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标准(doc 12页)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标准(doc 12页)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标准(doc 12页)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标准(doc 12页)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标准(doc 12页)

清洁生产知识宣传册

清洁生产知识简介北京市顺义后鲁水泥构件厂

为什么要开展清洁生产?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了减轻污染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危害,企业界采取了各种污染治理措施,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后再向环境排放。这种“末端治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环境效果,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一是治理代价高,影响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致使企业界缺乏治理污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治理技术难度大,并存在污染转移的风险;三是无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四是政府行政监督管理的成本过高。 西方工业国家为了促使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取得双赢的效果,曾作了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废物最小量化、源头削减、无废和少废工艺、污染预防等新的生产和污染防治战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总结上述经验的基础上,于 1989 年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战略及推广计划,一经推广,就得到许多国家政府和企业界的响应,并开始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 1993 年以来,我国开始推行清洁生产。大量的工作经验证明,实施清洁生产,可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降低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实施清洁生产,将污染物消除在源头和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解决污染转移问题;实施清洁生产,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因经济快速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降低生产和服务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并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 清洁生产语录 1: 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 什么是清洁生产? 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 1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_REDUCED

本电子版内容如与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标准文本有出入,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文本为准。 HJ HJ/T189-2006 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2006–7–3 发布 2006–10–01 实施

目次.............................................................................................................I (1) (1) (1) (4) (4) (8) (10)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为钢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可用于钢铁联合企业和电炉钢厂(短流程)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在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本标准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而制订,共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每3~5年修订一次。 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清洁生产指标原则上分为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废物回收利用指标、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产品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六项。考虑到氮肥制造业的特点,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和我国钢铁行业生产特点,本标准对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指标定为生产工艺装备与技术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指标、产品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共6类,并根据钢铁生产长/短工艺流程分别确定每一类中的具体考核指标。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清洁生产中心、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7月3日批准,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酒精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

附件九: 清洁生产标准酒精制造业(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清洁生产标准酒精制造业》编制组 二00九年六月 目次 1 项目背景 (1) 1.1任务来源 ...................................................................... 1 1.2工作过程 ...................................................................... 1 2 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标准编制意义 (1) 2.1 酒精制造业行业概况 (1) 酒精生产工艺2.2 (2) 酒精企业污染的产生2.3 (3) 酒精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2.4 (4) 相关法律法规2.5 (5) 3 适用范围 (6) 3.1 清洁生产审核 (6) 3.2 企业清洁生产绩效公告 (6) 4 编制依据和参考资料 (6) 4.1 制订标准依据 (6) 4.2 主要参考资料 (6) 5 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 (7) 5.1 编制方法 (7) 5.2 技术路线 (7) 6 指标确定说明 (7) 6.1 指标分级 (7) 6.2 标准指标的分类 (8) 7 标准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9) 7.1 标准实施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9) 7.2 标准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10) 7.3 标准实施的可操作性分析 (10) 8 标准实施的污染减排潜力分析 (11) 9 标准实施的建议 (11)

