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模型解题法课件.doc

初中物理模型解题法课件.doc

初中物理模型解题法课件.doc
初中物理模型解题法课件.doc

初中物理模型解题法

一、电学模型(一)

模型口诀

先判串联和并联,电表测量然后判;

一路通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联;

A表相当于导线,并联短路会出现;

如果发现它并源,毁表毁源太凄惨;

若有电器与它并,电路发生局部短;

V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

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

模型思考

你想知道常用、快捷、有效、正确识别电路连接方式的四种方法吗?

你会迅速、快捷、无误地判断出电路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吗?

你能根据实验现象或者题中给出的器材,准确、有效、方便的查找到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吗?模型归纳示图

A

去表法

V

串联电路

标电流法

并联电路

节点法

去元件法

明晰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路部分

判断部分电阻变化

电流总电阻变化

电压总电流变化

示数部分电流、部分电压、电表示数

电功、电功率

故障已给出假设法

判断电路故障电路图分析故障未给出短路

串、并连接断路

电器连接方式使用注意

电表用途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电路连接有两种基本方法──串联与并联。

对于初学者要能够很好识别它们有点难度,下面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实例,学习区别这两种

电路的基本方法,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串联电路

如果电路中所有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连接起来的,此电路就是串联。我们常见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就是串联的。家用电路中的开关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也是串联的。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

支点”。

(2)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若有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

就无法工作。

(3)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没有影响。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二、并联电路

如果电器中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教室里的电灯、马路上的路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有

以下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几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

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2)用电器工作特点: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相不影响。某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

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比如教室里的电灯,有一只烧坏,其它的电灯仍然能亮。这就

是互不影响。

(3)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

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各条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三、识别电路方法

1.定义法:综合运用上面介绍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用电器工作特点,针对一些简单、规则的

电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其它方法的基础。

2.路径识别法:根据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如果有两条或

两条以上的路径即为并联电路。

例题1 如图1所示的电路,是判断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

【解析】我们可以在图形上用箭头标示出电流的路径,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若只有一条路径,

则是串联,若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则是并联;图中可以标示出三条路径,如图 2 所示,可以用箭头在图形上标画出来,第一条是从正极→A→L1→B→负极,第二条是正极→A→L2→B→负极,第三条是正极→A→L3→B→负极。所以图中L1、L2、L3 组成的是并联电路。

3.节点分析法:对一些复杂的电路往往一眼难辨,为了简化起见,可以在电流的分流处和合流处

设置节点标上字母,同一根导线上字母相同(开关相当于导线),然后分析电流从分流点流到合流

点有几种路径,若只有一种路径则为串联,否则为并联电路。

例题2 如图3 所示的电路,试判断三只电灯是串联还是并联?

【解析】首先在电流的分流处和合流处分别标上字母A、B,且同一根导线字母相同,如图 4 所示,则从图中不难看出电流从 A 流到B可以经过L1,也可以经过L2,还可以经过L3 到达。等效电路可画成图 5 所示。可见此电路是由三只电灯并联组成的。

4.去用电器识别法

由于串联电路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各用电器相互牵制相互影响,如果将电路中的某个用电

器取下,其它的电路都不工作,则该电路是串联电路。而并联电路各支路用电器单独工作互不影响,

如果将某一用电器去掉,其它的电路不受影响,则该电路是并联电路。

例题3 如图6所示,在桌面上有两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它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下,无法看到。某

同学试了一下,闭合开关时两灯泡都亮,断开开关时,两灯泡都熄灭,这两个小灯泡究竟是串联连接,还是并联连接的呢?

【解析】不能仅凭开关能控制所有用电器,就说电路是串联的。因为并联电路中在干路的开关也

能控制整个电路。最简单的方法是:闭合开关,两灯泡都亮,然后拧去一只灯泡,看另一只是否发

光。若发光,说明是并联;若不发光,说明是串联。

小结:电路识别对于我们初学者开始有点难,但是借助以上方法加强训练,对简化电路、分析电路很有帮助,特别是路径识别法和节点分析法,希望大家认真学好,在对付一些较复杂的电路时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妨来试一试。

【训练题】1.在图7 所示电路中,(1)当只闭合开关S1 时,灯L1、L2、L3是怎样联接的?

(2)当S1、S2 闭合时,电流通过哪几只灯?是怎样联接的?

(3)当S1、S3 闭合时,电流通过哪几只灯?是怎样联接的?

(4)当S1、S2.、S3 都闭合时,电流通过哪几只灯?是怎样联接的?

2.如图8 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1、S2 断开时,灯L1、L2、L3 是怎样连接的?当开关S1、S2 闭合时,灯L1、L2、L3 又是怎样连接的呢?

【答案】

1.(1)只闭合开关S1 时,电流通过灯L1、L2、L3,它们是串联的。

(2)当S1、S2 闭合时,灯L1、L2 被开关S2 短路,电流只通过灯L3。

(3)当S1、S3 闭合时,灯L2、L3 被开关S3 短路,电流只通过灯L1。

(4)当S1、S2、S3 都闭合时,电流通过灯L1、L2、L3,它们是并联的。

2.开关S1、S2 断开时,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灯L1、L2、L3 是串联的;开关S1、S2 闭合时,电流有三条路径,灯L1、L2、L3 是并联的。

如何判断电路故障问题

“电路的故障”问题在中考时常出现在电路选择题中,它主要分为无电表(电流表、电压表)

和有电表两种情况下的电路故障,电路故障主要包括断路和短路,造成断路的主要原因有:①连接电路时,导线与接线柱之间接触不良;②由于电压过高电路被烧断,比如灯被烧坏;③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因为电压表的内阻过大,造成电压表所在电路断路。而造成短路的主要原因有:电路的错误连接产生短路,如电流表并联在电路中,因电流表的内阻太小,相当于接入了导线。现举例分析。

4

一. 无电表时的电路故障

例1. 小明在做实验时把甲、乙两灯泡串联后通过开关接在电源上,闭合开关后,甲灯发光,乙灯

不发光。乙灯不发光的原因是()

