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作业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长江作业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长江作业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长江作业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基础巩固层次(A)]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共其乏困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失其所与,不知

【解析】B项,“共”通“供”;C项,“已”同“矣”;D项,“知”通“智”。【答案】 A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驻军

辞.曰:“臣之……也已。” 辞:告辞

B.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许.君焦、瑕许:答应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

又欲肆.其西封肆:放肆

D.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以乱易.整易:改变

【解析】A项,辞:推辞;C项,肆:延伸、扩张;D项,易:替代。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许之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⑥邻之厚,君之薄也

⑦君之所知也⑧子犯请击之

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B.①④⑧⑨⑩/②⑥⑦/③⑤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解析】①④⑧⑨⑩为代词;②⑥⑦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③⑤为结构助词,的。

【答案】 B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

..之往来

..之力不及此B.行李

C.子亦有不利

...

..焉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解析】A项,夫人:古义为那人,代指秦穆公;今义是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B项,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C项,不利:古今意义都指没有益处。D项,东道主:古义是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

【答案】 C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秦军.氾南B.夜.缒而出

C.既东.封郑D.朝.济而夕设版焉

【解析】A项,名词作动词,译为“驻军”。其他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在夜里”“在东边”“在早晨”。

【答案】 A

[阅读提升层次(B)]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③,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管:钥匙。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③中寿:七十岁。,助你一臂之力1.“若潜师以来”中的“潜”解释为“偷偷地,秘密地”。

2.“穆公访诸蹇叔”中的“访”解释为“询问,征求意见”。

3.“使出师于东门之外”一句是状语后置句(句式)。

4.“殽有二陵焉”中的“焉”是兼词(词性),相当于“于此”。

5.“秦师遂东”中的“东”是方位名词作动词,译为“向东进军”。

6.“秦师轻而无礼”中的“轻”解释为“轻狂”,“而”表示并列关系。

7.“遇之”中的“之”是代词,指代“秦军”。

8.“以乘韦先”中“乘”指“四张”,“韦”解释为“熟牛皮”。

9.“不腆敝邑”中的“腆”解释为“丰厚,富裕”。

10.“为从者之淹”中的“淹”解释为“延迟,停留”。

11.“淹久于敝邑”是状语后置句,应译为“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

12.“攻之不克”中的“克”解释为“战胜,攻破”。

13.“吾其还也”中的“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解释为“还是”。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蹇叔之子与.

师 与:参加,参与 B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脱:轻慢 C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做买卖

D .则束载、厉.

兵、秣马矣 厉:鼓励 【解析】 D 项,“厉”通“砺”,“磨砺”的意思。

【答案】 D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②且行千里,其.

谁不知 B.?????①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②郑之.

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C.?????①左右免胄而.下②勤而.

无所,必有悖心

D.?????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②以.

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解析】 A 项,“其”,①代词,他们的;②语气词,表反问语气。B 项,“之”,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项,“而”,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转折。D 项,“以”,①连词,表目的;②介词,用。

【答案】 B

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预示秦军此次出师必败的一项是( )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②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③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④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⑤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⑥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A .①②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解析】 ③句是蹇叔对秦穆公不听劝告的悲痛无奈。⑥句是秦军统帅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排除这两项即可。

【答案】 D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

B .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

C .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不讲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

D .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辞,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暗示郑

国已做好了战争准备。

【解析】C项,王孙满不是对秦军统帅说的这番话,而是对周天子说的。

【答案】 C

10.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这两句话,重点分别是文言句式和重要实词。“无乃……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反问句,要翻译准确。“束载、厉兵、秣马”在现代汉语中有“厉兵秣马”一词,要注意“束”“厉”“秣”的含义。

【答案】(1)军队劳累不堪,力量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

(2)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了)。

【参考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郑国人委托我掌管他们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就可以占领郑国。”秦穆公就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殽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殽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

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犒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留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了)。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返回了。

[语言表达层次(C)]

