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标本苏少版六年级第11册美术教案

国标本苏少版六年级第11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下)

本学期我受学校的聘请,担任本校六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小学六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教学目的任务:

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时安排:

第一周:我栽种的植物

第二周:向动物朋友学习

第三周:桥我设计的桥

第四周:立线浮雕立纸浮雕

第五周:变化的柱子

第六周:盒子造型游戏

第七周:综合纸版画

第八周:冷色和暖色

第九周:暖色调的画

第十周:画情绪(一、二)

第十一周:奇怪的图形(一、二)

第十二周:画汗衫

第十三周:儿歌、童话配画

第十四周:语言、神话配画

第十五周:陶艺(一、二、三)

第十六周:现代建筑

第十七周:我造的未来建筑

第十八周: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第十九周:复习考试

国标本苏少版六年级第11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我种的植物

教材分析:

《我种的植物》是本册教材的第1课,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人类和植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植物。本单元从《我种的植物》开始,沿《蔬菜》、《买菜》、《蔬菜的联想》等一系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逐步展开。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及植物生长的基本常识,也有了一些观察的经历或种植的体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把植物主要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最美丽、最丰硕的时期画下来,也可以用连续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是一堂想像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立足生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环境,熟悉了解植物及植物的种植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种植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夸张、对比、省略、添加),尝试用不同的画笔纸材,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用艺术再现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其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知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省略、添加等表现手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运用自己熟悉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植物形象,构思创作出创意独特的画面。

课前准备:

教具:学生作品、植物图片若干。

学具: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棵树,让学生判断这是一棵大树还是小树?由于没有比较,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两种,教师此时在树下画一个人,人画得很小,学生会一致回答这是一棵大树。(板书:对比手法。)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我们还要学习其他几种表现手法来创作《我种的植物》。

板书课题:《我种的植物》。

二、启发谈话:

1、你亲手种过植物吗?谈谈你种植物的经历和发生的趣事。

2、你知道植物的分类吗?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喜欢哪些植物?是因为它的形状,它的色彩,还是其他原因?

4、请你讲讲植物生长的几个阶段。

5、你有哪些种植经验?a、种植的季节?b、施肥、捉虫的技巧?

三、欣赏分析:

前面我们认识了对比手法,还有一些表现手法,我们同龄的孩子,甚至比我们还小的同学也会运用了,你们瞧:

1、《顶破房顶的西红柿》(封二)父子俩在玻璃温室里种了一棵西红柿,长啊,长啊,越长越大,长得比人还大;越长越高,长得比房子还高。终于,西红柿顶破玻璃房顶,伸向天空。(板书:夸张手法。)

2、《我家的瓜果树》这是一幅八岁小朋友的作品。画面主体是一棵巨大的树,树上挂满了各种瓜果,树下小朋友运用先进的机器在收获这些瓜果。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树,小作者在树上添加了各种瓜果。(板书:添加手法。)这是我们孩子的美好想象,这样的大胆想象值得提倡。

3、《瓜果园》这位同学的想象更奇特,他种的瓜真大啊!可以让许多小朋友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既大胆地发挥了想象,又运用了夸张、对比手法。

4、《我们的蔬菜克隆所》这位同学把先进的克隆技术运用到的自己的画面中,看!他们克隆的蔬菜不仅外观美、产量高,好像味道也不错哦!

5、《我种的扁豆人云端》(封二)“我”种的扁豆只有豆荚和藤,没有叶。(板书:省略手法。)省略无关紧要的内容。豆荚又多又大,一页豆荚和“我”差不多大,藤又粗又长,都跑到云端里去了。“我”爬到藤上摘扁豆,因为爬得太高,妈妈担心地喊:“孩子小心呐!”这里也综合运用了夸张、对比和省略手法。

请同学们欣赏分析封二和第—页上其余几幅学生作品。

四、探讨方法:

1、构思创意。

有种植经历的同学可以选择有意义、有趣味的情节表现。没有种植经历的同学也可以依据在电视、画刊上看过的植物图片或生活中接触过的植物进行大胆想象,可以夸大植物的果实、花叶、藤蔓,运用对比手法,缩小“我”的比例,从而衬托出植物的丰收。

2、表现形式。

可以画一幅植物最丰硕、最美好的时刻,也可以画一个连续的画面,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

3、选择材料。

我们学过很多画种。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材料有哪些?都画些什么画?

a、彩色水笔画

b、色卡纸油画棒画

c、蜡笔水彩画

d、粉印版画

e、彩墨画

f、彩色铅笔画

我们知道每—种材料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有的适合画精致的细节,而有的适合画粗犷的画面。构思、构图时要考虑到绘画材料的选择。

五、实践操作:

创作一幅《我种的植物》,这是一个关于“我”和“植物”的命题,创作时别忘了“我”哦!

(出示花草、树木、蔬菜、水果等植物图片供学生参考。)

六、展示讲评:

1、自评:①谈自己的构思创意,如是否创意独特、想象奇妙?

②评自己画面主体是否突出造型是否有趣,色彩是否丰富?

2、互评:①我最欣赏的是谁的作品,为什么欣赏?

②我要向别人学习哪些长处?