A. 它的电阻太小;

B. 它的电阻太大;

C. 流过乙灯的电流比甲灯小;

D. 乙灯灯丝断了。

分析与解答:因为甲、乙两灯组成的是串联电路,当开关闭合后,甲灯发光,这证明电路是通路,

所以要想知道乙灯不亮的原因,必须得清楚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各自特点。因串联电路

的电流处处相等,因此有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是成正比关系的,当乙灯电阻太小时,其两端

的电压也太小,远小于其额定电压,所以乙灯不会发光。答案: A

二. 有电表时的电路故障

例2. 如图1 所示为两个灯组成的串联电路,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S后

两灯均不发光,用一只理想电压表测量电路中ab 间电压为0,bc 间电压为

6V,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为:

A. L1 短路且L2 断路

B. L1 和L2 均断路

C. L1 断路且L2 短路

D. 只有L2 断路

分析与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电路发生故障原因的判断,解题关键是理解电路的连接及特性。分析时

可以从有示数的电表或有工作的用电器开始分析:①当电压表接在ab 间时电压为0,说明电压表中无电流通过,即电压表、电源、开关、灯L2 组成的是开路;②当电压表接在bc 间时电压为6V,

说明电压表中有持续的电流通过,即电压表、电源、开关、灯L1 组成通路,这时电压表示数接近

电源电压为6V。③若L1 短路,也为零,,但L2 应发光,与题目不符。

答案:D

例3. 如图2 所示,闭合开关,两只灯泡都不亮,且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都不动。现将两只灯泡

L1 和L2 的位置对调,再次闭合开关时,发现两只灯泡仍不亮,电流表指针仍不动,但电压表的指

针却有了明显的偏转,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 从a 点经过电流表到开关这段电路中出现断路;

B. 灯泡L1 的灯丝断了;

C. 灯泡L2 的灯丝断了;

D. 电流表和两个灯泡都坏了。

分析与解答:因为电流表指针不动,两灯都不亮,

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电路应判断为断路。当

L1、L2 位置对调时,如图 3 所示:

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的两端一定和电源连通,即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电流表、 a 点、电压表、

b 点、灯L1,流回到电源负极之间不可能有断路,故可判断电路故障为灯L2 断路。

答案:C

模型口诀

实物图和电路图,已知其一画另一;

各类仪器来读数,实验步骤需设计;

已知数据球结论,皆是实验探索题;

规范作图要重视,五个问题需牢记;

串联电流处处等,分压正比各电阻;

总阻等于电阻和,或者电压电流除;

并联电压处处等,分流反比各电阻;

各个电阻倒数和,等于总阻的倒数。

模型思考

实验探究是新教材、新课标对同学们提出的新要求,如何进行实验探究?

串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多种,变化多样,如何做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中选择最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并联电路的计算题的解答方法也是变化多端,奥妙无限,怎样才能把握要领,掌握技巧,举一反三?

模型归纳示图

实物图结论是什么

自变量是什么

实验与探究五个问题因变量是什么

控制量是什么

电路图测量量、记录量

欧姆定律电流等,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例

串联电路

分压原理

电路计算

分压原理

并联电路

欧姆定律电压等,电压与电阻成反比例

模型口诀

电流做功UIt,电热I方Rt;电

功率,W比t,电压电流的乘积。

模型思考

有关电功和电功率的问题是电学中的最重要的知识,也是综合性比较强的内容之一,涉及到的

公式多,问题一般比较复杂。如何应用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正确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办法?

模型归纳示图

看懂电路图

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公式

实际功率问题

电功、电功率串联额定电流同,电压之和等于路端电压

用电器正常工作

并联额定电压同,电流之和不超过干路电路变化原因开关还是滑动变阻器

对应状态电路图状态不变量

分状态列方程利用串并联规律

7

四、电学模型(四)

模型口诀

电流通过会放热,焦耳定律求此值;

物质升温需吸热,值与比热成正比;

家庭电路最基本,三孔插座零火地;

功率切莫超负荷,安全用电是常识。

模型思考

焦耳定律和电热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在应用焦耳定律和电热的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时,又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的知识点,有什么技巧?

家庭电路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电路,安全用电是最重要的基本常识,在家庭电路中,怎样

判断用电是否安全?电路的链接是否有问题?电路的故障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在电磁现象中,怎样确定磁感线的方向?如何确定磁体的N、S极?如何正确应用右手螺旋定则?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通电导体在磁场受力和电磁感应现象各有什么应用?电

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是什么?

模型归纳示图

家用电器原理

纯电阻电路

焦耳定律和电热电功计算

非纯电阻电路能量守恒

家庭电路问家庭电路的正确连接方式并联

多种开关的作用各部分的组成及作用

三孔插座

安全用电及故障判断假设法

联系实际进行计算电度表及其计算

表述

磁现象

性质

电磁感应

电与磁

磁场对电的作用

地理现象

应用

日常用具

模型口诀

根据已知的条件,判断沉浮的状态;

根据受力的平衡,未知量就求出来。

模型思考

浮力知识是在学习过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研

究的,因此,浮力知识与前面知识联系密切,综合性强。这样在解决涉及浮力知识习题中,带有很

强的迷惑性,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我们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技巧呢?其实浮力问题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浮力的效果是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接着就要分析浮力与物重大小关系,从而确定物体在液体中或气体中的浮沉状态。有时还要涉及物体在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的问题。最后关于浮力大小求解过程,首先利用浮力形成的原因,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因上下表面进入深度不同,导致液体对下表面的压力大于上表面的压力,形成竖直向上的浮力,最后要提醒的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作用时,也对液体产生竖直向下的压力,增加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在处理浮力相关问题时,如何快速有效的判断物体的浮沉?如何利用浮沉条件判断未知物体的

密度?怎样采取简便的数学方法比较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模型归纳示图

确定研究对象

判断浮沉状态

物体重力与浮力分析比较(物、V物,液、V液)

力的平衡条件的判断

建立力的平衡方程

结果的分析讨论

模型口诀

实验测密度,质量比体积;

等量替换法,密度就可知。

模型思考

密度部分的习题常常以设计实验的面目出现,通过在实验器材上设置难度,检验学生综合应用

知识的能力和利用等量替换原则解决问题的技巧,它们的处理方式既统一又多变。围绕着密度的定义公式,我们可以利用天平、量筒以及水等器材的一些特殊性质实现质量、体积之间的转换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处理这部分习题的时候,如何准确的分析实验目的?如何合理的利用实验器材?如何正确的

实施实验步骤以求得尽量准确的物理量?最后计算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的取舍实验数据达到算

法的简洁?

