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医内科学》word版

《西医内科学》word版

《西医内科学》word版
《西医内科学》word版

《西医内科学》习题参考答案(下)

【名词解释】

082、贫血:贫血是质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083、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澳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

084、绿色瘤:粒细胞白血病的眼部临床表现之一,为白血病细胞浸润的表现,常累及骨膜,以眼眶部位最常见,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085、白细胞减少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4.0×109/L。

086、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0.5×109/L。

087、淡漠型甲亢:多见于老年人,,起病隐匿,高代谢综合征、眼征与甲状腺肿均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神智淡漠,明显消瘦,心悸,头晕,乏力等,可伴房颤、震颤和肌病,容易被误诊。

088、Graves病: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最常见的病因,约占全部甲亢的80%~85%,与自身免疫有关,以甲状腺毒症、甲状腺肿大、眼征为主要表现。

089、亚临床甲亢:血清T3、T4正常但TSH减低,并可排除其他抑制TSH水平的疾病。

090、妊娠期糖尿病: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论是否需要胰岛素或单用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继续,均可认为是GDM。

091、胰岛素抵抗:IR是指机体对一定量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

092、Somogyi现象:即在夜间曾有低血糖,在睡眠中未被察觉,但导致体内升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加,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

093、黎明现象:即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一段短时间出现高血糖,其机制可能为皮质醇、生长激素等胰岛素抵抗激素分泌增加所致。

094、糖尿病足:糖尿病远期并发症之一。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花费巨大。

095、IGT:即糖耐量减低,是葡萄糖不耐受的一种类型,现普遍将其市委糖尿病前期。

096、传染过程: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097、健康携带者:隐性感染后,虽未显出临床症状,但能够排出病原体,成为重要传染源。

098、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个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

现。

099、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除后,再侵入其他易感人群所经历的途径。

100、易感人群:人群中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受者。

101、再燃:有些患者再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

102、再感染:患者在痊愈后的间歇期内再度感染同一病原体。

103、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104、酶-胆分离现象:重型肝炎患者可出现ALT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升高的现象,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105、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106、白血病:是一类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白细胞的某一系列细胞异常肿瘤性增生,并浸润骨骼、肝、脾、淋巴结等各组织器官,外周血中白细胞有质和量的异常,红细胞与血小板数减少,导致贫血、出血、

感染和浸润。

107、临床糖尿病: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和难以解释的体重减轻等糖尿病临床症状,且任何时间血糖浓度≥

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2hPG≥11.1mmol/L,即可诊断为临

床糖尿病。

108、黄色瘤:血脂紊乱时,脂质在真皮内沉积引起黄色瘤。

109、血脂异常: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及高甘油三酯混合型高脂血症。

110、痛风: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嘌呤代谢障碍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111、继发性痛风:主要因肾脏病、血液病、高嘌呤食物或药物引起的痛风。

112、痛风石:是痛风的一种特征性损害,表现为多关节受累。多在关节附近及耳轮中沉积成结晶,形成黄白色、大小不一的赘生物。初软渐硬,常使表皮菲薄而形成破溃、瘘管,并可使关节僵硬畸形甚至侵犯骨

质而骨折。

113、Felty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脾肿大、中性粒细胞减少。

【问答题】

075、简述贫血的分类?

贫血的细胞学分类

类型MCV(fl) MCH(pg) MCHC(%) 常见疾病

大细胞性贫血>100 >32 32~35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肝疾病、

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生的溶血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 26~32 32~35 再障、纯红再障、溶血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 <26 <32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

碍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 <26 32~35 感染性贫血

076、简述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诊断要点?

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下降,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②一般无肝脾肿大;

③骨髓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正常50%)或重度减低(<正常25%),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

骨髓小粒空虚(骨髓货检可见造血组织均匀减少,如增生活跃则有核细胞明显减少);

④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⑤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077、简述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依据。

①血清铁蛋白<12μg/L;

②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少于15%;

③转铁蛋白饱和度<15%;

④FEP/Hb>4.5μg/gHb;

⑤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MCV<80fl,MCH<27pg,

MCHC<32%。

078、简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措施。

⑴病因治疗:①避免与任何对骨髓造血有毒物质接触(包括对骨髓有损伤作用和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②加强保护措施,定期检查血象;

③防治病毒性肝炎;

⑵支持治疗:①预防感染(注意饮食及环境卫生,SAA患者需保护性隔离);

