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家讲座18: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者

专家讲座18: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者

专家讲座18: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者
专家讲座18: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者

专家讲座2: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者

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者——徐悲鸿

一、中国传统艺术向何处去

徐悲鸿与齐白石基本上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就是中国传统艺术向何处去。徐悲鸿与齐白石都认为,中国传统绘画不会就此衰败下去,有光辉的前途。但是,使中国绘画焕发青春的具体道路,他们有不同的看法。

齐白石认为,只要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比如,徐渭、八大、石涛、吴昌硕等人的作品,就可以使中国的传统艺术焕发青春。齐白石是这样想、这样做的,而且做到了。徐悲鸿认为,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是必要的,但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西方艺术的优秀传统。徐悲鸿是这样想、这样做的,而且做到了。事实证明,他们的说法都是对的。徐悲鸿与齐白石是中国新时代绘画的两面旗帜。

徐悲鸿与齐白石都是伟大的艺术家。如果说齐白石是学习中国传统艺术从而使中国传统艺术焕发青春的艺术家,那么,徐悲鸿就是不仅学习中国传统艺术,而且学习西方艺术,汲取西方艺术的营养,从而使中国传统艺术焕发青春的艺术家。徐悲鸿是中国艺术巨匠中的全才。从传统艺术来说,诗书画印,无一不精;从西方艺术来说,素描、油画,无一不能。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把西方绘画的优长,比如解剖、明暗、焦点透视等科学原理运用于中国传统绘画,从而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新风格。所以说,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奠基人。他被国际评论界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徐悲鸿出生于1895年。在他出生之前,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1911年,徐悲鸿16岁,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结束了。1919年,徐悲鸿24岁,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总之,徐悲鸿出生的时代,也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中国的社会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代。

中国的传统艺术向何处去?中国未来的绘画应当是怎样的?中国的先进分子,康有为、陈独秀说,中国的传统绘画糟透了!中国几千年的绘画史,不是前进史,而是衰退史。中国画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西方艺术。学习西方优秀艺术传统,在那时是一种社会思潮。20世纪初,中国一大批艺术家到欧洲去、到法国去,学习他们求真写实的艺术。在走向欧洲,向西方艺术学习的中国艺术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徐悲鸿。

那么,这时欧洲的艺术的状况是怎样的呢?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是欧洲艺术发生根本变革的伟大时代。

欧洲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求真写实的艺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那些表现真实的作品,就像一个玻璃盒子装着一个真实的事物。例如,卡拉瓦乔的《花果篮》,伦勃朗的《戴金盔的人》。这时,欧洲人突然怀疑自己的求真写实的艺术道路:艺术的魅力难道就是画一个真实的事物吗?以假乱真,有什么意思呢?特别是照相机的发明,它能够比画家更真实地表现一个事物,而且不需要有复杂的技术训练。所以,画家悲哀地说:“绘画死了!”

西方求真写实的绘画的出路在哪里?向东方艺术学习。东方艺术,特别是中国艺术,是学习的榜样。中国绘画好在哪里?没有求真写实,而是情感的表现。中国绘画理论好在哪里?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这实际是说,东西方都认为自己的艺术走进了死胡同。这实际是说,东西方的艺术都认为自己走出死胡同的方式是向对方学习。

这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956年7月28日,西方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派画家、75岁的毕加索与东方的艺术巨人、57岁的张大千在巴黎见面了。毕加索首先从室内抱出五册绘画,每册有三、四十幅。张大千打开一看,全是毕加索用毛笔画的水墨画,题材是花鸟鱼虫,风格是仿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张大千暗自惊讶,名满天下的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毕加索,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精力去模仿齐白石呢?

毕加索好像猜到了张大千的意思,说出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我最不懂的,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跑到巴黎来学艺术!”

张大千一惊,以为自己听错了。毕加索将手在空中用力一劈,说:“巴黎是一座艺术堕落的城市!整个西方、白种人,都没有艺术!”

毕加索似乎在同什么人激烈争论,忽然站了起来,面红耳赤地喊道:“在这个世界上谈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为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黑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不懂艺术!这么多年来,我常常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人乃至东方人来巴黎学艺术!这不是舍本逐末吗?遗憾,遗憾!”张大千听到西方艺术泰斗对中国艺术的评价,内心激动。毕加索指着五册绘画说:“中国画真神奇,齐白石画鱼,没有一根线去表现水,但是人们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

突然,毕加索声调低沉,伤感地说:“我很想去中国,但是我老了,我再也受不了艺术上的强烈地震。”

临别,张大千以一幅《竹图》赠毕加索。后来,潘玉良问,为什么要以墨竹为赠。张大千说:“墨竹完全能够表达我们中国画的韵味和书法的笔趣,可以窥见用笔的奥妙和国画的意境。”

最后,毕加索说:“张先生,你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后来,评论家说,这次会晤,是“中西艺术界的高峰会晤”,代表了中西方最伟大的艺术家对对方的看法和观点。

实际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东西方艺术交汇的伟大时代。搭起东西方艺术桥梁的,从中国来说,徐悲鸿是先行者。

二、徐悲鸿的生平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县屺亭桥镇人。徐悲鸿6岁起就随父亲读书,9岁已读完《诗》、《书》、《礼》、《易》、《论语》等。后来父亲又教他绘画。徐悲鸿13岁那年,宜兴大水,徐悲鸿随父外出卖画为生。后来,积攒了一点钱,就到上海寻找读书的机会,到处碰壁,几个月后两手空空回到家乡,在家乡学校任图画教员。就在徐悲鸿17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他需要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对自己的包办婚姻不满,所以取名叫“悲鸿”。1915年,20岁的徐悲鸿穿着一双戴孝的白布鞋,又到了上海,希望在商务印书馆谋取一个画插

图的工作。有一天,是深秋季节,天上下着雨,他穿着一件单长衫,奔波了一天,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吃饭,匆匆回到旅店。但是,由于他拖欠了旅店四天房钱,被旅店的老板赶了出来,并用行李抵押了房钱。就在徐悲鸿走投无路之时,突然遇到了一线曙光。

徐悲鸿偶然看到上海哈同花园附设仓圣明智大学登报征求文字创始人的《仓颉像》,徐悲鸿画的《仓颉像》得到上海哈同花园的赏识。这成为徐悲鸿生活的转折点。第一,拜康有为为师。在哈同花园又认识了康有为,有幸拜康有为为师,他第一次知道了绘画界的现状:“鄙薄四王,推崇宋法,务求精深华妙。”这对徐悲鸿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二,到法国留学。徐悲鸿得到了康有为等人的帮助,到法国留学。徐悲鸿于1919年到1927年在法国巴黎留学8年。

