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鸟》专题 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鸟》专题 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鸟》专题 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鸟》专题 教案 苏教版

《鸟》专题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学习这个专题,引起学生对鸟的关注,初步了解“鸟文化”的内涵,引发学习兴趣。

2、在观察中亲近鸟,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美的启示。

3、体味作者的审美情趣,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鸟文化”的内涵。

4、围绕本专题设计的问题,发挥创造思维,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5、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写出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设计思路:

本课在设计中,注重过程与方法,不是简单追求结论。根据本专题学科互通、课内外互通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初读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课外广泛收集鸟的资料和信息,以供课上补充、加工和整理。

观鸟、咏鸟、议鸟、写鸟,这四个版块既是互相渗透、有机统一的,又是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

课时安排:四课时

课前预习:

1、自读《专题鸟》相关的诗文。

2、收集并整理有关“鸟”的成语、俗语、谚语、诗歌、歌曲等。

3、回忆并准备讲述你知道的与“鸟”相关的故事。

4、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鸟”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观鸟。

1、说说观鸟之美的感受。

2、展示并介绍收集的有关鸟的图片、观鸟所作绘画作品等。(由学生自由上台介绍、展示。)

3、演唱有关“鸟”的歌曲。(可小组合作完成)

二、咏鸟。

1、咏诗《闻雁》、《迎燕》(男、女生分别朗诵),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自由发言)

2、朗诵收集的咏鸟诗。

3、汇总收集的有关鸟的成语、谚语等(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三、议鸟

1、你知道“鸟”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2、你认为现在“鸟”的生存环境怎样?

3、你认为在“爱鸟”、“护鸟”活动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小结:(教师完成)

这节课,我们通过观鸟、咏鸟、议鸟几个环节学习活动,欣赏到了鸟的美丽、体会到了鸟蕴涵的情感、领略到了鸟文化的内涵,关注鸟的命运。而其中更重要的是把这种关注化做爱鸟、护鸟的行动。

四、写鸟:

1、拟一句爱鸟、护鸟的宣传语。

2、写鸟(文体不限)。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 写简单的议论文》教案 苏教版

训练目的 1、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2、学会写议论文的常用的两种方法;摆事实和讲道理。 训练题目 [见课文] 训练指导 第一题 1、题目说: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 讨论具体表现在哪里?⑴父慈子孝,兄友弟悌;⑵为人谦和,礼貌待人; ⑶诚实可信,知恩图报;⑷爱国爱民,心忧天下; ⑸克己奉公,廉洁公正;⑹修身养性,君子慎独; ⑺见利思义,以义制利;⑻勤劳俭朴,艰苦奋斗; ⑼质朴求实,宽容大度;⑽勇敢刚毅,身体力行。 2、题目问: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 联系实际谈,如青少年学生对孝敬父母的意义——不仅继承了传统美德,而且只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于万一,更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情感的基础。 3、题目上提出四点要求:⑴观点正确;⑵有自己的见解;⑶例证有说服力; ⑷适当引用格言警句。 例如阐述传统美德中讲究“诚信”的道理,观点可以是:诚信是品德之 瑰宝,是才智之源泉,是成功之前提,是无形之资产。 第二题 阅读一则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议论爷爷剪枝条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讨论,归纳:1、削枝以强干。爷爷剪掉一些枝干,会使果树长得更好。舍弃次要的,是为了保留主要的,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 2、看眼前,果树枝条茂盛,长势很好,看发展,剪掉枝条会使果实丰硕,所以爷爷毫不吝惜。行动服于目的,措施受制于宗旨。这是有远见、有胆识之举。 3、小孩拿起一根枝条,也许长得很好,但从整棵果树权衡,它成了分散营养,影响结果数量与质量的冗枝,必须剪掉。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让部分服务于整体,局部服务于大局。 4、“傻孩子”,傻在何处?傻在只看到一根一根的枝条,忘了它们与整体的联系;只看到它们眼前的长势,忘了它们最终影响的结果。我们切不可一叶障目,而不见全树。 第三题 入选“集锦”的材料,要注意“典型”“精辟”“可靠”;分类制作卡片可以从内容、形式或作者等多角度分类,原则上便于查找。 [例文] 《削枝为了强干》(见参考书) 简评: 这篇简单的议论文,阐明的观点就是题目:削枝为了强干。联系实际,必须减轻作业负担,以保证同学们学得更轻松,更有效。 文章阐明观点的事实,一是所提供的材料爷爷给果树剪枝的故事,一是生活中加重作业负担的事实。所举事例有代表性,能充分证明论点。作者对所举的事实作分析,一是分析爷爷给果树剪枝条的原因,二是分析沉重的作业负担所造成的危害。议论文中的分析,就是讲道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教案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要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创新性、系统性、差异性、艺术性、可变性、目的明确性、设计灵活性、内容新颖性、练习设计精细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 3、赏析作者独特的情感,了解其熔叙事、写景、抒情与一炉的特色。 4、感受作者遗失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态度。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我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题安排】 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

