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配方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不同配方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不同配方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不同配方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低温逆境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低温逆境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高福钊霍建勇(辽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沈阳110034) 黄瓜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黄瓜喜温、喜光,不适的温度影响黄瓜的正常生长发育。在逆境条件不仅影响了黄瓜的水分和矿质代谢,还影响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造成黄瓜生长发育不良,产量、质量下降。近年来随着保护地生产的迅猛发展,低温逆境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显得越来越突出。 1 不适低温对黄瓜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黄瓜最适的萌发温度为30℃,黄瓜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白天25℃左右,夜间13℃左右。黄瓜低温温度补偿点为3.3℃,低温下老叶的温度补偿点明显高于新叶(张振贤等,2003)。昼夜温度低于24/10℃,根系活力受到抑制,温度低于16/6℃时,根系活力下降30%-60%,低温对黄瓜幼苗的生物学产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对根系的影响大于对茎叶的影响,黄瓜幼苗根系忍耐低温的下限比茎叶高(王克安等,2000)。低温对发芽率的影响不大,仅延缓了发芽的速度。马德华等(1999)认为耐低温能力较强的自交系耐高温能力亦较强,而耐低温能力较差的自交系耐高温能力也较差,部分黄瓜品种的幼苗对不同温度逆境抗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宋勇等(2003)试验表明黄瓜经低温(最适低温为10℃)或高温(最适高温为30℃)预处理4小时,在随后的高温(35℃)或低温(15℃)下萌发,能明显地提高其活力,说明黄瓜种子对高温和低温胁迫有交叉的适应能力。 2 不适的低温对黄瓜的细胞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低温不仅对黄瓜的形态特性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对黄瓜的细胞生理生化特性产生影响。马德华等研究

认为黄瓜幼苗在低温下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明显加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POD活性的上升和CAT活性的下降与黄瓜幼苗耐性呈正相关。李淑艳等(2002)的试验表明在冷害温度下处理结束时植物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T活性、POD含量均高于对照,在亚适温条件下SOD活性、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CAT活性则低于对照。低温逆境诱导了抗氧化剂酶系的活力,植物体内抗氧化剂酶系包括SOD、POD、CAT,植物处于逆境条件下,细胞内活性氧(O2-、H2O2、OH-)的产生和清除的平衡遭到破坏,产生过多的活性氧,导致膜脂过氧化,从而造成对细胞膜的伤害。植物体内过多的活性氧的清除,主要依赖于抗氧化剂酶系统(韩建明等,1999)。低温逆境还使脂类物质发生变化。杨玲(2001)用黄瓜子叶在15℃处理下,虽无可见的冷伤害症状,但类脂成分已发生显著变化,双半乳糖甘油二脂(DGDG)含量明显升高,而磷酸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大幅度下降,主要类脂半乳糖甘油二脂(MGDG)、DGDG及PC和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麻酸增多。说明黄瓜子叶在15 ℃下处理7天已经对低温产生了冷适应性。 3 低温对黄瓜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8-32℃,低温影响着黄瓜的正常的光合作用。低温条件下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温度逆境胁迫使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而且以叶绿素a下降为主,温度逆境胁迫后气孔导度(Gs)下降,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E)和光合效率(CE)降低,说明叶片的光合机制遭到了明显地破坏(马德华等1999)。同等条件下低温锻炼的幼苗比未经锻炼的幼苗净光合速率降低较少,低温锻炼后和低温处理使幼苗气孔导度和叶肉细胞间CO2浓度降低,气孔限制值上升。未经锻炼的幼

黄瓜苗期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方法

黄瓜苗期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方法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黄瓜在苗期易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猝倒病、沤根和蚜虫的发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方法 关键词:黄瓜;苗期;病虫害;防治方法 黄瓜在整个生长栽培过程中,苗期是生长比较关键的时期,苗期发育不好,会影响黄瓜的质量和产量,甚至造成减产减收。所以在培育壮苗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苗期出现病虫害。从多年的栽培经验看,黄瓜在苗期常见的主要的病害有猝倒病和沤根,常见的主要虫害为蚜虫。现简要介绍它们的发病症状和综合防治方法。 一、黄瓜苗期猝倒病 1、发病症状 猝倒病称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幼苗在未出土或出土前后均可发病。未出土时病菌感染胚茎和子叶,造成胚茎和子叶腐烂。出土后感染幼苗,造成幼茎基部初呈水渍状病斑,后变成褐色,缢缩成线状,幼苗倒地死亡,死亡时子叶仍为绿色,不萎蔫。遇到高温高湿时,病菌可浸染附近的表土,长出一层

白色棉絮状菌丝。 2、发病原因 病菌的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侵入寄主,病菌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腐殖质中以菌丝体长期存活。病菌借雨水或灌溉水的流动传播。幼苗发病后,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借灌溉水向四周重复侵染,使病害不断蔓延。 3、发病条件 一是苗床低温、高湿是猝倒病发生蔓延的主要条件。病菌生长适宜地温15~16℃,温度高于30℃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10℃,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育苗期连续15℃以下的低温,数天以上时,则易发生猝倒病。二是苗床光照弱,通气性差则发病严重。子叶苗到第一真叶抽生阶段,最易发病,其真叶长大后发病较轻。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这时真叶未抽出,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抗病力弱,遇有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地温低,光合作用弱,瓜苗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致幼茎细胞伸长,细胞壁变薄病菌乘机侵入,因此,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期发生,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

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幼苗长大了 (第二课时) (1)

