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综述的分析

近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综述的分析

近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综述的分析
近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综述的分析

近期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朱明星陈晓明

摘要:马克思主义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都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对象。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集中于三大范式,即教科书范式、教科书改革范式和后教科书范式,每个范式则对应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点;在国外,以英、美、德、法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力,他们所研究的侧重点又异中有同。而对近期国内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研究,将呈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逻辑走向,将明朗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对于这些焦点问题,实践唯物主义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将推向马克思主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流淌。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研究、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从它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成为一种最有力量的理论,为万人所瞩目,成承受各方挑战和冲击。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起点“应该参照‘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产生,具体的说,就是从卢卡奇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开始”1。在70多年的研究历程中,尤其是在近期,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指导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一、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走过60年的历程。就这一历程,孙正聿在一些论著中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以前(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30年)的教科书哲学、20世纪8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哲学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哲学”2。对应着这三个阶段,又有着三种不同的范式,即“教科书范式、教科书改革范式和后教科书范式”。在每一种范式下,又会产生出各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

具体而言,教科书范式下,当时的人们“把全国通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作为标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框架,以这个教科书模式去宣传、教授、解释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以这个教科书模式为标准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3,同时,“以这个教科书模式作为最基本的哲学理论框架和解释原则,去建构包括中外哲学史、伦理学、宗教学、逻辑学和美学等思潮”4,正是如此,人们所探讨的问题都超不出教科书的范围。教科书改革范式,主要是指人们此时开始对“以往长期通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在理论框架、基本结构、主要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历史成因和克服途径进行了多方面反思,并试图在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重构教科书体系”5,最为突出的就是以高清海为代表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后教科书范式,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由“‘体系意识’转向‘问题意识’”6,研究思路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提出的问题也就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就近期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而言,教科书范式下的研究发表的著作比较地少,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内容和体系也比较地稳定;教科书改革范式下的研究自80年代产生过一个高潮外,正逐渐淡化,但高清海提出的“实践”的概念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现在仍然十分地激烈。相较于前两者,后教科书范式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则是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场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就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方法论)而言。国内目前就这个问题有着不同解答,即科学、人学、文本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种范式。“科学”的研究范式,是指“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其发现客观规律的研究模式”7。在各种讨论这种范式的研究中,有三种研究成果最值得关注,即“教科书体系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阿尔都塞鼓吹的结构的马克思主义和柯亨倡导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8。“人学”的研究范式强调人的主体价值、批判意向和实践意义。它主要有两个学理路向,即“一个路向是国外理论界强调人的批判作用,另一条路向是国内理论界强调人的

实践作用”9。“文本学”研究范式,是一种“通过文本考证、文献梳理和文义比照等手段,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断还原到其原初的文本语境中解读和释放其含义和意义的研究模式”10。它主要是解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对经典作家的思想和命题断章取义、无限演绎、过渡诠释等等不良学风所引发的对马克思的理解危机”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是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紧紧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个中心任务来展开,它的理论目标就是要在当代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12。

二是,就实践观的理解。俞吾金认为“长期以来,马克思的实践观一直被囚禁在抽象认识论的牢笼内,只有当人们自觉地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生存论的本体论,并从这一新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其实践观时,马克思实践观的实质和丰富内涵才会清晰地展现出来”13。迟超波认为“马克思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出发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规定,提出实践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我们不能把人类的一切活动同哲学意义上的‘实践’混为一谈,在哲学意义上,实践只能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14。李万古认为“传统的实践观强调实践的能动性,无疑是正确的,但对实践的规定缺少受动机制,甚至把实践当做决定一切的本体,这就不可避免地把实践的能动性变成了盲目性。正是由于长期盲目实践造成了恶果,逼得人类几乎无家可归。传统的实践观是不可持续的”15。王平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具有世界观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确立,标志着整个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只有从世界观的高度来理解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历史观和思维观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之所在。实践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钥匙”16。