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法;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一、导语: 说到西湖,大家一定会信手拈来很多诗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抢答):春天的西湖?夏天的?晴天雨天的?(分别为《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再欣赏冬天的西湖。 二、朗读,整体感知 自由诵读,找出难读的字,疏通文意。 崇祯(chóngzhēn)毳(cuì)衣雾凇(sōng) 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 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 师配乐朗读。 生模仿,自选对手,PK朗读。 生点评后在齐读。 三、景物欣赏 1、既然是“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怎样的雪景? (找出文中语言并赏析) ;;>“雾凇……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营造了静寂、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表格式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沁园春?雪》 科目:语文教学对象:学生课时:一课时 提供者:黄元 一、教学内容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 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点生字的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诵读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1、在诵读词的过程中,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2、学习本文正确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形象生动性。 情感与态度: 1、通过诵读词,体会词所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情感。 2、领略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学习此诗作前,已经接触过毛泽东同志的一些作品,初步了解了毛泽东诗词 的风格特点,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所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对诗词的领悟、品味已 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因为年龄及阅历的限制,对诗词意境的把握还会比较肤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 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学生对作品的品味能力, 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同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 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 中成长。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诗词,分析词中语言形象、精辟、优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词的意境。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1、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 的看法。 创造宽松的学习氛 围,且使学生对毛泽 东又一个整体的认 识:既有雄才武略, 2、(通过学生谈总结)在大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

19、《变色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变色龙”的表面意思和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其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二、明确目标 (一)、了解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二)、学习运用精彩的对话刻画人物,理解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三)、进一步理解和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作方法。 三、简介作者和背景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 2、背景简介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四、字词注音 逮住() 逮捕() 盛满() 旺盛() 畜生() 畜牧() 无赖() 戳穿() 坯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藤野先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二、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中的老 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三、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四、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 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 相处四件事例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 相别神情话语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五、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 (4)介绍解剖学历史治学严谨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生活俭朴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说明:1.满分160分,150分钟。2.所有选择题的答案,请按照相应序号填涂到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3分) (1)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________、缠绵悱恻的唱腔。 (2)如今的书坛画坛________,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这个时代的荒芜来了。 (3)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________。 A.不瘟不火鱼目混珠无能为力 B.不温不火鱼龙混杂爱莫能助 C.不温不火鱼目混珠爱莫能助 D.不瘟不火鱼龙混杂无能为力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美国索尼公司制作了一部广泛引发关注的《刺杀金正恩》影片,制作虽粗糙,剧情狗血,但至少就影片的制作到公映而言,美国始终在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这一封闭的国家。 B.身为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的王蒙有时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文学作品是像小笼包一样新出锅时滋味好,还是像醇酒一样经年发酵滋味好? C.劳动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九成行业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众多劳动者的权利正在侵蚀。 D.今年,我国正式将9月3号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以全国放假和盛大阅兵的形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意义重大。 3.下面的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3分)()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哪怕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_______________。金字塔是由每一块石头累积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很简单的,而金字塔却是永恒的;共和国的大厦也是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一步一个脚印铸成的,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更是永恒的。 A.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累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B.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累积起来可能就会形成一个大目标 C.因为只有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D.因为只有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才能创出令人感动的业绩 5.对这幅漫画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幅漫画告诉我们虽然网购方便,但要谨防假冒。 B.这幅漫画告诉我们虚拟空间也要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 法权益,网购也得打假。 C.这幅漫画告诉我们电商以次充好,网购要当心陷阱。 D.这幅漫画告诉我们阿迪达斯这个品牌有问题。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鸟》专题知识点总结练习(无答案) 苏教版

