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参考答案(专科)

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参考答案(专科)

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参考答案(专科)
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参考答案(专科)

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参考答案(专科)

排序是按符号—数字—文字按笔划,当简答题中没有时,可以尝试在论述题中找,摘出观点。反之扩展。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公民文化》)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道德)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布坎南)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

(法国、阿根廷)的总统是由直接选举产生的。

(罗尔斯)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

(规范方式)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契约)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政治制度化)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潘恩)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

(人民主权原则)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利益)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孟德斯鸠)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法国、意大利)是多党制的典型。

(现实主义)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宽容、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

(理论与策略)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理想主义)途径可以把我们引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其实质就是“公民自治”的结论。

“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新社会民主主义、后社会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

18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1949年—1978年—年,中国基本上实施(民众主义)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1970年代以后,(新右派)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精英主义)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福利改革、经济干预)。

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一般来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要求(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政治参与渠道的通畅)。

人们把古希腊(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最早表述。

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ABCD )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下列关于改良社会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按照道德原则分配财富、反对暴力革命)。

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欧洲共同体独联体东南亚国家联盟)。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私有制分工)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参与)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 )。

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开。

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势术),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参政党)。

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限任监督选举)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害公民自由权利,代议制民主理论家提出(有限政府、高效政府、法治政府)等原则,限制公共权力,还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实现公共权力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

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政治秩序),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

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公民权)。

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推动着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有(ABCD )。

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主要有(苏维埃政权形式巴黎公社政权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社会伦理)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从总体上而言,善治在精神上仍有相统一之处,这种精神就是(效率精神、契约观念)。

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的民主化改造。

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义务、责任、权利)关系。

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

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ABCD )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他所撰写的(ABCD )等著作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

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制度化、独立性)为特点。

民主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是在(世纪)。

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宪政民主、人民民主)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

民主的限度包括(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目前,现代国家一般都采用(一元)民主制。

议行合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国家)。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BCD )。

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ABCD )。

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单位化)政党的典型。

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君权神授论)。

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冲突、竞争)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市场)是最为基本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

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公共权力人性)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

在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现代化)过程。

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ABCD )。

在现代社会中,(选举)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在现代法治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

多元民主理论认同(代议制)主义的民主观,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持有不同观点。

孙中山先生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多党制)。

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地是通过(重叠共识)的形式来实现的。

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行为主义政治学着重研究(ABCD )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

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英国)。

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ABCD )。

两党制以(英国、美国)最为典型。

作为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汉密尔顿)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社团、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实用主义),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

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ABCD )。

社会主义将(议行合一)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ABCD )体现了法治原则。

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政治改革)。

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 ABCD )。

抽象地看,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包括(政治制度化、减少政治参与)。

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平等协商)精神的结果。

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政府的执行危机、利益冲突加剧)。

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国家干预)为特点。

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ABCD )。

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人民主权原则)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

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和的统一,而要求(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得到承认,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

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 )。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ABCD ),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

英国政府一直在(保守党、工党)的轮流执掌之下。

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世纪末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对以(法国革命)为标志的经济和政治急剧变迁的反动。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自愿),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宪政制度于世纪在(英国)确立以来,到今天已经发展形成了稳定和完备的制度体系。

宪政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它的(ABCD )正义。

宪政的核心是(民主政治)。

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

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法制、民主、秩序)。

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政治权力具有(ABCDE )的特性。

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普选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

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有助于经济发展)。

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

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科学研究)。A C政治经济研究D 政治法律研究

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权力研究途径)。

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数据问题)。

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

政党形成于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美国政治学家(达尔)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

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

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平等)。

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平等)

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政治文明化)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 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对(公共利益、市场原则)认同之上的合作。

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BCD )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具体而言包括(制度效率、回应性、管理效率)。

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民主权生存权自由权)。

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马克斯·韦伯)。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葛兰西)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新右派产生于世纪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自由经济、强国家)。

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 )。

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文化、政治、道德)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舆论监督以其(ABCD )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曾经被马克思形象地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

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德治礼治)。

二、填空题

19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政治斗争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和三大结构。

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普选制。

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

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

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分权制衡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代议制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

民主化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建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民自由权利,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重角度,为之设立保护屏障。

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在我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人民团体,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

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福利化三个阶段。

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多年。

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

我们把人民运用其民主权利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

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

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对人民的保护两方面的内容。

现代社会科学把意识形态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的思想。

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经验事实表明,权利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宪法和个人权利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利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

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政治正义观是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它是人们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

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政治权利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

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政党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把持。

选举权和罢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顺从型政治文化往往与独裁政治统治相伴随。

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而判处死刑,这一贯被看成是暴民统治的典型。

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根据分权制衡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

理论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三、名词解释。

一党居优制是指在多党竞争局面下一党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政党制度。

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个人利益是指从公民个人角度出发,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基础之上,源于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物质及精神需要。

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行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民主化就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民主的限度就是指民主作为一种制度所适用的有限范围,这一范围可以从民主作为公共生活作为国家形式和作为多数统治三个角度来加以限定。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全球化指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团体利益就是出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人们在维护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结成的共同利益。

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政府的实质和活动的内容。

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和信念等等。

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

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政治学是指研究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形成的自发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政治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对政治事件人物活动等的好恶亲疏等心理反应。

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

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

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四、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个政党,这些政党都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政党和积极力量;(2)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

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因为他们:

(1)崇尚自由,反对干涉;(2)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3)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他们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治,而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

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A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B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C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一含义?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含义: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再次,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1)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

(2)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3)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权民族自治权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等。

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

(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

(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民主可能的具有的缺陷有哪些?