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当代性的研究。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当代性呢?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第一,从近现代哲学转型的大背景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意义和当代趋向,即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就在于从根本上终结和超越了全部理性形而上学,揭示了整个超感性世界的虚假性”17。第二,从与西方现当代哲学的横向比较中,来揭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即“与当代西方哲学一样,马克思哲学也具有一种超越现代性的后现代立场和后现代意蕴。在后现代语境中,马克思哲学的拒斥形而上学性、实践的存在论意义等被传统的解释体系所忽视或遗忘的部分,得以彰显;而在马克思哲学视野中,对现代社会的‘问题学’特征和对现代性负面效应的批判,与后现代思潮对现代性的解构之间有着历史向度上一致性,二者在当代‘相遇’了”18。第三,基于对当今时代的现实立场和时代性问题,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对此,“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就在于:马克思之提供给我们进行分析和批判的那种叙事传统所依据的社会现实,至今仍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产生马克思思想的那个时代尚未成为过去,马克思试图解决的问题仍然以变化了的形式延续着”19。第四,“从本体论、哲学观、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等不同思考路径出发,在阐释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挖掘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或当代意蕴方面颇为用功”20。

由上,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三种研究思路,其一是回到文本的研究思路,只有回到文本,我们才能开新,才能纠正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误读;其二是关注现实的思想思路,更加注重对于实践的研究;其三是以问题为研究思路,面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但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并没有沉寂。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而言,更是一种解脱,他们可以轻装上阵。这是因为“人们常常把马克思与苏联的制度等同起来,反马克思主义者将苏联制度的弊病归之于马克思主义,只要一提马克思主义,有些人就看作是为苏联制度辩护;苏东的解体,使马克思主义者甩掉了这个包袱,还原其本身,现在人们不用再解释苏联的问题,而可以集中注意力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批判当今的资本主义;人们发现,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说明苏东瓦解的原因,而且也可以用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弊端,用来校正资本主义对社会和人本是造成的扭曲”21。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仍有着其现实性,被国外学者所研究。这主要表现在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的出版,还有各种讨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会议的召开,如1995年9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马克思大会”、1996年4

月在美国纽约召开的“社会主义学者研讨会”等等。而近期马克思主义这各国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同一性。

在法国,主要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在文本的重新解读中探求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帕斯卡尔·贡伯玛尔、让伊夫·卡尔维、帕提克·托尔和法比奥·佛西尼等学者都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进行了重新解读。如托尔在《马克思和意识形态问题》(第二版)中,“重新解读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理论,以新的方式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进行了诠释,围绕政治控制,知识、观点和符号控制方式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22。二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的讨论。弗兰克·菲施巴赫、史蒂芬·阿贝、伊万·基尼乌、樊尚·夏尔波尼耶和尼古拉·泰尔图良等学者对此都进行了探讨。如基尼乌“为马克思的异化概念进行了辩护,他在题为《异化概念的现实意义》的文章中指出,在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规定中,劳动过程本身的异化是最关键的,在考察阶级社会如何妨碍人的潜能发展时,异化概念由于将个体性的发展放在首位,因而在今天的现实中仍具有相当的意义,作者强调,对异化概念不能仅作科学层面的理解,更要在规范层面上理解”23。三是,新自由主义批判。吉拉·迪梅尼、多梅尼克·莱维、萨米尔·阿明和雅克·比岱等学者对新自由主义都进行了批判。如迪梅尼和莱维发表的《马克思关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文章中,认为“马克思关于阶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资本的理论以及希法亭和列宁的理论有助于思考新自由主义社会中的国家权力、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集中在金融机构中的资本关系”24。四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批判。米歇尔·胡松、皮埃尔·库萨里、让·洛伊坎和米歇尔·瓦卡路利斯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如胡松在《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文章中,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当然不同于马克思所认识的资本主义,但是资本主义系统的根本结构并没有改变,运用马克思理论来分析当今资本主义是合法的”25。

