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修改版

大学语文修改版

大学语文修改版
大学语文修改版

1、《民贵君轻》(论说文)

理解部分:

1、出自《孟子》,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孟子的民本思想。(考出处、默写)

本文6段文辞,都是直接阐发民本思想。

2、《孟子》:儒家学说经典,主要记载孟子言行,由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编纂而成。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即今山东邹县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学说,是孔子后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4、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创始人),孟子、荀子(孔孟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语录体)→《孟子》(章节体)→《荀子》

5、本文艺术特点:语言流畅、文采斐然、且善于用喻,说理深刻、给人以剧谈雄辩之感。

6、孟子的文章特点:1、善于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辩论方法,

2、善用比喻

3、运用排偶句说理

4、富有气势

7、孟子在文中表达的政治主张有:施仁政、行王道、长幼有序

8、孟子的民本思想在文中主要体现在:

1、批判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挥霍、无视人民利益。

2、强调人民的生存权,必须保证百姓“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

3、强调统治者首先必须获得民心,并进而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石破天惊的观念。

4、强调主政者应设身处地为民着想,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把民本思想升华到一个相当自觉的政治道德境界。

2、《冯谖客孟尝君》(记叙文)

理解部分:

1、本文出自《战国策》

2、《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长书》等,西汉刘向整理编订,分12国策、33篇。由刘向定名,属国别体杂史著作,也是古代一部优秀散文集。

《战国策》1)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2)成书于秦代,出自战国中晚期各国史官之手,政治、外交、军事方面的写实。

3)主要写各国谋士的论辩和行动,体现了纵横家们的思想内容,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3、战国四公子(以“养士”著称):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

4、狡兔三窟——1)薛地市义,百姓拥护(市义)

(考出处)2)恢复相位,齐君重用(梁王虚上位往聘)

3)立宗庙于薛,根基巩固

◆区别:《秋水》三成语:井底之蛙、贻笑大方、望洋兴叹

5、冯谖的形象:不甘屈居于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采取的描写手法:欲扬先抑,层层深入)

孟尝君的形象:宽容大度,礼贤下士,胸怀宽广

6、本文的艺术特色:1)主要采用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手法。(对比《五代史伶官传序》,采用的是欲抑先扬)

2)采用了反衬手法,让孟尝君与冯谖形成对照,使冯谖形象更加突出。

7、冯谖第一次弹铗而歌的理由是食无鱼,第二次的理由是出无车。

1

2

3、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散曲、小令)

理解部分:

1、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朝人,尤长于散曲,元代著名散曲家。但不属于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2、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3、意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把百姓命运作为观察历代兴亡的着眼点,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把丰富的历史内涵与作者关注现实,同情人民的伟大情怀浓缩在既高度概括,又警策动人的重复咏叹之中。

4、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本文艺术特色:1)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凝练,概括力强。

2)寓情于景。

6、曲子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

7、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

散曲的特点:通首同韵,句句押韵,不能换韵,可用衬字。

4、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杂文) 理解部分:

1、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

1918年用笔名“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原名周樟寿→周树人,字:豫山→豫才

小说集:《呐喊》《彷徨》

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体现其深邃的思想

2、这是一篇驳论文,驳的就是论点。

文章在论证方式上用了驳论点的方法,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论点的驳斥,最后得出深刻的结论。

沿着: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的发展逐层推进论述

他信力:地大物博、国联、求神拜佛

自欺力的表现:信地、信物、信国联

3、鲁迅在文中列出的代表中国的脊梁的人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4、本文艺术特点:1)寓逻辑性于形象中是本文艺术特色之一。主要表现在比喻形象、语言形象。

2)文章驳论的同时,又有立论,破立结合,论证严密。

5、题目:鲁迅的哪篇杂文善于“条分缕朽、层层论证”,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深刻的结论? 答:《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6、“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即自我欺骗,引号的作用:强调。

表现“自欺力”是作者模仿“自信力”造的新词。

7、正史:即二十四史

(考单选多选,不出分析)

拟人,寓情于景

3

5、《五代史伶官传序》(史论)

