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时10《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例10

课时10《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例10

课时10《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例10
课时10《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例10

课时10、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会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过程中,感受稍复杂百分数实际问题数量间的联系,培养几何直观,体会模型思想,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交流等学习方式,逐渐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生已有的基础是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简单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由于教材在前面没有安排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这节课的教学就有了难度,也更显得重要。

3重点难点

重点: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难点:分析和理解相应的数量关系。

4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根据下列条件说出单位“1”的量,再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1)小兰看一本故事书,已经修了全书的72%。

()×72%=( )

()-( )=还剩的页数

(2)六(2)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60%。

()×60%=( )

()-( )=女生人数

指出:和分数实际问题相同,根据表示百分率的条件,可以找出单位“1”的量,其中的数量关系是单位“1”的量乘百分数,等于百分数的对应量。

2.出示:马山粮库要往外地调运120吨粮食,已经运走了60%,还剩多少吨?

引导:解决本题,我们可画线段图进行分析。谁来说一说,应该怎样画线段图?

出示线段图。提问:根据线段图,你会列式解答吗?

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式的?

3.如果老师把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调换一下(出示例10),就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板书: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0

1.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

指名读题,提问:对比一下,例题与我们刚才所解决的那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会画线段图进行分析吗?

2.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你能根据线段图表示的题意,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吗?

板书:一共的吨数×60%=运走的吨数

一共的吨数-运走的吨数=剩下的吨数

追问:从线段图上看,这道题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与“60%”对应的是什么数量?这道题要求一共的吨数,也就是求单位“1”的量,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小结:求一共的吨数是求单位“1”的量,可以列方程解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把课题补充完整)

3.列方程解答。

提问:列方程解,应设哪个未知量为x?另一个未知量怎样表示?

引导学生理解:题中粮食的总吨数为单位“1”,设总吨数为x,已经运走的吨数就是60%x。(在数量关系式下面板书“x”和“60%x”) 交流算法。

4.回顾反思。

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觉得什么量未知的题目,应列方程解答?

小结:对于单位“1”的量未知的题目,通常把单位“1”的量设为x,另一个未知量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你能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式吗?

这两题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指出:以上两题要求的都是单位“1”的数量,一般要列方程解答。解题时要先根据题意确定数量关系,再设单位“1”的量为x,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解答的?这样解答的理由是什么?3.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指名读题,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两题都是把一桶油的重量看作单位“1”,都是求这桶油的重量,所以单位“1”的量未知,都可以用方程解答。但第(1)题已知

用去的千克数,与用去的“25%”相对应,是简单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第(2)题已知还剩的千克数,与用去的“25%”不对应,是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所以列出的方程不相同。

4. 运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了这批货物的20%,第二次运走了这批货物的25%,__________。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先选择一个条件将题目补充完整,再解答)

[条件:①两次共运走27吨;②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运走3吨;③还剩下33吨没有运走。]

学生自由选择条件解答,集体讲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1、2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5 简易方程第5课时 解方程(3) (2)

作品编号:4862354798562348112533 学校:兽古上山市名扬镇装载小学* 教师:葛蝇给* 班级:朱雀捌班* 第5课时解方程(3)

知。(25分 钟) (1)课件出示例4,引 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 意。 (2)引导学生分析图 意,找出等量关系。 (3)根据图意列方程。 (4)这个方程应该怎么 解,组织学生讨论。 (5)明确解法。(老师 边讲解边板书) 3x+4=40 解:3x+4-4=40-4 3x=36 x=12 (6)指导检验。 将x=12代入原方程,看 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 右边。 2.例5。 (1)课件出示教材第 69页例5,解方程2(x-16) =8。 (2)组织学生讨论解 法。 (3)明确解法,学生完 成解题过程。 (4)学生口述检验过 程。 境图,分析题意。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 系:盒子里的铅笔数量+盒子 外的铅笔数量=铅笔总数量。 (3)根据图意列出方程: 3x+4=40。 (4)尝试利用等式的性 质解方程,小组交流:可以先 把3x看成一个整体,在方程 两边同时减去4,得出3x=36, 再解答。 (5)学生认真倾听、思 考。 (6)学生口述检验过程。 检验:将x=12代入原方 程,方程左边=3x+4=3× 12+4=40=方程右边,所以 x=12是这个方程的解。 2.(1)学生观察方程、 思考。 (2)小组内讨论解法。 (3)学生解答后汇报解 题过程。 2(x-16)=8 解:2(x-16)÷2=8÷2 x-16=4 x-16+16=4+16 x=20 2.解下列方程。 4x-25=51 解:4x=76 x=19 (27-2x)÷3=7 解:27-2x=21 27=21+2x 6=2x x=3 3.看图列算式解答。 (1) 3x+24=38.4 x=4.8 (2) 3x+36=108 x=24