②避免出血,纠正贫血,输血须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严重出血可输单采血小板;③必要

的心理护理;

⑶药物治疗:①雄激素:司坦唑醇(康力龙)、十一酸睾酮(安雄)、达那唑、丙酸睾酮;

②造血细胞因子: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

生成素(EPO);

③免疫抑制剂: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环孢素、CD3单克隆抗体、麦考酚吗

乙酯(MMF)、环磷酰胺、甲泼尼龙等;

⑷造血干细胞移植:40岁以下,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有合适供体的SAA患者应考虑移植。

079、简述急性白血病的分类。

根据1976’法美英(FAB)形态+组化分类法可以把急性白血病(AL)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两大类,这两类又可分为多种亚型。

ANLL(AML)共分8型:

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我国又将M2分为M2a型和M2b型;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ML),其中尚有M4Eo型;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

M6(红白血病,EL);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eL);

ALL共分3型:

L1: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μm)为主;

L2: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μm)为主;

L3(Burkitt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浆嗜碱性,染色深。080、简述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⑴起病:可急骤或较缓慢。记周折常有高热、贫血、出血倾向等;

⑵发热和感染:发热多因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有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霉菌、病毒感染也较常见;

⑶出血:大多与血小板减少有关。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均为常见症状。晚期内脏出血多见。DIC多见

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⑷贫血:主要机制嗜幼红细胞发育被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所干扰,常与出血程度不成比例。

⑸各组织器官浸润的表现:

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ALL较ANLL显著,多为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质地中等,无压痛,肝脾肿大一般

为轻至中度;

②骨骼及关节,胸骨中下段压痛,绿色瘤;

③神经系统,CNL以脑膜浸润多见,儿童急淋多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颈项强直等;

④其他,如齿龈肿胀、皮疹、睾丸浸润和心肺、消化道。

081、简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要点。

⑴广泛出血累计皮肤、黏膜及内脏;

⑵多次检验血小板计数减少;

⑶脾肿大或轻度肿大;

⑷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⑸具备下列五项中任何一项:a.泼尼松治疗有效;b.脾切除治疗有效;c.PAIg(+);d.PAC3(+);e.血小板生存

时间缩短。

082、简述甲亢高代谢症候群的表现。

⑴高代谢症候群:怕热、多汗、体重锐减和乏力,TH促进脂肪、胆固醇代谢,蛋白质分解增强;

⑵精神、神经系统:烦躁易怒,失眠不安等,偶尔抑郁,多有手和/或舌震颤,腱反射亢进;

⑶心血管系统:常见心悸、胸闷、气短等;

⑷消化系统: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重症可有肝大和ALT增高,偶见黄疸;

⑸肌肉骨骼系统:多为肌无力和肌肉消瘦,部分出现甲亢性肌病,周期性瘫痪多见于青年男性,发作时血钾降

低,少数重症肌无力和骨质疏松;

⑹其他:女性有月经减少或闭经,男性有阳痿,部分患者有典型的对称性黏液性水肿。

083、简述甲亢的治疗方法。

⑴一般治疗:适当休息,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营养,避免高碘食品和药物;

⑵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

①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硫脲类有丙硫氧嘧啶(PTU),咪唑类有甲巯咪唑(MMI);

②放射性治疗

③手术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治愈率可>70%;

④其他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复方碘液等。

084、简述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T1DM;T2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合并重症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肝肾功能不全;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妊娠和分娩的DM患者;继发性DM。

085、简述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见诱因。

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有时可无明显诱因。

086、简述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

3、OGTT试验中,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

* 需再测一次,予以证实,诊断才能成立。

087、简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⑴糖尿病肾病: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是主要的DM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临床

上分为5型;

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DM 微血管病变,是DM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按眼底改变可分为增殖型和非增殖

型两大类;

⑶糖尿病性心脏病变:指DM患者所并发或伴发的心脏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

⑷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多见脑梗死,其次为脑出血;

⑸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的损害最为常见;

⑹其他眼病:白内障也是DM患者双目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⑺糖尿病足:常因下肢末梢神经病变及细菌感染,易形成慢性溃疡,严重者可导致肢端坏死,常需截肢。088

089

⑴据标准体重和工作性质确定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①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②总热量:根据工作性质和具体情况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酌情加减

⑵营养成分的分配

①蛋白质:成人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0.8~1.2g,孕妇、小儿可酌情加减,动物蛋白至少占1/3,肾功能不