③我认为哪些同学的作品需要改进,怎样改进会更加完美?

3、师评: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希望。

七、拓展延伸。

植物的果实可以食用,花叶可以观赏,很多植物的根、叶、花还是治病的良药。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不是离不开植物呀?我们还有很多未知的植物方面的知识,同学们课后可以向爸爸妈妈请教,也可以到图书馆查阅,家里能上网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查找。

生活中,我们还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保护环境、净化空气。了解常识,例如防止沙尘暴的侵袭最好的方法。

就是植树造林等等。

教师介绍多种植物生长的过程图片,提示学生注意其形态、色彩特征。

第二课蔬菜(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第课的学习为本课做了铺垫。本课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自己身边发现美、表现美。青菜、萝卜、南瓜……各种蔬菜都可以入画。菜地里带露珠的蔬菜,菜场上鲜亮的蔬菜,妈妈菜篮里的蔬菜……都可以在我们的画笔下,呈现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知识,熟悉常见蔬菜的形态、色彩与质感。

2、学习运用喜欢的绘画方式表现蔬菜,掌握蔬菜的表现方法。

3、通过造型表现,发现蔬菜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知道要爱惜蔬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欣赏蔬菜的图片和对蔬菜实物的观察,了解蔬菜的造型特点,学会观察,细心体会,发现蔬菜的美,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描绘蔬菜。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以及质感,学习用线条、色彩描绘蔬菜。

教学难点:

如何准确表现出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和质感。

课前准备:

教具:有关蔬菜的精美图片,绘画大师作品,学生作品,有关蔬菜的资料,绘画工具等。

学具:绘画工具,多种蔬菜实物。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蔬菜的精美图片。

2、学生谈话交流。

a、图中的哪些蔬菜是你平时喜爱吃的?

b、在我们家乡,还可以吃到哪些蔬菜?

c、谁能说一说多吃蔬菜有什么好处?

3、老师小结:

蔬菜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营养食物。教育学生要爱惜蔬菜,多吃蔬菜。

(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告知学生几种在我们家乡常见的蔬菜所含的丰富营养物质。)

二、引导探究:

1、观察体验。

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的各种蔬菜。

①、通过观察发现蔬菜的外形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大致分类:

a、种子、果实类——如:四季豆、毛豆、豌豆、南瓜、黄瓜、茄子、辣椒、番茄等。

b、茎、叶类——莴苣、茭白、青菜、菠菜、芹菜、韭菜、葱、洋葱等。

c、根类——萝卜、胡萝卜、藕、土豆、山药等。

②观察比较各种蔬菜的颜色。

游戏:根据蔬菜不同颜色大致分类。比一比哪组分得又快又准确。

(绿色、红色、白色、黄色、其他。)

③体验各种蔬菜的质感。

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不同蔬菜,再说一说体验到的不同质感。

2、欣赏作品:

组织学生欣赏教师准备的绘画作品,有大师作品、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交流绘画作品中蔬菜的形状、颜色以及质感,在大师和小画家们画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自主探讨。

3、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描绘蔬菜,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作画步骤以及注意点。

a、构图。(选择一种或几种蔬菜作为表现对象,进行合理安排。)<

b、用线描绘。(注意用线条的疏密轻重变化表现不同的质感、形状。)

c、着色。(用色要明快又有层次,做到既丰富又统一。)

三、自主练习。

1、可以直接描绘摆在面前的不同蔬菜。

2、可以激励学生自由选择表现对象,如在自己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蔬菜:

菜地里带露的蔬菜;菜场上鲜亮的蔬菜;妈妈菜篮里的蔬菜……

3、自由选择绘画表现形式:如线描、铅笔淡彩、水彩、水粉画、油画棒画等。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四、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绘画作品,并说说自己所画的蔬菜特征以及作画感受。相互观摩、让学生推荐好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构图新颖、表现力强的学生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绘画热情。

五、小结拓展。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工具材料综合表现蔬菜。

多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

第三课蔬菜(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蔬菜,蔬菜中含有极为丰富的各种维生素、胡萝卜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紫色的茄子、红色的辣椒、绿色的青菜……它们各有各的形状、各有各的颜色、各有各的味道。教师可利用这个话题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感受,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启发学生去观察、比较,感受各种蔬菜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2)操作目标:学会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形状、颜色和质感的蔬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蔬菜。

教学难点:表现出蔬菜的不同形状、颜色、质感。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纸盒、各种蔬菜、综合手工制作材料。

学生准备:塑料盘子、综合材料、手工制作工具、绘画工具、蔬菜等。

教学思路:

1.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们发现今天的教室有什么变化吗?(墙上到处都挂上了蔬菜饰品)感觉怎么样?(清鲜、自然、和谐)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墙上的挂饰(工艺品、绘画作品)。你们看有红色的辣椒、绿色的瓜果……好一个田园风光,你们是否感觉到自己置身于“农家乐园”之中呢?