11.请根据以下示例,概括烛之武的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

示例:

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规劝齐王除去蒙蔽。

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忠心一片实在难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能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语言简练;点评部分要能揭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德。

【答案】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国智退秦晋联军。

点评:烛之武虽有被埋没的幽怨,但一旦被召,便不顾老迈之躯毅然赴难,其爱国之心实在可赞。

12.(2014·甘肃冲刺)仿照下面的示例,话题不变,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命运如一壶翻腾的沸水,我们是一撮生命的清茶。没有水的浸泡,茶只能蜷伏一隅;没有命运的冲刷,人生只会索然无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仿写的内容,又要考虑句式与修辞手法。首先要围绕话题中心来写,中心就是“命运”,其次要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中的明喻、暗喻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要做到句式相符,与例句保持一致,当然还要注意感情色彩。

【答案】命运如一支吸墨的笔,我们是一张洁白的纸。没用笔的书写,纸只能闲呆一边;没有命运的挥洒,人生只会毫无生机。

命运如一支划船的桨,我们是一条远航的船。没有桨的挥动,船只能原地不动;没有命运的汹涌,人生只会停止不前。

13.以下是香港大学近年在内地招生的部分面试题目,请根据这些题目作答。

你对现今高房价有什么看法?如何看待当今的贫富差距问题?怎样看待中医和西医?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受欢迎?杭州一共有多少只鸟?火车前方有5名工人在轨道上,扳道岔可以救5人。但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名工人,你选择变轨还是不变轨?星巴克进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假设你在香港机场,要前往港大,你会如何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甲型流感暴发,不少香港孩子们停课回家,但他们的家长却因为要上班不能照顾他们,是否应该出台相应法律政策保障孩子的利益?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贡献?你怎样看待上海闵行一座新楼的倒塌?你怎样看待器官捐赠?如何引导国人接受器官捐赠?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试题特点。(写出三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现今”“当今”等字眼,可以得出试题贴近现实这一特点;明星受欢迎体现出价值取向问题;出台法律保障利益则彰显人文关怀……可以将问题归类,不同类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特点;问题本身可以有多种解答,答案多种多样。

【答案】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引领价值导向,彰显人文关怀,视野开阔,答案丰富多彩。(选取其中三点即可)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重要的板块之一。必修1~5出现的多篇名著:比如《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珂德》等。今天小简老师帮同学们整理了必修1~5中出现的名著,对于同学们积累作文素材,提升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 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 艺术成就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

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人物鉴赏 1.觉新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案复习过程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具准备:录音机、《烛之武退秦师》的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疏通文章。 [教学步骤]: 一、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关于《左传》 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 总之,《左传》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三、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正音) ①生字:函(hán)氾(fàn)佚(yì)缒(zhuì)阙(quē) ②多音字:朝(zhā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逢(páng)(人名逢孙) ③通假字:无能为也已(矣)共其乏困(供)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失其所与,不知(智)何厌之有(餍) 提问《烛之武退秦师》记叙了春秋时期的一件什么事? 思考:(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时作业26: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Ⅰ 必备知识巩固训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答案★★ B 解析 A 项“知”通“智”,明智。C 项“说”通“悦”,高兴。D 项“共”通“供”,供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如果以乱易. 整,不武 易:替代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 之 敝:损害 C.????? 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朝济. 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略微 ★★答案★★ D 解析 厌:通“餍”,满足。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 乱易整 B.????? 行李之.往来夫晋,何厌之. 有 C.????? 以其.无礼于晋吾其. 还也 D.????? 朝济而.夕设版焉人不知而. 不愠

