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站总体布置要求内容

变电站总体布置要求内容

变电站总体布置要求内容
变电站总体布置要求内容

1 总平面布置

1.1一般规定

1.1.1 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应按最终规模进行规划设计,根据系统负荷发展要求,不宜堵死扩建的可能,并使站区总平面布置尽量规整。

1.1.2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应满足总体规划要求,并使站内工艺布置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便利,节约用地。

1.1.3站区总平面宜将近期建设的建(构)筑物集中布置,以利分期建设和节约用地。城市地下(户内)变电站土建工程可按最终规模一次建设。

1.1.4变电站的主要生产及辅助(附属)建筑宜集中或联合布置。当与换流站合并建设时,可根据辅助(附属)建筑的性质、使用功能要求分类集中或联合布置在站前区。

1.1.5在兼顾出线规划顺畅、工艺布置合理的前提下,变电站应结合自然地形布置,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当站区地形高差较大时,可采用台阶式布置。

山区变电站的主要生产建(构)筑物、设备构支架,当靠近边坡布置时,建(构)筑物距坡顶和坡脚的安全距离应按第2.3.4条确定。

1.1.6城市地下(户内)变电站与站外相邻建筑物之间应留有消防通道。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要满足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

1.1.7主控通信楼(室)、户内配电装置楼(室)、大型变电构架等重要建(构)筑物以及GIS组合电器、主变电器、高压电抗器、电容器等大型设备宜布置在土质均匀、地基可靠的地段。

1.1.8位于膨胀土地区的变电站,对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建(构)筑物,宜布置在膨胀土埋藏较深、胀缩等级较低或地形较平坦的地段;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变电站,主要建(构)筑物宜布置在地基湿陷等级低的地段。

1.1.9扩建、改建的变电站宜充分利用原有建(构)筑物和设施,尽量减少拆迁,避免施工对已建设施的影响。

1.2主要建(构)筑物

1.2.1主控通信楼(室)宜布置在便于运行人员巡视检查、观察户外设备、减少电缆长度、避开噪声影响和方便连接进站大门的地段。

主控通信楼(室)宜有较好的朝向,并使主控制室方便同时观察到各个配电

装置区域。

1.2.2各级电压的配电装置应结合地形和所对应的出线方向进行优化组合、避免或减少线路交叉跨越。

配电装置互相间的相对位置应使主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至各配电装置的连接导线顺直短捷、站内道路和电缆的长度较短。

1.2.3城市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宜在户外单独布置,或布置在建筑物底层。

1.2.4各级电压的继电器室应根据工艺要求合理布置,并使电缆敷设路径短和便于巡视。

1.3辅助(附属)建筑物

1.3.1变电站辅助(附属)建筑物的布置应根据工艺要求和使用功能统一规划。宜结合工程条件优先采用联合建筑或多层建筑。

1.3.2当采用电锅炉采暖时,电锅炉房宜布置在主控通信楼底层或在采暖建筑集中的地方单独布置。

1.3.3雨淋阀室或泡沫消防设备间宜布置在主变压器、电抗器等带油设备附近。

1.3.4当设置柴油发电机室时,其布置宜避免对主控通信楼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尽量靠近站用交直流配电室布置。

1.3.5变电站给排水设施宜分开布置,其最小间距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1.3.6变电站供水建(构)筑物,如深井泵房、生活消防水泵房、蓄水池等,按工艺流程集中布置在站前区。

1.3.7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宜就近布置在主控通信楼附近隐蔽的一侧,或布置在站前区边缘地带。

1.3.8站前区采用强排水时,雨水泵房宜布置在站区场地较低的边缘地带。

1.4围墙、围栏和主入口

1.4.1变电站围墙形式应根据站址位置、城市规划和环境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变电站宜采用不低于2.3m高的实体围墙,在填方区可适当降低围墙高度,城市变电站或对站区环境有要求的变电站可采用花格围墙或其他装饰性围墙。

1.4.2站区围墙应根据节约用地和便于安全保卫的原则力求规整,地形复杂或山区变电站的站区围墙应结合地形布置。

1.4.3站区实体围墙应设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30m。在围墙高度及地质条件变化处应设沉降缝。

1.4.4根据电气设备的布置和要求,需要时在设备四周设置围栏。

1.4.5变电站的主入口宜面向当地主要道路,便于引接进站道路。城市变电站的主入口方位及处理要求应与城市规划和街景相协调。

1.4.6变电站主入口的大门、大门两侧围墙及标识墙、警传室(如有的话)可进行适当艺术处理,并与站前区建筑相协调。

1.4.7站区大门宜采用轻型电动门,门宽应满足站内大型设备的运输要求,大门高度不宜低于1.5m。

1.5建(构)筑物间距

1.5.1变电站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应符合DL/T5056-2007《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1.5.2变电站内各建(构)筑物及设备的防火间距应符合DL/T5056-2007《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2 竖向布置

2.1一般规定

2.1.1变电站的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应根据变电站的电压等级确定。

220kV枢纽变电站及220kV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频率为1%(重现期,下同)的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其他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频率为2%的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

当站区场地设计标高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区别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以下三种不同的措施:

(1)对场地标高采取措施时,场地设计标高应不低于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

(2)对站区采取防洪或防涝措施时,防洪设施标高应高于上述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标高0.5m。

(3)采取可靠措施,使主要设备底座和生产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不低于上述高水位。

沿江、河、湖、海等受风浪影响的变电站,防洪设施标高还应考虑频率为2%的风浪高和0.5m的安全超高。

2.1.2变电站站内场地设计标高宜高于或局部高于站外自然地面,以满足站区场地排水要求。

2.1.3站区竖向布置应合理利用自然地形,根据工艺要求、站区总平面布置格局、交通运输、雨水排放方向及排水点、土(石)方平衡等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确定竖向布置形式,尽量减少边坡用地、场地平整土(石)方量、挡土墙及护坡等工程量,并使场地排水路径短而顺畅。

(1)站区竖向布置一般应考虑站内外挖填土(石)方综合平衡的前提下,宜使站区场地平整土(石)方量最小。

(2)山区、丘陵地区变电站的竖向布置,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合理利用地形,适当采用阶梯式布置,尽量避免深挖高填并确保边坡的稳定。

2.1.4位于膨胀土地区的变电站,其竖向设计宜保持自然地形,避免大挖大填;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山前斜坡地带的变电站,站区宜尽量沿自然等高线布置,填方厚度不宜过大。

2.1.5扩建、改建变电站的竖向布置,应与原有站区竖向布置相协调,并充分利用原有的排水设施。

2.2设计标高的确定

2.2.1变电站建筑物室内地坪应根据站区竖向布置形式、工艺要求、场地排水和土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1)建筑物室内地坪应不低于室外地坪0.3m。

(2)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多层建筑的室内地坪应高于室外地坪0.45m。

2.2.2场地设计综合坡度应根据自然地形、工艺布置、土质条件、排水方式和道路纵坡等因素综合确定,宜为0.5%~2%,有可靠排水措施时,可小于0.5%,但应大于0.3%。局部最大坡度不宜大于6%,必要时宜有防冲刷措施。

户外配电装置平行于母线方向的场地设计坡度不宜大于1%。

2.2.3站内外道路连接点标高的确定应便于行车和排水。站区出入口的路面

标高宜高于站外路面标高。否则,应有防止雨水流入站内的措施。

2.3边坡及挡土墙

2.3.1站区自然地形坡度在5%~8%以上,且原地形有明显的坡度时,站区竖向布置宜采用阶梯式布置。

2.3.2阶梯的划分应满足工艺和建(构)筑物的布置要求,便于运行、检修、设备运输和管沟敷设,并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台阶的边长宜平行自然等高线布置,并宜减少台阶的数量。

