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政法干警招录民法重点法条精讲

2012年政法干警招录民法重点法条精讲

2012年政法干警招录民法重点法条精讲
2012年政法干警招录民法重点法条精讲

前言

本书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本专门针对政法干警招录考试民法学复习的辅导用书。也是目前唯一一本严格依据2012年8月1日公布政法干警招录考试大纲编写的教义。它由河南警察学院法律系民法教学一线的专家精心编写,以极强的针对性和权威性为大家取得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是阶段性。即在报名之后,一个月的冲刺复习阶段使用本书,效果最佳。

二是针对性。本套教材严格依据2012年8月1日公布政法干警招录考试大纲编写。目前市面所有相关教材和资料大多是根据旧大刚编写的,基本不具有参考性,反而会误导考生,因此本教材严格遵循2012年民法学考试大纲的考点顺序,结合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来讲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是高效性。本书将政法干警招录中民法学考试所必考的、重点的法律、法规的法条,按照2012年考试大纲考点顺序做了整理汇编和精要讲解,尤其是对于易混的,有冲突的法条做了辨析和强调,相信使大家的复习会更有针对性,有效性,确非同类辅导用书所能望尘。

四是权威性。本套教材的作者都是警察院校长期从事民法教学一线专家,他们把自己多年从事招警考试民法辅导培训、出题以及改卷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凝聚成书,以此为广大报考者指路领航。

希望本套教材能给报考者的复习备考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并衷心祝愿有志成为政法干警的广大报考者顺利通过考试。

编者

2012年8月5日

目录

第一部分民法总论

一、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1)

(二)民法的渊源 (2)

(三)民法的适用范围 (2)

(四)民法的基本原则 (3)

二、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4)

(二)民事权利 (5)

(三)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 (6)

三、自然人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6)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7)

(三)宣告失踪 (8)

(四)宣告死亡 (9)

(五)监护 (11)

(六)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 (12)

四、法人

(一)法人概述 (13)

(二)法人机关与法定代表人 (14)

(三)法人的变更、终止与清算 (15)

五、合伙

(一)合伙的概述 (16)

(二)普通合伙的设立 (17)

(三)普通合伙的财产 (18)

(四)普通合伙的事务执行 (19)

(五)普通合伙的损益分配 (20)

(六)普通合伙的入伙与退伙 (21)

(七)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 (22)

(八)有限合伙的设立与事务执行 (22)

(九)有限合伙的债务承担与退伙 (24)

(十)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 (25)

六、民事行为

(一)民事行为概述 (26)

(二)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27)

(三)无效民事行为 (28)

(四)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29)

(五)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30)

七、代理

(一)代理的概念与特征 (31)

(二)代理的类型 (32)

(三)代理权的行使 (33)

(四)代理权的消灭 (33)

(五)无权代理 (34)

(六)表见代理 (35)

八、诉讼时效和期限

(一)时效的概念与种类 (36)

(二)诉讼时效期间 (37)

(三)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止、中断与延长 (38)

总论部分主观题精练 (39)

第二部分物权

一、物权概述

(一)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42)

(二)物权的客体 (42)

(三)物权的效力 (43)

(四)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45)

(五)物权的保护 (45)

二、物权的变动

(一)物权变动的概述 (46)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 (47)

(三)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 (50)

三、所有权

(一)所有权概述 (52)

(二)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53)

(三)相邻关系 (55)

(四)所有权取得的特别方式 (56)

(五)共有 (58)

四、用益物权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 (62)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 (62)

(三)宅基地使用权 (63)

(四)地役权 (63)

五、担保物权

(一)担保物权概述 (64)

(二)抵押权 (65)

(三)质权 (69)

(四)留置权 (70)

六、占有

(一)占有概述 (71)

(二)占有人的权利义务 (72)

(三)占有的保护 (73)

物权部分主观题精炼 (74)

第三部分债权总论

一、债的概述 (76)

二、债的发生

(一)不当得利 (76)

(二)无因管理 (78)

三、债的保全

(一)代位权 (79)

(二)撤销权 (80)

四、债的担保

(一)保证 (80)

(二)定金 (83)

五、债的移转

(一)债权让与 (84)

(二)债务承担 (85)

第四部分合同法

一、合同概述 (87)

二、合同的订立 (89)

三、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89)

四、合同的效力 (92)

五、合同的履行 (95)

六、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99)

七、买卖合同 (100)

八、赠与合同 (102)

九、租赁合同 (104)

十、承揽合同 (107)

十一、保管合同 (108)

十二、运输合同 (110)

十三、委托合同 (111)

十四、居间合同 (114)

债权部分主观题精练 (115)

第五部分人身权

一、人身权概述 (117)

二、人格权

(一)人格权 (117)

(二)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118)

(三)姓名权与名称权 (118)

(四)肖像权 (119)

(五)名誉权 (119)

(六)隐私权 (120)

三、身份权

(一)身份权的概念与特征 (120)

(二)荣誉权 (120)

四、精神损害赔偿 (121)

第六部分婚姻家庭

一、概述

(一)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122)

(二)我国婚姻法上的身份权 (122)

二、结婚

(一)结婚条件 (123)

(二)事实婚姻 (124)

(三)无效婚姻 (124)

(四)可撤销婚姻 (126)

三、夫妻关系

(一)夫妻人身关系 (126)

(二)夫妻财产关系 (127)

四、离婚

(一)登记离婚 (130)

(二)诉讼离婚 (130)

(三)离婚的法律后果 (131)

五、父母子女关系 (133)

六、收养

(一)收养法的特征与原则 (134)

(三)收养的特殊条件 (135)

(四)收养的效力 (136)

(五)收养关系的解除 (137)

第七部分继承权

一、继承权概述

(一)继承权的特征与基本原则 (138)

(二)遗产的概念与范围 (139)

(三)继承权的接受、放弃与丧失 (139)

二、法定继承

(一)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继承顺序 (140)

(二)代位继承与转继承 (141)

(三)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 (142)

三、遗嘱继承

(一)遗嘱的设立 (143)

(二)遗嘱的有效条件 (144)

(三)遗嘱的变更与撤销 (145)

(四)遗赠与赠扶养协议 (145)

四、遗产的处理

(一)遗产的保管与分割 (146)

(二)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 (147)

人身、婚姻与继承部分主观题精练 (149)

第八部分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概述 (151)

二、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 (151)

(二)违约责任 (152)

三、侵权责任

(一)侵权责任概述 (155)

(二)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156)

(三)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159)

(四)一般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 (160)

(五)数人侵权行为与责任 (161)

四、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各类侵权责任

(一)监护人责任 (163)

(二)职务侵权责任 (164)

(三)网络侵权责任 (165)

(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 (164)

(五)教育机构伤害责任 (164)

(六)产品责任 (164)

(七)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168)

(八)医疗损害责任 (169)

(九)环境污染责任 (170)

(十)高度危险责任 (171)

(十一)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172)

(十二)物件损害责任 (173)

民事责任部分主观题精练 (175)

2012年民法重点法条精讲讲义

主讲人:刘杰

第一部分民法总论

系和

民和

自然

【例题】1.下列社会关系中,应有民法调整的是( C )

A 某市人民政府罢免该市公安局局长的职务

B 李某因侮辱他人被法院判处赔偿受害人精神损害

C 甲乙两村因某块土地的归属发生纠纷

D 专利局对某发明专利予以宣告无效

(二)民法的渊源

《民法通则》

第六条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第一百五十一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本法规定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的特点,制定变通的或者补充的单行条例或者规定。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依照法律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或者备案;自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报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一百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参考法条】《物权法》第85条

我国民法的渊源主要指我国民事规范的各种具体形式,主要表现为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所制定的各种有关民事的规范性文件。民法渊源的种类主要包括两种:

1.制定法。制定法是指立法机关以条款形式编纂,制定成文件并予以颁行的法律。我国民法的制定法形式有以下几种:(1)宪法中关于民事的法律规定。(2)民事法律。(3)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中的民事规范。(4)地方性法规、民族区域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的民事规范。(5)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2.习惯。所谓习惯,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易中形成的为多数人认可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习惯根据其适用,可以分为区域性习惯、行业性习惯和交易习惯等,在民法上,习惯是补充性法源。《物权法》第85条的规定,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因此经过国家认可的习惯也可以成为民法的渊源。

须注意: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公约,虽能适用于涉外民事纠纷,但不是我国民法的法源。

(三)民法适用范围(★★)

《民法通则》

第八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法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通意见》

180.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而依我国法律为有民事行为能力,应当认定为有民事行为能力。

184.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

【参考法条】《民通意见》第179条、第196、197条;《海洋环境保护法》第3条

1.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在时间上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民法的生效、民法的失效和民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须注意:我国民事法律规范原则上只适用于民法规范生效后发生的事项。依据《民通意见》第196条规定,1987年1月1日以后受理的案件,如果民事行为发生在1987 年以前,适用民事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政策;当时的法律、政策没有具体规定的,可以比照民法通则处理。处理申诉案件和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适用原审审结时应当适用的法律或者政策(《民通意见》第197条)。