小主持人教案详案

第一课 教学内容:表演、表情、气息训练,韵母认读,儿歌朗读及演唱。 教学重难点:形体训练,韵母认读,儿歌学唱。 教学目的:掌握正确的形体站姿,纠正韵母发音,学习标准普通话。教学流程: 一、表演训练(形体站姿) 1、形体站姿训练: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垂下贴近裤缝,挺胸收腹,下巴微收,双眼平视前方,面带微笑。 教学目的:学习正确的站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表现更具魅力。教学重难点:教师师通过姿势要领讲解示范后,给出指令-“、起姿势”。学生无法领会正确的姿态要领。 课堂问题解决:教师进行示范,耐心指导纠正。 2、表情训练: 1)讨厌的表情:一只可恶的蚊子一只在你头顶飞来飞去。 2)害怕、不安的表情:你遇到一只凶狠狡猾的大灰狼。 3)由教师创设情境,让那个幼儿做出相应的表情。 教学目的:通过有趣的表情训练,培养儿童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欲,了解不同情绪、表情在表演中的正确运用。 教学重难点:学生无法通过老师给的情景做出相应表情。

课堂问题解决:教师给予多种情境设定,鼓励小朋友大胆做出表情。 三、儿歌学唱《小龙人》 教学步骤:由教师带领学生跟着儿歌音乐一起跳舞,并熟悉旋律和歌词。 四、口部操,气息、发声训练 教学步骤: 1、通过教师示范带领学生进行口部操训练。 唇部运动——舌部运动——下颚及脸颊运动 教学目的:通过好玩有趣的唇部、舌部、下颚及脸颊运动,增加口部肌肉力量,增加唇齿发音的灵活度,使发音更清晰,也能更好的控制表情。 2、通过教师示范带领学生进行气息、发声训练。 *闻花香(鼻子吸气,嘴巴呼气) *小狗喘气(快速呼吸换气) *尾子拖音,老师您好——中国伟大—— *一口气托住,发音ba ba ba ba ba。。。。。先慢后快,保持发音一致、清晰。教学目的:通过正确的气息、发音方式训练让发出的声音更富感染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舌头力量不足,部分训练项目不能完成。 课堂问题解决: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五、语音发声纠正练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八课时解方程3 同步测试C卷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八课时解方程3 同步测试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20五上·通榆期末) 下列式子()是方程。 A . 5x+7 B . x+12=20 C . x-14>27 2. (2分) (2021五上·新会月考) 如果x+4=7,那么2x-3=()。 A . 3 B . 4 C . 5 3. (2分) 7.5+2.8x=18.7 x=() A . 3 B . 2 C . 4 D . 2.5 4. (2分)下面的4个式子中,第()个是方程. A . 0.4x B . 5+8=13

C . x÷5=0 D . 7x>12 二、解下列方程。 (共1题;共15分) 5. (15分) (2019五上·新会月考) 解方程 (1)12÷ⅹ=0.3 (2) 2x-7.5=8.5 (3)(x–3)÷2=7.5 三、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共4题;共20分) 6. (5分)看图列出方程. 7. (5分)一个数的减去9得24,这个数是多少? 8. (5分)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72除以一个数的商是0.9,这个数是多少? 9. (5分) 四、看图列方程求x的值。 (共1题;共5分)

10. (5分)什么是方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小主持人班教案(少儿版)上课讲义