(1)民主须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2)民主须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3)民主须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民主的限度是什么?

(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2)趋附时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

关于权力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哪些?

(1)霍布斯认为权力是行动者与行动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2)罗素认为“权力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产物”(3)马克思,韦伯把权力定义为“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行为者之上的可能性”(4)拉斯韦尔和卡普则认为“权力是施加影响力的特例:这是借助制裁背景拟行政策的行为来影响他人的决策的过程。(5)罗斯金定义权力: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

如何理解治理的含义?

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这一概念具有如下几个要素:(1)治理的目的是维护一种政治秩序;(2)治理具有公共性,其对象是公共事务;(3)治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西方的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在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政治社团通过其利益表达活动,在不同程度上维护了本社团成员的利益,而且还从各个方面影响了国家的政治生活。首先,它通过在竞选中的活动对政府权力的更迭产生影响。其次,政治社团通过院外活动影响了国家的立法以及行政部门的政策。此外,政治社团通过其利益表达活动还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以及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护正常的政治秩序。

我国的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1)各政治社团在党政府与本社团群众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2)各政治社团通过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和政府的廉政建设;(3)各政治团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参政议政,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定立法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构成宪法精神的原则统一体是什么?

(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2)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3)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来说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

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特点?

一是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政治心理;二是研究兼顾人的政治心理的潜意识和有意识两个方面,尤其重视人的潜意识和人的政治本能;三是重视围绕着政治权力展开政治研究,因为政治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影响力;四是重视心理测验,重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五是以政治心理研究作为政治行为乃至全部政治学研究的基础。

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1)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2)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公民受教育程度提高,自主意识增强,不容易受极端分子的煽动,不盲从政治野心家的蛊惑,这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成长;(3)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度保障其权利的开始。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自立多元化宽容以及不要期望过高。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试述民主化的“三次浪潮“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第一次浪潮:政治背景:取代绝对君主制和贵族制统治;内外因关系:西方文化和政治实践的自然演化;民主化方式:暴力革命。第二次浪潮:政治背景:取代法西斯统治,殖民地统治或个人

军事独裁统治;内外因关系:通过外部压力和非殖民化实现;民主化方式:军事战争。第三次浪潮:政治背景:取代一党制,军人政体或个人专制统治;内外因关系:内部民主条件发育成熟的自然结果,证明民主价值超越文化界限,得到世界认同;民主化方式:妥协,选举:非暴力的和平转变。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

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

(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司法独立。

宪政体制下,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此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尤其是一人一票的权利,也体现着这种政治平等;(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政治社团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政治参与的特征是什么?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政治参与的意义有哪些?

(1)政治参与促有助于进政治民主发展;(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

政治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政治认知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阶段:政治知觉是政治主体对政治认知客体形成的整体概念。政治印象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知觉的基础上对政治客体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记忆。政治认识判断则是政治主体在前两个过程基础上对认识客体的评价和推论,从而形成的认识对象的综合分析。

政治革命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式的特征有哪些?

(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的含义是什么?

(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

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五、论述题。(某些题论述太多,不建议全抄)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是什么?

4.试述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5.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的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要求?

6.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7.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8.试述政治社团具有哪些功能?

9.试述政治社团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0.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

11.试述“善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12.试述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3.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14.试述社会监督具有哪些功能?

15.试述自由主义理论遵循哪些原则?

16.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17.试述政治文化的功能。

18.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19.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20.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21.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在西方,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在中国,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在西方,也有许多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和阐述政治涵义。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

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中国政治学强调正确认识世界,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远大政治理想,小到个人修身养性,中到家庭/单位治理,大到地区和国家发展,治国之道包含天人合一圣贤政治等级秩序家庭伦理忠孝观念重民爱民等广泛内容。三纲五常,被视为维持一个等级尊卑关系的稳定和睦的统治秩序的基本原则。因此,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在这个宏大理论中,“家”的特征明显,且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统治者被设定为一个“大家长”,这个家长要在道德上为全国臣民做出表率;家长要爱臣民,臣民要尊重和服从家长统治;(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是什么?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试述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5)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还表现在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威性上。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

(6)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7)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8)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

(9)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

4.试述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还表现在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威性上。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

(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

5.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的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要求?

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

(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

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2)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环节。当人民主权原则确立以后,人们却发现无论多么民主的政体都无法做到所有的人都能直接来行使权力,因此必然要求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国家权力的委托行使者的相互分离,这样一来主权者如何控制执政者就成为政治设计中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了保障国家权力所有者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并使这种保障机制具有足够的权威,确认权力制约机制的根本法也就应运而生。就宪法的基本内容来说,不仅应该首先确认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始终处于核心主导的地位,而且对国家权力不同部分之间的制约机制也应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权力制约成为宪法对国家组织建构的核心要求之一;

(3)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第三,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第四,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4)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来说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

6.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

(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7.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

(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

(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甚至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

(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赢得政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

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

8.试述政治社团具有哪些功能?