全这减少;

②脂肪:应低脂、低胆固醇,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0.6~1.0kg

③碳水化合物:可占总热量的55%~60%,按一下公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均产热4kcal/g,脂肪产热

9kcal/g]:碳水化合物(g)=[总热量(kcal)-蛋白质(g)×4-脂肪(g)×9]/4

提倡用粗、杂粮,忌食葡萄糖、蔗糖及其制品;

④其他:多食富含维生素及可溶性纤维素的新鲜蔬菜等,限制饮酒及食盐。

090、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⑴补液:为首要的措施,开始应快速补充生理盐水,用量速度因人而异;

⑵胰岛素治疗:采用小剂量胰岛素疗法,0.1U/(kg.h),加于生理盐水,当血糖降至13.9/L左右,改用5%

葡萄糖液内加速效胰岛素静滴,尿酮转阴后改为皮下注射,如血糖过高,首次静脉推注速效胰岛素12U,然后静滴,如血糖无明显下降可加量;

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及电解质紊乱:中等度以下的酸中毒不用不减,严重的酸中毒需要适当补碱;

⑷补钾:定时监测,及时调整;

⑸去除诱因和处理并发症:如感染,休克,心肾功能不全,脑水肿等应积极处理,严密观察。

091、试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抢救措施。

⑴补液:可输注0.45%低渗NaCl溶液,休克或脑水肿除外;

⑵小剂量胰岛素(0.1U/kg.h,加于生理盐水),当血糖降至13.9/L左右,改用5%葡萄糖液内加速效胰岛

素静滴,尿酮转阴后改为皮下注射,如血糖过高,首次静脉推注速效胰岛素12U,然后静滴,如血糖无明显下降可加量;

⑶补钾;

⑷去除诱因及处理并发症。

092、试述糖尿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⑴糖尿病的教育;

⑵饮食治疗:各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

①据标准体重和工作性质确定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a.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b.总热量:根据工作性质和具体情况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酌情加减

②营养成分的分配

a.蛋白质:成人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0.8~1.2g,孕妇、小儿可酌情加减,动物蛋白至少占1/3,

肾功能不全这减少;

b.脂肪:应低脂、低胆固醇,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0.6~1.0kg

c.碳水化合物:可占总热量的55%~60%,按一下公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均产热4kcal/g,

脂肪产热9kcal/g]:碳水化合物(g)=[总热量(kcal)-蛋白质(g)×4-脂肪(g)

×9]/4

提倡用粗、杂粮,忌食葡萄糖、蔗糖及其制品;

d.其他:多食富含维生素及可溶性纤维素的新鲜蔬菜等,限制饮酒及食盐。

⑶运动治疗:为DM治疗的一项基本措施,尤其适用肥胖的T2DM患者。运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有

降糖、降压、减肥作用。

①适应症:T1DM;T2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合并重症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

肝肾功能不全;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妊娠和分娩的DM患者;继发性DM。

②常用制剂:动物胰岛素以及重组DNA技术生产的人胰岛素,分长效、中效、速效胰岛素;

③使用原则:a.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b.胰岛素的用量、用法必须个体化;

c.先从小剂量开始;

d.需及时稳步调整剂量;

e.可与部分口服降糖药物合用

④使用方案:a.强化疗法:主要用于T1DM。早、午、晚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夜宵前注射中效胰岛素;

R-R-R-N;R/N-O-N-R;R/N-R-R/N-O。根据血糖和尿糖测定结果每隔数日调整胰岛素剂

量2~4U;

b.补充疗法:T2DM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后,血糖控制不佳,可加用胰岛素治疗。O-O-O-N;

N-O-O-O;R/N-O-O-O。开始剂量为4~8U;

e.替代疗法: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R/N-O-O-R/N。血糖仍控制不佳者可按强

化治疗方案进行;

⑤不良反应:a.低血糖;b.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093、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表现特点。

⑴晨僵:是指晨起时受累关节出现较长时间的僵硬、胶着感持续1小时以上;

⑵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⑶肿胀;

⑷关节畸形:包括纤维性强直或骨强直,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⑸关节功能障碍:按美国风湿病学会,分为四级:

Ⅰ级——能照常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

Ⅱ级——能生活自理,并参加一定工作,但活动受限

Ⅲ级——仅能生活自理,不能参加工作或其他活动

Ⅳ级——生活不能自理

受累关节以腕关节、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最常见。

094、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要点。

按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分类标准,共七项:

