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主义视角下历史城镇公共空间发展初探

消费主义视角下历史城镇公共空间发展初探

消费主义视角下历史城镇公共空间发展初探
消费主义视角下历史城镇公共空间发展初探

消费主义视角下历史城镇公共空间发展初探

李慧敏陈鑫春

【摘要】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消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消费本身已成为塑造城市空间的重要力量。本文选取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发达的上海地区水乡古镇作为实证案例,在中国正逐渐步入消费社会、旅游消费日益大众化的背景下研究分析历史城镇公共空间。对朱家角、练塘、金泽三座水乡古镇进行深入全面调研,力图通过对古镇公共空间物质环境、行为活动以及社会网络关系等方面的深入调查,能够反应出旅游消费活动以及消费理念对公共空间造成的影响和改变。通过比较研究的手法,关注造成改变的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深层结构互动,归纳出内在本质联系,从而把握历史城镇公共空间发展变化规律,指出不同古镇公共空间存在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提出古镇公共空间保护与发展对策打下基础。

【关键词】消费主义;历史城镇;公共空间

1.引言

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消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消费本身已成为塑造城市空间的重要力量。如今,消费文化已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伴随全球化扩张到世界各地,一个充满商品、符号和消费的社会已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现实背景。

历史城镇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对旅游业的振兴,历史城镇的旅游消费价值被迅速挖掘。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开发的历史城镇达200多个,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还有1000多个。2010年周庄、同里、乌镇等水乡古镇旅游接待人数均突破500万,比起十年前翻了3倍~5倍。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历史城镇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方面旅游的发展使当地居民生活改善、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城镇知名度提高;而另一方面,许多古村镇旅游商业泛滥、环境恶化,破坏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降低了游客的体验质量、使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公共空间是城镇历史发展的积淀,构成了城镇的空间格局与形态,是与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物质空间体现。随着旅游开发的到来,历史城镇公共空间凭借其独特的景观意象、

宜人的空间尺度、以及蕴含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成为旅游消费的热点,导致原本公共性质的传统空间沦为各种符号化的消费场所。另一方面,公共空间还与当地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空间与现代生活的矛盾逐渐凸显,也势必会遭受破坏和改变。

中国有着数量众多的历史城镇,这些历史名镇名村处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确定的前景,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研究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城镇公共空间发展现状对于平衡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2.案例选择及研究范围界定

2.1 案例选择

本文以朱家角、练塘、金

泽三镇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

象,三个镇都位于上海市青浦

区,地处上海市西部,太湖下

游,西连江苏省的吴江、昆山,

南临浙江嘉善,这一带是太湖

流域“崧泽文化”的发源地,

呈现出典型的江南水乡泽国风貌,并且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图2-1)。以“小桥、流水、人家”为特色的空间布局集中反映了江南传统文化特色,它承载了江南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发展历程,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典范。

从区位上看,该地区位于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居民消费能力强、文化教育程度高,更为古镇发展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居民平均出游水平居全国前列。从旅游发展程度来看,朱家角、练塘、金泽具备相似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意象,具有相似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它们所面临的问题具有相似性。但是它们之间又有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由于旅游资源禀赋差异,开发成熟度不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使得它们的公共空间呈现出不

图2-1 案例城镇区位分布图 图片来源:根据Google 地图绘制

同的特点,其中朱家角旅游发展起步最早,开发建设最为成熟,练塘旅游发展起步稍慢,金泽旅游发展起步最晚,对比研究可以推导出不同消费化阶段对公共空间不同的影响。

另外,本次研究选择的三个镇均被列入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并且进行了保护规划编制,受到法律法规保护,近期内进行大规模城市化、现代化的建设可能性不大,因此可以将目光主要集中于旅游开发行为对城镇公共空间造成的影响。

2.2研究范围界定

本文认为历史城镇公共空间,是指历史城镇中具有公共属性的外部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公共外部场所。本文调研城镇均为江南水乡古镇,空间要素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空间基本要素主要是水体、民居以及水体、民居、街巷三者所形成的空间关系,其中包括(图2-2):

(1)河道系统——古镇河道系统是整个江南地区古镇的灵魂脉络,城镇发源于水,依赖于水。河道系统是水乡古镇城镇发展的骨架和轴线,是古镇空间秩序的控制要素。

(2)街巷系统——街巷空间是水乡古镇最基本的公共空间形式,它具有方向性,起着联接街区各部分之间的作用。按其服务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商业性街道和生活性街道;或按资源特点,又可分为临水街道和普通街道;街道空间的次级系统及其末端,即巷弄和公共院落,它们是街道向街坊内部的延伸部分,是比街道私密性更高的公共空间部分。

(3)节点空间——即河街系统交汇的重要节点,以及埠头、桥头等局部扩展形成的空间。不同于西方历史城镇,中国传统历史城镇的公共空间较少采用广场的形式,广场面积也较小。但是,水乡古镇节点空间丰富多变、尺度宜人,它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场所,重要位置的节点空间往往还会成为城镇的标志。

(4)其它重要公共开敞空间,如集市、寺庙、园林等,这些空间往往是举办大规模活动、人流最为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体现古镇自身文化传统、资源特色,并与其它古镇区分开来最具有代表性的空间等。

图2-2 历史城镇公共空间要素分类图

为了更好地研究公共空间的变化发展情况,本文按照空间功能属性将又其划分为:物质环境空间、行为活动空间以及特定空间中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图2-3)。

物质环境空间——包括城镇中的建筑物、构筑物、铺地、小品以及自然环境要素等,它们构成了公共空间的固定形态。

行为活动空间——包括城镇公共空间的使用对象、使用方式、活动内容、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传统等,它们构成了城镇公共空间的场所内涵。

社会网络关系——在特定空间下形成的人们各种行为关系的总和,是一种流动性的社会互动,塑造了一定形式的社会行为方式,以及具体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现象。

图2-3历史城镇公共空间功能属性分类图

3.现状调查研究

3.1 整体空间结构与形态

朱家角主要的河道骨架呈“大”字型(图3-1),古镇区被河道划分呈现五角星形。“一横”——漕港河横贯东西,将古镇割裂为两半,河上的放生桥是联系两岸的重要通道。市河、西井河和西栅河共同构成古镇的水网系统,水系两岸商贾、宅邸密集,重要的公共建筑也大都沿河分布。沿“大”字形骨架水系延伸形成的区域,其中又以沿主、次河道或街市两侧的街坊肌理保存最好,致密规则,主核心为城隍庙及寺前的桥组成的庙会空间,也是朱家角的标志空间;主次河道、街市两侧街坊向外围拓展的区域,建筑肌理较核心保护区松散自由,多为解放后新建建筑,但是作为核心保护区的缓冲区域,该区域内建筑高度及风格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基本维持低密度的水乡风貌。