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功能是:

(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既为维护成员利益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发展和聚集成员,形成共同行动提供了条件;

(2)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政治社团能否有效动员本社团成员和普通民众,能否说服议员或政府官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提供情报的数量和质量;

(3)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

(4)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在西方国家,大量的政治性利益集团都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政治社团的宗旨就是通过组织的力量,运用政治手段来维护和实现其经济利益;

(5)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一方面,其成员通过参加政治社团的活动和社会政治生活,了解政治生活的规则和技能;另一方面,政治社团也以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影响其成员。

9.试述政治社团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象征性功能意识形态的功能提供情报的功能工具性功能经济性功能以及政治社会化功能等。政治社团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决定了它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在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政治社团通过其利益表达活动,在不同程度上维护了本社团成员的利益,而且还从各个方面影响了国家的政治生活。首先,它通过在竞选中的活动对政府权力的更迭产生影响。其次,政治社团通过院外活动影响了国家的立法以及行政部门的政策。此外,政治社团通过其利益表达活动还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以及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护正常的政治秩序;

(3)在中国,各种政治社团也通过利益表达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实现本社团成员的利益要求,同时也从各个方面影响了国家的政治生活。首先,各政治社团在党政府与本社团群众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它们既向党和政府反映本团体成员的利益要求,使党和政府在制定政策法律时能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各群体的利益要求,又向本社团成员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法律。其次,各政治社团通过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和政府的廉政建设。最后,各政治团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参政议政,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定立法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10.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

(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A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B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

(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

A、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死我活的结果方肯罢休,这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而良好社会要求对立利益的各方尽可能地理性地思考合作的后果,而不是不顾后果地对一己利益的坚持。如果对立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的目标原则要求是绝对正确的绝对合理的和公正的,并认为对方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不合理的,应该全部抛弃的,这样他们往往会不惜任何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求,可以想象其结果只能使矛盾更加尖锐,合作无法达成。因此,在良好社会里,人们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承认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让步,使双方各自的要求得到部分满足,从而解决冲突,形成一种文明的秩序。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B、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法治是通过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利益的。制度既是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规定。制度具有全局性。相对于其他手段来说,制度的影响不在于一时一地的事件或利益,而在于长期的整体的规范的作用。作为一种相互冲突的利益的解决制度,法治的根本作用在于让人们自愿地表达其利益,综合各种不同的利益,并以人们的偏好来自愿地做出裁决。在人治的情况下,制度如同虚设,社会治理依统治者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从而造成一种不稳定的局面。而在法治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对制度形成一种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人们在政治中有序地解决其利益冲突;

C、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法治要求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规范,这对于利益冲突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了解决的边界。而有效的协商机制则有助于确定在大的秩序范围内,将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形式。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前者规定了人们讨价还价的外部边界,而后者则提出了讨价还价的内部选择。协商机制并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正式的制度,更多意义上它还包括各种非正式的规范,而这涉及到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为什么样的协商机制才有效并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问题,它关系到参与博弈的行动者对于策略的选择。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

D、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现实。从经济管理上看,它可以使国家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从社会管理上看,它还可以有效缓解和抑制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有效防范政治秩序混乱的重要环节。

11.试述“善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除了政府之外,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中心。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心之间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依赖互动的新型关系;

(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后者包括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性团体,它们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便日益变得模糊不清。但这种模糊与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未分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社会的模糊说明利益整合和聚合的程度,其前提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发达,而古代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模糊却是在社会利益的分化程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发生的;

(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善治组织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授权,而是来自于协商,是由成员平等协商产生的。组织内部的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又经过成员协商约定。决定事项的过程由于通过了彻底的民主协商,成员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具有非常灵活的利益表达机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

(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

12.试述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其模式可称为统治模式,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政治色彩浓厚。在古代社会,政治行政二者合一,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管理行为是作为政治的附属行为,公共性尚未得到充分自觉。此时的治理基本上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而很少具有公共利益的色彩;

(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神权论大行其道,最高统治者——君主或教皇被认为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政府权力来源于神,来源于最高统治者。权力的拥有者和行使者在欺压愚弄人民的同时,居高临下地统治着人民,防止人民起来反抗;

(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在古代社会,国家与社会领域的界限是模糊的,国家和社会高度融合。国家可以随时侵入社会,但社会力量对于政府的参与也往往缺乏制度化的渠道。国家与社会的界限不明导致国家权力的分化程度也比较低,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统揽于政府。政府职能一方面非常广泛,另一方面专业化程度低,这使得治理的效率非常低下;

(4)治理方法单一。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治理主要运用酷刑和宣传教化的手段。统治者一方面用残酷的刑罚威慑民众,另一方面用教化的手段用宗教或宗教化的思想禁锢民众。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平等协商精神的结果。

