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常用术语一览

高血压常用术语一览

高血压常用术语一览
高血压常用术语一览

高血压常用术语一览

给各位高血压患者介绍一下关于高血压的术语,有助于更好的认识高血压,帮助自己

●历届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主题

第一届1998.10.8:了解您的血压

第二届1999.10.8: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第三届2000.10.8:普及高血压知识,减少高血压危害

第四届2001.10.8:控制高血压,享受健康生活

第五届2002.10.8:控制高血压从社区做起第六届2003.10.8: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

第七届2004.10.8: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

●常用术语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

影响血压的因素:1、增减血容量,2、血管的收缩或扩张,3、心肌的收缩力。平常我们所说的“血压”实际上指对上臂肱动脉即胳膊窝血管的血压测定,是对大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

偶测血压:被测者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测得的血压。

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项目。

高血压: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升高。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称为“高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称为“低压”。

脉压:收缩压减舒张压的差值。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大约等于舒张压加

1/3脉压。

KPa: 千帕,通常用于表示血压数值。

mmHg: 毫米汞柱,人们用水银血压计来测量血压时用水银柱的高度“毫米汞柱”来表示血压的水平。

1mmHg(毫米汞柱)=0.133kPa(千帕斯卡)

7.5 mmHg(毫米汞柱)=1 kPa(千帕斯卡)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应<130mmHg,舒张压<85mmHg。

血压正常高限或高血压前期:收缩压在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在

85~89mmHg。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60mmHg(18.6~21.3kPa),舒张压在90~95mmHg (12.0~12.6kPa)。

肌酐:人体内肌酸的代谢产物。肌酸量与肌肉容量呈正比,以稳定的速度产生,并以稳定的速度向血液中释放肌酐,由血循环带到肾脏,从尿中排出体外。长期高血压损害肾功能,使肾脏对血中肌酐的排出减少,使血肌酐升高。

心脏的超声波检查:又叫超声心动图,可以反映出各瓣膜的形态、活动是否正常,各心房心室的大小及形态,心脏周围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的情况,有无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造成的心脏损害、心包积液、各种心肌病,检出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厚和评价心功能。

---------------------------------------------------------------------------

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占90%以上,目前尚难根治但能被控制。也叫高血压病。

继发性高血压:也叫症状性高血压。由于某些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肿瘤或增生和其他原因所致)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原发疾病治愈后,血压也会随之下降,占高血压患者的5%~10%。

高原性高血压: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血压增高(特别是舒张压升高多见),而又不存在其他导致高血压的情况,返回平原后不经降压处理,血压很快恢复正常时,称为高原性高血压。

睡眠性高血压:在睡眠时或睡眠后血压升高。

急进型恶性高血压:包括急进型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是指病情一开始即为急剧进展,或经数年的缓慢过程后突然迅速发展。恶性高血压是急进型高血压病的最严重阶段。

缓进型高血压: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可达数十年,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

顽固性高血压:少数高血压患者尽管接受了较大剂量3种或以上的药物联合治疗,其舒张压仍然持续增高,保持在115mmHg(15.2kPa)以上,称为顽固性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血压诊断

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一个人舒张压不高,仅仅收缩压超出正常范围。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如果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mmHg称临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引起肾血流量减少或缺血所致的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肾脏血管或实质疾病,如肾动脉狭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等引起的高血压。

医源性高血压:医生用药不当引起患者血压升高,超出正常值而导致的高血压,又称药物性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指在医院或诊所环境下测量血压时,个体血压升高,而在其他场合下血压正常的现象。这也被某种程度上定义为独立的办公室高血压。

血压不安症:指一种主要症状为过分注意自己的血压值,一天只有多次反复测量血压,才能定下心来的病症。

高血压脑病:主要是在原有的高血压基础上血压突然升高,高达200~260 mmHg/140~180mmHg。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引起一种变化急骤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周围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的结果,是发生在高血压病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临床综合征。

中风:又称卒中,医学上叫脑血管病,分为两类,一类是脑血栓形成,一类是脑出血。86%的中风由高血压引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又称一过性脑缺血,俗称“小中风”,指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的脑组织一过性缺血而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脑梗死/脑血栓:人脑的动脉血管由于某些原因发生堵塞,血管中断,使该血管支配的脑组织失去血流供应而坏死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

脑出血:脑动脉血管由于某种原因破裂出血,血液流入到脑组织中形成血肿,同时造成脑组织的坏死,也可产生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症状和体征。

高血脂:又叫高脂血症,它是指人体内的脂肪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血脂升高,或者血脂水平的变化超出正常范围。

高胆固醇血症:单纯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

混合性高脂血症:既有胆固醇增高又有甘油三酯增高。

心脏:由左右两个心泵组成:右心将血液泵入肺循环;左心将血液泵入体循环各器官。每侧心脏均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基本封闭的“管理系统”。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

冠心病:当冠状动脉,也就是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发生明显的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和/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血栓形成等而造成管腔部分或全部阻塞,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坏死时就导致了冠心病。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

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心肌梗死: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猝死:心脏突发骤停而死亡。

肾功能衰竭:又叫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包括高血压造成的进行性肾损害,致使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如不能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无法调节水盐平衡等,临床上表现为少尿、无尿和各系统受累等。

心力衰竭: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长期负荷过重或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不能排出足够血液满足组织代谢需要以至于周围组织灌注不足

和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从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呈心力衰竭,又称心功能不全。按疾病的急缓又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CHF)。慢性心功能不全亦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按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左心衰竭及右心衰竭。

