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而无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读后感

人而无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读后感

人而无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读后感
人而无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读后感

人而无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读后感【--同学聚会主持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读到这句话,我脑子里不由地产生了好多回忆,想起了一件难忘的事。时间倒流,思绪回到三年级的一件事。

有一天,我在回班的路上捡的了一支自动铅笔,一定是一位同学不小心丢在这儿了,她肯定很着急。此时,我想把它据为己有,因为它很漂亮,但我又害怕老师知道这件事时会批评我一顿。于是,我犹豫不决了。

到底是把它占为己有,还是交到大队部呢?我这时想起了自己铅笔盒里的那几只笔,它们的色彩是那么黯淡,图案是那么土气,而这支笔,图案十分好看,颜色也非常让我喜欢。于是,我想把它据为己有了。但是,当我走到班门口时,我又踟蹰不前了。老师讲过,诚信最重要,做人要做到拾金不昧。想到这,我又想把它送到大队部了。

当我到了大队部门口,我又有些犹豫了,但这时,我想起了以前发生的一件事。那是我还小,才二年级,对一切东西都很喜爱。有一次在学校门口,我看到了一种小玩具并且喜欢上了它,但我又不敢跟家长要钱,因为没用的东西家长是不可能给我买的。于是我就以买

口算的借口向家长要钱,买了玩具。然而,买了之后我从来没有玩过,每次看到它我总是觉得有人在指责我,指责的内容我也搞不清楚。那是我第一次撒谎,我觉得不诚信好像是对不起很多事物。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撒谎了。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把它交到了大队部,丢了笔的同学正焦急地等着呢。看到她脸上阳光般的笑容,我心里也十分开心,我尝到了诚信的滋味是那样好。从那时起,我再也没丢失诚信。

一位年轻人在自己拥有“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中要挑一个出来以减轻负担,他竟将“诚信”丢掉了,于是巨浪把他推到了海里。

一家生意很好的酒店,老板的妻子为了多挣5元前,把酒里加了水,只卖过一次,但是丢掉了信誉,生意越来越差,直到把他们逼到了没钱生活的时候。

诚信太重要了,自古至今,有多少真时故事和传说在讲诚信啊。

如果没有了诚信,还能干什么呢?没有了信誉,谁会帮助你,谁会支持你,谁会亲近你?诚信是生活在世上的一大要素。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唯有与高度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诚信是生活的必需品,人生的指航标。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

《人无信不立》阅读及答案

《人无信不立》阅读及答案 阅读《人无信不立》,完成第21~23题。 人无信不立 ①人无信不立。诚信就像砝码,放上它能够稳定人生的天平,使之不再摇摆不定。诚信就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留下真诚。 ②诚信,是一诺千金的美德。历史长河里,诚信者有如沙中之金,光芒闪烁。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的季札出使徐国,徐国国君对他佩带的宝剑非常爱慕,可季札还要出使别的国家,暂不能将佩剑相赠。当他再次来到徐国时,徐君已去世。季札便把宝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跪拜相赠。随行的人不解,季札解释说,心里已经答应别人的事,不能因为他死了,就失信!“季札挂剑”这一义举给人心灵震撼——原来那些义薄云天的古人就是这样一诺千金的! ③一诺千金的不只古人,还有今人。被誉为“中国最美村妇”的陈美丽在丈夫扑救山火意外身亡后6天,就忍受着悲痛,将为亡夫还债的通告贴在自家外墙上。当有人问起为什么要贴“还债通告”时,她只是简单地回答:“人死债不烂!”重信守诺,不欺自心。我们的今人就是这样继续挺直诚信的脊梁的。 ④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无诚信如同车子缺少輗与軏无法前行一样,是难以行走在人世的。 有一个名校博士生在新加坡应聘,却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他,这一切都源于他曾经的几次乘公交车逃票的不良记录。可见,一个人缺乏诚信,他将在很多领域里寸步难行。 ⑤诚信,不仅需要对过去不讲诚信的行为进行反省,更需要加倍努力地去改正。20世纪80年代,温州皮鞋又叫“一日鞋”“晨昏鞋”,这些伪劣产品引起全国消费者的公愤,以至于很多商场贴出“本店无温州鞋”的安民告示。15年后,温州人用诚信重新拾起温州皮鞋的尊严,在“中国十大鞋王”中,温州皮鞋就有三大品牌名列其中。 ⑥诚信,不仅需要个人坚守和践行,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弘扬和保障。千万人的诚实守信,能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人人都有义务让诚信的美德渗透到内心深处,显现在具体的言谈举止上。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当诚信的浩然正气蔚然成风时,我们所呼吸的社会空气将会更加清新宜人——那是人们对理想生活家园的共同追求。 ⑦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我们应该诚信待人,更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21.本文的论点,有甲、乙两种说法,四名同学做了不同的选择,并说明了自己的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文论点: 甲:人无信不立。 乙: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A.选择甲,因为文章开头就提到了“人无信不立”,议论文的论点通常出现在开头。 B.选择甲,因为文章从不同角度始终围绕着“人无信不立”这一中心论点来论述。 C.选择乙,因为全文是围绕着“诚信”来论述的,它的确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D.选择乙,因为全文都是围绕着“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论述的,观点鲜明。 22.下面两个事例,你认为哪一个适合作为本文的论据,请分别简要说明是否适合的理由。 答:

读了《致加西亚的信》的心得体会

读了《致加西亚的信》心得体会 读了《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后,对自己感触很深,这是一本曾轰动并一直畅销全球的书,100多年来被译成各种各样的语言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现为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图书的第六名,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书中讲的是1894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古巴的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热带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他确切的地点。但是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取得他的合作,于是他们把安德鲁〃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那里?”等任何问题,只是静静地把信拿去,不顾一切、义无反顾地克服了千难万险把信送达,完成了神圣而艰巨的任务。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经历了数不清国家更替、民族兴衰、战争胜负和社会巨变,可是这本书却历久弥新、长盛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于加西亚是谁,也不在于这一封信说的是什么,重点是送这封信的人及他所表现的那种忠诚、敬业、勤奋、责任和勇敢。罗文在故事中的表现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坚决服从命令,决不讨价还价;二是克服千难万险,出色完成任务。

要提倡忠诚。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朋友,需要忠诚;在工作中,为人下属,为人上司,为人同事,也需要忠诚。我们无数次听到这样的教诲:成事先成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忠诚。《致加西亚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共勉:“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对事业的忠诚也正是敬业的表现。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忠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企业,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像罗文那样,把领导交给的任务按质按量按期完成。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这种人永远会被老板所看重,永远不会失业,而那些懒惰的、终日抱怨和四处诽谤的人,即使独立创业,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也无法改变这些恶习而获得成功。 要提倡敬业。敬业,就是全心全意地对待工作,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首要因素。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事业将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敬业是一种人生态度,是珍惜生命、珍视未来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责无旁贷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努力钻研一行,不仅能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而且能产生无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翻译: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翻译: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翻译: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1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15.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权者自己品行端正,不发命令,政令也能贯彻自己行为不检点,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17.有教无类 翻译: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1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坚持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翻译: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文言虚词“之”“其”“而”“于”“以”“为”的用法