江西广电艺术培训中心小主持人班 少儿班教案 3月12日(周六)课时一 课前站姿训练:我是小小主持人,我能站得好, 双脚并并拢,然后挺起胸, 再来抬起头,双肩向后靠, 双手放两边,微笑看前面。 环节一:如何做正确的自我介绍(初步要求) 声音:洪亮,大方,自信;吐字清晰有力。 内容:问好,姓名,年龄。 环节二:口部操:顶舌:闭上嘴巴,用舌尖顶住左内颊、用力顶,似逗小孩儿嘴里有糖状, 然后,用舌尖顶住右内岬颊做同样练习。如上左右交替、反复练习。 绕舌:闭唇,把舌尖伸到齿前唇后,向顺时针方向环绕360度,然后向逆时针方向 环绕360度,交替进行。 环节三:语音发声基础纠正与训练——双唇音:b p m (结合游戏——请你和我这样说,我就和你这样说) 这三个声母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下唇紧闭构成阻碍而发出音来的。它们的发音部位是上下唇,所以叫双唇音。可以先练习唇打响,双唇轻轻接触,然后用力弹开,突然连续喷气出声。 老师教学: 步兵(bù bīnɡ)壁报(bì bào)北边(běi biān) 背包(bēi bāo)奔波(bēn bō)冰雹(bīnɡ báo)

P与发b大体相同,只是双唇打开时,冲出一般较强的气流。例如: 拼盘(pīn pán)偏旁(piān pánɡ)琵琶(pí pɑ) 批判(pī pàn)排炮(pái pào) m双唇紧闭,软腭下垂,气流由鼻腔流出,声带颤动。例如: 买卖(mǎi mài)埋没(mái m?)门面(mén miàn) 学生挑战: 板报臂膀宝贝 乒乓爬坡澎湃 美妙明媚眉毛 环节四(看时间灵活安排):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 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对故事进行思考和讨论: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是什么原因呢 2.如果养羊人再不补牢,会出现什么后果 3.你觉得养羊人有什么优缺点,我们从中应该学习到什么? 4.读完整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案例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分析: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案例3: 一位教师上“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人体会颇深。(1)直接大方地出示了6道题目,其中2道退位题。请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培养学生对数学较为敏感的知觉能力就在这样简短的问话里得以深刻体现。) (2)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你们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来,我们一起来会诊,最后请学生们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老师提了个要求: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意什么。(改错题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的场景中,而是专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改错的方法。(3)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题给同桌做。 (4)老师出题:3000—();再请每人写一道题。……

简易方程第二课时解方程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教案 第二课时 解简易方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对等式第1个性质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 一、了解等式的性质 20+15= 35 等式两边分别同时加减乘除一个数字等号成立吗? 天平称量物质平衡时x+10=10+10两边同时加上同样的质量5 天平会平衡吗? 根据平衡写出等式x+10-10=10+10-10 如果只在一侧减去10呢?还会平衡吗? 有什么方法能让此天平重新平衡呢? X=10与x+10=10+10 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根据天平实验及分析:得出两个结论,能把这两个结论结合起来说一说吗?现在小组中说一说。 归纳:等式两边同事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就是等式的性质(板书)

练习 你们是怎样理解“x-25+25”和“x+18-18”的? 二、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例1:解方程100+x =250 解:100+x-100 =250-100 X =150 X=15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可以怎样检验呢?说说你的方法? 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如果不想等呢? 学生集体进行检验 验算:方程的左边=100+150=250 方程的右边=250 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 所以,X=150是方程的解。) 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在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等号对齐。 小结 从刚才写“解”,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大家回忆一下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写“解” ,等号对齐,解完要检验) “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三、练习 ?判断题 A.X=3是方程5X=15的解。() B.X=2是方程5X=15的解。() ?考考你的眼力,能否帮他找到错误所在呢? X+1.2=4 X+2.4=4.6

