反应原理:; 3、发生与收集装置:主要仪器 ; 收集方法: 4、浓硫酸作用:碎瓷片作用: 5、温度计位置:,加热的要求: 6、反应后,反应容器变黑,同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原因:(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 7、性质实验:①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乙烯被 ②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发生反应 ③将乙烯点燃,火焰,有 8、注意事项:①可能的有机副反应 书写该化学方程式 ②制乙烯中会产生哪些主要干扰乙烯性质的气体 如何除去该杂质,制备纯的乙烯,所选试剂及顺序 【实战演练】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C和SO2。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以确定上述气体中含有C2H4和SO2。 (1)试解释装置Ⅰ中反应液变黑的原因:________。并写出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

(2)Ⅱ、Ⅲ、Ⅳ、Ⅴ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Ⅱ____、Ⅲ____、Ⅳ____、Ⅴ____(请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 品红溶液 B. NaOH溶液 C. 浓H2SO4 D. 酸性KMnO4溶液 (3)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 。 (4)使用装置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5)使用装置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6)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 二.乙炔的实验室制备 1、药品:; 2、反应原理:; 3、发生装置仪器:; 4、收集方法:。 5、性质实验: ①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乙炔被 ②将乙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发生反应 ③将乙炔点燃,火焰,有 6、注意问题: ①能否用启普发生器,原因 ②为缓减反应的剧烈程度,可用代替 ③制取的乙炔气体常混有等恶臭气体杂质,如何除去 ④制取时导管口附近塞一团棉花的作用: 【实战演练】乙快的实验室制法:改进装置 实验关键:控制反应的速率。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请填空: 1、①图中,A管的作用是。 ②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方程式原理应用:CaC2和ZnC2、Al4C3、Mg2C3、Li2C2等都同属离子型碳化物,请通过对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写出下列反应的有机气体产物:

中考物理速度专题复习训练题

速度 专题复习训练题 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2.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正在进站的火车 B .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 .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D .绕地球匀速运动的“北斗”卫星 3. 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马路上骑自行车匀速前进,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运动的路程比乙的长 B .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的短 C .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的长 D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的长 4.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 A .一日千里 B .大步流星 C .风驰电掣 D .迅雷不及掩耳 5. 长江三峡奇险秀,滔滔江水奔流到海。郦道远的《三峡》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写船的速度约为( ) A .5米/秒 B .10千米/时 C .50千米/时 D .100千米/时 6.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s t 说明当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的长短或时间的多少而变化 D .以上三种说法中,没有一个是正确的 7. 火车的速度为110千米/时,汽车的速度为18米/秒,汽艇在静水中每分钟行驶900米,则( ) A .火车的速度最大 B .汽车的速度最大 C .汽艇的速度最大 D .三者的速度一样大 8. 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是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秒,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秒刹车。在限速为110千米/时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大约可以减少( ) A .3米 B .7米 C .15米 D .25米 9.下列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丁 10.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 -t 图像为图中a 、b 、c 三条直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