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 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 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可省去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二、其 1.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如: 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璧"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鞭蕖》"其可目"作宾语)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的"。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 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示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3.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表选择,可译为" 还是"。例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这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表选择)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 本文是关于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3、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5、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8、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9、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0、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4、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15、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6、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7、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9、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共6篇)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共6篇) 本文是关于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共6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责任·忠诚·服从 ——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 该书叙述了一个浅显的故事,加西亚是古巴的一位起义军首领,把信送给他的是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罗文中尉。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方急需加西亚将军的协助,怎样才能把信件送到加西亚手中,美国情报局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向总统麦金莱推荐了罗文中尉。在得到总统的口头指令后,罗文在最短的时间内客服重重困难,义无反顾地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使命,把一封维系民族存亡命运之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为国家争取了战争的主动权。 读了《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后,我感触颇多,获益匪浅。罗文在此事件中的表现,说明他是一个责任心和使命感很强的人。坚强的意志力和对所从事事业的忠诚,使他成为一个不讲任何条件并把完成工作任务放在第一位的人。罗文送的不仅仅是一封信,而是美利坚的命运,整个民族的希望。罗文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令我敬佩。该书所揭示出的敬业、诚信、忠诚、勤奋的精神,正是人性中最为高尚的一面,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通过本书也向世人揭示出了其成功的奥妙。 读罢此书,我体会颇多:1、责任。我们终日提倡的“敬业爱岗”,如若没有极强的责任心是不可能做到的。“责任”是一个人的行动指南和原动力之一。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提高自己的责任心,自觉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像“罗文”那样敬业、忠诚、保质保量完成上级给予的任务,定会实现自身的价值。2、忠诚。这里所说的忠诚是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忠诚。我们不应该只是口上挂着忠诚说着敬业,应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表现,因此无论我们在哪个岗位上都应该尽心尽力,恪尽职守。3、服从。罗文作为一名军人,服从是他的天职,在面对有生命危险的任务时,他义无反顾的去执行命令,这说明罗文不仅仅具有军人的作风,也可看出他的敬业精神:言必行,行必果。4、信任。当总统麦金菜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故事发生在很久之前。有一天,一群外国摄影师来到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驻扎在当地。一天,几个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于是成就了今天尼泊尔繁荣的旅游市场。 雯雯过生日时,爸爸给她买了一只漂亮的钢笔。雯雯很喜欢,第二天早上就带到学校给同学们看。大家都说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钢笔。可就在快放学的时候,这支笔不见了。同学们都帮着找,但最终还是没找到。放学了,雯雯垂头丧气地往家走。突然,甜甜在后面喊道:“雯雯,你的笔找到了!有人把笔送到了失物招领处,快去拿吧!”雯雯高兴极了,便从失物招领处拿回了笔。可是下午上学后,雯雯又把笔还了回去。文文说:“我仔细看了,这支笔不是我的,我不能要。”请同学们就雯雯的行为展开讨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的可贵品质,体会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愿意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2.知道与人交往中怎样做才是诚信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到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与人交往中诚信行为的具体表现 教学准备: 1.搜集诚信故事。 2.收集身边诚信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孔子像,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大人物。大家认识他么?对!他就是孔子,他的来头可大了,他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有“万世师表”之称。被后世的人称为“圣人”。 他说过的许多话都被后世的人看做金玉良言,其中有一句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板书) 2.对于他的这句话,他的弟子曾子执行的是最好的。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看一看《曾子杀猪》的故事。(教师出示动画:“曾子杀猪”。) 3.看了这个故事,在你的心目中,曾子是个怎样的人呢?如果你是曾