13.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由于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只能是少数人,这样就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相互分离,并因而形成少数领导者和绝大多数被领导者的相互矛盾。选举制度则为解决这种相互分离和相互矛盾状况提供了根本的途径;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这种委托关系,决定了权力行使者必须向全体公民负责。如果公民撤回对权力行使者的委托,那么权力行使者的存在延续以及权力行使也就失去了合法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可通过民主程序重新选举产生新的符合自己意愿的权力行使者。这就要求权力行使者必须坚持为社会公众服务,时刻牢记对权力所有者负责的思想;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民意为依归。选举就是形成表达民意的理想方式。同时,公民通过选举活动的参与,还可以增强民主意识。公民通过参与选举,不仅会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明确的认识,而且还能增强其分析和判断政治现象政治问题的能力,从而积极地参政议政;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等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通过选举,不仅可以使社会公众之间社会公众与其代表之间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集思广益,对各种政策选择方案进行论证,从而为各种社会问题寻找到合理的能为人们所接受的解决方法。

14.试述社会监督具有哪些功能?

社会监督的功能是指社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的政治生活进行的监控和督察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功效和价值。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本质就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产生的危害则是相当严重的,腐败会扰乱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政府的管理效能,损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影响政府的权威,直至危害社会的稳定以及政权的更迭。而社会监督是一种针对公共权力主体的无所不在的严密的监控机制,这种机制使得权力主体的用权行为完全处于一种透明化的状态之下,没有滥用权力的条件和机会,从而体现了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严格的社会监督,能有力地促使一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用权。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主体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得当。但是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另外,通过社会监督还可以及时发现国家在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逐步完善整个政治体制的建构;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当出现政治决策失误,决策执行过程中失职,或由于工作中的官僚主义等导致不良的后果时,社会公众有权要求追究发生事故的权力部门或公职人员的政治和法律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有利于吸取教训,以儆效尤;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建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社会监督是推动一国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一定意义上,一个社会的政治民主水平是与社会监督水平成正比的。社会监督既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有助于民主政治建设;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通过社会监督可以使社会公众的种种意见批评和不满宣泄出来并要求执政者感知到和做出相应反应,真正体验到宪法所规定的自由民主权利,从而进一步激发公民意识和积极参政热情,也有助于实现政治认同。随着社会监督的有效实现,公民的政治责任感政治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普遍提高,进而也必然提高自己的行为能力。随着公民监督行为能力的增强,他们也就更愿意参与政治,使自己的监督更有效更有力度。

15.试述自由主义理论遵循哪些原则?

(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每个个体不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特性。自由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社会,使每个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尽其所能地去发展自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基于上述观点,自由主义确立了一种中立的原则,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机会做出他们自己的道德决定;它认为,人要得到自由的发展,不仅要排除人类活动的一切自然障碍,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排斥人为的干涉,而任其个人的本能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

(2)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3)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它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即对个人最为有利的判断。同时,它也鼓励每个独立自由的个体相信进步,相信人类有能力通过争论和交换意见来解决分歧而无需流血和战争;()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然而,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或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它更倾向于认可机会平等(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比赛场地),认为那会给每个个人以同样平等的机会去实现他们不平等的潜能;

(4)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它相信,多元主义作为道德文化和政治多样化的体现,是社会积极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标志。它确保所有的观点都能够在自由思想的市场上得到检验,从而促进争论和智力的发展。此外,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

(5)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和民主制。同样,社会组织和机构也是通过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自愿协议而形成的。所以,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

(6)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因此,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16.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那么,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

(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在家庭环境中,上一代人通过日常生活把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体系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下一代,使其初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亲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意见影响着子女的态

度和意见;积极参与家庭决策的青年人很可能到成年时在政治上也表现非常积极;专制家长式的家庭教育,有助于产生两种人:政治专断者和政治服从者;幼时家庭生活不完满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成年后可能会成为一种社会反常人;家庭环境的“隔代遗传”可能会塑造一种保守性格;

(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一方面通过接受专门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政治教育,形成了对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互关系中,初步体验了社会政治生活;

(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A、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

B、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大众传播工具不仅是信息沟通的桥梁,而且是改造政治文化的工具。一种新政治文化要上升成为社会的主体政治文化,必须通过广泛的大众传播。因此,谁掌握了大众传播工具,谁就拥有了政治文化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们通过宣传自己组织的主张和信仰,吸纳新成员,使其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等方式,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播。在所有的政治组织和机构中,政党是最重要的社会化途径。它通过宣传党的纲领政策主张,影响社会大众的政治态度;通过发展新成员,使他们在党组织中受到社会化的培训;通过党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其成员和拥护者的政治参与;