2.3.3边坡坡度应按岩土的自然稳定倾角确定,坡面应做护面处理,坡脚宜设排水沟;挡土墙墙背应做好防排水措施,在泄水孔进水侧应设置反滤层或反滤包。

位于膨胀土地区的挡土墙高度不宜大于3m。

2.3.4台阶坡顶至建(构)筑物的距离,应考虑建(构)筑物基础侧压力对边坡、挡墙的影响。

坡顶至建(构)筑物的距离,应考虑工艺布置、交通运输、电缆竖井等要求。最小宽度应满足建筑物的散水、开挖基槽对边坡或挡土墙的稳定性要求,以及排水明沟的布置,且不应小于2m。

膨胀土地区布置在挖方地段的建(构)筑物外墙至坡脚支挡结构的静距离不应小于3m。

填方区围墙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线的水平距离可采用1.5m~2m。

2.3.5坡脚至雨水明沟之间,对砂土、黄土、易风化的岩石或其他不良土质,应设明沟平台,其宽度宜为0.4m~1.0m,如边坡高度低于1m或已做加固处理,可不设平台。

2.3.6场地挖方坡率允许值应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中描述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边坡高度确定。

2.3.7填方区压实填土的边坡允许值,应根据其厚度、填料性质等因素,并结合地区经验,按DL/T5056-2007《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确定。

2.3.8当边坡表层有积水湿地、地下水渗出或地下水露头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导排水措施。

2.4场地排水

2.4.1场地排水应根据站区地形、地区降雨量、土质类别、站区竖向布置及道路布置,合理选择排水方式,宜采用地面自然散流渗排、雨水明沟、暗沟(管)或混合排水方式。

2.4.2户外配电装置场地排水应畅通,对被高出地面的电缆沟、巡视小道拦截的雨水,宜采用排水渡槽或设置雨水口并敷设雨水下水道方式排除。

2.4.3采用雨水明沟排水时,排水明沟宜沿道路布置,并减小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宜为正交,斜交时交叉角不应小于45°。明沟宜作护面处理。明沟断面及形式应根据水力计算确定。明沟起点深度不应小于0.2m,明沟纵坡宜与道路纵坡一致且不宜小于0.3%,湿陷性黄土地区不应小于0.5%。当明沟纵坡较大时,应设置跌水或急流槽,其位置不宜设在明沟转弯处。

2.4.4当采用雨水下水道排水系统时,雨水口应位于汇水集中的地段,雨水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范围内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道路纵坡、路面种类等因素确定。雨水口间距宜为20m—50m,当道路纵坡大于2%时,雨水口间距可大于50m;当道路交叉口为最低标高时,应增设雨水口。

2.4.5当采用部分分散流排水时,仅在排水侧围墙下部留有足够的排水孔,排水孔宜设防护网,多雨地区在设有排水孔的站外侧尚应有妥善的排水和防冲刷设施。

2.4.6山区变电站挡土墙或边坡坡顶应根据需要设置有截水沟或泄洪沟。截水沟至坡顶的距离不应小于2m,当土质良好、边坡较低时或对截水沟加固时,该距离可适当减小。截水沟不应穿越站区。

2.4.7挖方区有汇水面积时坡脚宜设截水沟。

2.4.8站区雨水宜自流排放,当无条件自流时应设雨水泵房采用强排水。

2.5土(石)方工程

2.5.1站区土(石)方量宜达到挖、填方总量基本平衡,其内容包括:站内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及地下设施基槽余土、站内外道路、防洪设施等的土(石方工程量。

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变电站,当出现土方和石方时应分别计列并列出土石比。

2.5.2站区场地平整地表土处理应符合DL/T5056-2007《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2.5.3场地平整填料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填方土应分层碾压密实,分层厚度为300mm左右,场平压实系数不小于0.94.

2.5.4站区场地平整范围,当挡土墙兼做围墙基础时,以站区围墙为界;当站外设置边坡时,应分别平整至挖方坡顶和填方坡脚。

2.5.5土(石)方挖方应考虑松散系数,松散系数应通过现场实验确定。

2.5.6土方填土应考虑场地地表耕植土压实后的压缩系数,其计算厚度一般为300mm—500mm,压缩系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2.5.7在湿陷性黄土区,填方应考虑黄土压实后的压缩系数,可根据现场试验或工程经验确定。

3 地下管线(沟道)布置

3.1 一般规定

3.1.1地下管线(沟道)布置应按变电站的最终规模统筹规划,管线(沟道)之间及其与建筑物基础、道路之间等在平面与竖向上应相互协调,原近期结合,合理布置,便于扩建。

地下管线(沟道)布置应符合系列要求:

1 满足工艺要求,流程短捷,便于施工和检修。

2 在满足工艺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浅埋,并尽量与战区竖向坡度和坡向一致,避免倒坡。

3 地下管线(沟道)发生故障时,不应损害建筑物基础,污水不应污染饮用水或渗入其他沟道内。

4 沟道应有排水及防小动物的措施。

3.1.2 地下管线(沟道)宜沿道路及建筑物平行布置,一般宜布置在道路行车部分以外。主要管线(沟道)应布置在用户较多后支沟较多的道路一侧,或将管线(沟道)分类布置在道路两侧。

地下管线(沟道)布置应路径短捷、适当集中、间距合理、减少交叉、交叉时宜垂直相交。

3.1.3 地下管线布置有直埋和沟内敷设两种形式,应根据工艺要求、地质条件、管材特性、地下建筑物布置等因素确定。

在满足安全运行和便于检修的条件下,可将同类管线或不同用途但无相互影响的管线采用同沟布置。

3.1.4 地下管线(沟道)布置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应按以下盐泽处理:

1 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2 有压力的让自流的。

3 柔性的让刚性的。

4 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5 新建的让原有的。

6 临时的让永久的。

3.1.5 通过挡墙的管线(沟道)布置应满足工艺要求,处理方式应与挡墙协调。

3.1.6 扩建、改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地下管线(沟道),新增地下管线(沟道)不应影响原有地下管线(沟道)的使用。

3.2 地下管线

3.2.1 地下管线不宜布置在建筑物基础压力影响范围以内,其间距可按

s=(h

1—h

2

)/tanψ +b/2 计算:

式中:

s—建筑物基础外缘距管道中心的距离,m;

h

1

—管道敷设深度,m;

h

2

—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m;

ψ—土壤内摩擦角,°;

b—沟槽宽度,m。

3.2.2 地下管线应布置在道路行车部分外,当受条件限制时,可将雨水下水管敷设在行车部分内。地下管线穿越道路时,管顶至道路路面结构层底面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当不能满足时,应加防护套管(或管沟),其两端应伸出路边不小于1m。

3.2.3 各种废水及污水管道宜尽量与上水管道分开布置,并沿道路两侧布置

或其间留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距离。

3.2.4 地下管线(沟)建筑物、道路之间以及管线(沟)之间的水平净距应根据管内介质特性、地质条件、建筑物基础、管线埋深、管径、管沟附属建筑物(如检查井、阀门井等)的影响应符合DL/T5056-2007《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3.3地下沟(隧)道

3.3.1地下沟(隧)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下沟(隧)道应防止地面水、地下水及其他管沟内的水渗入,并应防止各类水倒灌入电缆沟(隧)道内,应设有排除内部积水的技术措施。

(2)地下沟(隧)道地面应设置纵、横向排水坡度,其纵向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5%,有困难时不应小于0.3%,横向排水坡度一般为1.5%~2%,并在沟道内有利排水的地点及最低点设集水坑和排水引出管,集水坑坑底标高应高于下水井的排水出口标高200mm~300mm。

(3)地下沟(隧)道宜采用自流排水,当集水坑底面标高低于下水道管面标高时,可采用机械排水。

(4)地下沟(隧)道宜布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沟(隧)底标高低于地下水位时应有防水措施,并满足抗浮要求。