在美国,三个方面受到高度关注。第一,关于美国社会的阶级现状。约翰·福斯特、威廉·泰勃、迈克尔·茨瓦格、大卫·罗达杰、斯蒂芬妮·卢斯和马克·勃伦纳等学者就统治阶级控制经济与国家的方式、阶级同其他社会关系与压迫形式(如种族和性别)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当代美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如泰勒对统治阶级的控制手法进行了实证研究。他指出,“当今世界存在的两种趋势——不平等与经济增长放缓——都是资本权力产生的后果”26。第二,关于革命经验、当代斗争与生态危机。保罗·勒布朗克、迈克尔·莱波维兹和保罗·柏克特等学者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如柏克特在《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经济学》中指出生态危机与阶级结构是有关联的,生态危机的生态经济学是需要阶级分析方法支持的。他“从阶级视角出发,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生态经济学的队形,而且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之一。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同其生态观点密切相关”27。第三,关于马克思主义传统问题。麦克唐纳和费里奇对这一问题作了回答。如麦克唐纳在《践行马克思:活传统的当代交流》中指出,“这是一个必须践行马克思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必须亦步亦趋的时代……应当如何践行马克思呢?他认为……重要的不是僵硬地坚持阶级分析方法,而是要确保马克思思想同当下实践的相关性”28。

在英国,集中在四个方向上。其一,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意义。霍布斯鲍姆、瑟尔鲍姆、诺曼·格拉斯和卡利尼柯斯等学者都认为马克思主义有着当代意义。如霍布斯鲍姆在《马克思:新的全球化宗师?》中,指出“虽然在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内马克思曾被冷落,但是,‘今天马克思却具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原因有两个:一是苏联官方马克思主义的终结使马克思主义从苏联体制中解放出来,人们开始注意到马克思思想中真正有意义的东西。二是20世纪末出现的全球化资本主义证明了马克思于1848年所作的语言”29。其二,社会主义及其规范的重建。对此,弗雷泽和欧林·莱特等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莱特在《方位:通向社会主义替代方案》中对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进行了思考。他认为,“以解放议程为主旨的社会科学应该能够通过重新思考资本主义,提供通向社会主义的替代方案”30。其三,新帝国主义和左派政治坐标。大卫·哈维和艾伦·伍德等学者对他们都进行了专题研究。如哈维载《新帝国主义》中就三个主题,即在国家与资本的关系上、在伊拉克战争的性质上、在资本积累体制问题上对新帝国主义进行了研究。其四,《超越资本论》及其争论。在这个方面主要是写英国社会对于麦克·罗伯威兹的著作《超越资本论》的讨论。

在拉美国家,拉美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以及女权社会主义特别活跃。在社会主义理论探讨方面,认为“不能仅仅在列宁所确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

主义的体系中理解社会主义,而更应当历史地理解社会主义,面对市场经济的强势影响,社会主义在道德伦理方面的价值得到强调。但是,这样的研究如何与基尔特社会主义、伯恩斯社会主义、托派社会主义以及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划清界限,依然是问题”31。在现实实践方面,“近些年西方社会主义运动,表现为反资本主义全球化、世界社会论坛的形成以及欧洲社会论坛”32。

马克思主义研究虽自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内容,但他们有着一致的方向,即对新自由主义和新帝国主义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文献、人物及其流派的研究和对马克思主义当代性及其若干理论的研究。正因为这样,国外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着共鸣,马克思主义才在争论中不断地得以丰富,向前发展。

三、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研究

纵观近期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三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即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当代性。而对它们的解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对此,我还是比较赞同高清海提出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思路。

首先,实践唯物主义在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给出了一个解答。这里所指的“实践唯物主义”与上面所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式”很相似。之所以用这种范式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本质要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样,中国革命战斗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最有利地证明了这一范式的战斗力。相较于其他范式而言,这一范式克服了“科学”范式下教科书体系的束缚,给马克思主义以更多的活动和空间;改变了“人学”范式下对于自然界即生态环境的态度,因为实践作为人的能动性的同时也有着受动性,必须在实践中解决好这一关系;扩大了“文本学”范式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不仅仅是回到文本,更应立足现实、立足实践。而对于其他范式所具有的优势,实践唯物主义也有吸收,如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研究,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刚开始就是打破旧的哲学而建构一个新的科学体系;保持对人的研究,实践唯物主义是人的实践,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保持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研究,实践唯物主义要求将马克思文本同时代要求相结合,解决现实问题。