(2)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喜欢这些蔬菜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做蔬菜。

2.合作探究。

(1)讨论交流,探讨方法。

看看、摸摸·,感受这些蔬菜的不同外形、颜色、质感。

想想、议议,这些蔬菜选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出来效果更佳?,

(2)直观演示,学习做法。

教师以“丝瓜”为例,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更直观主动地学习,具体操作程序为:

首先确定对象(丝瓜),分析丝瓜的外形特征(细长,有线形条纹),再请学生帮忙从他们身边选出合适的材料做丝瓜紫砂泥),瓜叶和藤(彩色纸、塑料丝)。最后请两名学生协助老师运用搓、捏、接、压、刻、画、剪等方法做出外形生动、色彩逼真、质感强烈的“蔬菜丝瓜”。(为了使作品更具有艺术美感,组合作品时可根据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组合原理。)。

(3)简要归纳,总结方法。

确定对象尸—找出特征——选择材料——创设作品。

3.导练自创。

(1)小组讨论,拓展思维。

引导学生观察收集到的材料,根据它们的外形、质感、想象准备把它做成什么?

(2)大胆创作,再现蔬菜。

结合材料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创作。(既可以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

(3)成果展示,交流评价。

①讲解作品的构思、制作方法。

②交流、评价他人作品。(外形是否生动,颜色是否逼真,质感是否强烈?)

第四课买菜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从我们最熟悉、最常见的生活中提取的教学内容,但现在的孩刊]不一定都熟悉这个每天每个家庭都得干的家务事。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在家是独生子女,很少到菜场去感受那热闹的气氛,很少听到小商小贩们各具特色的叫卖声,很少看到摩肩接踵的顾客争着挑选新鲜蔬菜的情景。如何上好这节课?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小小菜市场”的情境,让他们试着走进生活,去观察,去体会,去感悟,以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让课程真正地为他们服务,让他们把生活中有滋有味的画面能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菜场买菜和卖菜的一些常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2)操作目标:学会合理使用各种废旧材料,创作出生动、精彩、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菜场的热闹气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画速写收集素材,通过仔细观察后能默画一些买菜卖菜的“特写镜头,,。

教学难点:

画面线条疏密的处理,各种废旧材料合理的运用,原汁原味地表现生活。

课时建议: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相关图片资料、色纸、废旧材料及彩色铅笔、水粉色、电子秤和手秤各一个。

学生准备:带一些自己喜欢的菜;色纸、各种废旧材料及彩色铅笔、水粉色。

教学过程

1.录像导人。

让学生观看早晨菜农进城,他们熟练地在摊位上摆菜整理,买卖的各种喧嚷……画面上又出现了拎着菜篮的大爷和大妈们,他们精神抖擞地走到菜摊前,熟练地挑选着新鲜的蔬菜,大声地和小商小贩们讨价还价……教师此时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买菜。(板书:买菜)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体验买菜的乐趣。

2.启发谈话。

(1)你刚才看到了哪些蔬菜?说说这些蔬菜名称及味道,它们有哪些营养价值?你还看到了哪些荤菜?你喜欢你爸妈买什么菜?

(2)淋观察到菜场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摊位是怎样分布的?去买菜的主要是一些什么年龄段的人?买菜的人和卖菜的人表情、神态怎样?有哪些动作?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3)平时有没有跟家长去过菜场?去过的同学请讲讲有什么体验和感受?

3.欣赏分析。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蔬菜,并且学会了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形状,颜色和不同质感的蔬菜,有的同学还专门到菜场去买菜,和商贩讨价还价,感受了菜场的热

闹和喧哗。经过细心观察,精心筛选,他们选择了最富有代表性的场面,合理地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原汁原味地表现了热闹的菜场。你们瞧,他们创作的作品多么生动啊!

(1)这一幅作品画面的主人公是一位老奶奶,她卖的蔬菜品种可真多呀!茄子、黄瓜、白萝卜,应有尽有,又新鲜又水灵。她好像正在算账呢!看她笑眯眯的脸,可以想象她今天的收入一定不错。这幅画构图合理,色彩鲜艳,画面饱满,材料主要采用了色纸、麻袋、彩色铅笔、水粉色,还运用了剪、撕、贴、画等技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2)同学们,下面还有几幅学生作品,请同学们欣赏分析一下。

4.创设情境。

(1)同学八人为一组,拿出自己所带的菜,逐一展示实物:辣椒、黄瓜、卷心菜、茄子等等,摹拟菜场里菜摊摆菜的模样,把`菜按品种进行分类摆设。

(2)各小组选派两名同学卖菜,一部分同学可到各自喜欢的菜摊前“买菜”,体验买菜的感觉。另一部分同学可带着速写本四处观察;感受“小小菜市场”的气氛,看看哪个菜摊的菜品种最多?卖菜的和买菜的“叔叔阿姨们”交易时是什么样的表情、动作?练习画速写,收集素材。

5.导练自创。

(1)小组讨论,拓展思维。

小组交流刚刚收集到的素材,引导同学整理刚才画的速写,构思、构图时要考虑到各种废旧材料的选择。突出主题。

(2)巧手组合,创作佳作。

选择生动、有趣的买菜镜头进行勾画,合理地使用废旧材料粘贴,收拾整理。在表现菜场整体气氛的基础上,注意细节的刻画。

6.展示评价。

作品欣赏:

a●自评:(1)谈自己的构思创意,如是否创意独特、想象奇妙?(2)评自己画的蔬菜哪部分好看,最精彩?