2.幼苗长大了 【教材分析】 本节课重点是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的特征,探究植物根和茎的作用,了解叶的构造和作用。教科书首先安排了交流活动。一是交流观察、记录到的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的生长形态的变化,二是交流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生长高度上数据的变化。进行本节课教学时,学生通过几周的观察已经注意到植物在长高长大,并且通过记录知道植物有根、茎、叶的构造。通过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是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但它们生活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教科书将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活动聚焦到对出土后植物茎的颜色的变化和植物叶的生长变化上,就是为了引领学生关注并解决植物所需“食物”的问题。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由茎进行运输,同时,叶子也能为植物制造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通过茎的切片实验和资料的阅读视听,来了解植物不同部分的构造及功能。为培养学生乐于长期观察与继续研究探索提供了很好的引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动手实践、画图记录和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几周的种植实验,学生对植物的幼苗构造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这些构造的作用,学生比较懵懂。在课堂通过视频学习,实验探究,学生理清植物构造的名称及作用。教师在前期种植期间,可以采用透明花盆进行种植,方便学生观察到根的变化,同时可以跟踪一组的数据进行记录,保证展示汇报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作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 1.通过长期观察、数据记录、绘图描述等方式了解植物的幼苗形态特征。 2.能通过回顾,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了解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3.通过资料查阅、讨论等方式了解叶的构造及作用 科学态度: 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黄瓜苗期主要病害区别与防治

黄瓜苗期主要病害区别与防治 黄瓜苗期叶片娇嫩,抗病力弱,再加上苗床通风透气性差,湿度大,极易感染蔓枯病、炭疽病等。由于炭疽病、蔓枯病与细菌病害有类似之处,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不宜区分,立枯病与猝倒病也易被混淆,因此笔者现对这些苗期主要病害的症状作一描述,帮助菜农朋友区别辨认,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症状区别炭疽病:炭疽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或近圆形的淡褐色病斑,病斑周围的淡黄色晕圈非常明显,稍凹陷,在高湿条件下病斑上有粉红色黏液出现,后期有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一般排列非常整齐。蔓枯病:蔓枯病多从叶缘开始向内呈“v”字形扩展,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轮纹不明显,表面散生许多小黑点,完全散生,没有规律,在高湿条件下也不分泌粉红色黏液。猝倒病:刚出土的幼苗,地上并无明显病状,幼苗突然倒地青枯死亡。发病往往从棚水滴落成的点片开始,随之迅速扩展,如同“鬼剃头”。掘取病苗可见近地表的茎部呈水烫样发黄、变软缢缩呈线状,湿度大时可见到病部有白色絮状物发生。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发病时,茎基部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病斑逐渐凹陷,绕茎1圈后病部缢缩。发病初期幼苗白天萎蔫,夜间尚可恢复,严重时植株凋萎死亡。该病与猝倒病的区别:首先,立枯病是站立枯死,而猝倒病是突然倒地死亡,由于发生突然,猝倒的植株开始仍保持鲜绿的颜色;其次是湿度

大时,立枯病的病部出现淡褐色、稀疏蛛网状霉层,而猝倒病是出现白色絮状霉层。霜霉病:霜霉病病叶无透光感觉,主要危害叶片,病斑颜色较深,呈黄褐色,不开裂不穿孔,病叶背面有黑色或紫灰色霉层,病斑较大,浸染速度快,中期病斑相互连接成片,病叶背面不规则形水浸状。角斑病:角斑病病叶有透光感觉,角斑病病菌主要浸染叶片和瓜条,有时危害瓜蔓;病斑颜色较浅,呈灰白色,初期易开裂,形成穿孔;叶片背面病部有乳白色菌液,干燥后呈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病斑较小,浸染速度慢;清早病叶背面蜂窝形水浸状。 防治方法 苗期喷药预防和治疗病害应注意3点:一是应喷用不产生药害的农药;二是喷用的农药尽量选用具有兼治2种或2种以上病害的;三是喷药应严格配药浓度和用量,以防产生药害。炭疽病和蔓枯病均是高等真菌引起,所以在防治上有许多共同点,使用农药相似,在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及时进行通风排湿,减少叶面结露和吐水的同时,可在苗期叶面喷施磷钾动力750倍液或海绿素1000倍液,提高植株抗病力。蔓枯病或炭疽病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施溴菌腈750倍液加朋宝1000倍液,或应得750倍液加百肥1000倍液,或升势1000倍液加海绿素1000倍液防治。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可叶面喷施万家丰750倍液加海绿素1000倍液,或精纯750倍液加朋宝1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或72%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60%细菌净800倍液,

黄瓜生产中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黄瓜生产中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文章来源:作者:发布时间:( 2008-4-21 ) 浏览次数:16 1 萘乙酸 1)促进生根。从黄瓜植株上剪取侧蔓,每段2-3节,分别用2000mg/kg 的奈乙酸或吲哚丁酸溶液快速浸蘸茎基部切口,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扦插11天后生根,可形成新的植株,成活率分别为85%和100%。 2)提高坐果率。用200~1000mg/kg的奈乙酸进行单花处理,可促进果实发育。 2 乙烯利 黄瓜春季育苗时,在幼苗1叶1心和2叶1心期各喷1次浓度为200-300mg/kg的乙烯利溶液,可使植株雌花增多,提早上市3-5天,前期产量、总产量提高。经乙烯利处理的黄瓜秧苗,应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否则雌花虽多,但大量幼瓜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也不能很好生长。一般当气温在15℃以上时要勤浇水多施肥,不蹲苗,一促到底,施肥量增加30%-40%,中后期用0.3%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3-5次。为增加夏秋黄瓜雌花数,乙烯利处理苗龄以2-4叶为宜,浓度为50~150mg/kg。使用浓度过高的乙烯利会影响黄瓜幼苗的生长,致使出现老化苗,此时可用浓度为l0mg/kg的赤霉素溶液进行喷叶处理,能有效逆转黄瓜幼苗的生长,有利于培育壮苗。 3 赤霉素 1)保花保果,促进生长。开花期用70-80mg/kg赤霉素液喷花1次,可促进坐果并增产;幼果期用35-50mg/kg喷幼果1次,可促进果实生长。 2)延缓衰老及保鲜。收获前瓜条9-l0cm长时,用25~35mg/kg赤霉素喷

