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4章植物与土壤第五节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4章植物与土壤第五节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4章植物与土壤第五节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4章植物与土壤第五节

第5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一)叶的结构、蒸腾作用(A)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植物叶的形态特点,理解叶的形态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相适应。

2.理解叶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和作用;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夯实基础巩固

1.如图所示为几种植物的不同叶片,其大小和形态差异很大。关于这些叶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睡莲宽大的叶片适应水源丰富的生活环境

B.仙人掌的叶刺能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C.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叶都能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

D.松针叶比银杏叶更能适应自然环境

2.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某植物的叶片较大,叶表面较大且无角质层,可以判断这种植物的生长环境是()。

A.干燥、阴暗

B.潮湿、阴暗

C.干燥、光照充足

D.潮湿、光照充足

3.将植物的叶片按要求切片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在叶片的结构中不含有叶绿体的是()。

A.保卫细胞

B.表皮细胞

C.叶肉细胞

D.栅栏组织

4.大面积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

A.降低空气的温度

B.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

D.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5.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是,蒸腾作用是将水分以态的形式向大气中散发,根吸收的水分约有用于蒸腾作用,这种作用使植物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同时也是根部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体内的运输。

6.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菠菜叶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

问题(括号内填数字):

(1)图中[1]和[3]合称表皮,属于组织。

(2)结构[5]的名称为,其中包括能够运输植物体生活所需

要的水分、无机盐的和能够把叶肉细胞产生的有机物运输到茎、根

的。

(3)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两个[4]形成的[6]来

完成的。

能力提升培优

7.深秋,许多树木为了适应冬天的环境纷纷落叶。如图所示的植物落叶,若是在无风的情况下掉落,根据叶片的基本结构特点,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多数落叶正面朝上

B.多数落叶背面朝上

C.正面和背面朝上的机会相等

D.无法判断

8.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一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的变化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A.左端上升,光合作用

B.右端上升,呼吸作用

C.左端上升,蒸腾作用

D.右端上升,蒸腾作用

9.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装置必须放在光照的环境中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若要用乙装置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

C.丙装置可用来验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若用丁装置来验证蒸腾作用,丁装置塑料袋上出现的水珠全部

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10.植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叶

片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的①和④是透明的,与“透明”相关的功能

是。

(2)叶肉组织分为②和③两部分,其中②可以称为,与其排列紧密相关的作用是。③可以称为海绵组织,其结构特点是排列疏松,细胞间质较多,这是为了适应的功能。

中考实战演练

11.【茂名】下列与植物蒸腾作用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B.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C.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孔

D.上表皮气孔少,可减少水分的散失

12.【云南】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叶片由叶肉、叶柄和叶脉组成

C.叶片表皮上有气孔,白天全部开放,夜晚全部关闭

D.叶片表皮属于营养组织

13.不同的概念间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用一些关联词把一些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可以绘制成概念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概念图:

(1)上述概念图中A、C、D的相关内容分别是:A ;C ;D 。

(2)植物体内某种生理活动可以表示为:。该式子可以表示绿色植物进行作用的生理过程,其中a相当于概念图中的(填字母);b表示的物质是。

开放应用探究

14.绿色开花植物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有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列情况中有可能存在的是()。

①植物只进行蒸腾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②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③叶肉组织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④茎的木质部只运输水分,不运输无机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如图所示为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二是在实验一的基础上改进的。请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进行的吗?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有关?

(3)预测实验二的结果:C、D、E三个塑料袋中,袋内壁水珠最多,袋内壁水珠最少。

(4)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对比实验二的装置,说明实验一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写出一点即可)。

(二)蒸腾作用(B)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环境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影响和水从叶中散发出来的部位。

2.理解植物叶表面的气孔的构造及其大小对蒸腾作用快慢的关系。

夯实基础巩固

1.我们常用氯化钴试纸来验证植物叶片蒸腾作用散发出来的水,则干燥的氯化钴试纸和吸收水分后的氯化钴试纸的颜色分别为()。

A.蓝色、红色

B.黑色、白色

C.绿色、灰色

D.蓝色、绿色

2.调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结构是气孔,控制气孔开闭的细胞是()。

A.表皮细胞

B.保卫细胞

C.含叶绿体的细胞

D.叶肉细胞

3.土壤中的水分到达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顺序是()。

①根的导管②根毛细胞③茎、叶肉的导管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⑤叶肉细胞

A.①③④②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②④①③⑤

4.【潍坊】下列四组培养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相同植物中,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最大的应是()。

