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灾害治理方法(国外)

隧道灾害治理方法(国外)

隧道灾害治理方法(国外)
隧道灾害治理方法(国外)

(1)隧道防冻研究

主要针对寒区隧道冻害的特点和发生机制,开发新绝热保温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目前,国内外在寒区隧道防冻技术方面取得成功的措施较多,如:铺设隔热保温层、设置防寒门、隧道供暖、深埋渗水沟、保温出水口、防寒排(泄)水洞等。归纳起来,其方法主要有:

1)保温法

2)供热法

3)防水法

其中,日本、美国、欧洲各国采用隔热保温材料防治冻害;俄罗斯采用供暖方式防

治冻害;我国采用防排水系统与隔热保温相结合的方法防治冻害。

日本提出的绝热处理的冻害防治方法,是根据气象统计资料,计算隧道内年

平均温度、年气温变化幅度、日气温变化幅度,并将其代入隧道—地层的非稳态热对

流/热传导绝热处理分析模型中,在气象条件周期性和隧道—地层热状况结合的基础

上,选择绝热防冻设施的材料。该方法需要的基础资料多,计算公式较为复杂,使用时

有一定难度。

欧洲各国大多采用防水防冻棚和隔离墙板的防治冻害方法,是以隧道面积、长度和

坡度及冷冻指数为参数,在设计时查表选用绝热层厚度。该方法适用于围岩比较稳定的

地质情况,使用比较方便,具有一定的工程推广价值。

俄罗斯水电资源丰富,提出了隧道运营时采暖的防治冻害方法,其计算方法是求解

根据岩层和机车车辆之间气流热交换的能量方程得到的热平衡方程,这种方法不仅可以

计算沿整条隧道长度的年、月、日的平均温度分布,还可以计算隧道中列车运行时的瞬

时温度分布。该方法计算公式复杂,不便掌握。

参考:

苏林军.寒区隧道冻害预测与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方梁正.公路隧道渗漏与冻害防治研[D]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马建新.高寒地区特长公路隧道温度场及保温隔热层方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王勇.寒冷地区公路隧道病害处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国外防排水技术发展

随着隧道新奥法(NATM)设计施工技术的逐步推广和应用,在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敷设防水隔层材料成为一种效果良好的防水形式。原西德在1967年至

1976年间的铁路与公路隧道修建中,防水采用装配式衬砌的合成树脂垫片、防水混

凝土结构接头处止水以及合成树脂和多层沥青的防水膜等技术。之后,瑞士、奥地利、

西德等国家相继采用聚氯乙烯和聚乙烯防水材料,在世界各地普遍得到推广。上世纪

90年代以来,国外在隧道防排水技术上采用了:

(1)渗透灌浆—给钻孔中灌浆形成一个地下帷幕从而拦

截地下水。

(2)喷射灌浆—往孔内高压喷射水泥浆或水泥浆混合物阻隔地

下水并具有支撑土层作用。

(3)冷冻截水等一些新方法。

防水等级上,英国CIRIA(建筑工业研究和情报协会)的隧道防水等级标准是率先

提出的防水等级标准,也是公认为比较科学、合理的分级指标,它将防水分为7个等级,0级代表无可见的渗水,A级最大渗水量为1 L/d. ㎡。此外,国际上权威的防水技术研究机构一德国地下交通设施研究协会(STUV A)的标准也很有意义:不仅规定整条

隧道的平均漏水量,更注重单位长度内每昼夜、每㎡的平均渗漏量。日本专家提出

日本城市道路隧道防水等级为第3级,与我国的相当。

法国于1992年1月出版实施的《法国公路工程技术手册》,汇集了地下结构防水工程标准。标准主要包括四类产品:(1)工地结构物内侧使用的涂刷或喷射掺聚合物

材料;(2)填土结构物外侧使用的聚合物沥青防水土工膜;(3)外防水合成材料板;(4)

结构内侧使用的防水水泥。1998年法国对该《地下工程防水技术标准》进行了修订,将20世纪70年代以来运用的膨润土与膨推土板、硅段压缩缝与水膨胀缝两种施工缝和双层防水系统(在二次衬砌之间设无纺布保护层与防水土工膜,并在外面再设一层

防水保护层)的技术产品作了改进。

日本的防水设计考虑的因素十分周到,对不同类型的隧道往往采用不同的方

法。如山岭隧道的防水采用以排为主,堵排结合的原则;对海底隧道和城市地铁等则

是以堵为主,堵排结合原则,但在防水设计、施工的指导思想上都是要求把防水一次做好,不留后患,严格要求施工质量,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防水皆由专业公司承担设计、施工,每道工序都有人检查把关,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日本的防水材料先进,有专门的研究单位从事材料的开发和生产,如为解决混凝土施工缝的防水问题,日本开发生产了异丁基橡胶止水板,这种材料中夹钢片,易于施工,效果可靠,我国目前尚

未有类似产品。当前,日本随着都市地下工程不断深层化,对高水压下的防水材料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在隧道防水方面,已经不再局限于防水措施之类的就事论事的方法,而是从地下工程的结构与整体设施的全局考虑。

日本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是:电脑技术己经普遍用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对作

业面实施自动记录、监理、绘图;应用激光导向和光电传感器,与微机联网,自动采

集数据,分析、绘图。当前,国外隧道防排水技术发展出现了某些趋势

①由多道设防向一道设防方向发展。多道设防效果好、费用高,一道设防可以

胜任较高防水要求、造价较低、施工方便,如新加坡地铁东北线的防水设计施工就是采用一道设防的。

②防水材料开发与施工工艺要求相结合。防水材料要便于施工、经济可靠、质量控制。如国外近儿年研发的新型土工合成防水材料一膨润土防水毯,原材料成本低;