徐悲鸿到了法国,发现欧洲不是想象中的天堂。就在徐悲鸿到达欧洲的时候,莫奈印象派、塞尚后印象派、马蒂斯野兽派、毕加索立体派、康定斯基的抽象派等等,纷纷登上艺术舞台。徐悲鸿要学习什么呢?我们说过,徐悲鸿到法国去的目的是为了用求真写实改造中国画。徐悲鸿在法国的老师是著名画家达仰。达仰是法国风景画家科罗的学生。他绘画的风格是求真写实的。徐悲鸿在法国生活非常困难,常常以面包凉水充饥,北京给留学生的官费也常常停发。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他在1927年秋回国了。1927年回国,1928年1月与田汉筹建南国艺术学院,任美术系主任。1928年11月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这一年,徐悲鸿33岁,大约是中国最年轻的艺术学院院长。以后,他在北平、南京、重庆等地任教、创作,我们就不详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徐悲鸿任北平艺专的校长。1949年,徐悲鸿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0年,抱病画《奔马》,寄往朝鲜战场。1953年9月23日,第二届全国文艺界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徐悲鸿任执行主席,当晚,脑溢血复发,9月26日去世,享年58岁。中国政府以徐悲鸿故居为基础,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周恩来题写《徐悲鸿故居》。(《徐悲鸿》,第35页)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在悲鸿逝世的当天,宣布了悲鸿生前的意愿,将他留下的1000余件作品和1000余件他收藏的历代名人字画,还有万余件图书资料全部献给国家。

徐悲鸿对中国绘画的贡献,有几件:

第一,素描。

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几乎没有素描。

中国艺术家成长的道路是这样的:首先是临摹别人的作品,后来就是临摹《芥子园画谱》。要画人物、山水、花鸟吗?画谱上有人物、山水、花鸟的范例,照着画就是了。根本不必写生画素描。中国画家大约在40岁以前就在模仿画谱中度过了。这个阶段,就叫做师法古人,以古人为师。优秀的艺术家,到了40岁以后,就遍访名山大川,对着山川写生。这个阶段,叫做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最优秀的艺术家,到了60岁以后,就能够把各地的山川在心中综合起来,变成了一个表达情感的内心视像。这个内心视像,用一个艺术学的专有名词来表达,就叫做审美意象。所谓绘画,就是把自己心中的审美意象表现出来。这个阶段,就叫做以心为师。

徐悲鸿怎样看待中国艺术家成长的道路呢?徐悲鸿要举起现实主义的大旗,自然强调模仿自然。首先反对《芥子园画谱》。他说,《芥子园画谱》害人不浅。要画山水,画谱上有山水;要画花鸟,画谱上有花鸟;要画人物,画谱上有人物。谁也不去观察自然。结果中国的绘画,毫无生气。

那么,中国的绘画应当怎么办呢?

从观察自然开始,从素描开始。徐悲鸿在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一个著名的论点: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在徐悲鸿的艺术作品中,以素描成就最大。

《男人体》(《徐悲鸿画册》,第65页)。

《女人体》(《徐悲鸿画册》,第71页)。

精确是素描的首要要求,徐悲鸿的素描无一不是精确的典范。一个裸体,头、颈、胸、腰、臀、腿、膝、脚,骨骼解剖的关系,肌肉弹性的起伏,表现得无微不至。在精确的基础上,达到传神的目的。

《毛主席在人民中》(《徐悲鸿画册》,第7页),表现了胜利者在人民中的欢快。

《甘地像》(《徐悲鸿画册》,第28页),表现了甘地为人民而献出自己一切,甚至节衣缩食的精神境界。

《翦伯赞像》(《徐悲鸿画册》,第32页)。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正直、尊严、严肃、不苟言笑。好像告诉我们他最后的命运:在文革中自杀。

《丁玲像》(《徐悲鸿画册》,第35页),自信、老实、智慧,好像预示着今后的命运,到冰天雪地的东北去劳改。

《子弟兵的母亲》(《徐悲鸿画册》,第41页),亲切、慈祥、朴素、任劳任怨。

第二,国画

徐悲鸿重视国画的创作。他说:“我学西画就是为了发展国画。”徐悲鸿对国画的最大贡献是他把西画中的焦点透视、解剖等等技法运用于国画,不仅有国画的气韵,而且有精确的造型。

徐悲鸿最重要的国画作品有:

1、《逆风》。1937年,国事很糟,日本步步紧逼;家事很乱、很烦。各种矛盾,齐集徐悲鸿的心头,一刻也不能平静。这时,徐悲鸿的心像火山一样爆发,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逆风》(《徐悲鸿画册》,第105页)就是其中杰出的一幅。1937年,国民党宣传部长张道藩来传达蒋介石的指示,叫徐悲鸿为他画像,被徐悲鸿所拒绝。说,我对委员长没有兴趣。徐悲鸿的家里,挂着一幅对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从此,徐悲鸿便遇到许多麻烦事。张道藩反手为云,覆手为雨。当时,徐悲鸿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教书,有一个学生叫孙念慈,突然,徐悲鸿夫人雷霆大发,说徐悲鸿别有所爱,吵得昏天黑地。有一天,徐悲鸿准备去上课,忽然有个学生跑来说:“老师,您今天不要去上课了。”徐悲鸿问:“为什么?”那学生说:“教室里贴满了反对您的标语,连地上也用粉笔写满了。还写了孙念慈的名字。”徐悲鸿的脸骤然变得铁青。他依然走上了课堂。这天,是教国画。徐悲鸿展纸,像发狂一样,在三分之二的纸上,画满了被狂风吹得倒伏的芦苇。有几只小鸟,逆风而上,徐悲鸿说:“鱼逆水而上,鸟未必逆风而飞。”写实与情感,在艺术中,都是重要的,那个更重要,显然是情感的表现。

2、贫妇

《贫妇》(《徐悲鸿画册》,第13页),那是1937年的除夕,徐悲鸿一个人住在中央大学的单身宿舍里,在人们的鞭炮声中,他在嘉陵江边漫步。夜已渐渐深了,对岸的灯火渐渐熄灭,连星光都暗淡下去,嘉陵江笼罩在一片夜色之中。这时,徐悲鸿突然看见一个身背竹篓、捡拾破烂的妇人,弯着腰,衣衫褴褛,两只饥饿的眼睛射出可怕的光,这引起了徐悲鸿的同情和怜悯。他急忙伸手到口袋里,掏出所有的钱,塞到老妇人的口袋里。那妇人两手捧着钱,呆呆地站在那里,吃惊地望着这位善良慷慨的施主。徐悲鸿问:“你还要什么呢?”她仿佛刚刚明白过来,说:“老爷,我谢谢你。”深深地弯腰鞠躬,拄着竹竿,蹒跚地走开了。就在这一瞬间,徐悲鸿突然想到20年前黄埔江畔那个阴冷、可怕的夜晚。他已经40岁了,社会还是那样。他匆匆跑回宿舍,在寒冷的灯光下,研墨展纸,画下了那妇人的形象。这就是《巴人之妇》。

