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学习笔记

文学概论学习笔记

文学概论学习笔记
文学概论学习笔记

第一章文学的本质特征

王桃令

1、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人、事、物。

2、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分析、比较、选择、缀合、创造性的加工、提炼概括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缀合、加工、概括、提炼、预言,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的动机,大致有以下四大类:泄情动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私欲动机。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3、艺术虚构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指艺术家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通过缀合、想象、联想、推理等心理机制,把现实中本无有、

按情理却可能存在的艺术形象、情节、环境等生发构想出来。

4、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可感的、概况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图画。

5、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形象的具体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的特性。文学形象性的基本特点是:描绘的具体生动性;艺术的概括性;审美的感染性。

描绘的具体生动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一个特点。即所描绘的是这个人、这件事。

艺术的概括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二个特点。即描绘的是这个人、这件事,反映出的却是某一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审美的感染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三个特点。即通过文学形象唤醒人们的美感,使人们沉浸文学形象所表现的境界中,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6、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通过作家的艺术想象,以文学艺术所特有的艺术假定性创造出既不同于生活原貌又符合生活情理和人物感情逻辑的逼真度高、感染力强的艺术形象,这就是艺术真实的特征。

7、文学的倾向性

文学的倾向性指作家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对于现实生活爱憎态度在作品中的表现。也就是其作品的形象体系显示出的对一定的社会问题、政治道德、感情情趣的是非评价和爱憎态度。

8、典型形象

典型形象是指通过丰满的鲜明的独特个性,表现出来某一类人精神状态的显着共性,又能深刻地反映出一定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方面的艺术形象。

9、文学的典型性

文学的典型性是指文学形象以它鲜明独特的个别性,概括社会生活某些本质特征的深广程度。文学的典型性包括人物的典型性、环境的典型性、情节的典型性,细节的典型性,感情的典型性等。

第二章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1、文学作品的内容

文学作品的内容包含作家审美评价和社会生活。其构成要素是题材、思想、主题、人物、环境、情节。

2、文学作品的形式

文学作品的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组织、结构,及其表现形态和具体手段。它的构成因素是结构、语言、体裁等。

3、素材

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并不能都写入文章之中。

4、题材

题材指的是经过作者的选择、提炼、缀合、加工和改造,写入作品用以表现作品的思想和主题的一组完整的生活材料。

5、主题

主题指作品所描绘、评价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所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

如《白毛女》通过对喜儿遭遇的描绘,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现实,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歌颂了我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6、形象大于思想

形象大于思想指作品的形象所反映出来的客观思想常常超出作家创造形象时的主观思想

7、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是指通过独特的,丰满的,鲜明的,能够唤起美感的个性,来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某些本质和规律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品中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8、环境

环境指围绕着人物的、形成其性格的、驱使其行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社会环境和具体生活环境(特别是人物关系)

9、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指围绕着典型人物的环境。第一,典型环境中的具体生活环境比一般环境更鲜明、生动和突出。第二,通过人物的具体环境所体现出来的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发展的形势和趋势更充分和深刻。

10、情节

情节指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关系、人物行动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的构成离不开事件、人物和场景。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有的作品为了主题表现,人物刻画的需要,或为了加强艺术感染力,还有意的把情节倒置过来,这在文学创作中是允许的。

合情合理、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引人入胜、丰富多彩、系统完整的故事情节才能感动读者,教育读者。

11、结构

结构指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题材进行裁剪、布局、弥缝、呼应,并使作品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完整的艺术整体的组织结构。

裁剪指对素材的取舍、选择。

布局指对作品各部分内容的地位的安置。谁主、谁次;谁前、谁后;何处密,何处疏;哪倒叙、哪插叙;人物关系如何建立;章节段落如何划分;重点高潮如何

安排等等,都属于布局问题。对布局的要求是:主辅分明、疏密相间、详略适宜、匀称谨严。

弥缝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具体连接,即通常所说的“穿针引线”的工作。对弥缝的要求是:精巧周密,无斧凿痕迹。