瓜1次,可增加瓜重并延长贮藏期。 4 矮壮素 黄瓜育苗期间,秧苗徒长或者生长瘦弱时,用250~500mg/kg的矮壮素浇施(以土温较高时效果好),或用1000~4000mg/kg的比久喷洒秧苗叶面,5-6天后叶色浓绿,茎生长减慢,节间短而植株矮壮,能增强抗寒、抗旱能力。抑制作用逐渐消失后,还能继续生长。 5 多效唑 在黄瓜4叶期,用100mg/kg的多效挫处理,可提高植株对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以及抗寒性,单株结果数增多,从而实现高产。 6 防落素(番茄灵) 夏秋黄瓜生长前期高温干旱,病虫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后期温度趋向冷凉,又会影响果实生长,导致产量降低。生产中除了选用耐热抗病优良品种、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外,可在生长期每一雌花开花后1-2天,用A-4型防落素l00-200mg/kg喷幼瓜,能防止化瓜,并促进黄瓜果实生长。另据试验,春黄瓜和秋黄瓜用35mg/kg的防落素加l2mg/kg的赤霉素混合液(即100kg水中加3.5g防落素和1.2g赤霉素)在雌花开放时进行喷花,可比单一使用35mg/kg防落素的植株坐果提前7天以上,坐果节位降低5节左右,每株挂果数增加,瓜条生长迅速,上市期提前7-9天;前期产量提高54.9%,整个上市期的平均单果重增加19.9%。注意喷施后的黄瓜植株生长后期必须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早衰。 7 油菜素内酯(481) 1)促进生长。用0.05-0.lmg/kg油菜素内酯喷施黄瓜,可使第1雌花节

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

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重点是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的特征,探究植物根和茎的作用,了解叶的构造和作用。教科书首先安排了交流活动。一是交流观察、记录到的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的生长形态的变化,二是交流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生长高度上数据的变化。进行本节课教学时,学生通过几周的观察已经注意到植物在长高长大,并且通过记录知道植物有根、茎、叶的构造。通过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是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但它们生活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教科书将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活动聚焦到对出土后植物茎的颜色的变化和植物叶的生长变化上,就是为了引领学生关注并解决植物所需“食物”的问题。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由茎进行运输,同时,叶子也能为植物制造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通过茎的切片实验和资料的阅读视听,来了解植物不同部分的构造及功能。为培养学生乐于长期观察与继续研究探索提供了很好的引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动手实践、画图记录和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几周的种植实验,学生对植物的幼苗构造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这些构造的作用,学生比较懵懂。在课堂通过视频学习,实验探究,学生理清植物构造的名称及作用。教师在前期种植期间,可以采用透明花盆进行种植,方便学生观察到根的变化,同时可以跟踪一组的数据进行记录,保证展示汇报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作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 1.通过长期观察、数据记录、绘图描述等方式了解植物的幼苗形态特征。 2.能通过回顾,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了解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3.通过资料查阅、讨论等方式了解叶的构造及作用 科学态度: 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黄瓜各个生长发育周期特点

黄瓜各个生长发育周期特点 黄瓜生育周期大致分为发芽期、幼苗期、甩条发棵期和结果期。 (1)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第一片真叶出现,约需5-6天。发芽期主要靠种子贮藏的养分,生产上应选用饱满的新种子,并给予较高的湿度、温度和充足的光照条件。 (2)幼苗期 从第一片真叶出现到5-6片叶展开,茎蔓开始生长,约需20-30天。此期幼苗直立生长,分化大量叶芽和花芽、黄瓜幼苗1-2片叶时,甚至真叶充分展开后即进行花芽分化。(花芽分化的重要时期)

花芽在分化之初既有雌蕊也有雄蕊,但是在发育到成花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雌蕊退化成雄花的现象,也就是开的花形成不了瓜,夏季大棚里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那么那些因素会影响雌花的数量呢? 1、植物体内的碳氮比。含碳化合物多,容易促进雌花的分化;氮多会刺激雄花的分化。我们现在使用的粪肥属于含氮比较多,会造成碳氮比失衡,尤其是越夏黄瓜很容易出现只见花不见果的情况。 2、植株体内的代谢水平。较低的代谢水平有利于雌花的分化,茎叶生长旺盛,代谢水平高有利于雄花的分化。比如前期棵子旺长的情况下,分化的雄花就比较多了,生产上通过打控旺的药剂来缩短节间,促进雌花的分化。而对于秋延和越冬黄瓜,经常出现花打顶的情况,这就是代谢比较弱,雌花大量分化的结果。 3、植物激素。赤霉素促进雄花分化,生长素和乙烯促进雌花分化。越夏黄瓜建议移栽后三四片叶和七八片真叶展开的时候各喷两遍乙烯,十片叶之后不建议喷了,乙烯过多会造成早衰。 4、外界环境。中午夜间低温、短日照、磷钾肥偏高、适宜的水分、乙烯利、二氧化碳,这些条件调节好了都可以促进雌花的分化。