(5)穿越道路的地下沟(隧)道应满足工艺最小净空要求,并保证沟(隧)道及行车安全。

3.3.2地下水位较低、年平均降水量小、场地土质为渗水性强的砂质土或砂砾类土时,电缆沟可不设沟底,每隔一定的间距设渗水坑。

3.3.3户外配电装置场地内的电缆沟沟壁宜高于场地设计标高0.1m~0.15m,盖板在沟壁支承处可以采用嵌入式或搭盖式。

沟道材料因根据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及荷载等级综合确定,如采用砖沟道,其顶部应做混凝土压顶。

3.3.4沟道盖板课采用包角(扁)钢边框的盖板,也可以采用成品盖板。

3.3.5位于回填土地段和特殊地质条件的地下水沟(隧)道,应采取措施防止沟(隧)道产生不均匀下沉。

3.3.6电缆隧道应设安全出入口、通风口和照明设施,其间距由工艺专业确定,一般宜小于75m。

3.3.7电缆沟(隧)道通过站区围墙与建(构)筑物的交接处,应设防火隔断,其耐火极限应不低于4h。隔墙上穿越电缆的空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密封。

3.3.8地下沟(隧)道应根据结构类型、工程地质和气温条件设置伸缩缝,缝内应有防水、止水措施,并宜在地质条件变化处设置。

4.站内道路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变电站道路设计应根据运行、检修、消防和大件设备运输等要求,结合站区总平面布置、站内、站外道路状况、自然条件和当地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确定。

4.1.2站内外道路的平面布置、纵坡及设计标高应协调一致,相互衔接。

4.2进站道路

4.2.1变电站的进站道路宜采用公路型,城市变电站宜采用城市型。道路宽度应根据变电站的电压等级确定。

(1)110kV及以下变电站:4.0m。

(2)220kV变电站:4.5m。

(3)330kV及以上变电站:6.0m。

当进站道路较长时,330kv及以上变电站进站道路宽度可统一采用4.5m,并设置错车道。错车道的布置应符合相关规定。

路肩宽度每边均为0.5m。进站道路两侧根据需要设置排水沟。

4.2.2进站道路路径宜顺直短捷,并宜利用已有的道路或路基,应尽量减少桥、涵及人工构筑工程量,避开不良地段、地下采空区,不压矿藏资源。

位于规划区内的进站道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尚应符合当地道路规划要求。

进站道路设计,宜做到沿线厂矿企业共同使用,并兼顾地方交通运输的要求。

4.2.3进站道路宜按GBJ2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规定的四级厂矿道路设计,最小曲率半径平原微丘为100m,山岭重丘为30m;受当地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

可采用极限最小圆曲率半径,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平原微丘为60m,山岭重丘为15m。

最大限制纵坡应满足大件设备运输车辆的爬坡要求,一般为6%。

4.2.4当路基宽度小于

5.5m,且道路两端不能通视时,宜在适当位置设错车道,错车道的布置应符合DL/T5056-2007《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错车道宜设置在纵坡不大于4%的路段,任意相邻错车道之间应能互相通视。

4.2.5进站道路宜采用与站内道路相同的路面,当进站道路较长时,宜采用中级路面。

4.2.6站区大门前的进站道路宜设直段,直段长度应根据地形条件确定。

4.2.7进站道路应有良好的防洪、排水措施,当有弄灌渠穿越道路时,应有加固措施。

4.3站内道路

4.3.1变电站站内道路布置除了满足运行、检修、消防及设备安装要求外,还应符合带电设备安全间距规定。220kV及以上变电站的主干道应布置成环形,如环形有困难时应具备回车条件。

4.3.2站内道路应结合场地排水方式选型,可采用城市型或公路型。当采用公路型时,路面宜高于场地设计标高100mm。在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地区宜采用城市型。

4.3.3站内主要环形消防道路路面宽度宜为4m。

站区大门至主变压器的运输道路宽度:

(1)110kV变电站4m;

(2)220kV变电站4.5m;

(3)330kV及以上变电站5.5m

高压电抗器运输道路宽度一般为4m,750kV及以上变电站为4.5m。

330kv及以下变电站户外配电装置内的检修道路和500kv及以上变电站的相间道路宽为3m。

4.3.4站内道路的转弯半径应根据行车要求和行车组织要求确定,一般应不小于7m。主干道的转弯半径应根据大型平板车的技术性确定,330kV及500kV

变电站主干道路的转弯半径为7m~9m;750kV高抗运输道路转弯半径不宜小于9m,主变压器运输道路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

4.3.5站内道路的纵坡不宜大于6%,山区变电站或受条件限制的地段可加大至8%,但考虑相应的防滑措施。

4.3.6站内道路宜采用混泥土路面,当具备施工条件和维护条件时也可采用沥青混泥土路面。

4.3.7站内巡视道路应根据运行巡视和操作需要设置,并结合地面电缆沟的布置确定。

4.3.8巡视道路路面宽度宜为0.6~1.0m,当纵坡大于8%时,宜有防滑措施。

4.3.9巡视道路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路面材料,也可采用与站区道路相图=同的路面材料。

4.3.10接入建筑物的人行道宽度一般宜为1500mm~2000mm。

系统安全保护配置

欢迎您的光临,Word文档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双击可删除页眉页脚谢谢!希望您提出您宝贵的意见,你的意见是我进步的动力。赠语; 1、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 2、现在你不玩命的学,以后命玩你。、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知道胜者为王。、不要做金钱、权利的奴隶;应学会做“金钱、权利”的主人。、什么时候离光明最近?那就是你觉得黑暗太黑的时候。、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那些比你牛×几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

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目录 引言 (3) 第一篇任务说明书 (4) 第二篇设计说明书 (6) 1.概述 (6) 2. 电气主接线设计 (7) 电气主接线概述 (7) 主接线设计 (7) 35KV侧主接线设计 (7) 10KV侧主接线设计 (11) 3. 主变压器数量、台数和型号的选择 (12) 4.所用变的选择与设计 (14) 5.短路电流的计算 (15) 6.20 20 23 (23) 27 (31) 31 (33) 34

(37) (37) .........38 7. 无功补偿 (39) 第三篇计算书 (44) 1. 主变压器的容量计算 (44) 2. 所用变的容量计算 (44) 3. 短路电流的计算 (45) 结论 (48) 参考文献 (49) 附录 (50) 电气主接线图 (50)

引言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供稳固 性、可靠性和持续性。然而电网的稳固性、可靠性和持续性往往取决于变电所的合理设计和配置。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变电所的主要环节,电气主接线的拟定直接关系着全厂(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是变电站电气部分投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典型的变电站要求变电设备运行可靠、操作灵活、经济合理、扩建方便。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本论文设计了一个35kV降压变电站,此变电站有两个电压等级,一个是35kV,一个是10kV。同时对于变电站内的主设备进行合理的选型。本设计选择选择两台主变压器,其他设备如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无功补偿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等等也按照具体要求进行选型、设计和配置,力求做到运行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合理,具有扩建的可能性和改变运行方式时的灵活性。使其更加贴合实际,更具现实意义。