呼应指通过作品中不同部位的相同,相似或相近的细节描写,使作品首尾照应、一气贯通。

12、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专指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又称文学作品的语言。

文学语言应该具有音乐、绘画和雕塑的特点,能够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动态的描绘生活和反映思想。

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是指它的音响、韵律、节奏的和谐,使人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强烈的感染。

13、人物语言

人物语言指作品中人物的独白、对话、日记、讲演、书信等。

14、叙述人语言

叙述人语言作品中叙述人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描写场景、抒发感情、评论事物的语言。

15、人物个性

人物个性指人物身上的一切具体可感的,与众不同的特点的总和。即人物独特的语言,行动,心理,气质,思想感情,作风气派,兴趣爱好和外貌等,总之:是指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单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外在和内在的特点。

第三章文学体裁

1、诗

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诗着重抒情,更富个性;内容和形式高度凝练、精美;想象自由而大胆;结构跳跃性强;韵律和谐、节奏鲜明、格调铿锵、朗朗上口。

2、抒情诗

抒情诗指直接抒发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的诗体。它的基本特征是感情的直抒,但也可以借景抒情,或托物寄情。

3、叙事诗

叙事诗是一种把叙事和抒情结合为一的诗体。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

4、格律诗

格律诗指在节奏、押韵、字数、行数、章节结构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诗体。

5、自由诗

自由诗指在节奏、押韵、字数、行数、章节结构等方面都没有严格规定的诗体。

6、意境

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一定的生活景象(包括自然景象和社会景象)与诗人所抒发的某种思想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7、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比,是打比方。兴,是触景生情的联想,或托物兴词的抒写。

8、夸张

夸张是指抓住人、物的某种特性或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人、物的形象特征,使这一人、物的特性或者特征更为鲜

明突出,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以充分表达,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获得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和艺术感染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9、象征

象征是指以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间接表现抽象或其他事物的观念。

作者为了增强诗歌的艺术性,或由于某种社会原因,不愿或不便直接表露他意欲表现的某种事物或思想感情,而去描绘与之相似相通的另一事物,含蓄地隐蔽的抒发其感情,使读者从中体会到他的思想意图的艺术手法。

10、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的散文体的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又叫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包括;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

品的时代背景

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11、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通常指供戏剧舞台演出用的文学剧本。

喜剧文学的基本特点:①用人物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不用叙述人的语言,而是通过人物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揭示人物性格,表现矛盾冲突,展现思想和主题;②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高度集中;③具有紧张集中的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基础,是高度典型化了的矛盾冲突。戏剧家通过戏剧冲突适应观众的欣赏要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12、戏剧艺术

戏剧艺术是综合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13、悲剧

悲剧反映的冲突所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恩格斯语)“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产生的效果是使观众悲愤和同情,激情观众对进步理想、正义事业、合理要求热烈追求的崇高感情。如:《甲午海战》。

14、喜剧

喜剧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如:果戈里的《钦差大臣》。

15、正剧

正剧的戏剧冲突是反映日常生活或政治生活中正面力量与反面力量之间的斗

争,正面力量经历千辛万苦,最终还是战胜了反面力量的阻挠和压迫,取得胜利。正面人物也可能在激烈的冲突中英勇牺牲,但这种牺牲并不意味着失败,因为在正剧里,冲突最终是按历史的必然要求解决的,这种解决正显示出了正面力量的胜利。正剧让观众在悲喜交集中收到感动和教育。如:《白毛女》。

16、散文

散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等。

散文选材广阔多样;描写真人真事,不能仰仗虚构;结构形散神不散,指文笔自由疏放,但主题集中和章法严谨缜密,脉络清楚,首尾一贯;语言简洁、凝练、优美、明丽。

17、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它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抒情散文的特点:①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结构更富节奏感、语言更准确、凝练、形象、生动、音律优美,诗情画意十足。

18、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按照文学创作的规律,充分运用除虚构和创造性想象以外的文学手法,对当代社会出现和存在的典型人物、事件、现象、问题进行形象化的再现,同时又饱含哲理思辨、理性光芒和批判精神,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既有新闻价值,又有文学价值散文样式。