心律失常: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分为缓慢型和快速型。

降压药:又称抗高血压药,可将其分为六类:(1)利尿剂(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阻断剂(4)β受体阻断剂(5)钙拮抗剂(6)α受体阻断剂。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指高血压患者能否按照医师的嘱咐坚持治疗控制血压。

受体: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等)发生特异性

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钙拮抗剂:能选择性地阻滞Ca2+经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进入胞内、减少胞内Ca2+浓度,从而影响细胞功能的药物,又称钙通道阻滞药,它们可使动脉扩张,血压下降,也可治疗心绞痛。

利尿药: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活性,从

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

药物的降压谷峰比(T/P比率):药物效果最小时的降低数值除以降压效果最大时的降低数值。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常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 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常规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血压:血压是病情分级的主要依据。 2.尿蛋白:24小时的尿蛋白量。 3.水肿:水肿的部位。 4.孕产妇的自觉症状。 5.化验指标:血常规,凝血全套。 6.胎儿的情况:胎心音,胎动。 7.阴道流血和腹痛:判断是否有胎盘早剥。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有受伤的危险: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抽搐有关。 2.有中毒的危险:与使用硫酸镁药物有关。 3.体液过多:与妊娠后期下腔静脉受增大的子宫压迫,血液回流受阻,妊娠期 高血压疾病引起肾功能受损,蛋白丢失过多有关。 4.知识缺乏:与缺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5.恐惧焦虑:与本病的危险性大,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有关,有胎儿受伤的危 险:与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下降有关。 6.潜在并发症:子痫,胎盘早剥,肾功能衰竭。 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有受伤的危险: ⑴主动介绍环境,保持病房安静,遮光。 ⑵嘱患者如有头晕,眼花症状时立即躺下或坐下休息,以防摔伤。

⑶保持地面干燥,减少行走路程中的障碍物,以防摔伤。 ⑷经常巡视患者,及时满足其生活需求。 ⑸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嘱患者缓慢改变姿势。 ⑹必要时减少患者活动,卧床休息。 ⑺病情严重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加护栏防坠床。 2.有中毒的危险: ⑴遵医嘱正确使用硫酸镁,严格掌握用量及滴速。 ⑵每次用药前及持续滴注硫酸镁期间均应做相关检测,尽量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早发现硫酸镁中毒。定期检查膝腱反射,呼吸,尿量,治疗时备钙剂。 ⑶加强巡视,根据病情和血压的情况调控滴速。 ⑷教会患者自测镁离子中毒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汇报。 ⑸禁止患者自调滴速,严格控制滴速。 3.体液过多 ⑴适当限制钠的摄入,勿食过咸食物及方便食物如罐头和冷冻食品。 ⑵尽量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⑶坐或卧时抬高下肢,增加静脉回流。 ⑷勿穿过紧袜子或裤子,穿宽松的衣服,以免影响静脉回流。 ⑸进行适当的活动,经常变换体位,预防体位性水肿,如患者不能活动帮助其翻身。1次/2小时。 ⑹遵医嘱用解痉降压药物,视病情遵医嘱用利尿药。 ⑺每周测空腹体重,体重每周增加大于等于500g,应注意有无隐性水肿。 4.潜在并发症-----子痫: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1.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寿比山、钠催离); 2.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可、博苏)、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卡维地洛(金络、络德); 3.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心痛定、拜新同(即拜心痛)、地尔硫(恬尔心)、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康宝得维)、拉贝洛尔(乐西平、司乐平)、尼群地平等)。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开博通)、依那普利(怡那林、悦宁定)、培哚普利(雅施达)、笨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雷米普利(瑞秦)等。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洛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替米沙坦(美卡素)、厄贝沙坦(安博维)等。 各类降压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 各种降压药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对于我们来讲,首先更应该记住它的禁忌症,尤其是绝对禁忌症,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是绝对不允许使用的。 1. 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如HCT即双氢克尿噻);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禁忌症:痛风病人绝对不能用,相对禁忌为妊娠。 2. β受体阻滞剂 适应证:心绞痛,心梗后,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高血压; 禁忌症:因为该类药物可减慢心率,因此2~3度房室传导阻滞绝对不能用,该类药物也会引起支气管收缩,因此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也绝对不能用,此外,周围血管病、糖耐量减低、经常运动者可谨慎使用该类药物。 3. 钙通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等);

适应证: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妊娠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颈中动脉粥样硬化;该类药物使用的比例非常大; 禁忌症:该类药物没有明显的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为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等。)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该类药物也是临床使用较广较多的一类; 禁忌症: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为其绝对禁忌症。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等) 适应证: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左室肥厚,ACEI 所致的咳嗽;该类药物也是临床使用较广较多的一类; 禁忌症:与ACEI类药物一样,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为其绝对禁忌症 6. α阻滞剂 适应证:前列腺增生,高血脂: 禁忌症:绝对禁忌为体位性低血压,相对禁忌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上那么多药物,大家不可能全部记得住,药物说明书上列出的绝对禁忌症是需要大家重点注意的。当然,首选为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规范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80%分布在基层(城镇社区/乡村),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 我国人群高血压控制率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基层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技能欠缺有关。因此,积极宣讲《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推广高血压防治技术是必要的。本文仅就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规范做一简介。 高血压治疗目标●高血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危险。