变电站总体布置要求

1总平面布置 一般规定 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应按最终规模进行规划设计,根据系统负荷发展要求,不宜堵死扩建的可能,并使站区总平面布置尽量规整。 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应满足总体规划要求,并使站内工艺布置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便利,节约用地。 站区总平面宜将近期建设的建(构)筑物集中布置,以利分期建设和节约用地。城市地下(户内)变电站土建工程可按最终规模一次建设。 变电站的主要生产及辅助(附属)建筑宜集中或联合布置。当与换流站合并建设时,可根据辅助(附属)建筑的性质、使用功能要求分类集中或联合布置在站前区。 在兼顾出线规划顺畅、工艺布置合理的前提下,变电站应结合自然地形布置,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当站区地形高差较大时,可采用台阶式布置。 山区变电站的主要生产建(构)筑物、设备构支架,当靠近边坡布置时,建(构)筑物距坡顶和坡脚的安全距离应按第条确定。 城市地下(户内)变电站与站外相邻建筑物之间应留有消防通道。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要满足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 主控通信楼(室)、户内配电装置楼(室)、大型变电构架等重要建(构)筑物以及GIS 组合电器、主变电器、高压电抗器、电容器等大型设备宜布置在土质均匀、地基可靠的地段。 位于膨胀土地区的变电站,对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建(构)筑物,宜布置在膨胀土埋藏较深、胀缩等级较低或地形较平坦的地段;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变电站,主要建(构)筑物宜布置在地基湿陷等级低的地段。 扩建、改建的变电站宜充分利用原有建(构)筑物和设施,尽量减少拆迁,避免施工对已建设施的影响。 主要建(构)筑物 主控通信楼(室)宜布置在便于运行人员巡视检查、观察户外设备、减少电 缆长度、避开噪声影响和方便连接进站大门的地段。 主控通信楼(室)宜有较好的朝向,并使主控制室方便同时观察到各个配电装置区域。

变电站总体布置要求

1 总平面布置 1.1一般规定 1.1.1 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应按最终规模进行规划设计,根据系统负荷发展要求,不宜堵死扩建的可能,并使站区总平面布置尽量规整。 1.1.2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应满足总体规划要求,并使站内工艺布置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便利,节约用地。 1.1.3站区总平面宜将近期建设的建(构)筑物集中布置,以利分期建设和节约用地。城市地下(户内)变电站土建工程可按最终规模一次建设。 1.1.4变电站的主要生产及辅助(附属)建筑宜集中或联合布置。当与换流站合并建设时,可根据辅助(附属)建筑的性质、使用功能要求分类集中或联合布置在站前区。 1.1.5在兼顾出线规划顺畅、工艺布置合理的前提下,变电站应结合自然地形布置,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当站区地形高差较大时,可采用台阶式布置。 山区变电站的主要生产建(构)筑物、设备构支架,当靠近边坡布置时,建(构)筑物距坡顶和坡脚的安全距离应按第2.3.4条确定。 1.1.6城市地下(户内)变电站与站外相邻建筑物之间应留有消防通道。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要满足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 1.1.7主控通信楼(室)、户内配电装置楼(室)、大型变电构架等重要建(构)筑物以及GIS组合电器、主变电器、高压电抗器、电容器等大型设备宜布置在土质均匀、地基可靠的地段。 1.1.8位于膨胀土地区的变电站,对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建(构)筑物,宜布置在膨胀土埋藏较深、胀缩等级较低或地形较平坦的地段;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变电站,主要建(构)筑物宜布置在地基湿陷等级低的地段。 1.1.9扩建、改建的变电站宜充分利用原有建(构)筑物和设施,尽量减少拆迁,避免施工对已建设施的影响。 1.2主要建(构)筑物 1.2.1主控通信楼(室)宜布置在便于运行人员巡视检查、观察户外设备、减少电缆长度、避开噪声影响和方便连接进站大门的地段。 主控通信楼(室)宜有较好的朝向,并使主控制室方便同时观察到各个配电

变电站二次图纸识图方法

变电站二次图纸识图方法 会识图的重要性:会看变电站的常用图纸资料是变电站值班员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值班员通过自学熟悉变电站的前提条件,是分析二次回路异常或故障的基础能力。 一、二次识图须准备的相关知识 1、常用的概念说明 接点的常态:指在变电站图纸中的继电器、接触器或压力等接点的正常状态。对开关、刀闸、地刀的位置辅助接点,是指开关、刀闸、地刀在断开位置时接点的状态。对于压力接点、温度接点、热继电器等,指正常压力下的状态。对于继电器或接触器指它们不励磁时的状态。 励磁与不励磁:对于电压型线圈的继电器或接触器,指在它们的线圈两端施加有足够大的电压,能使其接点分、合状态发生改变的状态。对于电流型线圈的继电器或接触器,指在它们的线圈通过足够大的电流,能使其接点转态发生变化的电压。 接点动作与不动作:接点处于常态,叫不动作。如因设备的继电器或接触器励磁,或者压力改变、温度改变等,导致接点的分、合状态不同于常态,叫接点动作。 原理接线图:用以表示测量表计、控制信号、保护和自动装 置的工作原理。原理图反映的整个装置(回路)的完整概念,

主要用于了解装置、回路的动作原理。在原理图中,各元件是 整块形式,与一次接线有关部分划在一起,并由电流回路或电 压回路联系起来。但图中无端子编号、各回路交叉,实际使用 常干不便。 展开图:是另一种方式构成的接线图,各元件被分成若干部 分。元件的线圈、触点分散在交流回路和直流回路中。在展开 图中依电流通过的方向,画出按钮、触点、线圈和它们端子编 号,由左至右,由上到下排列起来,最后构成完整的展开图。 在图的右侧还有文字说明回路的作用。特点是条理清晰,非常 方便对回路的逐一分析与检查。常见的展开图有电流、电压回 路图,控制及信号回路图。 平面布置图:反映一个屏(保护屏、控制屏、电度表屏等)上 全部设备的安装位置,并指明各设备在整个屏中的设备编号。 用于了解一个屏设备的布置情况(安装位置、设备型号和设备的编 号)。分屏前布置图、屏后布置图。平面布置图:反映一个屏(保护屏、控制屏、电度表屏等)上全部设备的安装位置,并指明 各设备在整个屏中的设备编号。用于了解一个屏设备的布置情 况(安装位置、设备型号和设备的编号)。 安装接线图:常见的有屏柜的端子接线图、开关或端子箱的安 装接线图。图中每个设备都有按一定顺序的编号、代号,设备的 接线端子(柱)也有标号,此标号完全与产品的实际位置对 应。每个接线端子还注明有连接的去向。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10KV变电所电气设计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题目 能动学院10kV变电所电气设计 2.原始资料 2.1 课题原始资料 工程概况地下室为自行车库,地上五层,集实验室、办公室、研究室等综合性建筑。框架结构,现浇楼板,共有南北两栋楼。根据工程的总体规划,学院楼拟用两台变压器,一用一备,两路10kV电源进线引自校内10kV总配电所,变压器设在北楼一层的室内。现已建一台10/0.38kV变压器,另一台为二期工程,二级负荷的备用电源引自校内10kV总配电所。在南楼设置总配电间,电源引自北楼变电所。本工程消防负荷(如排烟风机、消防电源、应急照明、防火卷帘等)、弱电电源、客梯电力等为二级负荷,其余照明、空调、实验用电等均为三级负荷。二级负荷采用双回路(分别引自两段低压母线)供电,消防负荷采用双回路供电,两路电源末端配电箱自动切换;三级负荷采用单回路供电。 电力负荷:

2.2 供电条件 (1)供电部门110/10kV变电所位于工程附近1.5km处,10kV母线短路电流为20kA,根据需要可提供给用户1路或2路10kV专线供电。 (2)采用高供高计,要求月平均功率因数不少于0.95。不同电价负荷,计量分开。如学校用电统一执行居民电价,公共建筑执行商业照明电价、非工业动力电价,工业企业生产用电统一执行大工业电价、职工生活用电执行居民电价。 (3)供电部门要求用户变电所高压计量柜在进线主开关柜之前,且第一柜为隔离柜。 2.3 其他资料 当地最热月的日最高气温平均值为38℃,年最热月地下0.8m处最高温度平均值为25℃。当地年雷暴日数为35天。当地地质平坦,海拔高度为100m,土壤为普通粘土。 3.具体任务及技术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共1.5周时间,具体任务与日程安排如下: 第1周周一:熟悉资料及设计任务,负荷计算与无功补偿、变压器选择。 周二:供配电系统一次接线设计,设计绘制变电所高压侧主接线图。 周三:设计绘制变电所低压侧主接线图。 周四:设计绘制变电所低压侧主接线图。