然而对实践唯物主义有人认为,它有着本体论困境、命名论尴尬和实践性吊诡。因此,就有必要加以说明。第一,是否有本体论困境?有的学者认为,“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本体论’出发,还是从‘物质本体论’出发一直聚讼纷坛,讫无定论,这是深入研究的一大障碍”33。对此,必须承认争论确实存在,但也要看到大多学者更多地肯定实践生成本体论。如俞吾金认为“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概念的认识维度或理论关系是根植于生存论的本体论维度上的”34。韩庆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既不是物质本体论,也不是实践本体论,而是感性实践生成本体论,这种本体论是一种开放性的、建构性的、过程性的、中介性的、感性的、动态性的本体论;这样的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生划时代变革的根本所在,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种崭新的形态” 35。因此,本体论困境正逐渐被一种统一的途径加以解决。第二,是否有命名论尴尬?有学者认为“实践唯物主义这一命名,虽然很好地概括了这一研究范式的主旨,但在寻求经典文本的材料支持方面缺乏有力的佐证”36。就这一论断,必须加以承认,因为这是一个事实。但也更应该注意到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种命名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同样也得不到佐证,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根本就没有对自己的哲学冠之以名。所以就命名而言,就呈现出多样化。第三,是否有实践性吊诡?有学者认为“实践唯物主义曾经以强烈关注现实的姿态介入并伴随着中国改革的进程,为改革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思想动力,但令人难堪的是,今天的实践唯物主义讨论都面临着对社会焦点问题失语的危险,在理论上强调实践的过程中却走向难以实践甚至反实践的吊诡”37。在这里,必须要清楚地知道实践唯物主义提供的只是根本性、总体的原则和方法,具体如何进行实践则不是哲学层面上的东西。纵观中国历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都是在实践中提出,并用以指导实践的,更是取得了无数硕果。在这里必须坚信随着实践的深入,实践唯物主义对于实践的影响会更加巨大。

其次,实践唯物主义在马克思本体论研究中也进行了诠释。除以上内容中对实践生成本体论的

分析外,还应该注意到:实践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是坚持物质概念的唯物主义立场;但它更加关注的主题是人类社会或社会中的人。具体而言,就是对人类社会的本体性研究。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是相互联系的人的结合体;社会是在单个的个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受某个人或者某个集团的控制,其具体的形态和性质都是由内部的联系更多体现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但从这方面而言,也可以看到人在这方面的能动作用即人可以通过改变经济基础从而改变社会,因此人类社会是具有着很大的能动性。这样的原理同样适用于证明人类社会中的人的能动性。故实践唯物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解答更加地优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持的单一的物质本体论;它展现出一个新的视角,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深层次地发展。

最后,实践唯物主义也展现了它在马克思主义当代性方面的魅力。如前所述,实践唯物主义回答了如何让研究马克思主义后,必须会产生一定的理论成果,再用这些作用于实践,从而缺的成功,这一过程就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实践唯物主义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思想,在于不仅仅重视物质或存在的客观性,更要看到它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现在时代变了,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的客观性不变,只有当下的人将所属时代的“形式”合理地附加在它上面,这样也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性的任务。同时,实践唯物主义也更多地关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遇到的问题,如发展问题、生态问题、经济危机等,并将这些问题拉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去,寻求解答,而最终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出现了新的形态,这也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当代性的成功。

基于以上的论述,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的近期研究状况,尤其是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又有很多条,但走实践唯物主义之路,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的关键。

注释:

1梁树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方法论原则》,《中国图书评论》。

2、3、4、5、6、12汪信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7、8、9、10、11、33、36、37单提平:《科学、人学还是文本学——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反思》。

13、34俞吾金:《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反思——从抽象认识论到生存论本体论》,《哲学动态》,2003年第6期。

14迟超波:《论马克思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3期。

15李万古:《论马克思的实践观》,《理论学刊》,1999年第5期。

16王平:《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世界观意蕴》,《江汉论坛》,2004年第1期

17、18、19朱葆伟、杨学功、贾红莲:《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若干热点》,《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2年第1期。

