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盾构穿越和平小区二期加固方案 9.29日修改

盾构穿越和平小区二期加固方案 9.29日修改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2.1工程概述 (1)

2.2地质描述 (3)

3、施工进度计划 (3)

4、资源配置 (4)

4.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4)

4.2人员、机械材料配置 (4)

5、施工准备 (5)

5.1施工安全技术准备 (5)

5.1.1房屋基础资料 (5)

5.1.2加固范围 (5)

5.2注浆孔布置 (6)

6、袖阀管注浆加固施工 (7)

6.1工艺流程 (7)

6.2施工方案 (7)

6.2.1定位钻孔 (8)

6.2.2安装袖阀管 (8)

6.2.3拔管 (8)

6.2.4填孔 (8)

6.2.5制浆、注浆 (9)

6.2.6常见事件处理 (9)

6.2.7质量检查 (9)

6.2.8出具试验成果报告 (9)

7、技术保障措施 (11)

8、质量保证措施 (13)

成都地铁7号线6标科华南路站~火车南站盾构下穿和平小区二期预加固安全施工方案

8.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13)

8.2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13)

8.3质量保证措施 (14)

8.3.1钻孔质量保证措施 (14)

8.3.2浇注套壳料、下袖阀管及固管止浆保证措施 (14)

8.3.3注浆保证措施 (15)

9、安全保障措施 (15)

9.1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15)

9.2安全保障措施 (16)

10、环境保护措施 (16)

11、应急预案 (17)

11.1应急救援机构、职责及事故处理流程 (17)

11.2装备和通讯联系方式 (18)

11.3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措施 (19)

科华南路站~火车南站盾构区间

盾构下穿房屋预加固安全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成都地铁7号线科华南路站~火车南站区间隧道与建构筑物关系及处理措施图设计施工图纸;

(2)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成都市关于《成都地铁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规定;

(3)沿线建(构)筑物及管线现场实际调查资料;

(4)成都地铁7号线科华南路站~火车南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6)《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7)《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2、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述

科华南路站~火车南站区间隧道为两条单线隧道,大体呈东西走向,线路出科华南路站沿天仁北二街前行约100m后向北偏离道路侧穿和平小区四期,再下穿南铁新居、和平佳苑、和平小区二期后回到天仁北二街,沿道路继续前行,穿过规划地铁18号线和火车南站立交后止于火车南站。其中盾构下穿(侧穿)房屋均为居民小区,主要包括和平小区四期(1栋、10栋),南铁新居(1栋、2栋、5栋)、和平佳苑(1#、2#楼)、和平小区二期(1栋、2栋),共9栋楼。详见图2-1建构筑物(房屋)与隧道位置关系、表2-1区间盾构沿线主要建(构)筑物概况。

图2-1和平小区二期与隧道位置关系

表2-1 和平小区二期房屋概况

本方案为科华南路站~火车南站盾构区间盾构下穿和平小区二期预加固安全施工方案,采用袖阀管注浆进行加固施工。

2.2 地质描述

根据“表2-1 和平小区二期房屋概况”可知,盾构下穿和平小区二期地层从上往下依次为1-2、2-4、2-5-1、3-8-2、3-8-3、隧道洞身处于3-8-3、5-1-2,拱顶处于3-8-3。

人工杂填土<1-2>:灰褐、灰白及黄褐等杂色,松散~中密,稍湿~潮湿,成分较杂,由粘性土、砖块、混凝土杂块、砂卵石等建筑垃圾组成。该层均一性差,多为欠压密土。广布于地表,厚1~5.5m。

粉土<2-4>:灰黄色,饱和,稍密,质较纯,含铁、锰质斑痕,可见云母细片。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粉质粘土层之下,层厚0.60m~2.10m。

粉细砂<2-5-1>:灰与褐色、深灰色,潮湿~饱和,松散~稍密。矿物组成以长石、石英为主,次为云母片、岩屑及暗色小颗粒矿物,混粉土、粉砂团块,呈透镜状分布于粘土层与卵石土层中,该层约厚0.0~3.5m。