⑴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6周)

⑵三组或三组以上关节肿(≥6周)

⑶腕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

⑷对称性关节肿(≥6周)

⑸类风湿皮下节结

⑹手X线改变(至少有关节端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⑺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上述七项中,符合四项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095、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措施。

⑴一般治疗:营养支持、适度锻炼、适当理疗;

⑵药物治疗:

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布洛芬、萘普生、扶他林、奇诺力;

②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甲氨蝶呤(MTX)、柳氮磺胺吡啶(SSZ)、金诺芬、青霉胺、环磷酰胺(CTX)、

硫唑嘌呤(AZA)、环孢素(CsA);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

④雷公藤多甙;

⑤其他药物:Ⅱ型胶原、转移因子、胸腺肽、抗T细胞抗体;

⑶手术治疗:晚期患者关节畸形,失去功能的可采用关节成形术,或关节置换术,改善关节功能。

096、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目的。

⑴减轻关节肿痛和关节外的症状;

⑵控制关节炎的发展,防止和减少关节的破坏,保持受累关节的功能;

⑶促进已破坏的关节骨的修复。

为达到上述目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097

098

8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皮疹,包括颊部蝶形的红斑、丘疹、盘状红斑,指掌部或甲周红斑,指端缺血,面部及躯干皮疹。其中以颊部蝶形红斑最具特征性。

与SLE相关的特殊皮肤类型有:①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皮疹广泛,位于暴露部位,病变表浅,称对称性,又是尚可形成疱状或大疱状,愈合不留瘢痕;②深层脂膜炎型:较少见。累及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层,部累及表皮,表现为皮下节结,但有时可与上覆皮肤黏膜粘连而将皮肤拉成脐形。

099、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要点。

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的SLE分类标准对诊断SLE很有价值:

⑴颧部红斑:平的或高于皮肤的固定性红斑;

⑵盘状红斑:面部的隆起红斑,上覆有鳞屑;

⑶光过敏:日晒后皮肤过敏;

⑷口腔溃疡:经医生检查证实

⑸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2个外周关节

⑹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⑺肾病变:蛋白尿>0.5g/d或细胞管型;

⑻神经系统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

⑼血液系统异常:溶血性贫血或血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⑽免疫学异常:狼疮细胞阳性或抗dsDNA或抗Sm抗体阳性或梅毒血清试验阳性;

⑾抗核抗体阳性。

上述11项中,如果有≥4项阳性(包括在病程中任何时候发生的),则可诊断为SLE,其特异性为98%,敏感性为97%。

100、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目的。

控制和缓解病情,防治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101、急性脑血管病(CVD)根据病理性质如何分类?

TIA

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形成

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

脑栓塞

脑卒中出血性卒中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混合性卒中

102、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临床特点。

优势半球病变可伴失语;偏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侧偏盲;易发生脑水肿,死亡率高。

103、试述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脑血栓形成即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是指脑动脉的主干和皮层支管腔狭窄或闭塞并形成血栓,导致其供血区脑组织血流中断,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

临床表现主要为受累血管的脑的局灶症状。

⑴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部分或全部症状。

①可有视力减退或失明、一过性黑蒙、Horner综合征;

②病变对侧偏瘫(面部,上肢重于下肢)、皮质感觉障碍;

③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失读、失写和失认;

⑵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除优势半球病变伴失语外尚可出现

①三偏征——病变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②易出现脑水肿,引起死亡;

⑶大脑前动脉

⑷大脑后动脉

⑸椎-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引起广泛的脑桥梗死;

①突发眩晕、呕吐、共济失调;

②迅速出现昏迷、面瘫、四肢瘫痪、去脑强直、眼球固定、瞳孔缩小、高热;

③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⑹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表现为小脑或脑干水平的各种综合征;

⑺小脑梗死:急性小脑综合征、常有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可有脑干受压及颅内高压症状;

⑻腔隙综合征:①纯运动性轻偏瘫:同侧面部、肩和腿完全或不完全的瘫痪为主,不伴有其他缺失体征,无嗜

睡;

②纯感觉性卒中:偏侧感觉减退和/或感觉异常为主;

③感觉运动性卒中:偏身感觉障碍合并轻偏瘫;