(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17.试述政治文化的功能。

(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赋予政治体系以某种形式的合法性,而这一合法性支持正是政治系统有效运行的心理和观念基础。在传统社会,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正当性的信仰可能来自统治者的血缘世袭或宗教习俗,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形成的政治文化常常带有明显的依附性特征,这种依附性反过来成为政治系统实现有效统治的基础;而在现代民主体制中,当权者的正当性则主要取决于他们在选举中是否获胜,他们在制定法律过程中是否遵守宪法程序,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形成的政治文化成为该体制进行有效统治的基础。可见,政治文化的性质直接决定着政治统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顺从型政治文化环境中,人们除了被动地接受政府行动所施加的影响外,并不打算去影响政治过程,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只是政治系统的依附者。而在参与型政治文化环境中,人们能够获得必要的政治知识和信息,并利用各种机会介入政治事务。在这种政治文化中的公民,往往认为自己可以对政治过程发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并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政治资源参与政治过程。可见,不同政治文化环境下人们的政治行为常常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力量。政治变迁和发展总是与一个社会人们在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以及政治思想等层面的改变相伴随。政治文化的变革往往预示了社会变革的来临。另外,社会成员政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态度的分布,也决定着政治变迁和发展的方向和速率。

18.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起政治不稳定。其一,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能创造出比传统社会更为平等的分配方式,但在短时期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很容易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其二,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分配观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一些在传统社会中看来是顺乎自然的分配方式公正性,并且期望能有一种新的公正合理的分配方式出现;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以现代文明为背景的现代政治文化观念逐步传播,在同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的交汇与抗争中,传统的政治文化渐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萌生和成长。但是,不同政治文化的冲突和替代决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和实现,传统文化的解体并不意未着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成型,其间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复杂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膨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与此同时,文化变迁使得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在无法通过制度化途径参与政治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进入政治领域,这对政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4)政府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政府的官员也在原有价值观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往往落入腐败的陷阱,这使得政府不稳定的情形更加严峻;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

19.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是人们行为的稳定的可以预期的规范。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法治是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的统一,它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a)个人的自由权: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自由权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限度。(b)有限政府。自由原则还要求实施有限政府。政府的有限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向,而其限度就在于人们的自由权利。政府不得以侵害人们的自由而为其行政的边界;()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上基本含义:(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民主。平等体现在政治生活中的集体决策时,就是民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和冲突日益复杂,体现着平等原则的民主是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根本机制。就此而言,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3)宽容和理性精神。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含如下内容:A、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B、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只有妥协才有可能取得双方共赢的结果。C、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论和行动责任。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负责的态度,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

20.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政建设的根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十分广泛。但应看到,某些基本权利的细化和实施上仍然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宪政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宪法阶段,而应当在各种普通立法中体现基本权利;

(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在人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并使之上升到宪法保障的高度。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真正作到“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使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实现政治法律化制度化,体现出政治文明的内在题旨。另外,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罢免制度和质询制度以及人民代表的构成职权也是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逐步推广直接选举差额选举以及竞选人资格的逐步开放罢免提议条件的逐步放底,是当前扩大人民民主的重要步骤。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宪政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

(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

(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的组成,参与重大国策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也是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21.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

(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

(3)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

(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2017最新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题答案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4、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5、(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2、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4、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能力素质、、理论与策略、组织。 5、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 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2、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3、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4、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4、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5、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把持。 1、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2、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3、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 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1、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的思想。 2、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3、我们把人民运用其民主权利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 4、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5、根据分权制衡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1、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3、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4、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5、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1、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电大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作业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形考任务作业参考答案 客观题共8题(满分24分) 一、多项选择题(共8题,每题3分) 第1题. 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B、C、D)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 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 合作 C. 伙伴关系 D. 协商 第2题. 在现代法治社会,(D)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A. 政党 B. 社会 C. 公民 D. 新闻舆论 第3题. 在现代法治社会,(D )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A. 政党 B. 社会 C. 公民 D. 新闻舆论 第4题. 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D)上。 A. 财产权 B. 平等权 C. 自由权 D. 参政权 第5题. (B)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A. 法律 B. 利益 C. 阶级 D. 国家 第6题. (A)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A. 选举 B. 监督 C. 集会

D. 游行 第7题. 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B、C、D)方式实施对 公共事务的管理。 A. 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 合作 C. 伙伴关系 D. 协商 第8题. 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B、C、D)。 A. 复决权 B. 罢免权 C. 创制权 D. 选举权 主观题共5题(满分76分)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 第9题. 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由于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只能是少数人,这样就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相互分离,并因而形成少数领导者和绝大多数被领导者的相互矛盾。选举制度则为解决这种相互分离和相互矛盾状况提供了根本的途径;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这种委托关系,决定了权力行使者必须向全体公民负责。如果公民撤回对权力行使者的委托,那么权力行使者的存在、延续以及权力行使也就失去了合法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可通过民主程序重新选举产生新的符合自己意愿的权力行使者。这就要求权力行使者必须坚持为社会公众服务,时刻牢记对权力所有者负责的思想;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民意为依归。选举就是形成、表达民意的理想方式。同时,公民通过选举活动的参与,还可以增强民主意识。公民通过参与选举,不仅会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明确的认识,而且还能增强其分析和判断政治现象、政治问题的能力,从而积极地参政、议政;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等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通过选举,不仅可以使社会公众之间、社会公众与其代表之间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集思广益,对各种政策选择方案进行论证,从而为各种社会问题寻找到合理的能为人们所接受的解决方法。 第10题. 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是人们行为的