★★答案★★D 解析D项都是连词,表转折。A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B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项代词,指郑国/语气副词,还是。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C.吾不能 ..早用子 D.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答案★★C 解析A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项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D项古义:那人,此指秦穆公。今义: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后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 B.与郑人盟.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B 解析B项盟:名词用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A项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减。C项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D项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撤兵)。6.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无礼于晋 B.敢以烦执事 C.以乱易整,不武 D.时人莫之许也 ★★答案★★D 解析D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7.下列对文本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B.侯、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从而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C.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后以“东道主”指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现在,“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教案nqnHHl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3、积累文言词句。 教学设计 1、重点 (1)朗读并翻译课文。 (2)烛之武的思想性格。 (3)文言实词的含义和文言虚词的用法。 2、难点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3、课型 多媒体 4、素材 音频、图片 5、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相关故事背景。 3、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秦王威风八面的朝堂,蔺相如轻启三寸不烂之舌,挫败秦王夺璧的阴谋,使宝璧平安归赵;在群儒唇枪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轻动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刘迅速结盟;在郑国危如累卵之际,老迈的烛之武轻摇三寸不烂之舌,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桶之围不攻自破。 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护郑国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一、关于《左传》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

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解说《春秋》)《左传》《公羊传》《谷粱传》 二、朗读课文 1、播放录音 2、正音 fàn yì zhuì gōng quē qǐ páng 氾南佚之狐夜缒而出共其乏困阙秦杞子逢孙 3、齐诵全文 4、自由诵读 三、赏析第一段 1、齐读。 故事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楚国大败。 2、词句 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以,因。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军。名——动 3、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段内容。 秦晋围郑 4、秦、晋两国为什么要围攻郑国? 无礼于晋,贰于楚。 5、点拨 此次围郑是晋为了报复郑,与秦没什么利害关系,为烛之武说退秦师埋下伏笔。两国军队并没有驻在一起,为烛之武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又为“烛之武说退秦师”埋下伏笔。 四、赏析第二段 1、女同学朗读本段。 2、字词 犹不如人犹,尚且。 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许之许,答应。之,代词,这件事(去见秦君)。 公从之之,代词,代指佚之狐的建议。 是寡人之过也之,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整合

高一语文教材整合方案 高一语文组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为高三的语文学习奠基。 二、整合背景: 学校逐步深入的教学改革。此次改革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三、学情解说 本届学生中考成绩极低,语文基础不好,学习能力极低,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难度极大,且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简单来说就是不会学习。 四、整合方针: 降低起点,放低要求,改变目标,培养学习能力,指向高考。 五、整合方案: (一)了解语文必修①教材的编写意图 1.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的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①是提供高中必修课起始阶段使用的,所以,在选文、撰写导语以及确定“研讨与练习”的题目上,不但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阶段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而且力求体现初高中语文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上的异同,以便明确师生在认知上的定位,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教和学在效果上达到本质的提升。 2.落实本套书综合性的特点 “综合性”是指: 第一,教学目标的综合。教科书中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就必修①第一单元,要求对本单元的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这是“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而本单元选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是“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其三个维度目标在本单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课程内容的综合。学科本身各种要素的综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内容的综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综合。语文学科与跨学科内容的综合等。例如,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就是对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综合,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已有阅读或拓展课外未知的阅读,培养积累整合、联想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内容的综合由此得以体现。又如,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一课“研讨与练习”第四题:“关于‘三一八'惨案,除课本介绍的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你对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北川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一册: 1.选自《左传·僖公十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战国后期,大部分诸侯都自立为王,这个王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王。有些时候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的意思。比如晋国是公,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楚国没被封,叫王也不合适,经常就其他国家拜访就称呼楚侯。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