期末考试各科高效复习方法

期末考试各科高效复习方法 期末复习,具体要做到:一要回归教材。回归课本不同于一轮时的全面复习,要突出重点,根据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回扣。二要重温错题,提醒孩子分析多次出错的在哪里、出错的原因等,避免在考场上遇到类似题目重蹈覆辙。 一、别再和难题“较量” 在后期复习阶段,复习的管理很有学问,学生自己要有精细的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复习中不要在某个知识点或某道题上卡住,打“持久战”。越临近考试,更宜学生自己安排复习,查缺补漏,排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促进各科平衡,提高总体成绩。 二、攻克薄弱环节 家长或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研究如何从不同角度作答,启迪思维,开阔思路。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保住基本分不失,对易混淆的、相近的、容易出问题的进行比较、澄清,加深理解,分析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 三、打好“纠错战” 期末复习,具体要做到:一要回归教材。回归课本不同于一轮时的全面复习,要突出重点,根据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回扣。二要重温错题,提醒孩子分析多次出错的在哪里、出错的原因等,避免在考场上遇到类似题目重蹈覆辙。 总之,期末复习是升华知识和能力的时候,家长或老师对学生要细心指导,攻克薄弱环节,争取向审题多要2分、向规范多要2分、向仔细多要2分、向心态多要2分,使每个学生总分都有提高。 语文: 一、以课本为基础 1、要认真地把课本通一遍,把该掌握的字、词、段等基础知识打牢。 A把易错的生字整理出来,进行重点训练;B重点多音字;C背诵段落复习检查;D古诗、积累运用的背、写。 2、进行归纳整理。如把学过的人物进行总体概括;把学过的修辞归纳总结;把学过的表达方法进行总结。 3、拓展。如古诗,要进行横向纵向的拓展。作者、类型等都是拓展的方向。写春、夏、秋、冬、送别、怀乡等古诗。成语归类练习。写景、写人、含数字、动物、相近、相反词等。 二、分题型进行练习 不能撒大网,要抓重点题型,做到举一反三。注重效果,不搞题海战术。 三、作文练习 注重类型训练。注意题材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社会实际。多写生活作文、社会作文、问题作文。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名言、古诗、警句、歌词等,做到语言训练和知识运用相结合。注意作文题目的设计训练。 数学: 第一,要学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要学会分析每次单元考试的题型,一般的来讲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复习 例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三段式”法) 1.1.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化学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1 B.物质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8 mol C.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1 D.2 min内,v正(B)和v逆(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小的 【解析】物质A是固体,浓度不变,不能用A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A错误;2 min末的反应速率为即时速率,用B表示速率0.3 mol/(L·min)是2 min内的平均速率,C错误;B是反应物,浓度降低,C是生成物,浓度增大,D错误。 1.2.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D) A.v(A)=0.5mol·L-1·min-1 B.v(B)=1.2mol·L-1·s-1 C.v(D)=0.4mol·L-1·min-1 D.v(C)=0.1mol·L-1·s-1 【解析】本题可以采用归一法进行求解,通过方程式的计量数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折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B项中的B物质是固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C项中对应的v(A)=0.2mol·L-1·min-1;D项中对应的v(A)=3mol·L-1·min-1。 例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1.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 H 2(g)+I2(g)2HI(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g),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B.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Ar,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C.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Ar,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D.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g)和1 mol I2(g),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2.2.(2018天津)室温下,向圆底烧瓶中加入1 molC2H5OH和含1molHBr的氢溴酸,溶液中发生反应;C2H5OH+HBr C2H5Br+H2O,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已知常压下,C2H5Br和C2H5OH 的沸点分别为38.4℃和78.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A.加入NaOH,可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 B.增大HBr浓度,有利于生成C2H5Br C.若反应物增大至2 mol,则两种反应物平衡转化率之比不变 D.若起始温度提高至60℃,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解析】加入NaOH,中和HBr,平衡逆向移动,可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A正确。增大HBr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生成C2H5Br,B正确。若反应物增大至2 mol,实际上就是将反应的浓度都增大至原来的2倍,比例不变(两次实验反应物的比例都是1:1,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这里有一个可以直接使用的结论:只要反应物的投料比等于系数比,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是相等的。所以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是1:1,C正确。若起始温度提高至60℃,考虑到HBr是挥发性酸,在此温度下会挥发出去,降低HBr的浓度减慢速率,增加了反应时间,D错误。 2.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O2,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反应N2+O2===2NO,经测定前3s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mol·L-1·s-1,则6s末NO的浓度为(C) A.1.2mol·L-1 B.大于1.2mol·L-1 C.小于1.2mol·L-1 D.不能确定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能力。前3s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mol·L-1·s-1,即用NO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mol·L-1·s-1,如果3~6s的反应速率仍为0.2mol·L-1·s-1,则NO的浓度为1.2mol·L-1,由于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