《鸟》专题知识点总结练习 一、完成下列与鸟有关的谜语: 1、空中排队飞行,组织纪律严明。初春来到北方,深秋南方过冬。(大雁) 2、恩爱夫妻喜相逢,说说唱唱打鱼归。芙蓉深处轻舟过,红浆戏水泛光辉。(鸳鸯) 3、背面灰色腹有斑,繁殖习性很罕见。卵蛋产在邻鸟窝,请人孵育自逍遥。(杜鹃) 4、鸟儿当中数它小,针状嘴尾舌尖巧。身子只有野蜂大,飞行本领却很高。(蜂鸟) 5、日在树上,夜到庙堂。不要看我小,我也有心肺肝肠。(麻雀) 6、海上一只鸟,跟着船儿跑。寻找浪中鱼,从不怕风暴。(信天翁) 7、从南来个黑大汉,腰里插着两把扇。走一步,扇一扇,阿弥陀佛好热天。(企鹅) 8、驰名中外一歌手,音韵委婉会多变。能学多种鸟儿叫,祖国内蒙是家园。(百灵鸟) 9、腿儿长背儿驼,长着翅膀飞不过河。风吹草动胆子小,脑袋钻进沙窝窝。(鸵鸟) 10、飞起来像只鸟,坐下像只猫。夜间捉田鼠,眼亮本领高。(猫头鹰) 11、衔树枝,衔泥草,高高树上把房造。好消息,天天报,叫得人们心欢笑。(喜鹊) 12、冬天住在山林里,春天飞到天空中。从早到晚常不停,歌声催人快播种。(布谷鸟) 13、千里飞翔爱热闹,常在空中打呼哨。光送信来不送报,见谁都把姑姑叫。(鸽子) 二、完成下列与鸟有关的成语 1、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乌鸟私情】 2、形容光阴迅速流逝。【乌飞兔走】 3、像鸟类或鱼类那样聚集在一起。形容聚集得很多。【鸟集鳞萃鳞】 4、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鸟尽弓藏】 5、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只鸡絮酒】 6、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7、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一箭双雕】 8、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双宿双飞】 9、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於在外想回到自己岗位【倦鸟知返】 10、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鹤立鸡群】 11、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于擒拿的敌人。【笼中之鸟】 12、形容春天的景色宜人。【鸟语花香】 13、像聚集的鸟兽受到惊吓飞奔逃散,比喻崩溃逃散的情景。【如鸟兽散】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下教案(教学设计)全集 1社戏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它就是——戏曲。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

——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 目标导学二:把握线索,概括文章事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仿照“夏夜行船”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 明确:(1)线索:看社戏。(2)七件事:①随母归省;②钓虾放牛;③戏前波折;④夏夜行船;⑤船头看戏;⑥月夜归航;⑦六一送豆。 2.上述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详写的是③④⑤⑥,略写的是①②⑦。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去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情节略写。 3.“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如写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别人去;③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①八叔的船回来了;②小伙伴们与“我”同去;③双喜写包票。 好处:①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②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目标导学三: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1.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本文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都非常有特色,请分别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景物描写: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里从嗅觉、触觉、视觉角度写两岸的景物和月色,描绘了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人:黄家军审题人:闾新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合计60分) 1、?《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注: 周武王为姬姓)这表明: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是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力量 ③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的统治?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2、图一到图二制度的变化表明: 图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图图二:秦朝疆域图 A、中央政府的权力在加强 B、秦朝的疆域不如西周大,故秦朝的郡县制不如分封制 C、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的统治 D、郡县制使得专制皇权加强 3、?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论及中国各朝:“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有一个 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朝,则不能说一切 由皇帝专制”钱穆先生之所以说“汉、唐、宋诸朝,则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主要原