酒精制造业》编制说明《清洁生产标准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1)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关于下达2007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环办函[2007]544号文件),项目统一编号:151.16 (2)标准制订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 1.2工作过程 (1)开题报告。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酒精分会等联合成立了标准编制组,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现场调查,编制组于2008年8月底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并按照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保总局)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框架要求,撰写并完成开题报告。 (2)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2008年9月,编制了酒精企业清洁生产情况调查函,并下发企业,以电子邮件和传真方式共发函60多份,目前回收21份。在调研的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产量居全国前20位,调研的企业的总产量达260多万t,约占2007 年酒精总产量(按国家统计局2007年酒精总产量513万t计算)的51%,其生产工艺、设备先进,基本代表了我国酒精行业的发展现状。汇总调查数据,通过综合分析以及找行业专家咨询,对数据进行了确认。在此基础上,2009年1月形成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2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标准编制意义 清洁生产是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实现我国污染控制重点由末端控制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的重大措施。近年来,国内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清洁生产(预防污染)已被世界工业界所接受,本标准的制订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酒精制造业的清洁生产工作,使我国酒精行业生产过程更清洁化、环保化。 2.1酒精制造业行业概况 酒精工业是指以谷类、薯类、糖蜜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生产食用酒精、工业酒精和燃料乙醇的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它作为酒基、浸提剂、洗涤剂、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广泛应用于酿酒、化工、橡胶、油漆涂料、电子、照相胶片、医药、香料、化妆品等行业领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酒精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2008年,世界酒精产量为5000万t左右,基本都是发酵法生产的,合成酒精的产量很少,约200万t左右。燃料乙醇的产量为3000万t左右,以美国产量最高,约2000万t,其次是巴西,约1000万t。目前生产酒精的原料主要有玉米等谷类、薯类、甘蔗汁、制糖废蜜。 1 目前,酒精生产以发酵法为主,合成酒精已经停产,85%以上的酒精都以淀粉质原料生产,其中55%左右的酒精采用玉米为原料。近年来,随着引进设备及工艺的应用及农作物结构的变化,用谷物(主要是玉米)原料制酒精的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特别在东北地区最为明显。2008年,我国酒精产量约为550万t,其中燃料乙醇约为100万t。 3,年排COD约400万t,BOD约200万t,我国酒精行业,2007年排放废水总量约4亿m是我国有机污染物排放量高、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业之一。 酒精行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随着出口退税取消政策的出台,出口形势急转而下,因此未来1-2年出口将遭遇巨大的威胁,食用酒精供求关系面临失衡的局面。(2)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将逐渐规范。(3)原料的成本会越来越高。(4)食用酒精生产企业生存空间会逐渐缩小。(5)酒精生产企业的竞争形式将体现在原料资源的争夺上,新增产能将逐渐向原料产区靠拢。(6)受石油价格快速上涨、燃料乙醇过热因素的影响,许多投资者大面积介入该行业,促使其产能急剧扩张,过多的酒精产能必然进入国内的食用酒精市场,促使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清洁生产项目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80007 清洁生产项目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清洁生产项目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目的: 1.1 保证清洁生产能持续地进行。 1.2 明确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流程。 2、适用范围: XXX 3、执行部门: 生技处 4、清洁生产方案的提出 4.1各车间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收集各个清洁生产方案。对于职能组和车间可实施的无/低费方案可以立即组织实施。

4.2生技处每半年将各车间提出清洁生产方案汇总和整理。 4.3生技处负责将汇总的清洁生产方案整理后上报清洁生产领导小组。 4.4 总经理负责召集清洁生产领导小组对清洁生产进行筛选和评价。 5、清洁生产方案的筛选 5.1由清洁生产小组决定可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并制定出相应的计划。 5.2决定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必须有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可以由本厂相关职能组和车间负责,也可以委托公司有关处室或外单位进行。 5.3成本组必须对清洁生产方案实施计划进行严格审查和核实,尤其是投入和收益的情况。 6、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和验收

氯碱行业(聚氯乙烯)清洁生产标准

附件九: 清洁生产标准氯碱行业(聚氯乙烯)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清洁生产标准 氯碱行业(聚氯乙烯)》编制课题组 二OO八年八月

目次 1 概况 (1) 1.1聚氯乙烯的产品特性 (1) 1.2行业发展现状 (1) 1.3行业、原料、工艺、规模等主导因素的分散度情况 (2) 1.4环保治理现状 (2) 2 编制过程 (3) 3 标准适用范围 (3) 4 指导原则 (3) 5 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 (5) 6 制定本标准的依据和主要参考资料 (5) 6.1标准的依据 (5) 6.2参考文献 (5) 7 编制标准的基本方法 (5) 7.1方法概述 (5) 7.2本标准的使用目的 (6) 7.3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的确定 (6) 7.4产品指标的确定 (6) 7.5生产工艺及装备要求 (6) 7.6污染物产生指标 (8) 7.7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8) 7.8环境管理要求 (8) 7.9检测与核算 (9) 8 标准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9) 8.1标准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9) 8.2标准实施的经济可行性 (9) 9 标准的实施 (10)