中密卵石土<3-8-2>:灰褐、黄褐等杂色,中密,饱和,卵石约占50~60%,粒径以20~800mm为主,夹少量圆粒,余为细砂、中砂充填,夹零星漂石,漂石粒径约为200~300mm,石质成分主要为砂岩、石英砂岩、灰岩及花岗岩等,中风化~微风化,属较硬岩~坚硬岩,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差。该层埋深4.0~10.0m。

密实卵石土<3-8-3>:黄色、青灰色等杂色,密实,饱和,卵石约占50~70%,粒径以20~800mm为主,夹少量圆粒,余为细砂、中砂充填,夹零星漂石,漂石粒径约为200~300mm,石质成分主要为砂岩、石英砂岩、灰岩及花岗岩等,中风化~微风化,属较硬岩~坚硬岩,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差。

强风化泥岩<5-1-2>:红褐、紫红色,泥质结构,泥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软,岩芯多成碎块状,锤击声哑,部分用手可断开。该层顶板埋深

15.4~30.7m,层厚0~21.6m。

3、施工进度计划

科华南路站~火车南站盾构区间盾构下穿房屋预加固计划于2014年10月1日开始机械进场加固,于2014年10月7日机械退场。具体工期计划见表3-1 盾构下穿和平小区二期预加固工期计划。

表3-1 盾构下穿和平小区二期预加固工期计划

4、资源配置

4.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盾构下穿房屋预加固安全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如下图4-1所示:

图4-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4.2人员、机械材料配置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的主要资源,合理配置人员的工种、人数,不仅对整个工程的进度得到保障,而且有计划的安排配置施工人员对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见表4-1人员配置计划、表4-2机械材料配置计划。

表4-1 人员配置计划

表4-2机械材料配置计划

5、施工准备

5.1施工安全技术准备

5.1.1 房屋基础资料

(1)根据部分竣工图资料,和平小区二期1栋、2栋上部结构为砖7,下部为预制桩基,桩端持力层为中密卵石层,桩端进入持力层>500mm,桩型采用

ZH30-X,承台梁高约500mm,顶标高均为-1.5m。

(2)房屋调查

(3)管线调查

5.1.2 加固范围

根据“区间隧道与建构筑物关系及措施图”,盾构下穿和平小区二期加固区域与隧道关系剖面图详见图5-1。

图5-1区间隧道与和平小区二期加固范围剖面图

5.2 注浆孔布置

注浆孔位沿设计范围边线进行阵列布置,横纵向每隔1.9米打一个,采取分序孔的注浆方式,先间隔跳孔、逐步约束、先外后内方式进行。

和平小区二期注浆孔布置:在2栋楼的北侧沿建筑物轮廓线外2米依次布设B1~B18、B28~B37注浆孔位,钻孔角度与地面60°斜角,西侧和东侧沿建筑物轮廓线外4米依次布设B1~B7、B38~B43、B16~B21、B22~B27注浆孔位,钻孔角度与地面成45°斜角,共44个注浆孔。在1#楼的北侧沿建筑物轮廓线外1米依次布设A1~A6注浆孔位,共6个注浆孔,。钻孔深度约18.690m,孔底距隧顶2米,有效注浆加固纵向4米,埋深14.690~18.690米,剩余部分均为空桩。2栋加固平面成梯形区域,面积≈(6+15)*27/2=283.5㎡,1栋加固平面成三角形区域,面积=3*12/2=18㎡,如图5-2所示。

注浆袖阀管采用Φ50PVC外管,浆液扩散半径R为100cm;灌浆压力为0.2~0.3MPa之间,稳压时间不小于30分钟,水灰比初定为0.8:1~1:1之间,具体注浆参数应结合现场条件及周边环境进行实验而定。

6、袖阀管注浆加固施工

6.1工艺流程

袖阀管注浆工艺流程见下图6-1。

图6-1袖阀管注浆工艺流程

6.2施工方案

6.2.1定位钻孔

钻孔前应开挖探沟,目的是了解地下管线的具体分布位置,进一步调查钻孔范围内有无新增管线和其它地下物。探沟采用放坡开挖,放坡坡度为1:0.5,基底宽度0.4m,开挖深度地表以下3m。开挖时必须小心,用铁锨轻轻挖掘,不得用镐。

