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习资料)

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习资料)

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习资料)
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习资料)

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根据观察,我发现我们小学数学,五年制改六年制后,按原来的年级来说,因为学生年龄偏小,他们的解题能力差了;新教材出台后,教材体系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各块知识如蜻蜓点水,很快地点了一下就过了,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学生有很强地理解能力才能完成,再说现在的小朋友惰性严重,懒于思考,遇到一点困难,就懒得去做。面对现实我们该怎么做?下面我就自己平时的做法再结合人家的一些经验谈谈初浅看法。

数学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如实际操作、找规律、整理数据、列方程等等,其中画图策略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基本也很重要的策略。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很多数学问题,通过画画图,在画图的基础上找到具体的量或分率和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把抽象、模糊转化为直观、具体,题意和数量关系也就一目了然了。因此注重和利用画图策略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并利用画图策略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我觉得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体验画图策略的优越性

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像,那么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许多数学问题多以文字叙述出现,纯文字的问题在语言表述上比较简洁,桔燥乏味,以至使他们常常读不懂题意。所以根据其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借助线段图或实物图把抽象的数

学问题具体化,还原问题的本来面目,使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

如一年级上册有这样一些题目:(1)小朋友排队做操,小东的前面有5个人,小东的后面有10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2)小朋友排队做操,从前往后数小东是第5,从后往前数小东是第10,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像这样一组题目,让一年级小朋友去解决的话,他们觉得这两道题是一样的,他们都会用10+5来计算,我们可以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或符号来画一画,看看自己算对了吗?

从图中发现这两题都不对,第(1)题把小东自己丢了,而第(2)题把小东算了两次,而且像第(2)题有多种不同的算法。从而让她们觉得画图解决问题又方便又准确。最新的教材就用画图的方式来呈现,我觉得它就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画图是个好方法,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教她们用画图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典型的六上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有8个头,26条腿,鸡、兔各多少只?鸡兔同笼是一个让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头疼的问题,如果运用画图策略叫二年级的学生来做,在老师的指导下也会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很感兴趣,画得得心应手,并且很快地解答出来。如:画图时,先引导学生把8个头全画上两只腿了或四只腿,发现少的或者多的那些腿是兔子

或者鸡的,然后依次再添上去,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后,然后到六年级依托画图法,再理解假设法中求鸡:(8×4-26)÷(4-2)=3(只),为什么除以(4-2)的差就容易多了。

又如六上百分数应用题:冬冬倒了一杯纯牛奶,先喝了50%,加满水后,又喝了50%,再加满水喝完,冬冬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这道题初看只有两个分率,显得很简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没有量只有分率的题目,感到非常抽象,更何况用算式来

计算了。但如果提示学生试着可以通过画图或画表格来分别表示每次喝下的牛奶和水的分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纷纷拿出纸来列列画画,慢慢地答案也就在画图中逐渐明朗了。学生们通过画实物图、示意图,画表格等多种方法来解答这道题

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图示,把三次喝的情况逐一展现,简洁明了地表示了每次喝后,牛奶与水所占的分率,非常的容易理解。特别是前两种,也富有趣味性,充分显示出儿童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利用小学生喜欢画画,擅长画画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画图,原生态的图形,生动有趣,再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使数学与图形结合,以画促思,最终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能更好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让他们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图解题的快乐,体验用画图法解题带来的成功感和价值感。

二、掌握画图策略的多样性。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学生解题还不如教他们解题的方法。希望学生能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来画图,并选择合理的画图方式来解题。

画图的形式除了大家熟悉的线段图、平面图、立体图、集合图、统计图,还包括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给出的图形表征,如实物图、示意图等。

(一)线段图:它能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一种半抽象半具体的图,尤其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特别突显它的优势。例如:六上P17例1: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

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

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先找到单位“1”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用线段表示出来。再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可画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线段。如左上图。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应用题,对于分率比较抽象难理解,但通过画图就能很快找到量与率的对应关系,从而正确理解题意,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也就是求2500平方米的2/5,所以用乘法计算,算式是:2500×2/5=1000平方米。

线段图是所有图示法中最常用也最实效的一种画图方法,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实用性。特别在解决倍数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作用非常明显。如果学生从小掌握了用线段图辅助解题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大大的提高,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将有很大的帮助。这种画图策略从低年级就应该开始培养。

(二)集合图:集合图能够体现数学的思想及方法。例如:三下数学广角的重叠问题,三(1)班有14人参加兴趣活动小组,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同时参加两个小组的有多少人?如果用画集合图的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下图:

语文小组数学小组

8人9人

既参加语文小组

又参加数学小组通过画图,学生就会发现图中重叠部分就表示同时参加两个小组的人,即8+9-14=5(人)。

还有五年级下册找公因数和公倍数也用画集合图的方法显而易见。

(三)示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画出一些简单的示意图来解决问题。我觉得这是最原始的画图策略,从开始学数学就能用到。如上面排队中的问

题:小朋友排队做操,从前往后数小东是第5,从后往前数小东是第10,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

(个)

小东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不同的图形来代表小朋友,通过画示意图,简单明了地看出两种数法中小明重复数了一次,所以最后要减1求出总人数,而且根据图示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式子来计算。

又如:花店有58枝菊花、65枝百合、81枝玫瑰花,,如果7枝菊花、8枝百合、9枝玫瑰花扎成一束,这些花最多扎几束这样的花束?这样的题目学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r如果让她们借助画图法帮助学生理解。首先,根据算式画图。

58÷7=8(束)……2(枝)

65÷8=8(束)……1(枝)

81÷9=9(束)

画完图后,让学生根据提意,把7枝菊花、8枝百合、9枝玫瑰花扎成一束,选择完一组后,可以用斜杠划掉,再继续按照要求扎第二束……知道最后没有符合要求的为止。或者可以用下面的图示表示:

数一数符合要求的圈上大圈,每一个大圈就表示一束,一束中包含有三种花(7枝菊花、8枝百合、9枝玫瑰花),一共可以扎8束。最后,在图示的基础上,理解利用算式解答的方法。

三、体会画图策略的广泛性

学生对画图有了兴趣,并初步掌握了画图的方法时,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在加深问题的难度上下功夫,而是教师要有意识地找有代表性的又为学生容易接受的题目,重点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画图策略,并产生迁移,遇到同类题目也能运用这样的画图方法来解决,甚至遇到一些未碰到过的题型,学生也能灵活运用合理的画图策略,经过自己的画图、分析从而找出解答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梳理教材内容,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灵活运用,并能对不同题型的问题解决时所运用的画图策略进行归纳,达到合理运用,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从而通过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解决一般应用题时运用画图策略

一些应用题,为了能正确审题和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可以把题目中的条件、问题的相互关系用分析图表示出来。

如,新华中学买来8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共花了817.6元。每张桌子价78.5元,比每把椅子贵62.7元,买来椅子多少把?

分析图:

(l)买椅子共花多少钱?817.6-78.5×8=189.6元)

(2)每把椅子多少钱?78.5-62.7=15.8(元)

(3)买来椅子多少把?189.6÷15.8=12(把)

综合算式为:(817.6-78.5×8)÷(78.5-62.7)

2、在解决“倍数、分数(百分数)问题”时运用画图策略

现在的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对题目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比较低。特别如求倍数、分数(百分数)等问题解决时,谁比谁的几倍多或少几,找分率及对应量,学生往往很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解答时也最容易出错。

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求这个数”的题目:红花有60朵,比黄花的3倍少9朵,黄花有多少朵?

学生的错误解法有:60×3-9;60÷3-9;60÷3+9。而为什么用(60+9)÷3列式,

学生很难理解。所以这时配合线段图来加以分析:

从图上清楚地看出,黄花

是一倍数,60朵红花还不到黄

花的3倍,比黄花的3倍少6朵。60朵加上9朵正好是黄花的3倍,所以算式是:(60+9)÷3。

然后再把这题变式,红花有60朵,比黄花的3倍多9朵,黄花有多少朵?

通过线段图,发现(60-9)朵

正好是黄花的3倍,所以求黄

花的算式是:(60-9)÷3。再联

系两幅线段图,比较它们的异同,得到这类题目求一倍数的方法,这样就远比单纯地看题分析解题思路理解要容易。

又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20千米,这时距离中间还有1/6,这条路全程多少千米?

这是一道分数应用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先找单位“1”,然后找到量和量所对应的分率。但学生对于稍复杂的题目在理解上有困难,总是找不到量和量所对应的分率,如这道题学生通常列的算式是:20÷(1-1/6)或20÷(1-1/2-1/6)。第一种算式错在把距离中间还

有1/6理解成总路程还剩1/6。第二种算

式太复杂。怎样让学生更明白题意,找到

正确的数量关系呢,于是可以通过线段图

来进行来分析。从线段图中可以清晰地看

出20所对应的分率不是1-1/6。但对于第二种解法来说,还有更简单的列法。因为中点的分率可以看作1/2,那么20千米所对应的分率也可以看作1/2-16,这样更加简便。

一些题目条件多,条件之间关系复杂,一时难以解答。可画线段图表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如,光明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比全校总人数的还多3O人。新学期一年级新生人学36O人,这样现在比原全校总人数增加了。求原来全校学生有多少人?