《清洁生产标准 氯碱工业(聚氯乙烯)》 1 概况 1.1 聚氯乙烯的产品特性 聚氯乙烯(PVC),英文名称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结构式为: -CH2-CHCl-CH2-CHCl-CH2-CHCl-,是一种使用一个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的高 分子材料。本色为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苯烯,差于聚苯乙烯, 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 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 常见制品:板材、管材、鞋底、玩具、门窗、电线外皮、文具等。聚氯乙烯的最大特点 是阻燃,因此被广泛用于防火应用。但是聚氯乙烯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氯化氢和其他有毒 气体,例如二恶英和恶。 1.2 行业发展现状 聚氯乙烯(PVC)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具有良好的物理及机械性能,用于生产建 筑材料、包装材料、电子材料和日用消费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电力电讯 和包装等各领域。中国塑料工业已形成门类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与钢材、水泥、木材并 驾齐驱的基础材料产业,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使用领域已远远超越上述三种材料,是农业、 工业、能源、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乃至宇宙空间和海洋开发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不可缺少的重 要材料之一。 聚氯乙烯(PVC)工业在塑料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PVC制品具有开发早、应用范围 广、产品品种多、性能好等特点,在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份额。 我国的PVC工业从1958年开始了工业化生产,至今已经发展了半个世纪,目前国内PVC年产量在五大通用树脂中排名第一位,近年来聚氯乙烯行业在保持着高速发展的趋势。2000年国内的聚氯乙烯生产能力为320万吨,而截止到2005年的PVC产能已经达到972 万吨,增长量高达652万吨,平均每年的增长量也达到130万吨。2006年底全国PVC产能1191万吨,产量823万吨。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大环境不同时期的影响,国 内PVC产能年增长量也并不是平均分布的。 2005年与2004年相比,国内PVC产能增加了308万吨,达到972万吨,2006年与2005 年相比国内PVC产能增加了312万吨,这是国内氯碱行业发展历史中前所未有的产能突飞 猛进。经济的复苏带动了下游制品的生产,从而促进了PVC的需求增加,而2003年9月的 聚氯乙烯反倾销终裁也恰恰为正在飞速发展的PVC行业创造了较为稳定优越的环境,同时 在国家鼓励西部发展的热潮中,丰富的资源优势适时显现,从而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光。 表1 2002-2006年中国聚氯乙烯产能、产量变化表 单位:万吨 年份 2002 2003 2004年 2005 2006 产能 434 523 664 972 119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目次 前言.......................................................................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规范性技术要求 (1)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3) 6 标准的实施 (5)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改善环境质量,为平板玻璃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在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平板玻璃行业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标准分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三至五年修订一次。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宿迁市环境科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年08 月01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7 年10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清洁生产标准平板玻璃行业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标准将清洁生产标准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平板玻璃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当下列标准被修订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14 浮法玻璃 GB 11901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GB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 法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资源等措施,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各环节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平板玻璃 指板状的硅酸盐玻璃。 3.3 浮法

2020年(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制药行业模板

目录 第一章企业概况 (4) 1.1企业基本情况 (4) 1.2组织机构 (9) 第二章审核准备 (11) 2.1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小组 (11) 2.2制定审核工作计划 (15) 2.3宣传教育 (17) 2.3.1清洁生产培训的层次 (18) 2.3.2开展员工清洁生产方案征集活动 (20) 2.3.3克服障碍 (21) 第三章预审核 (22) 3.1企业生产概况 (22) 3.1.1企业生产现状 (22) 3.1.2原辅材料消耗及产品情况 (34) 3.1.2.1原辅材料消耗 (34) 3.1.2.2能源使用情况 (40) 3.1.2.3企业主要生产设备情况 (42) 3.1.3企业环境保护状况 (44) 3.1.3.1企业环境保护概况 (45) 3.1.3.2环评及“三同时”执行情况 (46) 3.1.3.3废物排放标准 (46)

