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_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大家看这是什么?

(出示吹泡泡的瓶子)谁来吹泡泡?(找学生上前边来吹泡泡)

问:吹泡泡好玩吗?(好玩)

师:吹泡泡不仅好玩儿,其中还隐藏着科学的秘密呢,大家想知道吗?一会儿你会在课上找到答案。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一、导入:

播放水黾的视频。

师:同学们,水黾为什么能在水面上?谁能猜猜原因?

师:同学们猜可能和水面有关,那水面会有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

研究“水面的秘密”(板书课题:水面的秘密)

二、探究活动:

1、观察水的表面的样子

启发学生观察桌子上的一满杯水的表面是什么样的,并请学生来描述一下水面的样子。(师根据学生描述板书“凸”字)

在启发学生观察量筒里的水面的样子,并请学生描述水面的样子。(师根据学生描述板书“凹”字)

启发学生根据两个现象提出问题:(1)杯子的水面为什么是凸出来?(2)量筒的水面为什么是凹下去的?

2、实验探究活动

(1)介绍桌上的实验器材

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实验器材,并教给学生滴管的使用方法。

(2)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你认为还能往这一满杯水中加水吗?如果能,你猜猜再加几滴水才

能使杯子里的水溢出来?

问题2:你认为能往这杯水中放回形针吗?如果能,猜猜能放几枚,杯子里的水溢出来?

问题3:你能用硬币盛水吗?如果能,猜猜能盛几滴水?

对于以上问题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到实验记录单的我的猜想的格子中。

(3)分组实验

出示温馨提示:

A、往杯子或硬币上滴水时,要一滴一滴数清楚,并且仔细观察水的变化;

B、往被子里放回形针时,要轻轻放,手不能接触到水面,并且要注意水面的变化;

C、记录员要做好记录。

各小组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情况进行汇报,并将汇报小组的实验记录进行对比。

提问:通过各小组的汇报,你有什么发现吗?(猜想与实验结果相差挺大)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出示资料卡揭示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并进行板书。

(4)游戏体验,深化认识

请几名同学到前面来做游戏,游戏做法:学生手拉手站成弧形,根据老师的

描述做动作。

情境描述:在一杯子里盛满了水,水表面的水分子们手拉手紧紧靠拢,相互

吸引,可是水一滴一滴不断地往里加,大家看,一滴水加进来了,水面动了动,又一滴水加进来了,水面又动了动。就这样水一滴一滴往里加,但是水分子们始终是手拉手,相互吸引。

小结:水面的水分子就像刚才同学们一样手拉手紧紧靠拢,相互吸引,这就形成了水的表面张力。

(5)挑战极限

请学生做挑战性实验:你能让一枚硬币浮在水面上吗?(给学生一枚硬币和

一个小叉子,请学生做实验。)

3、联系生活

(1)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吹泡泡的原理

请实验成功的小组在玩吹泡泡的游戏。

提问:泡泡为什么又大又圆呀?(让学生解释吹泡泡的现象。)

(2)生活中的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出示露珠、水龙头滴水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2)解释水黾为什么浮在水面的原因

播放水黾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水黾浮在会面的原因。

(3)水的表面张力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下雨了,我们要出门怎么办呢?(打伞)可是我的伞是布做的,能挡

雨吗?(能)这是为什么呢?(播放视频)

三、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水的表面张力,你能想办法改变水的表面张力

吗?(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做实验来研究。)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多关心,多研究,相信大家一定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科学的秘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水有了一定的认知,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认识水的表面张力,从而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并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相关的知识基础与积累

1、已知领域: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水的特性,知道水有浮力,体验到了有的物

体在水中上浮,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

2、未知领域:学生经常玩水,但是对玩水时的现象却很少注意,因此对于水的表面张力没有太多的认识。

3、难知领域:难以体会水的表面张力。

二、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及现状:

学生在学习第三单元的前几课时,已经对水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的能力了,只是欠缺细心操作的能力,本节课对学生的细心操作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培养。

三、学生兴趣点

学生的兴趣点是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课堂检测效果分析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题主要有以下题型:填空、简答题和实验题。所出题型涵盖了本节课所学内容,个别题型新颖,知识点较为全面。本次评测共分为三大题。第一题填空题,目的在于