b.互评:我觉得谁的作品画出了菜场的喧闹气氛?材料运用合理?我认为哪些同学的作品需要改进?如何改进?

c.师评:作品是否主题鲜明,色彩运用得当,画面构图是否饱满,是否原汁原味地再现。

7.拓展延伸。

买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了,它看似简单实际很有学问。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要去菜场感受、体验。平时要注意观察,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素材,我们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素材。同学们有时间、有机会可以带上速写簿到菜场去画画速写,画完速写后还可以买回一些菜,减轻爸爸妈妈负担。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第五课蔬菜的联想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蔬菜,学生的认知程度较高。将学生常见的物品引入到美术教学内容中来,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的教学内容,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创新各种教学方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蔬菜的联想》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观察蔬菜的形状和颜色,并根据其特点加以自由联想;通过拼凑等方法,创造出新奇有趣的新形象。这个内容题材新颖,形式活泼,既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又锻炼其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激发其创作欲望,多种方法融为一体,综合运用,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教授本课时,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框框,尤其是在启发联想时,要积极鼓励,让学生借助这些蔬菜大胆想象,赋予蔬菜以人的打扮、人的动作、人的表情等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思想都能自由地翱翔。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在讨沦、表演、制作的各种活动中,充分认识蔬菜的大小、色彩、形状和质感。

(2)操作目标:让学生借助新奇的想象,通过摆放、拼接、切挖、组合等方法,表现不同的艺术造型。

(3)情感目标:通过蔬菜联想的创作,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发挥艺术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解蔬菜外形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索、研究,从蔬菜的形状、大小、颜色、质感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联想,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制作新奇的蔬菜造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蔬菜的各种造型,通过摆放、拼接、切挖、组合等方法,塑造出奇特多样的艺术作品。

课时建议:1—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数码相机、蔬菜实物作品、刀、剪、牙签等。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几种蔬菜,刀、剪、牙签等用具。

教学过程

1.兴趣导人。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

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要不要?

生:要。

师:(出示一只紫茄子)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蔬菜吗?

生:茄子。

师:(将茄子放进讲台抽屉)大家数三下,茄子就会变。

生:一、二、三!

师:变(拿出事先做好的用茄子制作的企鹅)!大家看,茄子变成了什么?

生:企鹅。

师:对。大家如果也想表演这样的魔术,那就和我一起来学习《蔬菜的联想》

(板书)。

2.组织观摩。

一是观摩蔬菜实物,可以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蔬菜的外形、大小、色彩、气味以及触摸上去的感觉等。

二是观摩蔬菜作品,重点观察普通的蔬菜是怎样变成鲜活的艺术形象的。

3.联想竞赛。

师: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桌上都有一堆蔬菜,,我们先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些看似平凡的蔬菜里边,到底蕴藏着哪些美,它到底能和我们生活中什么可爱的形象联系起来呢?

组织学生先个人观察,再小组讨论并展开联想竞赛。然后,各小组派代表阐述联想成果。

组织欣赏书上的联想作品,激发兴趣。

4.实物创作。

师:看过别人的联想作品,你的心里有谱了吗?怎么样来创作?

生:观察——联想——制作。

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多件作品。可以使用你喜欢的任何一种蔬菜进行单独创作,也可以将多种蔬菜组合进行创作。

第六课综合版画

教材分析

综合版画也是一种“间接型”的绘画形式。它利用拼贴、刻线、撕揭等技法,融合各种肌理的什物材料,综合在同一印制底板上,表现出更活泼、更奇特的艺术效果。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技法,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包括特殊肌理的材料)去表现,鼓励学生去发现,凭自己对材料的认识和感觉来进行造型。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则是造型的过程,让学生感悟不同的材料产生不同的特殊肌理效果,在体验造型愉悦的同时,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制作综合版画的兴趣。

综合版画的特点是制作简单、易学,费用低廉,而效果奇特。学生通过画、剪、贴、刻、印的过程来完成,培养眼、手、脑的协调性,所以很适合学生学习制作。综合版画制作能产生出入意料的印刷效果,往往使初学者为之兴奋,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感。综合版画创作对学生的绘画能力、手工制作能力是一种综合锻炼。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综合版画的特殊美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了解综合版画的有关知识。

(2)操作目标:初步掌握综合版画的制版与印刷,开拓学生对艺术形式领域多样化的认识,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幅综合版画。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制作底版,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同的材料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内容

通过了解掌握综合版画的制版与印刷的方法,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与创作欲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创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综合版画知识,掌握综合版画的制作方法,体验“造型·表现”过程的乐趣。

教学难点:

如何选择制作材料及表面肌理的处理,大胆尝试,互相探究。

课时建议: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展台、图片资料、若干废旧材料、剪刀、固体胶(或乳胶)油墨、滚筒(或压印机)、底衬纸。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材料(如绒线、纱布、麻袋片、棉线、瓦楞纸、窗纱、树叶、各种不同纸张等),图画纸、剪刀、刻刀、胶水或固体胶、油墨(或广告色、水粉颜料)、滚筒。

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请同学们看一段课前老师录制的录像片段(录像片要求:如何制作和拓印综合版画的过程及方法),通过录像欣赏导入,直接揭示课题。

2.讨论、交流、探究(启发、回答、小结)。

同学们刚才通过这段录像的欣赏,请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综合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为什么说综合版画也叫“间接艺术”?