防水性能好,在同比条件下,膨润土防水效能可达传统的五层防水,且耐久性能优良; 自我愈合能力强;安装、施工方便。目前在世界上许多重要工程中使用,并证明具有

很好的防水防渗效果。

③结构自防水是防排水效果的基础,难题在于衬砌结构施工缝的防水,水一般不会通过喷射混凝土本身,而是通过施工缝或钢筋嵌入处渗出。有资料显示:在衬砌

施工缝处采用聚氨醋基喷涂防水膜是最具潜在动向的优势之一,特别是对于是对于永久性喷射混凝土衬砌,虽然这种产品目前仅在在矿井的岩石支护上得到成功运用。

④复合式防排水材料的发展。国外的橡胶止水条多采用氯丁橡胶和水膨胀材料的复合型。发挥两种材料各自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程效益。

参考:

袁勇,姜孝漠,周家明等.我国隧道防水技术的现状[J].世界隧道,1999. (4) :40-44

西德隧道防水系统的最新发展,隧道译从,1980 (10)

熊有言译.国内外公路隧道工程中使用土工合成材料防水综述[J].国外公路,

1996, 12 (4):46-50

熊有言译.欧美国家在隧道工程中使用土工合成材料作防水密封层[J].国外公路,1999,17 (4):51一54

日本国营铁路隧道变形调查及整修经验介绍.隧道译丛,1980, (12)

崔玖江,日本隧道与地下工程防水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材料,1996, (4) :34-37

兰利敏译,胡政才校.日本1994年隧道工程状况[J].世界隧道,1996, (1) :14-27

张连成.公路隧道防排水技术之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2003, (4) :68-69

方梁正,公路隧道渗漏与冻害防治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1, (5)

朱祖熹.城市隧道防水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5, (4) :17-23

宗培新.膨润土防水毯应用技术[J].中国建材,2005, (8) :48-50

赵庆阳.坛营期老旧隧道渗漏水病害成因与治理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隧道衬砌病害防治

目前国外在铁路隧道维修养护管理中,应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开发了诊断

隧道病害的专家系统软件,使铁路维修养护管理工作达到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

平。

日木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在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工隧洞中引入健全

度的概念,对结构物的剩余寿命进行评估,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将专家系

统手法引入结构物健全度的评定,效果很好。日本隧道界已隧道协会为中心,

由铁路、公路、电力、地下铁路等行业组成的隧道维修管理委员会,进行有关隧

道维修管理的技术研究。对本国的公路隧道衬砌结构进行了大量调查,并根据变

异、变形速度、开裂、错动、掉快。材料劣化、腐蚀等影响因素建立模型,并利

用这些模型开发了有效的专家系软件。美国则以结构损伤度的概念,进行结构物

损伤评估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关宝树,隧道程维修管理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最新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总体要求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总体要求 1.0.1为给公路山岭隧道工程的施工和施工管理提供 技术依据和行为准则,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山岭隧道。 1.0.3隧道施工应在公路修建总体施工规划下,制订相 应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考虑隧道长度 和断面、工期要求、地质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等,确定合理 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 1.0.4必须执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 好材料试验工作。施工中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 质量、安全教育,确保工程质量,并坚持文明施工。 1.0.5应制订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及防水和防止有害气体的工作。并预防塌方事故,保护 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 1.0.6施工中应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而慎重 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隧道施工符合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实用的要求。 1.0.7应合理安排施工机具设备周转时间,提高机械利 用率。施工中应加强技术管理,并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 工序的作业循环,组织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1.0.8隧道施工中必须密切注意围岩及地下水等的变

化情况,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应于实际围岩状态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及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 1.0.9附属设施安装应按电气、机械、化工等专业有关规定要求办理。 1.0.10施工中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1.0.11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积累资料、数据,做好各道工序的原始记录。 1.0.12隧道施工应编写全面和单项施工技术总结,隧道竣工后应及时提交竣工文件。 1.0.13公路隧道施工除应按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普通干线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办法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266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普通干线公路隧道养护管 理办法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普通干线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办法详 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公路隧道养护管理水平,保证公路畅通和隧道运行安全,延长隧道使用寿命,适应公路交通运输发展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按照科学、实用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农村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参照执行。 第三条隧道养护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至上”的工作方针,根据隧道的实际情

况,以及当地水文资料、围岩地质条件、气候、交通量,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措施,使公路隧道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第四条隧道养护管理工作人员应按照《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的要求和规定,及时全面地掌握隧道技术状况,保障公路畅通。 第二章隧道养护管理职责划分 第五条隧道养护管理实行三级负责制。 区县(自治县)交通主管部门设专职隧道养护工程师(也可由本单位桥梁养护工程师兼任),具体负责本辖区内隧道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公路管理机构(或管养单位)应设专职隧道养护工程师(技术员),负责辖区内隧道的检查和保养维修工作。 养护道班(工区)设固定隧道养护工,协助专职