《致加西亚的信》触动我心的句子

1)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教诲,而是更 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2)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已经变成 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强迫他们做事,或者,请上帝创造奇迹,派一名天使相助,否则,这些人什么也做不了。 3)他们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任何愚笨的问题,更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全力 以赴地将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 我越是专注自己的工作,学会的东西就越多,取得的成就就越大。不仅要对自己分内的工作尽职尽责,而且要更上一层楼,做到更主动,更卓越。 4)什么是主动性呢?主动就是没有人要求你、强迫你,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当他人告诉你一次,不需要监督,你就能圆满完成任务。 5)证明自己杰出的最有力证据是能够自我克制。 6)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有所施才有所获——衷心地给 予学校同情和忠诚才能有所收获。以自己的学校为骄傲,与老师站在一起——他们正在尽职尽责。 7)如果能捏起来,一盎司忠诚等于一磅智慧。事实上,当你贬损它时,就等于在贬损自己。 8)想要攀上成功之阶,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项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当 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 9)如果你一直努力工作,一直在进步,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没有污点的人生记录,使你 在公司甚至整个行业拥有一个好名声,良好的声誉将陪伴你一生。 10)如果你有机会去研究那些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并非始终高居事业的顶峰。在他们的 一生中,曾多次攀上顶峰又坠落谷底,虽起伏跌宕,但是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能力能帮助他们重返巅峰,俯瞰人生。 11)有所施,定有所获。如果工作时能全力以赴,不敷衍了事,不偷懒混日,即 使现在的薪水微薄,未来一定有所获。 12)如果你做每一件工作都是那么热忱、友善,不计报酬,那么你就将自己与那 些花费大部分时间关心休息、福利、薪水和下班时间的人区分开来了。 13)我们所应做的就是像罗文接到送信任务时一样,什么也不问,欣然的接受任务,保证完 成任务。 14)敬业、忠诚、勤奋精神其实都是现实工作中的一种态度问题。记有一位著名管理学者总 结出过这样一个公式:一个人的工作成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 15)有两种人永远落后于别人:一种是只做被要求的工作,另一种是做不好被要 求的工作。 16)有一种精神人们赋予它盛大的褒奖,那就是自动自发的精神。拥有自动自发精神的人就 是在无人告知的情况下能够主动积极完成工作的人 经典语句 1、一切的动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一切的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使命。 2、面对咆哮的大海,我在想,成功永远不是一次航行。

王力《古代汉语》中地《论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论语》文选及翻译{好辛苦的整理呀}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二)为政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三)里仁、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走后,其他学生问:“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思想,就是忠恕。”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四)公冶长[1]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他象朽木一样无法雕琢,象粪墙一样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孔子又说:“以前我看人,他说什么,我信什么;现在我看人,听他说,再 看他做。因为宰予,我改了过来。”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译文】颜渊、季路侍奉时。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优点、不宣扬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但愿老人能享受安乐,少儿能得到关怀,朋友能够信任我。” (五)雍也 【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哀公问:“您的学生中谁好学?”孔子答:“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对人发怒,不重复犯错。

人无信则不立

人无信则不立 子曰: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墨子亦曰:言不信者,行不果。古往今来,中外名士,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由此可知诚信在生活中所发挥的力量以及其重要性。 诚者,为人之基。信者,立命之本。诚信这一中华美德历来为世 间百姓所称颂与铭记。而纵观当下社会现状百态,其越来越引起众多人的支持与赞扬。无论在经济交易社会发展还是在日常琐事中,只有与诚信为伴,才能让你在遭遇坎坷危难时都颠扑不破,化险为夷。如若失去诚信,就如航行的木舟失去了罗盘,如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 何来安身立命之本?安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诚信其实是一种涵养,是一种情操,贾平凹先生在《明月清泉自 在怀》一文中指出:“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要紧的是心中的那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诚信是人格的顶梁柱,没有诚信,就无从谈人格,即使装饰得再好,却极不实在,稍受点外界压力就会破碎。 也许大家会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撒谎虚伪的人活得逍遥自在, 而诚实守信的人却被一些人说成傻子,丢掉诱人的财富和不错的工作, 甚至要承担生活的压力?但我想说,不守诚信的生活只是侥幸的躲过了灾祸,只是暂时获得了物质的满足。但是其结果必然自食恶果,孤立无援,良心难安。 大家应该听说过感动中国的孙东林,孙水林两兄弟的故事。他 们,就是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20 年来,他们不曾欠过工人一分钱,不论家里出了多大的事,他们,都不曾违背过诺言。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在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地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听后你也许会说他们没必要这么做,他们完全可以不坚持或者找借口找理由克扣工资,但是他们却毅然这样做了而且无怨无悔。我相信很多人会

致加西亚的信(原文)