模型归纳示图

测量液体密度测量固体密度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天平的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天平的

最大称量值及横梁标尺上最小分度值最大称量值及横梁标尺上最小分度值

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调节平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标尺中央的红线衡螺母,使指针对准标尺中央的红线

在玻璃杯中盛油,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m)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油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在量筒中倒入适当的水,测出体积V

中油的体积(V)

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油的质量(m)用细线将石块栓好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测出

1

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

1

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的密度

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石块的密度

测量密度方法

1.仅有天平测固体(溢水法)

测量:m1 为空小烧杯的质量,m2 为接完溢出水后的质量。

m溢水 1 m 、V溢水(m1 m2 ) / 水、V物V溢水(m1 m2 ) / 水、m /( m1 m2 ) m

2

物水物

2.测液体的密度(等体积法)

测量中:m1 为空烧杯的质量;m2 为装未知液体后烧杯与液体的质量;m3 为烧杯装水后的质量

m

液m 、m

2 m

1 水=m3

-m1、v 液=v 水=(m3-m1)/ ρ水、ρ液=m 液/v 液=ρ水(m2-m1)/(m3-m1)

3.仅有量筒

量筒只能测体积。而密度的问题是ρ=m/v,无法直接解决m 的问题,间接解决的方法是漂浮法。

测量:V2 为物体浸没水中而水溢出流入小量筒的读数,V0 为小量筒的初始读数;V3 为放入物体后量筒液面上升后的读数,V1 为量筒的初始读数。

V 排=V2-V0、V 物=V3-V1,G=F 浮、ρ物gv 物=ρ液gV

排。

若ρ液已知,可测固体密度:ρ物=ρ液(V2-V0)/(V3-V1);

若ρ物已知,可测液体密度:ρ液=ρ物(V3-V1)/(V2-V0);

条件是:漂浮。

4.仅有弹簧秤

m 物=G/g 、F 浮=G-F、ρ液gv 物=G-F;

若ρ液已知,可测固体密度、ρ物=ρ液G/(G-F);

若ρ物已知,可测液体密度、ρ液=ρ物(G-F)/G;

比较同体积液体的质量测液体的密度

条件:浸没,即ρ物>ρ

液。

11

七、光学模型

模型知识结构图

实例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规律

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是3×108m/s

解释现象

应用

应用光传播的规律进行测量、激光制导

实例

规律: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解释现象

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

应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实例

规律: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解释现象

应用两种透镜的特点

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照相机

应用幻灯机

放大镜

模型口诀

同种均匀光直线,日常生活很常见;

小孔成像日月食,影子形成激光线;

入射反射法两边,等角等大虚像显;

折射定律要记牢,关键三线和两角;

透镜成像有规律,物近像大像变远;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大小变;

实像都由光相聚,虚实据此可判断。

模型思考

光学现象在生活当中随处可见,我们平时遇到的光学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

光的传播规律包括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光的反射规律还需要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规律中还要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光的传播规律主要是先分析光的传播介质,判断光传播的路径,再根据光学器材对光传播路径的影响解释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是怎样解释小孔成像和日月食的形成的?光的反射规律是如何用在平面镜成像

现象中的?照相机是如何调节镜头使照出来的相片更加清晰?我们通过光学题解模型的学习可以

很好的解释这些问题。

模型归纳图示

发现光学现象

小孔成像桥在水中的倒影筷子变弯

判断传播介质

直线传播规律反射规律折射规律

应用光学规律,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掘进机潜望镜照相机光的直线传播应用光的反射应用光的折射应用

八、简单机械模型

模型口诀

杠杆平衡的条件,力乘力臂积相等;

常与浮力相结合,按照平衡列方程。

模型思考

杠杆的平衡主要是力和力臂乘积相等这一主题。这个主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受力分析、杠杆

平衡条件、浮力以及压强知识。受力分析没有在考试说明中单独列出,但是对物理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物理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贯穿初、高中物理学习始终。我们绝大部分的学生将进入高中学习,应该具备这种能力。

如何分清杠杆转动过程、处于平衡状态时,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相等条

件下动力、动力臂的变化趋势?如何巧妙运用不等式运算解决杠杆在受力发生变化前提下杠杆是否

平衡问题?

模型归纳示图

确定研究对象

判断杠杆的五要素

杠杆在匀速转动过程中各个量的变化趋势

注意控制变量的分析方法

建立杠杆的平衡方程

列方程求解

九、功率和机械效率解题模型

模型口诀

滑轮省力不省功,功率等于Fv;

重物提升实际功,人力乘距是总功;

两者之差额外功,机械效率相除成。

模型思考

过程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比如在利用简单机械(滑轮组)搬运重物的时候,滑轮组可以帮助我们用较小的力克服较大的力。但是在我们省力的同时,

却以多移动距离来交换,也就是说,使用任何简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样就需要提高机械使用的效率。用同一个滑轮组来搬运重物时,发现若搬运重物所需的力越大利用滑轮组搬运时机械效率就越高。这是因为,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搬运重物时,在不考虑绳子、滑轮间摩擦力以及绳子重力的条件下,所需要付出的额外功是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在将重物提高相同高度前提下,额外功一定,有用功越多,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就越多。

我们如何寻找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如何链接多状态下滑轮组机械效率变化的根源?怎样区分

有用功与总功?如何计算总功功率和有用功功率?