小主持人教案主持人教案

新希望培训 小主持人、诗歌故事朗诵班 第一周 教学课题童谣《棒棒糖》 教学目的1、正确的坐姿、站姿。 2、对幼儿进行语音训练,掌握单韵母“a”的正确发音。 3、能够熟练朗读并表演儿歌。 教学重点难点1、发准单韵母“a” 2、发准“妈妈”“爸爸”“喇叭”。 3、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童谣熟记。 教学内容一、自我介绍,正确的坐姿、站姿。 二、单韵母“a”:发音时声带颤动,嘴巴张大,舌头放平,舌位最低。 妈妈(māmā) 爸爸(bābā) 喇叭(lǎba) 三、《棒棒糖》 《棒棒糖》(lollipop) 圆圆头儿细棒棒 尝一尝,甜又香 要问这就是啥东西 宝宝最爱棒棒糖 棒棒糖,别多吃 小朋友们不能忘 吃完糖,要漱口 爱护牙齿我最棒 课后练习练习童谣《棒棒糖》

新希望培训 小主持人、诗歌故事表演班 第二周 教学 课题 表演《拍拍手》 教学目的1、对幼儿进行语音训练,掌握单韵母“a”的正确发音。 2、表演《拍拍手》。 3、能够熟练朗读并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1、复习单韵母“a”。 2、初步认识四声,发准“ā”“ᔓǎ”“à”。 3、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儿歌说的又好又快。 教学内容一、复习《棒棒糖》 二、初步认识四声,发准“ā”“ᔓǎ”“à”,做游戏。 三、表演《拍拍手》: 拍拍手,点点头,敬个礼,握握手; 拍拍手,点点头,笑嘻嘻,好朋友。 四、故事《掰玉米的狗熊宝宝》 课后 练习 表演《拍拍手》

新希望培训 小主持人、诗歌故事表演班 第三周 教学 课题 童谣《轻轻地跳》 教学目的1、如何正确使用“a”的四声。 2、学习儿歌,指导幼儿发好儿化音。 3、能够熟练朗读并表演童谣。 教学重点难点1、使用“a”的特定情景。 2、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绕口令说的又好又快。 教学内容一、复习《拍拍手》 二、正确使用“ā”“ᔓǎ”“à”四声。 三、发儿化音:花儿、草儿、枣儿 四、学习童谣 轻轻地跳 小兔小兔,轻轻跳 小狗小狗,慢慢跑 要就是踩疼小青草 我就不跟您们好 课后 练习 练习童谣《轻轻地跳》

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案例分析 一、案例情况 2003年12月8日上午第四节课,某小学一年级(1)班学生在没 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做作业。教师在上课前曾到教室给该班学生布 置作业,并让各小组组长维持纪律。7岁的陈某在写作业时,多次 与同桌说话。陈某所在小组组长郭某(7岁)便拿起课本击打陈某的 头部数下,致使陈某当场昏倒在地。事故发生后,学校立即派人把 陈某送往医院,经诊断为癫痫病(击打行为系诱发因素)。陈某住院 45天,其间花去医疗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共计7600元。后因赔偿问题未达成协议,陈某将学校和郭某及监护人诉至法院。 二、案例分析 1、根据《教师法》第7条规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 教学的改革和实验。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但这是一种职权,只 能依法行使而不能随意转让。教师在上课期间不到课堂维持秩序, 应告知学校安排其他教师代管班级,而不能将管理学生的职责交给 未成年的班干部(案例中的郭某),其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教育 要求的。 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 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四)学校组织学 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3、所以学校应对教师疏于管理、安排未成年班干部(郭某) 你不对!球是要从上面传的! 实况记录: 体育活动课上,看着放在地上的五颜六色的皮球,孩子们立刻显得格外兴奋、激动。让他们安静后,我就与孩子们共同讨论皮球可 以怎么玩?多数孩子提出皮球可以滚。然后我让幼儿以自己的方法玩