3、奔马

徐悲鸿最重要的国画作品是奔马

徐悲鸿的国画作品首推马。我们从徐悲鸿给一个小朋友的回信说起。1947年,江西南昌试验小学四年级一个十岁的小学生给徐悲鸿写了一封信,并且画了几张奔马寄来。徐悲鸿回信道:学画最好以造化为师,故画马以马为师,画鸡即以鸡为师。细察其状貌、动作、神态,务扼其要,不尚琐细(如细写羽毛等末节),务极神似。徐悲鸿画了马的素描不下千幅,对马的各种姿势作了细致的观察。

《无题》(《徐悲鸿》,第53页)。这是马在瞬间的生动场面。没有长时间的细致观察是无法知道的。不仅如此,他还把骏马最美的形象和动态充分地表现出来。

徐悲鸿曾在印度骑马驰骋在漠漠荒原,他迷恋于彪悍的骏马,那缎子一样闪光的皮毛,那钢铁一样的蹄子,那疾如闪电的奔驰,那回首的长嘶,那昂然的挺立,他对马陶醉了。尤其是马的忠实、勇猛、耐劳、力量、速度,甚至马的悲哀、忧郁、孤独,在徐悲鸿笔下,都人格化了。

1946年,学生掀起“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游行,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学生成立了《野马社》,受到三青团的破坏。徐悲鸿异常愤怒,画了四蹄奔腾的野马,题词道:直须此世非常夜,漠漠穷荒有尽头。

《前进》(《徐悲鸿画册》,第144页),作于1941年,作者题词道:“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也,企予望之。”希望中国军队仍然像前一次一样击退敌人。表现了画家对国家、对战争命运的忧虑。那匹马,是中国的象征,是画家的理想,风驰电掣,飞奔前进。四蹄翻飞,迎面冲来,给人以空前的震撼。

《哀鸣》(《徐悲鸿画册》,第155页),题词道: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这匹马,依然是祖国的象征。

《千里驹》(《徐悲鸿画册》,第133页),是画家为祝贺齐白石78岁生日而作,希望老画家就像这匹马,精力无穷,飞奔前进。

《奔驰》(《徐悲鸿画册》,第137页)。表现了奔马一往无前、奔向自由、争取解放的情感。

《霜草识秋高》(《徐悲鸿画册》,第136页),这匹马很美,美在动势,脖子扭动,头向后方张望,四腿站姿优美。

《奔马》(《徐悲鸿画册》,第178页),这是艺术家1951年画的曲腿马。当时已经解放,那匹马欢欣、跳跃、喜乐,两条腿同时都曲起来,好像遇到了天大的喜事。徐悲鸿题词道: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在艺术家看来,旧社会的腐朽、专制、暴力、衰弱、落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都消失了,一个强大的、民主的、光明的、自由的新中国建立起来了。为什么不高兴呢?

三、最后,我们对徐悲鸿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徐悲鸿作为一个画家,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是很特殊的。

我们说过,中国最早的绘画,就像西方的绘画一样,是求真写实的。后来,文人画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绘画发展的主流,所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但是,到了徐悲鸿这里,求真写实的作品,又恢复了它的权威地位,再次成为绘画的主流。我们说过,中国的人物画,在宋代以前,是主要的画科。到了宋元,人物画逐渐被山水画和花鸟画所代替。但是,到了徐悲鸿这里,人物画再次成为主要的画科。我们说过,中国绘画主要是用线条来表现。而西方绘画,例如,达?芬奇就说过,自然界中是没有线的。他们用明暗、体面去表现物体。徐悲鸿最大的功绩就是把西方的绘画技法注入国画,使国画产生了新的生命力。最后,徐悲鸿作为艺术教育家,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代的绘画教育体系就是徐悲鸿建立起来的。

中国艺术的发展,已经历经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个高潮。以后怎样发展呢?是不是还有第四个高潮呢?我们回答说,中国艺术的发展肯定会有第四个高潮。

那么,中国艺术发展的第四个高潮是什么呢?

今天,我不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是的,我们今天不知道明天的艺术,也不知道明天的艺术高潮。但是,今天不知道的事情,明天就知道了。

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人世间的一切事物也都启示我们,使我们认识到,“初创——繁荣——衰败”是辩证法的规律。所以,一种艺术的衰败,必然伴随着另外一种艺术逐渐走向高潮。对于辩证法的这条规律,我们深信不疑。整个艺术的发展过程,证实了我们的论断。让我们简单地回顾整个艺术发展的历史,可以使我们“温故而知新”。在原始社会,艺术发展的高潮是歌舞。不会。当歌舞在原始社会达到繁荣之后,就迅速衰败了。

当原始社会的舞蹈衰败之后,是不是这个艺术随之衰败了呢?不是的。随着文字的产生,文学逐渐繁荣起来。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的表现是:

在汉朝,赋逐渐地走向高潮。然后,就迅速衰败了。

在唐朝,诗逐渐地走向高潮。然后,就迅速衰败了。

在宋朝,词逐渐地走向高潮。然后,就迅速衰败了。

在元朝,曲逐渐地走向高潮。然后,就迅速衰败了。

在明清,小说逐渐地走向高潮。然后,就迅速衰败了。

人们问道,当明清小说衰败之后,能不能说艺术就都衰退了呢?我们说,还有艺术正在逐渐走向高潮。是什么艺术逐渐走向高潮?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我们不能够回答,因为客观现实的发展没有提供答案。但是,到了上个世纪,我们可以回答这个使我们困惑已久的问题:当明清小说衰退之后,影视正在走向高潮。

我们回顾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是为了讨论绘画的未来。艺术的发展过程启示了我们的智慧。我们可以说,当文人画和写意花鸟画衰败之后,当绘画发展的三个高潮过去之后,绘画的第四个高潮一定会出现的。

齐白石与徐悲鸿的出现,说明中国的近代艺术已经摆脱了衰败,向上攀登了,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新的顶峰在那里,但我们敢于肯定新顶峰的存在。虽然我们不知道何时、那位杰出的艺术家能够攀登顶峰,但我们敢于肯定总有一天,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攀登上新的顶峰,到了那一天,中国绘画发展的第四个高峰,我们就说得一清二楚了。请读者等一等,耐心地等一等。如果您急于知道这一切,那就多看看、多关心现实生活,它会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世上没有未卜先知的算命先生,但有关心生活的思想者。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长青的。

四、比如,学习石涛观察自然的方法。

艺术家可以教给人观察自然的方法。所以,我们不说画如江山,而说江山如画。其实,应当说,画如江山。因为,画是江山的反映。江山是怎样的,画就是怎样的。可是,人们更习惯说,江山如画。为什么呢?因为艺术家教给人们观察自然的方法。所以,当人们看到自然时,就想起那幅画,于是,人们说,江山如画。