模型归纳示图

不计摩擦及机械自重时:W

额外0,W W

总有

考虑摩擦及机械自重竖直使用:W总W W

额外有

若物体对动滑轮的拉力为T:W

W

Th

FH

Th

Fnh

T

nF

若匀速竖直上升,则T G ,若不计滑轮组摩擦和绳重,则有:

W

有G

v

G v G

物物物

W

总F v

拉拉

1

(G G

)物

G G nv

物滑轮物

n

滑轮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有关,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W

有G 物

1

W

有W

额外

G

G

滑轮 1

G

滑轮

G

15

水箱问题较综合,杠杆浮力和水压;

浮子塞子是对象,逐个受力分析它。

模型思考

物理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有些现象、发明就能利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加以理解。现在我们需要了解水箱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它们包括了压强、浮力以及杠杆知识。当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压力,那么物体就获得浮力为水箱底部的塞子提供向上的拉力,克服塞子受到水的压力。当水箱中存储足够多的水时,塞子打开达到自动蓄水的目的。

这一类题目综合性强,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如何在读取信息方面抓住有利条件?如何将

注意力重点放在浮子受力分析和塞子受力分析上?怎样巧妙分析、简化中间过程?

模型归纳示图

浮子确定研究对象塞子

判断是力的平衡,还是杠杆的平衡,还是二者都有

从力的平衡角度分析要注意物体重力若涉及杠杆问题,注意杠杆的五要素:支点、与浮力、液体压力的分析比较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识别

F浮gV F水压水g S h

水排

力的平衡条件的判定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判定建立力的平衡方程列杠杆平衡方程求解

物体处于平衡态,外力必然和为零;

条件匀速或静止,写出方程大事成。

模型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方式,与同学们交流物理模型?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善于学习的人,往往教师费得力气不大,但自己获益却很多,又能归功于教师,对于教师表示感激之意。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率,又从而怨之。

——不善学习的人,往往教师费力很大,但自己获益却很少,反而把责任推卸给老师,埋怨教师。

其实,老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不断的渗透着一种学习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更新知识,获得喜悦。

在力学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然后是力与物体运动之间

满足什么关系?我们怎样掌握受力分析的技巧?如何确定物体受力特点与物体运动状况之间的关

系?如何通过方程的思想巧妙处理多状态、多受力下物体各个力的大小?

模型归纳示图

确定研究对象

判断运动状态

注意重力与阻力的关系若竖直方向若水平方向注意拉力与摩擦力的作用

力的平衡条件的判定

建立力的平衡方程

列方程求解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 目录 第一章运动和力 (1) 一、追及、相遇模型 (1) 二、先加速后减速模型 (4) 三、斜面模型 (6) 四、挂件模型 (11) 五、弹簧模型(动力学) (18)

第二章圆周运动 (20) 一、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20) 二、行星模型 (23) 第三章功和能 (1) 一、水平方向的弹性碰撞 (1) 二、水平方向的非弹性碰撞 (6) 三、人船模型 (9) 四、爆炸反冲模型 (11) 第四章力学综合 (13) 一、解题模型: (13) 二、滑轮模型 (19) 三、渡河模型 (23) 第五章电路 (1) 一、电路的动态变化 (1) 二、交变电流 (6) 第六章电磁场 (1) 一、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 (1) 二、电磁流量计模型 (7) 三、回旋加速模型 (10) 四、磁偏转模型 (15)

第一章 运动和力 一、追及、相遇模型 模型讲解: 1. 火车甲正以速度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距甲d 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 2同向匀速行 驶,于是他立即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 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设以火车乙为参照物,则甲相对乙做初速为)(21v v -、加速度为a 的匀减速运动。若甲相对乙的速度为零时两车不相撞,则此后就不会相撞。因此,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甲车减速到与乙车车速相同时,甲相对乙的位移为d 。 即:d v v a ad v v 2)(2)(02 212 21-=-=--,, 故不相撞的条件为d v v a 2)(2 21-≥ 2. 甲、乙两物体相距s ,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就保持静止不动。甲物 体在前,初速度为v 1,加速度大小为a 1。乙物体在后,初速度为v 2,加速度大小为a 2且知v 1,说明乙物体先停止运动那么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近,根据t a v t a v v 2211-=-=共,求得 1 21 2a a v v t --= 在t 时间内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方法(精华)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记住:N= 21 12 12 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 12m m m N += 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 N= 2 12 m F m m + ② F 1≠0;F 2≠0 N= 211212 m F m m m F ++ (20F =就是上面的情况) F=2 11221m m g)(m m g)(m m ++ F=122112m (m )m (m gsin )m m g θ++ F=A B B 12 m (m )m F m m g ++ F 1>F 2 m 1>m 2 N 1