致加西亚的信 一提起古巴这个国家,我的记忆里便会闪现出一位令我永远难以忘怀的人物。 美西战争爆发之后,美军必须马上与反抗西班牙的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但是,当时加西亚身处古巴辽阔的崇山峻岭中,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哪里,因此无法送信给他,也无法给他发电报。然而,美国总统必须要要尽快得到加西亚的配合,怎么办? 有人告诉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他是能为您找到加西亚的唯一人选。” 于是,总统派人将罗文找来,并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那个名叫“罗文”的人拿着信,将它封进一个油纸袋里,然后将其紧贴前胸并扎好。4天后的一个深夜,他乘一艘敞篷船到达古巴海岸,消失于茫茫丛林之中。3个星期之后,罗文又徒步穿越敌国—岛国古巴,将信交给了加西亚。对于这些艰难险阻,我不必一一赘述。我想说明的一点是,在麦金利总统将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时,罗文并没有问:“加西亚在哪里?” 这件事足以流传千古,每一所大学校园都应当树一尊罗

文的铜像。罗文不像一味啃书本的年轻人那样较真儿,也不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指点与指示,他所拥有的是一种坚贞不屈的执著,这一点使得他忠于信仰,敏于行动,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使命中,那便是“把信送给加西亚”。 加西亚早已离我们远去,可我们还有许多现实版的加西亚的故事。现在,在一些职员众多的大企业里,很多人都碌碌无为,他们要么没有能力,要么没有坚强的意志。这一点的确令人吃惊,这也是很多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他们整日漫不经心、三心二意、无所事事。懒惰散漫、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已经成为常态。除非好言相劝甚至威逼利诱,或者上帝大发慈悲,派遣天使下凡相助,否则他们便一事无成。 的确如此。让我们来做一个试验:假如你是一名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你有6名下属听候你调遣,你对其中任意一名下属吩咐说:“请查阅百科全书,并写一份关于科勒乔(Correggio)生平的简要备忘录。”这名员工会平静地回答说“好的”,然后立即去做吗? 他一定不会。他一定会一脸茫然地盯着你,然后提出下面的问题: 科勒乔是谁? 您要我找哪一种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在哪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践约诚信主题班会)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践约诚信主题班会 福州十九中陈雪云陈祥 班会背景: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从古至今,诚信一直就是人们所推崇的品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但是,当下社会中不践行诚信的行为比比皆是,不讲诚信,道德沦丧现象似乎被无限放大。这对正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初中生,有着巨大的负面冲击力。所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刻不容缓的。推行诚信课堂的道德讲堂是福州第十九中学的育人根本。 班会目标: 本次班会,重在使学生了解诚信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真正自觉践约诚信。凝聚核心价值,传递正能量,做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诚信使者。 课前准备: 1、人员分工:班主任设计班会方案,学生收集有关诚信素材。 2、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6台笔记本电脑,一次性杯子,速溶咖啡,热水壶,小点心 3、环境布置:简易点缀温馨环境。 4、设备准备:摄像机、照相机、投影仪等。 活动的形式:欣赏视频、展示、讨论 班会过程: 一、介绍班会课模式(老师介绍) 1、这是一节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课,课前班主任针对主题,要求 学生回去查找、收集有关“诚信”方面的素材,可以是自己认同的观点,自己喜欢的视频,或者小品、相声、快板等娱乐节目。然后在课堂,通过老师引导,小组讨论,组员合作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与