图3-1 朱家角镇历史文化风貌区划示图

图片来源:根据Google地图绘制

练塘古镇城镇布局主要沿一条市河进行,市河是整个古镇的生长主轴,沿河两岸分上塘街和下塘街,街道平行于河流,巷弄垂直于街道。一河、两街、多弄,其城镇形态结构呈现

“一”字型带状结构(图3-2)。沿市河两侧分布的街巷民居保存较为完好。新镇区沿朱枫公路、练西路以及文化路三条垂直于市河的道路延伸扩展,由原来的东西向延伸逐渐开始向南北向拓展,在老镇区的西北部形成新的商业文化中心。

图3-2练塘镇历史文化风貌区划示图

图片来源:根据Google地图绘制

金泽古镇区规模较小,建筑主要沿南北向贯通的水系——金泽塘两岸分布,空间呈狭长的带型(图3-3)。多条东西向支流与金泽塘相交,形成鱼骨状的水网系统,北胜浜与金泽塘交汇处,是古镇区的核心空间。沿金泽河两侧民居、街巷、桥梁和空间格局都保存较好,风貌特征明显,其中颐和禅寺也是重要的历史保护建筑。与金泽塘垂直相交的金溪路,和沪青平公路一起构成“T”字生长轴,向古镇区四周逐渐扩展。现金溪路两侧已形成商贸一条街。

图3-3 金泽镇历史风貌保护区划示图

图片来源:根据Google地图绘制

朱家角、练塘、金泽三镇从城镇整体形态到内部空间景观,都是建立在对水体的利用和适应上,河流的走向决定了城镇的择地,水网的形态决定了建筑、街道与河流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但随着水陆运输逐渐衰落,汽车和公路等现代化交通方式的引入,古镇整体空间结构也逐渐改变。从总体而言,传统水乡城镇结构的稳定性虽已被打破,但新的结构的组成要素(如由于新的城镇发展政策所产生的结构调整和土地置换的影响等)随时还可能发生变化,新的城镇结构并未形成,城镇结构尚处在由传统结构向新结构过渡的进程之中,城镇形成新区和老区同时存在的格局。

3.2 公共空间物质环境

3.2.1 河道系统

一般水乡古镇都有一条贯穿镇区的主河道,通常是沟通镇内外河塘水系的重要渠道。主河道一般也是古镇区发源地,河道两岸的街坊肌理细密,重要的公共建筑也大都沿主河道分

布。次河道一般有多条,并且与主河道相互交织,是主河道的有力补充。次河道河面较窄,

但是如毛细血管一般深入每家每户,能够被更多居民日常生活所用。另外,江南地区大小湖泊密集,湖泊水塘也成为水网系统的有机构成,同时也增大区域的防洪排涝能力,如朱家角北面的大淀湖。

从古至今,古镇的居民经过多年的开挖修整、疏洪排涝,结合原有的河塘水网,形成了一套纵横交错、疏密有致的河道系统。

表3-1 河道系统对比分析

大尺度河道+小尺度网状

小尺度网状水体小尺度网状水体

水体

漕港河、市河、西栅河金泽塘、北胜浜

1. 河网水系遭到破坏,部

分河道被填埋;

表3-2桥梁现状对比分析

放生桥、泰安桥、平安桥、福星桥、永丰桥、廊桥等顺德桥、义学桥、朝真

桥、李华泾桥

迎祥桥、普济桥、万安

桥、天王阁桥等

现存古桥22座,其中被列为文物保单位的古桥4座现存古桥9座,文保单

位的古桥4座

现存古桥21座,是上海

保留古桥最多的镇之一

3.2.2 街巷系统

街道和巷弄是支撑水乡古镇的骨架,同时又是传统民居的通道;是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空间,同时也是重要交往的场所。街巷空间所创造出的物质和人文景观是风貌区特色的重要体现。沿河街道兼具交通运输、商业服务等多种功能。生活性街道的功能包括交通、日常家务等,它是居民日常生活和邻里交往的基本场所。巷弄一般是垂直于主要街道,有的也可能是街道向街坊内部的延伸部分。不同于北方方正规整的住宅院落,江南地区巷弄和院落依河而生长,形成曲折多变、形态不规则的公共空间。

表3-3 沿河街道空间对比分析

宽3~4米,两侧建筑较

宽3~5米,步行街宽3~5米,步行街

高且大都有屋檐出挑,

街内呈现“一线天”

旅游观光、购物、餐饮少量商业、居民邻里交往少量商业、居民邻里交

表3-4 生活街道空间对比分析

3~5米,步行街6~8米,机非混行道路3~5米,步行街

商业、居民邻里交往居民邻里交往

旅游观光、休闲娱乐、

居民邻里交往

1.两侧商铺改建与装修 1.原始石材被更换,铺设 1.两侧一些房屋破损、缺

3.2.3 节点空间

水乡古镇中有水路和陆路,舟行和步行两种交通方式的交汇点便是桥梁和河埠以及因之而产生的桥头空间和河埠空间。桥作为水乡重要的交通联系通道,且人过桥速度相对较慢,因此桥的两头空间比一般的街道宽一些,这样就形成了桥头空间。传统水乡古镇桥头往往成为集市场所或者集市后的休息场所,遍布小摊小贩,是重要的社会活动空间。

表3-5节点空间对比分析

中小型开放空间小型开放空间小型开放空间

观光、旅游商业活动观光、居民邻里交往晾晒、居民邻里交往

3.2.4 重要建(构)筑物及开敞空间

朱家角集中式公共活动空间主要有放生桥桥头空间、中观音桥桥头空间、课植园、城隍庙广场以及银杏树广场,练塘的陈云故居及纪念馆、康埠酱园,金泽的耶稣堂、颐浩禅寺、陆氏茶楼以及总管庙都属于较大的公共开敞空间。

表3-6 重要开敞空间对比分析

公共集会广场纪念场馆宗教寺庙

观光旅游、祈福参拜参观游览、纪念教育观光旅游、祈福参拜

3.3 公共空间中行为与评价

3.3.1 公共空间中的行为调查

3.3.1.1河道空间

图3-4 河道来往船只功能示意图3-5 水埠行为活动示意

从对三个镇河道现状使用调查中可以看到,往来于河面上的基本是搭乘游客的水上观光船只,部分河道还有少量捕捞以及运输船只。由于河道传统运输功能被公路逐渐代替,朱家角主要河道已逐渐演变成为游客观光体验水乡风情的场所。而练塘和金泽主要河道上已经鲜有船只往来(图3-4)。而通过对水乡最具特色的水埠空间的使用调查发现,居民使用河水洗衣洗菜等行为依然存在,但次数大大减少,同时有游客拍照写生等行为发生。城镇给排水管道设施的完善,也使得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基本不依赖河道(图3-5)。在调研访谈中,老人们还时常回忆起河面上往昔的热闹繁华景象。

3.3.1.2街巷空间

朱家角、练塘、金泽古镇由于旅游开发程度不同,因此在街巷空间中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朱家角主要街道包括北大街、东西井街、东西湖街、漕河街等无论曾经历史上作为商贸功能的沿河街巷,还是生活型街道,如今基本都成为游客观光购物的场所,沿街巷两侧的民居也基本置换为各类商业空间。练塘和金泽因为旅游并未完全开发,因此街巷仍主要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空间(图3-6)。