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出,(360-30)人与全校人数的(+)相对应,求全校人数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360-30)÷(+)=330÷=900(人)。

所以在解决倍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当题意和数量关系比较抽象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通过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化抽象为具体,这样就能化难为易,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图形与几何”时运用画图策略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所以对于平面、立体图形的理解能力特别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以实物和图示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也更应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画画草图,明确题意。

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案)

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书本第50-5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初步学会画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并能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与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画示意图描述和分析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整理条件和问题、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感受画示意图对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的作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步养成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画示意图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画示意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请先看一组题目,快速解答。(完成预学单) 同样是解决与长(正)方形面积和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文字和图形,你更喜欢哪种类型的题目?的确,示意图相比较于文字而言,更形象直观,便于我们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2: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上,你能想到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先要算出它的宽。怎么求宽呢?)要把题里的数量关系看得很清楚,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2 讨论交流,画出图形:如果用下图表示原来的花圃,怎样画图表示条件和问题呢?同桌讨论,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学生展示示意图,交流图形和画法。教师课件演示“长增加了3米”,学生修改示意图。 3观察分析,探究思路。现在的你能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现画图策略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现画图策略的价值 合肥市巢湖市东风小学丁世琼 一、让学生学会画图。 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不是告诉他们怎样画,也不是把画成的图展现给他们看,而是让学生在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 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第89~90页教学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题中“白菜”卡通说的一句话“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告诉学生两层意思:一层是如果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困难,暂时想不到解法的时候,可以先画示意图帮助思考;另一层是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图,这样的图能正确、清楚地表达题意,直观显示数量关系。例题用三句话表达,可以把画图分成三步进行,每步画的图分别表达一句话的意思,画成的示意图就完整地表达了题意。学生看图想到要先算原来花圃的宽,就达到了画图的目的。为了帮助学生逐渐学会画示意图,运用画图的策略,“想想做做”的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先画图,再解答。教材根据实际问题的前半段意思,画出了一部分图,引导学生接着往下画。这样适当降低了画图的坡度与难度。 二、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要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具有应用方法的意识。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充分地体验画图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形成自觉地、灵活地、有效地选用这些方法的态度和能力。 (1)让学生体验方法。第89页例题是计算原来花圃的面积,虽然题目的叙述很清楚,也很有条理,但毕竟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有些学生读题以后处于似懂非懂、无从下手的状态。教材及时提示学生

如何培养小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画图策略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很重要的策略。它通过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达到使学生理解题意,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让学生掌握画图这种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画图的作用和价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图形解决问题,体会到画图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将画图策略与其它策略有机结合,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领会画图策略中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画图”策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整体把握画图策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1、培养学生画图策略的重要性 数学家之所以最终比一般人能更快地得到一个问题的解答,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这样的方法为解题策略,……它们都具有普遍性,可以用于解决许多数学分支中的问题。有一些其实很简单,例如画图,但许多人从未想过尝试它。”因而,对学生进行画图策略的指导在解决问题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课标明确提出,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并指出: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普陀小学贺苏群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基于学生心智发展特点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走向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些抽象的文字、符号的理解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的让他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通过画图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常用的画图的方法有:直观图、示意图、线段图、树图、集合图等。例如三下的“重叠问题”,文字表述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能很快理清题意,而利用韦恩图,一目了然,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题意,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审题活动,有助于快速理解题意、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正确解决问题。又例如在一个单元的复习整理时,可以把这一单元的知识用树图或集合图来表示。总之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 2.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列为数学教学中的四大目标之一,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须达到的“解决问题”目标,作了具体规定:“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解决问题不单独成章,而是把它融合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并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其相应的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呈现。这块内容的呈现可谓改头换面。它不仅改了名头,谓之“解决问题”;而且表现形式也有了全新的变化,它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好处多多。 3.基于改进教师教学的需求 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不适应新教材“解决问题”教学的编排特点,教学中往往削弱解决问题的教学;或者把教材中的解决问题简单化处理;或者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完全隔离开来,不敢越雷池半步。课改以来,我们的解决问题教学出现了不少的