3.1.3.4企业主要污染源及其排放情况 (46) 3.2产污和排污现状分析 (61) 3.2.1废水 (61) 3.2.1.1废水组成 (61) 3.2.1.2废水处理设施 (62) 3.2.1.3废水处理工艺 (64) 3.2.1.4废水处理效果 (66) 3.2.2废气 (67) 3.2.2.1废气的产生及治理措施 (67) 3.2.3 固废 (71) 3.3确定审核重点 (71) 3.3.1确定备选审核重点 (71) 3.3.2确定审核重点的方法 (72) 3.3.3确定审核重点 (73) 3.4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73) 3.4.1清洁生产目标设定的参考依据 (73) 3.4.2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73) 3.5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74) 第四章审核 (77) 4.1审核重点概况 (77) 4.2审核重点生产工艺介绍 (81) 4.3单元操作及功能说明 (83)

清洁生产标准酒精制造业-环境保护部

附件九: 清洁生产标准酒精制造业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清洁生产标准酒精制造业》编制组 二00 九年六月

目次 1 项目背景. (1) 1.1 任务来源 (1) 1.2 工作过程 (1) 2 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标准编制意义. (1) 2.1 酒精制造业行业概况 (1) 2.2 酒精生产工艺 (2) 2.3 酒精企业污染的产生 (3) 2.4 酒精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4) 2.5 相关法律法规 (5) 3 适用范围. (6) 3.1 清洁生产审核 (6) 3.2 企业清洁生产绩效公告 (6) 4 编制依据和参考资料. (6) 4.1 制订标准依据 (6) 4.2 主要参考资料 (6) 5 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 (7) 5.1 编制方法 (7) 5.2 技术路线 (7) 6 指标确定说明. (7) 6.1 指标分级 (7) 6.2 标准指标的分类 (8) 7 标准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9) 7.1 标准实施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9) 7.2 标准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10) 7.3 标准实施的可操作性分析 (10) 8 标准实施的污染减排潜力分析. (11) 9 标准实施的建议. (11)

清洁生产标准酒精制造业》编制说明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1)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关于下达2007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的通知》(环办函[2007]544 号文件),项目统一编号:151.16 (2)标准制订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 1.2 工作过程 (1)开题报告。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酒精分会等联合成立了标准编制组,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现场调查,编制组于2008年8 月底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并按照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保总局)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框架要求,撰写并完成开题报告。 (2)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2008 年9 月,编制了酒精企业清洁生产情况调查函,并下发企业,以电子邮件和传真方式共发函60 多份,目前回收21 份。在调研的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产量居全国前20位,调研的企业的总产量达260多万t,约占2007年酒精总产量(按国家 统计局2007年酒精总产量513万t计算)的51%,其生产工艺、设备先进,基本代表了我国酒精行业的发展现状。汇总调查数据,通过综合分析以及找行业专家咨询,对数据进行了确认。在此基础上,2009 年1 月形成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2 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标准编制意义 清洁生产是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实现我国污染控制重点由末端控制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的重大措施。近年来,国内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清洁生产(预防污染)已被世界工业界所接受,本标准的制订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酒精制造业的清洁生产工作,使我国酒精行业生产过程更清洁化、环保化。 2.1 酒精制造业行业概况 酒精工业是指以谷类、薯类、糖蜜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生产食用酒精、工业酒精和燃料乙醇的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它作为酒基、浸提剂、洗涤剂、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广泛应用于酿酒、化工、橡胶、油漆涂料、电子、照相胶片、医药、香料、化妆品等行业领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酒精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2008 年,世界酒精产量为5000 万t 左右,基本都是发酵法生产的,合成酒精的产量很少,约200万t左右。燃料乙醇的产量为3000万t左右,以美国产量最高,约2000万t,其次是巴西,约1000万t。目前生产酒精的原料主要有玉米等谷类、薯类、甘蔗汁、制糖废蜜。 目前,酒精生产以发酵法为主,合成酒精已经停产,85%以上的酒精都以淀粉质原料生产,其中55%左右的酒精采用玉米为原料。近年来,随着引进设备及工艺的应用及农作物结构的变化,用谷物(主要是玉米)原料制酒精的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特别在东北地区最为明显。2008 年,我国酒精产量约为550万t,其中燃料乙醇约为100万t。 我国酒精行业,2007年排放废水总量约4亿m3,年排COD约400万t, BOD约200万t, 是我国有机污染物排放量高、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业之一。