理解部分:

1、本文是人物传纪前的序文,也是一篇史论,出自《五代史?伶官传》的序文。伶官:古代宫廷的乐官。

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尤以散文著称。

欧阳修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

2)其文章主张“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在散文、诗、词、评记方面有很高成就

3)唐宋八大家之一。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3、本文的警示意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本文重要的史学论点)(考出处、中心论点) 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鲜明对比映衬。

4、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的史论,以历史事实为论据,先扬后抑

5、“满招损,谦得益”此句出自于《尚书》。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考出处)

6、本文的艺术特色:1)欲抑先扬(对比《冯谖客孟尝君》,采用的是欲扬先抑)

2)论据典型有力

3)文风雄健而有气势,行文跌宕顿挫

本文的主要表现方法是对比。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

理解部分: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爱国词人

◆ 区别:陆游,南宋杰出爱国诗人(写诗最多)

2、稼轩词的特点:擅长用典,大量运用比喻,“以文为词”,借用典故

辛词的特点:题材广泛,意境深远,手法多样,善于用典

3、南宋豪放词派的主要代表:雄奇豪壮,苍凉沉郁的风格。

本词的特征:善用比喻、拟人、象征性联想

4、问三个人各表什么?对应句子、典故、思想感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张翰弃官归乡→表思乡之情 (张翰,西晋人,字季鹰)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借许汜为刘备所羞→表不谋私利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借桓温感叹→表岁月蹉跎,功业无成 (典故出自《世说新语》)

5、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此句表明作者不愿归隐的心声

6、本词中写景的手法:1)比喻:玉簪螺髻

2)拟人:献愁供恨

3)象征性联想:“落日、断鸿”等使人易生国势衰弱,身世孤危的联想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抒情手法:1)借景抒情 2)借写举动抒情 3)借典故抒情

(不考阅读)

7、《赞美》(现代抒情诗)

理解部分:

1、本文写自40年代

2、穆旦,中国现代“九叶诗派”的著名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以胡风为代表的七月诗派在国统区活动

3、“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本诗的诗眼所在,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主旋律(考出处)

4、比较两文对祖国的思考

穆旦《赞美》:奋起、反抗、破坏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奉献、建设、牺牲、希望相同点:都是从追溯祖国历史开始,写经历、苦难、不幸、追求、反抗

异:穆旦更多包含觉醒、抗争;舒婷则偏向探索、追求。

5、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诗人赞美祖国、赞美人民、赞美土地、赞美不屈的民族,以“沉雄”而急切的心情欢唱着“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高昂颂歌,流露出诗人对历史耻辱的悲悯,对民族灾难的痛苦,对人民力量的崇拜。

6、本文的艺术特色:1)具有“使诗的形象现代化”的特色

2)利用繁复的句式、反复的咏叹

3)意象繁密朦胧,情思深奥晦涩

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现代抒情诗、朦胧诗)

理解部分:

1、舒婷:当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双桅船》(第一部诗集)、《会唱歌的鸢尾花》

2、本诗以柔婉细腻的笔法,通过多组意象的组合,抒发了经历“文革”动乱的一代,祖国深厚真挚的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祖国富强起来的殷切心情。

“‘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象征着历史的祖国美好希望一再失落

“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象征历史的祖国艰难地负重缓行

“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都是象征着历史的中国负重缓行的意象

“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都是象征着新时期中国正在兴起的意象

5、本文中心思想:抒发了经历了文革动乱一代对祖国深厚真挚的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祖国富强起来的殷切心情。(互问)

6、本文的3个意象:1)隧道:贫困落后的祖国2)飞天:痛苦的希望3)蛛网:苦难的历史

7、文章形成一种逐层演进的关系,抒情主人公“我”的情感也随之由冷到热,由抑到扬,最后达到高潮。

8、本文的抒情方法:借象征抒情,用以强化爱国激情的修辞手法:反复

本文的艺术特点新颖传神的意象运用,情感逻辑线索清晰。

4

9、作品中“我”的多重化身:1)抒情立体2)年青一代3)作者本人4)历史中国的化身5)新时期中国的化身

“你”指祖国

10、本文中四个情感层次的顺序是:蜗行——希望——黎明——沸腾

9、晏子对齐侯问(记言性质的文言散文)