电大政治学原理答案

电大政治学原理答案 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2.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社会价值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3.“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奴隶__社会时期。奴隶4.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社会关系_5.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_民众主义__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6.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__霸道7.__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8.__马基雅维利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9.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意大利思想家__马基雅维利。10.密尔将人类行为分为_涉己行为和涉他行为11.利益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 12.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13.公共权力具有_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14.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15.政府以_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16.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为组织标志。17.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18.传统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是国家和政府合法性的唯一来源19.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参政党20.中华全国总工会是我国最高工会组织。21.目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一党制、两党制、一党居优制和多党制。22.在西方,市民社会是伴随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衰落、自治城市的兴起、社会角色的日益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日趋多样化而逐步孕育生成的。23.政治秩序是用来描述政治生活的有序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的概念。 24.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统治25.政治秩序并不要求预测人们的行为,它更多地关注人们之间的_合作行为28.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用的思想。 29.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30.公民行使政治表达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政治言论3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政治事务的参与。32.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33.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34.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该书为研究政治文化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35.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公共政策三个方面36.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法西斯主义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37.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38.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都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福利化阶段39.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包括秩序原则、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和_宽容和理性精神。40.全球化的内容以经济领域为主,涵盖社会生活各方面。41.现代“精英民主”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42.英国革命确立了议会政治的民主模式。43.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_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44.具有现代化和_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45.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 1.政治学名着《政治学》的作者是(亚里士多德) 2.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的是(B 韩非) 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A 法 B 势 C术),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4.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A B C D P27 5.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 政治哲学研究 B 政治科学研究)。 6.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 国家)。 7.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A城市国家的观念 B 城邦的理论C世界国家论)。 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精英主义)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9.(C 现实主义)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0.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C P73 A 说服方式 B 命令方式C奖酬方式 D 规范方式 11.()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A B C D P71 A 组织 B能力素质C身份资格 D 理论与策略 12.政治学家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界定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社会自治以及个人自由的领域。在此方面,德国学者()的观点最具代表性。D P116 A 叔本华 B 黑格尔 C 康德 D 哈贝马斯 13.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和居住等权利。A B C D P78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 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1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1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1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1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1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1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1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1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1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1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2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理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21、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

电大-政治学原理真题答案

《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民主观以(直接民主)为蓝本,把民主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 (A.个体公民B.社团C.政党D.市民社会)组成。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A.舆论监督B.公民监督D.社会团体监督) 3、(B.孟德斯鸠)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4、(C.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 5、英国政府一直在(A.保守党 D.工党)的轮流执掌之下。 6、民主的限度包括(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8、(B.选举权 C.罢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10.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代议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 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 执行危机;(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 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 法治原则。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 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说来是: 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 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 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 的政府。 五、论述题(20分) 1.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答:(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 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 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3)对“公权”和“私 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 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 定的基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19世纪,由于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 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 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 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2、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 能的(政府管制)。 3、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4、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 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复合制和(单一制)。 6、(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 基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 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 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是(A.经济市场化B.文化世俗化C.政治文明化D.政 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2.(政治制度化)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 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 4.(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 的监督方式。 5.(意大利、法国)是多党制的典型。 6.议行合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 基本原则。 7.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B.政治科学研究 D.政 治哲学研究) 8.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 包括(A.复决权B.罢免权C.创制权D.选举权)。 9.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 有(A.示威抗议B.政变C.恐怖活动D.司法诉讼)。 10.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 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A.冲突 C.竞争)是区分 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每小题6分.共18分) 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理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2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1、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 26、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27、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 28、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29、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 3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342、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33、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34、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3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电大 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西塞罗 2.( )是多党制的典型国家。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3.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宪政政体 D.共和政体 4.( )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B.哈耶克 C.罗尔斯 D.诺齐克 5.一般来讲,( )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社会监督 B.政治监 C.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政府监督 6.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7.( )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 B.经验主 C.现实主义 D.理想主义 8.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是( )。 A.地理条件 B.经济条件 C平等和福利 D.设施条件 9.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 )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 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伯恩斯坦 C马佐尼 D.葛兰西 10.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 )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 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 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1.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 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2.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和个人独立。 14.韩非指出,政治就是,“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2020年春季政治学原理形考4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题目1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就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正确答案就是:政治秩序 题目2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政府的就是国家的强制性与合法性的有机结合与集中体现。 正确答案就是:权威性 题目3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政党的目标就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 正确答案就是:政府权力 题目4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题干 儒家与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与。 反馈 正确答案就是:霸道 题目5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题干 具有现代化与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与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就是:民主意识 题目6 不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0、00分 题干 就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与要求的表达,就是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正确答案就是:公共利益 题目7 题干 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与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正确答案就是:经济自由 题目8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题干 根据马克思的理解, 指的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 正确答案就是:意识形态 题目9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题干 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就是、青年组织与妇女组织。 反馈 正确答案就是:工会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题干 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就是 ,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正确答案就是:仁政 题目11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题干 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政治延续2000多年。 反馈 正确答案就是:君主专制 题目12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题干 马克思主义认为, 问题就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反馈 正确答案就是:国家政权 题目13 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2、00分 题干 就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与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就是一个政治口号。 反馈 正确答案就是:第三条道路