2.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在地域上所具有的效力。依据《民法通则》第八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然由于民法规范表现形式不同,其空间上适用范围也不同。

须注意:(1)我国的领域除领空、领土、领海外,还包括浮动领土和领土延伸。

(2)我国民法同样具有域外效力。如《海洋环境保护法》第3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

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也适用本法。”

3.对人的适用范围

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指民法那些人具有约束力。表现为:

(1)我国民法对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自然人或设立在中国境内的中国法人,具有法律效力(《民法通则》第8条)。

(2)我国民法对居留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经我国政府准许设立在中国境内的外国法人,原则上具有法律效力(《民通意见》第180、184条)。

(3)对于居留在外国的我国自然人,原则上应适用所在国的民法(《民通意见》第179条)。

(四)民法基本原则(★★)

【民法通则】

第三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条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第七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民法基本原则是指民事立法、民事司法与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1.自愿原则。自愿原则,在传统民法理论中多称意思自治原则。

2.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也称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具体含义包括:民事主体资格(民事权利能力)平等;民事主体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等。

3.公平原则。公平原则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等价有偿。具体含义包括:民法在规范民事活动时,体现公平原则,兼顾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4.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被称为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或“帝王规则”。诚实信用原则主要体现为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应诚实信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5.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称。公共秩序也叫做社会公共利益,是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法律维护公共秩序,善良风俗也就是社会公共道德,是指由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许、遵循的道德准则。

6.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所谓禁止权利滥用,是指民事主体不得以不正当方式行使自己权利,以加害他人。具体含义是指权利人行使权利超过正当界限,有损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的,为权利的滥用,滥用权利不受法律保护。

【真题练习】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是( )。 [2010·选择]

A.过错责任原则 B.推定过错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D.公平原则2.等价有偿原则适用于( )。 [2010·选择]

A.租赁关系 B.扶养关系 C.抚养关系 D.赡养关系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是 ( ) [2011·选择·2题]

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过错责任原则

二、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民法通则】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概念与特征

依据《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即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其基本特征表现为:(1)是民法规范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是以

权利

2

火车到达

所谓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不是一切客观情况都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如日出、日落等不能当然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故不属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事件和人的行为。

(1)事件。与当事人意志无关,但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也可以表述为,这些事实的出现与否,是个人无法预见或者控制的。

能够产生导致一定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件有:①人的出生与死亡。②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另外无行为能力人所为的行为也属于事件。③时间的经过。时效的经过也是一种法律事实,它可以引起一些

请求权的发生或消灭。

(2)行为。人的行为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活动。行为一般是人的意志所支配的活动,即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根据人的行为是否属于表意行为,可以分为两类:①民事行为。②事实行为。

【例】杨某因工厂锅炉爆炸而死,该死亡在民法上是( B )。

A.民事法律行为 B.民事法律事件 C.生活事实 D.偶发事实

(二)民事权利(★★)

《侵权责任法》

有权、用益物

第:(一)生命权

违的,人

1

②形成权无对应的义务

③形成权必须在除斥期间内行使,除斥期间届满,形成权消灭

④形成权的行使方式包括明示和默示两种

⑤债权人撤销权和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对人的催告权不是形成权

2、支配权:对权利的客体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①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是支配权

②原则上均具有排他性,故又称绝对权

③实现权利不需要义务人的积极作为,义务人只负担消极不作为义务

④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故又称对世权

3、请求权: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①具有相对性(权利人与义务人都是特定的,效力仅仅及于当事人之间)

②不具有排他性

③最具司考价值的请求权:物权请求权、债权请求权、占有保护请求权

④债权的请求权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4、抗辩权:对抗请求权的权利。

①抗辩权的行使以请求权的行使为前提

②抗辩权与否认权:抗辩权虽认可对方的请求权存在,但阻碍请求权的行使;否认权是直接否认对方的

请求权

③主要包括撤销权、撤回权、追认权、解除权、终止权、选择权、抵销权、免除权等

【例1】下列关于民事权利中的形成权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多选)

A、形成权只能通过明示方式行使

B、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对人的催告权并非形成权

C、债权人撤销权属形成权

D、形成权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三)民事权利保护方法(★★)

【民法通则】

第一百二十八条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第一百二十九条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考点解读】

民事权利保护方法主要有两种:

1.公力救济。公力救济是权利人通过行使诉权等公权力,诉请法院依民事诉讼和强制执行程序保护自己权利的措施。但不限于诉讼。根据民事主体的请求内容,可把诉讼分为以下三种:(1)确认之诉;(2)给付之诉;(3)形成之诉。如请求分割共有财产。

2.私力救济私力救济是权利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强制他人捍卫自己权利的行为,包括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私力救济只有在来不及援用公力救济而权利正有侵犯的现实危险时,才允许被例外使用,弥补公力救济的不足。自卫行为又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

所谓自助行为,是权利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在紧急情况下对加害人的财产加以扣押、毁损或对其人身进行适当约束的行为。

三、自然人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民法通则》

第九条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民通意见》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时开始。出生的时间以户籍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

36.被宣告死亡的人,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判决书除发给申请人外,还应当在被宣告死亡的人住所地和人民法院所在地公告。

被宣告死亡和自然死亡的时间不一致的,被宣告死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仍然有效,但自然死亡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与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触的,则以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为准。

《继承法意见》

2.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分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分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

【参考法条】《民通意见》第1条;《继承法》第28条;《继承法意见》第2、45条。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自然人与公民。自然人是基于自然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自然人是和法人相对而讲的,在法人概念产生前,民法上的主体就是人,即“自然人”。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自然人除包括公民外,还包括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民通》将公民、自然人并用,《合同法》用自然人替代了公民的提法。

(2)民事权利能力。所谓民事权利能力是指能够作为民事主体从而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所赋予的做人的资格)。其特征: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人身依附性。

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开始与终止

(1)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时开始,出生的时间以户藉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民通意见》第1条)。

须注意:(a)胎儿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故法律对胎儿解除权益给予了特殊保护(《继承法》第28条)。在胎儿出生时,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形,导致不同的权利分配形态:①胎儿为活体,则该应留份属于该婴儿,由其母亲乙监护保管。

②胎儿为死体,则原预留份失去意义,应依法定继承制度处理,即以甲为被继承人,以乙、丙、丁为继承人,再分配这一原预留份。

③胎儿出生为活体,但旋即死去,则该预留份已转化为该婴儿之财产,依法定继承制度作如下处理:被继承人为婴儿,继承人为其母亲乙一人(《继承法意见》第45条)。

(b)出生时间的证明(《民通意见》第1条):①首先以户籍证明为准;②无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证明为准;③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证明认定。

(2)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民法上的死亡包括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

须注意:对死者人格权益的特殊保护。自然人一旦死亡,则丧失民事权利能力,不再是民事主体,其生前的民事权利消灭。故法律对死者人格权益给予了特殊保护(《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3条)。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通则》

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五条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民通意见》

2.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

6.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

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

9.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参考法条】《民通意见》第2、6、9条;《合同法》第47条等。

1、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就是法律规定的做事的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都是由法律规定的,其特征:①人身依附性;②不平等性;③意思能力为依据。

2、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

我国《民法通则》根据自然人的年龄和精神状况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18 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行为人致人损害时年满18 周岁的,应当由本人承担民事责任;没有经济收人的,由扶养人垫付,垫付有困难的,可以判决或调解延期给付。16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须注意:(a)年龄己满18 周岁但没有劳动收人,依赖扶养人生活的人的责任承担问题。对此,责任应当由已满18 周岁的行为人承担,但其侵权责任由其扶养人负先行垫付的义务。对于合同责任,其扶养人不负先行垫付的义务。

(b)16-18周岁被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的,与完全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相同点是其行为效力基本相同,但有一点不同,即“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所立遗嘱是无效的。但“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责任应由本人承担,不再由其监护人承担,这一点与限制行为能力人同。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受到一定的限制。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所实施的民事行为,并非无效,其中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行为以及其纯获利益的行为为有效行为,其余民事行为则只有在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时,方为有效。

(3)无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不满10 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但在实践中,根据日常生活习惯,不满10岁的未成年人所从事的纯粹获利的行为、简单的日常生活行为也应视为具有法律效力,例如接受奖励、赠与、报酬及购买文具、零食等。

3、公民的住所。依据《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公民首先以户籍地为住所。当经常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时,以前者为住所。经常居住地指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住医院治病除外。

特别注意《民通意见》第9条第2款:公民户籍迁出后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原户籍地为住所。

(三)宣告失踪(★★)

【民法通则】

第二十条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一条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代管有争议的,没有以上规定的人或者以上规定的人无能力代管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

第二十二条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的下落,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

【参考法条】《民通意见》第24、28、30~35条;《民事诉讼法》第166、168条。

1、宣告失踪适用的条件★★

宣告失踪是指公民下落不明满经过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宣告其失踪并为其设置财产代管人对其财产进行管理的制度。宣告失踪的要件有:

(1)受宣告人失踪达到法定期间。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民法通则》第20条)。

(2)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利害关系人无顺序的限制。利害关系人包括被申请宣告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民通意见》第24条)。

(3)由法院宣告。宣告失踪的法律事实只能由法院通过特别程序确定,任何其他机关和个人无权作出宣告失踪的决定。(《民事诉讼法》第166条)。

2、宣告失踪的程序

人民法院的受理与宣告。宣告失踪的案件采用民事诉讼中的特别程序,由失踪人住所地或者最后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公告期间届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宣告失踪的事实是否得到确认,作出宣告失踪的判决或者驳回申请的判决(《民事诉讼法》第168条)。

3、宣告失踪的法律效力

(1)财产代管人的指定。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代管有争议的,没有以上规定的人或以上规定的人无能力代管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民法通则》第21条)。人民法院指定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应当根据有利于保护失踪人财产的原则指定。没有上述代管人,或者他们无能力作代管人,或者不宜作代管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公民或者有关组织为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失踪的,其监护人即为财产代管人(《民通意见》第30条)。

(2)财产代管人的职责:①失踪人所欠的税款、债务、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和因代管财产所需的管理费等必要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②涉及失踪人的法律关系,在诉讼中,代管人作为原告和被告。③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不履行代管职责或侵犯失踪人的财产权益的,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变更财产代管人或者追究其民事责任,同时提起的,应分别审理(《民通意见》第35条)。

3、失踪宣告的撤销

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确知他的下落,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人民法院应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

须注意:《民通意见》第34条规定宣告失踪案的公告期为半年,《民事诉讼法》第168条规定为3个月,存在着冲突,应以后者为准。

(四)宣告死亡(★★)

【民法通则】

第二十三条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

(一)下落不明满四年的;

(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四条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亡,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第二十五条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照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

【参考法条】《民通意见》第25、27、29、36~40条;《民事诉讼法》第167~168条。

1、宣告死亡的要件

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失踪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并结束其以住所地为中心之一切法律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宣告死亡的要件有:

(1)受宣告人失踪。失踪事由可基于下落不明、战争或意外事件等。

(2)失踪达到法定期间。下落不明、战争失踪的法定期限为4年,从失踪人消失的次日起算。意外事故失踪,经有关机关证明难以生还的情形,从失踪之当日起2年。(《民法通则》第22条)。

(3)经利害关系人申请。死亡宣告之申请利害关系人有顺序限制,前顺序人不申请死亡宣告的后顺序人不得申请死亡宣告。前顺序人申请失踪宣告而后顺序人申请死亡宣告的,法院应当宣告失踪。

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是:(1)配偶;(2)父母、子女;(3)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4)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民通意见》第25条)。

(4)由法院宣告。宣告死亡的法律事实只能由法院通过特别程序确定,任何其他机关和个人无权作出宣告失踪的决定。(《民事诉讼法》第166条)

2、宣告死亡的程序

人民法院的受理与宣告。宣告死亡的案件采用民事诉讼中的特别程序,由被宣告人住所地或者最后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死亡案的公告期是1年,但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公告期间为3个月(《民事诉讼法》第168条)。

公告期满后,应当根据情况作出宣告死亡的判决或驳回申请的判决。如果宣告死亡的,判决宣告之日(实际上也是判决生效之日,因为此为特别程序,一审终审。)为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日期。

须注意: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由申请人决定,同一顺序的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不一致的,则宣告死亡(《民通意见》第29条)。

3、宣告死亡的法律效力

被宣告死亡的人,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发生死亡的法律后果,即丧失民事权利能力,遗产依法继承,婚姻关系消灭。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现或者有人确知其没有死亡时,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应当撤销其死亡宣告。撤销死亡宣告申请对利害关系人没有顺序限制。

须注意:宣告死亡只是推定,被宣告死亡时间和自然死亡时间不一致的,被宣告死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仍然有效,但自然死亡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与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触的,以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为准(《民法意见》第36条)。如甲被宣告死亡,其财产按照法定继承处理。但甲仍在外地生存几年后去世,留有遗嘱。该遗嘱处分了家里财产,且与法定继承相冲突。则甲的财产的继承应以遗嘱为准。

4.死亡宣告的撤销(★★)

宣告死亡被撤销后发生如下效力:

(1)财产的返还。①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继承关系取得人应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应予适当补偿(《民法通则》第25条)。②如其原物已被第三人合法取得的,第三人可不予返还。但依继承法取得原物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或者给予适当补偿(《民通意见》第40条)。③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其财产的,除应返还原物及孳息外,还应对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民

法意见》第39条)。

(2)有关人身关系。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如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民通意见》第37条)。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被宣告死亡的人在死亡宣告被撤销后,仅以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的,一般不应准许,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的除外(《民通意见》第38条)。

【例】甲被法院宣告死亡,甲父乙、甲妻丙、甲子丁分割了其遗产。后乙病故,丁代位继承了乙的部分遗产。丙与戊再婚后因车祸遇难,丁、戊又分割了丙的遗产。现甲重新出现,法院撤销死亡宣告。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 ) A

C

1

接对

2

(二)物权的客体——物

《物权法》

第一百一十五条主物转让的,从物随主物转让,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一百一十六条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担保法解释》

第六十三条抵押权设定前为抵押物的从物的,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物的从物。但是,抵押物与其从物为两个以上的人

分别所有时,抵押权的效力不及于抵押物的从物。

第九十一条动产质权的效力及于质物的从物。但是,从物未随同质物移交质权人占有的,质权的效力不及于从物。

1、物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民法上的物是指存在于人体之外,能够供人类支配和利用并且能满足人类特定需要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物的主要特征:(1)非人格性。(2) 客观物质性。(3)可支配性。(4)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

2、物的分类☆

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对物做不同的分类:(1)动产和不动产;(2)主物和从物。(3)原物和孳息物;(4)可分物与不可分物。(5)特定物与种类物。(6)有主物与无主物等。下面重点理解一下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孳息。

3、主物与从物(★★)

(1)区分标准。主物,指为从物所辅助之物。从物,指借助主物发挥经济效用,而与主物同属一人的物。认定从物须注意:①二者在物理上互相独立,否则,会构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房屋与窗户、轮胎与汽车。②二者在经济用途上存在主、从关系:A物脱离B物,不损害A物的独立用途,则A物为主物;B物脱离A物,则失去其本来的用途(价值),则B物为从物。否则,会构成不存在任何联系的两个独立物,如鞋子与袜子、上衣与裙子、帽子与围巾。③与主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场所上之结合关系。故:一年之前放在洛杉矶的眼镜盒就不是放在北京的眼镜之从物。④从物与主物归同一人所有。

须注意:在我国,不动产亦可为从物,如(作为偏房的)厨房、(房屋之外独立的)厕所、猪圈、车库可为房屋的从物。常见的从物:电视机的遥控板,电脑的鼠标,手表链、船桨、手机套等。

(2)区分的法律意义。除非另有规定,从物与主物同其法律命运。具体而言:(1)根据《物权法》第115条,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只要主物的所有权发生移转,应认定从物的所有权随同移转。(2)除非另有约定,主物上成立抵押权、质权或留置权的,其效力有条件地及于从物(《担保法解释》第63、91、114条)。

【例】根据民法中物的分类标准,下列物中哪些属于主物与从物的关系?( AC )

A.锁与钥匙 B.上衣与裤子 C.电视机与遥控器 D.房屋与窗户

4.原物与孳息(★★)

(1)孳息是指由原物所生之物或收益。孳息必须与原物分离,与原物分离前为原物的成分,不属于孳息。孳息分为两种:①天然孳息,指原物因自然规律或者按照物的用法而产生的物。如:鸡蛋、剪下的羊毛、开采的矿藏。须注意:天然孳息的重要特点在于,收取天然孳息后,不对原物构成根本性破坏(不改变其性质或对其构成毁损),所以,牛奶、牛黄属于天然孳息;屠牛或取得的牛皮、牛肉就不是天然孳息。孳息的英文是Fruit,亦可折射天然孳息的这一特点。②法定孳息,指原物依据法律关系所产生的收益。如租金、利息、彩票中奖所获奖金或奖品(射幸孳息)。

(2)孳息的认定:孳息与原物在物理上必须分离,如果未分离,则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属于原物与孳息的关系。孳息是相对于原物而言的,没有原物就没有孳息,如鸡蛋孵出的小鸡,煤发出的电,布匹做出的衣服,木料做成的家具,则不属于原物与孳息的关系,而属转化物的问题。须注意:购买股票取得的股息,属于投资风险产生的收益,不属于法定孳息。

(3)孳息所有权的归属。①天然孳息:(a)按照当事人的约定。(b)没有约定的,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②法定孳息:(a)按照当事人的约定。(b)没有约定的,按照交易习惯确定。(《物权法》第116条)