变电站装饰装修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2 3、施工部署3 3.1项目组织机构3 3.2施工准备3 3.3进度计划4 4、主要施工方法5 4.1吊顶施工5 4.2 涂料施工9 4.3木地板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吸音墙面、顶棚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内墙贴砖施工错误!未定义书签。 4.6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12 4.7抗静电活动地板施工15 4.8地砖地面施工错误!未定义书签。 4.9 塑胶地面施工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门窗安装施工17 4.11 外墙涂料施工22 4.12 外墙贴砖施工错误!未定义书签。 5、质量保证措施23 6、成品保护措施24 7、安全保证措施28 8、文明施工措施30 1、编制依据 (1)xxx变电站工程设计图纸; (2)xxx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图纸会检及设计交底记录;

(4)相关施工验收规范。 2、工程概况 本变电所主变压器、所有配电装置及其它设备均布置在同一幢楼内。根据地理位置及进出线方向,110kV进线从东面及南面电缆进变电所。110kV配电装置、10kV 配电装置和接地变及消弧线圈均布置在配电楼一层;二次设备室、电容器布置在二层;主变布置在整个配电楼西部,变电所为无人值班,不考虑办公室、休息室。 围墙内平面形式为矩形,长74.2m,宽42m,占地面积2840㎡;站内有一幢综合性建筑物,110kV生产综合楼,高16.1m,建筑面积3380㎡。 本工程在工期、质量及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十分高,根据施工合同要求,工期方面,我项目须在180个日历天完成合同约定的所有工作内容;根据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主要有如下装修做法: 楼地面:普通石材地砖、防滑地砖、水泥地面、细石混凝土地面。 踢脚:PVC塑胶踢脚、木踢脚、普通地砖。 内墙面:乳胶漆墙面、腻子墙面。

课程设计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的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力系统方向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 题目: 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的设计 指导教师:江静 电气主接线及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配电装置 平面布置图的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初步掌握部分工程设计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二、题目: 110kV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三、已知资料 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有关单位的决定新建1座降压变电气。原始资料:1变电所的建设规模 ⑴类型:降压变电气 ⑵最终容量和台数:2×31500kV A:年利用小时数:4000h。 2电力系统与本所连接情况 ⑴该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性终端变电所; ⑵该变电所联入系统的电压等级为110kV,出线回路数2回,分别为18公里与电力 系统相连;25公里与装机容量为100MW的水电站相连。 ⑶电力系统出口短路容量:2800 MV A; 3、电力负荷水平 ⑴高压10 kV负荷24回出线,最大输送2MW,COSΦ=0.8,各回出线的最小负荷 按最大负荷的70%计算,负荷同时率取0.8,COSΦ=0.85,Tmax=4200小时/年; ⑵24回中含预留2回备用; ⑶所用电率1% 4、环境条件 该所位于某乡镇,有公路可达,海拔高度为86米,土壤电阻系数Р=2.5×104Ω.cm,土壤地下0.8米处温度20℃;该地区年最高温度40℃,年最低温度-10℃,最热月7月份其最高气温月平均34.0℃,最冷月1月份,其最低气温月平均值为1℃; 年雷暴日数为58.2天。

四、设计内容 1、设计主接线方案 ⑴确定主变台数、容量和型式 ⑵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⑶确定所用变台数及其备用方式。 2、计算短路电流 3、选择电气设备 4、绘制主接线图 5、绘制屋内配电装置图 6、绘制屋外配电装置平断面图 五、设计成果要求 1、设计说明书1份 编写任务及原始资料 ⑴编写任务及原始资料 ⑵确定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和型式 ⑶确定主接线方案(列表比较) ⑷计算短路电流(包括计算条件、计算过程、计算成果) ⑸选择高压电气设备(包括初选和校验,并列出设备清单)。 2、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1份 采用75×50 cm方格纸,图形符号必须按国家标准符号绘制,并有图框和标签框,字体采用仿宋体字,用铅笔绘图和书写。接线按单线图绘制,仅在局部设备配置不对称处绘制三线图,零线绘成虚线。在主母线位置上注明配电装置的额定电压等级,在相应的方框图上标明设备的型号、规范。 3、屋内10kV配电装置图1份 采用75×50 cm方格纸,图形符号必须按国家标准符号绘制,并有图框和标签框,字体采用仿宋体字,用铅笔绘图和书写。该图应能显示开关柜的排列顺序、各柜的接线方案编号、柜内的一次设备内容(数量的规格)及其连接,设备在柜内的大致部位,以及走廊的大致走向等。 4、屋外110kV配电装置平断面图1份 采用75×50 cm方格纸,图形符号必须按国家标准符号绘制,并有图框和标签框,字体采用仿宋体字,用铅笔绘图和书写。该图应能显示各主要设备的布置位置及走廊的大致走向等。 5、编制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 六、日程安排 第一天:布置任务、介绍电气设备选择 第二天:电气主接线最佳方案的确定 第三天:短路电流计算 第四、五天:电气设备选择

变电站布置形式

变电站的布置形式 高型布置 高型布置是将双母线中型布置时并列的两组母线和母线隔离开关作上下层重叠布置,母线隔离开关对应地安装在各母线层下,并分设操作走廊,其它比较重的设备(如断路器,互感器,避雷器等)则布置在地面或设备支架上。 高型布置的优点是布置更为紧凑,在一个间隔内能布置两个回路,进出线和母线不交叉跨越,可以大大缩小占地面积,一般只为中型布置的一半。缺点是消耗钢材多,可达中型布置的两倍,从而增加了投资和维护工作量;而且巡视维护条件差,尤其在雨雾冻冰天气和晚上;两组母线隔离开关分层操作路径较长,并容易引起误操作;结构建筑复杂;检修条件差,经常要高空操作,并且上层设备检修是在下层设备带电情况下进行,不够安全。但由于高型布置有占地面极小的突出优点,当水电站位于峡谷地区时,能够把开关站设置在厂房附近,方便了运行,节省了大量的土石开挖工作量,因而亦有采用价值。 半高型布置 半高型布置一般将断路器和母线隔离开关分别布置在上下层上,前者在地面,后者在母线构架的隔离开关横梁上,其离地高度约4-10m (根据电压,隔离开关型式和布置特点而定),并设置隔离开关巡视走廊,但操作机构一般设在地面上,在地面上进行操作。构架顶部为母线层,若为双母线,则两组母线左右排列在一个平面上,由于这种

布置节省用地,使设备在空间上有重叠,因而属于紧凑型布置,其特点是投资少。双母线接线采用这种布置方式效果更佳,相比中型布置一般能使纵向尺寸缩小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缺点是检修条件比中型布置差,上层瓷件损坏跌落或检修时误落检修工具都会击坏下层的设备。 中型布置 中型布置的特点是把电力设备安装在支架上或地面基础上,处于与地面保持一定高度的相近平面内,母线与设备之间连接大多采用绞线式,设备的维护检修和操作都在地面上进行,布置上较之前两者在结构上更加清晰明了,设备的安装、检修和搬运较方便,可靠近设备巡视,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水电厂因地形狭窄不宜采用。