理解部分:

1、本文出自《左传》

2、《左传》:1)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春秋左传》

2)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其书可以定为中国史学上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3)以鲁国为主体,记载了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经济,堪称先秦叙事性散文代表作,是部

优秀的文学著作

区别:《左传》编年体史书,《战国策》国别体杂史,《国语》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史记》纪传体通史

3、本文两处引用《诗经》的句子

1)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

2)故《诗》曰:德音不瑕。

4、本文从国家政治角度,论证“和”与“同”的本质区别。晏子认为,君臣之间的“和”,不是不分黑白、混淆是非的和稀泥,而是要承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不同意见的合理性。君可则献其否,君否则献其可,君臣之间,应允许存在不同看法和不同意见,在彼此充分发表各自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和”,才是国家政治的应有状态和理想境界。而“同”则相反。“同”否定不同,回避矛盾,不允许不同意见、不同认识的存在及发表。如梁丘据之同于齐侯,乃是为利益驱使谄媚君王,不说真话实话,影附响随,以保持表面上的一致。这不仅表明臣僚人品的低下,也容易助长君王的专制思想,这样的“同”,与“和”是有天壤之别的。

文章以厨师和羹与乐师操琴的双重比喻反复论证主旨,说理形象生动,使人易于感知和接受,也使所论显得精辟透彻,富有哲理启迪。

5、什么是“和”、“同”,两者的本质区别

“和”:指承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不同意见的合理性

“同”:指否定不同,回避矛盾,不允许不同意见、认识的存在、发展

6、为什么说“和”、“同”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态度?

“和”:指出对方不足,使其更完备,希望国君能把国家治理好

“同”:曲意迎逢,依附国君,给国家带来伤害

7、这段文字的启示:1)治国,推行政变的时候,应采取不同的意见,不能偏听阿谀之言

2)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听取不同意见,不能偏听赞美的话

8、本文说理手法:比喻、生动形象、引证(双重比喻反复论证,说理形象生动)

本文艺术特点:1)双重比喻,反复论证

2)说理形象,论证精辟透彻

3)语言精当,富有哲理

10、召公谏厉王弭谤(文言记叙文)

理解部分:

1、本文出自《国语》。

5

2、《国语》:1)又名《春秋外传》、《左氏外传》,历来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所撰。

2)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21卷,分八国记事(西周中期~春秋战国之交)

3、中心内容(中心论点):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阻止老百姓开口,其危害性大于堵塞河流流动)(考出处)

4、本文艺术特色:1)语言深厚浑朴,精辟机警,寓于哲理性

2)论说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和说理力。

3)运用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11、秋水(文言说理性议论文)

理解部分:

1、本文出自《庄子》诸子散文

2、庄子,名周,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他是老子之后道家主要代表,后世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既有合理因素,也有消极成分。(先秦时强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黑暗现实的人)

3、《庄子》又称《南华经》,道家学派的经典。

4、庄子文章特色:1)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文笔恣肆

2)词藻瑰丽,并多用寓言形式,善作连类比喻,富有浪漫色彩

5、本文通过寓言形式揭示了一个关键道理: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6、《秋水》以对话展开论述:由小到大,层层推进

写作手法:语言形式阐明观点

论证方法:大量比喻说明抽象道理

修辞手法:作者把大量的排比和反诘配合运用,造成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强化了说理的力量。

7、本文作用:启迪人们不可囿于个人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1)道家:清净平和,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以退为进)

2)儒家:关爱民生,积极入世,积极乐观(以进为退)

8、本文的成语:见笑大方(贻笑大方)、望洋兴叹、井底之蛙(考出处)

9、以对话形式展开的作品有《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秋水》

10、在《秋水》中,庄子认为人的认识所受到的限制有时间的限制、空间的限制、后天教育的限制

11、本文艺术特色:1)总体用寓言的形式,把抽象的哲理形象化说明

2)细微处有比喻,由小见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

3)用反诘、排比,增加气势,强化说理力量

12、容忍与自由(议论性杂文)