(3)甩条发棵期 从5-6片叶到第一雌花开放。此期植株转为蔓性生长,植株生长旺盛,并由营养生长为主向生殖生长过渡。为了保障植株足够健壮,一般第一个雌花都要打掉。这个时期尤其是长到1.2米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头顶干边或者叶片扣着的情况,这是由于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出现营养争夺,这个时期也是根系大量生长的时候,根量还不多,导致吸收硼、钙的不足。很多人以为这种情况是黑星病,用了氟硅唑,也确实减轻了发展,但是这不是治住了,而是三唑类的药抑制了作物的长势。所以要早用硼、钙肥,尤其钙肥是一种中量元素,靠叶片喷施是不够的,一定要冲施。可以在缓苗水之后,间隔15天冲一次,冲2-3遍。 (4)开花结果期

黄瓜的生长周期

黄瓜的生长周期 黄瓜又名胡瓜、王瓜等,为胡芦科1年生草本蔓生攀缘植物。其生长发育一般经历发芽期、幼苗期、初花期和结果期4个阶段。露地黄瓜生育期约90~120天左右。 (1)发芽期:由播种至第1片真叶出现,约需5~8天。本期要给予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以利于苗齐苗壮。出苗后要防止徒长。撒播要及时在子叶展开后分苗。黄瓜播种后,正常温度下4天即可出土,出土后子叶迅速展开,进而心叶开始出现。子叶展平前温度和湿度过高,易成为徒长苗。如果土温过低,出土缓慢,土温低于10~15℃可能烂种。 (2)幼苗期:从真叶出现到真叶4~5片左右定植为止,约需30天左右。本期的目的是培育壮苗。管理上要“促”、“控”结合,增加幼苗的叶重/茎重比和地下部重/地上部重比。如光照过弱、氮肥过多、水分过多、温度过高,易形成徒长苗。幼苗生长健壮的标志:从第1片真叶后,茎轴呈“Z”字形生长,即“倒拐”。幼苗期结束叶原基已分化到21~23节,花芽分化已达40%。在温度和光照管理上要有利于雌花分化。 (3)初花期:抽蔓期。由真叶4~5片定植起到第1雌花瓜坐住(根瓜),约需25天左右。早熟品种时间短,晚熟品种时间长。该期结束时茎高30~40厘米,真叶展开7~8片。有的品种开始出现侧枝。当第1条瓜的瓜把由黄绿变成深绿,俗称“黑把”时,标志初花期结束。栽培管理上要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关系,常进行“蹲苗”。 (4)结瓜期:由第1果坐住到拉秧,时间因栽培方式、栽培条件和品种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经历30~100天。冬春茬保护地和高寒地区一年一季栽培的可达150天左右。本期是连续

开花坐果期,栽培中要尽可能延长结果期。结瓜期必须及时供应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以提高黄瓜产量和质量。此期也是最易发病期,应加强日常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 姜闯1,张青1,孙书明2,方伟1,杨光1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沈阳,110161;2.鞍山市千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黄瓜茎为蔓性,很容易在苗期尤其是子叶期伸 长,育苗时必须加以控制。当白天光照不足,而夜晚温度较高,且基质中湿度较大时,植株一个晚上就可以徒长1~3cm ,同时下胚轴拉长,节间变长。因此,为了实现适当加大苗龄,培育壮苗,需要抑制黄瓜苗的徒长。在改变温室内环境条件较为繁琐和成本较大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植物生长抑制剂就成为育苗工作者的首选。为此,根据前人的研究,笔者选用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不同的浓度,对黄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旨在确定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适浓度及最佳浸种时间,为黄瓜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育苗连栋温室 内进行。供试黄瓜为海城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无刺黄瓜玛利亚和有刺黄瓜康利16、康利 19。选用72穴穴盘,基质为纯草炭。2012年9月20日浸种6h 后播种,浸种水温控制在28~30℃,浸种药剂处理见表1,每个处理均重复3盘。 在黄瓜2叶1心时(10月9日),每个处理随机 选取10株,记录黄瓜的出苗情况,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下胚轴长度(基质表面至子叶的距离)、第一节间长度(子叶到第一片真叶的距离)、茎粗(基质地上部1cm 处)、子叶和真叶的长 度和宽度,并利用DPS 数据分析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其中,叶片面积=叶片长度×叶片宽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黄瓜出苗的影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3个黄瓜品种的 出苗无显著影响,试验处理只是对黄瓜的植物学性状有影响,例如个别处理会出现畸形苗和药害苗,而对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影响较小。 2.2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瓜下胚轴长和第一节间长的影响 试验表明,不同处理对黄瓜下胚轴和第一节间 长度影响不同(表2)。多效唑处理对黄瓜的影响较大,且作用时间也较长,但不同浓度处理对下胚轴和第一节间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矮壮素处理和小胖墩处理对黄瓜的影响相对较小;PBO 处理对无刺黄瓜玛利亚的影响较大,表现为植株矮小、后期无法正常生长,对有刺黄瓜康利16和康利19的影响差异显著。 2.3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瓜下胚轴粗度的影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3个黄瓜品种下胚轴 粗度的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 姜闯(1984-),男,助理研究员,从事蔬菜工厂化 育苗及保护地栽培研究,电话:186********, E-mail :jc19840317@https://www.doczj.com/doc/a72291662.html, 收稿日期:2012-10-30 摘 要:以无刺黄瓜玛利亚、有刺黄瓜康利16和康利19为材料,在黄瓜生长20d 时调查每个处理的黄瓜下胚轴长 度、第一节间长度、茎粗、子叶和真叶的长度和宽度,以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矮壮素、小胖墩、PBO 对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玛利亚的最佳处理为多效唑30~50mg/L ,康利16的最佳处理为PBO 500~750mg/L ,康利19的最佳处理为小胖墩1~2mL/L 。关键词:黄瓜;植物生长调节剂;育苗;徒长 植物生长调节剂编号 T 3T 4T 5 T 1T 2国光立效多效唑国光立效多效唑国光矮壮素水剂国光矮壮素水剂 小胖墩 表1 不同处理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度使用浓度100mL/L 200mL/L 1mL/L 30mg/L 50mg/L 植物生长调节剂 编号 使用浓度 小胖墩T 62mL/L 绿威PBO T 7500mL/L 绿威PBO T 8750mL/L 对照 CK JOURNALOFCHANGJIANGVEGETABLES (学术版) 2013(2):50-52 DOI:10.3865/j.issn.1001-3547.2013.02.017 50--