19、杂文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杂文包含了评论和形象这两个要素。杂文的评论是对现实的直接而又迅速的评论(说理)。杂文又具有文学的因素(杂文的形象要

求准确、贴切;杂文的文笔富于讽刺和幽默色彩;杂文的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它短小精悍,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第四章文学的创作过程

1、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按照其创作意图把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

艺术构思包括作品题材的选取和提炼,主题思想的酝酿和确定,人物性格、人物活动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考虑和设计,故事情节发展与整体结构布局的安排和设置,以及研究和探索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等。

艺术构思的实现,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生活到艺术的质的飞跃,是作家所进行的一项十分艰巨的创造性劳动,从中能显示出作家对于现实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艺术构思因作家的创作个性、作品体裁、篇幅长短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艺术构思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打腹稿、记要点、拟大纲、列人物表等等。艺术构思是作家艺术创造力的表现,深受作家思想修养、艺术修养、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制约,是以坚实的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作家的思想修养与艺术修养越高,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其艺术构思就越趋于完美,就越有创造性。

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制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思维,进而在头脑中孕育成一个全新的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简言之,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艺术构思中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现象有: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虚构与生发),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2、艺术技巧

艺术技巧是文学创作的要素之一。指作家,艺术家提炼生活素材,设计作品结构,安排情节线索,运用语言,色彩,音响等艺术手段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的一整套技能。

3、灵感

灵感指文艺、科技活动中因偶然机遇而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4、个性化

个性化指作家根据生活素材塑造典型时,不但不打平形象的个性,反而要力图突出形象的丰满的鲜明的多侧面的复杂的独特个性。

5、概括化

概括化指在创作过程中把一般的材料通过艺术改造,提升到足以充分地,深刻地表现和揭示生活某些本质特点和规律的水平上来。

6、典型化

典型化指把不典型或不够典型的生活材料,按照文学的特殊规律,经过选择、集中、想象、虚构、夸张、幻想等艺术加工,变成具有典型性的文学形象的过程。

7、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形象作为思维运动的形式,以感情作为思维运动的推动力,带有作家个性特征的思维。理智作为感情的基础,寓含在感情的因素中,在暗中对感情起规范作用。

8、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

第五章文学的创作方法

创作方法指作家从事文艺创作时如何认识和表现社会生活的艺术方法。即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所遵循的美学原则。

对于每一个作家来说,他所以采用或遵循某一种创作方法,又总是和他的世界观以及生活经历、艺术修养、美学观点、创作个性等因素紧密相联系的。

常见的创作方法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西游记》)、积极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红楼梦》)、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第六章文学的风格和流派

1、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它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

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2、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是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

这种流派,从作家主观方面来看,是由于政治倾向、美学观点和艺术趣味相同或相近而自觉结合起来的,具有明确的派别性。他们一般有一定的组织和结社名称,有共同的文学纲领,公开发表自己的文学主张,与观点不同的其他流派进行论战。

第七章文学欣赏

1、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是读者通过对作品语言符号的解读,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像、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

2、文学欣赏的差异性

文学欣赏的差异性指不同的读者的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思想性格、兴趣爱好、具体心境、审美倾向、艺术趣味与欣赏能力的不同,导致在欣赏对象、内容、格调以及欣赏的深广程度、审美感受方面所产生的的差异。

3、文学欣赏的共鸣

文学欣赏的共鸣是文学接受(指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各种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消化或扬弃)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指由于读者的思想情感,或经历遭际,与作家表达的作品中人物所具有的相通或相似,从而受到深刻打动,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可能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4、文学欣赏的净化

文学欣赏的净化是共鸣的进一步发展,是指读者通过欣赏活动,实现去除杂念、提升人格、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过程。

5、文学欣赏的审美感知

文学欣赏的审美感知指读者通过阅读、了解作品语言的涵义之后,在头脑中唤起表象联系,在想象中产生对作品描绘的艺术形象的感知。

6、文学欣赏的审美判断

文学欣赏的审美判断指读者根据自己对艺术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自觉不自觉的对作品从真善美的角度做出判断。