采用全站仪定位测距的方法定出地面加固需钻孔孔位。定出孔位后,用油漆在地面上作出标记。孔位确定后,钻机进场就位,钻机底部需平整稳固,钻孔角度与地面成60°(45°)斜角,确保在房屋正下方加固满足施工要求。

6.2.2安装袖阀管

在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安装袖阀管,将袖阀管每节连接好后,依次下放到钻孔中,直到孔底,下放时尽量保证袖阀管的中心与钻孔中心重合。

首先在连接好的注浆管下部加下闷盖,将注浆管下入注浆管孔中,要确保注浆管下到孔底,上部要高出地面20cm,利用注满水的注浆管的重力作用,使注浆管不会浮起,之后将套管缓慢提出,最后在注浆管上部盖上闷盖,以防止杂物进入注浆管,影响注浆作业质量。如图6-2所示。

图6-2 袖阀管构造与孔位布置

6.2.3拔管

完成袖阀管安装后,利用钻机拔出钢套管。

6.2.4填孔

钢套管拔出后,用细砂土回填钻孔,填孔时要保证袖阀管垂直地面和位于孔

的中心,不得倾斜。

6.2.5制浆、注浆

按试验室提供的经监理批准配合比拌制好浆液,浆液的比重符合要求,若有添加剂的按试验室确定的并经监理批准的参量进行添加,经保证水泥浆液的配制质量。

在一切工作都做好后进行注浆施工,注浆过程中主要通过听声音、看压力、看注浆量(有前面灌浆现场施工性试验取得参考数据)来判断注浆的实施效果;听声音是否有异常,看压力是否过高,看注浆量是否达到设计的注入量;这个过程主要靠注浆操作员来控制,另外注浆操作员还要做好注浆记录,并保证记录的真实性。

注浆中应密切注意注浆压力的变化。每段注浆时,压力表应出现两次峰值,在注浆刚开始,出现第一次峰值,持续的时间很短;随后压力逐渐下降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平稳,持续时间在一分钟左右,压力表出现第二次峰值,当出现第二次峰值后,将注浆内管上提进行下一段注浆。压力表出现第一次峰值是由于套壳料引起的,当套壳料被挤碎,这个峰值很快下降;随着浆液的注入,地层中间的空隙被填充,注浆压力也逐渐增大,达到第二次峰值。

6.2.6常见事件处理

(1)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或钻不下去等情况,不得随意更改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上报现场技术人员,经技术负责人和设计人员沟通、确定施工方案后,再进行施工。

(2)土层的上层压力小,下部压力大,浆液就有向上抬高的趋势。灌注深度越大,上抬不明显,如灌注深部较浅,浆液上抬较多,甚至会溢出地面上来,此时可采用间歇灌注法,即让一定数量的浆液灌注入上层孔隙大的土中后,暂停工作,让浆液凝固,几次反复,就可把上抬的通道堵死。或者加快浆液的凝固时间,使浆液出浆液管就凝固。

6.2.7质量检查

地面加固完毕后,应在注浆加固体强度达到75%或者注浆结束28d(水泥浆)后对加固体进行质量检验,采用标贯试验进行检验,检验点不宜少于注浆孔数的1%且不少于3点。检验点应布置在有代表性孔位,施工中出现异常的部位(如不连续加固部位)。

6.2.8出具试验成果报告

(1)主要内容包括:

(2)试验区的地质条件;

(3)灌浆的质量及效果;

(4)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评述;

(5)结论;

7、施工监测

(1)地面沉降监测

地面沉降监测点应根据隧道通过的地质条件和周围建(构)筑物情况来布置。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一般控制在30mm以内,地表隆起控制在10mm以内,并以最大值的70%作为安全警戒值。

按照相应规范要求,沿隧道中线方向每隔5米布设一个测点,每隔一定距离布设一个监测横断面。横断面方向测点间隔,一般为4~5米,在一个监测断面内应设4~9个测点,地表测点顶突出地面5mm以内。而在联络通道段地表沉降监测点沿联络通道的中线,每隔5m布设一个纵向监测点,监测范围为80m。在联络通道施工期间,其上部地表沉降监测频率初期为1-2次/天,后期为1-2次/3天。在沉降速率较大时可加密观测次数。具体测点分布如下图。