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分析及防治

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分析及防治 摘要:近年来,由于地面资源日渐匮乏,地下资源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地下工 程是修筑在地面以下的设置与建筑,例如地铁隧道和人防通道等。地下工程可以 通过较少的空间资源占用,保障地面环境,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一直受到社 会各业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概况,其次分析了地 铁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发生原因,最后提出了地推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方案。期望引起相关领域人士深思,并且共同探讨和研发未来地铁隧道地下工程灾害的 防治策略。 关键词:地铁隧道;地下工程;工程灾害;灾害防治 前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各领域都飞速进步。城市建设亦是如此,地 面建筑由旧时代瓦片砖房发展成富有科技感的参天大厦,从道路崎岖的羊肠小径到笔直宽阔 的阳光大道,铁路的修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创举。但由于地面空间资源 有限,为了解决城市地面空间紧张的矛盾,提升人们居住环境质量。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在当今社会极具重要性,地铁和人防通道等地下工程的出现,缓解了地面资源紧张所带来的 压力。但给予人们便利的同时,地下工程灾害的发生也使人们产生深思,我国应对地下工程 灾害设立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使人们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下享受地下工程为人们带来的便利。 一、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地下工程建设也迎来了 春天。城市建设领域人士认识到地面空间资源的匮乏,开始逐渐对地下空间进行挖掘与开发。近年来相关开发技术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地铁,铁路隧道,人防通道等方面都取得了重 大发展。地铁隧道是地下工程中重要的一项,我国在地下工程建设中,地铁隧道无论在技术 还是人力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我国开通地铁的城市并不多,不过正在稳步增长中。随 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规划也越来越好,地铁隧道也逐渐融入更多城市的城市规 划与地下工程中[1]。通过开发地下工程,大多数城市对于地下空间使用不断提升,例如地下 停车场,地下商场,地铁,公路隧道,人防通道等项目。这些地下工程普遍存在防灾抗灾能 力强,受干扰小的特点,受到社会各业的广泛关注。 二、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类型与原因 地下工程灾害类型主要以水体灾害和地面坍塌为主。2007年南京地铁某项目工人正在 场地施工时,突然发现顶部涌水,随即大量淤泥下涌,数秒内造成路面坍塌,形成深水坑[2],给人们正常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此次地下灾害事故发生原因是由于挖 掘时施工人员未注意地下水管存在渗漏,由于挖掘带走渗漏处的土沙,导致下水管道产生泄漏,在地面与场地之间形成了淤泥和水的空洞。施工人员挖掘时打破周围泥土,才导致水和 淤泥涌入场地,并造成地面坍塌。2003年末,上海修建某地铁隧道时,正在对管道进行注浆,注浆过程中出现倾盘式的涌水现象[3]。分析事故原因时发现,由于注浆压力过大,致使管道 破裂。以上都是水体灾害导致的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多以降雨过多或系统水管处理不当造成。 近年来由于地面坍塌造成的地下工程灾害事故也常有发生,南京某地铁施工队正在施 工时发生软土塌方,事故造成了数十人受伤,两人死亡,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分析发现,由于该路段土质较为松软,加上处于梅雨季节,气候潮湿,导致了土质强度凝聚力降低,造 成塌方。2009年广州轨道修建三号线时,突然出现渗水现象,使地面发生沉降[4]。经过几分 钟实践地面呈现V字状,摇摇欲坠。由于处于水源附近,土质呈沙状,所以挖掘时出现渗水 流沙,发生事故。2007年3月,北京市地铁10号线标段苏州街站东南出入口处发生坍塌事故,导致六人被埋。此次事故发生原因使由于施工路段地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导 致施工断面产生塌方,导洞拱部产生环向裂缝时未及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而造成。 三、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方案 (一)引用新奥法和盾构法 地铁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的防治方案应以预防和处理应急状况为主,设计地下工程时,

隧道新规解读及注意事项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 h

隧道新规解读及注意事项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 密码:(改颜色显示)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公路隧道养护技术体系、提高养护技术水平,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以下简称“新《规范》”),在对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养护检查、清洁维护、保养维修、病害处置、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以下简称“原《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补充了技术管理的要求,并重点引入了“养护分级”和“技术状况评定”的内容,为各级隧道管理养护单位把握隧道技术状况和采取对应的养护策略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修订背景】 满足养护新需求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公路隧道通车总里程已由2003年年底的1001公里(2175座)增长到9605.6公里(11359座),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隧道大国,积累了大量的隧道养护经验。 原《规范》是2000年开始制定、2003年施行的,当时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刚刚大量出现,公路隧道养护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较缺乏,公路养护技术体系还未形成,原《规范》制定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技术规范,在发布实施的十多年时间里,对推进我国公路隧道养护规范化和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规模不断发展,公路养护技术逐步提升和体系日趋形成,原《规范》所依托的部分技术和相关规定已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公路隧道养护管理需要,迫切需要充分吸取实践经验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提高对养护工作具体实施、操作的指导水平。 因此,交通运输部在2011年启动了原《规范》的修订工作。新《规范》编制组以提升公路隧道运营安全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在原《规范》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兼容并蓄,立足于国内公路隧道养护的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同时适当吸取国外经验及成果,开展了全面修订工作。 【修订原则】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本次修订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要求加强预防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对于降低隧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设施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直接体现。 新《规范》主要是通过养护检查、清洁维护、结构技术状况评定、保养维修、运营监测等方面规定达到预防性养护的目的。如根据调研意见,从检查内容、检查频率出发,将日常巡查从日常检查中分离出来,将日常检查调整为经常检查;增加了清洁维护的覆盖范围,如考虑到诱导灯、轮廓标等设施对运营安全和节能的影响,增加了对其清洁的要求;强化了定期检查的要求,明确了定期检查应进行结构技术状况评定的规定并给出了方法。