理解部分:

1、胡适:1)现代诗人、文史学者、思想家

2)率先从事白话新诗与文学史的写作,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一位主要代表人物

3)《尝试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 区别:郭沫若《女神》是第一部新诗集)

4)与陈独秀同时倡导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主要代表

2、本文反复说明的道理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中心思想、中心论点)

6

3、本文的艺术特色:1)论证逐层深入,视野开阔

2)本文善于运用例证阐述道理

3)将至理深意融化在平易的白话中,从自身经验说起,具有亲和力

4)言之有物,清楚明白

13、孔子论修身(语录性质的散文)

理解部分:

1、本文所选《论语》里的几则语录,其内容主要侧重在“增进学业”和“修养人格”两个方面

2、《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3、孔子拥护封建制度,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他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4、本文艺术特色:1)语言精美,富于哲理

2)虽是语录,却没有说教的特点,循循善诱,鞭辟入里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5、属于先秦诸子散文的有《秋水》《论语》《寡人之于国也》

14、离骚(骚体长篇抒情诗)

理解部分:

1、屈原:先秦时期的伟大诗人、爱国者、浪漫主义派诗人,我国古代第一位有伟大成就的诗人

作品:《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 刘向辑集屈原等人的作品为《楚辞》

2、本诗是自叙性的长篇抒情诗,这时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3、关于“离骚”这个命题之义有两种不同意见:1)“遭忧而作”说2)“离别之忧”说

4、诗人思想内容:1)有爱国主义思想,浪漫主义风格

2)作者执意改革政治以振兴楚国而不为君王所信任,揭露郡邪蔽贤的黑暗现实

3)作者追求、坚持高尚的道德操守而遭到“党人”的诬陷诽谤

4)作者深情地眷恋着祖国却一再受到排斥和打击

5、诗人人格:尽管备受冤屈,屡遭排斥,仍坚持操守,追求理想,以“九死不悔”的决绝态度,效法古圣先贤,为正道而献身。

6、本诗艺术特点:1)主观感情色彩强烈

2)大量采用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构成浪漫风格的三大要素

3)以香草美人作比兴象征

4)文采华丽,比兴象征

7、比兴手法有哪些?代表什么?

1)以佩带“江离、秋兰”等香草,表示博采众长,多方面吸取营养以增进才干

2)以“恐美人之迟暮”,表珍惜年华,要及时建功立业

3)以“众芳芜秽”,表人才的蜕化变质

4)以“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表坚持操守,经得住打击

8、本诗采用大量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辞华丽,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7

15、饮酒(田园诗)

理解部分:

1、陶渊明,字元亮,名潜,号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曾担任江州祭酒、镇年参军、彭泽县令。

是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是质朴自然、冲和平淡。

2、三层心态:虚静忘世——物化忘我——得意忘言(舍弃功名利禄——陶醉于自然——听凭直觉感悟)

3、为什么“心远”是全篇纲领?

因为归隐后的生活平静,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4、本诗的表现手法:融抒情、说理、写景与一体

抒情方法:直抒胸臆,借事抒情,借景抒情

5、本诗的艺术特色:1)语言质朴,富有韵味

2

16、前赤壁赋(文赋)

理解部分:

1、此赤壁位于湖北黄冈黄州赤鼻矶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豪放派代表,突破唐五代艳词藩篱

三苏:苏洵(父)、苏辙、苏轼,在诗、词、赋、文四方面都很有成就。

3、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4、本文表现手法:主客问答、抑客伸主(实质:代表作者思想从2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

两个矛盾:1)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

2)借主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

意象:江水、清风、明月

“景、情、理”有机结合,体现出理趣之美

5、本文思想内容:在悲乐转换之中,提出了“人生有何意义”这样一个哲理命题,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能忘却一时得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6、体裁:文赋,一种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文体,