常见黄瓜病害大全

【作物病害】常见黄瓜病害大全 2016-10-05 雨蔬农业:用技术武装现代农民! 黄瓜霜霉病: 发病症状:叶片被害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上午棚温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降至70%,下午温度降至18-25℃,相对湿度降至60%-70%,夜间温度上半夜控制在15-18℃,下半夜最好控制在12-13℃; 2.烟雾法:用45%烟渊烟剂熏烟。喷雾法:发现中心病株后可选用58%露速净500倍液、72%妥冻500倍液、50%保乐1500倍液、50%洽益发500

倍液、60%可鲁巴500倍液、70%多保净800倍液、69%辉常赞600倍液、33.5%净果精700倍液,隔7-10天用药1次。 黄瓜靶斑病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黄瓜叶片,呈大小不一的枯斑,小斑为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大斑直径有1.5-2厘米,近圆形且凹陷,有略白靶心,湿度大时病斑靶心外围形成一个黑色霉菌组成的菌圈,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可出现。病斑迅速连片致叶片干枯,造成提早拉秧。 防治方法:1.通风排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2.盛瓜期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3.发病前用好意+健植宝防病;发病初期用露速净+溴硝醇+海生素、拢总好+春雷霉素+健植宝、净果精+春雷霉素、加米农+氨基寡糖素等配方喷洒整株,隔5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防治效果显著。 黄瓜白粉病: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 防治方法:1.用30%君斗士1500倍液、“粉飞1+1”1000倍液、世泽1500倍液、33.5%净果精800倍液、40%氟硅唑1500倍液喷洒防治。2.用45%的百菌清烟剂熏棚,每亩用药250克。

黄瓜种植规程完整

黄瓜栽培技术 (一)形态特征 黄瓜根主要集中0-30厘米,主根深可达1米。好气性强,抗寒、吸肥能力弱,栽培要浅,适于肥沃、疏松的土壤。根系形成层浅,易老化,苗期发生快,育苗时间不宜过长,定植要保护根系。 黄瓜的茎粗细、颜色深浅和茎上的刺的硬度是植株长势强弱和产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一般茎粗0.6-1.2厘米,节间5-9厘米为宜。 子叶贮藏和制造的养分是秧苗早期营养的主要来源,子叶还是判断黄瓜生长环境优略的重要标志,栽培时应保持子叶完好。真叶大、薄,蒸腾量大,缺水时易萎蔫。 雌雄同株异花,具有单行结实的特性。黄瓜在第一片真叶出现时就开始花芽分化,第一片真叶展开时生长点分化已分化到12节,9节的叶腋均已花芽分化,但性型未定,第二片真叶展开时花芽分化已到12-16节,3-5节性型已经决定,第七片真叶展开时,第26节花芽已经分化,16节以的花芽性型已经决定。因此苗期结束时植株中下部每个节位是雌花还是雄花就已经决定。雌雄花的多少与环境条件有直接关系,白天适温,适当的降低夜温,有利于雌花的形成。第一片真叶展开时,第二片真叶还未展开,夜温 12-14℃,第二片真叶展开时可降到10-12℃,有利于雌瓜的形成。1-5片真叶时,每天8小时光照有利于雌花形成,超过12小时雌花减少。含水量高有利于雌花形成,但过高易徒长,不利雌花形成。氮、磷一次性施入不利雌花形成,分期使用雌花多,如一次性施入雌雄比是1:91;三次施入雌雄比是1:65。适时用乙烯利或增瓜灵可减少雄花,用硝酸银处理可减少雌花。 (二)生育周期 1、发芽期 播种至第一片真叶出现,一般5-7天,此阶段生长量小、速度缓慢,需较高的温湿度和充足的光照,促进及早出苗,出苗整齐,防止徒长。 2、幼苗期 从第1真叶展开至第4-5片真叶展开,一般需要30天左右。此阶段开始花芽分化,但生长中心仍为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管理目标为促控相结合,培育壮苗。 3、初花期(发棵伸蔓期) 从第4-5片真叶展开至第一个雌瓜坐瓜,大约需要20天左右,此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生长中心逐步由营养生长转换为生殖生长,应该促控结合,促坐瓜控徒长。 4、结瓜期 从第一个雌坐瓜至拉秧,,持续时间因栽培方式不同而不同。此阶段植株生长速度减缓,以果实及花芽发育为中心。应供给充足的水肥,促进结瓜、防止早衰。 二、黄瓜的栽培技术 (一)露地黄瓜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钙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黄瓜苗期对缺钙胁迫的反应 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王丽萍 摘要:研究了营养液缺钙处理对黄瓜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钙胁迫下,显著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降低了幼苗根系活力;提高了POD的活性;降低了O2ˉ的含量。说明钙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缺钙;黄瓜幼苗;生长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钙作为植物细胞唯一被证实的偶联胞外信号与胞内生理反应的胞内第二信使,能维持细胞壁、细胞膜及膜蛋白的稳定性,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钙素营养失调严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引起缺钙生理病害。蔬菜上关于钙的研究多集中在提高蔬菜的抗病性[1]和抗冷性[2]方面,为此本试验以蔬菜生产上广泛种植的黄瓜为试材,研究了水培条件下黄瓜幼苗在缺钙胁迫后对其生长及膜质氧化系统的影响。旨在探讨钙在黄瓜幼苗生长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培养及处理 消毒10min,浸种催芽后,播以黄瓜(Cucumis ativus)品种津优4号为材料,将种子用1‰的KMnO 4 于装有蛭石的72孔穴盘中于光照培养架上进行常规育苗,昼夜25℃/15~18℃,子叶展平后用1/2营养液(按日本山崎黄瓜营养液配方配置)浇灌。待第一片真叶完全展开,取长势一致的壮苗移入装有1L的1/2营养液的黑色塑料盆中,每盆4株,PH调至6.2±0.1,水培期间用电动气泵连续通气。3d后更换完全营养液。培养至第二片真叶显现时,分为两批进行供钙和缺钙处理。用NaNO3595mg·L-1Ca(NO3)2·4H2O 为缺钙处理(-Ca),正常培养为对照(+Ca)。缺钙期间每两天更换一次营养液。定期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 1.2 形态学指标测定分别于缺钙处理0d,2d,4d,6d,8d测定叶面积、叶数和根长。 1.3 根系活力测定分别于缺钙处理od,3d,6d测定根系活力,采用TTC法测定[3]。 1.4 膜氧化指标测定用愈创木酚法[4]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每分钟增加0.001OD值的酶量为一个酶活性单位;参照王爱国和罗广华[5]的方法测定超氧阴离子(O2-)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缺钙胁迫对黄瓜幼苗叶面积和叶数的影响 黄瓜缺钙处理4d后出现缺钙症状。缺钙时有黄色斑点,严重时失绿,叶缘上卷,如勺状,叶尖和叶缘坏死,但叶脉不失绿。根短小,根尖坏死,生长受阻。下部1~2片老叶缺钙表现不明显。由图1A可以看出,缺钙胁迫后幼苗叶面积均低于对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缺钙处理的叶面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并在缺钙处理第4d降到最低,比供钙处理降低26.18%。这是由于缺钙使幼苗新叶枯死所致。缺钙处理对黄瓜幼苗叶数的影响与叶面积相同(图1B),在缺钙处理第4d叶片数最少,比供钙处理减少10.81%,表明缺钙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产生了抑制作用。 作者简介:王丽萍(1969—),女,河北邯郸人,讲师,河北农大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设施园艺与无土栽培工作。 2.2 缺钙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的影响 如图2A所示,正常供钙的幼苗根长增长迅速,而缺钙胁迫后增长缓慢,并随着缺钙胁迫时间的延长,供钙处理的根长(图2A)始终高于对照。缺钙对根系活力的影响与根长相似,在缺钙胁迫的第3d根系活力明显低于对照,之后根系活力继续降低。说明幼苗根系对缺钙很敏感,在缺钙胁迫期间根系几乎没有增长。