(2)地表建筑物沉降、倾斜和裂缝监测

本标段区间隧道沿线地面环境较为复杂,主要以道路及建(构)筑物为主,建(构)筑物与隧道中线距离较近的建(构)筑物,容易受到盾构隧道掘进质量的影响。在施工前,应根据建(构)筑物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地面建(构)筑物结构形式及基础类型、围岩条件、施工方法等,对沿线地面建(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形情况做较为精确的预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做到时时监测,防止建(构)筑物出现沉降、倾斜等。

对建(构)筑物的裂缝状况,在盾构推进前作详细调查摸底,掘进施工过程中定期巡视检查。对已经存在的裂缝,施工前必须会同有关各方现场检查,并作文字、拍照、录像记录。

(3)隧道沉降监测

隧道沉降由衬砌环的沉降反映出来,衬砌环的沉降监测是通过在各衬砌环上设置沉降点,自衬砌脱出盾尾后测其沉降,隧道的沉降情况反映盾尾注浆的效果和隧道地基处理效果。隧道的沉降相当于增加地基损失,也必然加大地面沉降。

衬砌环(管片)的沉降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在管片脱出盾构机后测量,每次测量需回测后三环管片,每环管片均需测量。监测点布设在管片底部,布置见图。每天换班时均需进行管片测量工作。

8、技术保障措施

为确保盾构下穿房屋时顺利安全通过,除了地面预加固注浆措施外,还应遵循以下技术保障措施:

(1)盾构通过前对盾构机进行检查、维修,不停机通过。

(2)在左、右线管片上增设注浆孔,根据地质及掘进情况,盾构通过后10环内,在里程ZDK20+067~ZDK20+120、ZDK20+217~ZDK20+260、

ZDK20+297~ZDK20+345、YDK19+936~YDK20+061、YDK20+075~YDK20+090、

YDK20+107~YDK20+134、YDK20+159~YDK20+199、YDK20+230~YDK20+302段,对隧道周边地层进行注浆加固。

(3)在里程YDK19+983~YDK20+045、ZDK20+045~ZDK20+064段采用“D型配筋管片”。

(4)严格控制盾构掘进参数,盾构通过后及时同步注浆,并注意控制同步注浆的量与压力。

(5)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系统、全面的监控测量,实行信息化施工。

(6)沉降控制值应满足相关业主部门要求,若发现异常,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并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

①我部已经对该范围民房进行实地调查,摸清了建筑物的构筑基础形式,盾构连续穿越150多米长具有不同程度裂缝的民房,盾构埋深在中间不具备换刀条件,在盾构进入该处施工前,我部已经在ZDK35+784提前进行了加固处理,作为换刀点,保证盾构能安全顺利通过。

为了确保盾构机以最佳状态匀速、连续穿越本区段,盾构机在换刀间歇时间,对盾构机主机和后配套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保养和维修。主要包括:盾构推进系统、管片拼装系统、螺旋机出土系统、管片运送系统、液压系统、气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后配套辅助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对铰接密封以及盾尾仓进行检查。

②为了使盾构安全、顺利的下穿ZDK35+800~950建筑群,左线盾构在推进ZDK35+500~700之间采用新的技术参数进行试验掘进(如土压、推进速度、同步

注浆量、注浆压力、浆液配比以及环箍注浆、二次补浆的位置、频率、注入量、浆液材料选择和注入压力等)。

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试验段推进参数的试验和分析,为盾构左线安全、顺利的旁穿或下穿建筑物提供切实可行的包括土压、推进速度、同步注浆量、注浆压力、浆液配比以及二次补浆的位置、频率、注入量、浆液材料选择和注入压力等技术参数和措施。

③穿越时降低推进速度,保证推进速度的均匀、连续,严格控制盾构推进方向,减少大纠偏,本着勤纠偏,小纠偏的原则。穿越时的推进速度控制在10~15mm/min,刀盘转速控制在1-1.5转/min,过快的推进速度,将增加对土体的扰动。