7、望美人兮天一方:实指苏轼心中的君王,能为他平凡冤案

虚指:1)心中的美人、亲人2)操守的政治抱负,人生理想

8、本文艺术特色:1)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抑客伸主

2)写景、抒情、议论恰当运用,融合统一

3)骈句、散句交错运用,行文自然流畅。

8

17、念奴娇 过洞庭(中秋词,具有豪放派特征)

理解部分:

1、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爱国词人,其词多以抗金恢复为主旨,气势豪迈,淋漓痛快

上激东坡,下开稼轩的人是张孝祥。

2、中秋词,与其说通过月夜泛舟洞庭,描绘了自然景象的浩渺开阔,不如说是表现了作者自我人格的超拔高洁。

3、词中多处用典,用禅语,有诗句,化用苏轼《前赤壁赋》文辞意境,如从己出,艺术功力甚深

4、南宋“中兴”词人:辛弃疾、陆游、张孝祥、刘过、陈亮

5、上片:侧重描绘物境,以形象手段传达心物交融、天人同化的美妙体验

下片:侧重表现超拔高洁、处变不惊的心境

6、本词的艺术特色:1)物境与心境的融合

2)超现实的想象

18、我的世界观(演讲词,属议论文)

理解部分:

1、本文作者是爱因斯坦

2、文章开头就明白宣告,人是应当为别人而生存的——中心论点

3、爱因斯坦所谓的“猪栏的理想”的比喻:安逸、享乐。其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

4、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真正可贵的东西是:人格

5、本文艺术特色:1)思想深远而语言朴实

2)见解独到而态度谦虚

3)坦率自然又真情涌现

19、采薇(战争诗)

理解部分:

1、《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的源头,《楚辞》是浪漫主义作品的源头

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以后始称为《诗经》,

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

3、体裁:《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15国风160篇;雅:《大雅》《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颂:40篇《周颂》《鲁颂》《商颂》,用于祭祀

4、艺术手法:《诗经》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快;常用重章叠句,情致回环往复;多用比兴手法,意蕴丰富含蓄。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考出处)

6、表现手法:赋(铺排),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词)

7、本诗是一首以远戍归来的士兵的口吻写下的追求征战生活的诗篇,充分流露了远戍士兵思乡思归的深切心情

8、末节采用了“杨柳依依”“雨雪霏霏”2个意象,语言朴实,意境深幽。

9、本文艺术特色:1)语言朴实,比兴巧妙

2)重章叠句,一叹三咏

9

20、秦晋崤之战(文言记叙文)

理解部分:

1、本文出自《左传》

2、爆发的根本原因:秦晋两国要争夺中原的霸权

秦国“崤之战”失败的原因:春秋中叶,秦穆公为了插足中原,不仅不讲信义,背弃盟约,偷袭盟邦郑国,而且利令智昏,不听蹇叔对形势的分析预测,制订了“劳师袭远”的错误方针。

塑造的人物形象:蹇叔、弦高、先轸、秦穆公

3、本文讲述的三件事:弦高犒师、皇武子辞客、孟明谢赐晋公

4、人物语言的描述:绵里藏针、意在言外、委婉得体而曲折尽意(语言特色)

5、本文艺术特色:1)语言简洁,意在言外

2)通过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生动

3)脉络清晰,详略得当

6、成语:厉兵秣马出自本文(考出处)

7、描写哭师止秦袭郑的人物:蹇叔

秦失败的原因:1)劳师袭远2)以贪勤民3)出师不义4)背弃盟约

蹇叔去劝阻秦国袭郑的原因:1)劳师袭远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3)师之所为,郑必知之4)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21、世说新语(笔记体小说)

理解部分:

1、《世说新语》是文言小说的萌芽,不仅是志人体小说代表作,而且是“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

2、刘义庆,南朝人。

3、《过江诸人》以记言为主。典故:新亭对泣,楚囚相对。主人公:王导。行为、语言、细节描写(刻画王导的形象重点在于描写语言)

《雪夜访戴》以记行为为主。“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刻画王徽之的形象重点在于记叙行为)典故: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主人公:王子猷(名徽之,王羲之儿子)、戴安道。行为、语言、细节描写