降压药一览表

常用一线5大类降压药一览表

ABCD:A1:ACEI ,A2:ARB;B:B受体阻滞剂;C:CA离子拮抗剂;D:利尿剂 一、目的与原则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元根治方法,但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收缩压下降10~20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3~5年内脑卒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与冠心病事件分别减少38%、20%与16%,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一)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体重:体重降低对改善膜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②减少钠盐摄入:膳食中约80%钠盐来自烹调用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③补充钙和钾盐:每人每日吃新鲜蔬菜400~500g,喝牛奶500ml,可以补充钾1000mg和钙400mg。④减少脂肪摄入。⑤限制饮酒。⑥增加运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膜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较好的运动方式是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二)降压药治疗对象 高血压2级或以上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患者;凡血压持续升高6个月以上,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者。 (三)血压控制目标值 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 二、降压方案 现在认为,2级高血压(≥160/100mmHg)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处方联合或者固定剂量联合,有利于血压在相对较短时期内达到目标值。WHO/ISH(1999)在联合用药治疗方面,提供了下列一些联合用药方案: 2.1 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 目前,人们为了增强降压药的作用和减少不良反应,常将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联合应用。例如,氢氯噻嗪,若给以每日6.26mg的低剂量,很少引起代谢方面的异常,但又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的作用。其中,氢氯噻嗪又常和β阻断药bisoprolol配伍,做为高血压早期的治疗药使用。 2.2 利尿药和ACE抑制药联合应用 这两种药联合应用不会使副作用增强,但又可使降压作用增强。利尿药可活化肾素一血管紧张系统,而ACE抑制药可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故可使降压作用增强。开始使用的利尿药剂量要尽量小一些。在应用利尿药的基础上,追加ACE抑制药时,应注意不要使血压过度降低。恶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常常易出现过度降压的问题。2.3 利尿药和AⅡ受体拮抗药的联合应用 二者联合应用可使降压作用增强,而且利尿药引起的低血K+,也可被AⅡ受体拮抗药校正。合用Iosartan时,还可克服利尿药引起的尿酸增高。 2.4 β阻断药和二氢吡啶(DHP)类钙拮抗药联合应用 二者联合应用不仅可增强降压作用,还可增强抗心绞痛作用。β受体阻断剂可对抗由钙拮抗剂引起的心动过速,DHP类钙拮抗剂则对β受体阻断剂引起的末梢神经损害有改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取长补短,既增强了疗效又减少了不良反应。非DHP类钙拮抗药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时,则有引起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的危险性。硝苯吡啶和β受体阻断联合应用,还偶可导致降压过度和心功能不全,故亦应引起注意。 2.5 钙拮抗药和ACE抑制药联合应用 DHP类钙拮抗药可活化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而ACE抑制则对此有抑制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减轻ACE抑制药引起的咳嗽症状,并可降低钙拮抗药所导致的下肢浮肿的发生率。二者配伍可增强降压效果。2.6 β受体断药和α受体阻断的联合应用。 二者联合应用还可增强降压作用,且α受体阻断药可克服β受体阻断药所引起的代谢异常和末梢循环障碍。三、总结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目录 1、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2、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 3、糖尿病病人护理常规 4、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 5、肺炎病人护理常规 6、肠炎病人护理常规 7、急性肺水肿病人护理常规 8、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9、支气管炎病人护理常规 10、抢救护理常规 11、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2、急性扁桃体炎护理常规 13、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伴随症状;评估病人的体液平衡状况、皮肤弹性和精神状态。 2、监测体温。37.2℃以上者每日测试体温4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 3、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等),或遵医嘱给予药物(如消炎痛拴、巴米尔、安痛定等)。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在体温单上记录。 4、加强监测。了解血常规、出入量、血清电解质等变化。 5、病人的安全管理。高热者嘱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防止病人虚脱造成跌倒、摔伤等安全隐患。 6、营养支持。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7、基础护理。每日根据病情做口腔护理,进食前后漱口;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更换病号服,保持干燥;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8、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

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 1.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2.心理护理病人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因此,对待病人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饮食护理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对服用排钾利尿剂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香蕉、橘子等。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 4.病情观察对血压持续增高的病人,应每日测量血压2~3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测立、坐、卧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出现上述各种表现时均应立即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5.用药护理服用降压约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必要时协助病人起床,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高血压常用术语一览.

高血压常用术语一览 给各位高血压患者介绍一下关于高血压的术语,有助于更好的认识高血压,帮助自己 ●历届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主题 第一届1998.10.8 :了解您的血压 第二届1999.10.8 :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第三届2000.10.8 :普及高血压知识,减少高血压危害 第四届2001.10.8 :控制高血压,享受健康生活 第五届2002.10.8 :控制高血压从社区做起第六届2003.10.8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 第七届2004.10.8 :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 ●常用术语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 影响血压的因素:1、增减血容量,2、血管的收缩或扩张,3、心肌的收缩力。平常我们所说的“血压”实际上指对上臂肱动脉即胳膊窝血管的血压测定,是对大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 偶测血压:被测者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测得的血压。 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项目。 高血压: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升高。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称为“高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称为“低压”。 脉压:收缩压减舒张压的差值。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KPa: 千帕,通常用于表示血压数值。 mmHg: 毫米汞柱,人们用水银血压计来测量血压时用水银柱的高度“毫米汞柱”来表示血压的水平。 1mmHg (毫米汞柱)=0.133kPa (千帕斯卡) 7.5 mmHg (毫米汞柱)=1 kPa (千帕斯卡)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应<130mmHg,舒张压<85mmHg。 血压正常高限或高血压前期:收缩压在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在85~89mmHg。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60mmHg (18.6~21.3kPa), 舒张压在90~95mmHg (12.0~12.6kPa)。 肌酐:人体内肌酸的代谢产物。肌酸量与肌肉容量呈正比,以稳定的速度产生,并以稳定的速度向血液中释放肌酐,由血循环带到肾脏,从尿中排出体外。长期高血压损害肾功能,使肾脏对血中肌酐的排出减少,使血肌酐升高。 心脏的超声波检查:又叫超声心动图,可以反映出各瓣膜的形态、活动是否正常,各心房心室的大小及形态,心脏周围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的情况,有无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造成的心脏损害、心包积液、各种心肌病,检出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厚和评价心功能。 --------------------------------------------------------------------------- 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占90%以上,目前尚难根治但能被控制。也叫高血压病。 继发性高血压:也叫症状性高血压。由于某些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肿瘤或增生和其他原因所致)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原发疾病治愈后,血压也会随之下降,占高血压患者的5%~10%。 高原性高血压: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血压增高(特别是舒张压升高多见),而又不存在其他导致高血压的情况,返回平原后不经降压处理,血压很快恢复正常时,称为高原性高血压。