图3-6 街巷空间行为活动

由于三个镇商业化程度差异较大,因此在对街巷空

间商业消费调查时重点调查朱家角的北大街、西井街、

西湖街。从对街道两侧建筑现状功能的调查来看(图3-7),

朱家角沿河道街道两侧建筑现已基本为由居住转变为商

业功能。并且通过调研发现,几条商业街均有特色业态

聚集,但业态类型与聚集程度不尽相同(见表3-7)。将

这些业态分为商业零售、餐饮、娱乐、旅馆、文化设施、

其他,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传统商业街道北大街主

要以商业零以及餐饮小吃为主,两者之和占90%左右,

西井街情况较为类似,而西湖街大部分仍为民居,商业

业态以咖啡、酒吧以及文化创意店居多。

表3-7 朱家角实地调查街道基本情况

图3-7 朱家角核心区建筑功能现状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调研自绘

3.3.1.3节点及重要开敞空间

根据笔者在多处节点空间的观测记录可以发现,朱家角的多处节点空间由于处在游客流线上,区位便利、景观视线良好,因此成为游客集中拍照留影的标志性空间。由于客流较大、空间拥堵,本地居民很少选择在这些地方活动。而这些地方也往往成为商业小摊点集中云集之处(图3-8左),当地居民更愿意选择在游客相对较少的街道节点空间活动(图3-8右)。练塘和金泽平时游客较少,但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白天在古镇室外活动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老人活动地点一般都在自家门前街道,能晒到太阳的滨水空地也是他们喜爱的公共空间,小孩活动范围相对较大(图3-9)。

图3-8 朱家角节点空间活动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图3-9 练塘(左)、金泽(右)节点空间活动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3.3.2 公共空间使用评价

3.3.2.1居民邻里交往场地选择

对三个镇居民在邻里交往中选择公共空间的使用频率调查中可以看出(图3-10),生活性街道空间和小型开场空地是古镇居民使用最频繁的公共空间,相对巷弄和院落空间来说开放性更强,更具有邻里交往的可能性;相对集中式广场空间来说,这两种空间分布更广泛、活动内容形式更多样化、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更为密切(图3-11)。

图3-11 生活性街道(左)和小型开敞空地(右)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3.3.2.2居民对公共空间使用评价

朱家角居民认为游客干扰和活动空间数量不足是古镇公共空间现存主要问题,而对于空间设施以及环境基本表示满意(图3-12)。练塘和金泽居民调查结果比较类似,认为设施不足是公共空间目前存在的较大问题,其中包括商业设施、环卫设施以及健身运动设施等,空间环境需改善也是他们提到较多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背街或不濒临水系的街巷空间,环境破败较为严重,妨碍了居民的日常使用。同时,练塘和金泽的居民几乎都表示希望古镇能够大力发展旅游,由此带来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因此许多人即使搬到青浦镇或上海市区,

图3-10 居民邻里交往场地选择

但这里的房子依然愿意自己留着,期待将来旅游发展带来房屋升值。

3.3.2.3游客对公共空间使用评价

游客对于朱家角公共空间评价认为商业化氛围过重的占65%以上,其中以北大街最为典型,游客认为空间占道经营现象严重、街道空间太过狭窄,造成游览体验感受较差;另外,商品重复性严重,并且商品质量不高、特色一般。对于东湖街、西湖街等几条近期开发的以经营中高档餐饮(酒吧、咖啡等)、文化创意类商品的商业街道,游客表示出不同的态度。部分游客认为新开发的街道空间氛围较好,人流较少,并且感觉“文艺气息较重,比较有意思”(多为年轻游客)。但是也有部分游客认为,这几条街道店铺装修风格反差较大,与传统质朴的水乡街巷风貌极为不协调。对于乘坐游船体验“水上游览古镇”,表示愿意体验的游客约占35%,其中大多为团体游客,尤以外地和国外旅游团居多。练塘的游客以参加“红色旅游”的学生和单位团体占大部分比例,散客较少。游客对于练塘公共空间评价主要有水乡风貌较为典型、游客少较为舒适、古镇核心景区太小以及部分仿古、翻修建筑太新,失去原汁原味。金泽的游客是三个镇中最少的,在非节假日和“香汛”期间,一般每天不超过二十人(根据颐浩禅寺僧人以及当地居民采访得知)。游客对金泽公共空间评价认为较好地保存了原滋原味的水乡古镇风貌,但是服务设施较少、氛围太过冷清(图3-13)。

图3-12 居民认为公共空间主要存在问题

3.4 社会网络关系

3.4.1 居民构成比例

图3-14 朱家角、练塘、金泽人口变化(2006年~2012年)

资料来源:青浦区统计局 https://www.doczj.com/doc/a36101294.html,/

三个镇户籍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主要因素是由于城镇化大趋势造成郊区人口逐渐向城市中心迁移。而从常住外来人口变化来看,朱家角外来人口增长迅速,并且已经基本与本地户籍人口持平,该结果主要是由于朱家角旅游发展所吸引的外来经商人员(苏浙两地居多),而练塘和金泽外来常住人口也逐年增加,笔者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这两个镇的外来人口以外来务农和打工人员居多(河南、安徽为主),在此居住主要是由于郊区房租低廉(图3-14)。

图3-13 游客对公共空间使用评价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古镇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使古镇居民以水龙会、灯会、香市节、宣卷、田山歌、古戏、龙船、庙会等为主的传统休闲活动和节庆转变成以上网、看电视、逛街购物、打牌、麻将等外来的消闲方式为主。与此同时,古镇的传统文化因子正逐步淡出,如朱家角民间传统节日“珠里兴市”,农历七月廿九这天最重要的摇快船比赛,在如今已演变成为单纯为招徕、愉悦游客的商业行为,而不再是古镇居民传统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体式、户外式的休闲活动方式逐渐演变成为以个人化、居家式的休闲娱乐方式,与此相应所带来的改变是,许多公共空间失去了传统活动的内容以及对象,失去了场所吸引力和活力,面临消亡或退化的危机。

3.4.3 邻里交往情况

图3-15 邻里串门频率

金泽选择“经常”串门的居民数量较多,练塘选择“经常”和“偶尔”串门的人数相对也较多,说明这两个镇仍然保持了较好的邻里交往氛围,但是,在访谈中也了解到,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者搬迁到了青浦镇上,原先的朋友和熟识已经越来越少,周围邻居更多是外地来上海打工人员租借房屋。平日白天古镇里很冷清,基本都是留守儿童以及空巢老人。而朱家角选择“经常”和“偶尔”串门的人要少于练塘和金泽,许多人选择“很少”或“从不”串门,归结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大量游客的涌入,使得可供当地居民交往和活动的公共空间数量减少,游客的聚集、拍照等行为严重干扰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许多居民宁愿闭门在家享受清闲;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本地居民迁出古镇、外来私营业主进入古镇,邻里之间相互越来越陌生,也是造成居民不愿相互串门的原因(图3-15)。