还须注意:虽然《物权法》规定抵押权人(于抵押物被人民法院扣押后)、质权人、留置权人(在质押、留置期间)有权收取(抵押物、质物、留置物)的孳息,但不是取得孳息的所有权。所以,在考试中,若问谁有权取得孳息的所有权,一般不答担保物权人,因在未就所收取的孳息实现担保物权之前,他们并不能取得孳息的所有权。

【例】下列各选项中,哪些属于民法上的孳息?(AD)

A.出租柜台所得租金

B.果树上已成熟的果实

C.动物腹中的胎儿

D.彩票中奖所得奖金

(三)物权的效力

《物权法》

第二十条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3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第一百九十九条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依照下列规定清偿:(一)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二)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清偿;(三)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第二百三十九条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

一财产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受偿。同一财产抵押权与留置权并存时,留置权人优先于抵押权人受偿。

【参考法条】《物权法》第187、188条;《担保法解释》第79条;《合同法》第229、286条;《海商法》第25条;

1.物权的优先效力(★★)

(1)物权对债权的优先效力。

同一物上同时并存物权与债权时,除非法律另有规定,物权优先于债权得以实现。表现为四种情形:

①所有权优先于债权。典型形态是:不动产一物数卖场合。②担保物权优先于债权。有担保的债权,优先于一般债权人而受清偿。因此在破产还债程序中,担保物不列入破产财产,担保物权人对担保物享有“别除权”。③用益物权优先于债权。如甲村将某土地出租给乙使用,租赁期间,甲村又在该土地上为丙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则丙用益物权优先于乙的租赁权。④具有物权效力的债权优先于不具有物权效力的债权。如《物权法》第20条规定的预告登记的效力。

注意:在例外情形下,特定债权优先于物权实现。如:①《合同法》第286条规定,建筑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工程价款债权)优先于在建设工程上设立的抵押权,还优先于尚未支付一定比例购房款的业主的所有权。②《海商法》第25条第一款规定:“船舶优先权先于船舶留置权受偿,船舶抵押权后于船舶留置权受偿”。

(2)物权对物权的优先效力

同一标的物上并存数个物权时,物权对物权的优先效力按照下列规则确定:①首先,按照法律的规定确定物权之间的优先性。比如:《物权法》第199、239条。再比如:他物权优先于所有权。②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时,适用“先来后到”规则(“时间在先,权利在先”),先成立的物权优先于后成立的物权。

同一动产上并存质权、抵押权、留置权时,其彼此间的优先性问题十分复杂。

1)对于留置权与质权、抵押权之间。分“先成立留置权”还是“后成立留置权”两种情形,作不同处理。

①先设立质权或者抵押权,后成立留置权。则留置权优先与质权、抵押权。如《物权法》第239条的规定。

②先成立留置权,后设立质权或者抵押权。又分两种情况:(a)留置权成立后,若动产的所有人以自己的名义再设立的质权、抵押权,则先成立的留置权优先于后设立的质权、抵押权。(b)留置权成立后,若留置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设立质权、抵押权,则后设立的质权、抵押权优先于先成立的留置权。

2)质权与抵押权之间。分动产所有人“先抵后质”与“先质后抵”两种情形,作不同处理。

①先设立抵押权,后设立质权。由于《物权法》第188条规定,未登记的动产抵押权,不能对抗善意的第三人。所以:(a)若抵押权已经登记,则抵押权优先于质权;(b)若抵押权未登记,且后来的质权人为善意,则质权优先于未登记的抵押权。

②先设立质权,后设立抵押权。无论后设立的抵押权是否登记,质权均优先于后设立的抵押权。

3)抵押权的顺位。根据《物权法》第188条的规定,动产上设立数个抵押权的,可能有的办理了抵押登记,有的没有办理抵押登记。因此,《物权法》第199条就应这样来理解:

①同一不动产上并存数个抵押权的,其抵押权的顺位是:A. 先登记的优先于后登记的。B. 同一天登记(比如一个上午登记,一个下午登记)的,顺位相同,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②同一动产上并存数个抵押权的,其抵押权的顺位是:A. 登记过的优先于未登记的。B. 登记过的有两

个以上的,先登记的优先于后登记的,同一天登记的顺位相同。C. 没有登记的有两个以上的,顺位相同,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3.物权排他效力。物权的排他性,首先是指物权人有权排除他人对物上权利行使的干涉,可以对抗一切不特定的人。其次,同一物上不允许有内容不相容的物权并存。

4.物权的追及效力(★★)

物权的追及权,不论所有权还是担保物权的标的物,辗转到何人之手都不影响这此权利的存在,但物权的追及效力并不是绝对的,物权的追及效力受到善意取得制度和除权公告的限制。

【例】同升公司以一套价值100万元的设备作为抵押,向甲借款10万元,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同升公司又向乙借款80万元,以该套设备作为抵押,并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同升公司欠丙货款20万元,将该套设备出质给丙。丙不小心损坏了该套设备送丁修理,因欠丁5万元修理费,该套设备被丁留置。关于甲、乙、丙、丁对该套设备享有的担保物权的清偿顺序,下列哪一排列是正确的?( D )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D.丁乙丙甲

(四)物权法基本原则(★★)

《物权法》

第四条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五条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第六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第七条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1.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法》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可见我国明确规定了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法定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物权种类法定。即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法律未规定的新种类的物权。如我国的担保物权就只能是抵押、质押和留置三种,而因《物权法》没有规定典权,当事人不可自由创设之。

(2)物权内容法定。即物权的方式、效力等内容都由法律明文规定,当事人不得在物权中自由创设新的内容。如法律规定动产质押必须移转占有,当事人就不能创设不移转占有的动产质押。

特别注意,虽然物权法定,但是双方当事人之间设立物权的法律关系本身完全可以是意定的。如当事人可以通过合同来设立物权的法律关系,但所设立的物权的种类和内容须是法定的。

2.公示、公信原则。所谓公示,是指物权的权利状态必须通过一定的公示方法向社会公开,使第三人在物权变动时,知道权利状态,维护交易安全。《物权法》第6条就是公示原则的规定。

所谓公信,是指当物权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了公示,即使该公示方法表现出来的物权存在瑕疵,对于信赖该物权存在并已从事物权交易的人,法律承认其法律效果,以保护交易安全。公信原则赋予公示内容以公信力。《物权法》第106条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就是公信原则的体现。

3.平等保护原则。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4.一物一权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一个所有权的客体仅为一个独立物。根据一物一权原则,一个所有权的客体仅为一个独立物,集合物原则上不能成为一个所有权的客体,而应为多个所有权的客体。

(2)一个独立物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所有权是一种最终支配权,这就要求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而不能是多重所有。但是一物之上的所有人可以为多人,如共有,多人对一物享有所有权,并非多重所有权,所有权仍然是一个,只不过主体为多人。

【例】甲将其父去世时留下的毕业纪念册赠与其父之母校,赠与合同中约定该纪念册只能用于收藏和陈列,不得转让。但该大学在接受乙的捐款时,将该纪念册馈赠给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D)

A.该大学对乙的赠与无效,乙不能取得纪念册的所有权B.该大学对乙的赠与无效,但乙已取得纪念册的所有权C.只有经甲同意后,乙才能取得纪念册的所有权D.该大学对乙的赠与有效,乙已取得纪念册的所有权(五)物权的保护(★★★)

《物权法》

第三十四条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第三十五条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参考法条】《物权法》第242、243、244、245条

1、物权请求权的性质与特点(★★)

《物权法》第34、35条规定了物权请求权制度。物权请求权,指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侵害、妨害或者有被妨害之虞时,物权人为回复物权的圆满状态,请求侵害人、妨害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物权请求权包括三种:①返还原物请求权;②排除妨害请求权;③消除危险请求权。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物权提供的“债权法上的保护方法”(如侵权损害赔偿、不当得利返还、违约损害赔偿等)。

在性质上,物权请求权是请求权、对人权、相对权。与债权请求权相比,物权请求权有三个特点:①不以相对人的过错为构成要件。②不以物权人遭受财产损失为构成要件。③在中国大陆,物权请求权均不适用诉讼时效。

2、返还原物请求权(★★)

(1)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构成要件有二:①请求人为物权人(所有权人、用益物权人或质权人);②被请求权人为(相对于请求人的)现时的无权占有人。

(2)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效力:被请求人应返还原物及孳息。

须注意:由于被请求人是无权占有人,故返还原物请求权与《物权法》第242、243、244条具有紧密联系,涉及到无权占有人的返还义务与不能返还时的责任。

3、排除妨害请求权(★★)

(1)构成要件。排除妨害请求权的构成要件有四:①请求人为物权人。②妨害人以无权占有以外的方式妨害物权的行使。妨害既可由妨害人的行为造成,亦可由妨害人的物件造成。③妨害具有不法性或者超越了正常的容忍限度。④提出请求之时,妨害仍在持续中。