7、文学欣赏的审美享受

文学欣赏的审美享受是指作品引起读者对作品形象的感知、体验、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心理的积极活动,从而获得精神愉悦的美感。

8、文学欣赏的再创造

文学欣赏的再创造是指读者基于作家创造的作品基础之上,对其作品形象的补充、丰富和改造。再创造可能会发现作者没有发现的问题,体会到作者所没有体会到的意义,作出不同于作者乃至较作者更为准确的结论。

第八章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以文学鉴赏为基础,根据一定的哲学思想、社会理想、政治观点、道德观点和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作家作品(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等)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和评价的科学,是文学鉴赏的深化和提高。

优秀的文学批评不仅会对同时代个别作家作品起到支持、鼓励和指导作用,还会对同时代作家群体的创作思想和艺术倾向产生很大影响,甚至能改变一代文学风尚。它不仅能提高读者的接受能力和艺术趣味,还能促进社会和时代的审美理想的形成。

附一:分析人物

分析人物就是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所谓思想性格,是指这个人物在理想、思想、感情、品质、意志、气质等方面的特点。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环境)中形成的,表现在他的行动、语言、作风、心理活动和衣着外貌中的。所以,要分析人物就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

文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

文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1)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文学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 2、文学理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研究对象。 3、历史上的文学观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文本有再现型文本、表现型文本、象征型文本等呈现类型。 5、文学媒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摹仿论:是关于文学是对宇宙万物的摹仿的看法体系.这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观念,又可称再论. 2、蕴藉 3、高雅文化 4、陌生化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从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狭义说明文学的含义。 答:文学一词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即文学是富于文采和语言作品和人的学识渊博。 文学一词的广义就是人的所有语言性符号行为及其作品的代名词。 文学一词的狭义是以表达情感为主并具有文采的语言作品。 2、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第一,从学科性质看,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学科主要是关于人类生活方式、 价值、理想范式等的学科,包含哲学、历史学、伦理学、修辞学和艺术学等。第二,从学科 对象看,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文学理论当然要思考个别的文学问题,但这种思考往往要在一个包含若干个别的普遍层面进行,要在对于个别的关注中从事一定的普 遍性概括,从个别上升到普遍。当然,另一方面,也要从普遍沉落为个别。 3、简析文学文本的几种文化类型的相互渗透。 4、简析文学媒介如何影响文学形象及其修辞效果。 5、为什么说文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形象?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声语”现象。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一、单选题 1. (4分)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这个观点,一般称为 () ? A. “感物”说 ? B. “养气”说 ? C. “胸有成竹”说 ? D. “镜子”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2. (4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语出自() ? A. 白居易 ? B. 柳宗元 ? C. 周敦颐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3. (4分)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体验所达到的准确清晰与概括深刻的程度,这是文学作品的 ? A. 创造性 ? B. 真实性 ? C. 倾向性