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试题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试题 (单选40题,多选20题,判断20题) 、单选题(共40题) 1围岩含义是指( ) A. 开挖前未扰动的山体 C.与稳定性有关部分岩体 B. 环绕隧道周边一定原度岩体 D.隧道顶部岩体 6、喷射砼中常加入外加剂为( ) A. 早强剂 B.速凝剂 C.减水剂 D.缓凝剂 7、新奥法施工工序为( ) A. 开挖—量测—初次支护—二次支护—防水层 B. 开挖一量测一防水层—初次支护一二次支护 C. 开挖—初次支护—量测—防水层—二次支护 D. 开挖—初次支护—防水层—量测—二次支护 8开挖时坍方现象( ) A. 突然发生 B.可以计算 C.可以量测 D.有一定征兆 9、 二次衬砌中“刹尖”指( ) A. 拱脚处浇砼 B.拱顶处浇砼 C.供圈合拢最后圭寸口 D.先拱后墙交接面处浇砼 10、 围岩量测部位与布点与下列因素有关( ) A. 地质条件 B.施工进度 C.地下水位 D.仪器类型 2、隧道开挖后,围岩压力是( ) A.垂直向下 B.水平作用 C. 底部向上 D.四周及纵向压力 3、下列地质条件下不宜用锚喷支护( A 」、II 类围岩 B.破碎带 C. ) 大面积淋水地段 D.强风化围岩 4、初次支护和二次衬砌间应( ) A.在喷射砼初凝后进行 B.在喷射砼达到强度后进行 C.紧跟衔接 D.监控量测后决定 5、公路隧道围岩按稳定状况分成六类,其中( ) A.结构性能最好为I 类 C.挖进最容易的为I 类 B.最好的为六类 D.挖进最难的为六类

11 ?属于支护材料检测的是()。 A. 排水管材检测 B.钢构件材质检测 C.支护受力量测 D.衬砌质量检测 12?穿越煤系地层的隧道其施工环境检测的主要任务是检测()。 A.CO B.C02 C.S02 D.CH4 13. 一种理想的注浆材料应满足()。 A.浆液粘度低,渗透力强,流动性好; B.浆液粘度咼,渗透力强,流动性好; C. 浆液粘度高,渗透力弱,流动性差; D.浆液粘度低,渗透力弱,流动性差; 14?高分子防水卷材要进行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定伸强度的试验。 A.200% B.300% C.400% D.500% 15. 用来检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耐寒性能的有()。 A.热空气老化试验 B.脆性温度试验 C.柔度试验 D. 拉伸试验 16. 石油沥青油毡一般是地面建筑常用的防水材料,在隧道工程中,它主要用于()的外防水。A.整个隧道 B.洞身段C.明洞段D. 断层破碎带 17. 土工织物是柔性材料,主要通过()来承受荷载以发挥工程作用。 A.抗压强度 B.抗剪强度 C.顶破强度 D. 抗拉强度 18. 对于隧道超、欠挖的检测,关键是要正确地测出隧道开挖的()。 A.实际轮廓线 B.设计轮廓线 C.超挖量 D. 欠挖量 19. 隧道施工规范中规定,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岩层完整,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c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稳定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欠挖,但其隆起量不得大于()。 A.5cm B.10cm C.15cm D.20cm 20. 用拉拔设备进行锚杆拉拔试验时,一般要求加载速率为() A. 5kN/mi n B. 10 kN/min C.50 kN/min D.100 kN/min 21. 在检查锚杆安装尺寸时,孔径大于杆体直径()时,可认为孔径符合要求。 A.10mm B.15mm C.20mm D.25mm 22 ?喷射混凝土的()是表示基物理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一个综合指标,工程上把它作为重要检测 内容。A.抗拉强度 B. 粘结强度 C.抗压强度 D. 疲劳强度

各种隧道灾害的预防及处置措施

8隧道地质灾害预防及处置措施 一、岩爆 1.岩爆发生前的预防措施 1.1微弱岩爆地段,可直接在开挖面围岩上洒水,软化围岩表层,促使应力释放和调整。 1.2中等岩爆地段,在隧道开挖断面轮廓线外10~15cm范围内,侧壁及拱部打设注水孔,并向孔内喷灌高压水,软化围岩,加快围岩内部的应力释放。 1.3强烈岩爆地段,可先掘进一个断面积为15~30cm2的小导洞,使岩层中的高地应力得以部分释放,再进行隧道开挖,但应通过探测到的具体情况,确定循环进尺。 1.4在可能发生岩爆地段,还应改善爆破设计,将深孔爆破改为浅孔爆破,减少一次装药量,拉大不同部位炮眼的雷管段位间隔,延长爆破时间,减弱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减小爆破应力场的叠加,降低岩爆频率和强度。 2.岩爆发生时的处理措施 2.1岩爆发生岩爆剧烈时,人员在安全距离地段躲避一段时间,直至岩爆平静为止,洞顶的岩爆松石要及时清除掉,同时进行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如岩爆位置、强度、类型、数量及山鸣等。 2.2机械迅速驶离现场,到达安全区域,停机待命。 3.岩爆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3.1加强巡视,及时撬顶,清除爆裂的岩石,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2岩爆发生并确认岩爆平静后,施工人员向工作面及附近洞壁岩体洒高压水,以降低岩体强度,减弱岩体的脆性,降低岩爆的剧烈程度;同时起到降温除尘的作用。 3.3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尽可能减少岩层爆露时间,减少岩爆发生,确保人员安全。 4.岩爆地段的技术措施 4.1采用能及时受力的锚杆。 4.2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厚度宜为5-8cm; 4.3当用台车钻眼,岩爆的强度在中等以下时,可在台车及装碴机械、运输