制药工业中的分离工程和清洁生产技术

制药工业中的分离工程和清洁生产技术 化学工程是精细化工、制药工业等化工类生产过程的技术基础。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原料的净化、产品的精制、提纯、溶液的浓缩、混合物的分离等内容,例如精馏、萃制药工业中的分离工程和清洁生产技术化学工程是精细化工、制药工业等化工类生产过程的技术基础。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原料的净化、产品的精制、提纯、溶液的浓缩、混合物的分离等内容,例如精馏、萃取、结晶、吸附等单元操作。它在精细化工及制药工业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是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本的主要因素。 九十年代以前,精细化工及制药工业生产规模较小,重点在新产品的开发,一个新产品投人市场,利润很高,因此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物耗、能耗不是十分重视。企业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产品的开发上,主要研究有机合成的工艺条件和路线,缺乏化学工程的基本研究,各种单元操作的生产装置基本上类似于有机化学实验室“搬家”,工程技术与装备十分落后。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人Wm,新产品的仿制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限制,自行开发一个新产品投人和风险巨大,而现有产品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各个企业都在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技术和装备,以减少物耗、能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分离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废液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过去采用末端治理的生化处理,投资和操作费用都很高,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负担,而这些污染物实际上是一种“资源错位”,如加以合理的回收、利用,将会变废为宝,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各种溶媒的回收,高浓度废水中有机物的回收,配合低浓度污水的生化处理,形成一种清洁生产技术是当前生产发展的新趋势。 一.精馏技术的进展 精馏技术是一种十分成熟的分离技术,近年来,在特殊精馏、真空精馏以及精馏设备和操作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十分适用于精细化工和制药工业。 1.特殊精馏 由于对精细化工产品纯度要求的提高,许多难分离物料(例如沸点相近的组分、有共沸组成的组分等)用普通精馏很难分离,因此特殊精馏得到很大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1)萃取精馏 萃取精馏的原理是在被分离体系中加人第三组元,称为分离剂,从而增加被分离组分之间的相对挥发度,使被分离物系易于分离的一种精馏方法。分离剂可以是液体、气体或固体。萃取精馏的关键是分离剂的选择,清华大学分离工程研究室采用UNIFAC等热力学方法,开发形成了分离剂的分子设计软件,对各种难分离体系的分离剂的比较、选择和改进提供理论指导,并在实验室建立了一整套测试分离剂的选择度等性能的实验手段,以便对分离剂进行筛选和开发。 采用萃取精馏对烯烃和烷烃的分离、芳烃和非芳烃的分离、醉和醋的分离、酸和水的分离等等都进行了工艺研究和工业应用,证明萃取精馏可实现难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可以提高产品质盆、降低能耗。 2)加盐萃取精馏 取、结晶、吸附等单元操作。它在精细化工及制药工业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是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本的主要因素。

清洁生产钢铁行业(炼钢)清洁生产指标要求.

钢铁行业(转炉炼钢)清洁生产指标要求

钢铁行业(电炉炼钢)清洁生产指标要求

一、术语和定义 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 炼钢 指利用氧气来氧化炉料(主要是生铁)所含杂质的复杂的金属提纯过程。 3 转炉炼钢 指利用吹入转炉炉内的氧气与铁水中的元素碳、硅、锰、磷反应放出的热量来进行冶炼钢水的过程。 4 电炉炼钢 指利用电能做热源在电炉内进行冶炼钢水的过程。 5 转炉炉衬寿命 指转炉炉衬自投入使用起到更换新炉衬止的一个炉役期间的炼钢炉数。 6 转炉溅渣护炉 指在转炉出钢后留滞部分终渣于炉膛内,在溅渣开始前向炉内加入炉渣调整料,调整炉渣成分及粘度至适宜范围,然后用高压氮气将渣液吹溅涂敷在炉衬表面形成溅渣层,起到保护炉衬的作用。 7自动化控制 指在炼钢三级自动化控制设备基础上,通过完善控制软件,开发和应用计算机通讯自动恢复程序、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系数优化等技术,实现炼钢从冶炼条件、冶炼过程控制,直至终点前动态预测和调整,冶炼控制设定的终点目标的全程计算机控制,实现炼钢终点成分和温度控制目标,缩短冶炼时间,提高钢水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8钢铁料消耗 指入炉的生铁料量与废钢铁料量之和同合格钢水产量之比。 9 炼钢工序生产取水量 指炼钢工序(含精炼与连铸工序)每生产1t 钢水所消耗的取水量。 10转炉工序能耗 指报告期内,转炉工序(不包含精炼和连铸)每生产一吨合格粗钢,扣除工序回收的能源量后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电力折标煤系数取0.1229kgce/kWh。 11电炉工序能耗 指报告期内,电炉工序(不包含精炼和连铸)每生产一吨合格粗钢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电力折标煤系数取0.1229kgce/kWh。 12转炉煤气和蒸汽回收量 指转炉工序每生产一吨合格粗钢所回收的转炉煤气量和余热蒸汽量折标准煤量之和。13水重复利用率 指炼钢工序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的百分比。 14钢水合格率 指合格钢水产量占钢水总产量的百分比。