④控制好盾构机姿态,确保盾尾间隙,盾构推进过程中的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是控制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以往的经验显示,盾构推进过程中的盾构姿态不好易造成盾尾处漏浆,地面沉降,因此在盾构穿越ZDK35+800~950建筑群期间,确保盾构推进轴线与设计轴线相吻合,盾尾四周间隙均匀。另外通过加大盾尾油脂压注量来防止浆液通过盾尾流失。同时油脂全部采用进口油脂CONDAT,预计每掘进5环,将用一桶油脂。

⑤加强注浆管理,盾构通过该段范围以洞内注浆加固为主,地面预埋袖管阀注浆管预注浆加固为辅(地面预注浆为注一跳一)。同步注浆采用水泥单液浆,二次注浆采用双液浆,合理控制水泥浆液配合比及注浆压力,注浆压力控制在

0.2-0.3MPa。

①盾构通过前对盾构机进行检查、维修,避免出现停机,匀速通过。

②严格控制盾构掘进参数,控制地层损失率及盾构推进压力,盾构通过期间及时同步注浆,合理优化同步注浆量及注浆压力控制。

③盾构通过房屋基础前,沿线路方向在天台大酒店和中国测绘技术研究院基础外侧2m处打入Φ108钢管隔离桩,深度15米,间距0.8m,通过钢管进行地面预注浆加固,盾构通过时由地面注浆管进行补浆,盾构通过后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跟踪注浆。

④在管片上增设注浆孔、预埋注浆管(预埋注浆管注浆参数同 6.4,不在叙

述),根据地质及掘进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对隧道周边扰动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注浆加固(壁后注浆参数参照6.2,不再叙述)

⑤盾构施工过程中,进行系统、全面的监控测量,实行信息化施工。

⑥中国测绘技术研究院为特殊重要机构,依据设计文件要求,我部已安排专人积极与该院联系,积极沟通,根据产权单位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构筑物的安全。

9、质量保证措施

9.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见图9-1。

图9-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9.2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见图9-2。

图9-2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9.3质量保证措施

9.3.1钻孔质量保证措施

(1)钻机底座必须固定好,使钻机在钻进时更加平稳。

(2)按所布置的孔位及设计要求施工,孔径φ50mm,孔深至岩面下0.5m,钻孔偏差为钻孔深度的3%。

(3)各施工记录应详细、完整、注浆孔、岩面埋深等数据及钻孔难易等情况要有详细的说明,存档备查。

9.3.2浇注套壳料、下袖阀管及固管止浆保证措施

(1)浇注套壳料

成孔后,及时在注浆范围内浇注套壳料,用来防止袖阀管在注浆过程中变形、变位造成损坏,并能保证袖阀管顺利下到预定的深度。要求套壳料收宿性小,脆性较高,早期强度高。

套壳料用量为 1.3×л×(钻孔半径2-袖阀管半径2)×注浆段高度。配合比为水泥:粘土:水=1:0.5:1重量比),制作方法:量取60kg水加入搅拌桶中,再加入25kg粘土,强力搅拌后加入一袋水泥(50Kg)搅拌均匀即可。将钻杆必须下到孔底,据钻孔原始资料确定套壳料用量,浇注完毕止。

(2)下袖阀管

袖阀管分花管(注浆段)和实管(输送段)两部分,根据注浆高度配备花管,

下管时管内灌入清水克服浮力,使花管容易下到孔底。实管要高出地面一定高度

(一般为0.2-0.3m),必须使袖阀管位于孔中心。管与管之间连接必须牢固,管底下端要套好锥形堵头,上端戴上保护帽。

(3)固管止浆

浆液配合比为水:水泥=0.8:1~1:1,用6分钢管在袖阀管与孔壁之间的空隙中下至套壳料顶面,把配置好的浆液注入直至孔口返出,孔口浆面下沉后应及时补浆,保证固管止浆的效果。

9.3.3注浆保证措施

(1)注浆顺序为:先下部后上部、隔一跳一。

(2)注浆量:根据搅拌桶的容积和浆的流量来确定注浆量。在搅拌桶中配制好浆液,测定体积后放入注浆池中,注浆池直接与注浆泵相连,注浆时再通过压力表和浆液流量来控制注浆量。另外,通过计量现场水泥用量,也是掌握注浆量的有效措施。注浆速度为 50L/min。