《石崇与王恺争豪》以记事件为主。“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刻画王恺的形象重点在于揭示心理)

典故:流光溢彩、怅然若矣。主人公:石崇、王恺。行为、语言、细节描写、对比描写

人物的性格特点:1)王恺依仗权势,自命不凡2)石崇自恃豪富,不可一世3)两人奢侈无度,纸醉金迷4、本文的艺术特色:1)依附于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2)语言精练,含蓄典雅

3)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隽永

22、燕歌行(边塞七言歌行体)

理解部分:

1、盛唐诗人:边塞诗派:王昌龄、高适、岑参、李颀

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祖咏、储光羲

2、《燕歌行》选自汉乐府《相合歌辞 平调曲》旧题

10

3、高适,盛唐边塞派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以七言歌行见长。(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本诗思想内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长期浴血苦战的广大士兵则寄予深切同情。(写的是安史之乱平息后)

5、本诗可谓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军兵腐败之作,概括了唐军将士戍边生活多个方面:3个思想内容

6、修辞手法:借代、反诘、呼诰

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鲜明,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暗示唐军伤亡惨重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比喻思妇的眼泪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言外之意:指诗人期望及早平定虏敌,结束战争。

8、本诗艺术特色:1)诗风雄厚深广、悲壮淋漓

2)对生活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

3)对比手法的运用,深化了诗歌主题

23、锦瑟(七言律诗)

理解部分:

1、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其诗各体皆工,成就斐然,尤以七律最为突出,擅长写无题诗

初唐:陈子昂(四杰)盛唐:李白、杜甫、高适中唐: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晚唐:杜牧、李商隐

2、出自本文的四个典故:庄生梦蝶、望帝春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表现手法:典故、象征、比喻(三法兼用并举)

特色:属对工稳(即对仗工整)、造语清丽、辞彩斐然、声韵谐婉流转

4、本文艺术特色:1)语言凄清,意境含蓄朦胧

2)善于用典,并兼用比喻和象征

3)对仗工稳,声韵谐婉流转

24、水调歌头(借月怀秋的中秋词)

理解部分:

1、本文的作者是苏轼

2、此词在抒发怀念苏辙之情时,糅入了自己的政治感慨,着重展现了出世和入世、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从中透射出终归于热爱人生的旷世情怀,符合作者一贯

的生活态度。

3、古人传说,宋神宗读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叹曰“苏轼总是爱者”

4、本词艺术特色:1)想象奇妙奇逸,意境空灵蕴藉

2)借月抒怀,极富浪漫情调

3)运用典故、反诘等修辞手法

24、婴宁

理解部分:

1、蒲松龄:生于明清易代的乱世,贫困和黑暗的社会现实造就了他孤愤、狂痴的人生态度。都表现在《聊斋志异》中,其诗、文、俗曲今汇编为《蒲松龄集》

11

2、《聊斋志异》有500多篇,综合六朝志怪与唐传奇之长,借谈鬼说狐,曲折批判社会,表达理想,是中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

3、“婴宁”形象:1)天真烂漫,无所顾忌地痴笑

2)似乎全然不遁人情世故程度的娇憨

3)透过那个残忍的恶作剧表现出的狡黠

4、思想:作者确实有塑造“隐于笑”者的形象,甚而表现出老庄人生哲学的意图。作者思想中赞美、追求真性情的倾向不自觉地倾注到婴宁身上。

5、塑造人物的特色:把娇憨的婴宁与烂漫的鲜花映照来写,使“笑”与“花”成为少女天真个性鲜明的象征性因素。

25、声声慢(婉约词)

理解部分: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南北宋之交)

2、作者主要通过描绘种种深秋景物,渲染心中愁情(中心思想)

3、这首词表现了女词人晚年的处境、心情:

1)作者遭逢国破家亡,流落南方,又值丈夫去世,晚景凄凉,积累成浓重的哀愁

2)词中抒写的就是她孤苦无依时生活境况和几乎绝望的伤痛心情。

4、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多为闺情相思之作,后期大多抒写个人身世的哀痛、河山破碎的感慨