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4 烛之武退秦师 本课话题 ——爱国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是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他在佚之狐推荐之前,没有被重用,有 着怀才不遇的怨愤,但在郑国危难之际,却挺身而出,只身去劝说秦伯,足见 其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劝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 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 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1950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 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 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的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最终实现了, 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载人航天事业也进入世界 先进行列。 烛之武和钱学森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都有一颗爱国之心,他们都用自己 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诠释了责任,诠释了选择,诠释了才能……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 ——巴斯德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氾南( ) 佚之狐( ) 夜缒( ) 阙秦( ) 共其乏困( ) 戍之( ) 杞子( ) 逢孙( ) 失其所与( ) 【答案】 fán yì zhuì quē ɡōnɡ shù qǐ Pánɡ yǔ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3.秦伯说,与郑人盟( ) 4.失其所与,不知( ) 【答案】 1.“已”同“矣” 2.“共”通“供”,供给 3.“说”通“悦”  4.“知”通“智”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若Error! 2.微Error! 3.许Error! 4.鄙Error!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荆轲刺秦王(诀别场景)《战国策》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必修二】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荆轲刺秦王(诀别场景)《战国策》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必修二】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一、读准字音 1.单音字 (1)氾.南(Fán)(2)函.陵(Hán) (3)佚.之狐(Yì) (4)夜缒.而出(ì) (5)杞.子(Qǐ) 2.多音字 (1)共.其乏困(gō) (2)君之薄.(bó) (3)阙.秦(ē) (4)逢.孙(Pá) (5)失其所与.(yǔ) 二、说文解字 亡 “亡”是死,逃跑,失去。《说文解字》:“亡,逃也。”甲骨文1和金文1写作“”“”, 像人被截去手的形状。是对奴隶逃亡的惩罚,失去手也有亡义。金文2和小篆写作“”“”,已不如甲骨文直观。有学者据此释作“人藏于处”。非初义。隶书(汉帛书、 1.以.其无礼于晋 【文言虚词】以: 2.且贰 ..于楚也 ①【文言虚词】且:

②【文言实词】贰: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①【文言实词】辞: ②【文言虚词】之: 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①【文言实词】为: ②【通假字】已: 5.夜.缒而.出 ①【词类活用】夜: ②【文言虚词】而: 6.敢以.烦执事 .. ①【文言虚词】以: ②【文言实词】执事: 7.邻之厚 ..,君之薄.也 ①【文言虚词】之: ②【词类活用】厚: ③【词类活用】薄: 8.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①【文言实词】微: ②【古今异义】夫人:古义: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称呼 9.因.人之力而敝.之 ①【文言虚词】因: ②【文言实词】敝: 10.失其所与.,不知. ①【文言实词】与: ②【通假字】知: 11.亦去.之 【文言实词】去: 答案:1.因为 2.①连词,并且②从属二主 3.①推辞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①做②同“矣” 5.①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②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6.①介词,拿,用②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7.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形容词用作动词,力量变雄厚③形容词用作动词,力量变薄弱8.①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②那人,指秦穆公9.①依靠②损害10.①结交,亲附②通“智”,明智11.离开 四、积累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史书,相传为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又名、,与、合称“春秋三传”。 答案:编年春秋《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公羊传》 《谷梁传》

高中语文《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2014年高中语文《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4、学习古人再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 2、掌握文言句式,理解文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 1、理解高超的劝说艺术。 2、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这个故事可谓是“一夫敌百万之师”的现代版。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这样的人物:张仪、苏秦、诸葛亮。今天我们将去拜访他们的“祖师”请同学们翻到《烛之武退秦师》。 二、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左传》的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名称:《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同为孔子编著的《春秋》作诠释)。《左传》是“十三经”之一。 地位、内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它记叙了东周前期240多年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既具有研究先秦历史的史料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特点:《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 三、史书体例: 1、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2、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策》。 4、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5、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6、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他的《通鉴纪事本末》 四、背景介绍: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其一、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 其二、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精选版 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精选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必修二】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必修三】

4、《烛之武退秦师》

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3、学习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文言特殊句式。 2、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3、说辩的艺术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2、本文选自《左传》。我们初中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选自《左传》的课文,是《曹刿论战》。 3、关于《左传》