20郝立新、张伟:《近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2期。

21 马拥军:《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陈学明教授访谈录》,《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3期。

22、23、24、25吴猛:《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成果》,《学术月刊》,2007年第11期。

26、27、28王金林:《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成果》,《学术月刊》,2007年第11期。

29、30汪行福:《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趋势》,《学术月刊》,2007年第11期。

31、32邹诗鹏:《近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动向》,《理论视野》2008年第12期。

35韩庆祥:《实践生成本体论:马克思本体论思想解析》,《江海学刊》,2002年第6期。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如何解决我国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如何解决我国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体身心健康和国民生计的重大问题。食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仍然存在着食品安全状况差、食品掺假售假、农药残留、有毒有害食品坑害消费者的案例。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食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人们清醒地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我国政府和消费者谈论的焦点。食品安全问题是靠道德约束的,法律法规只有在借助于道德被提升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行为标准时,才能有效实施。“法德并济”是必要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出在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是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而《管子·牧民》中则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正之所废,在逆民心”,认为民心的向背关系国家的兴衰。质量安全问题,是个民生问题。事实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均与人民的生活乃至性命息息相关。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且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正反两面性,要求我们善于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矛盾。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显著好转,出口食品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但是,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一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存在不少问题。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档次不高、标准水平低、可靠性不强;有的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问题突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质量安全隐患多。二是生产经营秩序不够规范。少数生产经营者特别是一些小作坊偷工减料,掺杂使假;有的市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个别出口企业不讲诚信,逃避监管,使不合格产品流入国外市场。三是监管和执法存在薄弱环节。有的监管部门不认真履行职责,个别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监管环节之间衔接不够,重复执法和执法不严同时存在。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我国产品的信誉,损害国家形象,而且直接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危及企业生存。我们要认清形势,正视问题,采取坚决有力的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切实解决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全面强化质量监管。要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手段,严格市场准入。特别是对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要进一步提高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要建立严密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管,逐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管理,严格药品审评审批,切实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严把进出口关,对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产品实行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依法严格检验,严防问题产品进出国门。 二、集中力量搞好专项整治。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因此要着重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餐饮企业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重点单位,农产品、食品、药品和其他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及进出口商品等重点商品进行整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也离不开局部,全局高于局部。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整治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相互支持,协同配合。在专项整治中,各地区、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不搞本位主义,不推诿扯皮,不搞地方保护。 三、加强质量法治建设,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法规。辩证唯物论要求我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主观符合客观,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从加强源头监管、强化基础、应对贸易保护和歧视、完善应急机制、加强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舆论信息工作、强化领导责任等方面,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研究修订《食品卫生法》、《计量法》、《国境卫生检疫法》。最重要的是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依法打击各种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做到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院、系:年级:专业:

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 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答:对。(2分) 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运动变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成为后人进行实践的既定前提。因此,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2分)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2分)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从辩证矛盾的含义可以看出,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2分) 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对。(2分)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也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根据。(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没有无运动的物质。(2分)任何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的运动是没有的。(2分)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物质从本质上是不运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由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唯心主义则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2分)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语料库话语分析综述