黄瓜苗期子叶病害性状及其防治

黄瓜苗期子叶病害 【发病症状】所谓子叶病害系由种子带菌引起子叶发病的病害。子叶病害先在子叶上产生病变,其症状因病原不同而异。如是瓜类炭疽病,种子出土子叶尚未展开,在子叶边缘出现浅褐色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湿度大时长出粉红色粘稠物。如是黄瓜蔓枯病,系种子带菌,发芽后子叶边缘或尖端现褐色病变,子叶上长出很多黑色小粒点。如是黄瓜枯萎病等导管病害,子叶失去光泽,下胚轴纵裂或生长点产生红褐色坏死斑,致生长缓慢,纵剖下胚轴,可见维管束变黄或变褐,病茎100%带菌,枯萎病过导管到达果实,随果实腐烂扩展到种子上。如是菌核病,在茎基部和子叶上产生浅褐色水浸状病斑,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致瓜苗软腐。如种子带有黄瓜绿斑花叶病毒,种皮上病毒可传到子叶上,幼苗顶尖部2~3片叶子现亮绿或暗绿色斑驳或产生暗绿色斑。此外,黄瓜黑星病、黄瓜猝倒病、黄瓜霜霉病等也都可引起子叶发病,如定植病苗,往往形成发病中心,病株称为中心病株。 【发病规律】黄瓜苗期子叶病害种类很多,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各异,详见成株期的炭疽病、蔓枯病、枯萎病、菌核病、黑星病、猝倒病、霜霉病和种子传毒的病毒病等。 【防治方法】根据病害种类及发病条件采取相应对症措施进行防治。 1.种子带菌引起的种传病害,应从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无病种子入手,必要时进行浸种和拌种对种子进行消毒或进行种子包衣;对枯萎病、黄萎病类应靠选用抗病品种或推行嫁接进行防治。 2.土传病害。①对土传病害首先考虑轮作、苗床换土和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SH土壤添加剂等。②采用苗床高温灭菌或药剂处理土壤,如用甲基立枯磷、拌种双等进行苗床土壤处理。③对种子带菌和土传病害提倡使用种子包衣,如北京农大9号种衣剂,对土传病害防效明显。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研究进展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别名“胡瓜”、“王瓜”、“刺瓜”,为葫芦科甜瓜属中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其果实脆嫩清香,味甘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其它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黄瓜中特有的丙二醇具有减肥的功效。 黄瓜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在全球蔬菜供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我国是黄瓜的生产大国,其栽培面积约占全国蔬菜总面积的10%,2012年我国黄瓜产量约78亿t,居世界第一位。黄瓜作为我国主要的设施蔬菜,对蔬菜周年供应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农村致富及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我国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20世纪50 年代末,提高黄瓜的产量、改善品质、增强对病虫害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是目前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发展方向。 黄瓜的育种方法: 1 常规育种 常规杂交育种基本上是染色体的重新组合,这种技术一般并不引起染色体发生变异,更难以涉及到基因突变。该方法可对多个基因控制的多个性状进行综合改良,变异范围广,在作物品种的创新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这种育种途径主要是通过普通黄瓜基因间的交换重组育成新品种,因而也存在不足之处。 2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导生物体发生遗传变异,并对其后代进行研究、筛选和鉴定的一门现代生物学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 2.1物理诱变 目前常用的物理诱变剂主要包括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质子以及紫外线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γ射线。王玉怀[1]等利用9万伦琴的60Co-γ照射‘长春密刺’干种子,发现1 株黄色子叶的突变幼苗,研究表明黄色子叶为核遗传的隐形性状,受核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性状可作为苗期标记鉴别F1杂种。李加旺[2]等利用23.22C/kg·S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黄瓜自交系种子,并在其变异后代群体中,筛选出两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经3代系选,从中分选出一个主要性状均能稳定遗传的株系M-8。用其亲本与另一自交系配制出适于日光温室栽培的耐低温、弱光杂交一代组合黄瓜新品系。该品系在早熟、丰产、抗病性及商品性等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余纪柱等利用卫星搭载黄瓜自交系材料,获得特小型黄瓜自交系。该自交系瓜长8cm左右,雌花节率达99.5%,表现稳定,可直接用于培育小型黄瓜新品种。朱艳英[3]等利用卫星搭载处理过的黄瓜,其后