5.如图所示为气孔关闭和开放的两种状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组成,它是进出叶片的门户。(2)夏日中午阳光过强或植物体内缺水时,叶片气孔往往处于图状态,因为此时,限制了水分的散失,即减弱了植物的。

能力提升培优

6.水分从土壤溶液中进入植物体,再由植物体返回大自然的途径可以表示为()。

A.土壤中的水分→植物细胞→筛管→气孔→大自然

B.土壤中的水分→植物细胞→导管→气孔→大自然

C.土壤中的水分→导管→植物细胞→气孔→大自然

D.土壤中的水分→筛管→植物细胞→气孔→大自然

7.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阿特拉津的药物,它能使气孔关闭。如果把它喷洒到叶片上,那么()。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都降低

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都加强

C.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蒸腾作用加强

D.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蒸腾作用降低

8.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在晴朗高温天气状况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是()。

9.如图所示为向日葵在24h内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据图可以推断()。

A.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一天中植物体内水分最少的是b点

C.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D.无机盐向上运输的速率在b点时较快

1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快慢”,U形管

中装满红墨水,用橡皮管将植物的枝条与U形管一侧连接。

(1)利用该实验装置判断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方法是。(2)利用该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哪些环境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影响?。

11.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了一些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并统计了每平方毫米的气孔数,结果如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陆生植物的气孔分布特点是,这种特点对于陆生植物的生活意义是有利于减少水分的。

(2)睡莲的上表皮气孔明显比下表皮气孔多,这种结构特点对睡莲这类浮水植物的意义是

(3)表中哪种植物最适合生活在干旱环境中?。

中考实战演练

12.【苏州】如图所示为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某种物质进出保卫细胞导致开闭的情况,则这种物质是()。

A.水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13.【德州】仔细观察气孔所处的状态(如图所示),推测植物可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以上都有可能

14.【宁波】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保卫细胞的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15.【衢州】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

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下列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

观察叶片两表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

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

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的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开放应用探究

16.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如

图所示为某种植物体内影响叶片张开或闭

合的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从图

中可知,该植物的“生物钟”是()。

A.叶片白天张开,晚上闭合

B.叶片白天闭合,晚上张开

C.叶片白天、晚上都张开

D.叶片白天、晚上都闭合

17.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同时还要不断地向外散失水分,水分的散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刚想:叶片面积与植物散失水分有关系吗?针对这一疑问,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一株生长健壮的绿色植物上选取两段枝叶相似的枝条,一段保留全部叶片,另一段去掉大部分叶片。

②用量筒量取等量清水,分别注入编号为甲、乙的两个锥形瓶里。

③把两段枝条分别插入两个锥形瓶里,并用脱脂棉塞紧瓶口。

④将两个实验装置置于相同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出锥形瓶中的脱脂棉和枝条。

⑤用量筒分别测量两个锥形瓶中剩余的清水量,计算实验前后两个装置内的清水量的差值,记录在下表中:

(1)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2)实验步骤③中,用脱脂棉塞紧瓶口的目的是。

(3)实验步骤④中,将两个装置置于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是利用了对蒸腾作用强弱的影响。(4)实验步骤⑤中,若甲、乙两个装置内清水量的差值相同,则说明;若不同,则说明。

(5)该实验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对自身的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举一例。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综合复