? D. 艺术性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4. (4分)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 ? A. 情感体验 ? B. 声音节奏 ? C. 语词形式 ? D. 逻辑结构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5. (4分)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 ? A. 艺术直觉 ? B. 艺术灵感 ? C. 艺术想象 ? D. 艺术情感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6. (4分)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 ? A.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 B.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 ? C. 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 ? D.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7. (4分)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 A. 电影文学 ? B. 电视文学 ? C. 戏剧 ? D. 小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8. (4分)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文学思潮是() ? A. 浪漫主义 ? B. 现实主义 ? C. 古典主义 ? D. 现代主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9.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Theory 课程编号:011501-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后续课程:美学概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流派、文艺心理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论、中国文学批评史 总学分:4 总学时:72学时(其中64课时为理论讲授,8学时为实践环节) 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功能、发展、创作、风格、作品、语言、鉴赏、批评等基础理论。具体包括: 1、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研究与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 2、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3、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与成为中文专业的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方法: (1)教师应按本教学大纲认真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和准备教学内容,着重讲清楚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同时注意追踪文学理论的前沿动态,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课堂讨论、情境模拟、互动交流、自学辅导、课题研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应将文学概论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进行,努力扩大知识视野,“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浅析汪曾祺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浅析汪曾祺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论文关键词:汪曾祺作品语言风格 论文摘要: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具有独特地位的作家,也是一位深受读者欢迎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汪曾祺的作品充分汲取了古典文学的营养,突破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形成了其具有独特韵味的文学语言。本文以汪曾祺的小说散文为研究对象,拟探讨汪曾祺小说语言风格特色, 对于进一步理解汪曾祺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帮助,也期待人们对汪曾祺语言有更深入的鉴赏和研究。 在当代文坛上,汪曾祺以自己珠玉般的篇什,显示了他那简淡恬适的个性气 质和古朴明净的传统风格,表现了驾御语言的高超功力和卓然不凡的语言风度。由于种种原因,汪曾祺并不算一位多产作家,然而,他那篇篇佳作赢得了人们的喝彩,尤其是他那幽兰清菊般的语言更是令人口齿留韵,难以释怀。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且由于汪曾祺长期在北京从事文学和京剧戏曲的编辑和编剧工作,大大影响了他的小说语言,使他操成更为纯熟流利的京味儿普通话。而这京味儿又是最恰到好处的,它平添了文学的生活姿态和个性色彩,而绝无油嘴子之弊,令人感到朴素而不平板,流畅而不浮滑,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这种语言的功底和魅力显然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汪曾祺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甘美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了一种新文体。 一、口语化的语言

汪曾祺在《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一文中曾经写道: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这种文化的积淀自古就有之,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和蕴蓄,就形成了一种“书面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增添文章的底蕴与深奥,让文章显得悠长而具有深味。与这种“书面文化”相对的则是一种“口头文化”,它是一种民间文化,可以是方言,也可以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它集中就表现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他自己也说:我对民间文学是有感情的,民间文学丰富的想象和农民式的幽默,民歌比喻的新鲜和韵律的技巧使我惊奇不置。而当这种“口头文化”与“书面文化”一结合,就变得雅俗共赏,俗中见雅,既符合知识分子的阅读要求,也给平民带来了阅读的方便。下面就分析汪曾祺作品中口语的运用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王安忆语)。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便可体会到,正如王安忆说过的“汪曾祺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确实如此。王安忆又说:“汪曾祺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汪曾祺小说散文的语言特色重要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举个例子,“我家后园有一棵紫薇。这棵紫薇有年头了,主干有茶杯口粗,高过屋檐。一到放暑假,它开起花来,真是‘紫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

2007 2008年度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007-2008年度《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 文学概论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普通高校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一门思考文学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 文学概论以文学的具体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属性、特点和规律,发掘文学所呈现的人生体验、价

值追求;以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个案,在对具体文本的分析中进行一定的普遍性概括;以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为其任务。通过学习文学概论课,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审美文化素质,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文学专业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点和有关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的能力,并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主要让学生了解文学本质和特征,文学形象的含义、特点和类型,文学作品的构成规则,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运用理论阐释各种文学现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他文学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建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文学概论》课程,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 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文学概论》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浅析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浅析xx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在当代文坛上,xx以自己珠玉般的篇什,显示了他那简淡恬适的个性气质和古朴明净的传统风格,表现了驾御语言的xx功力和卓然不凡的语言风度。由于种种原因,xx并不算一位多产作家,然而,他那篇篇佳作赢得了人们的喝彩,尤其是他那幽兰清菊般的语言更是令人口齿留韵,难以xx。xx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且由于xx长期在xx从事文学和京剧戏曲的编辑和编剧工作,大大影响了他的小说语言,使他操成更为纯熟流利的京味儿普通话。而这京味儿又是最恰到好处的,它xx了文学的生活姿态和个性色彩,而绝无油嘴子之弊,令人感到xx而不平板,流畅而不浮滑,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这种语言的功底和魅力显然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xx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xx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了一种新文体。 一、口语化的语言 xx在《xx文学的语言问题》一文中曾经写道: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这种文化的积淀自古就有之,从《诗经》到《xx》,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和蕴蓄,就形成了一种“书面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增添文章的底蕴与深奥,让文章显得悠长而具有深味。与这种“书面文化”