车辆上加装防护钢板,避免岩爆弹射出的块体伤及作业人员和砸坏施工设备。 4.4采用分步开挖法施工。开挖后,及时施作超前锚杆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锁定。在拱部及两侧侧壁布置预防岩爆的短锚杆,锚杆长度宜为2m左右,间距宜为0.5~1.0m,并宜与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联合使用,形成喷锚加固作用。 二、隧道塌方、突水涌泥 遇特殊和不良地质条件,如断层及其破碎带、滑动层、溶洞、陷穴、堆积体、流沙、淤泥、地下水、松散地层等稳定性差的围岩,都可能发生塌方。 1.隧道塌方、突水涌泥的先兆 1.1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的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涌水量增大,水质由清变浊(地下水将断层泥带走)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 1.2开挖面上有可能不稳定块体出露,尤其是小断(夹)层或其它软弱结构面和围岩的节理裂缝构造可能不稳定块体的出露处,往往是局部围岩坍方的部位。 1.3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 1.4岩石裂缝旁出现岩粉或洞内无故发现有岩粉飞扬时,也说明可能即将发生坍方。 1.5围岩发生裂缝,并逐步扩大,很可能要发生坍方。 1.6支护受力(敲击发声清脆有力,拱架接头挤偏或压劈等)变形甚至发出声响时,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坍塌的可能。 1.7喷射砼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纹,亦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 1.8围岩或隧道支护,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或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2.隧道塌方、突水涌泥等灾害事故的处置措施 ⑴针对小规模的涌水即掌子面或拱顶渗水,应及时挂网喷射混凝土。 ⑵待掌子面相对稳定且喷射混凝土强度满足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在拱顶和掌子面进行打管注浆,打管长度不小于2.5m,注浆管应呈梅花型布置,间距不小于0.5m,注水玻璃-浓硫酸双液浆。土层及浆液凝固后方可进行超前支护和开挖施工。

《公路隧道运营技术规范》

交通部公路工程行业标准 《公路隧道运营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组 2017年4月

目录 1.总则 (1) 2.术语、符号 (1) 3.基本规定 (1) 4.隧道控制区 (3) 4.1 一般规定 (3) 4.2 隧道控制区范围 (3) 4.3 控制区管理 (4) 5.运营环境技术要求 (5) 5.1一般规定 (5) 5.2通风设施技术要求 (5) 5.3照明设施技术要求 (7) 5.4路面技术要求 (8) 5.5土建结构技术要求 (8) 5.6其他设施技术要求 (9) 6.交通阻塞工况技术要求 (10) 7.火灾工况运营要求 (12) 7.1 一般规定 (12) 7.2 火灾工况运营策略 (12) 8. 危化品运输事故工况运营要求 (13) 8.1 一般规定 (13) 8. 2危化品事故工况运营策略 (13) 9.结构灾害工况运营技术要求 (15) 9.1 一般规定 (15) 9.2 结构灾害工况的运营策略 (15) 10 应急体系与预案 (20) 10.1 一般规定 (20) 10.2 应急预案 (20) 10.3 应急组织机构 (22)

10.4 应急保障 (23) 10.5 应急处置 (23) 10.6 应急善后与恢复 (24) 10.7 应急培训与演练 (25) 11 运营监测 (27) 11.1 一般规定 (27) 11.2 土建结构监测作业 (27) 11.3 监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29) 12 公路隧道运营状态评价 (30) 12.1 一般规定 (30) 12.2土建结构评价 (30) 12.3 交通环境评价 (31) 12.4 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状态评价 (32) 12.5 隧道交通状态评价 (32) 12.6总体运营状态评价 (33) 13 运营数据标准 (35) 13.1 一般规定 (35) 13.2基本运营数据 (35) 13.3土建结构设施状况数据 (36) 13.4机电设施运行数据 (42) 13.5事件数据 (46) 13.6养护检查数据 (47) 附录A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评价 (48) 附录B 数据示例 (58)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解读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 一、洞口工程 1、洞口开挖土石方应遵守下列规定: 1.1、进洞前应尽早完成洞口排水系统。 1.2、安设计要求进行边、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1.3、清除洞口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不留后患1.4、石质地层拉槽爆破后,应及时清除松动石块;土质地层开挖后应及时夯实整平边(仰)坡。 1.5、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洞口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施工时机和施工方法。 1.6、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开挖边(仰)坡。 1.7、开挖中应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1.8、开挖的土石方不得弃在危害边坡及其他建筑物稳定的地点,并不得影响运输安全。 1、9、洞口支挡工程应结合土石方开挖一并完成。 1、10、开挖进洞时,宜用钢支撑紧贴洞口开挖面进行支护,围岩差时可用管棚支护围岩,支撑作业应紧跟开挖作业,稳妥前进。 1、11、洞门衬砌施工应按《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2)的有关规定办理,并符合下列要求:

(1)土质地基应平整夯实,土质松软时,应加碎石,人工夯实,将基础置于稳固的地基上。 (2)基础处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 (3)洞门衬砌拱墙应与洞内相联的拱墙同时施工,连成整体。如系接唱明洞,则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加强连接措施,确保与已成的拱墙连接良好。 (4)端墙施工放样时,应保证位置准确和墙面坡度平顺。 (5)灌注砼时应保证模板不移动。 (6)洞门端墙的砌筑与墙背回填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边墙产生偏压。 (7)、洞门衬砌完成后,及时处治洞门上方仰坡脚受破坏处,当边(仰)坡地层松软、破碎时,应采取坡面防护措施。 (8)当端墙顶水沟砌筑在填土上时,填土必须夯实。 (9)洞门的排水、截水设施应与洞门工程配合施工,并应与路垫排水系统连通。 二、明洞工程 1、明洞衬砌施工可选用下列几种方法: (1)当边坡能稳定时,可采用先墙后拱法; (2)当边坡稳定性差,但拱顶承载力较好,能保证拱圈稳定时,可采用先拱后墙法; (3)半路堑式明洞施工时,可采用墙拱交替法,且宜先做外侧边墙,继做拱圈,再做内侧边墙;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 说明 一、本项目的技术规范由《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第5篇技术规范和现行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规范(自备,业主不提供)组成。若《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第5篇技术规范与现行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规范不同,承包人均应遵照交通部颁发的有关公路工程建设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和规程办理。 二、本项目三材中的水泥要求采用国家主管部门认证的免检产品,钢材要求采用经国家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产品。 三、现行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规范主要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如有新颁标准、规范,则以新的为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8、公路工程水泥砼试验规程(JTJ053-94) 9、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 10、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JTJ055-83) 1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1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13、公路路基路面现场试验规程(JTJ059-95)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077-94) 17、公路设计规范汇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18、公路试验规程汇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19、公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汇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2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GBJ92-96) 2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