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

一、氮肥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 1、《清洁生产标准氮肥制造业》HJT/188—2006 2、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本指标体系选取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污染物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及环境管理与劳动安全卫生指标等5个方面共33项指标作为氮肥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这些指标的高低将反映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水平以及安全环境健康管理水平。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图1。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图1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二、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 1、《清洁生产标准电镀行业》HJ/T314-2006

2、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图1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图2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框架 3

图3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定性评价指标框架

表1 综合类电镀企业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注:①n为被审核镀种数。 ②在电镀生产过程中,水被有效使用两次,即为重复使用一次,以此类推。 如冷却水、离子交换法出水、逆流漂洗用水、污水处理回用水的二次使用等。 ③工业新鲜水用量是指新鲜水使用量与电镀产成品面积之比 表2 印制电路板类电镀企业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②在电镀生产过程中,水被有效使用两次,即为重复使用一次,以此类推。 如冷却水、离子交换法出水、逆流漂洗用水、污水处理回用水的二次使用等。 ③工业新鲜水用量是指新鲜水使用量与电镀产成品面积之比 5

三、铅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

7

药业公司生产企业征集清洁生产合理化建议

药业公司生产企业征集清洁生产合理化建 议 本报讯近期,药业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已进入预评估阶段,各厂向生产车间、职能部门征集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合理化建议。 目前已征集的合理化建议有用电改进、水的循环利用、工艺设备和物流管理方面。市清洁生产咨询服务中心的专家和药业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办公室,共同对征集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分析和筛选,并结合前期预审核,进一步明确审核重点和清洁生产目标,提出了无/低费方案,为全面开展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部分合理化建议: 关于用电改进方面: (1)照明用电应与动力用电分线供电、分别计量, 并尽量改用节能灯,保证照明器端电压偏移在允许的范围。 (2)对可进行节电改造的设备进行相关的节能改造,节约电能(如空压机、各类风机、水泵等动力传动改用变频电机)。 (3)配备适量的电表,统计各工序设备的电耗,以便于科学制定考核指标,通过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节能积极性。 (4)加强对设备的定、巡检管理及润滑管理,采取动态维修的设备维护维修模式,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隐患,确保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同时,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对重点用能设备进行能效的实际监控,挖掘节能潜力。 (5)按照绿色照明的要求,采用T5照明灯具代替T8灯具,实施分批节能改造,以降低照明电力消耗。此外,杜绝长明灯、无人亮灯等现象发生,也可收到节电效果。 (6)调整好生产班次,尽量将生产安排得合理紧凑,以减少车间的制冷电力消耗。 关于水的循环利用: (1)真空系统的水力喷射在经过适当补水后,应采取全部循环利用。 (2)制剂车间的多余纯化用水建议用于设备清洗或作为注射用水的原水使用。

