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秋六年级科学上册1.1《一棵顽强的小树》教案湘教版

2016秋六年级科学上册1.1《一棵顽强的小树》教案湘教版

2016秋六年级科学上册1.1《一棵顽强的小树》教案湘教版
2016秋六年级科学上册1.1《一棵顽强的小树》教案湘教版

一棵“顽强”的小树

麟游县招贤中心小学师生共用导学案(课时授课计划)

2016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土壤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第四单元水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筒)或(量杯)。 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上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流水有力量) 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 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第四单元空气 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有(重量)。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冷与热

2016秋湘教版科学三上2.1《身边的植

2016 秋湘教版科学三上 2 1、周围的植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看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多见植物,描述多见植物的特征,会依据例外标准对例外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看记录。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讲出周围多见植物的名字。 2、明白植物的特点,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识别多见植物,描述多见植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会依据例外标准对例外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教学预备: 观看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特植物的资料教学时刻: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提咨询:同学们,你们明白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明白咱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吗? 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讲讲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点。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能够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把握植物特 点,认识植物。3、提出课外观看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看记录表。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看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看记录表的记载情形。 5、教师小结。l 拓展延伸持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1、周围的植物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xx。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教学新课 一、给周围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例外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看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味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味的植物。 2、学生展现搜集的有味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三、拓展延伸课后持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板书设计:周围的植物 1、认识周围的植物 2、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xx 3、有味的植物 2、多见的动物

2016年秋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总复习题

2016年秋翁科小学六年级(上)科学 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共71小题) 1、植物的根生长具有()性、()性;茎叶生长具有()性。 2、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有()、()、()、()等。植物的生长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中形成的。 3、动物们通过()、()、()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4、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一种()关系,食物链总是从()开始,结尾是凶猛的()。 5、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达到()、()的作用。 6、在自然界中能分解动植物尸体的是()。 7、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份是()、()、(),除此之外还需要()、()、()等。 8、食物金字塔显示的各种食物比例,告诉我们一个平衡饮食的简单方法,应该多吃()的食物,少吃()的食物。 9、大多数食物需要经过()的消化作用,才能变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10、比尔蒙特发现胃液是一种()液体,能将食物分解成比较()的物质。 11、食物被消化后就可以被人体吸收了。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中被人体吸收的。 12、小肠的内表面布满微小的指状突起,这些突起就是(),它的存在可以使小肠吸收营养()。 13、食物的消化是从()开始的。唾液含有(),它能将淀粉转化为(),为了利于消化,我们吃东西时应()。 14、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与()。 15、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而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产生

巨大的破坏力,这就是();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大地震有()、()。 16、世界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叫(),是我国东汉时候的科学家()发明的。 17、火山一般可分为()、()、()三类,火山熔岩的温度约有()。 18、通过学习研究我们知道,()、()、()等都会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19、各种矿物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做()。 20、我国储量世界第一的矿物是(),煤的开采主要有()和(),石油开采一般用()。 21、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利用()做燃烧冶炼铁,用()做燃烧煮盐。 22、在()和()等中国地质学家的指导下,我国开发了大庆油田,使我国的石油矿产开始得到大规模利用。 23、运动的汽车具有(),燃烧的木炭具有(),能量还以()、光、电、()等形式存在。 24、最早使用热能转变成机械能的是古稀腊发明家赫伦制作的(),真正把蒸汽机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是()。 25、英国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几乎同时于1832年发明了发电机。 26、电的计量单位是(),它表示()。 27、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转化为()储存起来。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含答案

2016年上栗镇胜利小学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一、填空题:姓名: 1、(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3、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 4、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5、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6、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7、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8、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9、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0、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1---12 岁开始身体进入发育阶段,(盲目地减肥或无节制进食)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合理和均衡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发育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1、比尔蒙特发现,胃液是一种(酸性液体),能将食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 12. 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盐类、维生素、水)等 13、平衡饮食我们应该多吃(米饭、水果、蔬菜),少吃(油脂类食品) 14、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15、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7、(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 18、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19、(温度)、(水)、(植物)等都会对岩石的变化产生作用。20、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地壳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时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 21、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 金属矿产)等。 22、(火山)是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 的自然灾害之一。但火山活动也有有益的一面,能把地下的铁、铜、硫、铝等矿产搬上来。 23、常见的矿物有(煤)(石油)(金矿石)(任填3种)等 24、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所有的生物能源也是来源于(太阳能),大多数能源最终都来自(太阳)。 25. (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资源)都是节约能源 26. (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熔炉里的钢储存了(热能)、燃料、食物储存着(化学能)。 27、电的计量单位是(“度”),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比如:10个100瓦的灯泡亮1 个小时,就用了( 1 度电)。 28、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29. 环保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等 30、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电能可使电动机转动,热能可使水温升高,光能可以让绿色植物制造淀粉。 31、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械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32.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33.由于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34.月球不会(发光发热),但能反射(太阳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光 35、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2016秋四年级科学上册1.3《神奇的叶子》教案湘教版