变电站土建设计

变电站土建设计

前言 为了更好地开展土建设计工作,规范土建设计文件,减少设计差错率,提高设计质量,特提出以下设计要求,希望每位设计人员严格按此要求进行设计,并做好自校工作,本设计要求未尽之处,均按国家相关设计规范执行。 1 土建部分 1.1 土建总平面部分 1.1.1 站区场地设计标高,110kV变电站要求高于50年一遇洪水位或内涝水位0.5米;220kV变电站要求高于100年一遇洪水位或内涝水位0.5米。(2011-6-7) 1.1.2 进站道路宽度,110kV变电站取4米;220kV变电站取4.5米;进站路最大限制纵坡一般为6%;站内道路,110kV变电站取4米,转弯半径取9米;220kV变电站主干道路取4.5米,转弯半径12米,非主干道取3.5米,转弯半径7米。(《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2011-6-7) 1.1.3 要求在总平面图上和说明书上均列出整个工程土建图纸(包括土建部分、水工部分、暖通部分)卷册明细表。(2011-6-7) 1.1.4 电缆沟、道路、围墙、进站大门、操作小道做法参照《广东电网变电站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下称《精细化工艺标准》)。(2011-6-7) 1.1.5 变电站进站门要求设大门和小门,大门宽8米,小道1.2米。大门采用电动推拉门,要求采用大门电机固定在中间大门柱后。(2011-6-7) 1.1.6 每根大门柱至配电楼警传室要求敷设直径50mm镀锌钢管一根,作为大门柱及门铃敷设通道。(2011-6-7) 1.1.7 110kV变电站要求在主变侧道路与围墙间设置消防小室,消防小室做法参照《精细化工艺标准》。(2011-6-7) 1.1.8 场地构筑物(包括电缆沟、道路、围墙等)要充分考虑地基处理方案,建议在图纸注明要求把场地回填土方工程(要求回填粘土,并分层压实,500mm压成300mm,压实系数不少于0.94)完成后,再做场地的其它处理。(2011-6-7) 1.1.9 钻探要求说明中要补充钻探环境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2011-6-7) 1.1.10 土建专业在开展岩土钻探采购的活动中,除了填写《采购项目任务单》外,还必须进行勘察大纲的评审和现场监督工作,并认真填写《采购项目勘察大纲评审

110kv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

施工组织设计 批准: 审查: 校核: 编写:

3.1 工程概况 ** 水利枢纽施工供电110kv 变电站工程是为满足** 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用电而建设,该项目位于枢纽** 大桥左侧下游约200m 处。施工变电站的110kv 进线接于** 地区东笋变,施工变电站建成投产后,将枢纽右岸已建成的35kv 临时变电站设备搬迁至施工变电站合并运行,35kv 线路延伸过江进110kv 施工变作为枢纽施工保安电源。 本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有: (1)35kv 施工供电备用线路工程; (2)110kv 施工供电线路工程; (3)110kv 施工变电站土建及安装工程; 3.2 施工布署 3.2.1 工程质量目标 满足国家或电力施工验收规范,做到:土建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85%以上;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整项工程质量等级达到优良。 3.2.2 工期目标 按招标范围的施工图纸工程内容及招标文件要求,计划总工期210 日历天。 3.2.3 安全目标 群伤群亡事故为零;

重大设备事故为零; 重大火灾事故为零; 轻伤事故率控制在5‰ 以内。 3.2.4 工程主要施工负责人简介 施工主要负责人简介见第二章中“ 2.4 拟投入本工作的主要人员表”。

3.2.5 施工工序总体安排 本工程的施工是在场地平整工作完成后进行。施工队伍进场后,先按施工总平面图 布置临时设施,并按平面布置要求对站内的主控楼基础和排水系统及110kv 线路工程进行施工,在主控楼基础和排水系统完成后即安排主控楼主体工程、设备基础、电缆沟、构 架基础等施工;最后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及站内各附属设施的施工。110kv 施工变电所建成投产后,即进行35kv 临时变电站搬迁工作。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安排电气预埋、接地等交 叉作业。 3.3 施工进度计划 根椐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计划2001 年5 月25 日开工,2001 年12 月20 日完工,总日历工期210 天,详细的施工进度见《** 水利枢纽施工供电110KV 输变电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

35—6.3kV变电所电气初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前言 (3) 1.1变电站设计原则 (3) 1.2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4 1.3主接线的设计依据 (4) 1.4设计题目………………………………………………………………………4 1.5设计内容………………………………………………………………………5 2.原始资料分析 (5) 3.主接线方案的拟定…………………………………………………………………6 4.所用电的设计 (10) 5.变压器的选择……………………………………………………………………10 5.1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10 5.2主变容量的确定…………………………………………………………… 11 5.3主变压器接线形式的选择 (12) 6.短路电流计算 (12) 7.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1) 3 8.设计总结 (1) 5 9.参考文献 (15)

10.附录A (16) 11.附录B……………………………………………………………………………18 12.附录C……………………………………………………………………………26 一、前言 变电所是接受电能、变换电压、分配电能的环节,是供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电力系统是由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用电设备(负荷)组成的网络,它包括通过电的或机械的方式连接在网络中的所有设备。电力系统中的这些互联元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力元件,它们对电能进行生产(发电机),变换(变压器,整流器,逆变器),输送和分配(电力传输线,配电网),消费(负荷);另一类是控制元件,它们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同步发电机的励磁调节器,调速器以及继电器等。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变电所的主要环节,电气主接线的拟定直接关系着全厂(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是变电站电气部分投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电能需求迅速增长,我国电网的规模日益扩大。做好供配电工作,对促进工业生产、降低产品成本、实现生产自动化和工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供电的中断将使生产停顿,生活混乱,甚至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形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停电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电力系统本身的损失。因此,电力系统运行首先要满足可靠,

变电站的布置形式

变电站的布置形式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变电站的布置形式 高型布置 高型布置是将双母线中型布置时并列的两组母线和母线隔离开关作上下层重叠布置,母线隔离开关对应地安装在各母线层下,并分设操作走廊,其它比较重的设备(如断路器,互感器,避雷器等)则布置在地面或设备支架上。 高型布置的优点是布置更为紧凑,在一个间隔内能布置两个回路,进出线和母线不交叉跨越,可以大大缩小占地面积,一般只为中型布置的一半。缺点是消耗钢材多,可达中型布置的两倍,从而增加了投资和维护工作量;而且巡视维护条件差,尤其在雨雾冻冰天气和晚上;两组母线隔离开关分层操作路径较长,并容易引起误操作;结构建筑复杂;检修条件差,经常要高空操作,并且上层设备检修是在下层设备带电情况下进行,不够安全。但由于高型布置有占地面极小的突出优点,当水电站位于峡谷地区时,能够把开关站设置在厂房附近,方便了运行,节省了大量的土石开挖工作量,因而亦有采用价值。 半高型布置 半高型布置一般将断路器和母线隔离开关分别布置在上下层上,前者在地面,后者在母线构架的隔离开关横梁上,其离地高度约4-10m(根据电压,隔离开关型式和布置特点而定),并设置隔离开关巡视走廊,但操作机构一般设在地面上,在地面上进行操作。构架顶部为母线层,若为双母线,则两组母线左右排列在一个平面上,由于这种布置节省用地,使设备在空间上有重叠,因而属于紧凑型布置,其特点是投资少。双母线接线采用这种布置方式效果更佳,相比中型布置一般能使纵向尺寸缩小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缺点是检修条件比中型布置差,上层瓷件损坏跌落或检修时误落检修工具都会击坏下层的设备。 中型布置 中型布置的特点是把电力设备安装在支架上或地面基础上,处于与地面保持一定高度的相近平面内,母线与设备之间连接大多采用绞线式,设备的维护检修和操作都在地面上进

变电所绘制步骤

二.二次电路图的阅读 1.阅读展开图要领: ⑴先交流后直流、交流看电源,直流找线圈,抓住触点不放松,一个一个全看清。 ⑵自左往右、自上往下看,找到有关支路一个个依次读通,一个个支路找,一个个继电器地看,读具体支路时,先找继电器线圈的启动支路,再找继电器的各个触点支路。

?4、屏面上各种二次设备,通常从上至下依次布置指示仪表、继电器、光字牌、信号灯、按钮、控制开关、和必要的模拟线路。 ?项目大小可以不完全按实际尺寸画出,但项目的中心间距要严格标注尺寸。