班会展示课不同的是,这堂班会课没有试讲和事先的彩排,我们希望能够将它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大家。 2、当然,我们更希望大家能在一个轻松愉悦地环境中度过这个美好的 下午。所以,我们在教室左前方安排了自助区,这里放置了咖啡、小点心,需要的同学可以在课堂中自行领用。 3、那么,在上课过程中,如果需要大家安静下来,老师说“诚“,同 学回答”信“。这是我们的”暗号“。(接下来,我们来试一次) 4、最后,我们希望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分组习惯进行现场分 组。当然,在分组之前,我们还需要一位观察员,想邀请一位今天来听课的老师作为观察员加入到小组中。(有没有老师愿意加入)OK,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行分为6组。 二、学生分组,介绍小组特点(小组长介绍小组特长)。 三、课堂过程 (一)什么是诚信? 1、视频引导,点出主题 【播放德育处收到的失物和钱的统计照片】 陈祥:同学们,我们学校常常收到大家捡到的物品和钱款。有一部分被认领走了,还有很多无人认领的,我们每年将无人认领的钱款统计后捐给了学校春风助学基金。就在上周,我校七年级就有两位同学在校外捡到了一部iphone5,及时联系并归还给失主。物主十分肯定我校这两位同学拾金不昧的行为,特意送来感谢信和两份礼物委托学校送给两位同学。在此,我们采访了几位拾金不昧的同学和领回失物的同学,听听他们怎么说。 【播放访谈视频】 同学们,这就是一种诚信。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什么是诚信,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然后各小组总结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六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脱口秀《商鞅变法》《诚信餐厅》《善意的谎言》 ----相声《日遭三坑》

人无信不立作文10篇

人无信不立作文10篇 人无信不立作文(一): 古人曰: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信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等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佳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礼貌历史中,涌现出无数诚实守信的典范,他们被人们世代传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孔子早在20XX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为仅有这样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十分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要跟妈妈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古代有一个叫宋濂的人,小时候十分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样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教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教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教师家里时,教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同样在古代,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来。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不承认自我说过的话。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之后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

案例19:致加西亚的信

案例19:从现代项目管理的视角解读《致加西亚的信》 一段时期以来,一本流传了一百多年,曾被无数次地重印和翻译的小册子——《致加西亚的信》,在中华大地上风靡一时。这本小册子中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读过或听过。说的是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之际,美国总统麦金莱急于与在南美古巴崇山峻岭中打游击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但是没有人知道加西亚将军的确切地点。陆军情报局于是推荐了一名年轻的军官安德鲁·罗文中尉,让他务必把一封重要的联络信交给加西亚将军。罗文中尉什么也没说,拿了信就走。其后冒着生命危险,历尽艰辛,硬是找到了加西亚并把信交给了他,从而创造了“美国陆军史上一个可歌可泣的奇迹”。 从罗文送信的故事来说,罗文无疑是成功的,他是个智勇双全的大英雄。他的英勇事迹,尤其是他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效仿。这也是《致加西亚的信》这个小册子历一百多年而不衰、被评为“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图书第六名”的原因。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故事。虽然这个“送信项目”最终由于罗文个人的出色表现而成功了,但从项目管理技术的角度来说,整个“送信项目”却很难说是完美的。事实上,这里面存在着很多“硬伤”。比如说,麦金莱总统和陆军情报局的瓦格纳上校根本没有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没有考虑到许多方面的问题,没有计划、没有控制、没有风险分析、没有进行资源配置、甚至没有激励和沟通。 不过,考虑到这个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那么这些问题的存在亦无可厚非。对此,我们应当给予理解。因为当时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以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为代表的一批项目管理学术机构的大力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项目管理的研究和应用高潮。项目管理成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分支,自成体系,蓬勃发展。目前,应用科学的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来运作项目,已经成为全世界各行业领域的潮流和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以及政府机构所认同与接受。 现在,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处在与当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如果我们懂得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得比他们当时所做的更好呢?以下,我们可以尝试运用科学的现代项目管理理念,来分析这个“送信项目”,看看我们可以并且应该怎样运作。 首先,我们要对这个项目进行定义。这里的项目就是“送信”,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如30天)和预算范围(如50万美元)内,在充分考虑风险的情况下,通过严密的组织、计划和控制,将信送给加西亚将军本人。这里预算不是主要约束条件,主要约束条件是时间。在项目质

(完整版)文言文中之字用法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一、之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 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 人,作宾语。)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人非 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二)指示代词,表 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廉 颇蔺相如列传》)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 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 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三)结构助词,宾语前 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 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 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孤之 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五)音节助词。用在形 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