④共济失调性偏瘫:同侧共济失调-脚轻瘫或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临床可分为完全性卒中、进展性卒中、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治疗原则如下:

⑴一般治疗:注意监护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温和降压;控制血糖;大面积脑梗死可降

低颅内压;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各种类型的感染

⑵溶栓治疗:常用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适于起病3~6小时内的大脑中动脉主干及

基底动脉闭塞,且CT排除颅内出血,低密度梗死灶尚未出现者,可能出现颅内出血、梗死区继

发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

⑶减轻脑的缺血性损伤:维持亚低温(32℃~35℃),口服尼莫地平作为神经保护剂,脑血管扩张剂一般仅用

于不完全性脑梗死,禁用于脑水肿和低血压者;

⑷抗凝治疗:如无出血倾向,可用低分子肝素4000IU,皮下注射,1~2次/日;

⑸恢复期治疗: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复发、控制危险因素、针灸、理疗等。

⑴空气传播——麻疹、白喉、百日咳;

⑵经水传播:①饮用水被污染而传播——霍乱、伤寒、菌痢;

②接触疫水而传播——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

⑶饮食传播——所有肠道及某些呼吸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如伤寒、菌痢、结核病;

⑷接触传播:①直接接触——不借任何外界因素而传播,如狂犬病;

②间接接触——通过日常生活接触;

⑸虫媒传播——通过吸血昆虫叮咬或机械接待传播,如蚊、苍蝇、蟑螂;

⑹体液传播——被污染的体液或血液可以通过输血及血制品、注射或针刺等方式传播,如乙肝、丙肝、艾滋病

⑺母婴传播——经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方式所引起的感染,如乙肝、丙肝、艾滋病

⑻土壤传播——破损皮肤接触污染土壤则可受感染,如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

107、简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⑴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相应的病原体;

⑵有传染性: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主要表现显性感染的如麻疹,主要表现隐性感染的如乙肝;

⑶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①流行性:按流行强度可以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②地方性:有些传染病因其病原体要求特定的栖息地

③季节性:有些传染病发病数,每年出现季节性升高

⑷有免疫性:患传染病后,人体对该传染病产生不再感染性,称免疫性。

108、简述传染病病原学治疗方法。

抗生素、化学制剂、血清制剂、微生态制剂。

109、简述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

急性重型肝炎,亦称暴发型肝炎,通常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病情在10日内迅速恶化,并称部超过3周,出现下列症状:

⑴黄疸迅速加深;

⑵明显出血倾向;

⑶肝脏迅速缩小,可有肝臭;

⑷神经系统症状:烦躁、谵妄、定向力障碍,嗜睡以至昏迷,多数患者有脑水肿;

⑸急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尿少、尿闭及氮质血症等;

⑹肝功能损害严重:血清胆红素在171μmol/L以上,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血清胆碱酯酶、胆固醇及胆固

醇酯降低等

⑺常合并消化道出血、脑水肿、感染及急性肾衰而死亡。

110、简述中毒性痢疾的治疗要点。

采取综合急救措施,力争早期治疗。

⑴抗菌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其次可用庆大霉素,可同时使用黄连素,先静脉给药,情况好转后改为口服。

可用三代头孢菌素;

⑵抗休克治疗:

①扩充血容量:早期应快速输液,低分子右旋糖酐及碳酸氢钠,快速静滴。以后则生理盐水与葡萄糖各半,

快速静滴。休克改善后以葡萄糖为主,与含钠液体比例为(3~4):1,缓慢静滴;

②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主要为高排低阻性休克,采用654-2静推,每5~15分钟1次,直至面色变红润、

四肢转温、血压回升及呼吸改善。如效果不佳,可用酚妥拉明、多巴胺或去甲肾上

腺素;

③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

④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氢化可的松静滴,一般用3~5日;

⑶防治脑病:

①发热者应给予物理降温,降低氧耗或减轻脑水肿;

②高热及频繁惊厥者可予冬眠合剂氯丙嗪及异丙嗪肌注;

③频繁惊厥,昏迷加深,呼吸不规则,口唇发绀,甘露醇静推,每6~8小时1次。同时地塞米松静滴,限

制钠盐摄入,控制脑水肿;

⑷抢救呼吸衰竭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②必要时可给予尼可米刹、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肌注或静注;

③危重者应呼吸监护、气管插管或用呼吸机。

111、简述霍奇金氏淋巴瘤的Ann-Arbor分期。

Ⅰ期: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Ⅰ),或单一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ⅠE);