隧道养护管理办法

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东段) 隧道养护管理办法 编制: 复核: 审核: 成都龙光二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2016年03月

目录 第一章目的 第二章隧道养护分级管理第三章隧道检查与评定第四章隧道清洁维护 第五章隧道保养维修 第六章应急处置管理 第七章隧道档案管理

第一章目的 1、隧道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和畅通。为了加强高速公路在运营中的隧道养护管理工作,保持隧道完好的工作状态、并延长其使用寿命,依据交通部《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四川省交通厅《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办法》、四川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东段)隧道养护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2、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贯彻“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工作方针,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清晰”的原则,努力提高隧道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3、隧道养护部门应高度重视隧道养护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隧道养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对所辖公路隧道及时组织检查、检测和养护维修,确保公路畅通和隧道安全。 4、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维修应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而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养护维修达到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满足养护新需求。 第二章隧道养护分级管理 1、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工作实行监管、养护单位责任制。 2、监管单位是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主管全省的隧道养护管理工作的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负责对全线高速隧道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负行业监管责任。

3、养护单位是指具体承担公路隧道养护管理任务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所管辖高速公路的隧道养护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 4、隧道养护、监管单位必须明确建立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专职工程师和相关技术人员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保证隧道养护管理的各项职责落到实处。 5、隧道养护管理机构应参与隧道有关工程设施的交工和竣工验收,接受、整理和了解隧道竣工资料和工程技术档案,为养护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隧道日常常养护目标: ①保持和恢复隧道良好的技术状况,保持隧道外观整洁; ②保证隧道内路面平整,衬砌无损坏等; ③标志、标线及轮廓标等安全设施清晰醒目;洞口、衬砌结构无开裂、错台等; ④人行和车行横洞清洁畅通等; ⑤隧道内外排水设施保持良好,排水畅通等; 第三章隧道检查与评定 1、隧道检查分为日常巡查、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 2、经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的结果分为三类判定: ①情况正常(无异常情况,或虽有异常情况但很轻微); ②一般异常情况:但不明确,应作进一步检查或观测以确定对策; ③严重异常情况:危及行人、行车安全,应采取处治措施或特别对策。 3、日常巡查是指对隧道内、洞口外观及附属设施进行巡视和检查,周期为每日不少于一次。目的是发现病害和隐患及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预报与防治1104

分类号学号2005821830405 学校代码10487 密级 硕士学位论文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预报与防治 学位申请人:周大华 学科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王元汉教授 答辩日期:2007年11月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isaster Prediction and Treatment in Tunnel Construction Candidate : Zhou Dahua Major :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Supervisor : Prof. Wang Yuan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 R. China October 200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中部崛起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步伐,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大量建设,修建的公路隧道也越来越多。隧道的长度、洞室断面都是空前的,修建难度也大于以前。西部地区多属山岭重丘区,地势险恶,为了缩短线路长度,改善行车条件,在跨越山岭时通常采用隧道方式。而穿越地质复杂的山体,遇到的问题是复杂多变的,隧道的修建也是困难重重。本文结合十漫高速公路的云岭隧道,对其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提出了超前预报,并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提出了防治措施。 云岭隧道是连接湖北和陕西两省的长大隧道,地处两郧断裂的影响范围,进口处于大型滑坡体内,地质条件复杂。隧道遇到的围岩主要为工程条件很差的千枚岩,传统的按照弹性波速来划分围岩分类的方法确定围岩类别出入较大,地下水丰富,地应力较大,导致云岭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大变形情况,严重威胁隧道安全。 根据云岭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对该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超前预报。特别针对围岩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结合概率论等数学理论,提出了一种围岩分类的方法,并对该隧道围岩进行了预测预报。实际施工揭示,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大变形,塌方,起拱,二衬开裂,滑坡等地质灾害。针对各种地质灾害,结合施工过程中进行的长期和适时的位移和应力监测,分析了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工作有效地预防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及时地进行了事故处理。 本文进行的超前地质预报,围岩分类预测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云岭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困难问题,而且对类似的隧道工程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隧道;地质灾害;超前预报;围岩分类;大变形;滑坡;塌方;处理措施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一、总则 为本隧道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行为细节,特制订如下准则。 1、隧道施工应在修建总体施工规划下,制订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考虑隧道长度和断面、工期要求、地质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等,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 2、必须执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材料试验工作。施工中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教育,确保工程质量,并坚持文明施工。 3、应制订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及防水和防止有害气体的工作。并预防塌方事故,保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 4、施工中应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而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隧道施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实用的要求。 5、应合理安排施工机具设备周转时间,提高机械利用率。施工中应加强技术管理,并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环,组织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6、隧道施工中必须密切注意围岩及地下水等的变化情况,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应于实际围岩状态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及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 7、附属设施安装应按电气、机械、化工等专业有关规定要求办理。 8、施工中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9、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积累资料、数据,做好各道工序的原始记录。 10、隧道施工应编写全面和单项施工技术总结,隧道竣工后应及时提交竣工文件。 11、公路隧道施工除应按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二、施工准备 1、隧道施工前应做好现场调查研究,核对设计文件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 2、施工前,应深入工地做好以下调查工作: 3、预测隧道施工对地表和地下已设结构物的影响。 4、对交通运输条件和施工运输便道进行方案比选。 5、施工场地布置与洞口相邻工程、弃渣利用、农田水利、征地等的关系。 6、建筑物、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和电讯、电力线等设施的拆迁情况和数量。 7、调查和测试水源、水质并拟定供水方案。 8、天然筑路材料(粘土、砂砾、石料)的产地、数量、质量鉴定及供应方案。 9、可资利用电源、动力、通信、机具车辆维修、物资、消防、劳动力、生活供应及医疗卫生条件。 (1)当地气象、水文资料及居民点的社会状况。 (2)施工中和营运后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