N 5对6=F M 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 N 12对13=F nm 12)m -(n ◆2.水流星模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 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圆周运动实例) ①火车转弯 ②汽车过拱桥、凹桥 3 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 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⑤万有引力——卫星的运动、库仑力——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锥摆、(关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样提供的) (1)火车转弯:设火车弯道处内外轨高度差为h ,内外轨间距L ,转弯半径R 。由于外轨略高于内轨,使得火车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F 合提供向心力。 为转弯时规定速度)(得由合002 0sin tan v L Rgh v R v m L h mg mg mg F ===≈=θθR g v ?=θtan 0 (是内外轨对火车都无摩擦力的临界条件) ①当火车行驶速率V 等于V 0时,F 合=F 向,内外轨道对轮缘都没有侧 压力 ②当火车行驶V 大于V 0时,F 合F 向,内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 合-N'=R 2 m v 即当火车转弯时行驶速率不等于V 0时,其向心力的变化可由内外轨道对轮缘侧压力自行调节,但调节程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轨道。火车提速靠增大轨道半径或倾角来实现 (2)无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受力:由mg+T=mv 2/L 知,小球速度越小,绳拉力或环压力T 越小,但T 的最小值只能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解题万能模型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解题万能模型》 电压相同的两个电路中: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反比. 电学综合题共同的特点是首先通过通断开关,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电路状态,(这是一个将整体化为部分的过程对应学生能力中的分析能力)每一个电路中都会给一部分已知,基本是我们熟知的这几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最后会给某两个电路中的物理量之间的比值关系。(这其实是将两个电路状态进行综合) 所以解电学综合题,首先要进行分析,将一道题化成一个简单电路,并且画出等效电路图并且确定电表测量哪个用电器,这一步非常重要,一定要画对,因为不同的的电路连接方式,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不同,规律不同,这一步错,之后的所有步骤都会错,会白白浪费时间。判断电路连接方式的方法有两种,一,电流流向法,二,等电势法,也叫节点法。往往我们要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应用,可以快速准确的确定电路连接方式和画出等效电路图。这两种方法,是我们的必备的基本功,一定要好熟练掌握。(化整为零,将整体变为部分,是难度降低,从而使为题得以解决我们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一次性将整个山移走,但是我们可以一筐一筐的将土移走,这样可以将不可能完成的事得以变成现实,解题与此相类似) 分析结束,就要进行综合,这样可以把不同电路的已知条件综合在一起,有利于解题(题目之所以难解,是因为已知太少,综合可以零散的已知整合在一起从而很方便的找到未知。题目一般会给几个综合性的已知,比如电流比,电压比,功率比,电阻比。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些已知。那么如何应用呢? 上面的这个万能模型,系统直观的展现了应用的思路。电路连接方式发生变化的时,不变的是用电器的电阻和电源电压,变化的是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其两端的电压以及电功率。我们都学过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电阻比决定电流比,电压比和功率之比,也就是不变量决定变量。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找到了不变量电阻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那么其他的量都能确定。所以我们要想办法通过题目中所给的变量比---电流比,电压比,功率比,找到电阻比,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完整版)高中物理模型解题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 模型解题归类 一、刹车类问题 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到最后阶段(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把这个阶段看成反向、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题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刹车线长是14m,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过事故路段的最高限速50km/h? 【题2】一辆汽车以72km/h速率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终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秒汽车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二、类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后,反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与减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相同。此类问题要注意到过程的对称性,解题时可以分为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也可以取整个过程求解。 【题1】一滑块以20m/s滑上一足够长的斜面,已知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则经过5秒滑块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题2】物体沿光滑斜面匀减速上滑,加速度大小为4m/s2,6s后又返回原点。那么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的速度为12m/s B物体开始沿斜面上滑时的速度为10m/s C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是18m D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是15m 三、追及相遇问题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时,由于二者速度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二者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出现追及相撞的现象。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时,会出现相遇的现象。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两者的位移关系,即抓住:“两物体同时出现在空间上的同一点。分析方法有:物理分析法、极值法、图像法。常见追及模型有两个: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速度小者(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匀速)、 1、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有三种情况)

初中物理模型--最新版

初中物理模型--精选全解 一、电学模型(一) 模型口诀 先判串联和并联,电表测量然后判; 一路通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联; A 表相当于导线,并联短路会出现; 如果发现它并源,毁表毁源太凄惨; 若有电器与它并,电路发生局部短; V 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 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 模型思考 你想知道常用、快捷、有效、正确识别电路连接方式的四种方法吗? 你会迅速、快捷、无误地判断出电路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吗? 你能根据实验现象或者题中给出的器材,准确、有效、方便的查找到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吗? 模型归纳示图 去表法 串联电路 标电流法 并联电路 节点法 去元件法 正确识别电路办法 A V

明晰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路部分 部分电阻变化 总电阻变化 总电流变化 部分电流、部分电压、电表示数 电功、电功率 故障已给出 假设法 判断电路故障 电路图分析 故障未给出短路 串、并连接 断路 电器连接方式 使用注意 电表用途 判断电流电压示数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电路连接有两种基本方法──串联与并联。对于初学者要能够很好识别它们有点难度,下面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实例,学习区别这两种电路的基本方法,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串联电路 如果电路中所有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连接起来的,此电路就是串联。我们常见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就是串联的。家用电路中的开关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也是串联的。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2)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若有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3)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二、并联电路 如果电器中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教室里的电灯、马路上的路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几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2)用电器工作特点: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相不影响。某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比如教室里的电灯,有一只烧坏,其它的电灯仍然能亮。这就是互不影响。 (3)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各条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三、识别电路方法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斜面问题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模板 ————斜面问题模型 【模型概述】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 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1-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 θ. 图1-1甲 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1-1 甲所示): (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1-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 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 图1-1乙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2-2所示):

图1-2 (1)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 (2)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 (3)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 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 0平抛一小球(如图2-3所示): 图1-3 (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 =2v 0tan θg ; (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 α=2tan θ,与初速度无关; (3)经过t c =v 0tan θg 小球距斜面最远,最大距离d =(v 0sin θ)22g cos θ . 6.如图1-4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 =g tan θ时,m 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斜面光滑). 图1-4 7.在如图1-5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阻恒定、导轨光滑时, ab 棒所能达到的稳定速度v m =mgR sin θB 2L 2 . 图1-5

通用模型解题法初中物理

通用模型解题法初中物理 赢在教育 物理教师:喻老师 QQ:41975427

一、电学模型(一) 模型口诀 先判串联和并联,电表测量然后判; 一路通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联; A 表相当于导线,并联短路会出现; 如果发现它并源,毁表毁源太凄惨; 若有电器与它并,电路发生局部短; V 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 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 模型思考 你想知道常用、快捷、有效、正确识别电路连接方式的四种方法吗? 你会迅速、快捷、无误地判断出电路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吗? 你能根据实验现象或者题中给出的器材,准确、有效、方便的查找到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吗? 模型归纳示图 串联电路 标电流法 并联电路 节点法 去元件法 明晰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路部分 部分电阻变化 总电阻变化 总电流变化 部分电流、部分电压、电表示数 电功、电功率 故障已给出 假设法 判断电路故障 故障未给出短路 串、并连接断路 正 确识别电路 办法 判断 电流 电压 示数