第八讲第二章综合复习 一、选择题: 1、“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思想。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右图表中方框框出部分)。据此推测() 2.在锰的某种氧化物中,锰与氧的质量比55∶56,锰的化合价为()。 A.+7B.+6C.+4D.+2 3.在化合物NaxRyOz中,元素R的化合价为() A、x+y-z B、(x+y)/z C、(x+2z)/2y D、(2z-x)/y 4.元素A与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xA,元素B与氯形成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BCly.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AxBy B、AyBx C、BxAy D、ByAx 5.水泥的主要成分有:Ca2SiOx、Ca3SiOy、Ca3Al2Oz其中x、y、z的值分别是()A、2,2,3B、2,3,3C、4,5,6D、4,6,6 6.如果按照某种标准能将FeSO4、Na2SO3、NO划归为同一类物质,则下列物质中能划归为此类物质的是() A、KMnO4 B、Al2(SO4)3 C、KClO3 D、K2HPO4 7、根据下列叙述,对其“式”进行判断:(1)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4(OH)(PO4)3,②Fe3O4若看做“混合氧化物”时,可改写成FeO?Fe2O3,根据化合价规律和前述写法,则Pb3O4(四氧化三铅)可改写为2PbO?PbO2(Pb的化合价为+2价,+4价),③为了方便某些化学计算,98%的浓H2SO4改写为 9H2SO4?H2O。其中错误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③ D、②③

八年级科学植物与土壤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

八年级科学植物与土壤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根本原因是() A.盐碱物质植物不能吸收 B.土壤溶液浓度小,植物吸水过多 C.土壤溶液浓度大,根吸水过多 D.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细胞液的浓度 【答案】D 2.如图,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B.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D.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答案】A 3.小柯将一根新鲜的黄瓜切成若干薄片后,分别泡在清水和浓盐水中(如图所示),则哪种液体中的黄瓜薄片会失水变软 A.只有清水B.只有浓盐水 C.两者都会D.两者都不会 【答案】B 4.蒲公英、丝瓜、草莓的茎分别是() A.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 B.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 C.攀援茎、匍匐茎、攀援茎

D.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 【答案】B 5.豇豆(宁波人称之为带豆)的茎,虽没有卷须、吸盘等特殊的附属结构,但却有沿着其他物体呈螺旋状缠绕的本领,它的茎属于() A.缠绕茎B.匍匐茎 C.攀援茎D.直立茎 【答案】A 6.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⑤为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细胞构成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 C.③是叶脉,内有输导组织 D.⑥为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答案】A 7.在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的喷剂喷洒到叶面上,能结一层薄膜,这层膜可以让二氧化碳通过而水分子不能通过,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这类物质的作用是()。A.抗呼吸作用B.抗蒸腾作用 C.增强光合作用D.增强蒸腾作用 【答案】B 8.移栽植物时往往暂时出现萎蔫现象,这是由于() A.水分的输导受到阻碍 B.没有及时浇水 C.一些根毛和幼根被拉断,降低了对无机盐的吸收 D.一些根毛和幼根被折断,降低了对水分的吸收 【答案】D 9.农业生产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A.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与植物》.doc

最新资料推荐 9土壤与植物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1、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活动一:

自学指导: 小组内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1 分钟)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 资料卡。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自学指导: 1、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小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5 分钟)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 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测试题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测试题(1)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土壤中物质的是( ) (A)矿物质(B)氧气(C)水(D)臭氧 2.土壤中死亡的生物体,最后被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因为( ) (A)土壤氧气氧化的结果(B)小动物食用后排出 (C)微生物分解(D)植物根呼吸作用的结果 3.如右图所示,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 ) (A)小细砂(B)蛋白质 (C)无机盐(D)金属 4.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 ) (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B)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 (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5、下列各项中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恣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B)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C)焚烧作物秸杆后土壤无须再施肥(D)烧山开荒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6、周末,小明和爸爸想找地方挖蚯蚓做鱼饵,他们在哪个地方能找到蚯蚓( ) (A)乱石堆里(B)干硬的土堆中(C)小水洼(D)湿润的草地 7、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开始就有土壤 (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使岩石变为土壤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 8、以下三种土壤样品中,哪种通气性能最差,哪种保水性能最强() (A)甲,甲(B)甲,乙(C)乙、乙(D)乙、丙 9.小明同学在探究植物根系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了下列假设,你认为哪个假设最不适宜() (A)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土壤结构有关 (B)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 (C)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通气状况有关 (D)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地下水位高低有关 10.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 (A)根冠(B)根毛区(C)分生组织(D)侧根 11.小明一连几天用妈妈清洗过咸水鱼的水浇一株花卉,不久后发现该花卉枯萎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A)营养过多(B)因阳光过强 (C)因细胞失水而死(D)水分蒸发过多