球。自己在一旁观察他们是怎么玩的。一段时间后,我集中了幼儿,这时我赶紧抛出这节课的活动内容及要求:“今天我们都是去参加 运动会的运动员,我们参加的项目叫《皮球快快跑》,是来比赛传 球!当老师拍手的时候,你们开始从头上一个一个传球,老师手一停,球在谁的手里,谁就要表演双手交替拍球,听明白了吗?”游戏在大 家的兴致勃勃中热烈的展开了。突然,韩成凯和袁野竟大声地吵了 起来,“韩成凯,你不对!老师说了球是要从上面传的!你不对!”于是,我马上暂停游戏,我示意让韩成凯传一次让我看看,原来,韩 成凯的手是举起来了,可能由于是怕老师突然之间停止拍手而球留 在手里,于是韩成凯就迫不及待地想把球传过去,再者可能是因为 韩成凯人高马大的缘故,把手举过头顶会觉得太高,所以导致动作 不是很标准。我轻轻地拍了拍两个孩子的小脑袋,说:“你们是怕 老师停止拍手停了球留在自己手里要表演节目吧?其实老师会拍一段 时间的,不会那么快停下,所以不用紧张,好吗?另外,老师今天给 拿到球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哦!一会你们就会知道是什么好礼 物了。”经过解说之后,孩子们再也不怕接到球,传的时候不着急了,动作也标准了,韩成凯也传的又稳又准确! 分析与思考: 皮球是幼儿既熟悉又喜欢的玩具之一,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玩具,却蕴涵了很多的知识。我班的孩子尤爱玩球,在上这一节体育课时,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的确很喜欢滚球,但是几个小朋友手部 的肌肉力量较弱,两臂用力不够均匀,控制球滚动方向的能力较差。后来当孩子们拿到皮球时,有滚着玩的、有抱着扔的、有向上抛的、有用脚踢的、还有个别干脆抱着不放手的。如何利用皮球发展我班 孩子们的运动技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呢?后来我设计了一个《皮球快快跑》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还 提高了孩子们动作的协调性。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传球仅仅是玩球方法中的一个玩法而已,老师应做一个 有心人,玩球的花样是百变的,鼓励幼儿探索各种玩球的方法,然后把孩子零散的玩球经验借助集体活动辐射给全班幼儿,把幼儿

十几减9 教学案例分析

“十几减9”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新年游园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1.师:(出示宠物小精灵皮卡丘)你们认识它吗?你们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来到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2.拍手游戏:10的组。 a.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我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b.师:两个数凑十的时候,我们看到9,想到几?看到8,想到几?看到7,想到几?看到6,想到几?看到5,想到几? 3.复习十几的组成。 师: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抢答得最快。17可以分成10和几?12可以分成10和几?19可以分成10和几?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学生口算的基础,而口算又是笔算的基础,为了把基础打牢,教师一开课就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拍手游戏、抢答竞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更熟练地掌握十和十几的数的组成、分解。既复习旧知,又为学生探索新知,在知识和心理上做了积极准备,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4.创设情境。 师:皮卡丘夸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决定带大家一起去参加新年游园会。大家快来看看,游园会上有什么好玩的?你能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提个数学问题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2_解方程_第二课时

5.2解方程(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教学思考 领悟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组成部分. *解决问题 进一步体会同一方程有多种解决方法及渗透整体化一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领悟数学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去括号解方程 *难点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的正确使用. 三、课前准备 师:课程标准解读. 生:课下熟悉有关简单的购物知识. 四、板书设计 5.2解方程(2) 引例例3…………例4…………

练习:…… 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教师引入 (读教材156页引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情况,如有困难教师直接讲解. 如果设1听果奶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4(x十0.5)+X=20-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想一想”中的内容①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买果奶的钱+买可乐的钱=20-3,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列方程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出示例题3并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列方程的解的实际意义①学生观看画面:两名 同学到商店买饮料的 情景. ②自主完成问题. 1、学生回答问题(1)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理 由. 2、小组内交流各自所 列的方程. 让学生感知生 活,体会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联系,激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 不限制方法拓 展学生思 维空间,进一步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主动参 与的积极性,体会数 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交流,思 维方面的沟通乃至

五年级上册数学.5 简易方程第5课时 解方程(3)