石涛的作品也影响了张大千对自然的观察方法。中国绘画的理念是“远人无目”。就是说,画一个很远的东西,是不清楚的。比如,画一个很远的人,就看不见眼睛。张大千在研究石涛的作品时,发现石涛的作法,正好相反,远景实,近景虚。远景清楚,近景模糊。张大千百思莫解,苦恼异常。有一次,张大千邀一些人外出写生,并请摄影家郎静山照相留念,郎静山后来向大家道歉,照片照坏了。照相机的焦距对错了,结果,远处的高山、大树、枝叶清楚,而近处的人物模糊。张大千大喜过望,他明白了,石涛的眼睛也像对错了焦距的照相机,这正是石涛观察造化的特殊方式。远处清楚,近处模糊。为什么不可以呢?张大千说:“石涛还有一种独特的技能,他有时反过来将近景画得模糊而虚,将远景画得清楚而实。乍看起来,似乎不合上面所讲的道理,但这其实等于我们把摄影机的焦距对在远处,更像是我们用眼睛注视远方,近处就自然显得不清楚了一样。这是最高现代科学的物理透视!石涛当年就能将此用在画上,而又能表现出来,真是了不起!”

《阔浦遥山图》(《张大千》,第16页),远处的田野、河水、船帆、屋宇,都极清楚,而近处是什么,没有人能知道。

《风雨泛舟图》(《张大千画集》,第13页)。我们想一想,在风雨交加中,远有高山,草亭,柏树,近有小舟,渔人,这幅作品应当是:远山、草亭、柏树,在雨雾之中,是朦胧的、不清楚的。而近处的船、人,应当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张大千像石涛一样,远实而近虚。特别是近处的那两个人,特别不清楚。

张大千模仿古人,不仅仅是石涛,还有八大、徐渭等等,但主要是模仿石涛。

怎样评价张大千对石涛作品的摹仿,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张大千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据说,张大千去拜访齐白石,齐白石不见。李可染说:“此人是临摹大涤子的名手,老师何不请来谈谈。”齐白石说:“我向来不喜欢这种造假画的人。”也有人说,画如其人。“张大千人品不太好,如果人品好一些,他的画还是不错的。”西方国家有一些艺术评论家称张大千是“伪作大师”。至于对于张大千在敦煌破坏壁画,更是颇多谴责。就是他对敦煌壁画的摹仿,也是见仁见智。傅雷在信中说:“鄙见于大千,素不钦佩,观其所临敦煌古迹,多以外形为重,至唐人精神,全未梦见……江湖习气可慨可憎。”当然,也有人肯定张大千,

徐悲鸿就说张大千是“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的弟子也称他为“石涛第二”。

五、最后,我们简单说说石涛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石涛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用一句诗来概括,那就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说过,文人画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表现自己审美情趣,聊以自娱。但是,石涛的艺术作品,先是求政治上飞黄腾达,当这个愿望破灭之后,又把它作为商品出售。也就是说,,石涛的艺术作品不是为了自娱。在这一点上,石涛与八大山人有本质的区别。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使别人喜欢;而要使别人喜欢,就要表现别人的审美情趣,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文人画的基础。

我们说过,写意花鸟画在八大山人那里达到了顶峰,石涛的写意花鸟画与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相比,有本质的差别。差别就在于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是画家自己的审美情趣的表现,而石涛的写意花鸟画的基调是表现别人的审美观念,是漂亮、好看、吉祥。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石涛的写意花鸟画,相对于八大山人来说,是一种衰退。所以,石涛标志着文人画已经偏离了八大山人的顶峰,开始跌落,可以说,从石涛开始,文人画衰败了。

也许有人问,说石涛的艺术是衰败过程中的艺术,但是,许多大名鼎鼎的第一流的艺术家都用最美好的词句去歌颂石涛,难道他们都说错了吗?我们回答说,那些大名鼎鼎的第一流的艺术家说了自己对石涛艺术的感受,没有说错。正像“夕阳无限好”,诗人没有说错是一样的。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是不能够否认的,那就是“只是近黄昏”。艺术是很复杂的事物。从这一方面去看,我们可以说,艺术进化了。从另一方面去看,我们可以说,艺术退化了。其实,在艺术中,进步就是退步,退步就是进步。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1,中国画的分类: 技法不同:工笔画,写意画 题材不同: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2,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 人物画:传神写照 山水画: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知识补充]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鉴赏(一) 在人类早期活动中,文字还远未形成以前,就已有了绘画的萌芽。大约在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彩色陶器上画上各种图案花纹,或一些动物的形象。把过去的历史记载和近年来考古发掘中出上的文物对照来看,我国的绘画艺术在战国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最突出的例子便是1949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中 出土的一帼晚周帛画。画着一个侧身而立的细腰长裳的女子,合掌敬礼,左上方为乘龙跨凤升天之像。画家运用细劲有力的线条,生动地描绘了仪态端庄的女子,矫健腾飞的龙凤,表现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能。但汉以前的绘画,笔墨简略,构图还未臻复杂。

秦汉时代,对画工和画家作了不少记述。汉元帝时的 御用画工毛延寿,就是一个很好的肖像画家,把人物的像貌和年龄特质都能画得很逼真。同时汉代石刻如画像石、画像砖等,存世很多,所以汉代又可以石刻艺术为其特征。另外在辽宁的辽阳、营城子,河北望都等地发现许多汉墓壁画,说明汉朝的壁画也开始盛行。从汉墓壁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来看,大都以朴实的墨线,勾出形象的轮廓,然后用朱、青、黄等明快的原色加以点染,具有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的特点。 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文史箴图》,是为西晋诗人张华《女史箴》一文作的几段插图,在我国是最早的卷轴绘画,在中国和世界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魏晋南北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勃兴期。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西等大画家,蔚然并起,他们继承秦汉艺术的传统,并大大发扬创造,后人对他们的评语是:“张得其肉,陆得 其骨,顾得其神。”说明三人各有其独特的绘画风格。顾画中的线条,具有连绵不断、悠缓自然、非常匀和的特点。历代画家称顾的用笔“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或是“青云浮空,流水行地”。陆是顾的学生,画中的线条有连绵不断之状,而被人称为 “一笔画”。从文献记载获知张僧繇作画时,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有点像后来的速写法,后来人将此种画法与顾、陆连绵不绝的一笔画加以比较,则