相对的则是一种“口头文化”,它是一种民间文化,可以是方言,也可以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它集中就表现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他自己也说:我对民间文学是有感情的,民间文学丰富的想象和农民式的幽默,民歌比喻的xx和韵律的技巧使我惊奇不置。而当这种“口头文化”与“书面文化”一结合,就变得xx俗共赏,俗中见xx,既符合知识分子的阅读要求,也给平民带来了阅读的方便。下面就分析xx作品中口语的运用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1 / 8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xx,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xx语)。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便可体会到,正如xx说过的“xx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确实如此。xx又说:“xx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xx小说散文的语言特色重要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举个例子,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无功利与功利: 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B.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C.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简洁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3)情感与认识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我爱这土地》 7.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

大一下学期文学概论提纲及知识点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文学活动系统的构成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学理论的任务 ①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更是文学作品再现或反映的对象; ②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不仅是写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 ③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通过阅读作品而与作者达成沟通; ④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和读者阅读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2.最早的文学理论称为什么? 诗学诗论 3.文学原始发生的学说主要有那些 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从古至今,文学至少有着哪些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通行含义、 西方关于文艺心理方面的有哪些学说? 净化说、移情说、心心理距离说、直觉说、审美态度说、无意识升华说 5.文学话语应包含那些内容? 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6. 什么是话语蕴藉?文学作为话语蕴藉具有的几层含义?分别是什么?文学作为话语蕴藉的典型形态是什么?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两层含义;分别是:①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活动作为蕴藉着话语的活动,主要是指文学性质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造和接受过程,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可能性。②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的话语要有蕴藉的属性;含蓄和含混 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艺术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何种性质? 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 7. 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是什么?社会生活 8. 文学创造就是以什么为原料的生产活动?话语 9. 历来文学创造主体的种种解释? ①.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②.主体即“旁观者” ③.“移情者”④.主体即“集体人” 作家是体现着人类集体无意识的精神生活的人 10.文学创造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阶段? 发生—构思—物化 11.什么是艺术发现?艺术发现的特点是什么?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或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特点:A.灵感妙悟特征.B. 理智性. C.情感体验性,包含有内在体验。 D.未改变原物、是对事物本质的独创,是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新质素,见别人所未见。 12.什么是灵感?其表现形态是什么? 灵感是创作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特别高涨而导致感悟和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表现形态是对某一对象或某一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它有着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创造性以及动静相济性等特征 表现形态:①.从产生过程看,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②.从主体状态看,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③.从创作效果看,超常独特,富有创造性。 ④.需要长期积累,艰苦探索。 ⑤.偶然触发,妙手自得。触发的媒介各有不同。 13.构思方式有哪几种?综合、突出、简化、变形、陌生化、

韩寒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分析

韩寒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分析 韩寒是我国文学界“80后”的代表人物,其文学作品名数量虽然比较少,但是文学影响力却很大。在阅读韩寒文学作品时,对其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韩寒文学作品的内涵,同时还可以促进我们文学素养的提升,这对于我们综合发展有极大帮助。对此,下面就韩寒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进行全面探究。 标签:韩寒;文学作品;语言风格 前言 文学是语言艺术的高度凝练,就如建筑物无法离开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一样,文学作品如果脱离了语言,就不复存在。有很多学者认为,在探讨文学作品时,首先在于文学中语言的特殊性,语言风格是研究文学作品语言的重要内容,其可以充分揭示出语言规律,有助于读者更好的感知文学作品的魅力。 1.幽默的语言风格 幽默主要是通过语言中的各种组成要素,如修辞、语法、词汇等,达到引人发笑的效果。在文学领域中,幽默是一种妙趣横生、轻松诙谐的语言特色,其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引人发笑、深含意蕴、带有讽刺。在韩寒的文学作品中,幽默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在: (1)词语的变异。词语变异是组成幽默表现风格的常用手段,其通过对常规进行变通,从而将违反逻辑规律的内容表现出来。在韩寒的文学作品中词语变异主要是通过词义变异的方式体现出来,其不提倡改变词语本身的形式,而是改变词语的使用环境,赋予词语新的含义,从而增添审美情趣。在韩寒的文学作品中,往往会赋予词语临时语境意义,使得词语本身的意义与临时意义形成比较大的反差,构建出一个幽默的氛围。 (2)理性意义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是打破已约定俗成词义在人们心中的态势,产生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使得表达更加具有直观性。例如在《长安乱》中:但是,就是逐城的县管,极度的聪慧,他将自己的银票和下人专门模仿的形似的监银的签名微微浸入水中,签字变化开,笔锋便无迹可寻,然后说是下雨时候淋到了。这种方法后来慢慢流传,民间称之为“洗钱”。这里的“洗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是将非法得来的钱财,通过存入银行,改变名义、性质的方式,将其变为合法收入。在这里作者字面意思入手,将其调侃为逐城的县管为了让银票产生流通效应而采取的一种荒诞做法。通过这样的理性意义变异,将逐城县管的愚昧行为和现代社会犯罪犯罪结合起来,产生了戏谑的幽默效应,让人感叹还可以这样理解“洗钱”。 2.繁丰的语言风格