(3)想一想,说一说制作综合版画的过程?

(4)制作综合版画在造型上必须要注意什么?

(5)制版时,你打算如何选择肌理材质及如何处理表面肌理?

3.体验、造型、表现(制作过程练习)。

综合版画,表现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表现风景、人物、动物和花卉等等,你准备表现什么内容?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1)构思。你打算表现什么内容?

(2)构图。注意怎样造型。

(3)制作。合理选择材料及用什么方法处理材料来制版,特别要处理好不同的材料产生不同的特殊肌理效果这一方面的问题。

(4)印刷。注意用纸、墨油、颜色及拓印方法。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制作,鼓励尝试新的方法,大胆创作,精心构思,巧用材料。表扬设计新颖独特、有见解的学生,鼓励制作过程有进步的学生,激发学生对制作综合版画的兴趣。

4.展示、评价、拓展。

(1)选出好、中、差的学生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同学们可以把今天所学会的制作综合版画的方法,教给其他爱好绘画的小朋友,让他们也来一起更好地保护环境,收集废旧物品,制作出效果出奇的作品来美化社会、美化生活。

第七课木版画

教材分析

这是一课比较典型的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练习课,主要学习木刻版画的基本知识及制作方法,并试图结合木刻形式的文学作品插图来强化教学活动,将木刻技巧与情感主题的艺术表现有机结合。

木刻是—个需要动手亲自实践才能有所收获的学习内容。教材首先就突出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教者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木版画创作画稿——制版——印刷的三个步骤,另一方面,要通过欣赏、对比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木版画在我国的悠久历史,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表现语言,感受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

(2)操作目标:学生在木版画创作实践中学习版画的造型方法,掌握木版画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根据木版画的特点,有创意地设计、制作木版画。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木版画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木版画的制作过。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木版画材料及工具、制作好的底版和作品;

学生课前查阅木版画相关知识。

●教学思路:

1.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自带材料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2.情境导人。

教师出示“藏书票”,提问:你们见过这个吗?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读书之人用“藏书票”来装点书籍,同样也对所藏之书寄托着一份珍爱之情。你们知道这种批量生产的“藏书票”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幅画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木版画。

3.欣赏分析。

我们一起来欣赏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木版画作品(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注意作品中的黑、白、灰和点、线、面的分布和处理。

(1)看到这些作品,你想说些什么呢?

(2)这些作品和我们以前画的画有什么不同吗?

(3)同学们想知道这些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4)老师今天带了一样东西(拿出底版)。

(5)版画是绘画的形式之一。它以板为媒介,画家运用刀和笔以及其他工具,在不同材料的板面上进行刻画,通过印刷可复印多份原作。

4.启发教学。

让学生亲自感受,将准备的底版滚上油墨让学生动手来印一张作品,激发其兴趣。

5.探究方法。

通过怎样的方法和步骤才能制作出一幅木版画作品呢?

(1)运用多媒体欣赏木版画的制作步骤,特别注意欣赏木刀在木板上留下的“刀味”。

(2)老师讲解怎样握刀,怎样刻直线、曲线,认识不同刀具所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和魅力。

6.自主练习。

制作木版画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起稿,这节课就让我们先在纸上起稿吧!

7.评价小结。

每小组先互评互选,选2-3幅习作稿,老师点评。

8.总结拓展。

第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木版画材料及工具。

学生准备木版画材料及工具。

教学思路:

1.实践练习。

(1)起稿。

把你想要表现的图案画成简要的线条稿或黑白稿。

木刻既可以用铅笔起稿,也可以用墨或水粉色起稿。

(2)刻制。

刻制时先以三角刀刻出木版画面上的轮廓边缘线,再交替结合使用圆刀,逐步刻出亮面。注意安全,用刀时左手勿置于刀前。

讲解教材中介绍的五种刻法,让学生说一说,哪一种才是安全用刀的刻法?

(3)上墨。

把以松节油调好的油墨,用勺子盛少许置于平底盛器上,再以油滚来回滚动使油墨均匀地粘于底版上。

注意要使版上的所有凸起部位都沾上油墨。

(4)磨印。·

把纸对准版面(使纸和版固定)。

(5)完成。?