中国现代文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20年代文学)(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的开端是发生于年的。 2、20年代新文学阵营先后发起以林纾为代表的旧知识分子、派及派等旧文学阵营的论争。 3、五四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成立于1921年的,提倡。 4、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是,他的诗集有《微雨》、《为幸福而歌》及等。 5、“五四”时期周作人发表、两篇文章,成为最有影响的新文学的理论倡导者之一。 6、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以和标志着五四新文学的开端。 7、20年代在理论上倡导问题小说的是,他也是重要文学社团的主力成员。 8、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是,他的童话作品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9、文学研究会作家小说创作中以传奇色彩独树一帜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如《命命鸟》、等。 10、在随笔散文中形成了非绅士的“流浪汉”风格的作家是,他的散文集为。 二、选择题(2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鲁迅短篇小说《风波》中被剪了辫子的人物是: A 狂人 B 涓生 C 子君 D 七斤 ()2、五四文学发动期,论文《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A 李大钊 B胡适 C陈独秀 D周作人 ()3、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的作者是: A 张资平 B 茅盾 C 叶圣陶 D 废名 ()4、田汉所属的文学社团是: A《新潮》社 B 新月社 C创造社 D春柳社

()5、最早运用现代话剧的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是: A《南归》 B《少奶奶的扇子》 C《终身大事》 D《压迫》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双簧信”提倡新文学与白话文的是: A郭沫若 B 钱玄同 C田汉 D 刘半农 ()2、下面作品中,属于闻一多的有: A《红烛》 B《死水》 C《春水》 D《两个家庭》 ()3、下列文学社团中得到鲁迅扶持的有: A 南国社 B 创造社 C 莽原社 D 未名社 ()4、下列诗人中属于早期新月社的有: A 朱湘 B 陈梦家 C 孙大雨 D 林徽因 ()5、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以文字优美而著称的两位作家是: A 许地山 B 俞平伯 C 朱自清 D 冰心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爱美剧 2、自叙传抒情小说 3、湖畔诗社 4、“随感录”作家群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新格律诗“三美”理论的内容。 2、简析周作人倡导的“美文”概念及其对新文学散文创作的贡献。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结合作品分析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象征艺术。(要求,中心论点明确、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表达晓畅。)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17 、五四文学革命 2、《学衡》、《甲寅》

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艺术设计发展取得突破性成就的黄金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社会发展稳定,综合国力排名不断上升的环境优势下,艺术设计得到了蓬勃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逐渐显示出重复的国际主义刻板面貌、过分依赖计算技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底气不足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探究分析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现代艺术设计逐渐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具体表现在设计队伍逐渐壮大、设计产业迅猛发展、设计观念更新快速、艺术水准全球化等等,笔者主要从整合本土化与全球化、中国的艺术设计将走向世界、艺术设计将进入个性化设计时代、绿色设计是21世纪的设计主流四个方面,浅析了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抛砖引玉,旨在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进上绵薄之力。 1.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弊端 (1)重复的国际主义刻板面貌 从中国目前的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状况来看,市场的发展和商业形式的急功近利导致相当一部分平庸之作产生,其对于国外某种流行“艺术语言”进行大量复制和抄袭。这种“重复”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为了获得短期的艺术效应,一部分人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而沉酒于对形式与技法等视觉刺激的追求,我国相当多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追随国际潮流之后,走别人已走过的路而乐此不疲,“照猫画虎”,生硬地设计出一批“国际主义”的刻板面孔,用国际风格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和个性,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现代艺术设计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设计师的创造力是现代艺术设计内在的发展动力,而设计师的创造源泉更多地取决于自身在信息和文化大背景下接收与转换艺术资源的能力。 (2)计算机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艺术设计的发展不是孤立、片面的,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它自身还必须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发展自己,从而更好地实现为社会服务的宗旨。电脑作为一种表现的工具对艺术设计有着非凡的贡献,电脑参与设计的最大好处是它为设计者带来了空前的快捷和便利,使设计者减少了手工制作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对设计者是极大的解放,同时电脑的灵活组合性可以使平常看不到的现象变成可视的画面,对于开发创作思路有了很多好处,这是设计领域的一次革命,是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标新立异的艺术世界——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教学设计

标新立异的艺术世界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设计思想:《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标新立异、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表现形式也从具象转变为意象和抽象,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欣赏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以及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特别对广大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陌生的艺术世界,一个急切想了解的艺术世界。随着改革开放,我们有机会更多的接肋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展览和作品,但人们常常是“许多人去看了,有些人窃窃私议,不说好,也不敢说不好,更不敢说看不伍,而事实是看不值。” (施蛰存语)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中学生进行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员基础的启蒙教育。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它的出现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渊源,对于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纺坛,要通过一节课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接受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课的重点以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为主,以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美术欣赏的标准为线索,通过一些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面家自身从具象到意象、抽象的观念和表现形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理解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特点,初步学

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美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鉴赏能力。 教材版本:上海版高中美术课本《美术欣赏》上册 课题:标新立异的艺术世界——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介绍,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操作: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启发学生在读读、议议、看看、谈谈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外国现代摄绘画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感:培养学生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正确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方法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以及相应的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中国的绘画艺术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五代李郑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提起中国风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战争频繁,古人就发明了以鸟为形,以木为料,用阔叶植物叶子扎制而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这就是现代风筝的雏形。随着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和丝织品的发展,后来流行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风筝多是以竹为骨架,再糊以纸或绢制成。有趣的是,今天老少皆宜的娱乐工具──风筝,在历史上,还曾用于战争之中。当时人们将它用于军事上的勘测、侦察、通讯和宣传等,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到了唐宋时期,风筝的用途有了新的变化,工艺也日臻完美,寓意也愈加丰富,开始作为一种饶有情趣的民间娱乐项目,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涵和色彩。 众所周知,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中国的风筝产生于民间,因此它的取材也离不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有浓厚的民俗特色。现实生活中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无一不被能工巧匠们移植到风筝绘制上。造形各异,图案逼真的风筝都寄托了人们深厚的思想感情,人们把自己的爱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理想的追求以及纯朴的思想情感,寄托在风筝的一端。借着融融的春意,凭着平稳的风力,放飞到空中,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无穷的享受。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可惜后来失传。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美国也有放风筝的故事,当时的人们以为雷电与闪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惧,富兰克林则利用风筝,证明了雷电与闪光是空中放电的现象,而发明了避雷针。

国开2019《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答案

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是()。 选择一项: a.《上海屋檐下》 b.《屈原》 c.《名优之死》 d.《雷雨》 . 反馈 Your answer is incorrect. . 题目 2 未回答 满分 2.00 标记题目 题干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诗集是()。选择一项:

a.《尝试集》 b.《雪朝》 c.《女神》 d.《冬夜集》 . 反馈 Your answer is incorrect. . 题目 3 未回答 满分 2.00 标记题目 题干 还有冰心、落华生等,其文学研究会重要的小说家,除由新潮社而来的叶绍钧和俞平伯 外,中,落华生是指()。 选择一项: a.许地山 b.许杰 c.庐隐

d.王统照 . 反馈 Your answer is incorrect. . 题目 4 未回答 满分 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发表于 1917 年 1 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选择一项: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 . 反馈 Your answer is incorrect.