电表用途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电路连接有两种基本方法──串联与并联。 对于初学者要能够很好识别它们有点难度,下面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实例,学习区别这两种电路的基本方法,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串联电路 如果电路中所有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连接起来的,此电路就是串联。我们常见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就是串联的。家用电路中的开关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也是串联的。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2)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若有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3)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二、并联电路 如果电器中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教室里的电灯、马路上的路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几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2)用电器工作特点: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相不影响。某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比如教室里的电灯,有一只烧坏,其它的电灯仍然能亮。这就是互不影响。 (3)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各条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三、识别电路方法 1.定义法:综合运用上面介绍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用电器工作特点,针对一些简单、规则的电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其它方法的基础。 2.路径识别法:根据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即为并联电路。 例题1如图1所示的电路,是判断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

初中物理模型

一、电学模型(一) 模型口诀 先判串联和并联,电表测量然后判; 一路通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联; A 表相当于导线,并联短路会出现; 如果发现它并源,毁表毁源太凄惨; 若有电器与它并,电路发生局部短; V 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 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 模型思考 你想知道常用、快捷、有效、正确识别电路连接方式的四种方法吗? 你会迅速、快捷、无误地判断出电路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吗? 你能根据实验现象或者题中给出的器材,准确、有效、方便的查找到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吗? 模型归纳示图 去表法 串联电路 标电流法 并联电路 节点法 去元件法 正确识别电路办法

明晰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路部分 部分电阻变化 总电阻变化 总电流变化 部分电流、部分电压、电表示数 电功、电功率 故障已给出 假设法 判断电路故障 电路图分析 故障未给出短路 串、并连接 断路 电器连接方式 使用注意 电表用途 判断电流电压示数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电路连接有两种基本方法──串联与并联。对于初学者要能够很好识别它们有点难度,下面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实例,学习区别这两种电路的基本方法,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串联电路 如果电路中所有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连接起来的,此电路就是串联。我们常见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就是串联的。家用电路中的开关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也是串联的。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2)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若有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3)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二、并联电路 如果电器中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教室里的电灯、马路上的路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几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2)用电器工作特点: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相不影响。某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比如教室里的电灯,有一只烧坏,其它的电灯仍然能亮。这就是互不影响。 (3)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各条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三、识别电路方法 1.定义法:综合运用上面介绍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用电器工作特点,针对一些简单、规则的电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其它方法的基础。 2.路径识别法:根据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即为并联电路。 例题1如图1所示的电路,是判断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

(完整版)初中物理题型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题型解题技巧 物理试卷结构(共五大题型)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作图题: 四、探究与实验题: 五、简答计算题: 【选择题】 物理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选择题能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记忆与理解、判断与推理、分析与比较、鉴别与评估等多种能力,所以它是考查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常用方法。 选择题的题型一般有: 概念辨析类、规律理解类、联系实际类、求比值类、图像分析类、电路故障类、对物理方法的理解类、估值类等。 概念辨析 所谓的概念辨析法是指用物理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辨别正误,从而判断获取正确结果的解题方法。 解答这类题主要对物理概念要准确记忆和正确理解,对相关的不同概念的区分及对某些重要概念的内涵要分析到位。 规律理解 主要考查对物理过程中物理规律的辨别能力。 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描述的物理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然后找准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选择。 联系实际 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解答的关键是对生产、生活或事例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剖析事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找到与物理原理的联系,进而做出解答。 求比值类(比例法、数据代人法) ()比例法: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 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带来计算的烦琐,对物理量的单位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只要相比的同一物理量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运用这种方法既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析定性比较大小。 运用比例法的一般步骤是: 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 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持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 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数据代入法:根据题目给定的数据,给未知的某个物理量假定一个恰当的值代入题中,然后进行计算。 图像分析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像法。 运用此方法时应做到: 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

初中物理必会的14种解题方法:物理从60分到90分的秘诀!

初中物理必会的14种解题方法:物理从60分到90 分的秘诀! 1.控制变量法 当某一物理量受到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如: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2.理想模型法 在用物理规律研究问题时,常需要对它们实行必要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实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如: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3.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理解,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如: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4.等效替代法 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例如: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 5.类比法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 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如: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6.比较法 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理解事 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如:比较发电机和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异同。 7.实验推理法 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实行合理的推想,得出 结论,达到理解事物本质的目的。 如: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实验;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等。 8.比值定义法 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其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 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 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概念公式采取的 都是这样的方法。 9.归纳法 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 归纳法。 如: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反复做了三次实验来验证F1L1=F2L2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 一、模型 “模型”意思是“尺度、样本和标准”的意思,百度词典说“模型”有三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制成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和实验(包括同学们玩的模型);第二个:铸造机器零件的模子也叫模型;第三个:模型能方便地让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事物变化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图形公式也算模型。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是这样说的:“什么叫模型呢?模型说是通过对问题现象的分解,利用我们考虑得来的原理吸收一切的主要因素,略去一切不主要的因素所创造出来的一幅图画。。。。。。”也就是说:模型是一幅图画,是一种在脑子里生成、最后形成的一套研究问题的方法。二、物理模型 为了探索的揭示复杂的物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和问题的特点,从我们所考察的角度出发,撇开问题中个别的、非本质的因素,抽出主要的本质的因素加以考察研究,进而建立起一个轮廓清晰、主题突出的、易于研究的新对象和新过程,这个新对象、新过程就叫物理模型。 三、力学模型的分类: 1、环境对象模型 2、单个对象模型 3、过程模型 四、力学的知识结构 任何事物都是有结构的,物理学作为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来讲,有它的体系结构,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把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很清晰的理解、掌握、应用以后,就会很轻易地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高中力学知识结构如下: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力学的核心规律只有两条:一是力是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二是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灵活地利用知识结构图就能像指挥员指挥作战那样进行图上作业,使得思维清晰又防止遗漏。知识结构图的具体操作大致有这么几步:第一步,根据问题确定研究对象的受力和运动模型;第二步,在知识结构图中圈出涉及到的受力模型的的规律和运动模型的规律;第三步,形象展示题目的物理情境和寻找本题的特定条件;第四步,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选择解决问题的具体规律和数学方法。即模型、条件、算法。 五、三种物理思维过程: 1、物理规律的研究过程 学习前人的物理知识,主要是学习前人如何用模型法得到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遵循的规律的,也就是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理想化的过程和所遵循的理想化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是从一个找不到现成模型的实际问题出发,把它抽象成一个新的物理模型,在这基础上进行实验,进而得出新模型所遵循的规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2、物理习题的制定过程 编制考试题的思路则是选择一个模型以后,把模型放在一个适当的条件中,并且设置问题,进而就形成了一个物理习题,原始问题可以抽象为两部分:模型和条件,然后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一道情境