(完整word版)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一、定义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心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按病因是否明确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绝大多数病人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约5%病人血压升高是继发于某些疾病基础之上的症状,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二、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因素有遗传、摄入钠盐较多、精神过多紧张、体重超重等。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男>55岁,女>65岁;(2)吸烟;(3)高胆固醇血症;(4)糖尿病;(5)家族早发冠心病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性<65岁。次要危险因素有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肥胖、糖耐量异常、缺乏体力活动高纤维蛋白溶酶原血症等。 三、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起病缓慢,约有1/5的病人可无任何症状,在查体或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就诊时发现。部分病人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颈部紧板、眼花、乏力、失眠,有时可有心悸和心前区不适感等症状,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2.并发症:心、脑、肾、眼底血管损。 (1)脑血管意外; (2)心力衰竭; (3)肾衰; (4)视网膜改变,可出现视网膜动脉狭窄、渗出、出血、视乳头水肿; (5)高血压危象:在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主要表现有头痛、烦躁、眩晕、心悸、气急、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可伴有动脉痉挛和累积靶器官缺血症状; (6)重症高血压病人易发生高血压脑病,临床表现为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抽搐,甚至昏迷; (7)脑血管病:包括TIA、脑出血、脑血栓、腔隙性脑梗塞等。 四、辅助检查 1、尿常规 2、血生化检查:血糖、血脂、肾功、血尿酸、血电解质。 3、检查眼底 4、心电图、超声心电图 五、治疗原则 使血压下降,接近或达到正常范围,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是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目的。 1、改善生活行为 (1)减轻体重,体重指数<25。 (2)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6g。 (3)补充钙和钾。 (4)减少脂肪摄入。 (5)戒烟,限酒。 (6)低中度等张运动,例如慢跑、步行,每周3-5次,每次20-60min。 2、药物治疗 (1)利尿药:常用呋塞米,主要不良反应为电解质紊乱和高尿酸血症。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阿替洛尔,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和支气管收缩,阻塞

高血压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特点

1、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常用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此外,α-受体阻滞剂或其他种类降压药有时亦可应用于某些高血压人群。 2、利尿剂特点及种类 这一类降压药物特点是价格便宜,降压机制是通过利钠排水,降低高血容量负荷发挥降压作用。主要包括噻嗪类利尿剂、袢(pàn)利尿剂、保钾利尿剂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几类。 用于控制血压的利尿剂主要是噻嗪类利尿剂。在我国,常用的噻嗪类利尿剂主要是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此类药物尤其适用于老年和高龄老年高血压、单独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者,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 其不良反应与剂量密切相关,故通常应采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可引起低血钾,长期应用者应定期监测血钾,并适量补钾。痛风者禁用;对高尿酸血症,以及明显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后者如需使用利尿剂,应使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等。

3、钙通道阻滞剂特点及种类 钙通道阻滞剂即钙离子拮抗剂。其降压机制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包括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我国以往完成的较大样本的降压治疗临床试验多以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为研究用药。因为这一类降压药的名称结尾,都有“地平”二字,所以病人往往称它为“地平类”。

二氢吡啶类可与其他4类药联合应用,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常见副作用包括反射性交感神经激活导致心跳加快、面部潮红、脚踝水肿、牙龈增生等。二氢吡啶类CCB没有绝对禁忌症,但心动过速与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如必须使用,则应慎重选择特定制剂,如氨氯地平等分子长效药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一般不推荐使用短效硝苯地平。 临床上常用的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主要包括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两种药物,也可用于降压治疗,常见副作用包括抑制心脏收缩功能和传导功能,有时也会出现牙龈增生。2-3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患者,禁止使用。因此在使用非二氢吡啶类CCB 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应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在用药2-6周内复查。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一、病因 有些诱因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如: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咳嗽排便等,也可无明显诱因而在休息、睡眠等安静状态下发病。部分病人可有一定的先兆。起病突然,进展迅速,多数是剧烈头痛、呕吐,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失。出血量少者病人可清醒,但多数有意识障碍,轻者嗜睡,重者迅速昏迷。部分已癫痫发病或大小便失禁为首发症状。常有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如病程进展快,发生脑疝,会出现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等相应表现。眼底可有视网膜出血或视盘水肿,瞳孔可不等大,双侧缩小或散大,呼吸深大,节律不规则,脉搏徐缓有力,血压升高,体温升高,部分病人可有急性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按出血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二、临床表现 1、基底节出血是脑出血最常见部位,主要临床表现除了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一般障碍外,因内囊受压或破坏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即所谓的“三偏”征象。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表现。 2、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15%。丘脑出血的源动脉为供应丘脑的穿动脉。当血肿较小且局限在丘脑本身时,可出现嗜睡及表情淡漠,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如病变累及脑干背