清洁生产论文

清洁生产在制药企业中的运用 摘要 本文分析了制药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指出了实现清洁生产是解决我国制药行业当前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有效办法,研究了清洁生产对制药行业实现持续、快速、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学原料种类多、损耗大,被认为是需要重点治理的行业之一。实践证明。清洁生产可以做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本文分析制药企业在GMP的基础上如何推行清洁生产的理念,并简要阐述清洁生产的步骤。 关键词清洁生产,制药企业,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1制药行业中清洁生产的现状 制药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产业之一。制药工业的特点是:产品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快、涉及的化学反应复杂;所用原材料繁杂,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原材料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或是有毒有害物质;除原材料引起的污染问题外,其工艺环节收率不高(一般只有30%左右,有时甚至更低,有时因为染菌等问题整个生产周期的料液将会废弃),这样,往往是几吨、几十吨甚至是上百吨的原材料才制造出1吨成品,因此造成的废液、废气、废渣相当惊人,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有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由于对环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现已经逐渐放弃了高消耗、高污染的原材料生产,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然成为原材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大国,虽然能促进一方经济的发展,为国家赚取一定的外汇。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严重污染环境的物质,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环境的极度污染,破坏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和发展清 1

洁生产,强化原辅材料的代替,改革和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各工艺环节的收率,实现材料、物质的综合利用、物料的闭路循环,加强科学管理将污染排放减至最低,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实施清洁生产对制药企业的重要意义 2.1开展清洁生产是制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矛盾的激化,在对过去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重新反思之后,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制定的《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号召工业提高能效,开发更清洁的技术,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材料,实现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有效管理。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意义的行动,是工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2.2开展清洁生产是提高制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制药工业自2004年以来,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变化,粮食提价、能源提价,石油的国际价格高位波动,引起运输提价,石化产品提价,药品生产成本提高;同时产品降价,药品招标采购再降价,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尤其是既生产制剂又生产原料药的老企业,陷入了困境。我国是原料药出口大国,原料药生产成本提高,国际市场对药品质量、药品生产环境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药品按GMP 生产,还要求通过环保管理认证。继WEEE、RoHH、EUP三大环保指令相继在欧盟实施后,一波影响更大、涉及产品更广的“绿考”——《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在欧盟全面实施。它对出口到欧盟的化学品提出了更严格的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我国出口欧盟的化学原料及制品,如医药、化纤等均在受控之列。我国逾万种化工产品以及涉及使用化工产品的下游产品极有可能因此对欧盟出口无门。企业要树立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的观念;采用高新技术和清 2

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 2010-05-27 信息来源:工信部字体:大中小 工信部节〔2010〕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切实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促进节约、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突破5.6亿吨,占全球的46%,能源消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6.1%、工业总能耗的23%;新水消耗、废水、二氧化硫、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的3%、8%、8%和16%左右。 近年来,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不断取得进步。2008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2.43亿吨标准煤,吨钢综合能耗626.92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5.18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0.2%和7.2%;吨钢二氧化硫、

化学需氧量(COD)、工业烟粉尘排放分别下降到2.27千克、0.13千克、1.55千克,同比下降6.2%、18.75%和1.9%。 但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同口径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约15%。重点大中型企业按照工序能耗计算,48.6%的烧结工序、37.8%的炼铁工序、76%的转炉工序、38.7%的电炉工序能耗高于《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13%的焦化工序能耗高于《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高炉、转炉煤气放散率分别达到6%和10%,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不足40%。 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烟粉尘、SO2排放量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国家及地方政府清洁生产审核的钢铁企业仅1.4%,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约30%;钢铁行业氮氧化物、CO2、二恶英等污染物减排尚处于研 究探索阶段。 三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偏低。重点大中型企业中,冶金废渣、粉煤灰和炉渣利用率分别达到94.93%、79.47%,但固体废物

什么是清洁生产

什么是清洁生产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什么是清洁生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将清洁生产定义为: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二、什么叫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审核,一般相对企业单位,主要工业企业,适用以文件支持的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方法,进行生产全过程评价、污染预防机会识别、清洁生产方案筛选的综合分析活动过程,它支持和帮助企业有效开展预防性清洁生产活动的工具和手段,也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基础。 我国普将清洁生产审核的一般过程概括为:筹划与组织、预评估、评估、备选方案产生与筛选、方案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以及持续清洁生产等七个环节。有效的清洁生产审核,可以系统地指导企业开展以下工作: (1)全面评价企业生产全过程及其各个过程单元或环节的运行管理现状,掌握生产过程的原料、能源与产品、废物(污染物)的输入输出状况。 (2)分析识别影响资源、能源有效利用,造成废物产生,以及制约企业生态效率的原因。