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第二题简答题,考察了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能力;第三题实验题,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具体情况分析

1、填空题:

填空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本题学生的正确率较高,这说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非常的牢固。

2、简答题:

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的能力,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如果善于观察的话还是能够按要求写出几种现象来的。从卷面来看学生这道题答的还是不错的,这说明学生是很善于观察的。

3、实验题:

这道题主要考查的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通过做实验发现,水里滴上洗洁精后,浮着的硬币沉下去了,这说明洗洁精可以改变谁的表面张力。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再次体验到了科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欲望。

《水面的秘密》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水面的秘密》一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科学》中的一课。

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玩水,已初步了解了水的特性,知道水有浮力,体验到了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本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操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关注探究身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

水的表面张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是生活中关于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却很常见,因此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来发现水的表面张力,从而对水的表面张力上升到一定的理论认识,通过游戏体验帮助学生深化认识水的表面张力。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互动交流的思想,主要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发现法、实验法等方法。

三、学习方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搜集整理

信息→思考与讨论→实验与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

《水面的秘密》课堂检测题

一、填空:

1.水是由许许多多的组成的。水表面的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

2.硬币浮在水面上主要是水的支撑的结果。

二、简答题:

说出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至少写三种)。

二、实验题

让一枚一角硬币浮在水面上。向水里加几滴洗涤精,硬币还会浮在水面上吗?试试看。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探究、

交流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初步得出结论。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操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科学、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

一、从生活入手,激起探究兴趣。

“生活是探究学习的源头活水。”“玩水”的经验学生并不陌生,虽然学生都玩过水,但对

于水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并没有认真观察过,思考过。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去观察一满杯水的水面和量筒里的水的水面,使学生发现满杯水的水面有点鼓的,而量筒里的水面是凹的,学生立刻对两种现象产生了疑问,学生想探究的欲望一下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通过三个问题对学生适时引导,使学生在猜想中确立了科学探究的目标,并纷纷积极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二、有序地观察,引导自主探究。

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观察水面的变化,从而得出水面的秘密就是水有表面

张力。我通过几个问题启发学生小组讨论,大胆猜想。并及时把学生的猜想结果记录下来,以便与实验结果作以比较。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水面,观察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做到有的放矢,培养了学生课堂上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发现往杯子滴了好多滴水了(或者往杯子里放了好多枚回形针了),水面都突出杯子面很高了,但是水还没流出来,纷纷感到奇怪。而用硬币盛水的小组,在滴水的过程中,发现水面越滴越高,都快成球形了,水还没有流出来,充分体验到了水面神奇的现象。这样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交流、结论这样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有序地观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神奇的水面现象就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从而揭示出了水面的秘密。通过几个不同的观察水面的探究活动,教师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科学有序地观察,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认真、有序的观察能力,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合理的拓展,问题使探究走出课堂。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导火索。我设计本课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从问题引入又从问题结束”。

引入性问题是将学生领入探究学习之中,在探究中不是以解决问题而圆满,而是以最终又提出新问题进一步探究而圆满结束。在课堂探究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观察、交流、结论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发现了水有表面张力这一现象。然后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的探究学习就会持续发展下去,而学生科学素养也就是在这样一个个问题引入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和完善的。

课标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通过小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科学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我想以《水面的秘密》这节课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分析。

一、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形式,利用游戏导入不仅能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还能激发

孩子的科学探究欲望。比如我设计的课前活动让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带着对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课前游戏的设计不仅突出了本节课的探究重难点,同时还提醒我们课前活动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有针对性的,和本节课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学习中要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获取知识。而且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如我在课上让孩子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疑问,进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欲望,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实验,从实践中获取水具有表面张力的科学知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主次之分,难易之别,课堂教学要完成学习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图片展示,板书解析等途径。然而,当用信息技术与之进行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利用微机和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四、促进思维能力训练,加深对探究知识的理解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着深远的影响。我在课件中的大量网络资源的运用,使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及扩散性的训练得到加强。科学课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泛,很多是学生不能亲自观察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将许多无法实地观察的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有目地的把学生的视野、思维引向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对水的表面张力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