①请一位同学读注释1。 ②补充: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也是对《左传》的阐发。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 《左传》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左传》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 总之,《左传》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二、简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积累文本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鉴赏烛之武的劝辩艺术。 教学难点:深入探究烛之武的劝辩艺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文化引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 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长于叙事,简洁生动、工巧严谨;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 辞令;善于写人,工于记言,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二、解题及背景导入: 烛之武:郑国大夫。退:使……撤退,击退。秦军:秦国军队。 事件背景:前628年,晋国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成为中原 霸主。郑国在战争中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晋要寻找 得力伙伴,秦此时也要争夺霸权,向外扩张,这样晋秦联合围郑一 拍即合。本文记述的是前630年秦晋联合攻打郑国前发生的一场外 交斗争。 画出三国的简略地图:秦──晋──郑 三、整体诵读课文,识记文言重点词语。 放声散读课文,正音。强调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逐段疏通之后归纳整合知识点如下: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2.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 ③今老矣(老,老年) 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4.数词活用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方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三段对话,体会人物说话语气,体会人物心理。 3.结合时代背景,揣摩语言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研读人物对话,体会其口吻与层次,揣摩语言的艺术。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秦君退师和晋君不乘机攻击秦军的原因。 2.准确分析和表述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主要人物:烛之武 主要事件:退秦师 2.简述故事概貌 二、新课学习 (一)探究文意 1.研读第一段,体味烛之武的隆重出场 请学生朗读对话,教师加以指导,本段对话诵读的关键字是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虚词(1)佚之狐:“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准确把握“矣”“必”的语气:对国家的担忧,对烛之武的信任。 侧面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声)。也可见佚之狐知人善任的一面。还可窥见郑伯善纳谏的一面。 (2)烛之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也”“犹”“矣”“也已”:满腹的牢骚与委屈。 进一步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是一位满腹才华,却未能被重用的大臣。 (3)郑伯:“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先自责,情真意切;接着指明利害,晓之以理。

A.郑伯首先自责,体现了明君风范,然后以国家利益、形势与个人利益的透彻分析感动了烛之武,可谓善于做思想工作。 B.烛之武最终应允,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只身去见秦伯,体现了他深明大义的一面。 2.研读第三段 (1)分析层次 第一层:说明秦晋围郑,郑国必亡的事实,放低姿态,摆正位置。 第二层: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点明秦晋之间的利害关系。 第三层: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只有好处,诱之以利。 第四层:说明晋国忘恩负义,挑拨秦晋关系,彻底瓦解秦晋联盟。 (2)诵读练习,揣摩人物说话的口吻与语气 第一层第二层,陈述事实,平稳,不卑不亢 第三层,诱之以利,入情入理,高亢,诚恳 第四层,指责,挑拨,应该读得慷慨激昂一些。 (3)问题研讨:烛之武这段说辞的顺序可以调整吗? 第一步,承认现实,放低姿态——正确的态度赢得秦君的好感,为下面的游说赢得机会。 第二步,说明秦晋亡郑的利益分配,进而诱之以利——直击统治者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引起秦君的强烈兴趣,同时也为下面挑拨秦晋关系做了铺垫。 第三步,从历史到现实,直言不讳地指责晋国——在赢得好感、讲清利害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彻底瓦解“秦晋之好”。 3.研读第四段 思考: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这一段以整句为主,句句在理,思维严密,头脑冷静,应该读得沉稳从容。 (二)研讨人物形象 1.讨论和概括烛之武的形象特点 志士: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导入 古往今来,有许多凭一人之力二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像张飞、项羽等。(详细讲解张飞只身喝退曹军的故事“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形象生动的声音,夸张的动作,激起学生的兴趣)兵法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战之上策。”前面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凭着勇猛之力而达到了这样的目的,而今天我们所要接触的烛之武先生又是靠着什么样的本来而退敌兵的呢? 2.《左传》其书 (先让学生看文章后面关于《左传》的介绍)教师补充: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这是朱彝尊《经文考》中对《左传》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左氏",相传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左传》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 总之,《左传》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 3.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必背课文汇总.doc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必背课文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必背课文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4)《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5)《荆轲刺秦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