有机复习专题复习

有机复习 一:同分异构体专题 1、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注意: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其分子式一定相同。包含三层含义:组成元素相同,最简式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①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C2H6O与CH2O2;②最简式相同但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HCHO、CH3COOH、HCOOCH3、C6H12O6;③分子结构不同是因原子或原子团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如:CH3CH2OH和CH3OCH3、CH3CH2CHO和CH3COCH3;④同分异构现象既存在于同类有机物中,如:CH3(CH2)3CH3、CH3CH2CH(CH3)CH3、C(CH3)4;CH3COOH、HCOOCH3;又存在于某些无机物中,如:CO(NH2)2与NH4CNO;⑤化合物的分子组成与结构越简单,同分异构现象越少;反之,化合物的分子组成与结构越复杂,同分异构现象越多。如甲烷、乙烷、丙烷等均无同分异构现象,而丁烷、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分别为2种、3种;⑥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化学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它们的物理性质一定不同。各同分异构体中,分子里支链越多,熔沸点一般越低。 2、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①碳链异构:指的是分子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如:所有烷烃异构都属于碳链异构。 ②位置异构:指的是分子中官能团(包括双键、叁键或侧链在苯环上)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 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间二甲苯与对二甲苯。 ③官能团异构:指的是分子中官能团不同而分属不同类物质的异构体。 常见的官能团异构: () (CH2=CHCH=CH (( 饱和一元羧酸(CH3COOH)、酯(HCOOCH

如何做好期末复习准备(学生篇)

每当期末考试临近,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总变得忙乱而又紧张。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复杂起来,有的同学因为一学期没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面对期末考试的到来、变得心绪不宁,焦虑忧闷,有的同学也会因平时知识过于松散需要疏理而变得整日忙碌,因紧张而寝食具废,几此种种在同学们之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期末考试综合症。那么怎样克服这些病症,有节有效地搞好复习,考出自己真实的学业水平,这是每一位同学最为关注的,所以我想针对目前临考出现的现状犹如你搞好复习备考谈一谈自己的自法。 一、思想重视。 (1)心态要平静。期末复习是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证,首先,应在思想上重视它,不能马虎麻痹。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消除紧张、松懈、畏惧情绪。新课结束了,期末复习是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证,因为期末考试考查面涵盖一本书的内容,全面检测我们的能力,是检验我们一学期学习效果的主要形式之一。 (2)信心要足够。学习半年了,究竟学得怎么样?学生自己想知道,老师、家长也想知道。而这个效果可以通过考试来检验。复习不是可有可无,要下功夫搞好。对于期考试来说,期末复习是很重要的一环,怎样搞好期末复习呢?复习首先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坚信自己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有未曾开发的潜力,事实上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其次,复习需要科学的方法。二、健康心理。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做到稳定发挥。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需要指出的是我讲的稳定是正常地发挥出你的水平,是向前发展的稳定,正常的情况下人是循序发展的。在复习期间,不要做激烈的运动,平和心态,克服急躁心态,尤其是课间不打闹,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必需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考试的分数固然重要,但是能否成功地解决一个问题却跟这个分数的意义毫无关系,它是由你的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这种能力的发挥水平决定的。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处于轻松的状态时,那是你智力发挥最佳的时候。如何保持轻松,关键是有充分的自信,自信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前提是给自己合适的定位)。自信的秘诀在于充分的计划和执着的努力,凡事预则立。三、归纳总结。每一位同学首先要认识到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要进行力所能及的归纳总结。最低限度要清楚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大体框架。让它在自己头脑留下清晰的印象,而不要去考虑,期末考试考不好怎么办这么多时间都浪费了,只剩几周时期怎么能够补起来。或者是考虑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去掌握了,或者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任务规定的多多的,超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这些做法,想法都易产生焦燥情绪,而应冷静的静下来,把期末考试放在一边,首先根据自身实际,为自己量身定度一套复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复苏、巩固。不要忙乱无序朝三暮四,好高鹜远。四、合理安排。学期末所剩时间不多,那么每一位同学除上课自习认真学习外,还应把自己饭后、课间、晚上就寝前的有效时间都利用上,针对不同科目特点,安排不同的复习内容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分配不同科目的复习时间,应做到重点突出,全面兼顾,对于薄弱科目应略多投放时间但不能无所收获。同时规定的复习任务,每一天一定要如质如量的完成。不可因功费时,也不可因小误而失全面,要循序渐进,环环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搞好复习。五、勤于思考。这些学习和复习的关键复习时一定要多思考、多动笔、善于归纳消除思想上的惰性,不能光用一双眼、一张嘴而要利用有效巧妙的记忆方法,归纳方法把零散的知识连贯起来,把同类的知识归结起来,把相关相连的知识比较比照牢记下来,找出知识内在的联系及规律,只有这样做了,我们才能把他人的东西消化后变成自己的东西。 1、上好复习课。在复习课上认真参与,必须开动脑筋与老师一起总结归纳知识规律,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因为每一节复习课都是经过老师精心设计的。在复习课中,老师必定和大家一起回顾每类知识的重难点,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浓缩梳理,所以不能错过任何一节复习课,不应在复习课上开小差出现跑神的现象哦! 2、敢于提问。如果感到自己哪方面的知识不过关,有疑问的一定要提出来,问同学、问老师、问自己的父母,弄懂以后还要多练习两次。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 3、认真完成作业。复习期间,老师会根据知识的重难点,有机布置作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专题练习1有答案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题(一) 1.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为CH3CH2OH CH2===CH2↑+H2O, 反应时,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2SO4反应生成少量的SO2,有人设计下列实验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盛放的试剂分别是(填标号):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 A.品红溶液B.NaOH溶液C.浓硫酸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能说明SO2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确证乙烯存在的现象是____ 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应选用浓硫酸、浓硝酸在55℃~60℃条件下生成。 (1)实验时选用的加热方式是() A.酒精灯直接加热B.热水浴加热C.酒精喷灯加热 (2)选择该种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表数据: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2)按装置图安装好仪器后,在大试管中配制好体积比为3︰2的乙醇和乙酸,加热至沸腾,很久也没有果香味液体生成,原因是。 (3)根据上表数据分析,为什么乙醇需要过量一些,其原因是。 按正确操作重新实验,该学生很快在小试管中收集到了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在图中圆括号表示加入适当的试剂,编号表示适当的分离方法。

