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结节区 或称功能区、枢纽区。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例如,目前在区域研究和规划中普遍采用的城市经济区,即是以城市为中心,其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2、霍夫曼系数 =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
3、主体功能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分的具有某种主体功能的规划区域。
4、增长极开发模式: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生产增长中心,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增长极开发模式(P163)
5、情景分析法:就是就某一主体或某一主题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的一种特殊研究方法。通过对环境的研究,识别影响研究主体或主题发展的外部因素,模拟外部因素可能发生的多种交叉情景分析和预测各种可能前景。情景分析法,又称前景描述法或脚本法,是在推测的基础上,对可能的未来情景加以描述,为决策对策提供依据。(P296)
6、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7、区域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后发展规划,预期在一定时期后要求达到后实现的区域发展目的和状态,它是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P216
9、区域:地球表面(层)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P1
10自然区域: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依照一定的目的去揭示自然环境结构的特定性质而划分出来的自然自然综合体。P2
11、经济区域: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措施等在对自然环境进行利用、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的生产地域综合体。如东北经济区就是有生产、交换、分配等环节构成的区域。P2
12区域系统的结构:区域系统内各部分各子区域、各部门、各要素、各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有机联系。从两个方面研究区域系统的结构:一是区域系统内部各种比例关系,这是区域系统最直接的反映;二是区域系统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这是对区域内部各种比例关系实质的补充和深化。P13
13、资源优化配置:P35
14、GDP:(P39)
15、产业集群:(P103)
16、集群化(P103)
17、行业合作:(nP114)
18、生产合作
19、部

门经济区(nP129):
20、经济特区(nP130) 21、出口加工区(P131)
22、保税区(nP132)
23、自由港(free port) (nP132)


填空题
1、区域系统的特征;
(一)综合性与整体性;
(二)动态性与开放性;1、信息开放;2、物质开放;3、技术开放;4、人员开放
(三)空间性与地域性
(四)层次性与嵌套
(五)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
2、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消费
3、空间扩散的四种方式:就近扩散、跳跃扩散、等级扩散、随即扩散。
4、经济区的四种类型:经济类型区、部门经济区、综合经济区、新兴经济区
5、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一国开发其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有四个,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以及机遇和政府作用。
6、区域形象设计的基本程序:提案阶段、调研阶段、开发阶段、实施管理阶段。
7、区域系统分析的特点:多科学性、分析结果的多方案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创造性。
8、区域系统的开放性包括:信息开放、物质开放、技术开放、人员开放。
9、循环经济建立在3R原则上,分别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10、确定区域发展方向的四个原则:客观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最佳效应原则、竞争原则。
11、区际贸易量的大小一般取决于哪三个方面:区域输出商品的比较优势、区际贸易障碍和区域外部需求三个方面
12、产业集群的类型:传统产业集群、高新科技产业集群、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
13、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相互协调;区域之间在空间上尽量相连。
判断题
1、从各种因素与社会生产过程的相关程度看,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比如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等。
错误。 答案:(1)直接影响因素即”生产的因素”,是指直接参与社会生产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或生产资金)两方面;(2)间接影响因素是指通过直接影响因素对社会生产过程间接发生作用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科学技术、教育、经济管理、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经济技术协作、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等
2、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取决于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程度和生产技术的革新。
正确: 取决于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程度和生产技术的革新
3、GDP是生产的概念, GNP 是收入分配的概念。 正确
4、经济增长等与经济发展。错误
5、区域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就是城镇化不断提高的过程、非