因是: A、汉、唐、宋三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制约 B、明清之前宰相制度尚存,宰相分担了部分行政权力 C、汉、唐、宋三朝宰相对皇帝形成了有效的制约,皇帝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汉、唐、宋三朝权臣弄权现象严重,皇帝权力弱小 4、“在唐代,一切政令由宰相拟定,送皇帝画敕;在宋代,是宰相向皇帝上劄(zha)子,先得皇帝同意 或批改,再正式拟旨;到了明代,则一切诏令,皆由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是皇帝秘书。”这表明: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宰相在我国古代是不掌握实权的官职 C、宋朝开始宰相已成为皇帝的秘书?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5、三联周刊《一个国家的危机》中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专制制度“……专制主义尤其高度集权相 当长时间内,几乎被论为中国传统之恶疾,亦为中国衰落之关键因素。但是,传统中国被称道的盛世由何而来?杰出人物若无专制制度之保障,恐怕也难。多读而深思中国之历史,人事与制度之外,对于清一朝,更关键的因素是环境变迁……”对此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材料认为中国传统的盛世之所以出现,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提供了某种保障 B、材料认为中国出现晚清变局是因为环境的变化 C、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制度某种程度上与现代化潮流是不违背的 D、作者过于夸大了环境因素对一个国家发展的作用,没 有看到专制制度衰亡的必然性 6、《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 然执政之府也。这说明: A、军机处出现于康熙年间 B、军机大臣实际上控制国家大权,是无宰相之名的宰相 C、军机处的出现表明我国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军机大臣和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完全一样 7、?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中说到雅典政治是说“这个国家有许多对立的党派如同形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紫藤萝瀑布》练习 苏教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迸.溅()琼.浆()绽.开()伶.仃()沉淀.()酒酿.()宗璞.() zhù立()花suì()遗hàn()砥lì() pù布()挑.逗()盛.开()忍俊不禁.()笼.罩()挑.拣()盛.满()禁.止()鸽笼.()二.填空。 1.《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当代的,本名,其成名作是。本文以为线索,浓墨酣畅的描绘了 ,淋漓尽致地抒发了,阐发了的人生道理,表现了作者焕发活力,惜时而行的积极情怀。 2.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A、依傍B、靠着)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A、稀少B、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A、诉说B、试探)什么。 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因为作者遇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 B.本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赞美了生命的美好和顽强。 C.作者由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D.本文中多次使用了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四.仿照例句写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 例句: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象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造句:。五.简答题 1.文章第一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独句成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最后又写“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我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又“加快了脚步”? 2.文章插叙十年前的往事有什么用意? 3.作者是怎样调动多种感官来观察和描写景物的? 六.阅读文章2---7节,回答下列文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文字的大意。 2.这几段对紫藤萝的描绘极具层次感,你能指出他们的描写顺序吗? 3.第六节文字依次描写了和。4.第七节“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头的关于生死的疑惑”一句中的“它”指代的是 5.作者为什么把紫藤萝花比作是瀑布? 6.作者将紫藤萝写的如此生动形象,原因是什么?

中学语文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一: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风筝》 涞水四中孙建英 一、教学内容分析: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 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 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它讲述的 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 的愧疚。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 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本文的 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 《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 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 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 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 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 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 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 强调和协调知 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 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 知错必改的情 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 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3.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 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上安排两 节课的时间,第一 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疑难问题和理解主旨。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 句子,并制成 问题卡片。 ②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制 成卡片,准备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八年级英语上学期双休日作业2(无答案) 牛津版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八年级英语上学期双休日作业2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 一.词汇 A根据首字母提示或中文提示和句意,写出各单词的正确形式。 1. I think Englis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_____ _. 2. My cousin Andy often shares his j_______ with me. 3. In a m school, boys and girls have lessons together. 4.the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ir i_____ school life. 5.There are some ______________(广告)in the magazine. 6.My father is _______(耐心的) enough to teach me how to swim. 7 Englis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_______________(语言)in the world. 8. I also keep writing in________(法语) about my daily life.. 9. He is very ________ ( 亲密) to his uncle. 10.The more careful you are, ________(少的) mistakes(错误) you will make. B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1.I think she listens __________(care) in our class. 12. Do you often practice____________(speak)English here? 13. My mother asks us___________(not watch) too much TV. 14.Our team ______(win) the football match yesterday. 15.____________(drive) a car is much faster than taking a bus. 16.. Everyone in our class (enjoy) music very much. 17.He is from Britain. He is a _____________(Britain) boy. 二、选择 ( ) 1.----Can I have ________? ---- Of course .Here you are.. A. some more food B. a few food C. any more food D. a little eggs ( ) 2. Do you and your brother_________ each other? A. is like B. be like C. are like D. look like ( ) 3. One of my_________ is clean, but_________ one isn’t. A. foot, other B. feet; the other C. foot; the other D. feet; other ( ) 4._____________ of the women is my mother. A. The older B. Older C. The old D. The oldest ( )5. There aren’t enough chairs. Would you please _________ ones here? A. to bring another three B. bring more three C. to take three another D. bring three more ( ) 6. She sings beautifully. I never hear ________ voice(嗓音)。 A. the better B. a good C. the best D. a better ( )8.. Why come and play basketball with us? A. not you B. don’t C. not to D. not ( )9. People in the UK say “lift” while people in the USA say “”. A. hall B.elevator C. recess D. soccer ( )10. If it next Sunday, you still the Great Wall? A. will rain; do; visit B. will snow; will; visit C. rains; do; visit D. rains; will; visit