. 题目 5 未回答 满分 2.00 标记题目 题干 短论《美文》阐明了文艺性散文的文类品格,是新文学初期散文理论的重要标志,其作者是()。 选择一项: a.周作人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 反馈 Your answer is incorrect. . 题目 6 未回答

满分 2.00 标记题目 题干 1921 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女神》的作者是()。选择一项: 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 . 反馈 Your answer is incorrect. . 题目 7 未回答 满分 2.00 标记题目 题干

最新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讲课教案

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其传统文化元素更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传统美术元素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印迹,虽然几经结构重组,样式万变无穷,但是无不与生活有关、无不与智慧相连。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路,再到战国时期的轻巧器皿,都在图形、文字及造型等方面体现着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这些方面成为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主要载体,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和希望,传承着神州大地的艺术精神。再看如今的现代设计艺术,都或多或少的继承了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恢弘与精巧、简约与精致、粗放与娟秀,随着西方美术元素对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渗透,我国的现代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都富有现代气息与西方浓郁的文化涵养。因此,现代设计艺术,不是一味的对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继承,也不是只顾西方美术元素的模仿,而是时代特色下,设计师的创新与综合,是东方文化与西方魅力在设计艺术中的交融。为了便于分析应用,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可以通俗的分为三大部分,即传统美术图形、美术字书法、传统美术造型文化。现代设计艺术对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应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掌握传统美术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提炼与衍生 美术图形在传统艺术中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要素和风格样式,是传统美术元素的风格外化表现。在现代设计艺术中,将传统美术元素融合与应用并非简单的复古,而是需要用现代设计艺术的构图理念对传统美术图形进行多种方式的设计重组,这样才能在提炼传统美术图形的同时,将时代特色融入其中,体现出创新风范与历史底蕴。在生活中和影视作品中能够看到许多富有传统美术图形元素的作品,如备受业内人士称赞的凤凰卫视台标。这就是从传统美术图形元素凤凰图形中获取的灵感,虽然仅仅是一个电视台的台标,但是确实一个媒体管理理念的体现,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企业形象与管理者的理念得到充分表达。不仅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特点,还能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设计理念的核心个性。 但是,随着现代设计艺术作品当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美术图形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现象,再加上目前中小企业对企业形象设计的重视,出现了较多的畸形设计这些设计作品当中一眼能够看出哪些是传统美术图形元素,哪些是富有现代气息的艺术元素,但是却是众多设计元素的堆砌,没有抓住这些图形的文化灵魂,使作品失去了最关键的部分。 二、思考美术字书法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合理运用 美术字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特定艺术形式,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具有书法特色,还要具有美术特色。甲骨文、篆、隶、楷等各种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不但讲究字体的造型变化,而且非常重视文字的组合和虚、实、轻、重等整体构成关系,使传统美术艺术更加富有表现张力。 因此,在现代设计艺术中,传统美术字书法也被广泛运用,甚至将其书写时的书法要求运用到西方字母的写作当中,使艺术作品上的文字成了文化底蕴的鲜明符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当中的京字就是中国传统美术字书法的经典应用。会徽以古老的印信代表华夏古国向世界的庄严承诺:世界给我以信任,我给世界以辉煌!同时,将古都北京的青春气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向世人展示了对现代文明和各地文化的包容,欢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来。正是

(初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初中美术教案 第一课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开国大典》(1课时) 课型: 单一课 教学方法: 讲述、欣赏与思考。 教学目的 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教学步骤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 作者介绍: 艺术欣赏: 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作品欣赏: 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____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 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 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 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 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 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 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 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 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 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是关作霖。 2、留法画家林风眠赞成东西融合论,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笔墨创作仕女画,表达形式美和意境。 3、中国画《流民图》的作者是兆和。 4、在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中,《怒吼吧,中国》是桦创作的版画作品。 5、《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乐平的作品,“三毛”形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深受儿童的欢迎。 6、前海派的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兼书法家、篆刻家是之谦,他的书画艺术开海派风气之先。 7、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极力提倡北碑,行书用笔凝重稚拙,圆浑苍厚,结体舒展开,气势非凡,笔力苍劲,一扫帖学中靡弱之风。 8、在近代建筑发展中,外滩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9、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10、南北宗论中,画论家以禅喻画,其中北宗主渐修,以神秀为代表,南宗主“顿悟”,以慧能为代表。 11、清代绘画中,《渔翁渔妇图》是黄慎的作品,该绘画以狂草入画,信笔挥写,用笔流畅,线条大胆泼辣,画面视觉效果格外生动精神。 12、近代绘画中,“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他具有极强的写生本领和创造精神。 13、近代画坛中,由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不应求,艺术家请人代劳,即出现了代笔现象。 14、海上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吴昌硕,他的篆刻上溯汉,笔力古厚;绘画上学习青藤、白阳、八大和画派,气势奔腾,设色古艳,别具一格。 15、在留日学习美术的画家中,叔同在美术、戏剧、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