电大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答案

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答案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一、填空题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 、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C 道德)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B 德治C 礼治)。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B 法自然)为思想核心。 4、孙中山先生是(A 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5、美国政治学家(B 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7、1880 年美国(D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8、根据(D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A 柏拉图) 10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 经济的集中体现B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11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 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B 官本位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 权力本位)。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A 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13 、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A 法B 势C 术),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14 、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B 权力研究途径)。 15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C 历史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三、名词解释 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C “皇权主和把握政治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形考作业3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理解不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理解你,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这样作难道不会太悲哀了吗?于是,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牵强的,是需要别人有和你相同的东西然后互相共鸣而产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别人,想必别人也一定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呢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2018年秋季学期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作业一:1、什么是政府? 从本质上说,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和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层通过政府的作用使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借助政府机构执行和贯彻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从外延的角度理解,对政府的含义则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确定。广义的政府包括各类国家权力机关在内,即政府是一个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的总和;狭义的政府仅仅是指国家机关中执掌国家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对政府的狭义理解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对国家权力进行功能性划分和限制制衡的产物,即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3种基本的功能性权力,而把政府仅仅归结于行政权力。但是从国家权力运行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来看,仅仅限于从行政权力的角度来界定政府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理论上来看,按照政府的一般性定义,政府是统治阶级承担、行使国家公共权力,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而立法、行政和司法等不过是公共权力的不同功能,在本质意义上这些功能是统一服务于统治阶级意志和要求的,因此,政府是这些权力的组织工具,实际上包含了公共权力的这些全部功能。所以我们所理解的政府是广义的政府,即把政府界定为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总称。 2、现代政府应该具有哪些职能?为什么? 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政府的实质和活动的内容,政府职能的本质上是将统治阶级意志具体化,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就其内容来看,政府职能主要是,第一、维持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第二、调整社会关系和实行社会监督,第三、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控制或施加影响。第四、管理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社会福利,第五、发展与他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第六、维护国家主权保卫国家领土完整,防止外来威胁干涉和侵犯。政府职能具有两重性,即从政府职能的属性角度划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职能的直接目标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借助政府政治统治职能的履行,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压迫和制裁,因此政治统治职能又被称为政府的阶级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的直接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又被称为政府的公共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可以划分为对内和对外只能两个部分,对外只能是指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对外关系,对内职能主要是指维持国内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经济和公共服

国家开放大学2019政治学原理形考答案

形考一 题目一 人类社会由三大权利组成,政府的权利,也就是政治力量;资本的权利,也就是资本的力量;社会的权利,也就是人民的力量。其中,资本和社会,在利益的分配上,需要平衡,而政治就是这个平衡的第三者,因此也是不可或缺的。否则,社会会因为内耗,而不能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也就是上层建筑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其相适应,因此,政治永远不会终结,而只能不断改进和完善。’ 形考二 1什么是政府? 从本质上说,政府是统治阶银行使国家权力和进行阶级快谐的工具。快治阶晨通过政府的作用使自己的息心上开为国家意志。借助政府机构执行和贯彻统治阶级的意志。面从外延的角度理解,对政府的含义则有广又和狭义的不同确定。广文的政府包括各类国家权力机关在内,即政府是一个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的总和:陕义的政府仅仅是指国家机关中共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对政府的肤又理解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对国家权力进行功前性划分和限制制衡的产物,即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3种基本的功能性权力,而把政府仅仅归结于行政权力。但是从国家权力运行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来看,仅仅限于从行政权力的角度来界定政府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理论上来看,按感政府的一般性定义,政府是统治阶识承担、行使国家公共权力,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西立法、行政和司法等不过是公共权力的不同功能,在本质意义上这些功能是统一服务于统治阶级意志和要求的,因此,政府是这些权力的组织工具,实际上包含了公共权力的这些全部功能。所以我们所理解的政府是广义的政府、即把政府界定为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总称。 2、现代政府应该具有哪些职能?为什么? 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政府的实质和活动的内容,政府职能的本质上是将统治阶级意志具体化。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就其内容来看,政府职能主要是,第一、维持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第二、调整社会关系和实行社会监督。第三、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控制成施加影响,第四、管理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社会福利,第五、发展与他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第六、维护国家主权保卫国家领士完整,防止外来威胁干涉和慢犯,政府职能具有两重性,即从政府取能的属性角度划分为政治统治职益和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职能的直换目标是提护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借助政府政治统治职能的展行,统治阶最对被统治阶振实施压边和制散。因此政治统治职能又核称为政府的阶级职益、社会管理职险的直接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又被称为政府的公共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可以划分为对内和对外只能两个部分、对外风能是指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对外关系,对内职能主要是指维持国内社会民序,发展社会经济和公共服务事 3当代中国政府应该具有哪些职能?为什么? 政府职能的履行是政府配置社会资源的具体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是最为基本白会资源配置机制,从经济运作的规律来看社会经济资源的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2020年春季政治学原理形考4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题目 1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正确答案是:政治秩序 题目 2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政府的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正确答案是:权威性 题目 3 正确 获得 2.00分中的 2.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 正确答案是:政府权力 题目 4 正确 获得 2.00分中的 2.00分 题干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 反馈 正确答案是:霸道 题目 5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题干 具有现代化和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是:民主意识 题目 6 不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0.00 分 题干 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 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正确答案是:公共利益 题目 7 题干 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正确答案是:经济自由 题目 8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题干 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 正确答案是:意识形态 题目 9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题干 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反馈 正确答案是:工会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题干 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正确答案是:仁政 题目 11 正确 获得 2.00分中的 2.00分 题干 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政治延续 2000 多年。 反馈 正确答案是:君主专制 题目 12 正确 获得 2.00分中的 2.00分 题干 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国家政权 题目13 正确 获得 2.00分中的 2.00分 题干 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反馈 正确答案是:第三条道路