近十年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Ten - year Research on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in China 摘要:文章从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领域出发,通过对2002年至2011年发表在国内八种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涉及到话语各个方向,对于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Abstract: From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thesis finds this fiel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lates to many directions of discourse and has a significant guiding role for the practice, but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 worthy our attention. All of these are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sises published in 8 kinds of core journals from 2002 to 2011 in China. 关键词: 语料库话语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 0. 引言 现代语料库语言学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门语言研究科学。语料库是指按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即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在20 世纪后半叶的西方语言学界, Chomsky的观点大行其道,秉承该学说的语言研究者唯直觉语料独尊。他们躲在书斋,满足于依靠自己的直觉语料从事语言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识到光靠直觉语料来研究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必须借助语料库语料以及其他各种语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克服直觉语料的局限与不足。这样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越发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成果仍然颇丰。 1. 研究样本 由于近几年运用语料库来做话语研究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检索主题与关键词,将文献定在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期间,研究样本来源为发表在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22篇文章。这是因为这8种外语类期刊有一定的权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415265434.html,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作者:李秋萍李莲 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7期 内容摘要:从2008年开始,《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都会引发学者们的研究。从研究角度上来说,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从研究方法上说,学者们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研究对深入剖析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影响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流行语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体来看,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也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十大流行语研究述评 从2008年开始,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每年都会推出由读者推荐、经专家评议后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十大流行语”条目时,《咬文嚼字》编辑部明确指出“十大流行语”征集要求是流行、创新、文明。在“十大流行语”的评定时,专家们并不止是考虑词频的高低,更要考虑三方面的价值,即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十大流行语”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语言学者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根据中国知网搜索结果显示,从2008年《咬文嚼字》公布“十大流行语”至今,共有20篇关于“十大流行语”的研究论文,综观这些论文,在研究角度上,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在研究方法上,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一.对某年“十大流行语”的单独研究 以某一年的“十大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年“十大流行语”的生成、特征、传播、影响。如林洁雯《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析与流行语特点研究》(2009)对流行语的特征、形成 和传播进行了分析,认为流行语有四个基本特征:流行性、时段性、新型性、快速传播性,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条件有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和使用者心理因素。 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稍多,王淏《刍论新词语的产生方式和传播特色——以咬文嚼字发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产生方式进行分析,认为流行语的传播特色突出了快和大众接受时间越来越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行语的影响,包括映射科技进步、诉说文化变迁、传播正能量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翟潇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名作欣赏,2014.12)把流行语的社会特征与行业、性别、社会地位、心理状况、社会现象等因素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 6、ACD 7、CD 8、CDE 9、C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 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 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 (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 平的社会意识 (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 (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 (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 (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五、简答题 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 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 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 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 大多数,那些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和社会集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第小题 1 分,共30 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c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c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 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d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a —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

简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浅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关键字 网络语言;因素;发展趋势; 一、关于“网络语言”涵义及现状的研究 1.网络语言的涵义研究 网络语言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既可以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指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全部包括在内。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又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于根元,2001)。 较早开展网络语言研究的劲松、麒可(2000)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是与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自称网民、特称网虫的语言。 周洪波(2001)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 于根元(2003)指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何洪峰(2003)进一步指出,网络语言是指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其基本词汇及语法结构形式还是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这是它的主体形式;二是指IT领域的专业用语,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网络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其三,狭义上是指网民所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总的看来,研究者基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2. 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如: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表示,网络语言的混乱,是对汉语纯洁性的破坏,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对此类现象加以引导和批评。国家网络工程委会副秘书史自文表示,老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比如说在写出作文的时候,可以针对彩简单的网络语言还是用含义更有韵味的唐诗更好做一个主题研讨会,和学生一起探讨。这样就可以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于用何种语言形式多了一个选择,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如:北京教科院基教所研究员王晓春表示,在网络世界里用网络语言无可厚非。但在正式场合要引导学生不使用网络语言。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正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分析一下怎样度过有限的大学生活