侧,可出现双眼向上凝视、瞳孔大小不等。累及内囊可有不同程度“三偏”,下丘脑出血可出现高热、昏迷、脉搏加快、血压升高级内环境紊乱等。 3、脑干出血脑桥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脑桥是较为重要的生命中枢,这种类型的出血病情相当危重,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突发剧烈头痛呕吐,可立即出现意识障碍,迅速深昏迷状态,针尖样瞳孔是桥脑出血的特征性改变。可出现四肢瘫痪,还可出现急性应激性溃疡,出现中枢性顽固高热和呼吸节律紊乱等,预后极差。 4、小脑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呕吐、枕部疼痛,眩晕及因共济失调而摔倒,查体可有颈项强直,眼球震颤及构音不清。出血量大,可致四脑室受压或出血破入四脑室导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可使颅内压迅速增高,导致枕骨大孔疝,严重者迅速死亡。 5、脑室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刺激症状和脑脊液循环受阻引发的颅内高压症状,以及出血部位脑组织损伤或受压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轻重与出血量关系密切。轻者可只有头痛呕吐,重者除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外,还有昏迷、抽搐、高热、瞳孔变化等表现。 三、护理评估 1.询问病人起病的情况。 2.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情况。

高血压脑病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病 概念 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过高的血压超过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时,导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大量液体通过血脑屏障漏出血管造成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弥漫性头痛、呕吐、烦躁、意识模糊甚至抽搐昏迷。 病因 1.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脑病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发病率占1%左右,高血压病史较长,有明显脑血管硬化者更易发生。既往血压正常而突然出现高血压的疾病,如:急进性高血压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也可发生。伴有肾功能衰竭的高血压患者亦易发生高血压脑病。 2.继发性高血压 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小球肾炎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易发生高血压脑病。 3.某些药物或食物诱发高血压脑病 少见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同时,又服用萝芙木类、甲基多巴或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也会引起与高血压脑病相似的症状。进食富含胺类的食物也可诱发高血压脑病。 4.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后 高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后,脑灌注突然增加,亦可引起高血压脑病。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与病因有关 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者多见于儿童,子痫常见于年轻妇女,脑动脉硬化者多见于老年患者。 2.动脉压升高 取决于血压升高的程度及速度。多发生与急进型高血压和严重的缓进型高血压,后者一般情况严重,血压显著升高,血压达到250/150mmHg左右才发生,而急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未达到200/130mmHg亦能发生高血压脑病。 3.颅内压增高 由脑水肿引起。患者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动脉痉挛并有火焰样出血和动脉痉挛以及绒毛状渗出物。 4.意识障碍 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兴奋、神情萎靡、木僵、嗜睡及至昏迷,精神错乱亦有发生。 5.癫痫发作 可为全身性局限性发作,有的出现癫痫连续状态。 6.阵发性呼吸困难 由于呼吸中枢血管痉挛,局部缺血及酸中毒所引起。 7.其他脑机能障碍的症状

高血压的常用药原理及其副作用

高血压的常用药原理及其副作用 1中枢性降压药: 通过激动具有A受体的中枢抑制神经原,迫使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和激动外周A2受体使交感神经的作用进一步下降.(主要表现在外周血管扩张) 主要不良反应: 嗜睡.头痛乏力.眩晕.水钠潴留.便秘性功能下降. 代表药: 可乐定甲基多巴珍菊降压片 2 去甲肾上腺素神经末梢阻滞药: 阻滞去甲肾上腺素神经末梢囊泡膜对递质的再摄取从而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主要表现在血管扩张心律减慢) 不良反应: 体位性低血压.阳痿.疲惫淡漠.精神抑郁.消化性溃疡. 代表药: 降压0号利血平V压静稳压静胍乙定 3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 通过阻滞血管上A和B受体的功能使交感神经的作用下降(主要表现在血管扩张)不良反应: 视力模糊恶梦幻觉失眠肢体发凉眩晕疲惫胃肠反应. 代表药:心得安(普奈洛尔) 阿替洛尔哌唑嗪 4 血管平滑肌松弛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压下降 不良反应:头痛心慌消化道反应造血功能障碍红斑狼疮 代表药:+肼苯哒嗪硝普钠 5Ca内流阻滞药:通过阻止钙进入平滑肌细胞内从而抑制平滑肌的收缩功能使血压下降 不良反应:脸红水钠潴留阳痿脚勃水肿便秘 代表药:维拉帕米硝苯地平(伲福达心痛定)等地平类. 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通过阻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而抑制血管紧张素的转化使血管松弛血压下降.