深埋隧道工程主要灾害地质问题

深埋隧道工程主要灾害地质问题 摘要:深埋隧道工程是交通与资源开发工程深入发展的产物,其通常具有洞程长、埋深大、施工环境复杂、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基于此可知,深埋隧道工程施工过程必定会遭受诸多地质灾害问题。由于此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与所面临的地质背景相当复杂,则其危害性与强度必然会非常大。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剖析深埋隧道工程主要灾害的地质问题。 关键字:深埋隧道工程高地温高地应力高压涌水 Abstract: deep buried tunnel project is the result of the traffic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exploitation engineering, it usually has a hole length, large buried depth, complicated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more influence factors, etc. Based on this, the deep buried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bound to suffer from va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 Due to this kind of geological disaster mechanism and fac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its harmfulness and strength must be very big.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ngineering cases, detailed analyze the deep buried tunne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of main disasters. Key words: deep buried tunnel engineering high ground temperature high ground stress and high pressure water gushing 深埋隧道工程的埋深较大且所穿越的地质单位较复杂。目前国内外多项深埋隧道工程已证实,深埋隧道工程同时具有三种地质灾害问题,即一般浅埋隧道工程地质灾害问题、较浅埋隧道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特殊地质灾害问题。下表简单归纳了世界范围部分深埋隧道工程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 由上表可知,深埋隧道工程地质灾害问题主要包括:高地温问题、高地应力问题、涌水与突泥问题、有害气体问题等。下文主要就深埋隧道工程的高地温问题、高地应力问题、高压涌水问题展开讨论。 一、深埋隧道工程的高地温问题 深埋越岭地下工程的设计通常需综合考虑施工机具的工作条件与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同时必须把工程地质问题的解决作为一切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高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摘要:现代高速公路施工中,隧道工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隧道施工质量与公路运营质量有很大的联系,因此隧道工程受到各个施工单位的重视与关注。为此,要求各施工单位做好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对现有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与改进,以提高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施工技术,并探讨隧道施工中需要控制的关键点,希望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公路的规模以及数量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高速公路由于线路较长,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山体障碍,在这些特殊的路段,需要进行隧道施工来实现线路的畅通,为了保证隧道施工质量,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并做好各个施工要点的控制。 1.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 1.1 隧道洞口及明洞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隧道洞口破土施工前,需对当前的地质条件、天气情况、水文变化进行调研,尤其是需要对仰坡以及周边稳定情况进行调研,观察施工山体是否出现悬石或者危石等安全隐患。如果施工区域的雨水比较充足,在洞口施工前,需要设置排水通道,以避免雨水冲刷施工区域周边的坡体。此外,在进行隧道施工前,还需要沿隧道拱部120°的范围内施工自进式锚杆,之后再进行人工开挖进洞操作。常规隧道施工,明洞施工常采用明挖外边的施工方式,对墙体及拱部进行施工,内部采取暗挖的方式,同时利用混凝土喷涂对内部开挖后的内墙进行加固及防护工作。明洞施工完成后,后续还应进行明洞钢筋绑扎施工,完成明洞混凝土浇筑施工,以提高明洞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1.2 钻爆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使用到爆破技术,爆破钻洞加快隧道开挖速度,因此实际施工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爆破炸药,一般选择硝铵炸药,将炸药填充到大中空孔型以及直眼型的挖槽中。在钻爆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门的爆破人员,并依据隧道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钻爆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充分结合隧道围岩的各种性质,并做好隧道的支护工作,以尽可能提升隧道的安全性及稳固性。高速公路隧道钻爆施工过程,还需针对不同工序采取合适的施工方式,以便提高隧道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 1.3 锚杆施工技术

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岩溶所2008)

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岩溶所2008)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 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 调查综合研究成果报告 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二00八年三月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 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 调查综合研究成果报告 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编写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单位负责人:单海平 项目负责人:时坚 参加人员:蒋忠诚时坚裴建国程伯禹钱小锷曾华 烟王宇鄢毅王明章刘安云盛玉环谢运 球周立新 编写人:时坚蒋忠诚裴建国

目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总则 (1) 4 设计书的编制 (5) 5 岩溶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规律调查 (6) 6 岩溶水系统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调查 (9) 7 水文地质调查精度要求 (17) 8 综合勘查技术手段 (19) 9 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 (30) 10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编图 (34) 11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制 (37) 后记 (45) 附录1 (47) 附录2 (60)