以下总结了10点,分享给大家~ 变配电所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综述: 10、6 kV配电所及10、6/0.4kV变电所设计,是工程建设中非常普通又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规范性和技术性都很强,许多方面涉及到国家强制性条文的贯彻落实。要做好变配电所设计既要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规程,又要满足当地供电部门的具体要求,否则会出现种种问题,影响设计质量和工程进度。为了做好变配电所的设计,现将本人所制图和校核过的水电工程变配电所设计图纸时发现各种问题中的一部分整理出来,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大家相互交流,以便共同提高。 1.变电所和配电所的名称工程设计在使用名词术语时要力求准确,不能随意。在具体项目的设计文件中 不宜笼统使用“变配电所”这一名称。“变配电所”是变电所和配电所的统称,仅用于泛指。具体谈到某种类别或某一个体时,应分别称为“变电所”或“配电所”。在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中,“变电所”的解释是“10kV及以下交流电源经电力变压器变压后对用电设备供电”;“配电所”的解释是“所内只有起开闭和分配电能作用的高压配电装置,母线上无主变压器”。在变电装置与配电装置均有时,以升降压为主要功能包括附有高、中压配电装置者,称为“变电所””以中压配电为主要功能包括附有3~10/0.4kV变压器者,称为“配电所”。一项工程具有多个变电所时,应以所在建筑物的名称或用流水号对各变电所分别命名。 2. 带电导体系统的型式和系统接地的型式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64第312条,配电系统的型式 有两个特征,即带电导体系统的型式如三相四线制和系统接地的型式如TN-C-S系统。在正式文件中不得把三相四线制的TN-S系统称为“三相五线制”。在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37页“名词解释”中已明确指出,“三相四线制是带电导体配电系统的型式之一,三相指L1、L2、L3三相,四线指通过正常工作电流的三根相线和一根N线,不包括不通过正常工作电流的PE线”。它并进一步阐明“TN -C、TN-C-S、TN-S、TT等接地型式的配电系统均属三相四线制”。在我国低压配电电压应采用220V/380V。带电导体系统的型式宜采用单相二线制、两相三线制、三相三线制和三相四线制。在设计文件中,对TN-S与TN-C-S接地型式的划定有时混淆不清。系统的接地型式一般是就一个变电所或一台变压器的供电范围而言。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线仅在局部范围内如一栋楼或一层楼分开时,应称TN-C-S系统。TN系统中某一剩余电流保护器负荷侧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体单独接地时,可称为局部TT系统。

变电所的布置和结构

组织教学: 安定课堂秩序,检查人数并做好记录。 教学回顾: 什么是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 分析主接线实例 课题引入: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变配电所的主接线,讲述的是变电所变压器与高压设备如何接线,本届我门讲学习变电所的布置和结构,讲述如何设置变压器和高压配电柜。 授课内容: §4-5 变电所的布置和结构 一、变电所的布置 1.布置方案: 变电所的布置型式有户内、户外和混合式三种。 35kV户内变电所宜采用双层布置,6~10kV变配电所宜采用单层布置。 变电所的布置主要由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电容器室、控制室(值班室)、休息室、工具间等组成。教师巡视并记录 复习提问学生回答 讲述 看图说明变电所的布置型式有户内、户外和混合式三种。

2.布置要求:P97 二、变电所的结构 1.变压器室 变压器室的结构设计要考虑变压器的安装方式(地平抬高方式或不抬高)、变压器的推进方式(宽面推进或窄面推进)、进线方式(架空或电缆)、进线方向、高压侧进线开关、通风、防火和安全以及变压器的容量和外型尺寸。 (1)变压器室的尺寸:变压器外轮廓与墙壁的净距; (2)变压器室的通风;(3)贮油池;(4)变压器室的门朝外开; (5)变压器室的防火;(6)每台变压器都放在独立的变压器室里举例讲解 学生先看后回答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讲解说明使学生更好的理解

2.高压配电室 高压配电室的结构主要取决于高压开关柜的数量、布置方式(单列或双列)、安装方式(靠墙或离墙)等因素。 (1)高压配电室的尺寸:各种通道的最小宽度、高度、电缆沟。 (2)高压配电室的门应向外开,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应能双向开启,长度超过7米时应设两个门。 (3)高压配电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教师讲解 看图讲解重在学生理解

110kV变电所半户内布置方式的特点及应用

110kV变电所半户内布置方式的特点及应用 半户内布置方式就是除主变压器以外的全部配电装置集中布置 在一幢主厂房不同楼层的电气布置方式。该种布置方式结合了全户内布置变电所节约占地面积,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设备运行条件好和户外布置变电所工程造价低廉的优点。 1.与户外布置变电所比较 半户内布置与户外布置变电所相比,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占地面积缩小。半户内布置方式将各级配电装置的布置在兼顾流程合理性的同时由平面型向立体型发展,向空间要面积,使得相同规模的变电所所区占地面积可减少13%左右。 (2)设备安装运行条件良好。110kV设备布置在户内,运行条件大为改善,外界自然条件(台风、大雾等)的影响可基本不考虑,大气环境污染对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构支架的安全的影响也可减小到 最低程度。特别是对于防误系统,由于没有了风吹雨淋对锁头的锈蚀,变电所可以采用最为简单可靠的电磁锁防误系统,从而避免了采用微机防误系统在无人值班变电所远方操作时易出现走空程序的状况。 设备户内布置虽然安装空间比较狭窄,但也具有不受气候影响的优势,利于提高工程的安装进度。 (3)控制电缆长度短。由于变电所配电装置的集中布置,缩短了监控室至各级配电装置的距离,降低了控制电缆的用量,经比较,

相同规模的变电所半户内较户外可节约20%。并且电缆长度的缩短,也有利于变电所监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的提高。 (4)适宜于无人值班变电所的管理。配电装置集中布置更利于无人值班变电所的管理,对变电所进行图象监控,防盗、消防自动报警都比较容易实施。 (5)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较好。如果变电所的所址与进出线方向配合的好的话,半户内变电所从正面看,可以做到看不见任何电气设备,达到全户内变电所的视觉效果。即便是无法达到上述理想状态,较之户外布置构支架林立,导线交错的状况,也要显得简洁美观的多。 (6)投资适当增加。表1是最近设计建设的两座不同布置方式,接线和规模均相同的110kV变电所的投资概算比较: 半户内布置方式变电所与户外布置方式变电所相比,投资增加大约仅为工程总投资额的5%~8%。但从变电所安全运行和科学管理上考虑,增加这点投资也是值得的。 2.结论 半户内布置方案具有占地面积较小,工程造价不高,运行条件良好,维护工作量少等特点。由于110kV变电所的接线方式和建设规模都日趋小型化,半户内布置方案都是一种较适宜并较成功的设计模式。