画图策略在问题解决中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

画图策略在问题解决中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 银川二十一小学司荣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画图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手段,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从发展解决问题策略的角度看,画图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现在的问题是,画什么图?是广义地画直观图、画示意图、画草图,还是画过去小学数学教材中有明确要求的线段图?有必要统一到线段图吗?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实践。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说过,“数少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用图形语言刻画问题,用图形语言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用图形语言解决问题,用图形语言刻画问题的结果。画图是个重要的工具,如果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能合理地运用画图策略,真正地做到把数学思维“画”出来,不但会有效地促进问题的解决,更能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体会到画图的价值,只有学生认识到画图的价值,画图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一种工具,一个好的策略。画图最初做为研究问题的替代物,在解决问题、交流反思、促进自我成长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画图不仅可以帮助理解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画图还能促进反思与交流,还可以导致发现。画图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思维价值、自我提高价值,还具有社会价值。综上所述,提出本课题在教学中进行研究。 二、预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研究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画图的价值,只有学生认识到画图的价值,画图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一种工具,一个好的策略。 2、整体把握画图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是经验、思维发展水平,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使教师真正读懂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真正去研究学生。 4、画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学生个体是鲜活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借助自己的经验解释和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画什么图难过帮助分析和理解,这个选择权应该交给学生,使教师明确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二)研究内容 1、画图有适用的条件,与学生喜好及问题特点有关,那么,(不)产生作用的图需要什么条件? 2、画图策略并不一定保证解题成功。那么,为什么同样运用画图策略,会有不同的成效? 3、透过画图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画图是如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 4、研究个性的图。不同学生的认知方式会画出不同的图,怎样读懂这其中的区别? 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经验联结----问题转释----关系整理----问题解决----算是抽象----解释应用,每一环节的研究需要什么

培养学生画图,提高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画图,提高解题能力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运用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却不升反降。本文试从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的作用说明画线段图的必要性,从新教材对线段图的运用和学生画线段图的习惯的现状分析培养画图习惯的迫切性,并浅述一些培养画线段图分析的习惯和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画图解题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安排了四个数学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线段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老教材中非常重视的“应用题”没有单独归类,而是分散在各个知识点中,而正因为这样的编排,使应用题教学欠缺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纷繁杂碎。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削弱应用题教学,将其作为计算的练习题;或者和传统教学完全隔离开来,不敢越雷池半步。因此,学生在解应用题(在新教材中一般称为“解决问题”,为了便于理解,本文中统一称作“应用题”)时经常出现不会读题、审题、解答等问题,相比于老教材的学生,解题能力有所下降。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解题的策略,笔者认为画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数学的“画线段图”是指为了解题的需要画一些线段图、示意图和简单的情景图等的总称,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过渡,要让学生经历运用符号和图示描述现实问题的过程,才能建立数感与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小学阶段,行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等等,很多题目都适合画图分析。通常一画线

段图,就能弄清题意,明白算理,从而列式解答出来。不少应用题通过画图,可以拓宽解题思路,使得一题多解。长期训练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 画线段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的作用 1. 画线段图能较为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当数量关系不太明显或比较复杂时,解决应用题就更为困难。用线段图把应用题中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能使应用题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搞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寻找出解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特别是行程问题和倍数关系应用题,条件比较多,数量关系复杂,通过画线段图可以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 例如:袋子中有20个白球,比红球的2倍还多2个,红球有多少个?学生很容易列式计算为:20×2+2=42(个)。这是因为学生对数量关系分析错误,看到“倍”、“多”就直觉地以为应该用乘法和加法来解决。一些学生即使明白红球才是标准量,但是却找不准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假如学生能将该题用以下线段线段图表示出来: 那么就不难看出白球与红球之间的关系,计算红球的个数也就非常简单:(20-2)÷2=9(个)。 2个 20个 白球 红球 ?个

小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

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 大新县榄圩乡中心小学何爱群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起到了重要作用,有了线段图,学生的思维更加简洁,过程更加清晰,目的更加明确。但是自从那年接过二年级的新教材开始,却不敢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画出线段示意图,担心这样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因为新课程改革,已把老教材中令师生同头痛的“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应用题”也不再单独的安排一些单元,而是把解决问题贯穿到各个学习领域之中。直到今年教五年级数学的“和倍、差倍”问题,当教材出现线段图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觉得特别抽象,根本就不会画。这就是我在低段没有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的结果,要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是我自己一手从二年级带上来的,在这么多年的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提高了、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好了,相比于老教材的应用题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可是,我也强烈地感觉到新课标带来的解决问题对数量关系的摒弃之风。在教学中对数量关系的整理是避而不谈,更多的是关注感性的理解所谓“建模”的过程。以致现今孩子升至四五年级面对2步、3步稍复杂的问题便束手无策。缺少了分析数量关系,缺少了画线段图,使得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退步。既然新教材在高段中又把线段图放在分析解决问题的首位,因此,鉴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不能为了“新”而“新”,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中更要注意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因为数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趋于理性化,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呢 一、从中低年级培养,从简单题入手,是培养学生画图能力的基础。 有的老师错误的认为用线段图帮助解题是高年级的事,是比较难的题才使用的方法,容易的题,不画图就能理解题意,把题做对,何苦去自找麻烦。事实上如果从小基础打不牢固,到高年级遇到比较难的题,需要画线段图辅助解题的时候,就会画不出来或画不正确,解题的能力就会的大大降低,就会影响思维的发展。(像我也是直到今年教“和倍、差倍”问题时才发现临时抱佛脚真是太难了)所以,线段图的培养一定要从中低年级开始,从简单题入手,从小养成画图解题的意识和良好的画图技能技巧,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到高年级才能如鱼得水,应用自如。例如,在二年级“比()多()”、“比()少()”的教学是个难点,难在学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就判定用加法计算,反之则用减法计算。而线段的