前言 为了落实中国地调局在新形势下以新的思路、方法、技术,详细开展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指示精神,地调局水环部于2002年初组织了由蒋忠诚、时坚、裴建国、程伯禹、钱小锷、曾华烟、王宇、鄢毅、王明章、刘安云、盛玉环、谢运球、周立新等专家和地调项目技术负责人组成的西南岩溶区地调综合组,并聘请袁道先院士为技术顾问,于2002年9月开始讨论编写“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根据讨论提纲,综合组人员分工组织编写,于2003年初完成手稿,2003年4月由综合组负责人蒋忠诚统稿完成初稿。 “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初稿完成后,袁道先院士首先进行了修改,地调局水环部的殷跃平主任、文冬光处长也亲自进行了审改。然后,地调局水环部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对本技术要求反复进行修改。2003年9月~10月组织有关知名专家对修改稿进行了函审。经修改完善后下发西南八省(区、市)地调院。 2004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工作项目任务书,编号为总[2004]015-01。工作项目名称:地质调查技术标准研制、修订与升级。实施单位为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项目总体目标任务: 针对地质调查实际工作需要,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技术进步,修订和完善部分原有技术标准,以满足地质调查工作的需要和发展。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5.2.2 明洞石质开挖应防止爆破影响边仰坡的稳定。 5.2.3 明洞边墙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边墙基础混凝土灌注前应排除坑内积水,完成后应及时回填。 5.2.4 明洞衬砌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有关规定。明洞衬砌与暗洞衬砌应连接良好。 5.2.5 明洞拱圈外模拆除后,应及时按设计做好防水层及纵向盲沟,保证排水通畅,并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的有关规定。 5.2.6 明洞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由人工夯实回填至拱顶以上1m,方可采用机械回填。 5.3浅埋段工程 5.3.1浅埋段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2开挖后应尽快进行初期支护施工。 3应增加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的量测及反馈。量测频率不宜小于深埋段的2倍。5.4质量检验及标准 5.4.1洞门端墙、翼墙和挡土墙基坑开挖施工质量应符合表5.4.1规定。 表5.4.1 洞门端墙、翼墙、挡土墙基坑开挖质量标准 5.4.2洞门端墙、翼墙、挡土墙模板安装质量应符合表5.4.2规定。 表5.4.2洞门端墙、翼墙、挡土墙模板安装质量标准 6 开挖 6.1一般规定 6.1.1应根据隧道长度、断面大小、结构形式、工期要求、机械设备、地质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开挖方案。 6.1.2开挖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开挖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 2爆破后,应及时对开挖面和未衬砌地段进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开挖作业不得危及初期支护、衬砌和设备的安全,并应保护好量测用的测点。 4开挖后,应做好地质构造的核对和监控量测工作。 5 开挖作业必须保证安全。 6.1.3隧道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技术。 6.1.4爆破作业及爆破物品管理,必须符合现行《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有关规定。6.1.5隧道双向开挖接近贯通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当两开挖面间距离剩下15~30m时,应改为单向开挖,并落实贯通面的安全措施,直到贯通为止。 6.1.6在瓦斯地层开挖时,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6.6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 6.2开挖方法 6. 2.1全断面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围岩自稳性好,无地下水出露或出露量不大。 2采用大型机械配套作业。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护

第一章 隧道:隧道是地下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铁路、道路、水渠、各类管道(给排水、供电、供热、供气、动力及通信电缆等)遇到岩土、水体等障碍物时开凿的穿过山体或水体的内部通道,是“生命线”工程。 灾害:所谓灾害,一般指那些可以造成人畜伤害和物质财富毁损的自然或社会事件,它们源于天体、地球、生物圈、等方面以及人类自身的失误,形成超越本地区防救力量的大量伤亡和物质的毁损。 自然灾害成因:(1)由大气圈变异活动引起的气象灾害和洪水;(2)由水圈变异活动引起的海洋灾害及海岸带灾害; (3)由岩石圈变异活动引起的地震及地质灾害;(4)由生物圈变异活动引起的农、林、病虫、草、鼠害;(5)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分类:(1)气象灾害;(2)海洋灾害;(3)洪水灾害;(4)地质灾害;(5)地震灾害;(6)农作物灾害;(7)森林灾害。 地下工程常遇灾害:(1)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2)人为灾害(战争灾害、运营事故、工程事故)。第二章 风险的属性:(1)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3)经济属 性。 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2) 普遍性;(3)随机性;(4)规 律性;(5)动态性。 工程的可靠性:工程结构在规 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 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地铁运营中引起事故的原因: (1)运营设备、线路老化短 路引起的火灾;(2)年久失修, 隧道地下工程渗漏、断裂、沉 降、倒塌;(3)操作失误,引 发列车追尾、出轨。 风险损失:风险损失是指风险 事故发生后所产生的一系列 问题,由于风险分析是事前进 行,风险损失的分析就带有预 测成分。 第三章 地下工程内部火灾特点:(1) 氧含量急剧下降;(2)温度 急剧升高;(3)产生烟气量大, 火灾的危害大;(4)散热条件 差,浓烟难以排出;(5)人 员疏散困难;(6)灭火救援 难。 地下工程的火灾易发地点: (1)长隧道;(2)地形较复 杂隧道;(3)容易形成低扩散 区的隧道。 地下工程火灾的原因:(1)违 反电气安装和使用的安全规 定进行操作;(2)电气焊割; (3)吸烟及用火不慎;(4) 线路过负荷;(5)爆炸所引起 的火灾;(6)人为纵火或恐怖 袭击;(7)列车故障或管理不 善引发的铁路隧道火灾。 建筑消防系统作用:为建筑物 的火灾预防和火灾扑救建立 一套完整、有效的保障体系, 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水平。 第四章 地震:地震是一种由于地球内 部物质快速运动或人为爆破 造成地面震动的自然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