(3)在注浆过程中应观察相邻注浆孔的排气返水、串浆、冒浆等情况。若周边孔有串浆、冒浆等现象,应停止注浆,待固结12小时后重新注浆,若周围孔没有反应,应控制注浆量,采取“间歇定量分序注浆法”进行注浆,以控制浆液的流失。分序为跳孔注浆,定量为每孔每次注一定量,间歇时间为12小时。作好原始施工记录。

10、安全保障措施

10.1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见图10-1。

图10-1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10.2安全保障措施

(1)高压泥浆泵、空压机、高压清水泵必须指定专人操作,压力表应定期检修检定,以保证正常工作;

(2)钻机操作人员应具有熟练操作技术;

(3)注浆过程中,作业人员应使用防护用具;

(4)施工前检查高压设备和管路系统,其压力和流量需满足设计要求,检查管道的耐久性以及管道连接是否可靠,泵体、注浆管及喷嘴内不得有任何杂物,各类密封圈必须良好,无渗漏现象,否则接头断开、软管破裂,将会导致浆液、高压水流飞散、软管甩出等安全事故。安全阀中的安全销要进行试压检验(试压检验到当地压力容器检验所检验),必须确保在达到规定压力时能断销卸压,绝不能轻易安装未经试压检验的自制安全销;

(5)水泥浆进到眼睛里时,必须立即进行充分清洗,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6)吊、放喷射管路时,严禁管下站人。不得将电缆浸泡在水和泥浆中,防止漏电伤人。

11、环境保护措施

(1)引孔时,排出的泥浆应沉淀处理后排放,并符合环保要求;

(2)水泥、石灰细颗粒散体材料,应遮盖存放;运输时必须封闭覆盖,不得沿途撒落;

(3)制定洒水防尘措施,指定专人负责现场洒水降尘;

(4)不得随意排放废弃的加固料;

(5)有害气体、噪音控制在国家规定允许的范围内;

(6)合理处理生活和建筑垃圾,保证不污染地方环境;

(7)优化施工方案,尽量避免和减少夜间施工对环境及居民的影响;

(8)爱护环境,保证绿化及现有植被。

12、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预防袖阀管加固注浆钻孔遇到管线事故的发生或出现紧急情况,以便对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产生的影响,特制定应急预案。

12.1应急救援机构、职责及事故处理流程

为了尽可能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及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成立由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程事故应急指挥小组。设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安质部,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各成员的职责。使工程事故应急预案制度化并贯穿施工全过程。

应急机构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张振生(项目经理)

副组长: 赵林(书记)、曹伟(副经理)、于国林(安全工程师)、邓凯明(总工)

成员:沈龙、于建林、李德良、连文江、胡小强等

各有关人员处理危急情况时职责及分工如下:

(1)事故发现人

①疏散人员、实施救助,撤离人员、设备,如有必要拔打“119”火警、“120”救护电话;第一时间向副经理、安全工程师报告;

②保护现场。

(2)副经理、安全工程师

①得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项目经理、安质部报告;

②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保护现场;

③调动组织各有关人员坚守岗位,进入事故处理或抢险状态。

④初步分析事故原因,向随后到场的各个部门和经理部领导通报情况。

(3)项目经理

①得到事故报告,以最快方式赶到现场,并与监理单位、业主及有关单位联系;

②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组织现场人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继续扩大;

③对事故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及应采取的措施,特别是按有关规定,是否向政府部门报告,作出初步意见;

④负责事故的处理,现场指挥;

⑤组织人员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取证及善后处理;

⑥按规定向政府职能部门提交书面报告;

⑦总结事故教训,进一步修改、完善应急方案机制。

12.2装备和通讯联系方式

在经理部安质部设立工程事故应急值班电话。编制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业主、监理、管线和周围建筑的产权及管理单位、交警、公安、卫生、消防、附近医院等相关单位的紧急联络地址及通讯方式一览表,分发各有关人员,并予以张贴公布。具体如下:

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张振生:186******** 应急值班电话:028-********

项目部应急人员电话一览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