主要不良反应:干咳味觉丧失皮疹水钠潴留阳痿 代表药:依那普利(依那林.依苏)赖诺普利(帝益洛)洛酊新等普利类和沙坦类 7 利尿剂降压药:通过利尿减少血容量使血压下降 不良反应:低血钾高血脂高血糖阳痿尿酸升高 代表药:引帕哒胺(寿比山)氢氯噻嗪氨苯喋啶呋喃苯胺酸 目前高血压常用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高血压常用药一:利尿药 1、噻嗪类: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双克),氯噻酮。该类药物容易引发低血钾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应慎用,痛风患者禁用。 2、袢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在小剂量时,利尿效果与噻嗪类相似,随剂量增加,利尿作用增加。副作用是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血容量、低血钠、低血钾、低血氯性碱中毒,高氮质血症及高尿酸血症。 3、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氨苯喋啶。本类药物易引发高血钾,不宜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高血压常用药二:钙拮抗剂 本类药物主要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心肌钙离子内流,从而达到降压目的,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压的治疗,尤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主要的代表药物有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等。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非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这类药物对心肌收缩力和心脏传导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高血压常用药三:β受体阻滞剂 本类药物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 普通内科付芳 概述 1.定义 2.高血压的流行情况 病因与机制:主要遗传和环境因素 1.病因 (1)遗传因素(占40%):父母有高血压其子女46%亦患高血压;60%的高血压病人有家族 史 (2)环境因素(占60%)饮食精神应激:脑力劳动、过度紧张 (3)其他因素 体重: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kg/m2)20-24位正常范围,高血压者1/3肥胖 避孕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 50%有高血压,血压高度与病程有关吸烟、过量饮酒 机制 机制 (血压的调节—主要决定于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 肾性水钠潴留 胰岛素抵抗 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RAAS的影响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症状 2.体征: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 有较大波动;体检:A2亢进,SM或 收缩早期喀喇音 3.并发症 (1)脑血管病 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 脑梗塞、短暂脑缺血发作 (2)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 (3)肾实质受损、肾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 (4)主动脉夹层:血液深入主动脉壁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管 急症,也是猝组死的原因之一

4.临床类型 (1)恶性或急进性高血压-少数患者 起病急,多见中青年;舒张压≥130mmHg;头痛、视力模糊、眼底…;急骤进展,不及时治疗可死于肾衰、脑卒中或心衰 (2)高血压危重症 1)高血压危象 2)高血压脑病 (3)老年人高血压: ?以上单纯收缩其高血压;血压易波动心脑肾并发症多见 辅助检查 1.动态血压监测 2.心电图 3.X线检查 4.超声心动图 5.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血尿素氮和肌酐 6.眼底 诊断 1.判断血压达高血压标准: 2.排出继发性高血压 3.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并作心血管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险组) (1)分层依据 ①血压升高水平(1级,2级,3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②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男性>55岁、女性>65:吸烟:高脂(胆固醇>5.72mmol/L即220mmg/d)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齢女性<65,男性<55) ③靶器官损害: 左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 肾:蛋白尿和/或血肌酐轻度升高(106-177μmol/L或2-2.0mg/dl)超声或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④并发症 心脏疾病(心绞痛、心梗、曾接受冠脉血运重建手术、心衰) 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 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177μmol/L或1-2.0mg/dl) 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病) 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2)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其它危险因素和病史 1级 2级 3级 无其它危险因素低危中危高危 1-2个危险因素中危中危极高危 3个以上危险因素 或糖尿病或靶高危高危极高危 器官损害 有并发症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

五大类常用降压药使用方法大全

五大类常用降压药使用方 法大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五大类常用降压药使用方法大全 高血压分为三级,140/90≤高血压一级<160/100,160/100≤高血压二级<180/110,高 血压三级≧180/110。根据危险因素的多寡高血压还应进行危险分层,分为地位组,中危 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高血压虽然是常见的病症,但是需要生活中慢慢来改善。 高血压的现代治疗常用药物主要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另外我国也有一些复方制剂及中药制剂在使用。 1、利尿药 氢氯噻嗪(噻嗪类利尿药)毫克/次每日1~2次。 氯噻嗪(噻嗪类利尿药)25~50毫克/次每日1次。 螺内酯(噻嗪类利尿药)20~40毫克/次每日1~2次。 氨苯喋啶(潴钾利尿剂)50毫克/次每日1~2次 阿米洛利(潴钾利尿剂)5~10毫克/次每日1次 呋塞米(速尿)(袢利尿剂)20~40毫克/次每日1~2次 吲达帕胺(类似噻嗪利尿药)~毫克/次每日1次 特点:降压起效较快,作用平稳,持续时间较长,且价格低廉。所以,尽管这些年有新的降压药物不断问世,但利尿剂仍然是高血压患者选用最多的的药物。服药2~3天后作用达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盐敏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有较强的降压效果。因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的疗效而常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长期使用应注意其对血脂、血糖、血尿酸的不良反应。.痛风者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β受体阻滞药 普萘洛尔(β阻滞药)10~20毫克/次每日2~3次 美托洛尔(β阻滞药)25~50毫克/次每日2次

高血压病病人的护理常规

高血压病病人的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有无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2.评估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了解血压的波动范围。 3.询问患者有无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用药史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护理措施 1.执行心血管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舒适体位,床头抬高15-30 ,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体力活动。 3.宜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日摄入食盐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适当补充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摄入适量的钾、钙、镁;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少总热量得摄入。 4.注意观察意识、血压、心率变化,发现高血压危象及时处理:(1)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30-45 度,尽可能减少搬动,教会患者缓慢改变体位。 (2)给予持续吸氧4-5L/min. (3)遵医嘱给予速效降压、镇静、脱水等治疗。 (4)使用硝普钠应注意现用现配及滴速的调节。 (5)调节给药速度,缓慢降压,当血压稳定后,遵医嘱给予其它降压药。