消费主义文化

广告史论文 姓名:王蓉 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一班学号:14120900618

广告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 ——消费主义文化 1.西方近现代消费主义文化兴起对广告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方面来说,消费文化的演变不仅仅是品味、审美改变的结果,更源于社会、家庭和个人在需要上和认识上的革命性的转变。消费主义文化兴起于20世纪20、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得以蔓延,是当今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对物品的绝对占有和追求享乐主义为特征。它是一种有关消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把消费当作唯一目的,为了消费而去消费。消费主义背离了消费是满足人需要、促进人发展的手段,是一种极端的文化现象。但消费主义文化也是资本主义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影响深远的经济与社会文化现象。 消费源于需求,而需求和欲望是可以被创造的。在西方资本主义的不同阶段,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不断调整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行为。19世纪与20世纪相交之际,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1900年至190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这次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的集中和垄断的形成。这时,商业企业所关注的已不再是生产的问题,而是销售的问题。伴随着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稳定和繁荣,人们对消费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作为企业借助广告等大众传媒手段而传播的意识形态,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消费生活中的主流价值观。随着信用或信贷消费的出现,花未来的钱,及时行乐和享受,成为二战后西方大众消费者时髦的消费生活方式。而卢卡奇曾指出:消费文化是一种肯定文化,它为社会提供一种补偿性的功能,它提供给异化现实中的人们一种自由和快乐的假象,用来掩盖现实中的真正缺憾。幸福被等同于消费,幸福的“大小”取决于物品的“大小”。人们开始追求消费的炫耀性、奢侈性和新奇性,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消遣与享乐主义,以此求得个人的满足,并将它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终极价值。企业的经营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把目标集中于市场和对消费者的研究上,越来越注重广告带来的效益。这促使广告公司开始组织市场调查机构,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调查,广泛收集市场资料,为客户制定广告计划和广告实施方案,开展统一的、系统的广告经营活动,广告业为适推销的需求又呈现蓬勃兴旺的景象。19世纪末期,许多广告公司雇用专业广告作家撰写广告文稿,在广告的技巧方面下足了功夫。并且,随着人们欲望的不满足感增强,需求增多,又促使许多企业花重金委托广告公司去美化他们的产品,如把浪漫、奇异、欲望、美丽、满足、归属感、科学进步和好生活等因素“粘贴”到他们的商品上,来满足人们对新鲜感的需求。所以,正是由于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推动了广告公司的广告经营活动向着全职能型、能向广告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现代化广告代理业过渡,由此也推动了许多大型的广告公司不断得以创建、发展、壮大。 比如说可口可乐的广告活动。众所周知的是,可口可乐的广告成本是非常的高的。1886年可口可乐营业额仅为50美元,广告费却为46美元;1901年营业额12万美元,广告费为10万美元,如今可口可乐每年的广告费竟超过6亿美元。如果算一笔帐,1886年可口可乐投入的广告费为92%,1901年为83.3%,可正是这个92%和83.3%的惊人之举使可口可乐这样一种99.61%都是碳酸、糖浆和水的饮料,卖了个世界第一。广告,无疑是使一个产品成功并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法宝,一个99.61%都是碳酸、糖浆和水的产品,居然能远销全世界,靠的就是大规模广告宣传。可口可乐公司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与他们遵循“成功在于广告”的信条是分不开的。可口可乐的广告有它明确的诉求主题,在不同时期推出适应不同形势的灵活多变的广告策略,力求在广告诉求中深深打动消费者的心。如20世纪20年代的“喝可口可乐,只需5美分”;20世纪30年代的“令你精神爽朗”;20世纪40年

调研报告:中国消费主义思潮的调研报告

中国消费主义思潮的调研报告 消费主义思潮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泛流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化,消费主义思潮传入我国,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扩大,不断冲击着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对于这一社会思潮,必须结合中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对其进行具体解读,廓清中国语境下消费主义思潮的种种问题。 20XX年中国消费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 消费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直至今天,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通过人们具体的消费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透过纷繁复杂的消费现象,对今年消费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进行总结。

过度性消费进一步加剧。当前消费主义造成的过度消费表现在数量和价格两个方面。生产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千方百计地向人们推销商品。频繁的优惠促销,绚丽的广告画面,生产商与大众传媒合谋创造出了各种“虚假需要”,导致人们的消费欲望极速膨胀,开始毫无顾忌地占有、消费商品。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一路高歌猛进,11月11日变成购物节,“剁手”“买买买”等流行语形象地反映出了广大消费者的疯狂状态。20XX年“双11”交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而在这些消费中,哪些真实,哪些虚假,可能连消费者自身都不能彻底分清,他们只是在为消费而消费。另一方面,信用卡透支消费、分期付款的流行使量入为出、谨慎节制的传统消费观被“寅吃卯粮”的超前消费观所取代,无限的消费欲望在这一观念面前备受考验,越来越多的人渐渐脱离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和偿还能力盲目消费,只顾眼前享受,最终沦为“卡奴”。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第十章城市公共空间 §10.1概述 §10.2商业区 §10.3城市中心 §10.4城市广场 §10.5城市设计 §10.1概述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广义概念:可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交通 –商业交易 –表演 –展览 –体育竞赛 –运动健身 –消闲 –观光游览 –节日集会 –人际交往 –…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 –开放空间 ?街道 ?广场 ?停车场 ?居住区绿地 ?街道绿地 ?公园 ?…… –专用空间

?运动场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 一、构成要素 1、自然要素?a?a气候、地形、水体、植被等 2、人工要素?a?a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 环境绿化、水景、城市照明 环境设施和小品 3、人文要素?a?a交往环境、风俗习惯 二、造型要素 1、实质要素?a?a点、线、面、体、色彩、质感 2、虚质要素?a?a焦点、轴线、界面 尺度、光、时间 §10.2商业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三、中心商务区 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 五、购物市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集市贸易(零售和批发) ?市场、商店和商业街 ?商业区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内容: –现代城市商业区是各种商业活动集中的地方,以商品零售为主体权及与它相配套的餐饮、旅宿、文化及娱乐服务。 –商业区内一般有大量商业和服务业的用房,如百货大楼、购物中心、专卖商店、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商业办公楼、旅馆、酒楼、剧院,歌舞厅、娱乐总会等。 ?分布 –商业区的分布与规模取决于居民购物与城市经济活动的需求。 –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分区中心的地段,靠近城市干道的地方。 ?商业建筑分布形式: –沿街发展 –整个街坊 三、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 –指城市中商务活动集中的地区,是城市经济、金融、商业、文化和娱乐活动集中地。 ?一般只是在工业与商业经济基础强大,商务和金融活动量大,并且在国际商贸和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