第5课时解方程(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9例4、例5,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第1、2题和P71“练习十五” 第6、8、10题。 ?教学目标 1.巩固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学会解形如ax±b=c和a(x±b)= c类型的方程。 2.进一步熟悉解方程的策略和书写格式,提升解方程的能力。 3.在解方程过程中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代数思想和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等式的性质1、性质2解方程。 ?教学难点 明确把方程中的哪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 课件、3盒铅笔、4支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复习题。 学生自主练习,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强调解方程过程中书写格式的 规范。 师: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解方程。[板 书课题:解方程(3)] 二、互动新授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9例4情境图。 师:观察情境图,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预设1:3盒同样的铅笔,每盒有x支。 预设2:3盒同样的铅笔,加上外面的4支铅笔,一共是40支。 【教学提示】 提醒学生尽量不 要用算术的思维,而 主要是根据图意中的 数量关系去列方程。

师:大家能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吗?试着写一写。 【学情预设】预设1:3x+4=40。 预设2:40-3=3x。 预设3:40-3x=4。 预设4:x+x+x+4=40。 师:你们认为哪一个方程最符合图意?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再进行汇报。 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和评论,最后明确:第一个和第四个方程是最符合图意的,也最容易理解,但第一个方程写法更简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并且在教师引导下对有争议 的问题或者有多个答案的问题进行优化,最后形成共识:写方程要顺着题意写。与以前的算术方法思维不一样,从而让学生逐渐形成方程意识。 师:那你们会解答这个方程吗? 小组讨论,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把有代表性的解答展示出来,并让小组代表说一说是如何解答的。 【学情预设】3x+4=40 解:3x+4-4=40-4 师:老师有个疑问,你们为什么要先两边同时“-4”呢? 【学情预设】预设1:先把单出来的4消去,方程会变得简单些。 预设2:这里消去3或者消去x都不方便,它们是一个整体,所以先两边“-4”。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明确:这道方程有两步计算,先算出3盒的总支数,再加上4支,一共是40支。这里可以把3盒的总支数看成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把3x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这时候的方程就可以看成是一步计算的方程,一个简易的加法方程,这样解起来就容易些。 教师可以用铅笔盒和铅笔的实物展示解答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设计意图】用实物操作展示方程的解答过程,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看到解方程的步骤和过程,从而加深印象。 课件展示完整的解方程过程和书写格式。 看完课件的展示后关闭屏幕,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方程3x+4=40,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道方程的解答过程。【教学提示】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把3x看成一个整体。

简易方程—解方程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解方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小主持人教案-

小主持人教案- 小主持人教案 小主持人教案 热身练习:10分钟 小朋友按一拍做好,检查坐姿。 上课问好,声音洪亮~ 围成一圈,挺胸抬头,手伸直,面部表情要积极。 强气势: 管子意识: 练习通畅发声时,可以想象声音在胸和喉部经过一根通畅的管子到达口腔。 要想象这是个比自己脖子细一些的管子。管子应该是上下直立的。左右不能扭曲,前后不能扭曲。为此,人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头都要和身体处在统一的一条垂直线上,脖子要略向后靠,保持管子的直立通畅。 想象中的管子不能瘪,不能挤,也不能胀撑,只能是不紧不松的状态。 声音经过这个管子的过程是迅速的,没有障碍的。发声的力量用在腰腹部,而不是用在管子处。声音经过管子时,管子本身不能处于紧张状态。如果管子紧张,就会使声音受阻,音色有一种紧张感,声音也容易发生嘶哑。 1、头部练习:上下左右:4*8 (30s) 2、嘴部练习:配合手势(3m) popo:漂亮朋友爬山跑步泡沫批评偏僻澎湃 (30s) 噘嘴-咧嘴: 4*8 (30s) 撇嘴: 上下 2*8 下上2*8左右2*8 右左 2*8 (1m) 转嘴: 顺时 2*8逆时 2*8不用