磨印完毕后,局部地打开看一看,如没有印实,可以局部补上油墨,继续磨压,直到满意为止。

2.作品展示。

展示制作较好的学生作品。

3.总结拓展。

生活中的各种内容都是木版画的好素材,选择最喜欢的人、动物或风景进行木版画制作,注意它们的黑、白、灰和点、线、面的分布与处理。少儿版画的种类比较多,有吹塑纸版画、纸版画、石膏版画等等。

第八课印花布

教材分析

上节课已经了解了木版画制作的方法,本节课让学生学习木刻如何印到布上,了解另一种拓印技巧并掌握印花布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引导学生对中国民间工艺的兴趣。

(2)操作目标:用上节课学习的木版画底版来拓印花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拓印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拓印让学生感受印花布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审美意识,同时通过合作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学习内容

用木刻底版来拓印花布。

教学重点:

印花布制作方法,进一步熟悉木刻技巧。

教学难点:

花布的印染方法。

课时建议:1-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花布数块;与印花布相关的录像资料、图片资料、电教设备、演示用品。

学生:油画棒、颜料、排笔、画纸及手工制作用具。

教学思路:

1.组织教学(课前检查准备情况)

2.导人新课。

欣赏印花布的美。

示范印染花布,了解印花布的制作过程。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漂亮的印花布是怎么印出来的吗?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些花布,所以前几天我特地去学了学,现在我就来试一试,看看自己学会了没有,同学们也要看仔细了,比一比谁最先发现里面的秘密。(出示材料)示范做法。

提出简单要求。

师:我知道同学们也一定都想来试一试吧?

3.欣赏分析。

(1)你知道墙上挂的是什么布吗?

(2)你能看出布上有什么图案吗?图案造型有什么特点?

(3)你知道这些图案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人们把这些图案印到布上呢?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1)印花布图案形象单纯简练,多用点、线、面组成,层次分明,色彩对比强烈。、

(2)印花布多运用寓意美好吉祥的传统图案,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讨论后,教师播放印花布的工艺制作录像资料,并引导学生根据工具材料及画面效果、快捷程度,找出适合的表现手法。

(1)简要回忆印花布的制作方法;

(2)教师制作印花布。

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注意:

①先构思好图案内容,再用白油画棒用力均匀打磨;

②颜色要一次调足,避免深浅不同;

③刷颜色时笔触要方向一致。

4.探究方法。

仿制小幅印花布一块。

提示:注意花纹的整体布局,要像是从大块布上剪下的一样。可用一大块布剪成两份。

让学生观察布边的图案。练习时学生可参考教室周围的花布图案,也可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图案,鼓励学生根据印花布的特点自己设计新的图案。

5.启发教学。

欣赏传统蓝印花布所制成的用品:包括服装、围裙、门帘、被面、围嘴等实物或幻灯资料。

6.制作练习。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力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底板上。

(3)印刷。

铺上布或纸后用白蜡烛或油画棒均匀地打磨。

(4)上色。

涂色时,要一边涂,一边用软纸将涂在蜡上的颜色吸去。让学生观察布边的图案。练习时学生可参考教室周围的花布图案,也可参考师提供的资料图案,鼓励学生根据蓝印花布的特点自己设计新的图案。

7.评价小结。

各组的印花布样互相展示,交流心得、评出最佳图案设计组及最佳制作设计

组。

老师肯定他们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勇敢的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周围的同学,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

第九课向动物朋友学习

教材分析:

动物不仅是人类的朋友,还是人类的老师。本课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熟悉动物的特异能力和生理习性,加以观察、研究,大胆科学地联想,进行模仿、发明和创造,并用绘画形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仿生学的独特见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丰富有趣的资料,结合学生的各种知识,拓展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运用仿生学的科学原理,启迪和帮助学生具体了解几种与动物相关的人类发明,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科学地创造。

(2)、操作目标:通过人类的发明或自己的想象,画出合理有趣的画面,增强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教育学生保护自然界的动物并与动物交朋友,增进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学习内容

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动物的精神,让学生运用仿生学的原理,观察;认识和利用动物的特异能力及生理习性,综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展开联想,以美术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未来世界的设计发明。

教学重点:

掌握仿生学的科学原理,了解前人的发明创造,结合有关动物的生理习性,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拓展学生的思维,绘制一幅受动物特异能力启示的仿生学画面,增强学生勇于创造的意识。

课时建议: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录像带(介绍仿生学发明的资料)模型标本等;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用的绘画工具,准备前人以仿生学进行发明创造的故事。

教学思路:

1、直观导人。

出示螳螂的标本和木工用的锯子及老鹰展翅的标本和滑翔机的模型,让学生寻找两者有哪些地方相似,引出“仿生学”这个名词,由学生自己下“定义”。揭开课题:向动物朋友学习。

2.教学新授。

(1)打开书本,欣赏图片,讲一讲各种发明创造的启示来源。

(2)小组交流,以仿生学进行发明创造的故事。

(3)小组讨论,探究人类在未来的世界里还能模仿哪些动物发明、创造些什么呢?