【精选资料】八年级下浙教版科学第二章测试题与答案

A B C D 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Na-23 Cl-35.5 Ag-108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空气 B 、冰水混合物 C 、氧气 D 、高锰酸钾 3、空气中体积分数占78%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4、下列物质中,可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 、铁钉 B 、木炭 C 、白磷 D 、硫粉 5、下列物质燃烧需要在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的细纱或水的是( ) A 、木炭 B 、铁丝 C 、硫 D 、红磷 6、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法制氧气时,加入的少量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 ) A 、质量减少 B 、质量增加 C 、化学性质改变 D 、化学性质不变 7、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成为可能,从而可以直接用原子来制造分子。若能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 6H 12O 6),下列不需要的是( ) A 、碳原子 B 、氢原子 C 、氮原子 D 、氧原子 8、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A +3O 2 2CO 2+2H 2O 可推测A 的化学式是( ) A 、CH 4 B 、 C 2H 4 C 、C 3H 6 D 、C 3H 8 9、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C+O 2点燃==CO 2 B 、2KClO 3 == 2KCl+3O 2↑ C 、Zn+ H 2SO 4 = ZnSO 4+H 2↑ D 、HCl + NaOH=NaCl+H 2O 10、下列四种变化中,其中一种与其它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应该是( ) A 、铁生锈 B 、水汽化 C 、煤燃烧 D 、呼吸作用 11、下列生理过程不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练习附答案第四章第二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1.下列各种土壤颗粒中,直径最小的是() A.砾石 B.砂粒 C.粉砂粒 D.黏粒 2.粉砂粒的渗水不能说明的是() A. 粉砂粒间有空隙 B. 具有透水性 C. 粉砂粒颗粒较小 D. 具有通气性 3.在土壤的成分中,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 矿物质颗粒 B. 腐殖质 C. 空气 D. 水分 4.自然界中最适宜绝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 A. 砂土类土壤 B. 黏土类土壤 C. 壤土类土壤 D. 人造土 5.研究“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关系”的实验应控制的变量是() A. 大小相近,同一种类的植物 B. 浇等量的水 C. 不能被雨水淋到 D. 以上都是 6.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粘地

C.比较干旱的粘土地 D.河边湿润沙地 7.下列土壤模型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模型是() 8.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条件相同的是()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⑤锥形瓶的大小应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9.土壤主要是由、、和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做,细的叫做,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 10.根据砂粒、黏粒和粉砂粒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土壤、土壤和土壤三种。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砂土类土壤的通气性能、透水性能最,黏土类土壤的保水性能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检测试卷有答案

质量评估卷植物与土壤第4章分值:120分时间:90分钟 分,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小王取两个相同的量筒,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发现完全浸没两者时,土壤中加入水的体积要大1 )于铁块中的体积,则说明 ( 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 C.土壤的密度大于铁块 D.土壤容易形变 )2、以下三种土壤样品中,哪种通气性能最差,哪种保水性能最强( 土壤质地土壤样品土壤名称砂土类土壤甲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黏类、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乙黏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均匀壤土类土壤丙A.甲甲 B.乙丙C.乙乙 D.甲乙 3.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这些基本条件是() ①无机盐②空气③水分④二氧化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如图为根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 ④区细胞排列不整齐 B. ③区细胞排列紧密 C. ①区细胞体积较大 D. ②区细胞内有叶绿体 5.如图,甲乙两根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B. 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 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 D. 两枝条内红色溶液是由筛管运输的

