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用说明】

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五经”是《》,《》,《》,《》,《》。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

货恶.()其弃盗窃.()乱贼.()陶后鲜.有闻()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

(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

..()

..而不闭()(9)是谓大同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

(2) 矜寡孤独通:。

6、整体感知(将文章翻译在下面。)

【合作探究】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

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拓展延伸】

1、“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2、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含答案)

24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预习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不独亲其亲()()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外户而不闭()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 不独子其子()() 2、翻译句子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三、整体感知: 1、把课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四、合作交流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说明。 3、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六、拓展延伸 1、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2、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3、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5)解释词语。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不独子其子(子:)(子:)矜、寡、孤、独(孤:)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 学案导学(说明:四号字)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先学后教(说明:四号字)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 《》, 《》。“五经”是《》,《》,《》,《》, 《》。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陶后鲜.有闻()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https://www.doczj.com/doc/a54386094.html,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 (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 ..() ..而不闭()(9)是谓大同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 (2) 矜寡孤独通:。 小组合作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 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5、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当堂达标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大约是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五经”是《》,《》,《》,《》, 《》。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 (2) 矜寡孤独通:。 4.阅读并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均三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拾)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华丽车子)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华歆.()掷.()去轩冕 ..() (2)解释下列词语: 锄菜()片金()同席()废书() (3)翻译句子: ①宁读如故。 ②子非吾友也。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13.《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编写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培养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重点】 1、培养朗读能力。 2、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为国家、集体、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废疾者 ⑶女有归⑷谋闭而不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⑹大同 ⑺故外户而不闭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和。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时尚的一份宝贵财富。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本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听读 1、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2、课文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品读 4、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排偶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 ”这句话,因为。 悟读 5、“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6、课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7、“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8、怎样评价“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诵读 9、朗读指导:第一层“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全为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一顿,要读出层次感,“不必为己”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意。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末句是全文总结,要读得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10、诵读竞赛。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拓展检测案】 ●课内语段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⑵不独子其子 ⑶矜、寡、孤、独⑷盗窃乱贼而不作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 ⑵ ⑶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5.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13.《大道之行也》答案: 【自主预习案】 1.略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3.略4.《礼记》、儒家、戴圣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编制:赵军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2013年7月14日星期日兰溪市城南初中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答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重难点】新课标第一网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使用说明】 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 一、预习点兵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五经”是《》,《》,《》,《》,《》。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陶后鲜.有闻()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https://www.doczj.com/doc/a54386094.html,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 ..() ..而不闭()(9)是谓大同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 (2) 矜寡孤独通:。 二、整体感知(将文章翻译在下面。)

三、研读与赏析。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 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四、拓展学习https://www.doczj.com/doc/a54386094.html, 1、“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3、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自主练习】 阅读并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均三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拾)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华丽车子)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华歆.()掷.()去轩冕 ..() (2)解释下列词语: 锄菜()片金()同席()废书()(3)翻译句子: ①宁读如故。 ②子非吾友也。 【当堂检测】背诵课文 【学习反思和总结】(提示: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大道之行也 学案含答案

24、大道之行也 ——《礼记》学习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文学常识 (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字音字形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矜.(guān)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wù)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男有分(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憎恨) 是故谋闭而不兴(谋:奸邪之心。闭:杜绝)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贼:害人。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户:门。) 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二、翻译课文 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所说的就是理想社会。 三、整体感知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也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 文学常识 ( 1)选自《 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书”:《诗经》、《尚书 》、《礼记 》、《周易》、《春秋》 2. 字音字形 选贤与能(j 0讲信修睦(m u )矜(gu a n 男有分(f e )货恶其弃于地(w u ) 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男有分(职业、职守 ) 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憎恨) 是故 谋 闭而不兴(谋: 奸邪之心。 闭:杜绝 )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 贼: 害人。作: 兴起。) 外户 而不闭(户: 门。) 2.通假字 选贤与能( “与”通“举”,选拔。 )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 a 】,指老而无妻的人。) 二、翻译课文 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 (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 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单赡养自己的 父母,也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 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 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 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 用关闭,这所说的就是理想社会。 三、整体感知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 24、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初二语文导学案编制时间:2010年11月4日编制:陈文熠审核: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重难点】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使用说明】 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 一、预习点兵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 《》。“五经”是《》,《》,《》,《》,《》。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 )能 讲信修睦.( ) 矜.( )寡 男有分. ( ) 货恶.( )其弃 盗窃.( ) 乱贼.( )陶后鲜. 有闻( )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 ) (2)讲信修睦.( )(3)不独子其子. ( )(4)男有分.( ) (5)女有归.( ) (6)货恶其弃.于地( ) (7)力恶.不出于身( ) (8)外户..而不闭( )(9)是谓大同..( )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 。 (2) 矜寡孤独通: 。 二、整体感知(将文章翻译在下面。) 三、研读与赏析。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 教学案