就,中年出家名弘一法师。 16、徐悲鸿创造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想联系的创作理论,其代表作为《泰戈尔像》、《奔马》等。 17、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其画风具有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村野的特点,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象征手法。 18、建国以后,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对我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是罗中立创作的作品。 20、《百骏图》的作者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他采用了明暗和透视的画法。 21、在社会主义写实风格雕塑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院集体创作的收租院和鹤创作的艰苦岁月。 22、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借鉴传统“六法”的基础上提出“新七法”,“新七法”的容主要是指位置得当、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姿态天然以及轻重和谐、性格必现、传神阿堵等容。 23、天寿的绘画观念可概括为一味霸悍,他在构图、设色、形式感等方面具有明显突破。 24、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治印的风气达到全盛,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浙派和徽派两派风格。 二、名词解释: 25、觉澜社 答:觉澜社是由倪贻德、王济远等于1932年10月在发起的美术社团,其主是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和现代设计艺术,向西方现代绘画流派学习,试图探索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作接近巴黎画坛的画风。代表艺术家有:秋人、阳太阳、弦等。 26、现代艺术运动 答:20世纪初,学习西方艺术的“洋画”逐渐普及,形成了所谓的“洋画运动”。很多留学过来的青年美术家通过创办学校,投身教育,传播西方文明,“洋画运动”也属于现代化过程之一,在这里统称为现代艺术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周湘、海粟等。 30、清代宫廷绘画 答:这里主要指的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此时的宫廷绘画正值顶峰,其特点是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感悟与心得 在中华民族蔓延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生长发育起来的中国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面貌屹立于东方大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身一套独有的审美体系、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中国绘画具有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完整的画学体系,是华夏文化与创造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闪光。美术史家把中国的绘画与希腊的雕刻、德国的音乐称为世界文化史上鼎足而立的三大艺术,又因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称之为国粹。在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中,倾注了古今大师们的心血,中国绘画发展于今,也委实经历了一番不平常的历程。 中国绘画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体现着热爱自然、忍耐细致、中庸的民族性格,诠释了儒、道、释的哲学思想。对于原始的绘画艺术,这些绘画具有一定的文字功能和符号意义,反映了先民社会生活的信息及相关的图腾崇拜。进入商周时期,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青铜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青铜文化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征。及至秦汉时期,在继承了前代绘画的基础上,绘画有了长足的发展。绘画的种类也增多,包括壁画、帛画、秦汉画像石及画像砖、器物上的装饰绘画等等,在内容上,反映了广泛、丰富的社会生活;在形式上,以相对写实的艺术风貌冲破装饰风格的羁绊,扫除西周时代的陈旧格式,呈现出崭新面貌;在思想上,要求绘画“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的教化作用。这一时期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儒家的艺术观也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观。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社会政治服务的外在功利,注重其“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效果,这种艺术观始终是中国艺术家心目中确定主题内容的准则。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动荡时期,痛苦动荡的社会促进了精神领域的全速发展,并给这个时代的艺术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在内容上以生活为主,注重人的因素,体现出人文主义的精神。在题材上,继承汉代的神话和历史故事题材,同时,新的绘画题材如肖像画、文学题材绘画、风俗画、花鸟画兴起,山水画也成为独立的画科。在风格上,从汉代的雄浑、粗朴、古拙、转为严谨精密、体韵飘然的风尚。隋唐时期统治者提倡绘画,许多著名画家云集宫廷,由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各题材竞立并存,中国古代绘画进入绚丽多彩的时期。此时人物画开始以世俗生活为内容,山水画也日益兴盛起来。画家不断吸收西域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创作题材也比较广泛。人物画越来越注意反应现实生活和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出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产生南方、北方不同的地域风格;花鸟画创立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宗教画也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可以说,唐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的各代,影响到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两宋绘画经历三百多年,题材、风格、技法都有大发展。艺术水平和表现力达到新境界。绘画内容,转向生活中的形象描写,注重真实的具体的描写。表现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 及答案 -3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三部分 三、填空题 1.十九世纪末戊戌变法的失败,促进了维新运动的领导者梁启超的反思,他从政治斗争的需要出发,倡导“新 小说”,于1902年创办《新小说》杂志。 2.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3.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此后,他的《药》、《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 等接连发表,引起巨大反响。 4.在受到老师们主办《新青年》影响而创办的北京大学学生刊物《新潮》上,出现了一个活跃的作家群,创作 出新文学早期的一批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 5.五四时期表现青年男女情感纠葛的小说主要有鲁迅的《伤逝》、庐隐的《海滨故人》、郁达夫的《沉沦》、郭 沫若的《喀尔美罗姑娘》、张资平的《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等。 6.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到四十年代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和八十 年代古华的《芙蓉镇》、张炜的《古船》中,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7.创造社初创时期,有两座高峰,一是以《女神》闻名的郭沫若,一是以《沉沦》闻名的郁达夫,他们共同建 构了创造社重主观抒情和浪漫主义的特色。 8.1921年6月,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9.1921年7月,郁达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很大影响。 10.郁达夫的小说,开创了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系列。 11.30年代前期的叶灵凤,和张资平一样,创作了《时代的姑娘》、《永久的女性》等一批现代言情小说,将新文 学与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成为海派文学的重要作家。 12.叶绍钧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出版有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 13.13.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是新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存在时间最长、成员数量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 文学社团。 14.乡土小说,最初得名于鲁迅的命名。 15.同样着力于乡土文学,却走着诗意化道路的废名(原名冯文炳)是“浅草社”成员。 16.1917年2月,《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发表了胡适的八首白话诗,这被视为新诗的起点。 17.如果说,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开端,那么,郭沫若的《女神》则是自觉实践并取得决定性 成果的标志。 18.冯至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19.宗白华写作小诗的直接渊源是冰心的影响。 20.冯至的第一部诗集是《昨日之歌》。 21.1926年,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创办《诗镌》专栏,请闻一多任主编,开始新月社的新诗创作和理论建 设,培养了一大批青年诗人,形成早期新月诗派。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借鉴仅供)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摘要:原始艺术是艺术史的开端,它的造型语言古老,朴拙,抽象,充满神秘的魅力,让人们好奇和向往,尤其对现当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从形式语言还是精神内涵上,原始艺术都给我们现当代艺术创作与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启发,包括野兽派、立体主义,中国画艺术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原始艺术精神。 关键词:原始艺术;现代艺术;岩画;水墨画 随着考古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始艺术呈现在人们眼前,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原始艺术是人类最初的思维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它的艺术特色鲜明,形成了独有的原始语言,不论从形式还是精神上,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影响都非常巨大。本文将从原始艺术的特点,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艺术创作应怎样融入原始艺术精神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一.原始艺术的特点 “原始”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一个术语,是19世纪初至二十世纪末流行的一种艺术趋势。原始艺术形成于人类早期发展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史前艺术与现代社会文

明程度平行发展,对西方传统艺术的创新起到了革命性的颠覆作用。原始艺术普遍具有粗犷,质朴,单纯的特点,充满了野性和生命力,有着极其简洁的线条和浑然天成的色彩,不讲究构图和立体,无论哪一个事物,他们都从它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现,感性的积淀是原始艺术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感性大于理性,精神盖过物质,它便古拙,纯粹。古代和现代的各种艺术都是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其最大的共性。 二.原始艺术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 原始艺术可以称得上是西方现代艺术的“范本”。西方的艺术自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基本上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模仿论”占统治地位,一直到20世纪初,人们开始把直接表现自然形态转化为通过艺术家的大脑展现艺术形态。一方面,从各个民族,各种艺术类型相互借鉴;另一方面,回归历史,学习研究艺术的起源――人类童年的艺术。原始岩画带给艺术家们新的造型形式语言,打破了传统的三维空间,抛弃了理性的焦点透视,把富有立体感的画面变成了一种平面装饰。法国19世纪末出现的“野兽派”就是深受原始艺术影响的结果。西方现代艺术的奠基人塞尚、高更、梵高、马蒂斯等均受原始艺术的影响,从中吸取营养,激发