最新小学数学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黄岩南城中心小学赵朝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赵 课程改革之后,新教材没有把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來教学,对于解題的一些方法、策略教师没有很好或不知道如何系统的渗透和灌输。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不少学生(中差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学生读题能力差,往往不能准确的把实际问題抽彖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对來口生活的各种倍息不能准确理解:解决问題的方法、策略不够多样、准确,思路不够开涌,等等。 数学是解决问题的科学,即数学的主要功能是解决问题,具体解題时选择解題的方法和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能否解决该问题或比较简单地解决该问題。顾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題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画图的价值在于用图形语言刻画问题:用图形语言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用图形语言解决问题:用图形语言刻画问题的结果。画图是个重要的工具,体现直观化。当学生把图画岀來后,数形结合,把抽線问題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塑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題的突破口。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的奇低。 我所任教的是五年级学生。由于一到四年级他们没掌握好画图策略,导致现在他们会做的题不画图,不会做的题更想不到画图。学生利用画图來解决实际问題的意识不强,画图的能力也不强.利用画图來检验口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的学生更是塞寒无儿,而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題中的作用,那是无可厚非的,我想在五年级的时候进行补救。因此,我确立了“小学数学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综述. “问題解决”是美国数学教育界80年代以來的主要口号。在国内:作为“解决问題”的前生“应用題”教学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取得很多成果。作为新课程中的“解决问題”也有不少专家,一线老师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有从“数形结合”入于研究的:瑞安市塘下镇鲍一小学的陆昌波老师研究的“数形结合是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方洞中学的张伟老师研究的“如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应用题教学的难点”有从“年段”入于研究的:常州市新北区新桥中心小学的万小茂老师“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題教学策略的研究”北京某校课题组研究的“培养中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的研究”。 本课題研究是借助图形,把纯文字的解决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在纷繁的数呈之间,去除非本质属性,抓住数虽之何的本质联系。指导学生如何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将许多抽彖的数学概念和数虽关系形象化、简单化,恰当地借助直观图形,让数虽基于图形“显山露水”。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图形是过程状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515994759.html,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作者:黄仲重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4期 教学实践中,不同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存在显著差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抽象水平高,直接通过文字阅读就能清晰理解数量关系,构建起数学模型,顺利解决问题。但也有不少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抽象水平低,需要借助直观,才能较好地理解题意、解决问题。这时,画图就成为这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杖。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画图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借助直观的示意图或线段图,将题目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示出来,让学生能根据遇到的题目,灵活运用学过的画图方法来解决. 一、对运用画图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价值思考 1.、画图能把学生的兴趣与数学学习相结合 小学生特别喜欢画画,如果您是一位细心的老师或家长,一般都能从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书包里发现一本或几本有图或画的本子,这是课间或闲暇时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一起交流和活动的场所。游戏本或画画本,里面画满了只有学生们才能读懂的游戏规则和游戏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学生们这么喜欢画画,喜欢用图画表达各自不同的想法,我就利用他们擅长画画的特点,把“图”与数学学习相结合,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画图,通过生动有趣的原生态图形,使数学与图形结合,以画促思,最终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从而更好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让他们在尝试中体会到画图解题的快乐,体验用画图法解题带来的成功感和价值感。 2、画图是学生数学学习“有形”的语言 作为中低段的数学老师,经常有这样的感触:有些学生能把一些数学题做出来,但对解题的思路总说不清楚,而且越说越糊涂,想在这个年段渗透一些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转化思想等,更是难上加难。而画图法,却是一座桥梁,它让学生把图当做“有形”的语言,把想法说出来,把思路理清楚,从而顺利解决数学问题。当然也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图画“作品”,不管是“力作”还是“劣作”,都是学生不同的解读和表达。教师在对图的解读过程中解读 学生,以此来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我们借着画图这座“桥”,使所有的学生都在图画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魅力所在。 3、指导学生画图也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画图解决问题1

一、培养学生画图策略的必要性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中,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并指出: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喜欢使用画图策略。为什么需要画图?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不是把现成的图画好展现给学生看,也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样画,而是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贯穿在学习过程始终的应该是——引导学生走上数学思维之旅。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思维能力的高低。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图的形式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提到画图教师们想得更多的是线段图,而且那时的线段图在画法上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单位“ 1”要标在图的上面,画图必须准确,要用直尺等,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更