我国南方有“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的说法,竹笋初钻出地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这说明竹茎中的结6. )(构没有 D C.木质部.髓A.韧皮部 B.形成层“科技兴农”是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的问题。下列生产措施中,其目的是降低农作物的蒸腾作用效率的是7. )( A.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泥土 B.插秧时,秧苗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早春播种后,使用透光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C. 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叶片 D. 所学生物学知识及时给苹果树施加了适小明根据小明家的苹果树枝繁叶茂,8.却在形成花蕾以后出现落蕾现象。)量的化肥以后,就不再出现落蕾现象,并且不久开花了。请问小明施加的化肥是(.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氮肥和钾肥A 9.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B .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C D.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水既是植物的重要成分,也是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条件。下列各项中,与植物体吸收、运输和散失水分无直10. )(接关系的结构是 A.根、茎、叶内的导管幼根上的白色“绒毛” B. C.根、茎、叶内的筛管 D.叶片下表皮的气孔 11.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CO通入少量水中,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后,可观察到呈红色2 B.将硫粉放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有淡蓝色的火焰产生并生成大量白烟同时贴在蚕豆叶片上下表面的氯化钴试纸,可看到上表面的试纸先变色C.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时,摘取一张新鲜叶片,滴加碘液,可观察到出现蓝色D. 天15如图所示,将生长良好的甲、乙、丙3盆植物放在阳台上,甲盆定期浇适量水,乙、丙两盆不浇水.12. 后,甲、丙两盆植物均存活,乙盆植物枯死.对此实验,下列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A.乙盆植物因缺水桔死 B.仙人掌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变异 C.若给仙人掌定期浇水,其叶会转变成阔叶 D.阔叶植物能进化成仙人掌等叶成刺状的植物 )( 13.在如图实验中,可以证明植物根吸水主要在根尖的是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三章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是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的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 A。减少根部水分的散失 B.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折断损伤 C。防止营养流失 D.防止植物不适应新的土质 2.把幼嫩植物的茎掐断,从断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来自() A.筛管 B.木纤维 C.韧皮纤维D.导管 3。正在结果的黄瓜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B瓜果的膨胀 C。经气孔散发D。植株的生长 4.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 ①增强呼吸作用;②改良碱性土壤;③增强光合作用;④增强蒸腾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植物体进行的下列活动中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蒸腾作用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6.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从结构上说其原因是() ①根毛细胞有大液泡;②生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③有输导组织; ④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通常比土壤溶液的浓度高 A。①和④B。①和② C。②和③D。以上都是 7.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种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 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 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B.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 吸水速率 C。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 蒸腾速率 D.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 8.双子叶植物的茎能加粗的原因是() A。茎中导管、筛管的运输能力特别强 B.双子叶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 C。韧皮部细胞是活的细胞 D.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9.近年来,我国四大海域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赤潮”现象,严重地影响到了近海养殖业和渔业的生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八年级科学下册4植物与土壤自测题

4 植物与土壤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30分) 1.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大白菜增产实验,结果收获时每棵大白菜重约4千克。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C) A. 土壤中的无机盐 B. 土壤中的有机物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D. 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2.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结构是(A) A. 保卫细胞 B. 气孔 C. 叶片 D. 根毛 ~ 3.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经过的途径是(A) A. 土壤→根毛→导管→叶肉→气孔→大气 B. 土壤→导管→叶脉→气管→表皮→大气 C. 土壤→根毛→导管→气孔→叶脉→大气 D. 土壤→根毛→叶脉→导管→表皮→大气 4.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结构、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C) A. 气孔、导管、根毛 B. 根毛、气孔、导管 C. 根毛、导管、气孔 D. 导管、气孔、根毛 5.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A) A. 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 】 B. 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 C. 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 D. 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6.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生态绿墙,栽种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成为世博园里“绿色的明珠”。生态绿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的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这一功能是由植物的哪些生理活动来实现的(B)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气体扩散和蒸腾作用 7.斑竹长成后茎不能逐年增粗,而香椿树却能逐年增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A.斑竹茎中无形成层,而香椿茎内有形成层 B.斑竹茎中无木质部,而香椿茎内有木质部 C.斑竹茎外部无粗糙的外树皮,而香椿茎的外部有粗糙的外树皮 @ D.斑竹茎内无导管和筛管,而香椿茎内有导管和筛管 【解析】形成层向内形成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使茎增粗。斑竹为单子叶植物,无形成层。 8.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其原因是(D) ①根毛细胞有大液泡②生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③内有输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知识点归纳