高磷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高磷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摘要:在不同磷水平(0、0.1、0.5、1.0、10.0、20.0 mmol/L)下培养黄瓜幼苗,研究磷素对黄瓜生长及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磷浓度增加,黄瓜根、茎和叶干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供磷浓度为10.0 mmol/L时开始产生高磷胁迫症状,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沿叶脉两侧发黄、有光泽、向上凸起,子叶出现红色坏死斑点,严重时老叶坏死,新叶会出现叶脉间失绿症状。②随供磷水平增加,植株体内磷浓度增加,最高达到干重的1.28%;钾浓度在茎中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铜浓度降低,钙、镁、锰、锌等元素浓度及其在根、茎及叶间分配趋势无显著变化。 关键词:高磷胁迫;黄瓜;养分吸收;养分分配 磷素缺乏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1],然而在高度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大量施用磷肥导致磷素在土壤中过多累积,国外畜牧业高度发达地区和我国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生产中尤其如此[2,3]。鲁如坤等[4]和周健民等[5]研究指出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磷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出现盈余,此后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近年来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土壤磷素过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6,7]。高磷导致植物产生磷毒害,降低农产品产量和品质[8,9]。然而磷毒害机制仍不清楚[10],一般认为高磷导致铁、锌及铜等元素缺乏[1]。高磷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是其对植物产生胁迫的重要环节,但前人关于不同磷水平对植物多种养分吸收影响的研究尚少[11]。本试验以高累积磷的重要蔬菜黄瓜为材料,通过水培方式研究不同磷水平对植株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旨在探讨高磷与植物矿质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关系,揭示高磷胁迫机理,为磷素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黄瓜品种为江苏农业科学院研发的江蔬露丰。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光照生长室进行。黄瓜种子经10% H2O2消毒20 min后,置于培养皿中催芽至露白,然后移入装有蛭石的穴盘中,待子叶平展后用自来水冲洗根部的蛭石,移入PVC管制成的培养罐中,每罐装有1.1 L 1/4山崎营养液,每罐2株黄瓜苗,每2 d换一次营养液。培养8 d后,选择生长状况相同的苗,每罐留1株苗。处理时营养液是以1/2山崎营养液为基础,设置6个磷水平,分别为0、0.1、0.5、1.0、10.0及20.0 mmol/L,以磷酸的形式加入,用NaOH调节pH至5.2。每天更换一次营养液。每个处理重复4次,随机排列。 1.3 采样和测定