嘴打响: 2*8 (15s) 嘟噜: 2*8 (15s) 打响打响嘟噜 4*8 (30s) 3、嘴部练习:(30s) 啃苹果咀嚼 4*8 (30s) 抬头张大口吐舌 震摇下巴 4、舌部练习:(4m) te特别同桌桃子抬头踏步图书天台贴图刮 4*8 (30s) 顶左右2*8 右左2*8 (30s) 绕顺时针 2*8 逆时针 2*8 (30s) 伸 4*8 (30s) 立左立右立不用 舌打响 2*8 (15s) 得 2*8 (15s) 打响打响得 4*8 (30s) 舌成沟不用 舔软腭4*8(30s) 5、嘿哈练习:(2m) 嘿哈 4*8(30s) 30s) ( a aaa a~~~~~ 2*8 (15s) ooooo~~~~~~~2*8 (15s) iiiii ~~~~~~~2*8(15s)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级下册第10课《老王》导学案讲解学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 导学案 第10课老王 1.易错字 翳(yì)干校(gàn)骷髅(kūlóu)滞笨(zhì)攥着(zuàn)惶恐(huáng)取缔(dì) 镶嵌(xiāngqiàn)侮辱(wǔrǔ)愧怍(kuìzuò) 2.多音字 落 绷 转 强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 幸运强调意外地遇到好运气,含有庆幸、喜悦之意。“幸运”强调好的运气。获得好运是“幸运”; 免于不幸是“侥幸”。 侥幸强调偶然获得成功或免于不幸。“侥幸”强调免于不幸。 5.词语释义 精品文档

伛:弯(腰)曲(背)。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塌败:塌陷破败。 取缔:明令取消、关闭或禁止。 骷髅:干枯的死人头骨或全身骨骼。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凑合:将就。 杨绛,钱锺书夫人,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文题解说】 作者以“老王”为文题,意在告诉读者此人的普通,也明确地告诉读者“老王”是文章的主人公。 【创作背景】 文章著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当时正是“文革”时期,杨绛夫妇在那个荒唐动乱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精品文档

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度过了动乱年代,她在追忆动乱年代遇到的这些善良的人们时更容易忽略苦难,而是看到苦难年代里人性的光辉。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这篇课文写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文中写到“文革”,那是个荒唐的动乱年代。学术权威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纯朴的精品文档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引导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再去探究解题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例4时,引导学生发现解题关键:一是根据情境图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二是在解形如3x +4=40这类方程的过程中,把3x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把稍复杂的方程转化成简单的方程去解答。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应用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把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是在传统学习方式基础上的进步和发展。本教学设计在新授知识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现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抓住“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这个关键问题,层层深入进行引导,注重知识间的迁移,引导学生根据运算定律,把形如a(x±b)=c的方程转化成简单的方程并求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情检测卡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引出课题 1.解方程。(口答) 4x=52 x÷1.2=5 x+3.7=10 x-56=44 2.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方程的内容。[板书课题:解方程(二)] 设计意图:由于解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方法与解形如x±a=b、ax=b的方程的方法类似,因此在教学新知前,组织学生复习、回忆解形如x±a=b、ax=b的方程的方法,目的是为自主探究本节课的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课件出示教材69页例4情境图及相关内容。 (学生先独立观察图意,思考如何列方程,再在小组内交流)

第10章 时间数列分析及答案

第十章时间数列分析 一、本章重点 1.时间数列的意义和种类。时间数列是同一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时间数列有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绝对数时间数列是基础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是派生数列。绝对数时间数列又分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2.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序时平均数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要区分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在绝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有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和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由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有一般平均数时间数列和序时平均数时间数列两种形势。 3.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是速度指标的基础,平均增长速度就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出来的。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几何平均法(水平法)和方程法(累计法)。这两种方法的应用条件要弄清楚。 4.长期趋势的测定,主要是移动平均法。长期趋势的测定是时间数列分解的基础,有时距扩大法和移动平均法两种,同时应掌握季节变动测定的两种方法:按月(季)平均法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二、难点释疑 1.对于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关键是要掌握什么是时期指标,什么是时点指标,如果是时点指标,要分清是连续时点还是间断时点。凡是逐日登记的,就是连续时点指标,若是每隔一段时间登记一次,则是间断时点指标。在进行计算的时候,要一步一步来,理清头绪,问题便容易解决了。 2.对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只要把握住各自的使用条件就可以了。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时间数列的两个构成要素是(时间)和(指标数值)。 2.如果某种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比较稳定,则宜利用(几何平均法)来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3.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可比性)、(时期长短要一致)、(总体范围一致)、(指标的经济内容要相同)和(指标的计算价格、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要一致)。 4.时间数列按其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三种。其中(绝对数)时间数列是基本数列,其余两种是(派生)数列。 5.增长量按选用对比基期的不同,可分为(累计增长量)和(逐期增长量),二者的关系是(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个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6.发展速度由于选用对比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年距)发展速度消除了季节变动的影响。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7.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水平法)和(累计法)。已知期初水平、期末水平和时期数,可以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已知期初水平、时期数和全期累计总量,可以用(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2.解方程(二) 山西省实验中学贾麟香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已经掌握了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二将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从而转化方程为x=a(a为常数)的形式,也做的很好. 二、学习任务分析: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完成用等式基本性质一解方程,分析、观察、归纳出用移项法则,从而简化解方程的步骤.第二课时,让学生体会当方程左右两边含有括号时,如何通过去括号法则将方程化简再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一、二使方程变形到“x=a(a为常数)”的形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要环节.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验用多种方法解方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数学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小组讨论,引入课题 内容:设置问题串,请同学回答 1.上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题型有什么特点? 2.本节课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特点?与上课时的题型差异何在?