《神奇的叶子》 活动设计思路: 自然界里,叶子普普通通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事物之一,是现实的,触手可及的,但对他们来说,叶子又是陌生的。学生在采集叶子、观察叶子的过程中,了解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叶子的用途。在制作叶贴画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想象力,活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本课的活动目标 是: 1、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2、组织学生观察认识常见的树叶,如叶的大小、形状、颜色、用途,引导学生欣赏叶子的美。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 学习适材、适形、适色的即兴创造,制作精美的叶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其中,尽量发展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重点: 制作叶画,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难点: 体会叶子的神奇。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开题(2—4课题) 一、激起兴趣导人活动 大自然非常美丽,老师带来视频想不想看一看?看过你觉得美吗?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风一吹呀树叶就从树上一片一片的飘落下来了。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叶将秋天装扮得更加美丽了。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很多叶子知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神奇的叶子世界(板书)一起去看一看。 活动准备:

1 课前让学生采集落叶并搜集落叶的相关知识。 2 教师自备若干叶子和几幅叶画。 3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16开纸张大小的薄纸板以及胶水一瓶,剪刀一把、水彩笔。 4 闪光卡若干(作奖品用)。 5 课件、投影仪等。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6—8课时) 一、汇报交流实践活动 1、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用途。 师:同学们将采集的叶子都拿来了吗?谁愿意向大家介绍自己采集来的叶子?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啊!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叶子有哪些不同呢?看来大家的小眼睛都很亮。大自然中的叶子五颜六色,形态万千,大小不一。(板书)说一说你采集的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是大还是小呢? 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叶形(掌形、带形、心形、扇形、披针形、苹果树叶、杨树叶、卵形)。再介绍一些特殊的叶形(龟背形、匙形、鳞形、圆形。) 课件最后出示一个比较大的圆形莲 叶, 师:这个莲叶可真大呀!足可以当遮阳伞了。那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叶子呢 学生讨论汇报搜集资料。 师:有机会我们一定要亲眼看一看这些奇特的叶子。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叶子,有一些植物的叶子我们还可以用嘴来品尝它们的味道。请举出几种能食用的叶子。 学生出示实物汇报交流(白菜叶、韭菜叶、菠菜叶、香菜叶、葱叶、苦菜叶、萝卜叶、芹菜叶、生菜叶、油菜叶、番薯俗称地瓜叶、香椿树叶可以炒着吃。)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叶子的用途非常广,体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家知道叶子除了能食用还有什么用途吗? 学生汇报交流。(银杏叶价值:银杏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实践证明,平时以艾叶每月熏蒸1~2次,在冬季及流感流行季节每周熏蒸1~2次,能使各种常见致病菌、病毒的数量显著减少,从而有效预防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芭蕉叶治烫伤:芭蕉叶适量,研末。水泡已破者,麻油调搽;水泡未破者,鸡蛋清调敷。茶叶可以泡茶。枫叶: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用于肠炎,痢疾,胃痛;外用治毒蜂螫伤,皮肤湿疹。叶子可以吸灰尘、叶子可以遮风挡雨等。)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 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2、我们每个人能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些什么? (1)不虐待动物。(2)不打猎。(3)保护动物,不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4)不乱砍乱伐,保护植物。(5)多种植花草树木。 第三单元土壤 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 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 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 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 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第四单元水 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测量水的体 积用(量筒)或(量杯)。 2、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上一 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流水有力量) 3、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 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 4、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第四单元空气 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会(流动)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有(重量)。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2016秋六年级科学上册3.5《走进矿产》教案湘教版

《5 走进矿产》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资料推断煤的形成,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继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 3、能从多种角度描述矿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 科学知识 1、知道主要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2、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3、了解煤的形成及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教学重点 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 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当地矿石标本,无釉瓷片,刻刀,铜钥匙,铁钉,磁铁,放大镜等,课前学生收集有关介绍煤的形成及开采的图片或资料。教师准备相关音像资料和图片。制作好课件。 教学内容 一、教学导入 1、出示常见的几种矿产或矿物图片,请他们说出这几种矿产或矿物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2、学生回答。 3、提问:听到这些后,你们想到了什么? 4、过渡:在我们的周围,如玻璃、小刀、铅笔盒、铅笔、钢笔、圆珠笔、衣服、电线、塑料、工具、车船……它们都与矿产资源有关,矿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矿产,你们还了解多少呢?