文学概论综合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内容和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对文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重庆电大成人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文学概论”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王一川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文学概论》教材。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文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名词解释题(20%),填空题(20%),判断分析题(24%),简答题(20%),论述题(16%)。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 一、重点名词:文学摹仿论文学理论二、重点掌握 文学的现代含义;文学的特征;文学的属性;文学理论的含义。 第二章文学文本 一、重点名词:再现型文本大众文化文本二、重点掌握 文学文本的概念和特征;英加登的文学层面论。文学文本的层面;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及其特征;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章文学媒介 一、重点名词:文学媒介大众媒介 二、重点掌握 文学媒介的概念及媒介优先;文学媒介的特点和作用。 第四章文学语言 一、重点名词:文学语言 二、重点掌握 语言的内涵及功能;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汉语形象的修辞形态。 第五章文学形象 一、重点名词:文学意境文学意象文学典型二、重点掌握 文学意象及其特征;文学意境及其特征;文学典型及其特征。文学意象、文学意境和文学典型的演变;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的个案分析方法,能够分析文学作品。 第六章文学体裁 一、重点名词:散文诗小说剧本二、重点掌握 诗、小说、散文、剧本的特征;诗、小说、散文、剧本的类型。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与汇通。 第七章文学写作 文学写作的含义和属性;文学写作的意义;作者角色;作者的语境条件;作者的主体条件;文学写作状况;文学写作过程; 第八章文学阅读 一、重点名词 文学资源场构思文学阅读拟想读者二、重点掌握 文学阅读及其意义;读者的语境条件;读者的主体条件;读者的文本条件。文学阅读的状况、过程和效果。 第九章文学批评 一、重点名词:文学批评 二、重点掌握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文学类文本较偏题目解题方向语言创作特色叙述特点完整版

文学类文本较偏题目解题方向语言创作特色叙 述特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文学类作品中不太常见的考题作答思路 说明:一二点是主要针对小说而言的,第三四五点小说和散文甚至诗歌可用。 一、小说中对话描写的作用有: 1.对话与人物的关系:①更易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②导引人物出场。 2.对话与情节的关系:①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②为后文埋下伏笔。 3.对话与环境(往往和社会环境有关)的关系:小说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显得具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行文真实、自然。 4.对话与主题的关系:暗示主题 5.对话与效果的关系:用对话引(误)导读者 二、小说是如何叙述故事的: 1.叙述的角度: ①第一种是“作者参与”的叙事观点。在这种叙事观点中,作者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甚至就是主人公。作者参与事件的发生发展。用这种叙事观点进行创作,容易形成小说的真实性、亲切性和说服力,也容易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由于参与者的视野有限,许多情节只能用“旁听”、“猜测”等方式来表达。在要求情节逻辑严密的科幻小说中,以及在篇幅很长的作品中,这种叙事技巧的缺点很大。) ②第二种是“作者全知”的叙事观点。在这里,作者象上帝一样天上地下无所不知,既能写客观存在的东西,又能写一个人的主观世界,还能同时写不同时空中发生的事情。用作者全知的视角去写,可以突破时空障碍,最大限度地方便叙述。(不过,它的最大问题便是可信性不足。如果作者功力不够,细节上处理不好的话,读者很容易觉察出情节的编造痕迹。) ③第三种是“作者观察”的叙事观点,叙事者不参与到情节中去,并且只写他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这样写出的故事近似白描。但叙事者不能写不可能旁观到的东西, 2.叙述的形式:对话式、讲述式(比如,山东卷《活着》开头: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文学概论》讲义课程资料