西方美术对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影响

在93东京·日中美术研讨会上的基调演讲 近两三年来,由下中日两国的美术评论家在互相访问的过程中,曾经共同探讨了一些有关美术理论上的问题。中日双方美术界的叫友都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这些意见在中日两国的美术界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特别是在中国,由于近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大量引进西方美术作品和理论,更加深了我国美术界尤其是青年美术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我们认为,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对侍这方面的问题,将影响我国的美术是否沿着正常健康道路去发展.而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我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一个国家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要得到发扬光大,必须遵循两个首要的原则,一方面要继承,发扬本民族固有的优秀艺术传统,另一方面又要广泛吸取其它国家艺术的有益因素。二者不可偏废。正如同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30年代便指出过的:继承传统与学习外国是发展我国新兴木刻的两翼。鲁迅的观点不仅是适用于当时正在兴起的水刻版画,我认为也适用整个美术甚至整个文化。可是长时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总会受到来自两方而不同意见的干扰。一种意见是认为只有自己民族固有的艺术是最好的艺术,拒绝向外国的艺术学习;另一种意见是认为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对自己的传统艺术却不屑一顾。前者是狭隘的固步自封的民族主义立场,后者是盲目崇外、主张全盘西化的世界主义观点。两者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在文化艺术上一向采取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立场,既热爱自己民族的艺术,也尊重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艺术,而且主张不同国家的艺术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补充,共同促进,才能形成国际艺术百花同中万紫千红的灿烂局面。如果按照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的主张,固守传统的既定成规,不敢越出雷池一步,不接受新的艺术思想的表现力法,必然会导数艺术的僵化和停滞不前,民族艺术电不会显得丰满和具有新的活力。如果依照全盘西化沦者的主张,仅仅满足于学步效颦于西方艺术模式,而丧失了自己民族艺术的特色,最终只会为别国的艺术所同化,而导致民族艺术的消失。 我们对于接受外来文化艺术影响的认识,并不是在很早以前就十分清醒的,而是经过近百年来的实践,得出了正反两方而的经验,才逐步明白了一些这方面的道理。但是目前对这个问题也在着各种不同的见解。我们认为,有关学术上的问题,可以各存其异,有分歧,有争论,就能促进问题讨论的深入,也更有利于接近真理。 为了阐明我上述的观点,不妨大略地举出我国近百年来在学习、吸收西洋美术影响的史实,以供在座诸位明友的参学。中国美术接受西方美术的影响,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政策而开始的。如果要追根溯源,应该说,早在16世纪中叶(即我国明代)欧洲出现了第一个对抗宗教改革的集团“天主教耶酥会”,便以传教的方式向其它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明万历年间,意大利天主教教士罗明坚便来到中国传教,带来了一些四方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其中的“圣母像”可说是第一张由四方传入中国的西洋画。不久又有传教士利马窦来华。他不但学习中国的四书五经,还向中国的官员传授西方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带来更多的西方彩色画片都是意大利著名画家的油画复制品。据不完全统汁,在我国明清之际,由西方传教士带人中国的图书就有七任余卷,罗明坚教士还是把这些复制品图片举办过展览。 另一位意大利传教士郎士宁,他本人便是画家,作为清廷的宫廷画师长达五十余年,他最早试行中西画法的结合,还培养了一批运用洋画的中国画家。在郎土宁的影响下,一位深受西画愿望启示的中国人年希尧便编写了一本名为“视学”的著作,传播西方透视学的理论。郎士宁对当时一些中国画家在中西画法的结合上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有相当影响的人物。但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平等互惠互相尊重的状态中,才能得到正常、健康地发展。像当时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浅谈宋代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继承与发扬 材料学院10级四班申艳微201000150163 大唐盛世百花齐放,经济文化高度发展,长安也成为世界经 济文化的中心,然而安史之乱后的中原千疮百孔,巍峨霸气的唐朝宫殿还是在无数人的哭声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时宋代来临了,当浓墨重彩的繁华化为泡影,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追求对内的征服。表现在艺术形式上,自然会自成一种风格,别具一番特色。再加上宋代皇帝尤其是宋徽宗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及独特的艺术见解,所以宋代的艺术很顺利的完成了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宋代,政府组织建立了皇家画院。根据史书记载,宋徽宗曾亲自主持画院,宋代统治者对艺术的推崇与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当时两宋宫廷画院都讲求“形似”和“法度”,法度是要学习传统,形似是要真切细致地再现客观事物。宫廷画师以写实、形似为主导思想,发展精工细刻的作风,追求形象的逼真,构图的提炼。总的说来,两宋宫廷绘画有一段时间都追求高度的“写实”,有的美术史家把两宋宫廷绘画称为“东方写实艺术的巅峰”。物极必反,同样适用于艺术的发展规律。当写实艺术发展到极点时,宋代一些 具有广博文化修养的画家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另辟蹊径,倡导文人画运动。 文人运动以苏轼为核心。他提出“士人画”这一概念,系统的阐释了文人画理论,提出要将文人画家与画工区别对待,积极鼓励文化积淀深厚的文人加入到绘画创作中来。再次,他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

画风格,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极力推崇王维的画作,“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另一方面,文人画理论很快得到了在绘画方面颇有造诣的宋徽宗的赞赏,并有宋徽宗将其推展全国性的绘画规范。文人画的迅速、顺利的开展不能说不得益于宋代有一个皇帝画家——宋徽宗。据记载,为推展文人画运动,宋徽宗亲选宫廷画师的考试题目。由以往的看事物作画,求画作的逼真,改为以诗作画。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 让全国的学画、作画风气为之一变。从此画家开始追求人文精神的提高,人文关怀的培养。南宋被史学家成为南宋的继续,绘画上也不例外,文人画在南宋仍得到了较好的鼓励与发展。 下面我就个人的理解谈一下,在社会背景影响下的宋代绘画的突出特点。 宋代开始画家开始抽调画中的缤纷色彩,而进行以墨为主的创作。墨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种。每一种墨色若运用得巧妙、适当,则会呈现丰富的变化。一反面,放弃色彩,只保留最基本最经典的墨色,还原的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让人看到的是最自然的状态。这一点正是对中国文化中“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的继承。另一方面,没有外在缤纷色彩的渲染与修饰会让人们更加关注内心,注重对内心的征服,表达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体现的是一种极强的人文关怀。这正是文人画运动的必然产物。另外,这一点与中国画中大片的留白一起,实现了中国画家追求的永恒。没有色彩涂抹、占据,仅用计白当黑凝练的笔法将对象的轮廓作于画上,永远不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作业12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开放本科试点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一 (2010秋) 说明:本作业在学习完教材“专题四”后进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在课堂内进行),可以携带本课程教材(包括“补修课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参考资料。作业时间为120分钟(两个小时),作业总分为100分。本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 或多选均不得分。 1.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 )。 A.鲁迅B.陈独秀 C.胡适D.李大钊 2.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这个人物是( D )。 A.阿Q B.孔乙己 C.闰土D.祥林嫂 3.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 B )。 A.青年杂志社B.新潮社 C.文学研究会D.创造社 4.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 B )。 A.郭沫若B.胡适 C.刘半农D.鲁迅 5.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 D )。 A.汪静之B.胡适 C.朱自清D.冰心 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 C )。 A.《呐喊》B.《朝花夕拾》 C.《野草》D.《坟》 7.与冰心同为“小诗运动”重要诗人的是( B )。 A.汪静之B.宗白华 C.徐志摩D.郭沫若 8.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 ( C )。 A.上海戏剧协社B.民众戏剧社 C.上海艺术剧社D.南国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