电大作业政治学原理

一、填空题 1.宪法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2.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3.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 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二、选择题 1.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C)。 A.布丹 B.霍布斯 C.马克斯·韦伯 D.孟德斯鸠

2.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 ),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A.公开性 B.自愿 C.责任性 D.一致同意 3.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地是通过(D)的形式来实现的。 A.意识形态 B.宣传教育 C.国家强制 D.重叠共识 4.宪政制度于17世纪在(D )确立以来,到今天已经发展形成了稳定和完备的制度体系。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5.(C)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A.善治 B.服务 C.契约 D.平等

三、名词解释 1.公开性 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2.政治秩序 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3.政治共识 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4.政治合法性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形考作业1

题目1、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说政治是不可避免的? 政治会“终结”吗? 题目2、理论联系实际讨论“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与“现实主义政治设计方案”的差异及现实意义。题目3、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说政治权力要受到制约?如何制约政治权力? 我的选择是:题目3 答:(1)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的诗句政治过程之中。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在本质上表现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形式上呈现为特定的公共权力。政治权力不是天生的,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中,它之所以存在就在于权力客体的服从,但是权力客体对于权力主体的服从,有时并不是自愿的,这就引起了权力合法化的问题。任何权力都离不开合法性的支持,一旦某个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在公众心中失去了正当性,也就意味着政权出现了危机,所以,政治权力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被认同的问题,只有保证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即被“认同”,才能保证政治权力的顺利实施以及长时间的延续。以权利制约权力,首当其冲的是实行权力的分割制衡原则。之所以必须首先分割权力,是由权力性质决定的。“绝对的权力绝对地导致腐败”,这是不论社会政治制度差异如何都适用的一个现代政治戒条。权力具有自膨胀的天性,如果不对权力加以分割,这种政治制度就必然成为一种独断专行的制度,绝对的自而不会有真正批评的孤芳自赏的制度,从长期执政效应来看,也相应会成为一种低效率的政治制度。其次,以权力制约权力,需要对监督制约权力的对象加以明确。分割权力作为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前提,并不必然保证权力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因为在权力的实际运行中,执掌权力的主体具有自由裁量的空间,他们还是有滥用职权的必然性。必须将执掌权力的人置于有效制约与监督其权力的权力运行体系之中,才能保证他们用公共权力来为公共利益服务。假如仅凭他们依托在自道德信任基础上执掌公共权力的诺言,对他们不加以严格制约与监督,那就绝对不能期望杜绝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再次,有效制约与监督权力还必须建立起制度导向与程序优先的制度运行体制。假如制约与监督权力的动力仅仅来自某些政治高层人物的旨意,或来自某个集团的善良动机,那是不可能有效制约与监督权力的。这是由权力支配意志而不是意志支配权力的权力现代性决定的。历史上曾经有多少意志坚定地想用权力来为大众谋取福利的政治家,到后来演变为滥用权力、甚至以权谋私的堕落分子。这类触目惊心的事例告诉们,除开在制度上解决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问题,从而保证从权力的分割开始、到权力的规则运转、再到权力的公共化评估相互贯通,从而将权力的客观化运作与执掌权力者的个人意志和愿望隔离开来,否则就不能想象权力受到有效制约与监督。至于制约与监督权力的程序优先问题,那就更是一个检验政治现代性的指标了。有没有权力运行的分割制衡制度设计、有没有权力执行的一套客观制度建构、有没有围绕权力执行纠纷建立的裁决机制、有没有对人对事对决策对效用分别设计的制度规章,既是划分传统政治与现代政治的分界线,又是判断权力是否受到有效制约与监督的基本标准。当政治权力作为谋取集体的整体利益和价值的手段的时候,它就能沿着既定的方向运行。(2)首先,权力的实质是一种具有压迫性的强制力量,而国家权力则可以看做是:一切个人力量的联合,同时这也是一种普遍的强制性力量。然而权力终究是一种社会手段,实施权力的必定是个人或者由个人组成的团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必定会出现程度不一的权力滥用。而权力滥用的结果往往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在当今社会下,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我认为权力制约更好,道德制约也应起辅助作用。二、制约政治权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民主政治立法和行政立法,健全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体系。(1) 完善规范权力主体方面的立法。(2)抓紧行政程序立法。(3) 完善廉政方面的法律。(4)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以避免权力的滥用。2、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