第一讲文学与文学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理论的含义。 2、了解文学理论的当前特征。 3、懂得如何学习文学理论。 一、从文学到文学理论 文学对于读者来说都不陌生,我们一起不妨来看看牛汉(1923-2013)写作的诗歌《夜》(1997):关死门窗 觉得黑暗不会再进来 我点起了灯 但黑暗是一群狼 还伏在我的门口 听见有千万只爪子 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 灯在颤抖 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 诗不颤抖! 【赏析】 牛汉这一辈子,遭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流亡、饥饿、受迫害、被捕、监禁、坐牢、受审判、劳动改造,什么重活都干过……的确称得上是一种”痛苦而丰富的人生”,他的诗就是这种生命痛感的真实记录。 读这首诗,我有一种独行者蹒跚在凄冷的暗夜里忽然得到了一盏灯的指引一样,莫名的兴奋与快慰! 从全诗的叙事情调看,它采用了具有象征寓意的故事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对人生历程的审视。从诗行排列形式看,它由六个小节组成,各节都由鲜明的形象;六节之间存在着严谨的因果逻辑,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生存场景。每节行数有着严格的控制,多则两行,少则一行,且每行字数很少,这样铺展在纸页的平面空间上,产生了一种醒目的视觉美感。从诗歌内容上看,六节完整地展现了一个紧张的故事情节。首节是故事的开端,关死门窗阻隔黑暗,一下子就揭示了对立双方的冲突。”觉得”,表明面对夜的黑暗,”我”尚未看清其狰狞面目,采取的抗争方式(”关死门窗”)太过幼稚,这也见出”我”的善良、单纯。次节,是故事的发展,”我点起了灯”,改变了与黑暗的斗争方式,灯是黑暗的反面,可以驱散黑暗而带来光明。第三、四节,是故事的再发展,”我”惊奇而恐惧地发现,”灯”并不能驱散黑暗。”但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这一句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黑暗的凶残。”千万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图示,文学实际上由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四要素分别是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他们之间具有确定的结构关系。 2、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创造,根据威廉斯归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意识形态至少三层意思:第一,意识形态是指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信念体系。第二,意识形态是各种幻觉的信念体系,尤其是说位的虚假观念或意识,与真知或科学形成对照。第三,意识形态是意义和观念的一般产生过程。 3、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4、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5、陌生化以作者或者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如曹雪芹与刘姥姥 6、文学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7、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用,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10、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者潜在的接受着,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简答与论述: 一、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指什么?①文学消费具有特殊商品消费性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二重性质。文学消费之所以不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其理由在于:首先,文学产品的消费价值对不同的消费主体来说具有不同衡量标准。其次,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与其中寓含的作家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再次。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超时空性甚至价值增值性。最后,文学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且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②文学消费具有一般商品消费性质从文化流通领域来看,文学产品具有明显的商品性质,文学消费也随之深深烙下了一般商品消费的印迹。文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一、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的视野上阐 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2.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 进行的对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 3.召唤结构:召唤结构的说法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概念,由德国着名接受美 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指艺术作品因空白和否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想象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 4.陌生化: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 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 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 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

期待视野; 7.视角: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 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8.典型:典型的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二是有代表性的,指作者用 典型化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艺术形象 9.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 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10.艺术真实 (P158) 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艺术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灵感和直觉p134(灵感和直觉) 灵感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直觉主要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向顿悟。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后的成果,它获取的是成熟的答案,其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