5、抒情方法:借景抒情。用以渲染愁情的景物属于残秋景物

艺术特色:1)运用叠字,加强了艺术表现力度2)以口语入词,朴实浅近又感情真挚3)描绘暮秋,借景抒情

6、“黄花”具有的意义:1)实写菊花2)以花自喻3)抒发盛衰之情4)寄托身世之叹5)象征晚年孤苦无依

26、断魂枪(现代短篇小说)

理解部分:

1、老舍,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

著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短篇小说《断魂枪》;话剧《茶馆》(我国现代短篇小说:老舍《断魂枪》、吴组缃《菉竹山房》;短篇小说:文言《世说新语》三则,现代《断魂枪》《菉竹山房》)

2、老舍的作品充满着地域文化色彩,被称为“京味”十足的“市井文学”

3、现代小说家:老舍、巴金、吴组缃

4、本文的写作背景:清末民初,东西文化相互碰撞,主人公: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

1)顺应接受西方文化:老舍(作者),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互问)

2)认清西方文化强大,也明白中国文化的衰弱,但不愿吸纳:沙子龙(留恋往昔的绝技、英名)

3)没有认清两种文化,只认定中国文化,妄自尊大:孙老者、王三胜、下层老百姓

5、本文表现手法:欲扬先抑、白描

6、具有清醒意识的末路英雄:国术大师沙子龙(沙子龙认识到自身的贫弱,只能空怀“五虎断魂枪”的绝技而孤芳自赏)

12

愚昧未醒:王三胜、小顺子们、孙老者(王三胜、小顺子们、以及那位颇具神秘感的人物孙老者,根本就认识不到这可悲的民族文化境遇,还抱着祖宗的绝技不放,这无疑是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保守痼疾的嘲讽)

7、区别人物特征:

王三胜: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周。争强好胜、性情外露

孙老者: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想筷子那么直顺。嗜武为命。

8、本文艺术特色: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2)全篇用白描手法

3)语言简洁生动

9、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方法:肖像、行为、语言的白描

27、苦恼(短篇小说)

理解部分:

1、契诃夫,俄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早起曾用“契洪特”的笔名,其小说简练冷峻,风格独特。

代表作《一个小官员之死》《变色龙》《苦恼》《套中人》

2、本文主人公:老马夫姚纳

3、思想内容:作者用冷峻的笔触,本文揭示了19世纪沙皇统治下的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揭示了人不如马的主题,通过姚纳的遭

遇,反映了俄罗斯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控诉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4、小说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作对比,更能引起读者对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同情,对世态炎凉的颤栗,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憎恶。

5、小说运用了细节描写、肖像描写

作用:符合人物身份,非常好地揭示人物主要特征和身份地步

6、文中姚纳先后四次想向军人、青年、看门人、年轻马夫诉说苦恼

7、本文是能从小见大,于平淡中发人深思,在简单的情节中反映出重大是社会问题

8、写作特点:1)人与马相类比2)主题以小见大3)对话生动传神

本文艺术特色:1)小说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2)小说长于静态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

28、兰陵王

理解部分:

1、周邦彦,北宋继柳永、苏轼之后的一位重要词人,被认为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格律派的创始人。对南宋姜夔一派词人及后世词坛影响很大。

2、其词格律精严,语言清丽典雅,内容:闺情、羁旅愁思,擅长咏物、长调,尤善铺叙

3、借咏柳写别情,全词萦回曲折,虚实结合,构思措辞十分精工

13

29、陌上桑(汉乐府叙事诗)

理解部分:

1、体裁:汉乐府,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其基本特点是叙事性。汉乐府的民歌是汉乐府之精华。

乐府指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朝会宴饮时演奏使用

2、桑女罗敷美丽、坚贞而且聪明机智、能说会道的性格特征,形象鲜明生动

3、《陌上桑》的主题:赞美女、桑林戏、夸女婿,表现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俗风情