(2)排除妨害请求权的效力:①除去妨害。妨害人须采取措施排除妨害,例如:以违章建筑堵塞通道的,应拆除违章建筑;清理丢弃的垃圾;不再制造噪音;涂销错误的不动产登记。②排除妨害费用的承担:(a)妨害人具有过错的,应独自承担排除妨害的费用;(b)妨害人对妨害无过错的(如地震震倒围墙于邻居院中),由双方合理分担排除妨害的费用。

4、消除危险请求权(★★★)

(1)构成要件。消除危险请求权的构成要件有四:①请求人为物权人。②物权的行使具有受到妨害的现实危险。如:邻人所有的大树欲倾倒于自己房屋上。③被请求人为对危险的除去具有支配力的人。④提出请求之时,危险仍现实存在。

(2)消除危险请求权的效力:①消除危险。制造危险的相对人应采取预防措施,除去现实危险。消除危险的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不作为。②消除危险的费用,原则上应由相对人负担。若危险的产生系由不可抗力所致,或者危险的原因与请求权人自身具有客观上的关联时,则应参酌个案的具体情况,可以确定由请求人与相对人合理分担。

【例】物权人在其权利的实现上遇有某种妨害时,有权请求造成妨害事由发生的人排除此等妨害,称为物权请求权。关于物权请求权,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D )

A.是独立于物权的一种行为请求权B.可以适用债权的有关规定

C.不能与物权分离而单独存在D.须依诉讼的方式进行

二、物权变动

(一)物权变动概述

方志平主观题考前3页纸(妙记民法重点法条序号和内容)(5)

方志平民法主观题考前3页纸 妙记民法重点法条序号和内容 1、《民法总则》119、《合同法》8,依法成立合同对当事人有法律拘束力。对119说吧,打了119就必须有效力有责任,不能乱拨119电话说话。 2、《民法总则》121,学雷锋。《合同法》121,因第三人原因违约。《担保法解释》121,定金20%。(121,学雷锋,去违约,交定金) 3、《民法总则》122,学雷锋之后,马上就不当得利了,121之后的122。 4、《民法总则》143,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三要件,要是有3项,就生效了,故143。 5、《民法总则》146,双方通谋的虚伪表示无效,你个感情的骗子,要死咯,146(或意识流) 6、《民法总则》147,重大误解(你死去,147,误解我);148欺诈;149第三人欺诈。(要是将789误会为798,北京有个798艺术工厂)(误解147要死妻;欺诈148要死爸;第三人欺诈149要死舅舅) 7、《民法总则》153,违反公序良俗民事法律行为无效。143提倡公序良俗,153违反了公序良俗。 8、《民法总则》158,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咱们谈恋爱是否有效,要我爸(158)确认一下才行,是附生效条件的。或者,我条件很好,要了我吧,158。 9、《民法总则》171,无权代理,没有权限还给人无权代理,是脑子有病,要吃药=171。然后《民法总则》172就是表见代理了。 10、《民法总则》178,一起吧,连带责任。有人和我一起还债吧。《物权法》102,共有物对外连带责任,1人2责。 11、《民法总则》186,加害给付,民法主观案例书中女朋友酒精加火锅,186帅男友被烧伤了!《物权法》186,这个好物件,就这样流押了……《物权法》211,流质条款,将儿子送去211高校“流质”。或者,211,一“流质”量的大学。 12、《民法总则》196,不动产和登记动产不适用诉讼时效。186的帅男友毁容了,196的帅男友一直都是我的,没有时间限制。———————————————————————————————————————13、《合同法》13、14,要约承诺,一生一世。《物权法》23、24,手表汽车,动产和特殊动产物权变动。《合同法》73、74,代位撤销。《合同法》83、84,债权转让。 14、《合同法》28,超过要约有效期承诺,为新要约。28岁的时候博士毕业,重新找工作,向用人单位发出新要约。 15、《合同法》42,缔约过失责任。4月1日愚人节欺诈缔约,4月2日知道真相,缔约过失责任。 16、《合同法》51条、《买卖合同解释》3、《物权法》106,结合武夷山,一栋楼。无权处分武夷山,一栋楼善意取得。所以,联合起来写超级牛逼,根据《合同法》第51条、《买卖合同解释》第3条和《物权法》第106条……如此牛逼,你不过谁过?当然我记513是我要小三,记住了这个序号。 17、《物权法解释一》21,无权处分不能有致命瑕疵;《担保法》21,担保主债权范围包括主债权各种。《房屋租赁解释》21,侵犯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不得主张诉买卖无效。袁世凯签订了21条,丧权辱国,无权处分有致命瑕疵,处分的是广大中国土地,侵犯了中国老百姓的优先购买权。 18、《合同法解释二》15,一物多卖,多重买卖,一物,就是15。是在《合同法解释二》中,因为是对合同法总论的解释,解决违约责任问题,未解决多个买方要求继续履行的排队问题,这个问题在《买卖合同解释》解决了。 19、《买卖合同解释》9,普通动产多卖,交钱先,卖的是猫,猫有9条命。

2017法律硕士考研:民法重点法条分析题

2017法律硕士考研:民法重点法条分析题法律条文常常是法学和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选择题、判断题、辨析题,甚至论述题都会涉及法条内容的考试。 因此考生对重要的法律、法规和新颁布实施或修订的法律、法规必须牢固掌握、熟记。纵观历年试题,熟记法规能考出最佳成绩,希望考生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下面,新祥旭考研辅导,就部分民法法条分析题考试方式介绍给大家: 1、《继承法》第31条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请运用民法原理分析: (1)遗赠扶养协议的概念和特征。 (2)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 (3)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的区别。 2、《物权法》第6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请根据民法原理分析: (1)请根据本条规定概括我国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 (2)请根据本条规定分析物权变动和物权公示原则的关系。 3、《物权法》第106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1)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2)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3)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江西政法干警民法学试题

江西政法干警民法学试 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江西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试卷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甲乙两人路过丙家,发现丙家门口有一条狗,甲随即捡起一块石子向狗砸去。狗挣断链子窜了上来,甲未被咬着,乙却被狗咬伤。经查狗是丙替丁家看养的。此案中,应当( )。 A.丙向乙赔偿 B.丁向乙赔偿 C.甲向乙赔偿 D.乙无权要求赔偿 2.下列有关民事法律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民事法律关系只能因合法行为而产生 B.民事法律关系有主体、内容与客体三个要素 C.民事法律关系属于社会关系 D.民事法律关系只能存在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 3.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不包括( )。

A.对受害人的损害是因产品运输人、仓储人的过错造成的 B.产品尚未投入流通 C.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 D.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技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 4.以下组织属于财团法人的是( )。 A.中国哲学会 B.中国建设银行 C.艾滋病预防基金会 D.顺发搬家有限责任公司 5.意思表示因第三人传达出现延误的责任应当由谁承担( ) A.表意人 B.第三人 C.相对人 D.表意人和第三人 6.以下关于诉讼时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诉讼时效属于事件 B.诉讼时效的法律后果是消灭权利人的民事实体权利 C.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可以排除诉讼时效的适用 D.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均应适用诉讼时效 7.添附作为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方法,它是附合、混合、加工的总称。下列关于添附财产的归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B.应当予以拆离,将拆离的物返还原所有人 C.可以由原所有人共有 D.可以归一方当事人所有,给其他所有人以补偿 8.张三与李四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由王五向张三履行债务,现王五履行债务的行为不符合合同的约定,张三有权请求( )承担违约责任。 A.王五 B.李四 C.李四和王五 D.李四或王五

2020年政法干警民法学备考模拟题及答案

2020年政法干警民法学备考模拟题及答案 1.法人实行清算时,主体资格() A.不消灭,不能从事清算范围外的活动 B.消灭,停止民事活动 C.不消灭,不能实行任何民事活动 D.应以法院的判决为准 2.以下关于各类民事行为(法律行为)之间关系的表述,准确的 是()。 A.实践性法律行为都是要式法律行为 B.单务法律行为都是单方法 律行为 C.有偿法律行为都是双务法律行为 D.双方法律行为都是双务法律 行为 3.意思表示因第三人传达出现延误的责任理应由谁承担?() A.表意人 B.第三人 C.相对人 D.表意人和第三人 4.王某向某手表厂购买纪念某伟人金表一块,售价5万元。在出 售前,该手表厂在柜台出示公证书,公证书证明,该手表只生产1500只,生产l500只后,在公证处的监督下已将生产该手表的模具砸毁。 事后经查证,该手表实际生产了3000只,以至于手表的收藏价值大大 降低,王某经多次交涉,历时近2年未果后,无奈起诉于法院,要求 退回手表,法院是否应予以支持?()