多的是把画图作为一个知识教给学生,而不是把它看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来进行教学,所以学生不愿意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图。新教材把画图作为一种策略来教给学生,而且画图的形式也不只限于线段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图来帮助自己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图的形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能把数量关系最清晰、最直接地显示出来的图形,是我们最佳的选择。学生也正是在教师的不断鼓励和尊重中大胆的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运用更多的图来帮助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抓住培养学生画图策略的重要内容 教学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在加深问题的难度上下功夫,而是要通过有代表性的又为学生容易接受的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使学生能够产生迁移,这样即使遇到一些未解过的题目,学生经过自己的画图、分析也能找出解答的方法。例如,比多少、倍的认识、有余数除法、行程问题、分百应用题,以及搭配、鸡兔同笼、植树等一些特殊问题都是培养学生画图策略的重要内容。 四、重视对解题策略的指导,将“隐性”的策略“显性化” 在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注重知识教学和问题本身的解决,而不重视对解题策略的总结和归纳,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将“隐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显性化”。这

《小学数学高年级有效渗透“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策略》开题报告刘夏娟

《小学数学高年级有效渗透“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策略》开题报告 问题的提出: 当学生面对着一个比较综合、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迅速地找到突破口,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呢?俗话说妙计可以打胜仗,良策则有利于解题。数学解题策略有许多种,其中画图是一种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因为小学生学习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不高,而画图比较直观。通过画图可以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策略,十分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是我最常向学生推荐的一种解题策略。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渗透”: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方式,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有效运用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可量化,要求教师有优化与效益的观念。 “画图策略”:是指解题者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画图的方式,画出与题意相关的图形或图案,借以帮助解题者观察、推理、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手段。数学是门抽象的学科,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有些数学问题抽象度较高,因此画出图形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画图的方式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进而找出解题的途径。可见教师解题时可以通过画图说明,也建议学生运用画图方法于个人解题活动中。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是一个有形象问题的学科,如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有趣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画图策略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题意,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审题活动,有助于快速理解题意、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因此借助形象思维教学(画图策略)是渗透知识的一条事半功倍的途径。 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从内容的编排、教学目标的定位及教学的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关于解决问题中的策略问题。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将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并入了“解决问题”中,也使得现实当中大家忌讳谈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好像提到应用题的教学就是过去的机械、呆板等弊端,于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教师不敢把解题的“策略”传授给学生,似乎这样就是灌输式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思维。 基于以上两点,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培养他们在解决问题中思维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学生在作图解题过程中,教师可时时触摸他们智慧的火花,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强烈的画图意识。 2、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作图中的技巧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数学课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感受到画图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5、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涵养和教学智慧,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及思维特点,研究画图策略的适用范围。

小学数学渗透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渗透“画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圆环面积》教学的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当学生面对着一个比较综合、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迅速地找到其突破口,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呢?俗话说妙计可以打胜仗,良策则有利于解题。数学解题策略有许多种,其中画图是一种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不高,而画图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策略,十分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是我最常向学生推荐的一种解题策略。下面结合一道运用圆环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的题目来谈谈在教学中渗透“画图”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反思与体会。 【关键词】渗透“画图”策略解题策略的指导应用价值教学建议 一、缘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配套的《作业本》P34,有这样一道题目: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圆环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但从学生完成练习的结果反馈:近八成的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如: ①25÷2=12.5 12.5+1=13.5 3.14×(13.52 -12.52) ②25÷2=12.5 25+1=26 26÷2=13 3.14×(132-12.52) ③25÷2=12.5 25-1=24 24÷2=12 3.14×(12.52-122) …… 其中有一半竟然是一直以来教师心目中的优生。评讲后,将这一道习题作为典型错例原题照搬到单元测试卷中,测评结果仍然不容乐观,还有近四成(39.6%)的同学仍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当中也仍然有好几个教师心目中的“优生”。本以为这是自己班级中的特殊现象,不足为鉴。想不到在与其它班数学老师的交流中发现,每个班都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有些班级出现的结果还更严重,能正确完成的也就那么