解析江苏省泰兴第三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江苏泰兴第三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期末物理卷 一.选择题 1. 一个质点在三个共点力F1、F2、F3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将这三个力矢量连接起来,则下列连接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小车上有一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绳上一端系一重球,另一端系在弹簧秤上,弹簧秤固定在小车上。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当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时 A.弹簧秤读数及小车对地面压力均增大 B.弹簧秤读数及小车对地面压力均变小 C.弹簧秤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D.弹簧秤读数不变,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变大 3. 如图所示,在粗糙绝缘的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带正电的物体甲,现将另一个也带正电的物体乙沿着以甲为圆心的竖直平面内的圆弧由M点移动到N点,若此过程中甲始终保持静止,甲、乙两物体可视为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甲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C.甲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不变 D.甲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4. 如图是医用回旋加速器示意图,其核心部分是两个D形金属盒,两金属盒置于匀强磁场中,并分别与高频电源相连。现分别加速氘核()和氦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最大速度相同 B.它们的最大动能相同 C.两次所接高频电源的频率不相同 D.仅增大高频电源的频率可增大粒子的最大动能 5. 如图所示,电路中的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L是一个自感系数很大、电阻可忽略的自感线圈,C是电容很大的电容器。当开关S断开与闭合时,A、B灯泡发光情况是 A.S刚闭合后,B灯亮一下又逐渐变暗,A灯逐渐变亮 B.S刚闭合后,A灯亮一下又逐渐变暗,B灯逐渐变亮 C.S闭合足够长时间后,A灯泡和B灯泡一样亮 D.S闭合足够长时间后再断开,B灯立即熄灭,A灯逐渐熄灭 6.在半径为r、电阻为R的圆形导线框内,以直径为界,左、右两侧分别存在着方向如图甲所示的匀强磁场.以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为正,两部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乙所示.则0~t0时间内,导线框中 A.没有感应电流 B.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C.感应电流大小为2πr2B0/(t0R) D.感应电流大小为πr2B0/(t0R)

江苏省中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获奖《背影》教案教学内容

背影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在品词析句中,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父亲》(低声地),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无知和娇嗔;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快乐。是啊,深情的话语饱含着我们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设计意图: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收到蓄情的效果。] 二、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学生交流作者资料。 2、师生共同交流所搜集的作者资料。 朱自清,中国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3、学生齐读“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三、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过渡: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背影》。他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个主题。现在,请你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是啊,《背影》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 1、言行中看父亲 速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思考:从父亲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 教师点拨归纳: 父亲劝我嘱咐茶房亲自送我忙讲价钱拣定座位嘱托茶房为子买橘远行回头 惦记儿孙) [设计意图: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以求得“逐点落实”。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是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是一种能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从父亲言行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这一环节是抓住了文中的一条感情线索,以这样一个主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中求得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的阅读由学生自主完成,其作用是教师的讲解灌输所无法企及的。] 过渡: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一处离别时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在这些细致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是什么,为什么? 2、感动中谈父爱 学生交流最感动的一处,教师总结过渡:的确,文中的父爱堆积如山,处处可见,而其中“为子买橘”可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牛津版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一、听力(共20分) A. 你将听到四段对话,从所给四幅图画中选出与你所听内容相符的一幅。听两遍。(4分) A B C D B. 你将听到6段对话,请根据每段对话内容所提出的问题选出正确答案听两遍(6分) 5. When did David go to China ? A. This September. B. Last September. C. Last spring 6. What does the girl want to do tomorrow? A. To go fishing. B. To go swimming. C. To go running. 7.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A. Cloudy. B. Snowy. C. Fine. 8. Where is Jack now? A. In the school. B. At home. C. In hospital. 9. When might John come to see the doctor? A. Monday. B. Wednesday. C. Friday. 10. What does John want to see? A. Tigers. B. Keys. C. Monkeys C. 你将听到2段对话,每段对话后都有几个问题,每个问题有三个供选择的答案,请你根据对话内容 选择适当的答案听两遍(5分)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l1-12小题: 11.Where are they going this coming Saturday? A. Century Park. B. Zhongshan Park. C. Nanjing Road. 12.Which season is it now? A. Spring. B. Summer. C. Autumn.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l3-15小题: 13.Where are they talking? A. In the street. B. In a radio shop. C. In the museum. 14.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talk? A. Susan can repair walkmans. B. The man wants to buy a new walkman. C.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Susan’s walkman. 15.What will Susan do? A. She will give Roy a call when the walkman is repaired. B. She wants Roy to buy a walkman. C. She won’t help repair Roy’s walkman. D. 将听到一段短文,然后你将看到5个问题,每个问题有三个供选择的答案,请你根据短文内容选择适当答案听两遍(5分) 16. Mr Black didn’t want the others to know ________. A. he lost his job B. he was rich C. he couldn’t hear well 17. ______ his friend told a story. A. Before the dinner B. During the dinner C. After the dinner 18. His friend ________. A. told an old story B. told them some interesting news C. told a funny story 19. Mr Black laughed as loud as the others because _______. A. he wanted to show he had heard the story B. he thought the story was funny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 1消息二则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

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