A.理应予以支持,未过2年诉讼时效 B.理应予以支持,当事人订立合同是因重大误解成立的合同 C.不理应予以支持,已经超过1年的除斥期间 D.理应予以支持,王某因被欺诈订立了合同 5.李某因家人重病急需现金50万元做手术,于是找到张某说,愿意把价值80万元的轿车卖给张某,可张某一时没有80万,只好对李某说自己的难处,实在无能为力。于是,李某说那就60万卖给你,张某应允。对于李、张之间的买卖合同,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因乘人之危而可撤销 B.完全有效 C.因显失公平而可撤销 D.因胁迫而可撤销 答案及解析: 1.A [解析]法人的清算,是指清理已发生终止原因的法人的尚未了结的事务,使法人归于消灭的程序。《民法通则》第40条规定:“法人终止,理应依法实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法人实行清算时,主体资格不消灭,但不能从事清算范围外的活动。 2.C [解析]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以构成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的个数为标准,能够分为双方行为、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以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为标准,能够分为双务法律关系和单务法律关系。双务法律关系,是指当事人双方均负担相对应义务的法律关系。单务法律关系,是指当事人一方仅负担义务而另一方仅享有权利的法律关系。双方法律行为既能够是双务法律行为,也能够是单务法律行为;单务法律行为一般都是双方法律行

2019法硕考研知识点之民法总则背诵重点(上)

民法 第一章绪论 一、大题记忆 1.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1)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2)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在内容上表现为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3)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民法的性质(2014年法学论述题)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民法是私法。民法的调整对象决定了民法是私法,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涉及私人利益,民事主体之间是平等主体的关系。 (2)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民法始终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发 展相联系,民法调整财产关系,主要是财产归属和财产流转关系。 (3)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关系的基本法。民法调整市民社会关系,重在保护市民的私权,加大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以构建和谐的市民社会秩序。 (4)民法是权利法。民法最基本的职能在于对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民法通过权利确认当事人的行为规则。民法通过救济手段确认权利。 (5)民法是实体法。民法规定民事主体相互间权利义务的实体内容。民法作为实体法,既是行为规则,又是裁判规则。 3.民法的渊源 制定法包括: (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民事法律。法律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立法文件。包括: ①民事基本法。在我国指《民法通则》。 ②民事单行法。包括《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继承法》、《婚姻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以及针对特定权利主体、客体或特殊问题而制定的既有民法规范又有行政法规范的法律,如《合伙企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③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有些规范属于民事规范,属于民法的渊源。 ④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中的民法规范属于民法的渊源。 ⑤规章。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规章中的民事规范属于民法的渊源。 ⑥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这里主要是指最高人民法院所做的司法解释、案件批复意见等。 ⑦国际条约。国际条约对于我国国内的公民、法人也具有与国内法一样的约束力。 非制定法包括: 主要包括民事习惯。民事习惯,是指当事人所知悉或实践的生活和交易习惯。在我国,习惯作为民法的渊源是受限制的,只有不违反公序良俗并且经国家认可的习惯,才具有民法

民商法重要法条

2011年司法考试民商法条必记的数字 一、(1年) 1、《民法通则》第136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违约)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2、《海商法》第257条第一款,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承运人交付或者应当交付货物之日起计算;在时效期间内或者时效期间届满后,被认定为负有责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偿请求的,时效期间为九十日,自追偿请求人解决原赔偿请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对其本人提起诉讼的法院的起诉状副本之日起计算。 3、《海商法》第260条有关海上拖航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4、《海商法》第263条有关共同海损分摊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理算结束之日起计算。 5、《拍卖法》第61条第3款因拍卖标的存在瑕疵未声明的,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二、(2年) 1、《民法通则》第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合同法解释(一)》第6条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年。 3、《专利法》第62条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政法干警民法学

民法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总论 一、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 2.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人身关系,是指没有财产内容但有人身属性的社会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三)民法的渊源 (1)制定法,包括A宪法B民事法律C国务院发布的民事法规、决议和命令D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E国务院各部委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F地方性法规。 (2)习惯法,指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 (四)民法的适用范围 (1)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一般来讲,民法的效力自实施之日发生,至废止之日停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96条规定:“1987年1月1日以后受理的案件,如果民事行为发生在1987年以前,适用民事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政策,当时的法律、政策没有具体规定的,可以比照民法通则处理。” (2)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A.凡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所属各委、部、局、署、办等中央机关制定并颁布的民事法规,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领空、领海以及根据国际法、国际惯例应当视为我国领域的一切领域。 B.凡属地方各级政权机关根据各自的权限所颁布的民事法规,只在各该政权机关管辖区内发生效力,在其他区域不发生效力。 (3)对人的适用范围 A.我国民法对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自然人或设立在中国境内的中国法人及其他组织,具有法律效力。 B.我国民法对居留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经我国政府准许设立在中国境内的外国法人及其他组织,原则上具有法律效力;但有两种例外:a.根据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双边协定的规定或经我国认可的国际惯例,我国民法对享有司法豁免权的外国公民不具有法律效力,b.我国民法中某些专门由中国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权利能力,对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外国法人和其他不具有法律效力。 C.居留在国外的我国公民,原则上应适用住在国的民法而不适用我国民法。但是,依照我国民法和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双边协定以及我国认可的国际惯例,应当适用我国民法的,仍然适用我国民法。 (五)民法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 2.平等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公序良俗原则 6.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二、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结果。 特征:A.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B.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的社会关系 C.是受民法支配的法律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才能构成。A.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参与民事法系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B.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所承担的义务,即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 3.民事法律事实 (1)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符合民法规范,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客观现象。 (2)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2011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经典练习题

政法干警民法试题:民法经典练习题一 试题1:民法不保护下列主体的权益()。 A. 公民的合法权益 B. 私人的合法权益 C. 外国人的合法权益 D. 不当得利 【京佳参考答案】D 试题2:甲、乙两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为保证合同的履行,甲按约给付对方4万元定金后,乙企业违约。甲企业依法有权要求乙企业给付()。 A. 2万元 B. 4万元 C. 8万元 D. 6万元 【京佳参考答案】C 试题3:王某有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别墅,当他得知有一栋大楼将要建设,从此别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时,就将别墅卖给想得到一套可以眺望海景的房屋的张某,王某的行为违背了民法哪一原则?() A. 自愿原则 B. 诚实信用原则 C. 等价有偿原则 D. 公平原则 【京佳参考答案】B 试题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除纯获利益及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态相适应的合同外的合同,应经法定代理人追认,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 A. 十五日/追认 B. 三十日/拒绝追认 C. 三十日/追认 D. 十五日/拒绝追认 【京佳参考答案】B 试题5:有关专利权的期限,错误的说法是()。 A. 专利权的期限即专利的有效期限 B. 我国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 C.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权的期限是20年 D. 专利权均有申请日,即专利局收到专利申请之日起算 【京佳参考答案】C 试题6:有关知识产权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我国,知识产权是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以及专利权与商标权的名称 B. 知识产权的“知识”是指人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这种成果无须具有为人所感知的客观形式 C. “知识产权”是外来语 D. “知识产权”概念、涵义由法律直接规定 【京佳参考答案】B 试题7: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A. 二个月 B. 三个月 C. 六个月 D. 十二个月 【京佳参考答案】C 试题8:诉讼时效属于()。 A. 消灭程序意义上的诉权 B. 消灭实体权利 C. 消灭时效 D. 起诉时效 【京佳参考答案】C

段波YY民法2012重点法条五十题(一)

2012赛季段波YY讲民法系列之四:条分缕析篇 重点法条五十题(一)(3月3日晚上和明师论坛合并进行) 一、单选 1.某动物园为了吸引游客,开展了“人狮合影”,活动,将驯养好的狮子用固定的锁 链锁在围栏上,游客可以自行凭其喜好在狮子上摆出多种姿势与狮子合影。甲与狮子合影并 抚摸狮子头部金毛时,狮子突然挣脱锁链,咬伤甲某,并抓破衣物,摔坏眼镜一副。对各方 责任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园已经采取了防护措施,即尽到了管理职责,可以不承担责任 B.驯兽师驯养狮子不合格,导致狮子咬人,应负主要责任 C.狮子属于危险性动物,甲某抚摸狮子的头部金毛,导致其被咬伤,甲某存在过错, 应自行承担责任 D.动物园举办“人狮合影”活动,没有尽到管理职责,应当由其承担责任 2.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哪种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的,不可以向人民法院 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 A.甲为乙的仇敌,在乙死后不久便四处张贴大字报称“乙的死是作孽太多的缘故,是 报应,快哉快哉!” B.甲偷盗死者乙的遗体并出售器官牟利 C.著名小说家甲将死者乙生前告诉的隐私写入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中,但隐去死者姓 名 D.某殡仪馆因工作疏忽提前焚烧了即将举行追悼会的死者甲的遗体,无奈只有以死者 乙的遗体冒充,追悼会举行过程中此事为甲的家属发现 3.甲村精神病人乙的监护人是村民委员会,但平时村民委员会对乙的活动基本上不加 看管。一日,该村一村民的亲戚开一辆新买的名贵轿车来探亲,车停在院门口,车表被乙用 石头划伤多处,共花修理费用4000元。乙虽有财产,但不足300元。此费用应如何承担? ( ) A.由甲村村民委员会承担 B.由乙承担 C.由乙承担,不足部分由甲村村民委员会承担 D.由车主自己承担,因乙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4.甲电力公司管理的一台变压器位于路旁20米处,为防止他人接近,电力公司建造 围墙将变压器围起,仅留一道小门供检修人员出入,门上挂有“高压危险”的标志,平时用 锁将小门锁住了。钥匙由检修工人林某持有。一日林某因将钥匙丢失,只能撬开锁进入检修,离开时见天色已晚,又急着去朋友家喝酒,于是匆匆把门带上就走了。谁知次日一早附近小 区的赵某带自己12岁的小孩乙晨练,不留心乙进入围墙内玩耍,被电流击中,经抢救后双 臂截肢。关于本案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甲电力公司不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B.乙的损失由甲电力公司承担大部分赔偿责任,其余由其父母承担 C.电力公司的高压电致人损害,实行过错推定责任 D.乙的父母对乙的损害有过错