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摘要:在新课改后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编写中也大量运用了情境图、图标等来设例,同事也渗透了数形结合与画图策略,例如学习分数加减法,要理解其中的算理是比较抽象的,所以编者便采用《分饼》来数形结合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究。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用图形语言来刻画文字叙述问题。 关键词:画图策略数学思维教学技能 正文: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许多数学问题多以文字形式呈现,纯文字的问题语言表述上比较言简,枯燥乏味,加上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致使小学生常常断章取义甚至读不懂一点儿题意。根据其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借助线段图或实物图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还原问题的本来面目,让学生能读懂题意、理解题意,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以字易图 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题意,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一些心理障碍,产生寻求策略的需要,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以字易图”,将文字转化为自己容易理解的图形,感受到了画图策略的好处,认识到学习画图策略的必要性,在自己画图的实践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想到使用画图策略去为学习的需要服务。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老师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例题“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时,老师可以先叫同学们合上书,在课件中以放录音的形式出现例题,让学生倾听题意。第一遍听完后,提问学生你获取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因为学生的记忆处于一种放松无准备状态,学生在脑海中来不及记忆,都愣在那儿了,不知所措。趁此时机老师问:“如果老师再让你们听一遍,同样提问刚刚的问题,你们能想到办法迅速而准确地记录题目的意思吗?”,刚刚是没有准备,听到老师说再听一遍学生们肯定信心满满的说“能”。于是,有的学生想到先听数字,有的学生想到了把关键的词句记录下来,也有学生想到了画图表示题意。此时老师不必多说,只管播放第二次录音,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边听边记录。听完后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所获得的数学信息。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用画图的方法记录,不仅便捷准确,而且有助于帮助理解题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听第三遍录音,要求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进行信息整理,直观地呈现条件与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通过教学设计的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想到画图”、“画好图”和“用好图”这三个步骤层层推进的教学过程中体验、感受画图的好处,从而使学生对“画图”这一策略的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在脑海里构建了自己的学习策略的模型,自觉地运用画图策略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二.画图策略多样,会用才是王道 画图策略就是把问题中的信息通过图画的方式表示出来,通过直观形象的符号信息展示出来,并利用符号信息寻找问题答案的一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的形式是多样的,除了大家熟悉的线段图、平面图、立体图、集合图、统计图,还包括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给出的图形表征,如实物图、示意图等。关键是要学生会自觉的用,因此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图来帮助自己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与同学老师交流心得,分享各自的策略,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激发学生好好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画图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画图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论文) 摘要:画图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正确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有利于小学生顺利解决数学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画图教学的实施策略,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帮助小学生学会画图,激发学习兴趣;以图求解,化模糊为清晰;画图搭桥,变抽象为具体;以图促思,变复杂为简单;以形助数,理解数学概念。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教学;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形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而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形式是十分重要的,而画图教学则可以帮助小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有利于小学生顺利解决数学问题。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画图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高效画图教学进行研究。 一、小学数学画图教学的概念 小学数学画图教学,即小学数学教师依照“按图索骥”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具体而言,是小学数学教师利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隐性为显性”的目的,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或者复杂的数学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既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又能够帮助小学生理顺解题思路,明确建模思想,进而快速建立解题模型,使他们可以更加轻松地接受和理解相关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课堂画图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学会画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不仅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也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存在着许多不适,而且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而画图教学法具有形象、直观的鲜明特点,可以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更加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巧妙地应用画图教学法,可以让小学生享受学习乐趣,潜移默化地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我们在进行“鸡兔同笼”教学时就可以教学生画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先教会学生画一些相对简单的圆形

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仙居县第一小学课题组 【内容摘要】本文是《小学数学利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主要讲述了从借助图形,把纯文字的解决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在纷繁的数量之间,去除非本质属性,抓住数量之间的本质联系。指导学生如何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恰当地借助直观图形,让数量基于图形“显山露水”。从而达到解决问题,锻炼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图形解决问题策略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一)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些抽象的文字,符号的理解可能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果适时的让他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画图比较直观,通过画图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常用的画图的方法有:直观图、示意图、线段图、树图、集合图等。这些方法中,线段图能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例如在低年级对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的教学,学生往往不正正确判断,而利用线段图,就可以一目了然。而在一个单元的复习时,可以把这一单元的知识用树图或集合图来表示。而在低年级教学中直观示意图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可以利用直观示意图来理解一些复杂的

问题,总之画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 (二)师生教学的需求 新课程中“解决问题”列为数学教学中的四大目标之一,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须达到的“解决问题”目标,作了具体规定:“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解决问题不单独成章,而是把它融合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并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其相应的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呈现。特别是低年级 本课题系2012年度仙居县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负责人:王健 成员:张燕燕吴丹红吕春女 执笔人:王健 应用题真可谓改头换面。它不仅改了名头,谓之“解决问题”;而且表现形式也有了全新的变化,它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好处多多……。 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不适应新教材“应用题”教学的编排特点,教学中往往削弱应用题教学,着重于计算教学;或者把教材中的应用题简单化,当成了练习题;或者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完