5.患者服用降压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6.加用床栏,防止患者坠床,躁动者应给予保护性的约束,必要时给镇静剂。 7.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缓泻剂或灌肠。 8.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 (1)坚持长期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 (2)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3)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情绪。 (4)坚持按医嘱服药,勿自行增减药量。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调整和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 高盐饮食;避免剧烈活动、避免便秘;控制情绪,避免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等。 2.嘱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交待患者如出现血压急剧上升、头 痛、胸闷、恶心等不适,须立即就地休息,尽快到医院就诊。

高血压药物主要分为五类

高血压药物主要分为五类 1 利尿剂,降压效果平稳,适于轻度高血压单独应用,联合用药也是不可缺少的成分,副作用,有些长期应用可也导致轻度电解质紊乱,药品如,氢氯噻嗪,托拉塞米,吲达帕胺(寿比山) 2 钙通道拮抗剂,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效果较强,其中含硝基的可以引起心率反射增加,呼吸增加等,如硝苯地平(伲福达),常用药物如,氨氯地平,尼莫地平 3 ACEI 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重要而强力的降压药物,中重度高血压必选药物(除禁忌症)不良反应较多,刺激性干咳为主,此外可能有血管神经性水肿,高血钾,药物如,卡托普利,赖诺普利,福辛普利 4 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机理同上,但是副作用减少,几乎不发生干咳等,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类药物的患者,如缬沙坦(代文),氯沙坦(科素亚) 5 beta 受体拮抗剂,降低心肌耗氧,降低心率,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根据lz所说,中度以上高血压如无特殊情况应常规应用利尿剂,联合ARB类,及钙通道拮抗剂可收到良好的降压效果,但是考虑到肺心病的因素,具体用药搭配还应因人而异,建议去大医院制定个体化的降压方案,并考虑呼吸内科的会诊,整理综合的意见。需要注意的是: 1.不能完全应用任何剂型中药去治疗真正的高血压病,中药可能对表面症状有些好处,但实际血压还是忽高忽低,比较不稳定,高血压患者最怕的就是血压不稳,容易脑出血。 2.所有保健品,仔细阅读说明书,都属于“食字号”或“保健字号”,都不是药品,只是一些为了牟取利益的人,从中宣传从而牟利而已。同时患者不能吃什么保健品对血压进行治疗,存在侥幸心理,属于自欺欺人。 3.高血压必须服用西药来维持,才能使血压平稳。西药的确存在很多副作用,但临床上,如果把这些副作用变成辅助治疗作用,那是最完美的。本人在省中医医院进修时,对高血压病总结了一下,针对用药类型、代谢途径以及副作用,都写的非常清楚,继而患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己斟酌使用以下药物:1钙离子拮抗剂(个人建议:推荐)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苯噻氮卓类:地尔硫卓等。苯烷胺类:维拉帕米等。双氢吡啶类:一代硝苯地平;二代缓释硝苯地平、非洛地平;三代拉西地平、氨氯地平等(1)常用钙通道阻滞剂普通型:硝苯地平(心痛定):降压快速、短效. 尼莫地平(尼膜同):脑血管扩张作用比硝苯地平强,可用于蜘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缺血性脑中风。尼群地平:有利尿作用,降压作用持久温和。尼卡地平(佩尔地平):有选择性心血管作用,可使心脏指数升高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脑病患者。氨氯地平(洛活喜、施慧达):本药起作用慢,服药后7~8天才出现降压效果。地尔硫卓(合心爽、恬尔心)常用的缓释型钙离子阻滞剂有:利焕、益心平、拜心同硝苯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拉西地平缓释片21%出现踝部水肿。尼膜地平缓释片拉西地平缓释片尼卡地平缓释片(佩尔地平缓释片)地尔硫卓缓释片用于心率快的房颤。维拉帕米异搏定缓释片(2)常用的控释型钙离子阻滞剂有:硝苯地平胃肠道控释片(拜心同)硝苯地平控释片(伲福达,长效心痛治)有较好的防止脑卒中、血管性痴呆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糖脂及电解质代谢无影响。优点:1、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而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小,以及只有相对禁忌证,没有绝对禁忌证。2、对老年患者有较好降压疗效,收缩压下降较明显。3、几乎可以与每类抗高血压药联合使用而增强降压疗效。可增加尿酸的排泄。约80%经肾排泄,20%随粪便排出不良反应:1。体位性低血压2。心动过速3。抑制心肌收缩力:多见于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4。便秘5。胫前、踝部水肿6。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多见于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7。头痛、颜面潮红、多尿8。皮疹和过敏反应。禁忌:骨骼变脆,变得容易骨折2噻嗪类利尿剂:(个人建议:遵医嘱)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尤其适合于血容量高的患者。噻嗪类利尿剂使用最多,其不良反应主要有:高尿酸血症,故痛风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长期大量应用,可使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并增加胰岛素抵抗;血脂升高。其他类利尿剂还可导致电解质紊乱等。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及其复方制剂(复方降压片、复方降压平)。