黄瓜的生物学特性

黄瓜的生物学特性 1.根 黄瓜的根由主根、侧根、须根、不定根组成。黄瓜属浅根系,通常主根向地伸长,可延伸到1米深的土层中,但主要集中在30厘米的土层。主根上分生的侧根向四周水平伸展,伸展的宽度可达2米左右,但主要集中于半径30~40厘米的范围内,深度为6~10厘米,黄瓜的上胚轴培土之后可分生不定根。 黄瓜根系好气性较强,抗旱力、吸肥力都比较弱,故在栽培中要求定植要浅,土壤要求肥沃疏松,并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注意灌水。 黄瓜根系的形成层(维管束鞘)易老化,并且发生得早而快。所以幼苗期不宜过长,10天的苗龄,不带土也可成活,30~50天的苗龄带土坨、纸袋不伤根,也能成活,如根系老化后或断根,很难生出新根。所以在育苗时,苗龄不宜过长。定植时,要防止根系老化和断根,保全根系。 2.茎 茎蔓性,中空,4棱或5棱,生有刚毛。5~6节后开始伸长,不能直立生长。第3片真叶展开后,每一叶腋均产生卷须。茎的长度取决于类型、品种和栽培条件。早熟的春黄瓜类型茎较短,一般茎长1.5~3米;中、晚熟的半夏黄瓜和秋黄瓜类型茎较长,可长达5米以上。茎的粗细、颜色深浅和刚毛强度是植株长势强弱和产量高低的标志之一。茎蔓细弱、刚毛不发达,很难获得高产;茎蔓过分粗壮,属于营养过旺,会影响生育。一般茎粗0.6~1.2厘米,节间长5~9厘米为宜。 3. 叶 黄瓜的叶分为子叶和真叶。子叶贮藏和制造的养分是秧苗早期主要营养来源。子叶大小、形状、颜色与环境条件有直接关系。在发芽期可以用于叶来诊断苗床的温、光、水、气、肥等条件是否适宜。真叶为单叶互生,呈5角形,长有刺毛,叶缘有缺刻,叶面积较大,一般200~500平方厘米。 黄瓜之所以不抗旱,不仅因为根浅,而且也和叶面积大,蒸腾系数高有密切关系。就一片叶而言,未展开时呼吸作用旺盛,光合成酶的活性弱。从叶片展开起净同化率逐渐增加,展开约10天后发展到叶面积最大的壮龄叶,净同化率最高,呼吸作用最低。壮龄叶是光合作用的中心叶,应格外用心加以保护。叶片达到壮龄以后净同化率逐渐减少,直到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不够呼吸消耗,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应及时摘除,以减轻壮龄叶的负担。叶的形状、大小、厚薄、颜色、缺刻深浅、刺毛强度和叶柄长短,因品种和环境条件的差异而不同。生产上可以用叶的形态表现来诊断植株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否适宜,以指导生产。 4. 花 黄瓜基本上是雌雄同株异花,偶尔也出现两性花。黄瓜为虫媒花,依靠昆虫传粉受精,品种间自然杂交率高达53~76%。因此在留种时,不同品种之间应自然隔离4~5公里。花萼绿色有刺毛,花冠为黄色,花萼与花冠均为钟状、5裂。雌花为合生雌蕊,在子房下位,一般有3个心室,也有4~5个心室,侧膜胎座,花柱短,柱头3裂。黄爪花着生于叶腋,一般雄花比雌花出现早。雌花着身节位的高低,即出现早晚,是鉴别熟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品种有差异,与外界条件也有密切关系。 5.果实与种子 黄瓜的果实为假果,是子房下陷于花托之中,由于房与花托合并形成的。果面平滑或有棱、瘤、刺。果形为筒形至长棒状。黄瓜的食用产品器官是嫩瓜,通常开花后8~18天达到商品成熟,时间长短由环境条件决定。黄瓜可以不经过授粉受精而结果,称为单性结实,但授粉能提高结实率和促进果实发育。所以在阴雨季节和保护地栽培时,人工授粉可以提高产量。 黄瓜种子为长椭圆形、扁平、黄白色。一般每个果实有种子100~300粒,种子千粒

黄瓜制种技术

黄瓜制种技术 一、黄瓜杂交一代种子的质量标准 纯度大于95%,发芽率大于86%,含水量低于8%,净度为99%,而且色泽纯正。 二、黄瓜杂交种的繁育 黄瓜杂交制种对繁种技术、自然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基地应选择组织严密,有一定种子生产经验,劳动力充足的地区及单位。同时要求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灌便利,交通方便的地区。为确保繁种计划的落实,各繁种单位,应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繁种队伍,确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确保各项繁种技术的实施,以保证种子质量。 三、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 (一)育苗前的准备 繁种前一年秋、冬季,根据繁种面积,准备好充足的生产资料。一般每亩需基肥5~10方,纱网900~1000平方米、直径8cm左右的支柱50根、2m左右架材5500根、12号铁丝25斤左右。 (二)早春黄瓜网室繁种多采用阳畦(冷床)育苗为防止播种及定植时出现混乱,要求每户做两个阳畦。阳畦应做成座北朝南的槽子畦,长度不超过10米,宽度不超过2.5米。每亩地一般用阳畦40平方米,并要求在3月中旬建成。(三)播种及苗期管理 1、播种期的确定:在春季露地定植后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尽量早播,同时要根据不同杂交组合的父母本熟性适当调节播种期。在我旗,播种期一般确定在4月中下旬。播种前两天阳畦要浇一次透水,宜大不宜小,待阳畦内的水渗下去后,用薄膜扣畦升温。对保水能力较差的土壤,在播种前一天再浇一水。播种时放种子的小盘中加点水。防止芽干。不能用手摄芽点种,要用竹镊子。一个营养方中放一个发芽的种子。播种方向以种子平放胚尖向下最好。随播种随覆土,覆土的厚度以1.5cm为宜,覆土过厚种子出土困难,过薄容易带帽出土。 2、早春黄瓜育苗时气温、地温都还比较低,播种前浇足一次透水后,一般苗期不再浇水,苗期以温度管理为主。 从播种到出苗这段时间,白天可以掌握在30℃左右,夜间20℃以上,如果夜间温度低可以加盖草苫。出苗至第一片真叶期,通过放风和关风调节阳畦内温度。白天掌握在25℃左右,夜间在15℃左右,随第一片真叶的生长,要拉大昼夜温差,白天在30℃左右,夜间最低可以到13℃,短时10℃的低温也不会对苗子造成伤害。从第一片真叶展开到三叶一心这一时期,要逐步加强放风,白天的温度也要降低一些,以25~27℃为宜,夜间仍然维持较低的温度,以13~15℃为宜。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晚上可以适当放夜风,在定植前一周,要逐步撒去薄膜,对秧苗进行耐低温锻炼,但应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以防止晚霜的危害。定植前两天在阳畦内喷一次百菌清或乙磷铝。 (四)定植 1、整地作畦与扣纱网将施肥深翻后的土地,耙平做成畦高15厘米左右,畦面宽70厘米,行宽50厘米,使用90厘米幅宽,0.005毫米的地膜,作成大垄80厘米,小垄50厘米的畦子。实际操作时每1.3米作一个高畦。作完畦后撒入拌好的毒谷防地下害虫,覆地膜,再栽柱子扣纱网准备定植,为节省用料,纱网搭建面积在1~1.5亩,尽量方正。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用常温水浸泡8小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