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共2套)

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共2套) 目录 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模拟试题一 (2) 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模拟试题一答案 (10) 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模拟试题二 (18) 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43)

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之一是起诉。根据司法解释,起诉的范畴不包括()。A.起诉后,被法院作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或当事人自动撤诉的 B.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起权利保护请求的 C.向有关单位提起权利保护的 D.向仲裁机关提起仲裁的 2、村民陈某和李某是邻居,房屋屋顶相连,但两家关系一直不好。陈某翻修自己的房屋,必须要在李某的房屋屋顶上经过,李某提出陈某要么不能经过自己的房屋,要么向自己支付700元钱,陈某表示绝对不会毁坏李某的屋顶,但是李某坚持陈某如要经过自己的房屋,不管是否损坏房屋,都要支付700元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李某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不能拒绝陈某经过 B.只有陈某利用李某的不动产给李某造成损害的,李某才能要求陈某赔偿 C.李某无权要求陈某支付利用自己不动产的报酬 D.李某的主张合法 3、某杂志社在揭露社会上假文凭泛滥现象的一则报道中,刊登了一幅照片,照片上有一张假文凭的正照,旁边有说明性文字;照片的背景中有一位女士(晓岚),约占照片三分之一,面目清晰可见。第二天上班时,有人拿杂志给大家看,见到其中的照片,同事纷纷向晓岚投来诧异的目光。晓岚女士非常气愤,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被拍入了这样一幅照片。后来才明白,原来自己在路上走路时被无意中摄入了镜头。据调查,该批杂志刚刚售出一小部分。晓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中杂志社没有侵害晓岚女士的哪项权利?() A.肖像权 B.名誉权 C.人格尊严权 D.荣誉权 4、胡某出生在浙江省义乌市,大学毕业后户口登记在杭州,1998年开始到昆山经商,并定居在昆山,胡某也常去看望在南京工作的妻子,问:胡某的住所在()。 A.义乌 B.杭州 C.昆山 D.南京 5、当一物之上同时存在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时,权利的行使顺序是()。 A.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B.留置权、抵押权、质权 C.质权、留置权、抵押权 D.留置权、质权、抵押权

民法总则10条关于民法法源的规定

民法总则10条关于民法法源的规定 题要 为了规范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法律规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是民法总则等民事法律规范。由于各法律规范涉及到人们的各项切身权益,故而国家立法机关在制定民法总则时,必须参照各民法法源,而民法法源是由民法总则10条规定的,具体该如何理解此项民事法律规范呢? 为了规范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法律规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是民法总则等民事法律规范。由于各法律规范涉及到人们的各项切身权益,故而国家立法机关在制定民法总则时,必须参照各民法法源,而民法法源是由民法总则10条规定的,具体该如何理解此项民事法律规范呢? ▲一、民法总则民法总则10条关于民法法源的规定是怎样的? 第十条【民法法源】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二、民法的法源由哪些? ▲(一)我国民法渊源 ▲(1)宪法中的民法规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民事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中的作为民事法律所依据的原则和规定,如关于所有权的规定、关于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等,既是民事法律的立法依据,也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2)民法通则以及民事单行法 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生活的共通原则和制度。在民法渊源中,民法通则处于指导和核心地位。此外,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法、公司法、著作权法等,均是重要的民事单行法。在其他一些法律如文物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水法中,也含有重要的民法规范。 ▲(3)国务院制定发布的民事法规 国务院制定的民事法律规范,也是民法的重要渊源,但其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国务院制定的民事法规有两类:一类是根据政府行政职能,为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律配套的,如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还有一类是含有民事法律规范的单行行政法,如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有些属于民事规范。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根据立法法规定的立法权限,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机关可以制定

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真题

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真题解析 一、单选(每题2分) 1:28周岁的张某系精神病人。张某的下列亲属中,应作为其第一顺位监护人的是() A.配偶 B.兄姐 C.父母 D.祖父母 2: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的是() A.实务 B.劳务 C.知识产权 D.土地使用权 3:下列选项中,属于要式行为的是() A.买卖 B.结婚 C.承揽 D.保管 4:甲公司业务员江某外出采购茶叶时,擅自戴表甲公司向乙公司订购了一批奶制品。乙公司明知江某无此权限仍与其签订合同。该合同的效力为() A.有效 B.无效 C.效力待定 D.可撤销 5:下列债券请求权中,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是() A.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B.基于不当得利的请求权 C.基于无因管理的请求权 D.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的请求权 6: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可分物的是() A.大米 B.茶叶 C.水牛 D.花生油 7:下列选项中,属于动产物权的是() A.留置权 B.宅基地使用权 C.土地承包经营权 D.建设用地使用权 8:张某与李某共同出资购买一处房产。现张某拟转让起份额,下列人员均欲购买,在同等条件下不享有优先购买权的人是() A.李某 B.张某的叔叔 C.张某的弟弟 D.张某的父母

9:下列财产中,不能设定抵押的是() A.汽车 B.正在建设的船舶 C.生产设备 D.公立医院的设施 10:下列财产设定质权的,质权自质押财产交付时设立的是() A.珠宝 B.股票 C.专利权 D.基金份额 11:刘某误将同事的手机当成自己的手机带回家,刘某对手机的占有属于() A.有权占有 B.间接占有 C.善意占有 D.恶意占有 12:甲公司向乙公司贷款10万元,后甲公司并入乙公司。甲乙之间债消灭的原因是() A.清偿 B.抵销 C.免除 D.混同 13:下列情形中,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关系的是() A.甲拾得乙遗失的一块手表 B.甲捐赠给乙图书馆100本书 C.甲踢球时打碎乙家的玻璃 D.甲家鱼塘的鱼跃入乙家鱼塘 14:下列事实中,构成不当得力的是() A.甲将借用的电脑转让获利3000元 B.甲赌球赢得1000元 C.甲的房屋因地铁通车增值50万元 D.甲银行收回贷款40万元 15:以法律是否赋予特定名称为准,可将合同分为() A.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B.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C.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D.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16:某出版社给某图书馆送最新图书价目表。该行为属于() A.要约 B.承诺 C.单方允诺 D.要约邀请 17:甲乙签订买卖合同,约定甲先交货,乙后付款。履行期届至,甲方要求乙先付款,乙拒绝,乙行使的权利是() A.先诉抗辩权 B.不安抗辩权

政法干警 民法学知识点

第一部分总论 一、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简答) (一)概念:是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二)法律特征: 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还没有为民事主体带来实际利益,但是它是获得民事权利的前提。 2.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3.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由法律加以规定,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没有直接关系。法律赋予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4.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人身的存在是不可分离的,民事主体不能转让或放弃,他人也无权限制或剥夺这种民事权利能力。 二、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简答) (一)概念:是指法律确认的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法律特征: 1、民事行为能力由国家法律加以确认,与公民自己的意志无关,公民不能通过约定加以更改。 2、民事行为能力与公民的年龄和智力状态直接相联系。 3、民事行为能力非依法定条件和程序不受限制或取消。 三、宣告死亡(★简答★★选) (一)概念: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判决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 (二)条件: 1、公民离开其住所地或最后居住地下落不明,杳无音信,不知生死。 2、公民离开其住所地或最后居住地下落不明的事实状态超过了法定期间。该法定期间有三种情况: 一是在一般情况下离开其住所地或最后居住地下落不明满4年; 二是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 三是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满4年。 3、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4、须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 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主要特征(★★★简答) (以两种方式出现:请简述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或者简述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 (一)概念:是指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法人作为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前提,没有这种民事权利能力,它就不能参加民事活动。 (二)主要特征:(主要是与自然人比较而言) 1、民事权利能力开始与消灭的情形不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

