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羌族舞蹈中“巴绒”的舞蹈语言与审美特征考究

羌族舞蹈中“巴绒”的舞蹈语言与审美特征考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b5074350.html,

羌族舞蹈中“巴绒”的舞蹈语言与审美特征考究

作者:罗倩云

来源:《世界家苑》2017年第12期

摘要:“巴”——“旧的、古老的”、“绒”——“歌舞”,“巴绒”是羌族北部方言羌语“古老的歌舞”之意,主要流传于茂县赤不苏区雅都乡和维城乡一带。“巴绒”主要以展现女子胯部动作为主,特别是展示胯部轴向“往复转动”的动律。作为羌舞之根的“巴绒”,韵律典雅而动人,是古羌原始审美情趣的折射,“巴绒”的舞蹈语言和审美特征,影响到了整个羌区,渗透进羌族民间舞,也是羌民族心理、审美习惯、民族气质的体现,因此它对研究羌族舞蹈乃至整个羌艺术文化至关重要。

关键词:羌族舞蹈巴绒舞蹈语言审美特征

“巴”——“旧的、古老的”、“绒”——“歌舞”,“巴绒”即羌语北部方言的“古老的歌舞”之意,也有称“忍木·那耸瓦”。“巴绒”是羌族古老的礼仪性舞蹈,此舞主要由其羌族老年人所跳,其舞一般出现在家中迎宾送客、婚丧嫁娶时、由长者围绕火塘的“老年礼仪舞”和每年羌族妇女在“哇尔喔觉节”,(“瓦尔俄足”(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羌年等节庆的礼仪活动始尾。主要流传于茂县赤不苏区雅都乡和维城乡一带。

羌族是个重礼仪的民族,“巴绒”是羌族“古老的歌舞”,自然它便为羌族古老的礼仪性歌舞的总称。它的胯部动律,“顶胯转胯被称为活的“化石”。“巴绒”是羌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

成的诸多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其后影响到整个羌族舞蹈风格和动律,如前所述也是形成羌民族诸多舞种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

一、羌族舞蹈“巴绒”的来源民间传说

“巴绒”主要流传于茂县雅都乡和维城乡一带。关于“巴绒”舞蹈起源的传说,我在茂县地区进行的田野调查,各人皆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以下是整理的最普遍的一种。故事源于原始的古羌时候,有一个羌民的祖先的老辈子,有一天在田坝里劳动间隙休息的时候睡着了,便做了个梦,梦到“巴绒”这个歌舞,边唱边跳,醒了以后就把梦象里唱到的歌舞慢慢记忆起来,之后又把村寨里的所有的老人(男女)集合在一起,给大家分享梦到的歌舞并把歌唱给大家听,舞跳给大家看。之后村寨上不管是做红白喜事还是节庆的时候,便带动起全村老辈子唱跳。结婚怎么唱跳,男女怎么唱跳,梦见的歌舞就是这样唱跳出来了。不仅是婚丧,生了娃娃以后办满月酒,把亲戚朋友请来庆祝,一定要唱跳这个歌舞(生小孩、满月酒、结婚、亲朋好友修房子时候高兴的时候就要唱跳),老辈子把梦见的歌舞唱跳出来以后在羌寨就把“巴绒”这个歌舞延传下来了,一代传一代,越往后,“巴绒”也就越完善了,歌、词也完善了,舞也完善了,慢慢传下来就形成了现在的“巴绒”,它的来源就是这样来的。但因羌族有自己本民族语言而无自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