第1、2节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 A.土壤中的生命和非生命物质 B.从岩石到土壤 1.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 1)物理因素——风、流水、温度等 2)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 3)生物因素 2.岩石变为土壤: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成石 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过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形成土壤 C.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土壤的结构 1)土壤主要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这些成分之间 相互影响,使土壤形成一定的结构 2)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3)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 粒

2.土壤的类型 1)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2)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3)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D.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2.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适度,通 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A.植物的根系 1.植物根的分类 1)主根:由胚根直接生长形成的根,数量只有一条,向下生长 2)侧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与主根相比,又细又短,但数量众多 3)不定根:从植物的茎或叶上长出的根 2.植物根系的分类 1)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为直根系 2)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

B. 跟的吸水和失水 1.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2. 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1) 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细胞吸水 2) 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细胞失水 3. 土壤中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 土壤水分→根毛细胞→皮层细胞→木质部细胞→植物体各部分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A. 茎的结构 1. 木质茎的结构 1)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 隙小,起保护作用 2) 韧皮部:在茎横切面上呈筒状 根毛区:根毛区细胞是由伸长区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内涵丰富的细胞液,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分生区: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黄色 根冠:细胞壁薄,外层排列比较疏松,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主要起保护作用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1-3节》测试 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 1-3节》测试 班级姓名成绩 一、我会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 分,共50分) 1. 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制取氧气 D.滴管滴加液体 2.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约为1:4,这是指它们的() A.质量比 B.质量百分比 C.体积比 D.密度比 3. 地震造成一列含有12节油罐车的货运列车在宝成铁路109号隧道里起火,消防人员迅 速采取封堵隧道口、注水冷却等措施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BC 均是 4.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现有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燃;③食物腐烂;④火药爆炸。它们的共同点是 ()A. 都发光 B. 都剧烈燃烧 C. 都是氧化反应 D. 都发生爆炸 7. 某气体即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8.下列各组物质中,既是化合物,又是氧化物的是:() A.二氧化碳、冰 B.氯酸钾、二氧化锰 C.氧化镁、锰酸钾 D.水、液态氧 9.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 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10.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11.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自然、缓慢氧化,有人叙述这些变化有如下共同点:○1都产生热量 ○2都要发光○3都属于氧化反应○4都很缓慢○5都需要物质与氧气接触○6都需要温度达到着

八年级科学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复习知识点提要 班级姓名 1.土壤生物有哪些? 2.土壤中非生命物质有哪些?(四个实验请看书) 3.土壤中有机物来源于哪儿?无机物怎样形成? 4.土壤如何形成?土壤的组成成分? 5.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矿物质颗粒的种类? 7.土壤分类及质地特点? 8.土壤性状? 9.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主要与何有关? 10.植物的根系; 11.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何因素有关? (P105探究植物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高低的关系) 12.根吸水主要部位; 13.根尖结构; 14.细胞的失水与吸水条件; (看P108植物细胞失水实验) 15.植物缺少氮、磷、钾各表现出的症状; 16.水华与赤潮;(P111水体富营养化过程) 17.茎的分类与举例; 18.茎横切面各结构名称及功能; 19.哪类植物茎不能加粗?为什么?举例 20.水、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两个实验P116,P117) 22.蒸腾作用的意义; 23.叶的结构两个实验(P119,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水从叶片上下表面散发;现象、结