35kv变电所电气设备布置型式分析与比较

35kv变电所电气设备布置型式分析与比较 发表时间:2017-08-09T14:33:48.8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7期作者:张云霞1 刘灿2 张江文3 [导读] 本文通过对矿井35kv变电所电气主结线;矿井35kv变电所四种电气设备布置型式分析。 西安孚信能源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1 摘要:矿井35kv变电所的设计工作主要是针对矿井供电部分的设计内容,其中电气主结线与电气设备的布置在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35kv变电所在进行电气主结线、电气设备的布置工作、电气设备布置的型式的整体设计情况,细致的进行有效的分析。本文通过对矿井35kv变电所电气主结线;矿井35kv变电所四种电气设备布置型式分析;电气设备布置型式的适用场合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35kv变电所;电气设备;布置型式 1 引言 矿井35kV变电所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供应煤矿地面与井下的用电负荷,变电所设计工作的合理性受到使用经费的多少决定,设计运行的安全性能,制约着整个矿区的正常生产与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所以说,矿井35kV变电所设计工作是保证矿井供电安全的重要因素。变电所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电气主结线与电气设备的布置工作,因此,要重点研究有关矿井35kV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布置型式。 2 矿井35kv变电所电气主接线 所谓电气主接线,它是指在发电厂或是变电所中的一次设备按照一定的连接要求或是连接的顺序连接成的电路,因此我们也称其为主电路,主电路的接线设计是线路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电气的主接线,可以将各个设备连成一个系统,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总之,电气主接线设计对于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基本配电设备的布置情况,因此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是35kV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而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形式也直接影响到了电气设备的基本连接方式,所以我们将电气主接线设计分为两大类:有汇流母线和无汇流母线,单、双母线又组成了汇流母线。如果我们假定某35kV变电所采用的是两台变压器,它又和附近的另一座变电所相连,那么它应该出线三回,而35kV侧则最好采用单母线接线。这不仅使得整个变电所的接线思路很清晰,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也有利于变电所的扩建或是采用成套配电装置。 3 35kv变电所电气设备布置型式分析 在通过情况之下,矿井35kV变电所使用的电气主结线的型号相同,但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配电装置的型号也在发生着变化,推陈出新。配电装置的型号、矿井内部的规模、工业的场地等,都是影响变电所电气设备布置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的保证设计的质量与稳定性,本文将矿井35kV变电所的电气设备布置分为屋外布置型式,单层布置型式,双层布置型式,主变压器室内布置型式四种类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论证。 3.1屋外布置型式 该布置型式的主要特征为35kv配电装置选用屋外式配电装置,主变压器亦布置在室外,6kv配电装置选用成套的高压开关柜,布置在室内。 该布置型式过去被广泛采用。原因是成套的35kv户内配电装置尚未成熟,基本建设投资有限。该布置型式的优点就是投资少,不足之处是与室内布置相比占地面积较大,由于配电装置布置在室外,布置分散,污染较严重,检修维护工作量要比室内布置大。同时,屋外绝缘子和穿墙套管一般采用高一级电压的产品,因此对屋外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要求更高一些,安全可靠性相对较差。 3.2单层布置型式 该布置型式的主要特征为35kv和6kv配电装置均选用成套的高压开关柜,均布置在室内,且均为单层建筑物。主变压器布置在室外。 该布置型式的优点在于布置非常灵活,35kv配电室、6kv配电室与主变压器之间可较随意移动相对位置,以确保他们之间的电气距离最合理,布置显得整齐美观。各建筑物相对独立,不互相影响,且便于施工安装及改扩建。其缺点是:占地面积虽然比第一种布置型式小,但仍较大。另外,由于布置较分散,不便于值班人员维护巡视,而且控制电缆用量较大。 3.3双层布置型式 该布置型式的主要特征为35kv和6kv配电装置均选用成套的高压开关柜,均布置在室内。变电所内建筑物为双层建筑物,35kv配电装置及主控制室设于二层,6kv配电装置设于一层。主变压器布置在室外。 该布置型式的优点在于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值班人员维护巡视较方便,其缺点为:由于35kv配电室与6kv配电室分上、下层布置,互相制约。如主变压器与出线孔间距相配合、出线孔与建筑物构造柱间距等,有时又要造成配电室面积的扩大及主变压器至配电装置的母线斜置,影响美观。此外,双层布置给设备施工安装带来不便,上层建筑还需考虑预留设备安装孔,且不便于扩建。 3.4主变压器室内布置型式 该布置型式与第三种双层布置型式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主变压器布置在室内。该布置型式比双层布置型式更为紧凑,而且避雷装置减少。其缺点是增加了土建工程量,主变压器在室内应考虑通风散热问题,主变压器一次侧引下线方式与其他型式不同,除考虑线间距需满足规程要求外;变压器室墙壁尚应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引下线亦可采用铜母线型式,这就需要考虑母线桥的做法。 4 电气设备布置型式的适用场合 屋外布置型式非常的适合在小型的矿井中使用,投资的费用小,但是不适合建筑在荒地、临时性的变电所、老变电所的改造等地方。单层布置型式更加的适合建筑在矿井的使用面积大的场地中。双层布置型式比较适合用在矿井使用面积不是很大的地方。主变压器室内布置型式适合应用在矿井的布局小,环境污染严重,气候条件不好的地方,变压器与周围的建筑物之间距离过小的情况之下,非常的适合使用这种布置的型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了变电所设备的发展,使得变电所一次设备的体积在不断的变小,功能在不断的增强。二次保护设备也随着发展的步伐在不断的变化,由传统的继电器转变成晶体管保护形式,再到微机综合保护型式。矿井35k V由传统的用人操作转变向着无人操作的方向发展,将大大的减少了土地的使用面积,提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保证了35kv变电所的服务质量。

某厂降压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1前言 1.1 工厂供电的意义和要求 工厂供电,就是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 众所周知,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外)。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2)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 (4)经济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此外,在供电工作中,应合理地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既要照顾局部的当前的利益,又要有全局观点,能顾全大局,适应发展。 1.2 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原则 按照国家标准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

浅谈35kV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的设计

浅谈35kV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的设计 摘要:对于多山地区,由于用电负荷实际分布情况及35kV变电站供电半径的限制,站址选择往往存在征地面积无法满足总平布置要求的情况,本文提出基于某35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方案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总平面布置;户内型;方案优化 0 引言 变电站总平面布置设计要为安全生产、方便管理、节约投资、节约用地创造 各种条件,并注意建筑群的协调,从整体出发,美化环境。同时应做到交通运输 方便、根据需要采暖通风、出线方便、不赌死扩建的可能等因数统筹考虑。本文 将根据国家相关规程规范,运用南网推行的标准化设计及相关要求,结合某35kV 变电站工程实际,对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1工程设想 某35kV变电站建设规模如下: 2设计原则 设计时,充分应用南方电网公司推广的标准设计,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统一的电 网建设标准,控制工程造价、降低运营成本,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建设成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电网。同时以国家相关规程规范作为设计依据,根据工程实际,优化设计方案。 3总平面布置设计方案 本文针对设想建设规模,提出了户外型、紧凑型、户内型三种不同形式的布置方案。 3.1 户外型布置方案 户外敞开常规式布置,采用不同的模块组合及布置,同时考虑35kV出线及进站道路的要求。 本方案结合工程实际,做以下优化:在不增加35kV配电装置占地的条件下,增加35kV 出线规模1回。具体调整如下,由于本期建设2台主变,采用取消35kV站变,增加1台 10kV站变,腾出35kV间隔1回。 电气总平面按户外敞开式常规布置,电压等级分为35kV和10kV配电装置。站区围墙内 占地面积为1980m2。35kV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北侧,10kV配电装置室布置在站区南侧。主 变压器采用户外布置,位于35kV配电装置与综合楼之间。综合楼主体为一层,东侧为主控室,西侧为10kV配电装置室。综合楼建筑面积为205.3 m2。警传室设有安全工具间、值守间、生活间及卫生间,布置于站区西侧,进站大门左侧。进站大门布置在站区西面围墙的东 北角。站内布置,由北向南布置,依次为35kV配电装置、主变、综合楼。 站区围墙内占地面积1980.0平方米,约合2.97亩。 详见图1《电气总平面布置图(户外型)》。 图2:总平面布置方案(紧凑型) 3.3 户内型布置方案 户内布置方案,主变采用户外布置,站内由西向东,依次为35kV主变、综合楼,其中 35kV及10kV配电装置布置在综合楼一层,主控室及电容器室布置在综合楼二层,进站大门 位于站区西北角。 35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中置式开关柜单列布置形式, 35kV出线采用电缆向北出线; 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中置式开关柜双列布置,10kV向东南两个方向电缆出线。 围墙内占地面积为1386平方米,约合2.08亩。 三种布置方案,户外型占地面积较大,运行维护方便,且整体投资相对较大,但实际应 用较成熟,在35kV变电站电网设计中比重较大,推广使用;紧凑型占地面积较小,但运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