按照规划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体系,其中中心城由主城,东山、仙林和江北3个副城构成。新城包括龙潭新城、汤山新城、禄口新城、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桥林新城、永阳新城、淳溪新城。新市镇则是指建制镇和街道所在地的集中建设地区。 都市区将形成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其中城市中心由“新街口—河西—南站地区”共同构成,承载南京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职能。三个副城的设置,规划形成江北(浦口)、东山和仙林三个城市副中心,江北将“相对独立发展”。江宁规划的城市中心是在目前的凤凰港一带。仙林新市区,目前是集中主要精力在发展大学城片区,而预留的城市中心是百水桥一带。江北新城的城市中心,则不是在珠江镇,而是位于石佛寺一带,这是江北新城的一个滨江城市中心 【南京构建城际交通圈,两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交通将构建以“2133、3155”为畅达目标,“2133”是指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内通达;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达;都市区通勤交通3刻钟(45分钟)通达;主城内30分钟通达。“3155”是指城市任意一点驱车15分钟上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域所有规划村(或集中居民点)15分钟内能通达国省干线公路网;城市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达公交、地铁车站。【将建成16条过江通道、16条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道路上,南京将规划形成“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的城市快速路系统。同时将规划有16条过江通道,建成1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南京规划提升公共服务】[仙林江北江宁都有三级医院] [步行8分钟到社区中心][打造30处地区商贸中心][9大片区集中供热] 南京在文化设施上建立五级文化设施体系,及市级文化设施集聚区、市级文化设施副中心、地区(新城)级文化设施中心、社区(新市镇)级文化设施中心、基层社区(村)级文化设施中心。 教育设施上,将把幼儿园服务半径控制在250米足有,小学服务半径控制在500米左右,初中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左右。 医疗卫生方面,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同时在仙林和江北两个副城中心各建一所三级医院,河西将增设一所三级医院,江宁也将扩建一家三级医院。实现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覆盖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辐射的功能。在保障设施方面也将全面发展。 主城划分5大片区重点发展服务业。产业布局上,现代服务业主要在主城发展,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贸商务、信息服务、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主城将形成四大服务产业聚集区,分别是老城服务业集聚区,河西服务业集聚区,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 主城外结合副城和新城,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钢铁、航空物流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并规划引导形成十二个先进制造业板块。 1、南京的城市性质与定位是什么 南京的城市性质被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三角承东启西的重要中心城市”;

论消费主义文化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论消费主义文化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增强,西方消费主义文化逐渐侵入和渗透,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本文主要从消费主义文化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中环境、资源、人口以及社会经济这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 关键字:消费主义文化;社会经济;环境;资源;人口 消费主义文化是与消费主义相呼应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也是一种价值观念,以消费至上为观念核心。消费的前提是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这种发展是不健康的,如果长此以往,必然会祸害到我们的后代子孙。因此,必须把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包括环境、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它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要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消费和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促进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整体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作用于消费。因此,作为消费主义所衍生的一种文化形态的消费主义文化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消费主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莱斯特.斯克莱尔认为消费主义文化是根据人潜在的精神需要,将消费之上作为核心观念,制造出品牌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通过消费就能够达到的美好生活欲望。这种消费欲望促进了生产与再生产,促进消费增长,拉动了内需,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马克思说过,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机。消费为生产创造出动

消费主义视角下娱乐产业的中国式生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36101294.html, 消费主义视角下娱乐产业的中国式生存 作者:王玮 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3期 【摘要】作为受众群体最为庞大的农村广播媒体,要充分发挥其全面推广与传播“三农”政策,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必须拥有一批素质较高的农村广播主持人。农村广播主持人要内强素质,外练本领,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宣传工作,必须具备准确鲜明的对农服务意识、较高的政治素养与敏锐的辨别能力、丰厚扎实的专业知识、朴实无华的主持人形象、较高的节目创新能力。 【关键词】农村广播主持人素养 我国拥有13亿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占70%,因此,作为全面推广与传播“三农”政策的农村广播便成为了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媒介与新型平台。如何做好对农节目,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听众对农业生产和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每一个农村广播节目主持人责无旁贷的使命,更是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目标。 以安徽农村广播为例,对农宣传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杂。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农产品品种多、规模大,南北种植差异比较大。不仅如此,安徽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畜牧业省和淡水主产省。因此,农业科技类节目的宣传服务内容必然兼顾多种类型农民听众的需要,精心策划,点面结合,这对农广节目主持人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二是苦。作为农广的节目主持人,仅仅坐在直播间里纸上谈兵是起不了太大作用的,必须深入基层,到偏远的地区体察民情,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只有这样,做出的节目才能“接地气”,才鲜活生动,才更易被农民听众接受与喜爱。所以,安徽农村广播几乎每年都要举办多场“万人宣传直播活动”,送科技、文化、卫生和法律下乡。其辛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三是多。这体现在农民听众不仅需要获取大量的农业科技知识和信息用于农业生产,在生活中,他们还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这对农广节目主持人在节目设置和节目策划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既要全面精通各项专业,又要兼顾到“三农”在推广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特点。 四是新。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新的改变,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安徽是劳务输出大省,进城务工农民的权益保护、他们在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困惑和矛盾等等,这些新问题新发现也使得节目内容必须时时更新,作出相应的调整。