(3)产生并确定企业从产品、原材料、技术工艺、生产运行管理以及废物循环利用等多途径进行综合污染预防的机会、方案与实施计划。 (4)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与广大职工清洁生产的意识与参与程度,促进清洁生产在企业的持续运用。 三、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和必要性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理念,这种理念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反应向主动行动的一种转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资源和能源的短缺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开发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对所产生的污染进行末端治理所实现的环境效益是非常有限的。如关心产品和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依靠改进生产工艺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消除污染可能更为有效,因此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实践也随之出现了,并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

DB11!T~1040-2013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ICS 13.020.01 Z04 备案号:40353-201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040—2013 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Audit Reports for Cleaner Production for Industrial Enterprise 2013-12-20发布2014-04-01实施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审核报告总体要求 (2) 5 审核报告正文编写技术要求 (3)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资料性用表 (16)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工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写排版要求 (32)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需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 (35)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清洁生产方案效益计算方法 (37)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清洁生产方案经济可行性分析方法 (40)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本标准起草人:唐艳芬、杨宝玉、薛捍平、刘志鹏、刘安、胡永锋、李南娜。 II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案例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案例 1.企业简介 该厂是冶金行业烧结厂之一,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主要生产用于高炉炼铁的烧结矿。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全厂现有90m2烧结机5台、75m2烧结机3台,职工近1300人,年生产能力达720万吨左右。 由于烧结生产过程中产生并排放一定量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该厂先后投人大量资金,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环保治理。目前全厂共有电除尘器16台、多管除尘器16台和一座每小时处理能力为400t的污水处理站,使厂区环境质量得到较好改善。由于环境治理、生产管理、环保管理工作比较出色,该厂在同行业中技术经济指标、环保指标处于先进水平。 随着全国及同行业中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不断开展,该厂领导认识到了清洁生产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方面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加清洁生产审核试点活动。 2清洁生产审核过程 从1999年9月到2000年11月,在国家和行业清洁生产专家的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审核七个步骤,对烧结生产工艺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组织实施了清洁生产方案,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践证明,清洁生产对于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物耗、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清洁生产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经营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惟一途径。 2.1 筹划和组织 该企业按审核要求首先组建了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由主管生产和环保工作的厂长担任小组组长,小组成员有:厂长助理、生产科长、环保科长、技术科长、机动科长、计财科长、烧结车间主任、修理车间主任。在厂领导小组之下设审核工作小组,组长由生产科长担任,副组长由环保科长、技术科长担任,组员有厂级环保专业员、技术工艺专业员、生产专业员、机动设备专业员、车间技术员等。为确保小组在管理职能和技术力量的权威性,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责任分工。为了培养工作组成员的审核工作能力,清洁生产专家在企业管理者和审核小组成员中进行了专门培训,提高了他们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克服了各种障碍,掌握了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和程序。同时,审核小组通过黑板报、例会、工作会等多种形式对企业的全体员工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增强了他们的清洁生产意识,从而为顺利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2 清洁生产评估 通过对企业生产状况、管理水平及整个生产过程的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评估,根据企业各部门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情况、废弃物的排放情况及存在的清洁生产机会,清洁生产专家和审核小组成员筛选出减少烧结机头烟尘排放,减少烧结机尾、冷却段、筛分粉尘排放,烧结机余热利用五个备选审核重点。采用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从废弃物产生量、环境影响、能源消耗量、污染物处置费用、清洁生产潜力、改善企业形象六个方面,对五个备选审核重点分别进行打分,最终确定减少烧结机头烟尘、S02排放和烧结机余热利用为本轮的审核重点,并设置了审核重点的清洁生产目标,重点控制烟尘、SO2排放量,近期削减30%,远期削减50%;节约能源方面,近期减少公司蒸汽消耗20%,远期减少90%。 清洁生产专家和审核小组还注重边审核边实施的原则,通过在全厂范围内散发清洁生产建议表,征集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并组织实施这些无低费方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加强设备检修维护,杜绝用油设备滴油、漏油现象;加强职工培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杜绝因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