论等) 24.保卫细胞的特点及作用; 25.植物体内水的运输路径; 26.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哪儿? 27.会引起土壤污染的污染物有哪些? 28.影响土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因素有哪些?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C、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 D、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2.根尖结构中许多小而排列整齐且多呈方形的细胞,能不断分裂,使根生长的这部()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根毛区 3.植物吸收水分最主要的部位是………………………………………………………()A.分生区 B.伸长区 C.根冠D.根毛区 4.把新鲜萝卜放在浓盐水里,萝卜的质量变化是……………………………………()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5.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基本路径是…………………………………………() A、叶的筛管→茎的筛管→根的筛管 B、根的筛管→茎的筛管→叶的筛管 C、叶的导管→茎的导管→根的导管 D、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6.温带地区的松树年轮第一年秋材与下列哪项之间界限最明显:…………………() A、第一年春材 B、第一年秋材 C、第二年春材 D、第二年秋材7.某些植物的茎,如玉米、小麦等,一旦长成就不能加粗,原因是………………()A.不再获得营养 B.没有形成层 C.植物已经停止生长 D.形成层受到破坏8.夏秋季节,木本植物茎中形成层向内分裂出的细胞可形成:……………………() A 、髓B、韧皮部C、木质部D、树皮 9.无土栽培就是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培育植物的方法。配制植物营养液是………()A.根据光合作用需要水的道理 B.根据植物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无机盐的道理 C.根据植物根系呼吸需要水中的溶解氧的道理 D.根据植物蒸腾作用的需要的道理 10.关于叶脉的输导功能正确的是……………………………………………………() A、只输导叶制造的有机物 B、只输导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 C、有机物、水、无机盐都能输送 D、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11.叶的下列结构中,能制造有机物的部分是………………………………………()A.上、下表皮细胞B.保卫细胞C.气孔D.叶脉12.氯化钴蓝色滤纸遇水变……………………………………………………………()A.不变色B.白色C.绿色D.红色 13.在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的喷剂喷洒到叶面上,能结一层薄膜,这层膜可以让二氧

2019秋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第3章 质量评估试卷

第3章质量评估试卷[学生用书活页P67]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依次是(B) A.神经元、反射弧 B.神经元、反射 C.神经中枢、神经细胞 D.神经、神经细胞 2.下列哪一组疾病是由于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A) A.甲亢B.侏儒症 C.糖尿病D.呆小症 3.一位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摔倒而造成下肢截瘫,可能摔伤的部位是(C) A.大脑B.小脑 C.脊髓D.下肢骨骼 4.下列各项中,属于激素调节的是(D) A.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B.强光射来时,迅速眨眼 C.看电影感动得落泪 D.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 5.2016年3月,一场以人工智能AlphaGo获胜的围棋人机大战引人瞩目。与AlphaGo对弈的棋手分析棋局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B) A.感受器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D.效应器 6.为了进一步了解血糖调节机能,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了一正常人在不同时期的血糖浓度(在测定期间被测人只在实验室内轻度活动)。下表中最有可能表示此测定记录的选项是(D)

7.一位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A.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因此不需要通过神经系统 B.完成该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 C.松手是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就进行了 D.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8.建立下列复杂反射的正确顺序是(D) ①铃声响,狗就分泌唾液②吃肉时,狗分泌唾液③铃声成为条件刺激④吃肉时,铃声响,狗分泌唾液⑤多次反复 A.②④③⑤①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D.②④⑤③① 9.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D) ①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组成 ②周围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脊神经组成 ③中枢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组成 ④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0.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B)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

第2章 知识要点: 一、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 焰)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 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 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 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H 2O2 ====2H2O +O2 2KMnO4====K2MnO4 + MnO2 +O2 2KClO3 =======2KCl +3O2 ②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 ③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5、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 二不变:本身质量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本身化学性质 6、灭火和火灾自救 (1)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燃烧条件跟氧气充分接触 (2)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方法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及措施(看课本) 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A+B C (2)分解反应:A B+C 2、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原子种类没有变化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①原子种类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 ④物质总质量 3、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详解 §2.1 空气 1.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78% ) (21%)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共占1% 2.空气成分的检验: ①水:通常用 来检验,现象为 变 色。 原理:CuSO 4(白色粉末) + 5H 2O = CuSO 4·5H 2O (蓝色晶体) ②CO 2:通常用 来检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 。 原理: (化学方程式表示) 3.空气的利用 ①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用途: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化工原料;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②氧气化学性质 ,可支持 ;支持 。 用途:急救病人、登山、潜水、气焊、气割、炼钢等 ③稀有气体:化学性质 , 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用途:保护气;各种电光源;激光技术。 ④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不支持 ,也不支持 。 用途: 作为制冷剂;工业原料;灭火;气肥。 4. 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原理: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氮气及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红磷、汞) ,利用氧气与该物 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压强减小,引起瓶内水位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分析: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 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 ②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 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点燃红磷,塞紧胶塞后,未关闭弹簧夹,使瓶内部分空气逸出,致使瓶内气压偏 小,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增大。 注:①CO 2、SO 2易被NaOH 溶液吸收,因此如用NaOH 溶液代替水时,可用硫粉、木炭代替红磷做该实验。 ②因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故不可用镁来做该实验。 3)反应结束后充分振荡水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5.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 色、 味 体;标准状况(0℃、1标准大气压)下密度为 1.429×103Kg/m 3 比空气略大; 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 ℃时液化成 色液氧、 ℃时凝固成 色 状固态氧。 氢氧化钠溶液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