初中物理力学解题方法指导

初中物理力学解题方法指导 黄健 一. 概念辨析法 在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解题时用相关的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辨别正误,从而判断并获取正确结果的方法叫概念辨析法。 例1. 下列叙述的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A. 人推墙的力与鞋受到的阻力 B. 墙对人的力与人受到向后的力 C. 人推墙的力与墙受到的推力 D. 人推墙的力与墙对人的力 [解析]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并作用在两个物体上。B、C两项中,力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错误。人推墙的力与鞋受到的阻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故选项A错。人推墙的力与墙对人的力刚好符合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因此选项D正确。 二. 比较观察法 所谓比较观察法,就是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去观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找出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以获得清晰的印象,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比较观察法往往与比较思维法紧密联系起来。所谓比较思维法就是把有关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相似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们在物理解题过程中的体现主要表现为:通过比较观察法提取题目中的信息,通过比较思维法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以求得问题的答案。 例2. 图1(甲)、(乙)是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图(甲)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B. 图(乙)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C. 都是小车突然停下时发生的 D. 都是小车突然被拉动时发生的 图1 [解析]正确答案为B。

三. 估计法 估计法是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或数量关系可以不精确计算,而经分析、推理或进行简单的心算就能找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在解析带有一定计算因素的选择题时,往往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对数据进行粗略的估计或模糊计算,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例3. 在澳大利亚南部海滩,发现一群搁浅的鲸鱼,当地居民紧急动员,帮助鲸鱼重返 大海。他们用皮尺粗略测出其中一头鲸鱼的体积约为3m 3,则该鲸鱼的质量约为( ) A. 3102?kg B. 3103?kg C. 3104?kg D. 3105?kg [解析]根据经验和题意可推测鲸鱼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所以该鲸鱼的质量约为m V kg m m kg ==??=?ρ11033103333/。故应选B 。 四. 等效法 等效法就是当我们所研究的现象,其某一方面跟另一简单的物理现象、规律效果相同时,可以用简单的物理模型代替复杂的模型。并保证物理意义、物理规律、作用效果不变。运用等效法解决问题的好处是:可以化难为易,变繁为简,容易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例4. 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__g 。 图2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3所示方法进行测量, 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cm 3。 图3 (3)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_kg m /3 ,从图1到图2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初中物理必会的解题方法与比热容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初中物理必会的解题方法与比热容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学习物理的时候,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正确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毕竟初中是物理的打基础阶段,如果基础打不好,高中就学不好,更不用谈高考了,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必会的解题方法 1.控制变量法 当某一物理量受到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如: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2.理想模型法 在用物理规律研究问题时,常需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如: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3.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如: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

无规则运动。 4.等效替代法 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例如: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 5.类比法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如: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6.比较法 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如:比较发电机和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异同。 7.实验推理法 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如: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实验;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等。 8.比值定义法 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其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 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概念公式采取的

初中物理竞赛方法指导

初中物理竞赛方法指导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生活实际和,是人类在生活、生产、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的总结。所以学习物理知识若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的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到生活、社会实际的大课堂中去学习物理、应用物理,才能把知识学活、用活。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物理问题,如日、月的东升西落,冰、水的相互转化,水电站、内燃机、轮船、电动机、人造卫星、核能发电、光纤通信、及各种家用电器等等;而应用物理知识就是以生活、生产、社会中常见的现象为背景提出的问题,可见,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平时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如果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未深入思考,那就等于脱离了“物”而学“理”,最终只能记住一些物理定律、公式。相反,如果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并自己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并积极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思考,设法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为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有利用于我们透彻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这样才能将活、用活,才能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应用物理知识题就像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的一些常见事物上面画了个“?”,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观察对象和思考的方

向。事实上我们天天生活在物理世界中,身边到处都有物理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如:为什么水会流动?为什么空调器要装在高处?什么是?天上为什么会打雷?什么是温室效应?等等,这些决不止“?”。只有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才能真正学到有“物”的物理,才能为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用物理知识题都是生活和社会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它的显著特点是用生活中的语言来表述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境,而不是用物理名词、术语直接给出的物理模型。它把物理知识隐蔽在实际事物之中,巳知条件或待求的实质问题常处于隐蔽状态,一般不能直接套用物理公式求解。这些都是与平时的练习题和试题的不同之处。所以,解应用物理知识题,首先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用物理名词术语显现出它的物理真面目,再找出这个物理问题与哪些物理概念、规律有关系,即找准解题的理论依据,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缸外壁“出汗”;卫生球日久变小。这些现象是否是升华?冒“白气”、“出汗”等都是生活语言。首先要转化成物理术语,与物理概念、名词联系起来冒“白气”实质是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水缸“出汗”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露。卫生球日久变小,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跑掉了,这就是升华现象。