浅析消费主义的发展现状、原因与应对

THE BUSINESS CIRCULATE 商业流通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21 浅析消费主义的发展现状、原因与应对 曲玥如 河北正中实验中学 河北石家庄 050800 摘要:消费主义在社会中蔓延开来,虽然对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在消费主义席卷整个社会之时,还导致了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引发了诸多思考。本文首先简要阐释了消费主义的内涵、特征与现状,之后分析了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最后提出消费主义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消费主义;理性消费观;经济新常态;消费信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0-0021-02一、引言 现如今,随着我国迈入经济新常态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消费也成为了经济领域中受人瞩目的焦点,呈现出极为良好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人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消费中,甚至有一部分人为了提前消费,通过各种借贷平台贷款。在当前的市场需求下,不光商行的信用卡模式、互联网金融中的蚂蚁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及P2P网络借贷平台花样百出,还催生了一些无需征信的针对消费实力不足群体的贷款渠道,如“校园贷”、“助学贷”。与此同时,商家的“造节运动”愈演愈烈,妇孺皆知的“光棍节”也便成了网络狂欢购物节之一。2018年天猫双十一成交额2135亿元,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饱含着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和超前消费。实际上,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和超前消费等消费观都受到了消费主义的影响,其根源都为消费主义。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物质和财富不断丰盛,社会服务不断增多,它们所构成的消费现象增长惊人,与之相伴的是,人们不仅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消费其符号意义。在种种消费观泛滥之时,消费主义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人生思考。 二、消费主义的内涵、特征与危害 (一)消费主义的内涵 消费主义是一种消费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观念,也反映着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形态话语。换言之,当前社会上刮起了一股消费主义思潮,其有时表现为一种经济现象,有时却体现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些思潮推崇消费至上和享乐主义价值理念,引领过度消费的行为取向,将享受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与人的社会本质相悖。同时,将物质需要与生活需要极大化,进而打破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状态。由此,消费主义会对人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严重则会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失去自身理性的控制,进而导致价值观的崩塌。 费。如果盒马鲜生门店网络信号不好,消费者的体验会直线下降,即使是WiFi在一定客流量下可能会出现信号不稳定的情况,这与盒马鲜生追求的门店体验恰恰相反。 (三)管理体系有待强化 2018年11月21日发生的“标签门”事件,工作人员在顾客面前旁若无人地将崇明胡萝卜标签更换为虚假标签,被消费者举报。能够毫不顾忌地在顾客面前就直接更换标签,说明这种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工作人员本身也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件事反映了盒马鲜生管理层并没有及时跟上盒马鲜生的扩张,业绩过度追求淡化了对质量的监管。虽然盒马鲜生第一时间对上海地区总经理进行免职,并保证加强管理,但这种透支消费者信任的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一时间恐怕难以消除。 四、盒马鲜生的发展对策 (一)扩大用户群体 与部分年轻消费者选择一日三餐在盒马解决、重度盒马消费者月花销量在3000元~5000元相比,中老年人更倾向于传统的超市。如果能够深度挖掘这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潜力,能够带来更多的效益。此外,盒马鲜生对于二三线城市以及城市边缘地区的影响力较差,门店覆盖的区域相对较小。 (二)丰富支付手段 盒马鲜生可以从以支付宝为唯一支付手段发展为以支付宝为主要支付方式、多种支付方式并存,化单一为多元。对于无现金支付,可以选择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逐渐减少现金结算窗口,直至保留少数现金人工结算窗口。 (三)加强管理 盒马鲜生在保证业绩销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不能忽视产品的质量,更不能因为追求业绩而认为放低要求,损害了顾客利益以牟求自身利益。要坚持盒马鲜生的营销理念不动摇,坚持“顾客第一”,着力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五、结语 本文从盒马鲜生的案例入手,分析新零售革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新零售领域的后来者提供经验参考。 参考文献: [1]陈丽.新零售时代企业的互联网经济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3). [2]韩彩珍,王宝义.“新零售”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8(12). [3]赵树梅,徐晓红.“新零售”的含义、模式及发展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5). [4]苏东风.“三新”视角的“新零售”内涵、支撑理论与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9). [5]鄢章华,刘蕾.“新零售”的概念、研究框架与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10). 作者简介: 周铄,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学生。 DOI:10.14097/https://www.doczj.com/doc/a36101294.html,ki.5392/2019.20.010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中国传媒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中国传媒 [摘要]本文以西方社会文化思潮对中国传媒实践产生的影响为宏观的外部场域;将西方消费社会消费主义的发展演变以及全球性扩张作为研究中国传媒消费语境形成以及消费特征研究的参照,探究中国消费社会相同的形成和发展特征以及新闻传播实践所受到的影响。 [关键词]消费主义;大众传媒 一、西方社会消费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消费主义起源与19世纪末的美国社会有密切的关系。19世纪40年代开始,商业化的农业生产在美国出现,电气工业同时兴起,大公司大企业也随着产生。这是现代消费主义在美国产生的经济基础。美国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消费主义的社会因素按照《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作者丹尼尔·贝尔的分析是“幻觉剂哄动”取代了新教伦理。新生活方式的出现是因为美国人的感觉方式发生了变化,进而导致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美国社会高消费经济状态下新的购物习惯的发展,及其对新教伦理和清教精神的侵蚀中”,我们可以看出变化,[1]“经济冲动”代替了“宗教冲动”,换句通俗的话说:美国主流社会的生活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勤俭持家被炫耀式消费所取代。 有研究表明,“家庭主妇”的消费、百货公司的发展,推动了美国妇女在购物、做饭、工作休闲等方面的消费风气。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休闲方式的特点是休闲的场所都在公园、

舞厅、沙龙、电影院、赛马场、体育馆等公共场地。一直到今天,这些项目仍然是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内容。在消费方面,广告起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资料显示,从1870年到1910年间美国日报类报纸的发行量增长了9倍。全国性的新闻机构和大报连锁机构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比如“普利策”的名字就是这时出现在媒体的。杂志上的广告给妇女带来新时尚理念,最后把读者变成了消费者。[2] 社会学家凡布伦(Thorstein Veblen)在《有闲阶级论》里把美国19世纪的消费风气用“炫耀式消费”的字眼来概括,这表明了早期美国消费的“贵族化”特征;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的美国消费主义的显著特征是“大众消费”。有学者分析认为福特主义创造了工薪阶层消费模式。标准化规模化的大批量生产使工人消费得起住宅和汽车。“一天工作8小时,挣5美元”,就是福特主义用以吸引工人加入消费主义行列的重要手段。所以消费社会的大众性崛起“与以福特主义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大规模工业生产方式有着密切联系,”[3](P 3)“在葛兰西看来,现代消费主义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再生产以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体系再生产的一种新形式。”[3](P 7)无论怎样,发端于福特主义的美国大众消费文化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核心”。[3](P 97) 美国消费主义的高潮出现在近20年,这与技术的进步和媒体的宣传有直接的关系。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纷

古城南京的城市演变与现代规划

古城南京的城市演变与现代规划 陈静学号:514113001875 摘要:南京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都城尤其是江南都城的杰作。本文主要介绍南京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城市规划格局,并提出一些南京城市规划的建议。 1 南京概况 南京市简称宁,位于长江下游沿岸,北连江淮平原,东接长江三角洲,处于长江下游中心,是距中原和华北最近的江南中心城市。南京的地理坐标范围在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之间,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40余公里,东西最大直线距离80公里。全市总面积约6587.02平方公里。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东邻省内的扬州市、常州市、镇江市3市,南、西、北三面分别与安徽省宣城市、马鞍山市和滁州市相邻,市界总长约730公里,见图1。 图1.南京地理位置 南京历史源远流长,原始村落在6000年前就逐步形成。纵观这6000年,首先是自然山水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条件,“龙盘虎踞”几乎专门用来描述南京的山川形势,成了南京的代名词,而且确也当之无愧。南京的地理位置,在我国的东部,长江下游,地跨大江南北。在历史的长河中,特别是在文化层面上,南京曾经是东西南北交融的结合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从来就是城市统治者意志的反映。在