Ⅱ期:病变仅累及横膈同一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淋巴结区(Ⅱ),或局限性累及一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并同时伴有一或更多个淋巴结区的病变(ⅡE);

Ⅲ期:横膈上下都有淋巴结病变(Ⅲ),可以同时伴有脾累及(ⅢS),或同时伴有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的累及(ⅢE),或两者均存在(ⅢSE);

Ⅳ期:弥漫性或播散性累及一个或更多淋巴器官或组织,如肝或骨髓受累,即使局限性也属Ⅳ期。

各期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组:

A组——无全身症状

B组——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及六个月内体重减轻10%或以上。

112、试述慢性ITP的治疗原则。

出血症状严重者,应卧床休息,防止创伤,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⑴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适用于慢性ITP发作期,常用甲基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短期静滴;

⑵脾切除:手术中切除副脾者疗效更好。因脾切除后仍有30%~50%复发,故不作为首选;

⑶免疫抑制剂:①适应症:对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不愿切脾或切脾后疗效不佳者,可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合

用;

②常用药: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

③副作用:近期疗效耗,但停药后容易复发,且抑制造血功能;

⑷其他治疗:①达那唑可提高血小板数,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②血小板悬液输注,仅适用于危重出血患者的抢救及脾切除术前准备或术中应用;

③大剂量γ球蛋白(0.4g/kg>.5d)输入,适用于难治病例

④血浆置换,适用于即行星,目的在于短期内大量减少血小板抗体。

113、试述甲亢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⑴症状体征:高热、心率>140次/分、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继而出现休克、谵

妄,甚至昏迷。部分可伴有心衰、肺水肿,偶有黄疸。

⑵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升高。血T3、T4升高,TSH显著降低。

114、简述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

⑴病史与体格检查:性别、年龄、体重、家族史、吸烟、饮酒、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疾病、药物等;

⑵血脂检查对象: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者;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有冠心

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有黄色瘤或黄疣者;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40岁以上男性或绝经后女性;

⑶实验室检查:①血脂:TC>5.20mmol/L(200mg/dl),TG>1.70mmol/L(150mg/dl);

②脂蛋白:HDL-C<0.91mmol/L(35mg/dl),LDL-C>3.12mmol/L(120mg/dl)。

115、简述高脂血症患者开始治疗标准和治疗目标值。

116、简述具有痛风诊断假价值的临床检查方法。

⑴血尿酸测定:正常男性<420μmol/L,女性较男性低60μmol/L;

⑵尿尿酸测定:如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每日尿酸排出量超过3.57mmol,可认为尿酸生成增多;

⑶X线检查:急性关节炎可见非特异性软组织肿胀。慢性期可见软骨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关

节内可见痛风石沉积,骨质凿孔样缺损。尿酸性和混合性尿路结石可分别通过静脉甚于造影及尿

路平片确诊;

⑷特殊检查:活组织检查痛风结节以明确化学成分。

⑸其他检查:关节腔穿刺、抽取滑囊液,在旋光显微镜检查,潮声检查、双能骨密度检查、关节腔镜检查可有

助于诊断。

117、简述痛风的防治目的和治疗措施。

⑴防治目标:纠正高尿酸血症;迅速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防止复发;防止尿酸结石和肾功能损害;

⑵治疗措施:①饮食治疗:合理控制总热量,忌高脂、高糖饮食;忌高嘌呤食物;戒酒;多饮水,保持每日尿

量在2000ml以上;应呈碱性;

②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如消炎痛、ACTH或糖皮质激素;

③间歇期和慢性期治疗:尿酸排泄促进剂如丙磺舒、尿酸合成抑制剂如别嘌醇及对症治疗;

④无症状高尿酸血症:<480μmol/L者无需药物治疗,但需控制饮食,血尿酸过高应服用别嘌

醇、苯溴马龙等药物治疗;

⑤继发性痛风:除上述治疗外尚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⑥急性肾衰竭的治疗:乙酰唑胺、静滴碳酸氢钠、静注呋塞米,碎石利尿,必要时血液透析。118、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要点。

⑴突然剧烈的头痛和脑膜刺激征(+);

⑵眼底检查可见出血,尤其是玻璃体下出血,CT检查(+),脑脊液均匀血性;