降压药一览表

常用一线大类降压药一览表

: :,:;受体阻滞剂;:离子拮抗剂;:利尿剂 一、目地与原则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元根治方法,但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收缩压下降~或舒张压下降~,~年内脑卒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与冠心病事件分别减少、与,心力衰竭减少以上.降压治疗地最终目地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地发生率和死亡率. (一)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体重:体重降低对改善膜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②减少钠盐摄入:膳食中约钠盐来自烹调用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为宜.③补充钙和钾盐:每人每日吃新鲜蔬菜~,喝牛奶,可以补充钾和钙. ④减少脂肪摄入.⑤限制饮酒.⑥增加运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膜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较好地运动方式是低或中等强度地等张运动,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次,每次~分钟. (二)降压药治疗对象 高血压级或以上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患者;凡血压持续升高个月以上,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者. (三)血压控制目标值 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地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 二、降压方案 现在认为,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处方联合或者固定剂量联合,有利于血压在相对较短时期内达到目标值.()在联合用药治疗方面,提供了下列一些联合用药方案: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 目前,人们为了增强降压药地作用和减少不良反应,常将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联合应用.例如,氢氯噻嗪,若给以每日地低剂量,很少引起代谢方面地异常,但又能增强其他降压药地作用.其中,氢氯噻嗪又常和β阻断药配伍,做为高血压早期地治疗药使用. 利尿药和抑制药联合应用 这两种药联合应用不会使副作用增强,但又可使降压作用增强.利尿药可活化肾素一血管紧张系统,而抑制药可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地生成,故可使降压作用增强.开始使用地利尿药剂量要尽量小一些.在应用利尿药地基础上,追加抑制药时,应注意不要使血压过度降低.恶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常常易出现过度降压地问题. 利尿药和Ⅱ受体拮抗药地联合应用 二者联合应用可使降压作用增强,而且利尿药引起地低血+,也可被Ⅱ受体拮抗药校正.合用时,还可克服利尿药引起地尿酸增高. β阻断药和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联合应用 二者联合应用不仅可增强降压作用,还可增强抗心绞痛作用.β受体阻断剂可对抗由钙拮抗剂引起地心动过速,类钙拮抗剂则对β受体阻断剂引起地末梢神经损害有改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取长补短,既增强了疗效又减少了不良反应.非类钙拮抗药和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时,则有引起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地危险性.硝苯吡啶和β受体阻断联合应用,还偶可导致降压过度和心功能不全,故亦应引起注意. 钙拮抗药和抑制药联合应用 类钙拮抗药可活化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而抑制则对此有抑制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减轻抑制药引起地咳嗽症状,并可降低钙拮抗药所导致地下肢浮肿地发生率.二者配伍可增强降压效果. β受体断药和α受体阻断地联合应用. 二者联合应用还可增强降压作用,且α受体阻断药可克服β受体阻断药所引起地代谢异常和末梢循环障碍. 三、总结 因为降压治疗地益处是通过长期控制血压达到地,所以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降压治疗,尤其是高危和极高危患者.

高血压性脑出血护理常规

高血压性脑出血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颅内压增高 2.肢体瘫痪 3.语言障碍 4.脑神经损伤5.再出血6.呼吸道管理 7.气管切开护理 8.康复 9.其它并发症护理 10.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 基础的生命体征、疼痛 2. 基础的神经系统体征: 意识(GCS)、瞳孔、运动、语言、脑 神经、感觉、反射 3. CT或MRI的结果,CBC、出凝血功能检验报告。 4. 过去史: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糖尿病、血液病等 5. 服药情况:有无服用降压药、抗凝药,所用药物的种类、用 法、时间等 6. 病程及此次发病的诱因:有无精神紧张、劳累、睡眠不足、情 绪激动、用力排便等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意识、瞳孔、肌力、肌张力、言语、感觉等 3.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4.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无焦虑、恐惧 5.家庭支持情况 6.病情及主要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 6.1 壳核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壳核出血可出现偏瘫、偏身 感觉障碍、偏盲,病灶在主侧半球时有失语、偏侧忽视。大量出血可有意识改变、脑疝等表现。

6.2 丘脑出血时对侧轻偏瘫,深浅感觉同时障碍。可出现精神障碍,表 现为情感淡漠、视幻觉及情绪低落,还会有言语、智能方面的改 变。 6.3 脑桥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吞咽障碍、 一侧面部发麻、交叉性瘫痪或偏瘫、四肢瘫等症状。出血量大时,患者很快进入昏迷,出现双侧瞳孔呈针尖样、侧视麻痹、呼吸困 难、有去大脑强直发作、中枢性高热、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等临床表现,提示病情危急。 6.4 小脑出血:发病突然,眩晕和共济失调明显,可伴有频繁呕吐及枕 部疼痛。出血量不大时出现小脑症状,如病变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吟诗样语言,无偏瘫。出血量增加时意识逐渐模糊或昏迷,呼吸不规则,最后枕骨大孔疝死亡。 6.5 脑叶出血:表现为头痛、呕吐等,癫痫发作较其它部位出血常见, 而昏迷较少见;根据累及的脑叶不同,出现局灶性定位症状。如额叶出血可有偏瘫、Broca失语(能理解、发音,但言语产生困难或不能)等;颞叶出血可有Wernicke失语(听力正常,但不能理解他人和自己的言语)、精神症状;枕叶出血则有视野缺损等。 6.6 脑室出血:出血量少时,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一 般无意识障碍及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血性CSF。出血量大者,很快进入昏迷或昏迷逐渐加深,病理反射阳性,常出现下丘脑受损症状及体征,如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大汗、呼吸不规则等,预后差,大多迅速死亡。 7.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PT、APTT、CSF 等。 8.特殊检查结果:头颅CT或CTA、MRI、MRA、DSA等。 9.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10.康复的介入及效果。 干预措施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 1. 体位与活动 根据病情决定活动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