第24课《大道之行也》 教与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与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与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与学方法 1.朗读法。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24《大道之行也》复习

《大道之行也》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利地背诵课文。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深入领悟先贤关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课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难点: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就有对这样社会的描述,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这节课复习《大道之行也》。 过渡语:请大家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流利地背诵课文。 2.我能自主梳理常见的文言词语。 3.我要深入领悟先贤关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过渡语: 同学们,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方向。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读课文,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1.借助课下注释或课堂笔记自主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仍有疑惑的圈出来做好标记。 2.在理解各层主要意思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并能够根据提示正确地默写。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文学常识填空 《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本书是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进行辑录、编纂而成,共_____篇。大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儒家,戴圣,49,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给加点字注音

2021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全国通用版)

学习 内容 第六单元22课:大道之行也(1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有节奏地背诵课文。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 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 的社会人。 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 文章基本内容,把握“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 时间预计: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分、小结__分、巩固分钟 学习流程 学习流程 学案导案(学法指导)一、自学新知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天下为.公(wéi)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 矜.(guān)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听老师范读,用“”划出课文的朗读停顿。 3.大声读课文,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简要解释。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拔) ②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 ①讲信修.睦(古义:培养;今义:修改。) ②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来,归属。) ③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户口,门户等。)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 (3)一词多义 ①为天下为公(动词,是) 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②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前一个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以……为亲; 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 ③子不独子.其子.(前一个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以……为子;后一 个是名词,指子女。) (4)词类活用 选贤与能.(动词用作名词,有才干出众的人。) 一、情景导入 “大道之行也”为我 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 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 快乐地生活着。尽管这个 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 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 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 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 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 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 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 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 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 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 碍,了解作者,做好预习。

大道之行也 学案

大道之行也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培养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重点】 1、培养朗读能力。 2、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为国家、集体、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 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⑹大同(同:) ⑺故外户而不闭(闭:)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和。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时尚的一份宝贵财富。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本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听读 1、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2、课文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品读 4、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排偶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 ”这句话,因为。 (三)悟读 5、“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6、课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7、“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8、怎样评价“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四)诵读 9、朗读指导:第一层“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全为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一顿,要读出层次感,“不必为己”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意。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末句是全文总结,要读得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10、诵读竞赛。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八年级《大道之行也》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24 大道之行也《礼记》 【预习点拨】(30分钟)(回家预习完成)(各组语文课代表检查预习情况并给予评价) (点拨:这部分要求同学们根据下面提示预习,课前独立完成,记下不明白的问题,课堂小组交流讨论 ) 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点拨:至少读五遍) 2、对照注解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大道()之行() ②选贤与()能 ③讲信修睦()④故()人不独亲()其亲 ⑤矜()⑥皆有所养 () ⑦男有分()⑧货恶()其弃于地也 ⑨不必藏()于己⑩谋闭()而不兴() ⒒盗窃乱贼()而不作() 3、通假字 4、词类活用

5、出自本文的成语 6、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标记出你暂时不能理解的语句。(点拨: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帮助) 【课题导入】(3分钟) 【学习目标】(1分钟)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重点)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难点) 【学习指导】(1分钟) 1、预习新课,反复诵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工具书完成【预习点拨】内容。 2、通过读课文,小组讨论【展示交流】里的内容,小组代表汇报。 【知识链接】(5分钟)(点拨:自己总结并标画出可识记的知识点,将它识记下来)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展示交流】(20分钟)(组内交流完成,小组展示) 1、傲世王朝和扬帆亮剑小组翻译并展示,其他组给予评价。 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快乐家族展示,其他组给予评价)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4、文章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大道之行也 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新授主备:刘花芬审核:于振巧时间:2014、9、25 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 力。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解释“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3、你知道名人对社会理想有何论述? ——孔子:大同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陶渊明:世外桃源 ——孙中山:民族、民生、民权三民主义 ——16世纪英国的莫尔,在《乌托邦》描绘了一个公社式的社会 【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中的问题。 【检测延伸】 1.给加粗的字注音并对其做解释。 老而无子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老而无妻的人。()幼而无父的人。() 2.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②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④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上题语句划分节奏。 4.(一)语段点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用课文原话填空。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4.本文选自《________》,是________家经典之一,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答问的著作。