(4)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结果。

(5)播放仿生学发明的资料片,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丰富的想象意识。

3.绘画练习。

同学们通过欣赏图片,小组讨论交流,观看录像片,懂得了人类为什么要向动物朋友学习?了解了人类模仿动物进行的一些发明创造。下面请同学们把你想象中的发明创造用绘画的形式大胆地表现出来。要求把发明创造和相关的动物画在一幅画中。

4.评价小结。

(1)每小组展示2—3幅作品。由自己先介绍作品的创意,再进行互评。

(2)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和画面最新奇的作品。

第十课画人物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前面的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人物,对人物画已有一定的造型基础和写生能力,本课就是让学生观察研究,系统地认识人物头和身体的比例关系及基本结构,进一步研究人物的神态特征、姿势和底纹,画出一个个生动优美的人物形象,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人物造型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到人物的动态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分析,系统认识人物头和身体的比例和结构。

(2)操作目标:让学生观察人物的各种姿势,运用正确的人物比例关系,抓住人物的神态特征,掌握正确的写生方法,画出个性生动的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人物写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情感。

学习内容

让学生欣赏书中的大师作品和学生作品,感受人物画之美,了解人物写生的基本表现方法,在写生人物时要锻炼自己的眼睛,学会观察、细心体会、大胆取舍,用生动有力的线条去表现人物。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头和身体的比例关系及基本结构,抓住人物的神态特征,画出个性生动的人。

教学难点:

人物各种姿势的表现:注意颈、腰、四肢关节等部分的弯曲变化,线条的疏密、轻重的表现。

课时建议:1-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姿势的人物写生作品、较软铅笔、木炭铅笔、速写纸等。

学生准备:各种姿势的人物照片、较软铅笔、木炭铅笔、速写纸等。

教学思路:

1.情境导人,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谜语:“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学生揭示谜底:“人”。教师导人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画人物。

2.欣赏作品,初步感知。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书中的人物比例图,让学生观察说出头和身体的比例:成年人大约是站七、坐五、盘三半,十岁左右的孩子大约可高于五个头。(提醒学生在写生时,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过于拘泥于比例关系。)

看看自己带的人物照片,进一步巩固头和身体的比例关系,并说出人物的结构:头部、躯干、上肢、下肢。

欣赏大师和学生作品,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研究这些人物画是用何种形式表现的,讨论总结:线造型人物,线面结合造型人物。

3.指导学生,绘画人物。

(1)教师示范(请学生做模特)。

a.大致确定人物的基本结构及比例关系。

b.根据动态特征,以较轻的笔触,简略勾出人物的形体结构。

c,细心观察、用线肯定、注意轻重、虚实变化、深入描绘。

d.整理画面,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刻画一个形象生动的人物。

(2)分组写生。

a.帮助各组摆好模特造型,或站、或坐、或蹲。

b.帮助学生选好写生人物角度,让学生了解到可从正、侧、俯、仰等不同角度去观察写生,同一种姿势可以换几个角度来画。

c.指导学生在注意人物比例结构的同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用笔肯定,画出大关系,注重神态特征,不要拘泥于小局部。

d.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其造型能力,根据画面需要,可适当增减,不要面面俱到,力求画出形象生动的人。

4.展示作品。

展示学生写生人物作品,并说出自己写生的感受,.让大家猜一猜作者画的是谁,让学生推荐好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表现力强的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生人物画的热情。

第十一课人物装饰画

教材分析

人物装饰画是人物画单元的第2课,学生在掌握人物写生基础上学习人物的装饰。欣赏民间艺术家和画家的作品,借鉴他们的表现手法,不要拘泥于点、线、、面的装饰处理。学生可以把图片资料和自己的写生画变成装饰性的人物作品,可以作头像的变形,也可以作全身人物或群像的装饰画,甚至可以在作品上添加其他材料,让学生充分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民间艺术家和画家的作品,借鉴他们在人物装饰画上的表现手法。

(2)操作目标:把图片资料和自己的写生画变成装饰性的人物作品。

(3)情感目标:学生在自由创作人物装饰画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依物(人物)联想,创作出有个性的人物装饰画。

教学难点:

能巧妙地把点、线、面的知识运用到人物装饰画中。

课时建议: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民间艺术家和画家的作品。

学生准备:上一节课的人物写生作业以及水粉色、水彩笔或彩纸、废旧材料等工具。

教学思路: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人物写生的内容,揭示人物装饰画课题。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人物》一课,通过仔细观察,互做模特,同学们画出了不同姿态的人物。这些人物造型准确、比例适中、个性鲜明。但有些同学感觉到人物写生受到人物形象、比例、姿势等因素的约束,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欲望。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揭示课题,板书《人物装饰画》

2.欣赏分析,找出不同。

老师带来毕加索不同时期的两幅作品,请同学们仔细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

(1)画家早期的人物写生作品: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从小就是一个天才儿童,在家乡巴塞罗那学习绘画期间,就已经精通各学院派画家的技法,他的人物绘画线条流畅,表情生动!形神兼备,充分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2)画家创立立体主义后的绘画作晶:画家在26岁时创作《亚威农少女》,被公认为是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它不再从解剖、分析对象人手,而是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形象,并且采用实物拼贴的方法,使艺术贴近平凡的生活。毕加索曾说:“我要按照我的想象来作画,而不是根据我所看见的。

(3)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初步了解人物装饰画的特点。

3.学习民间,借鉴创新。

欣赏古老岩画,汉代画像砖,民间绣品,剪纸中的人物装饰画的表现手法。并引导学生把点、线、面的装饰方法运用到人物装饰中,述可以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来装饰人物。

(1)古老岩画:岩石上的人物,用点、线、面作了装饰性处理,显得很有“现代感”。

(2)汉代画像砖:人物造型古朴,简练,讲究对称。?