古代、在都城更是如此。南京的辉煌都是在成为都城时发生的,有“十朝之都”的美誉,与长安、洛阳、燕京合称“中国四大古都”。 1.1气候条件 长江三角洲由于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自汉以后,逐渐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南京在长江三角洲的西端,东望大海,西接荆楚,南连皖浙,北达江淮。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但冬夏长而春秋短。冬季干旱寒冷,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温度为15.7℃,最高气温43℃(193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16.9℃(1955年1月6日),最热月平均温度28.1℃,最冷月平均温度-2.1℃。年平均降雨117天,降雨量1106.5毫米,最大平均相对湿度81%。最大风速19.8米/秒。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09米。夏季主导风向东南、东风,冬季主导风向东北、东风。地震基本烈度7度。无霜期237天。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为梅雨季节。年度最佳气节为秋季9~11月。 1.2 地形地貌 南京的山川形成了南京地域的丘陵岗地和平原洲地,成为先民生存的土壤,成为一代代风云人物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历来塑造南京城市特色的主要元素。南京属江苏省西南部低山、丘陵地区,长江自西南至东北流经市境中部。境内地形以低山、丘陵为骨架,组成了一个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洲地交错分布的地貌综合体。低山、丘陵和岗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4.5%,植被良好。低山、丘陵之间为河谷平原或滨湖平原,土地肥沃。江北六合境内多方山丘陵,孤立散布,山体较小,脉络不清,如金牛山、方山、灵岩山、平山等。江浦境内沿长江一线,东北一西南延伸着老山山脉,山体绵延。长江以南,宁镇山脉自镇江一带逶迤而来,在市区东侧分成三支:北支龙潭山、栖霞山、幕府山、狮子山;南支汤山、青龙山、牛首山、祖堂山和云台山;南北两支分别围绕着市区北、南边缘西去,直至大江之滨。中支钟山屹立于市区东郊,其余脉从太平门附近延伸入城,自东向西有富贵山、九华山和鸡笼山,一直深入到市区中部。江宁南部苏皖交界处东西延伸着弧形的横山山脉。市境东南茅山山脉自北向南伸展,至句容、溧水两县交界处分为两支,一支向西经东芦山、双尖山,至小茅山西与横山山脉相接;另一支往南经回峰山、芳山、小游山,至高淳县南部与自南向北伸人的天目山余脉大金山相连。 境内除高淳东部和六合北部小部分地区分属西太湖水系和淮河水系外,大部分地域均属四大水系:长江水系、秦淮河水系、石臼湖一固城湖水系和滁河水系。 2 南京规划简史 2.1 东汉末建业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始自京口(今镇江)徙治秣陵。十七年(212),改秣陵为建业。这是南京大发展的起点。建安二十六年(221),其年始置丹阳郡,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陈昕黄平 本文试图提出的问题是:目前中国城社会中正在出现消费主义文化,这种文化-生活方式的出现和扩散是以思想-观念为主导的,是发生在日常生活层面和价值领域里的一场深刻变革。 本文所关注的并不是对物质产品的消费总量这一经济学意义上的变化,而是要从人们要消费什么、怎样消费以及为什么要如此消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系统中,去试图理解消费文化现象所涉及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由此体现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显著变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本文认为,随着中国社会日益加快的商业化步伐和与跨国市场“接轨”的速度,消费主义正在逐步确立其在日常生活领域里的意识形态影响力。 这一命题所采取的社会—文化观点,把消费文化领域里发生的变化不仅仅视为经济因素变化的结果。在拒绝简单的经济还原论的同时,本文从文化支配权的理论视角出发,强调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变化的文化主导作用和文化建构意义。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消费主义问题的讨论,试图建立这样一种视角: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可以成为一个自主领域,从而对其它社会生活领域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建构作用。本文认为:人们对消费符号象征系统为他们提供的意义的“积极认同”不是文化支配权的消失或意识形态的终结,相反,符号的建构作用是对文化支配权机制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补充,或一种新的社会生活与社会观念的组织与控制形式。

导言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开始快速迈入大规模消费(或“大众消费”)时代,这种前所未有的划时代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历了二十个年头。无疑这二十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样毫无疑问地,这也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变的时期。在国门打开之前,中国的经济(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基本上没有摆脱短缺时代,绝大多数中国城乡的家庭仍处于温饱的边缘,几亿人还在贫困中挣扎,而那时即使是较为富裕的小部分人也还在节衣缩食地追求“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而就在这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电视、洗衣机、电冰箱这“新三件”,已经在我国城市家庭中基本普及。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城市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追求已经变成了高档音响、大屏幕彩电、分体空调等,“新富”家庭开始以名牌服装和私人洋房、私家汽车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档次”和“品位”。 上述变化有理由使我们假定,中国社会正逐步进入消费社会。1随着其日益成为世界体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当然,首先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从沿海地区的“大款”、大城市的“新贵”,到演艺界的“名流”、高等院校的“专家”;其次是城市中年轻的“追星族”、“时髦族”)开始学会“与国际潮流接轨”,学会欣赏消费时尚,领导消费潮流。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对“新潮”“洋货”的追求更显示了全新的面貌:在各个大中城市,可以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着手刻意改变自己的外部形象:从装束打扮化装上模仿欧美和港台的歌星舞星明星,到把自己的头发染黄、皮肤染白、鼻子做高。 与典型的消费社会相比,中国的经济能力依然应当使相应的消费方式适应于生产社会,但是由于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又在追随消费社会而出现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因此目前中国居民的生活既有生产社会的特点又有消费社会的特点。2前者主要是社会的经济能力和居民的购买能力的限定,如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所谓“内需不足”(“生产过剩”的代名词);而后者则主要是受到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所期望和追求的一套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这在逻辑上可以是和“生产过剩”与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在现实中更可以与“生产过剩”同时并存:一方面是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对商品符号和意义的消费欲望和狂热追求。 另外一个吊诡是,虽然中国社会整体无疑还仍然属于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如果我们仍然使用“发展中社会”、“第三世界”这样的词汇的话),其GDP和人均收入,无论是按外汇兑换率还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尤其重要的是,人均的可利用资源和出产效率就更低;但是这种按照 1“消费社会”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大规模消费”概念差不多;在鲍德里亚(Baudrillarrd)那里,“消费社会”概念主要不是从单纯经济发展阶段的意义上来使用的,他更多的是在对消费现象或对“消费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谈论“消费社会”的。在鲍德里亚的后期著作中有主要阐发了“消费社会”的符号分析观点。参见Jean Baudrillard,Selected Writings, Edited by Mark Poster.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第50页。 2应该说明,所谓消费社会是与生产社会相对而言的。生产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商品稀缺,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增加生产满足社会需求;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能力相对于适度与节俭的传统生活方式而过剩,为了生产方式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社会就要不断地刺激消费,使大规模消费成为这种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

消费主义青年亚文化

消费主义与青年亚文化 营销1402蔡倩晓2120141651 近年来,在全球化浪潮的强烈冲击下,消费主义思潮以其感性而鲜明的特征,吸引着不发达国家的人们。在消费主义强大的示范和诱导作用下,传统的民族化的消费生活方式,逐步转变为一种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消费生活方式。伴随着市场化浪潮的袭击、消费主义的扩散与现代因素的嵌入,我国出现了青年亚文化现象。 首先说说,什么是“青年亚文化”呢? “青年亚文化”是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提出的一个文化概念。青年亚文化可以被描述为某个更广泛的文化内主体为青年的亚群体,是各个时期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年群体文化,它由青年亲身创造,往往会被媒体宣传、放大,且对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和批判性。【1】而在消费主义的背景下,青年亚文化的外化表现已经更偏向于后现代化。首先表现在抗争意识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以文化消费来抵制成年人文化。追星文化即是对主流文化意义的抵抗,追星族典型地与主流价值系统所鄙视的文化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2】近几年出现的“哈韩”、“哈日”现象,是偶像亚文化的典型。其次,这种亚文化现象表现为,对游戏的沉迷以及对发泄的青睐。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沉迷,就有类似的特点。“玩耍”成为接触媒介的一个主要特征,而新兴媒介的使用主要表现在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手机短信等,这些都带有玩耍的特性。最后表现为对狂欢化活动的追逐。这