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学案:第24课《大道之行也》(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一、目标呈现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文。 2.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层次。 3.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脉络,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大道”、“大同”这两个概念。 资料链接 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该书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文章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预习热身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抄写两遍。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 编纂.()门闩.() 2.翻译 a.解释词语。 选贤与.能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陶后鲜.有闻

b.试译下列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再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试译全文。 4.三读课文,提出你不能解决的问题 (1) (2) (3) 三、活动探究 活动一齐读课文,把握文章语气和节奏。 指导诵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句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活动二翻译全文 1.小组内独学译文,群学订正,找出小组不能准确翻译的词句进行交流讨论及订正。(解决好预习热身中的字词句的翻译) 2.背诵全文。 活动三独学理解,小组解疑,弄清文章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六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 教学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组 长) 审批人(学 科主任) 教学案 编号 授课人课 题 授课 时间 班级 教学方法研讨法、教具 准备 课型 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 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展示出一个和平 、安定、祥和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 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预 习 检 测 二、《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 家经典之一,它是由(朝代)的(人 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篇。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识记字词,积累文言词汇。翻译并背诵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作品的内容。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4、引导学生将本文与《桃花源记》进行对比阅读、 重难点教 学 重 点 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文言词语 的含义。 达 标 检 测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先贤与能() 2、矜、 寡、孤、独()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矜、 寡、孤、独()()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4、男有分,女有归()() 5、货恶其弃于地也() 6、盗窃乱贼 而不作()()()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盗窃乱贼而不作。 教 学 难 点 1、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作品的内 容。 2、将本文与《桃花源记》进行对 比阅读。 教学 问题诊断分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句 意理解。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呈现目学生活同组教师建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重难点】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使用说明】 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 一、预习点兵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五经”是《》,《》,《》,《》,《》。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陶后鲜.有闻()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 ..() ..而不闭()(9)是谓大同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 (2) 矜寡孤独通:。 二、整体感知(将文章翻译在下面。)

三、研读与赏析。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 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四、拓展学习、“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3、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2019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

h 2019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2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 内容 第六单元22课:大道之行也(1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有节奏地背诵课文。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 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 的社会人。 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 文章基本内容,把握“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 时间预计: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分、小结__分、巩固分钟 学习流程 学习流程 学案导案(学法指导) 一、自学新知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天下为.公(wéi)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 矜.(guān)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听老师范读,用“”划出课文的朗读停顿。 3.大声读课文,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简要解释。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拔) ②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 ①讲信修.睦(古义:培养;今义:修改。) ②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来,归属。) ③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户口,门户等。)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 (3)一词多义 ①为天下为公(动词,是) 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②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前一个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以……为 亲;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 ③子不独子.其子.(前一个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以……为子;后一 个是名词,指子女。) (4)词类活用 选贤与能.(动词用作名词,有才干出众的人。) 4.语文常识 一、情景导入 “大道之行也”为我 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 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 快乐地生活着。尽管这个 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 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 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 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 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 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 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 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 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 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 碍,了解作者,做好预习。

《大道之行也》复习 导学案 知识点汇总梳理

《大道之行也》复习导学案知识点汇总梳理 说明:本资料已排版,可直接下载打印使用,也可重新编辑使用。 知识点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选贤与能同“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古义: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大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还给等 (3)盗窃乱贼而不作乱: 古义:作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贼: 古义:伤害今义:偷东西的人 3.一词多义 (1)独: 故人不独亲其亲只是 矜、寡、孤、独老而无子 (2)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父母 (3)子: 不独子其子以……为子子女 4.词类活用 (1)选贤举能贤: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能:形容词用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2)故人不独亲其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3)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4)使老有所终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 (5)壮有所用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 (6)幼有所长形客词用作名词,幼童 (7)故外户而不闭名词用作动词,从外面把门带上 5. 其他实词 (1)讲信修睦修:培养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寡:老而无夫 孤:幼而无父 (3)男有分,女有归分: 职分,职守 (4)货恶其弃于地也恶:厌恶 6.虚词意义及用法 (1)之:大道之行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者: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代词,……的人 (3)于:货恶其弃于地也介词,在 (4)其: 故人不独亲其亲代词,自己的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代词,它 知识点二成语探源 1.天下为公: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国家属于公共的,后来指一种权利平等的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 2.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夜不闭户:夜间不用关闭门户睡觉,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 知识点三特殊句式 1.是谓大同。(判断句)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倒装句,状语“于地”“于己”后置) 知识点四重点句子翻译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1

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优秀教学设计

22、《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难点:理解“大道”、“大同”这两个概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齐背《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的一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板书课题) 二、简介时代背景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三、独立自学 一读:明确读音和句读 1.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和句读。 2.导引:了解学生是否还有不明白的读音、句读。 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备用) 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矜.(guān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二读:大声朗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停顿,读出文言味。朗读: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主要侧重对字音及文言味道的点评,文章节奏在后面五读时再做指导) 四、合作共学 三读:分小组出声散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导引: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濮阳县实验中学刘星瑞 教材分析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大同”是孔子理想社会的终极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时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大同”社会进行讨论和探究,以加深学生对孔子“大同”说的理解,并注意加强文言字词的积累,正确诵读课文。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字词积累,但理解分析能力差,在此基础上通过解释文言字词,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2、要把诵读贯穿教学过程,并结合课文分析指导学生理解背诵。 3.学生认知障碍点: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大同”社会的三个特征。即对“天下为公”的理解。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习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创新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创造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2.简介《礼记》,补充《四书》、《五经》(多媒体展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