农产业不断扩大的过程、从物质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过程。正确P43
6、对于落后地区进行的开发,多从自然资源开发起步。正确 P150
7、区域开发应把生态效益效益和社会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正确
8、距离衰减原理认为:地理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度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距离越大影响强度越小。错误
9、主体功能区的区划程序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相结合。正确
10、生产积聚又称为间接积聚 ,它是由积聚的外部原因引起的。错误 (社会集聚)P96
11、国民收入只统计了物质生产部门新创造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所有部门(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所有部门的新增价值。正确
12、要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程度,最好用人均GDP或单位面积国土所创造的GDP,GDP对于地方政府很有意义;GNP是收入分配的概念,是富裕程度的标志;要反映一个地方居民富裕与否,最好用人均GNP。正确
13、从主要生产要素变化的角度说,世界经济、大的国家或区域的经济都是沿着“资源经济——劳动经济——资本经济——知识经济”的过程发展的;正确
14、区域开发的最主要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正确
简答(每题8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区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区域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但功能对结构也有反作用。见课本P21
2、简述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44
(1)传统社会阶段;(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3)起飞阶段; (4)向成熟推进的阶段;(5)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3、简述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4、简述产业集群的优势?见课本P105
5、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其先进性,又要考虑其适应性;(2)指标应该积极而留有余地;(3)要处理好不同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4)要注意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5)要防止区域开发目标产生的消极作用。
6、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7、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区别?
8、区域形象设计的内容 形象环境分析、总体目标设计、要素目标设计 实施法案设计
9、区域客观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论证?nP3
观点:区域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区域发展的阶段性
(2)相互联系的、有规律的地区体系存在
(3)区域的远景性
(4)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所进行的区域划分工作的继承性。
10、经济区的特征?
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对外联系的开放性、组合上的层次性。(P127)
11

、区域系统的自适应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课本P10
12、生产资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P34
13、区域发展的内涵 生产的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改进;资本积累;与外界经济的关系的改善。P38
14、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P44
(1)自给自足阶段
(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
(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
(4)工业化阶段
(5)服务业输出阶段
15、我国学者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研究 (见课本P46)
(1)待开发阶段
(2)成长阶段
(3)成熟阶段
(4)衰退阶段
16、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见课本P50)
17、经济区的特征:
18、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基石。
论述
1、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应注意的问题见(课本P226)
2、分析自己家乡区域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发展的具体思路
福建在海西建设中的优势:
(1) 地理位置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2) 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沛,河网密集 ;地形类型多样,海域面积广阔,有利多种类型的农业发展。
(3) 旅游资源丰富。
(4) 海洋资源丰富。
(5) 劳动力资源丰富;城市化水平较高,消费市场广阔;市场容量大。
(6) 投资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优良港口,与海外联系密切。
(7) 产业结构合理,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协调。
(8) 经济基础好,后发力强劲。
(9) 国家政策支持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10) 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福建在海西建设中的劣势:
(1) 矿产资源与能源资源较贫乏,制约经济高速发展。
(2) 自然灾害频繁,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3) 区域内发展部不平衡,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治安环境恶化。
(4) 台海关系依旧“敏感”。
(5) 基础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部协调。
(6) 人才流失现在严重。
发展思路:
一、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建设两岸交流合作活动特色平台 建设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区域中心
二、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一)加快形成海峡西岸港口群(二)构筑以“三纵八横”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网。
(三) 建设大运力快捷铁路运输通道。?(四)完善干支结合的

空港布局
(一) 打造沿海重要能源基地。提升城乡公共设施保障能力。
三、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三)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五)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
?四、提高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推进形成科学合理的主体功能区。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推进跨省区域协作
??五、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一) 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二)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六、加强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 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三)着力改善民生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加大节能减排攻坚力度。(二)强化生态建设和保护。?(三) 加快环境综合整治。
第一节 城市环境问题
一、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形式
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1、自然环境是指我们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即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几个自然圈所组成。
2、城市环境是由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被破坏,主要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造成的。它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城市成为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
3、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二、城市环境的影响因素
1、资源
资源是否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和城市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目前我国工业生产水平并不高,但资源、能源的浪费却相当严重。这已经成为当前决策者和科研工作者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2、人口
正是工业的集中,人口的集聚膨胀,使得城市中人口和环境的平衡受到严重影响,对自然生态系统破坏也正在不断加剧。
3、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常常矛盾重重,但两者又是能够统一的。只要认真对待,采取正确的政策,经济与城市环境是可以协调发展的。
4、环境保护措施
措施是否得当与城市环境也密切相关。我国在总结环境保护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为主”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a.组织上以地方为主;b.手段上以立法为主;c.方法上以质量评价为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