初中物理模型解题法

初中物理模型解题法 准格尔旗第四中学 物理教师:王泉

一、电学模型(一) 模型口诀 先判串联和并联,电表测量然后判; 一路通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联; A 表相当于导线,并联短路会出现; 如果发现它并源,毁表毁源太凄惨; 若有电器与它并,电路发生局部短; V 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 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 模型思考 你想知道常用、快捷、有效、正确识别电路连接方式的四种方法吗? 你会迅速、快捷、无误地判断出电路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吗? 你能根据实验现象或者题中给出的器材,准确、有效、方便的查找到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吗? 模型归纳示图 串联电路 标电流法 并联电路 节点法 去元件法 明晰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路部分 部分电阻变化 总电阻变化 总电流变化 部分电流、部分电压、电表示数 电功、电功率 故障已给出 假设法 判断电路故障 故障未给出 短路 串、并连接 断路 电器连接方式 使用注意 电表用途 正确识别电路办法 判断电流电压示数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电路连接有两种基本方法──串联与并联。 对于初学者要能够很好识别它们有点难度,下面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实例,学习区别这两种电路的基本方法,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串联电路 如果电路中所有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连接起来的,此电路就是串联。我们常见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就是串联的。家用电路中的开关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也是串联的。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2)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若有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3)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二、并联电路 如果电器中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教室里的电灯、马路上的路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几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2)用电器工作特点: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相不影响。某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比如教室里的电灯,有一只烧坏,其它的电灯仍然能亮。这就是互不影响。 (3)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各条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三、识别电路方法 1.定义法:综合运用上面介绍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用电器工作特点,针对一些简单、规则的电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其它方法的基础。 2.路径识别法:根据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即为并联电路。 例题1如图1所示的电路,是判断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

初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几种解题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几种解题方法 一、临界值法 物体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常常要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从一个过程转变到另一个过程,转变中的分界点我们将其称为临界状态,临界状态具有的物理量叫做临界值.临界值联系着转变过程的前后两种状态,它能同时体现和反映出两种状态的特点,但它又具有很大的隐蔽性,需要仔细研究临界的特点以及前后两种状态的规律才能正确得到.采用临界值法需要仔细阅读题给条件,运用物理规律建立起对应的临界方程,从中得到我们需要的物理量的值. 例题 如图1所示,长为1.5m 的轻质木板OA(质量忽略不计)的一端能绕轴O 自由转动,另一端用一细绳把板吊成水平,已知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N,现在轴O 的正上方放一个重为7.5N 的金属小球,并使小球在2N 的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小球运动到C 点的时刻,细绳刚好被拉断,问此时外力F 对小球做了多少功? 分析:绳子被拉断是一个临界,分析木板受力如图2所示,此时绳子上的拉力为T=5N,小球在C 点对木板的压力为N 等于小球自身的重力,对于木板来说,此时是一个瞬间杠杆平衡状态,列出杠杆的平衡式子,即可求出OC 的距离,再根据公式W=Fs 就可求出外力F 对小球所做的功. 答案:由题意知,小球到达C 点时T=5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N ·OC=T ·OA OC=N T ·OA=N N 5.75×1.5m=1m, 拉力F 所做的功W=Fs=2N × 1m=2J. 二、比例法解题 抓住物理量之间的正比或反比关系,列比例式解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例题 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2℃,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示数为94℃.现将这支温度计放在教室中,它的示数为22℃,则教室的实际温度应为多少? 分析及解答:由于该温度计的读数并不是实际的准确温度,它的读数的变化仅仅反映了液柱长度的变化.现在这个温度计中液柱长度的变化通过温度计上的读数的变化反映出来为96格(94+2),即实际的准确温度变化100℃对应着液柱长度变化96格,而温度计中液柱长度的变化量与实际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假设当温度计示数为22℃时的实际准确温度为t,则t 对应着24格(22+2).将对应关系形象地对比出来如下: 100 96 t 24 列出关系式为: t 100=24 96 解得 t=25℃ 三、转换法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在提出时,往往就会有意无意地在我们的脑子里建立起特定的物理模型、研究对象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就会围绕这些模型、对象、方法进行思考、探索.在很多情况下,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但是有时我们也会发现,这些习惯的模型、对 图1 图2

初中物理模型解题法

初中物理模型解题法

准格尔旗第四中学 物理教师:王泉 一、电学模型(一) 模型口诀 先判串联和并联,电表测量然后判;一路通底必是串,若有分支是并联;A表相当于导线,并联短路会出现;如果发现它并源,毁表毁源太凄惨;若有电器与它并,电路发生局部短;

V 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 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 模型思考 你想知道常用、快捷、有效、正确识别电路连接方式的四种方法吗? 你会迅速、快捷、无误地判断出电路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吗? 你能根据实验现象或者题中给出的器材,准确、有效、方便的查找到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吗? 模型归纳示图 串联电路 标电流法 并联电路 节点法 正确识别 电路 办法 V A

去元件法 明晰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路部分 部分电阻变化 总电阻变化 总电流变化 部分电流、部分电压、电表示数 电功、电功率 故障已给出 假设法 判断电路故障 电路图分析 故障未给出 短路 串、并连接 断路 电器连接方式 使用注意 电表用途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电路连接有两种基本方法──串联与并联。 对于初学者要能够很好识别它们有点难度,下面结合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实例,学习区别这两种电路的基本方法,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串联电路 判断电流 电压示数

如果电路中所有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连接起来的,此电路就是串联。我们常见装饰用的“满天星”小彩灯,就是串联的。家用电路中的开关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也是串联的。串联电路有以下一些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串联的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依次相连,没有“分支点”。 (2)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中若有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余的用电器就无法工作。 (3)开关控制特点: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变了,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即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其在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二、并联电路 如果电器中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教室里的电灯、马路上的路灯、家庭中的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等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有以下特点: (1)电路连接特点:并联电路由干路和几条支路组成,有“分支点”。每条支路各自和干路形成回路,有几条支路,就有几个回路。 (2)用电器工作特点: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相不影响。某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若不工作,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能工作。比如教室里的电灯,有一只烧坏,其它的电灯仍然能亮。这就是互不影响。 (3)开关控制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的作用与支路开关的作用不同。干路开关起着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而各条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三、识别电路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