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毛遂自荐》)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3. 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4. 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二. 作助词 1. 定语的标志.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这里的[之"连结名词性定语[百司"和中心语[职役".可译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关系.此句可译为[代管百 官的职事呢?".<过秦论>中的[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两个[之"分别连结形 容词性定语[膏腴".[要害"和中心词[地".[郡".表示修饰的偏正关系. 2. 补语的标志.如<捕蛇者说>中的[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之"在这里作补语的标志.可译作[得".表示连结中心词[不幸"和补语[甚". 3.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此句可译为[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 4.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个[之"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字前是中心语.[之"字后是定语.此句可译为[蚯蚓(虽然)没有 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5.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此句 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6. 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表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强调.突出这个介词结构的意义.(不译).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语[寡人"与介词结构[于国"之间.强调[于国"的意义.此句可译为[我对于治理 国家.可算是尽了心的了." 7. 衬音助词(不译).用在表示时间的词或某些动词的后面.凑足一个音节.它没有 实际意义.只是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如<劝学>中的[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嵌在时间词[须臾"的后面.协调音节.作词缀.此句译作[比不上片刻学到的东西多".<谏 逐客书>中的[由此观之".这里的[之"接在动词[观"后面.协调音节.无义.此句可译作[从这看来" 8. 嵌在姓名中间.无实义.如[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介之推不 言禄".[宫之奇谏假道"中的[佚之狐".[烛之武".[介之推".[宫之奇". 9. 嵌在专用名词之间.无义.如<病梅馆记>中的[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前一个[之"用在[病梅馆"这个专用名词中.不译. 三. 作动词 用在处所句词前.可译作[到.往.去".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之

致加西亚的信读书心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可以参加本次读书交流活动。 我读的这本书,名叫《致加西亚的信》,使用了一个非常浪漫的爱情小说的名字,这也是我最初读这本书的原因,但它却是一篇纯粹的励志书籍。由于生性迟钝,我整本读完后才发现这一点。《致加西亚的信》是Elbert Hubbard灵光一现之后,用了短短一个小时就完成的作品。故事发生在美西战争期间,主人公罗文被派去给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送了一封美国总统的信。这是一个相当艰难的任务,因为加西亚身处深山,没有人知道他在哪儿,而且他作为一个首领却并没有手机,不好找。但是,罗文凭借顽强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篇文章异常简短,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重重铺垫,甚至没有对环境刻意的渲染,只是用质朴的文字叙述了这件事情。这个故事放在如今,就是一个快递小哥送快递的故事。而这个快递小哥之所以成为英雄,并不是因为他送快递有多么的快,他送了三个星期才到,如果是我们早就投诉他了;也不是因为他送的这个快递有多么珍贵而是他对待工作的这种态度,这种态度关乎忠诚、关乎责任、关乎服从。 首先,“忠诚”。忠诚对于企业和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书中有句话这样写道:如果说智慧和勤奋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种东西更珍贵,那就是忠诚;如果能捏起来,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1盎司=28.35克,1磅=453.6克,16倍)。书中还有一句话:忠诚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不以此作为寻求回报的筹码。我记得来单位报告前,导师在送我去机场的路上和我闲聊,并且给了我初入职场的两个忠告:第一,工作前两年不要去care的工资条,因为当你把太多精力用在纠结金钱的时候,你往往会错过提升自己能力的最佳时机;第二,多站在单位的角度看问题,自发、主动的去完成分配给你或将要分配给你的工作,在为企业打算的同时,其实也在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些话与书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更是深深体会到三件事:第一,一个人最大的成就不是在监督下完成的,往往都是自发的、主动完成的;第二,有能力并不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忠诚才是;第三,导师读这本书的时间比我早。忠诚的人,能够成功地把信交到加西亚手中,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不是“不会”,而是“不必”。如书中所说,《致加西亚的信》最重要的就是让人们知道,“其实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只是有利于公司和老板,其实真正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