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活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大学时代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段黄金岁月里,大学生会有一些关键的变化。大学时代是一个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以及逐渐修正,以致成为一个人的人生信仰的阶段;这个时段承载了大学生太多的内容,它这被称为是具有非凡潜力的时光,也是发展潜力的最佳岁月。无论从好坏、真假、善恶、未来前途、等方面来说。 在这轻狂的时光里,一部分要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大学生在修业时也要修德,我们不仅要技术精湛,也要厚德载物。纵然是一工科学生,要成大器,没有深厚的人文修养是不可能的。 大学生对我们国家特别是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作用自不待言,大学行能否健康成长关系我国的前途和命运。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大学生就是这个关键时期的建设者与实行实践者。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恩格斯、马克思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其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 从个人方面来讲。大学校园是我们中学理想-上一所完美的大学-终结的地方,高中的努力让我们大家有成为一名在高校就读学生的资格。在这个时期我们可能会没有应有的目标和理想。我们一般都会感到有挫败感、孤独、崇拜、和缺少激情等负面情绪,这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的通病! 俗语有云:人无志不可以立。大学生的处在人生最美好年华,理应在激情中实现自己的志。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我们的形为具有导向作用。我们提倡先进文化和道德,只有发挥他们的导向作用,才能使我们知荣辱,才能使我们在大学中有努力的样子,才能发挥在大学生中的示范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也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凝练。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真善美,作为我们明辨是非,为人形事的座右铭。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指引作用是巨大的。我们以社会主义荣辱贡作为行动指南也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接受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许多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很多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党的方针政策,心系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危。不少大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且在申请入党和入党以后,基本上都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起到带头表率作用。 从学校方面来讲。学校是学生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因为学生有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渡过的)。 学校的管理机制、师资力量、人文底蕴都对学生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学校在发展过程上始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实现人性化管理,不能顾此失彼。老师、学生、学校构成了一个矛盾关系。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范畴,矛盾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矛盾的对立与斗争与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并处在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对立面间之间又想到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是矛盾的同一性与其斗争性是相互的联结的,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也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是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这由学校,学生,老师形成的矛盾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3、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 A、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 B、哲学是世界观的表现 C、哲学就是世界观 D、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是 A、专指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 B、专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领袖 C、对历史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人物 D、专指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5、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6、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A、社会革命 B、社会改革 C、科学发展 D、教育普及 【】7、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8、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的是 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监听则明,偏信则暗 【】9、把感觉经验当成世界的本源,这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语言学功能研究综述

语言学功能研究综述 “功能”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思想,其发展甚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文章旨在理清语言学研究中“功能”的发展脉络,并探索其在个语言学派之间的传承和相互影响,最后简述元功能思想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标签:语言学功能综述 功能一词在《世界诗学大辞典》的定义是:在符号学中,其作为术语的使用分为三个方面:语言功能、句法功能、叙述功能。对“功能”这个术语各语言学派有不同的理解。 语言学研究中有关功能的基本理论和成果 (一)古希腊的功能派 西方语言学最初的功能派出现在古希腊,也称为“描写民俗派”。当时以Protagoras和Plato为代表的智者学派的语言观,归属功能主义语言学。Protagoras 第一次从语义功能角度把句子分成祈求、提问、陈述、命令四类。功能派强调异常,趋向描写性,把语言看成行动;关心的是意义跟修辞功能的关系;强调语言是选择,是资源;强调对语篇的语义解读,并把可接受性或用途(实际出现或可能出现什么)作为理想化标准。 (二)布拉格学派 胡壮麟(2002)称布拉格学派对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从“功能”的角度看待语言,认为语言是一种功能,是一种由某一语言社团使用,用来完成基本职责和任务的工具。Mathesius于1923年提出了二功能说,即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表现为两种情况:单纯的交际;呼吁。Mathesius的功能主义主要是一种研究方法。 布拉格语言学派在句法上的功能分析对以后的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Mathesius提出著名的句子功能全景,认为有必要把句子的实际切分和形式切分区别开来,实际切分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表达的出发点(主位)和表达的核心(述位)。 受Büler思想影响,布拉格学派在《论纲》中阐述了语言的两个基本功能:体现智能言语活动的社会功能及体现感情言语活动的表现功能。社会功能又分为两方面,一是交际功能,二是诗歌功能。 布拉格学派的Jakobson(1960)在Büler的功能观的基础上将语言的功能扩展为六个:指称功能、诗歌功能、表情功能、呼吁功能、寒暄功能及元语功能。Jakobson功能主义的思想核心,即语言的手段一目的模式。lakobson的“六功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要多得多。”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2.【材料1】英国着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着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研究??互联网??现状展望 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其着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1]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2]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3]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4]37-38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5]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6] 国内学者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概念虽然措辞不同,细化程度不一,但其整体倾向是一致的, 即将网络语言的涵盖面作了广狭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所有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多指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笔者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刘海燕、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了这一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国内学者大多以后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 美国语言学家Davis和Brewer在其着作中指出,在键盘上写、屏幕上读的网络交际用语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很多特征。[7]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4]55,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4]95,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4]98。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8]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9]孙鲁痕则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10]从以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关于网络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俗哲学》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一观点() 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5、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 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6、“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 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7、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这样的做法违背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