瞬时加速度专题巩固复习12个例题

瞬时加速度专题复习 例1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 A . 0 B .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 C.大小为2胛g,方向垂直木板向下 D.大小为吏g,方向水平向右 例3如图所示,木块A、B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木块C上,C静置于地面上,质 量之比是1: 2: 3,设所有接触面都光滑.当沿水平方向迅速抽出木块C的瞬间,A、B的 加速度分别是a A, a B。 例4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上叠放着两个物块 A ? B,它们的质量都2kg 都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N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加在A上,在此瞬间,A对B的压力大小为A . 35N B . 25N C. 15N D . 5N 例5 如图,有一只质量为m的猫,竖直跳上一根用细绳悬挂起来的质量为M的长木柱上.当 它跳上木柱后,细绳断裂,此时猫要与地面保持不变的高度,在此过程中,猫要使木柱对地的加速度大小为. (例1图) (例3图) (例4图) 例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放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的人在木板 上跑,假如脚与板接触处不打滑.(1)要保持木板相对斜面静止,人应以多大的加速 度朝什么方向跑动?(2)要保持人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不动, 求 例7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 = 运动,已知它与水平面成6 = 打,如图 所示,-"'加,将一个小物体无初速度地放在P点,小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挡=,问当皮带逆时针转动时,小物体运动到Q点的时间为多少?

例8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甲图中两球间用不可伸长的 细绳连接,然后用细绳悬挂起来,剪断悬挂线0A的瞬间,A球和B球的加 速度分别是多少? 例9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11、12的两根细线上,11 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1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 态。现将12线剪断,求剪断瞬间物体的加速度。 思考:若将图A中的细线1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皿示,其 他条件不变,求12线剪断瞬间物体的加速度。 例10 如右图,质量分别为m A、m B的物体A和B之间用一轻弹簧相连,再用细线 连接到箱顶上,它们以加速度a(a g)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右m B 2m A,求细线被剪断瞬间A、B的加速度. 例11 (1)如图3,绳子水平,弹簧与竖直方向成角, 小球静止,求从图中A处剪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是多少? (2)如图4,开始弹簧水平,绳子与竖直方向成角, 小球静止.求当从图中A处剪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多少? 例12质量为m的箱子C ,顶部悬挂质量也为m的小球B ,B的下方通过一轻弹簧与质量为m的球A相连,箱子用轻线。1。2悬于天花板上而处于平衡状态,如右图所示 现剪断轻线。1。2,则在剪断的瞬间小球A、B和箱子C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