⑶有条件可分别选择脑动脉造影,可明确病因。

⑴流行病学资料,明显的季节性,10岁以下儿童常见;

⑵主要症状和体征: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

⑶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上升,中性粒细胞升高;

脑脊液检查符合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血清学检查可确诊。

121、被病兽咬伤后是否发狂犬病与那些因素有关。

⑴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

⑵咬伤的严重性:创口面大而且深者发病率高;

⑶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少;

⑷衣着厚受染机会少;

⑸即使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者发病率低;

⑹被咬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者发病机会多。

122、简述流脑的诊断要点。

⑴在流行季节突发高热、头痛、呕吐;⑵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⑶脑膜刺激征阳性;⑷脑脊液检查呈化脓性

改变;⑸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⑹细菌学检查或免疫学检查阳性;⑺前三项存在,并在24小时内出现循环衰竭的可诊断为暴发型流脑休克型;⑻前三项存在,并在24小时内出现脑实质损害表现、呼吸衰竭和意识障碍可诊断为暴发型流脑脑膜炎型。

123、试述造成血吸虫病传播必备的条件。

⑴带虫卵的粪便如水;⑵钉螺的存在、孳生;⑶人体接触疫水。

124、艾滋病是通过哪些方式传播的?

⑴性接触传播:最常见,包括男性同性恋者和异性恋的接触;

⑵血液传播:①输注污染血液或血制品的传播概率几乎达到100%;

②静脉注射吸毒者共用不洁的注射器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③器官移植、人工授精亦可传播;

⑶母婴传播:宫内感染、分娩时感染及母乳喂养感染。

⑴全身症状;

⑵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

⑶多种机会性感染症状;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念珠菌,隐球菌等;

⑷继发肿瘤症状: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病等;

⑸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126、试述流行性感冒的肺外并发症。

较少见。主要有雷耶(Reye)综合征,中毒性休克,心肌炎和心包炎。

127、试述伤寒极期的临床表现。

⑴高热:稽留热,持续10~14日;

⑵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便秘或腹泻,有的出现腹痛,右下腹轻压痛;

⑶神经系统症状:①特殊中毒症状:极度虚弱,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无欲状态,听力减退;

②中毒性脑病表现:谵妄、昏迷、病理反射;

⑷循环系统:相对缓脉;有时重脉,并发心肌炎表现;

⑸玫瑰疹:并称7~13天,在胸腹部分批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直径2~4mm,压之褪色;

⑹肝脾肿大;

⑺易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128、试述伤寒的诊断依据。

⑴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季节及地区,接触史等;

⑵临床表现:发热持续1周以上,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等;

⑶实验室检查:①血白细胞计数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嗜酸粒细胞下降或小时;②肥大反应阳性;③血、

骨髓、粪、尿培养阳性。

129、试述霍乱的确诊标准及治疗原则。

⑴确诊标准:①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②霍乱流行期间,凡有典型症状者,但粪便培养未发现

霍乱弧菌,经血清抗体测定呈4倍增长者;③疫源检索中发现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

泻症状及接触史者,可诊断为轻型霍乱;

⑵治疗原则: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

130、简述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临床表现。

⑴发热期:①发热:起病急骤,突发寒战、高热,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持续3~7日;

②“三痛”、“三红”症状:即头痛、腰痛、眼眶痛;颜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重者呈酒醉

貌,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③出血:眼结膜充血、出血,腋下及胸背部皮肤出血瘀点,咯血、血尿或黑便等。

④消化道症状:突出,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重者腹痛,腹泻;

⑤肾损害:多伴尿中出现蛋白和管型,球结膜和眼睑水肿;

⑥精神症状:部分有失眠、嗜睡、烦躁、谵妄;

⑵低血压期:于发热末期或热退后发生,持续1~3日,可达6日以上,血压下降,进入休克,休克过久,可

引起DIC,脑水肿,ARDS和急性肾衰竭;

⑶少尿期:在休克过程中出现少尿,无尿,持续2~5日,有氮质血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可出

现高钾血症和高血容量综合征,严重者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皮肤内脏出血加重;

⑷多尿期:①移行期:500~2000ml/d,氮质血症反而加重;

②多尿早期:>2000ml/d,氮质血症无明显改善;

③多尿后期:>3000ml/d,少数>15000ml/d,氮质血症逐步改善,精神食欲好转,因尿量多,

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

⑸恢复期:尿量恢复至<2000ml/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