2020年整合民法总论复习要点笔记(大一下学期重点)名师精品资料

民法总论复习要点笔记 一,民法概述 1、民法理念: 1)私权神圣 2)身份平等3)意思自治 2、民法的基本原则 二、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 2、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1)事件 2)行为 三、物的分类:重点是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孳息 四、民事权利: 1、民事权利的分类及标准,尤其是性质分类 2、权利的取得(既受取得和原始取得) 3、权利的保护(私利救济,关键是自助行为) 五、民事主体 1、民事权利能力(对胎儿的保护,推定死亡,宣告死亡及其法律后果) 2、民事行为能力(概念,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3、监护(概念,监护人的顺序,委托监护的司法解释,监护职责,监护的终止) 4、住所(住所的确定方式) 5、法人(法人的特征,法人分类中的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法人变更中的合并和 分立,法人机关中的法定代表人,法人终止中的清算及其人格) 6、合伙(概念、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合伙的财产、债务承担,退伙) 六、法律行为制度 1、法律行为(概念) 2、法律行为分类(诺成行为与实践行为) 3、意思表示(生效要件) 4、法律行为要件(有效要件,欠缺有效要件的后果〈效力待定、可变更可撤销、无效〉important) 5、附款(条件的分类)选择题 七、代理制度 1、代理的分类(重点是本代理和复代理) 2、代理权的行驶和限制 3、表见代理 八、诉讼时效 1、概念 2、分类(特殊情形:一年的情况) 3、中止、中断与延长 4、期限的计算 九、民事责任 1、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2、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推定、无过错) 3、责任的竞合 十、人身权制度 1、人格权和身份权的概念 2、具体人格权:健康权、身体权

2013年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答案及解析

2013年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答案及解析 1、【解析】D.《民法通则》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强买强卖违背了民法的自愿原则,本题选择D项。 2、【解析】D.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附有决定该行为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期限是表意人选定的、作为意思表示效果发生或者消火控制手段的、将来确定发生的事实。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在意思表求中含有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和附期限有不同之处。附条件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而附期限是一定会发生。根据题中可知,一年内结婚应该属于条件,而且是延缓条件。本题选样D项。 3、【解析】C.甲乙合伙因经营不善导致合伙债务,这是对外民事责任,个人合伙的对外民事责任指全体合伙人就合伙债务所承担的无限连带责任,也就是合伙企业对第三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因此,本题选择C。 4、【解析】B.法人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机关单位法人、事业单位法人、企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在选项中。AC属于机关单位法人,D属于企业法人,只有B项属于事业单位法人。本题选择B项。 5、【解析】D.自男女双方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后立即生效。本题选择D项。 6、【解析】B.可撒销民事行为,当事人须自行为成立时起一内行使撤销权,逾期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本题选择B项。 7、【解析】C.滥用代理权主要包括三种情形:自己代理、双方代理、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进行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ABD都属于这种情形,只有C项不正确。因此,本题选择C项。 8、【解析】A.表见代理制度是基于本人的过火或本人于无权代理人之间存在特殊关系,使相对人有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享有代理权而与之为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行为的后果由本人承受的一种特殊的无权代理。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1)发生有权代理的效果:(2)被代理人相对人承担有效代理行为所产生的责任后。可以向无权代理人追偿损失:(3)相对人有撤销权。因此,本题选择A项。 9、【解析】C.不动产是指依自然性质或法律规定不可动移的土地、土地定着物、与土地尚未脱离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资源添赋予土地冰洁不能分离的其他物。本题只有树木都是不动产。本题选择C项。 10、【解析】B.动产的所有权从交付时起移转。交付方式主要有四种:简单交付、占有改定、指示交付、拟制交付。简单交付,即买卖合同订立前,买受人已经通过租赁、借用、保管等合同关系实际占有标的物,标的物的交付积系于合同生效的交付方式。本题中属于简单交付。1月10号是交付之日,取得所有权是以交付作为标准,本题选择B项。 11、【解析】A.用益物权,是物权的一种,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然资源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力)。只有A项属于宅基地使用权。 12、【解析】B.《物权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地役权等级;未登记者,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民法总则重点摘要

民法总则重点摘要 1、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社会平等成员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调整的对象是人身关系(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的合称)和财产关系。其调整结果,即是民法上的人身权与财产权。 2)、仅仅限于平等主体之间。 2、民法的特征: 1)、民法是身份平等的阶层的法律。 2)、民法为属地法。 3)、民法是实证法法律部门。 4)、民法为私法。 5)、民事责任的同质救济性(即直接救济,以恢复被侵害权利的原状为宗旨,只有在不能恢复时才转化为金钱性赔偿) 3、实证意义上的民法:是指具有普遍的强制力的行为规范,因这种发能够为人们所证实并进行观察和研究。不可能等于自然法,但可以接近。 形式上包括民法典及特别的法律法规,以及具有法律效力规范性质的其他形式。前者被称为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后者则被称为实质意义上的民法。 4、“公法”与“私法” 1)、划分标准: A、利益说: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罗马已经提。 B、隶属说:公法调整隶属关系,私法调整平等关系。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主导地位。 C、主体说:一种法律关系有公共权力机关参与,并且是以行使公权的身份参与,则是公法调整的范围。 D、自由决策说:以前的法律由历史因素来决定,对新产生的法律才能进行合理的界分,标准是:公法是受约束的决策的法,私法是指自由决策的法。 2)、评价:虽然不是实证上的概念,但是仍有伟大意义。 首先,其划分在今天仍有重大作用,国家在公法范围能活动,个人在私法范围能活动,在私法中实行意思自治;在公法领域中否定意思自治,国家或者政府的作用在于保障个人利益与安全。同时,这种划分在大陆法系的司法救济、法学研究和法律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次,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最初动机更具有说明和启发意义。罗马人将社会分为两层:一位政治国家,二为市民社会。政治国家是国家权力活动领域,命令和服从应该畅通无阻;但是市民社会的资源分配不能依靠国家的命令和服从,是以自治与平等为核心。罗马人将私人平等和自治视为终极,对于国家权力的猖獗给予警惕和限制,试图以公法和私法为工具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划出“楚河汉界”。 3)、内容:公法分为宪法、行政法和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有争议。 私法包括民法和商法。 5、民法与商法的关系:P56-57 6、民法的法律渊源:具有规范效力的民法的实际存在形式。 (主要观点:①存在形式论;②法律成立原因论;③混合论) 7、民法的具体法律渊源 1)、制定法: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

2010河北基层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真题

2010年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真题(部分) 1.民法的基本原则(D)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过错推定原则 D、公平原则 2.民法的空间效力 选民法适用的地域范围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 D) A.民事权利 B.民事义务 C.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D.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4.知识产权是( A ) A 绝对权 B 相对权 C 请求权 D 形成权 5.正当防卫属于(B ) A.公力救济 B 自卫行为 C自助行为 D不合法行为 6、甲向乙借款,甲将自有房屋作抵押,在抵押期间,甲征得乙同意,将房屋卖给了丙,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在此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 A. 乙对该房屋仍享有抵押权 B. 乙对该房屋仍不再享有抵押权 C.丙不能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 D.抵押权转移给了丙 7.依据《合同法》,先履行方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情形是 选丧失商业信誉 8.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附条件必须是 将来可能发生的事 9,甲将自己的手提电脑交给乙保管,乙将电脑以合理的价格卖给丙,但未交付,在此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丙不能主张善意取得电脑所有权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定担保物权的是( A ) A.留置权B. 质权 C. 地役权 D. 土地承包经营权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11.下列选项中,属于要约的是 (投标)

12.甲委托乙代购惠普打印机,乙代购的是佳能打印机,乙的代购行为是 效力待定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是 (不可抗力) 14.赠与合同是( B ) A 要式合同 B 单式合同 C实践合同 D无名合同 15.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继承人的是(A ) A自然人 B法人 C其他社会组织 D国家 16.下列选项中,属于代位继承的法律特征的是 只适用于法定继承 17.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 D ) A只能是产品的制造者 B只能是产品的销售者 C只能是产品的运输者 D既可以是产品的制造者,也可以是产品的销售者 18.教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由 教唆人承担侵权责任 19.下列选项中,适用普通诉讼时效的债务是( C) A.身体受到伤害 B.延付拒付租金 C.加工产品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 D.寄存财物被丢失 20.等价有偿原则适用于( A ) A.租赁关系 B.扶养关系 C.抚养关系 D.赡养关系 21 14周岁的甲去商店购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商店催告甲的父母予以追认的法定期限是(A ) A. 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 6个月 22乙是甲的代理人,经甲同意,乙将代理事务转托给丙,则丙是 甲的代理人 23.合同无效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属于 (缔约过失责任) 24.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格权的是(A) A.名称权 B.监护权 C.配偶权 D.亲权

民事诉讼法重点法条:执行

民事诉讼法重点法条:执行 重点法条 第二百一十八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但查询、冻结、划拨存款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冻结、划拨存款,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二十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第二百二十一条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财产时,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单位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应当派人参加。 对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执行员必须造具清单,由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交被执行人一份。被执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他的成年家属一份。 第二百二十四条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 采取前款措施,由院长签发搜查令。 第二百二十六条强制迁出房屋或者强制退出土地,由院长签发公告,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由执行员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时,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 执行。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单位或者房屋、土地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应当派人参加。执行员应当将强制执行情况记入笔录,由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 强制迁出房屋被搬出的财物,由人民法院派人运至指定处所,交给被执行人。被执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给他的成年家属。因拒绝接收而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 第二百二十九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