(3)民间绣晶:中国民间绣品上的装饰人物,图案秀丽,造型可爱,形象传神,绣工细致。

(4)剪纸:大部分出自世世代代不知名的农民艺术家之手,种类有戏曲人物,鸟虫鱼兽,还有对农村现实生活的描绘等,这些作品构图饱满,造型生动,浑厚中有细腻,纤巧里显纯朴,把它贴在纸窗上,透过户外阳光的照射,分外玲珑剔透、五彩缤纷,显得特别的鲜灵活脱,具有一种欢快、明朗、清新的情趣。

4.创作实践,合作交流。

根据上节课人物写生的作业或者是图片资料进行人物装饰画练习。可以两位同学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

5.提倡平等,师生互评。

老师的评价不能作为惟一的衡量标准。学生间的互评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彼此间的交流更能促进作品的完善。教师只有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十二课水墨人物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与前两课共同组成人物画单元,都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所不同的是表现人物形象听采用的艺术手法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也是各有侧重。在水墨画的教学中,水墨人物画的难度是较大的,但本套教材从一年级就循序渐进地安排了水墨画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学生已有一定的水墨基础,本课的前两节课又分别介绍了人物的比例结构以及如何用装饰化的手法表现人物形象,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水墨人物画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之一,让孩子学习国画是弘扬民族文化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审美品位和整体素质。传统的国画学习方法就是临摹,由临摹人门再创新,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体验水墨作画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水墨表现人物形象为切人点,让学生在水墨交融的韵味中尽情挥洒,自由创作。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水墨人物画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传统美学的思想,以水墨为载体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学习、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了解水墨人物画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体验水墨人物画的精神气质以及情感的表现,注重笔墨的艺术趣味。

(2)操作目标:努力掌握水墨人物表现技法,注重以线造型、骨法用笔的基础训练,遵循水墨人物画的艺术规律,进行较完整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水墨画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水墨人物画的热爱之情,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水墨造型语言,表达人物形象,提高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水墨这一特殊艺术形式表现人物的神情气质,体验笔墨技法与人物结构、动态、神情的关系。

课时建议:1-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图片,描述自己特征的文字内容,古典音乐以及示范用的水墨画工具。

学具:自己或父母的照片,笔、墨、宣纸等水墨画工具。

教学思路:

1.比赛导人,激趣揭题。

师生同时用毛笔蘸水和墨在宣纸上随意画上一些点、线、面,比一比谁的画面变化丰富,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丰富的变化。通过师生同台比赛的游戏形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笔墨工具的特性,体会丰富的笔墨变化。

播放视频,依次出现一些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人物画,配合古典音乐,渲染整个课堂气氛。

组织学生讨论:你可以看出刚才的画是以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表现人物形象的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为什么喜欢?通过小组探讨,学生进一步明确水墨人物画的笔墨、色彩、构图方面的特点。

2.对比欣赏,尝试画法。

猜:出示描述一位学生外貌特征的精美卡片,激发学生获取卡片的愿望,并用文学语言描述他的特征,请学生猜一猜是谁。

议:评一评这位同学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赏:出示用各种美术形式表现这位同学的作品,请学生对比讨论如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这位同学的神情。

画:学生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同学的头部。

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通过学生作品的评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水墨画形式表现人物形象的特殊要求。.示范欣赏,掌握画法。

教师当堂示范大写意水墨人物画,并在示范过程中强调水墨人物画的技法特点,在评价老师作品时引导学生说出构图、墨色等技能知识。通过此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水墨人物画的兴趣,使学生明确技法常识。

对比欣赏大师和儿童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充分认识水墨人物画法的多样性,在进一步明确画法的同时消除对用水墨画形式表现人物形象的畏难心理。

4.水墨画表现人物,展示评价作品。

小结激趣:你们准备画谁?你准备怎么画?

在学生绘画时,教师注意突出过程性评价,随时发现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并进行点评,明确画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最终的评价过程以小组推荐——小组自评——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找出作品优点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不足;找出特征最准确,动态刻画最生动的作品;讨论谁画的人物的情感世界最丰富;谁的作品和大师的作品最接近。

5.总结拓展,课后延伸。

水墨人物画在其演变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了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从古到今,我们的水墨人物画在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技法和风格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后探讨比较古今水墨人物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变化,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十三课表现动态(一)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继《水墨人物》后,本册教材中第二次涉及人物表现的内容。旨在从同学们喜爱的各种活动人手,通过对各种人物动态的欣赏、思考、观察、讨论等活动,体会和观察人在活动时的动态规律,使学生对各具形态的动态特征有所认识,并描绘出传神的动态形象,以表达自己对动态人物的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本课要求学生观察动态对象,捕捉动态特征,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概括力及大胆的表现力,练就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与表现美的双手,引导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体会和观察人在活动时的动态规律,从中提高他们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2)操作领域: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活动中的人物姿态。

(3)情感领域:通过充满童趣的人物动态表现,感受生活的乐趣,激励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动态美、创造动态美。

教学重点:

活动中人物姿态的表现

教学难点:

人体关节部位的转折变化及生动、准确地表现人物动态。

课时建议:1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