主要表现在媒介使用领域尤其是新兴媒介的使用上,青少年是把接触媒介看作是一种“狂欢仪式。 而在生活中,常常可以遇到一些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位移,他们把日益增长的对消费品和服务的攫取欲,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并将其作为最普遍的价值诉求和通向个人幸福发展的道路,甚至以为自我消费欲望的极大满足,也是一种社会道德上的义务和责任。甚至部分青年学生甚至把消费当作人生的根本意义之所在。他们认为消费就是其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的根本途径。他们中一些人表示:“发展消费文化既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做贡献,又能享受生活。”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现代快节奏生活下的年轻女性在一些媒体的“懒女”思想灌输下,一步步养成学会消费、学会享受的生活方式。正是在消费文化的宣传攻势下,反抗“父母文化”为特征的亚文化现象日益彰显,其思想认识也就发生了严重偏差。还有很多青年大学生对新媒介的狂热已经超乎想象,在新媒介的得力帮助之下,恶搞也成为风靡全青年的一种亚文化现象。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恶搞风行的时代。特别自《Q版语文》(以下简称《Q版》)(2004)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2005)问世以来,恶搞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影视恶搞、流行歌曲恶搞、足球恶搞、“黄腔”(黄健翔解说世界杯)流行、真人搞怪、恶搞“梨花体” (3)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亚文化现象呢?从消费主义角度来看,主要在于:首先,是消费主义文化中市场符号逻辑对青年价值观念的渗透。市场追求的是利益,利益是基本的符号,也是最大的意义所在,

公共空间设计

2011 _2012 学年第一学期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 教案 课程类型:必修专业课 总学时/周学时:112 / 14 开课时间:2011年10月31日至2011年12月23 日使用教材:《公共空间设计》 授课对象:专业:艺术设计环艺年级:09环艺2 授课教师:姓名:刘天情职称:助教 黑河学院教务处制

教学日历(学期授课计划) 周次起讫时间课次日/月节次学时内容纲要(章、节) 十三10.31—11.4 1 31/10 5—8 4 一、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内 涵 1、空间的基本概念 2 1/11 5—8 4 2、空间的基本类型及组织方式 3 3/11 5—8 4 3、公共空间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4 4/11 5—6 2 4、公共空间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十四11.7—11.11 5 7/11 5—8 4 二、办公空间设计 1、办公室的特点 6 8/11 5—8 4 2、办公室的平面布局与天花形式 7 10/11 5—8 4 3、办公室的消防、防盗与其他安 全因素 8 11/11 5—6 2 课堂练习 十五11.14—11.18 9 14/11 5—8 4 三、商业空间设计 1、商业空间的类型与特点 10 15/11 5—8 4 2、商业空间室内设计原则 11 17/11 5—8 4 3、商业空间功能组织 4、商业环境的形象塑造 12 18/11 5—6 2 课堂练习 十六11.21—11.25 13 21/11 5—8 4 四、餐饮空间设计 1、餐饮空间的购成和分类 14 22/11 5—8 4 2、餐饮空间的设计原则 15 24/11 5—8 4 3、餐饮空间的色彩运用 4、餐饮空间的装上陈设和照明设计 16 25/11 5—6 2 课堂练习 十七11.28—12.2 17 28/11 5—8 4 五、旅游空间设计 1、旅游空间的设计要点 18 29/11 5—8 4 2、酒店的大堂设计 19 1/12 5—8 4 3、客房的设计 4、宾馆空间设计实例分析 20 2/12 5—6 2 课堂练习 十八12.5—12.9 21 5/12 5—8 4 六、娱乐空间设计 1、娱乐空间的类型

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侯志勇 100321037 10艺术设计(单)环境艺术 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风景优美。古称金陵,简称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皖两省交界处,省西南部。东距市300余公里。东接省市、句容市,西邻省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市(和县)、马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南接市(宣州区、郎溪县)、省市,北连省仪征市、省天长市。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98平方千米。市区东接省仪征市、市、句容市,西连省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市和县,马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北邻省天长市。市区面积484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 2004-2005年我市在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指导下,加快了城市交通发展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正式运营,长江四桥很快通车,城市“井”字形快速环形成等一系列交通建设的完成,为我市的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与此同时,道路交通建设的问题也同样突出。 一、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1.城市交通现状 (1)居民出行:居民出行方式变化明显,表现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与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所有机动车出行方式比例均明显上升,其中出租车的出行比例逐渐上升,私家车的出行比例急剧上升。 (2)机动车拥有量:自行车居首,电动车次之,私家车最后,对外交通客货运输总量平稳增长,客、货运结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客运仍然以公路为主,而货运以公路、水运为主。 (3)交通建设:围绕“一城三区”、重大基础设施、老城环境整治等,完成了以下主要建设项目:玄武湖隧道、赛虹桥立交桥等重点工程竣工;火车站站前广场竣工;地铁一号南延线;长江四桥工程进展顺利;宁杭高速公路段一期工程27.5公里竣工。以上项目的建设和完成,优化了市的空间布局和路网等级结构,减少了人流与车流相互冲突和干扰,促进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美国文化研究报告里消费主义问题

美国文化研究里的消费主义问题 消费主义认为消费构成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美国学者詹明信所谓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也含盖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消费品的普遍存在证明资本主义的合理,“消费社会首先论证了资本主义平等的神话。”[1]在商品消费面前人人平等。英国学者卢瑞

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思潮浅议

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思潮浅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型。在经济体制上,我们告别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羁绊,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在社会组织形式上,我们完成了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在经济发展状况上,我们从一个普遍贫困的社会过渡到一个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社会;在价值观念上,我们从“越穷越革命”的观念转变为“谁富谁光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消费领域从物质匮乏型社会向初步富裕型社会的转变1。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从1978年的第十,到2010年排位第二;人均GDP从1978年的381元,到2012年的38420元;外汇储备从1978年的1.6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十八位,到2012年的33116亿美元、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位。那个物品匮乏的年代已然消逝,被深藏在人们内心的那份消费欲望被大大地调动起来,经济的发展使个人消费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物质商品的消费中去。国家为拉动内需所制定的鼓励消费的政策以及社会网络等大众媒体的宣传更使消费主义思潮在中国悄然兴起。 当前,消费主义主要在两种语境中使用:一是立足于消费者的各项权利,强调的是消费者为维护和争取自身正当的消费权利和消费主权所开展的各种运动,有时也称为”消费者主权主义“;二是侧重于一种消费价值观的描述和批判,这种消费主义价值观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一种缺乏批判意识的无度消费。它煽动人们的消费激情,刺激人的购买欲望2。而在一般的社会研究中人们往往使用第二种语境来定义消费主义这个概念。从这个定义中 1王亚南.中国语境下的消费主义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9 2陈立思.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