目的:因为解一元一次方程不同类型的方程简化方程到“x=a(a为常数)”的手段不同,所以必须培养学生善于分析观察题中所给信息的习惯及能力. 我们知道,一个优秀学生的首要标志就是“不惧生”,即对生面孔的题目总有自己的分析方式,处理策略,解决办法,那么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设置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探索思考的机会的.即便错误很多,只要思考就是好的开始. 实际效果: 同学能很清楚地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看法.认为: 1.课时的内容与课本上的内容有承接关系. 2. 本课时增加了方程中含有括号的表达形式,需先去括号,这样就化成上 课时所学内容了. 3. 去括号要注意括号系数为负系数的问题. 环节二:合作学习 内容:请同学们分析理解156页图解题. 1.由同学根据图示编出一道合理的应用题. 2.比较此题与本章节第一节引例的实际问题有何区别? 目的: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中问题的提出大都是因人们的生活实践需要,因社会的发展需要,实际问题的“数学化”,数学服务于生活实际随处可见. 在学生由图示内容编题过程中,让学生强化“三种语言”的互话能力.即: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例语言之间的互相转化.学生着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引起关注,将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尤其是设法充分利用教材中所呈现内容这一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调动学生自主分析及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由学生观察分析得出本例与以前北京题目的差异,发展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及强化差异意识,不失为此例的一个功能,即使应给予关注. 实际效果: 1、同学完整编出此题: 小林到超市,准备买1听果奶和4听可乐,小明告诉他一听可乐比一听果奶贵5角钱,小林给了营业员20元钱,找回了3元,大家帮助小林算算一听果奶,一听可乐各是多少钱? 完成的过程体现出学生对图例中已知、未知等相关方面的信息掌握全面,梳理清晰,表达准确.

五年级上册数学.5 简易方程第3课时 解方程(1)

第3课时解方程(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7例1,完成教科书P67“做一做”第1、2题和P70“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经历利用等式的性质1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过程,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在解方程过程中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代数思想和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等式的性质1解方程。 ?教学难点 理解解形如a±x=b的方程的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以及检验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盒子,小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出示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大家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 【学情预设】学生们纷纷发言猜测盒中小球的个数。 师:大家能确定自己的答案一定是正确的吗? 【学情预设】不能确定,不知道盒子里面小球的实际个数,它是一个不确定的数。 师:这种情况下,不确定的数字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学情预设】可以用x来表示。 师:这里面到底有几个球呢?下面就让我们借助其他信息一起来探究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P67例1情境图。 师:从图中大家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盒子里面的球的个数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球。 师:你能用方程来表示吗? 【学情预设】预设1:x+3=9。 预设2:9-3=x。 预设3:9-x=3。 师:一般来说,方程都是把未知数x写在等式左边。从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方程x+3=9是最符合图意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方程及其解法。[板书课题:解方程(1)]【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情境或者生活经验去经历列方程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和实际的联系。【教学提示】 对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要给予鼓励,但是要适时引导学生选择最优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