5、教师适时评价鼓励。 二、活动(一)了解矿物 1、学生观察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 2、讨论:怎样观察和认识矿物标本?如:准备研究矿物的什么性质,需要哪些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怎样记录观察结果等。 3、教师谈话:在研究矿物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条痕来观察矿物的颜色。矿物的实际颜色和条痕颜色有一定区别,而条痕颜色才是矿物真正的颜色。要看到真正的颜色,方法是用矿物在无釉瓷片上进行刻画,留下的痕迹颜色就是比较准确的矿物颜色了。 教师提示:在比较矿物硬度时,要提示学生主要安全,防止工具或矿石伤及自己。 记录要求:可以记录下矿物的颜色,形状,颗粒,硬度,光泽,条痕,磁性或观察时的其它发现。 4、学生观察矿物标本。 5、整理,组织学生描述观察的矿物特点。 6、提供盒盖上的矿物及其提炼物的说明,学生对照进行再次辨识。 7、过程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探究的过程和记录结果进行适时评价 三、活动(二)推测煤的形成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巡回指导并适时评价)。 2、观看录像——煤的形成。将事实提出,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推断,煤在地下的分布是一层一层的,能说明什么?煤层中含有大量植物化石,有的煤甚至还具有完整的树干形状,又可以帮助我们推断什么?这些植物生长在2亿~3亿年前,说明什么?能推断煤的形成吗?让学生尝试着总结出煤的形成过程。 3、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煤的形成,或者提供介绍煤的形成过程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依据看到的资料验证自己的推断。 4、了解煤的开采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音像资料。 5、阅读: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学生读后让他们总结一下,发现我国对矿产开采和利用朝着什么方向再发展,师生共同总结出我国的采矿技术,开采种类,勘探技术的都在不断提升,激起学生的自豪之情。 四、阅读: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 1、指导读图,说说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矿产资源。 2、学生阅读指南车资料。

湘教版小学科学5--6复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5-6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简单机械 1、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吸进的氧气从肺进入血管,然后被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与养料结合。各种与养料结合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又由血液带到肺部,经支气管、气管、鼻腔呼出体外。 A、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B、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可以反应身体呼吸机能的强弱。积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增强肺活量。 C、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当人体【胸腔舒张】时气体进入肺部,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体外。 D、拉瓦锡发现空气是混合气体。 2、【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A、【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脉搏跳动与【心脏】跳动有关。【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心脏收缩时血液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流回心脏。 B、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时间也就更长。抽烟喝酒对心脏的健康也有害。 3、【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 4、长期睡眠不足对人体有害,小学生每天保证9——10小时的睡眠。 第二单元简单机械 1、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斜面、杠杆、轮轴、滑轮、传动。 A、杠杆: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上的用力点叫【动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阻力点】,起支承作用的点叫【支点】。天平是根据杠杆工作的原理。 B、由较大的“轮”和较小的“轴”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轮轴】,扳手应用了轮轴的原理。 第三单元地球 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状星体,内部是一个运动着的高温、高压的环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地核】3个部分组成。 2、地表起伏的形态叫【地貌】有山地、平原、海洋、沙漠、丘陵、湿地等。 3、【地球仪】是地球表面的模型。 第四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 1、电池有正负两个电极。要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意大利科学家【伏打】是发明了第一个电池的人。 2、电路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组成形成的电流通路。 3、人体安全电压36伏,中国的交流电源是220伏。不能用手去接触电源。人体、大地、不纯净水都是【导体】,干木材、塑料、陶瓷都是【绝缘体】。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1、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能能产生【磁】,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2、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电磁铁线圈的圈数】和连接电池【节数的多少】有关。 3、电磁铁也有南北极,磁极可以改变。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1、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地面上物体的影子也在发生方向和长度的变化。最古老的太阳钟——【日晷】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2、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昼夜交替。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运动。自转一周为一天,约需24小时。 3、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四季】是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日心说”的创立者【哥白尼】。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微生物是存在的。食物变质等现象就是【微生物】起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