八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以下几种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人工降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制尿素、化肥 D.灭火器灭火 2.某气体易溶于水,比空气密度小,在实验室里用两种固体药品混合加热制取这种气体。若用这种气体与氧气相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收集该气体的方法与氧气相同 B.该气体的性质与氧气不同 C.可采用与制氧气相同的实验装置来制取该气体 D.加热时要使试管受热均匀,再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3.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克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4.4克CO2和3.6克H2O,则该有机物中(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D.只含有C、H两种元素。 4.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三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C.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 D.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5. 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了WTO,并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 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形象,某学校同学提出于下列环保建议: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 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实验室制CO2一般有5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 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⑤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④①⑤ 7.下列实验设计可行的是() A.在实验室用一支漏底的试管,一个小烧杯,一个带导管的橡皮塞和一团细铜丝, 可组装制取CO2的发生装置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少量CO杂质 C.用带火星的细木条来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D.用适量的稀硫酸来除去热水壶里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8.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化成为有机物 B.凡是绿色植物体的细胞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 D.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植物与土壤

第三节植物与土壤(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它们时时刻刻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与每个学生都密不可分。本课恰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并在活动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2.描述根尖的结构及各部分细胞的特点 3.理解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4.能利用根吸水,失水的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来源:学。科。网] 过程与方法: 1.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和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方式来接受科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2.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条件 难点:吸水、失水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四、课前准备 课堂探究活动所需的植物、清水、食盐水,根尖模型[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ad5419571.html,]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活动】品尝凉拌黄瓜。一份用蔗糖拌,一份不用。感受两份黄瓜哪一份水分更充足。 生:没有用蔗糖拌的这一份 【思考】为什么用蔗糖拌过的黄瓜水分水分减少了。 讲述:要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需要先来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相关知识——引出课题 (二)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到植物的根是吸水的器官,那是否根的每个部位都有吸水的本领呢? 生:不是的。 师:那么根吸水部位在哪里呢? 讲述:大家还记得这两株植物吗?这是几天前它们的照片,那经过大家几天的培育,它们现在怎么样了呢?[来源:学科网][来 源:https://www.doczj.com/doc/ad5419571.html,] 展示植物 【观察】那一株发生了萎蔫现象?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大家在培育的这几天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两株植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看不出来。[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ad5419571.html,]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 第一节:空气与氧气 1.常见气体和物质的检验 ①二氧化碳(CO2)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氧气(O2)的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水(H2O)的检验: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2.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3.空气的成分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测量原理 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红磷(P)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O2),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广口瓶加入少量水,将剩余瓶子容积用记号笔分成5等份。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并观察现象。 ③分燃烧后(等火焰熄灭),振荡广口瓶直至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 ①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5)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1)装置不漏气(2)红磷应足量(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7)思考与讨论: (1)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红磷,用木炭代替红磷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不可以。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而红磷燃烧生成的是固态的五氧化二磷(P2O5),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2)在这个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①红磷的量不足或燃烧不充分,没有完全消耗掉氧气。 ②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3)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答:①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②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4)此实验说明剩余气体有哪些性质?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5.空气的利用 6.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态氧气为淡蓝色,固态氧气为蓝色雪花状。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O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归纳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常见的符号有电路元件符号,交通符号,物理量符号,天气现象符号等)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一个公式、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则是。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 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 2、汤姆森--“葡萄干面包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 3、卢瑟福--“核式(行星绕太阳)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发现带正电荷质量很大的原子核——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 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 质子(带正电) 夸克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 (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电) (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5)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6)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三、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