如何在低年级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瓶颈”问题-教育文档资料

如何在低年级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瓶颈”问题 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严重的策略。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详尽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画图的作用和价值;鼓励学生用多种画图形式来解决问题,体验画图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领会画图策略中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一、交流画图的方法,感受画图策略的多样性 画图策略就是把问题呈现的信息通过图画的方式表示出来,通过直观形象的符号信息展示寻找问题答案的一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的形式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例外的图来帮助自己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例外见解,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策略,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激发学生好好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一)观念的渗透 1.认识画图的严重性 数学中的图形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通过画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转变观念 把画图当作一个严重的方法,要重视,要强调,不仅仅教师要画图,也要让学生形成画图的习惯。 (二)方法的指导:数学的图是用抽象的符号代替详尽的实物 在小学一年级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材已经渗透了这一内容。如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如果用图来表达,是让学生把小鸟一只只画出来呢?还是用圆圈或其他抽象的数学符号来代替?我想即使是

小学生数学作图能力构成要素及培养策略的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作图能力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美国数学家斯蒂思曾指出,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解法。“图”不仅能把问题的“意”表达出来,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化水平。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在逐步弱化,有的学生甚至看到图示信息就无从下手,有的学生不擅于运用“作图”来表征信息或解决问题,即使在教师的提示下,不仅作缺失图能力,对于“作图”策略的选择还很困难。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进行作图活动,培养学生的作图意识,感悟“作图”的价值。然而,想要让学生产生作图的意愿,激发学生运用作图解决问题的意识并非易事;使学生体会到“图越画越简单,几何图形特征越画越深入,数量关系越画越清楚,思维越画越清晰,思考越画越深入”则是难上加难。 而且,201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几何直观”的概念:主要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可见,作图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策略,它有利于学生运用直观的图来思考。因此,作图教学是“发展学生良好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画图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将作图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形成用图说话,用图推理,用图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可见,要培养学生形成作图意识,掌握一定的作图技能,养成良好的作图策略应当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综述 心理学表明,学生头脑中是否具有可利用的、丰富的、正确的表象,将直接影响他们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培养小学生的作图能力与作图策略,不仅有利于帮助厘清数学信息,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还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简明、形象,有利于促进学生交流反思,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作图过程中,学生从各种信息中提炼图形符号,再抽象出数学符号,实现对题意的理解,积累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最终,使学生逐步形成“用图说话”“用图思考”“用图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将作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 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副教授张丹在著作《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中指出,“画图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利用‘图’的直观来对问题中的关系和结构进行表达,从而帮助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画图又是一个“去情境化”过程,它把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提炼,并且进行直观表达。”学生所作的图是形象的、生动的,又是抽象的、直观的,这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培养与进一步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另外,浙江省特级教师朱德江在其著作《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与案例》中也提及,“画图”策略是利用图形直观来表征问题或分析数量关系的一种方式,图形直观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最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摘要:图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和解决问题,主动地加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自己动 手进行画图,创设良好的画图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教学培养措施学习能力 一、画图教学的意义 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种。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 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 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解决问 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家之 所以最终比一般人能更快地得到一个问题的解答,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掌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这样的方法为解题策略,……它们都具有普遍性,可以用于解决许多数学分支中的问题。有一些其实很简单,例如画图,但许多人从未想 过尝试它”。因而,对学生进行画图策略的指导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留给学生自己操作的时间空间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作图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学生动手开始,必须让 学生亲自画一画。例如,在教学“旋转”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了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然后让学生“将一条线段AB绕A点顺时针旋转90°”,让学生动笔画图,看看学生能否独立解决,再指导学生画图。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让学生自己多动手画一画,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同时也是 提高学生作图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学会读图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起初为了更温和融洽地进入学习氛围。我让学生一边观察情 境图一边发表想法。面对“情境图”呈现出的美丽画面,学生们在赞叹欣赏的同时 自由发言。学生由于观察目的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水平不同,提出的问题 也是因人而异。这些大都是对图画的简单描述,都不能体现出所谓的“数学问题”。接着,对同学们积极发言进行鼓励后,进行适时的引导,使其可以从数学的角度 来对图画进行重新观察。最后,要在看图之后让学生复述一下了解的信息有几条、都有哪些内容,再让他们找出关键词,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信息,把修饰性的 词语去掉,把表示数量关系的字或词用准确,并且板书出来。对于学生来说,一 开始的发言大都是对图面的描述,并非是提问题。此时老师就需要鼓励、引导并 解释,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发散思维,提高学 习效率。 四、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逐渐培养学生画线段图解题的能力。老 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知识的情况、智力因素、个体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和考虑,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二,在引导学 生画线段图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下,更 好地帮助学生的学习。第三,结合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情况下,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完成线段图。第四,尊重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的不同, 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自身价值、性格都是不一样的,老师进而引导学生自主 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