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4、语言特色:幽默诙谐、充满喜剧色彩,充分调动民歌常用手法:铺陈

5、采用杂言、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点的新体诗。

五言为汉代民间首创,后经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6、本文艺术特色:1)诙谐、风趣、幽默,民歌风味浓厚

2)巧妙运用侧面烘托,展示主人公光彩照人的美貌

30、般涉调?哨遍(元散曲)

理解部分:

1、作者:睢景臣体裁:元曲。元代作家:睢景臣、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内容:诙谐而又辛辣的讽刺喜剧作品(区别:诙谐幽默(欧?亨利))

3、本文借平民百姓之后,对刘邦尽情调侃、嘲讽,表现出对帝王的轻蔑。

4、思想:完全立足于平民百姓的主观视角,从而化神圣庄严为荒唐滑稽,产生出强烈的反讽效果。

5、本曲由8支曲子构成,分四层:1)【哨遍】2)【耍孩儿】【五煞】【四煞】3)【三煞】【二煞】【一煞】4)【尾】

6、本文艺术特色:1)视角独特,艺术效果逼真

2)化神圣庄严为荒唐滑稽,反讽更具效果

3)语言调侃、幽默中透出犀利的批判锋芒

31、再别康桥(白话诗)

理解部分:

1、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与闻一多是“新月派”的中坚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又名《乎罗伦刹》)、《猛虎集》(本文收录于此)、散文集《爱眉小札》

2、思想内容:它表达了诗人故地重游时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怀,是一首精致的抒情佳作。

3、艺术特点:1)风格洗练而清丽,情景交融、词汇丰富、语言清丽、音调柔美(借景抒情)

2)诗体具体音乐美、建筑美的形式美(意象美)

4、本文艺术特色:1)以赏心悦目的诗性美著称

2)本诗的建筑风格、音乐节奏与诗情上的轻柔基调十分和谐

3)首尾照应,有循环往复之美感

5、20世纪中国诗人:现代:穆旦、徐志摩、戴望舒当代:舒婷台湾诗人:余光中

6、本文主要寄托着作者对西方文明深挚向往和追求

14

(选择、阅读分析)

32、我与地坛(长篇记事散文)

理解部分:

1、史铁生,当代小说家,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2、本文主要内容:抒写了“我”在特定的遭遇、特定环境中,对自然、人生、母爱的深切体验和深沉思索,表现出“我”在苦痛与焦灼中挣扎、奋发的坚韧性

格和意志。

由三个方面:自然、人生、母爱表现苦痛

3、以亲身感受和强烈的情感展示了母爱的深沉,以三种方式表现母爱:

1)无声的行动描写。如:写母亲默送儿子去地坛,焦急地寻找以及一时找不到“我”时的步履茫然而急迫2)借“我”之口,写母亲的心理。如:母亲对残疾儿子的“暗自祷告”,“自我安慰”,“整天心神不定坐卧难宁”

3)侧面烘托。如:反复抒写“我”对母亲思念,痛悔之情的难以遏制

4、描写手法: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

修辞手法:排比、类比、象征(三者结合,使文章像诗一样寓意含蓄、韵味悠长

抒情方式:在叙事中抒情、在写景中抒情、在记人中抒情

5、本文艺术特色:1)文章巧妙地运用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母爱,生动而感人

2)文章多处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思想感情

3)文章第三部分将象征、排比、类比三种手法结合起来,使物象层出,寓意含蓄,韵味悠长

33、麦琪的礼物(短篇小说)

理解部分:

1、欧 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其小说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结局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短篇代表作:《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

特点:小说以诙谐幽默见长,寓悲于喜,形成了“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2、主人公:德拉(女)、吉姆(男)

小说构思非常巧妙,随着两条线索展开情节,其作用是制造悬念,显得简练、清晰

两条线索:1)明线:德拉卖掉头发为丈夫买白金表链

2)暗线:吉姆卖掉金表为妻子买玳瑁发梳

3、思想:本文反映了当时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赞美了主人公善良心地、纯真爱情

4、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行动、表情透视

5、麦琪:指基督初生时从东方来耶路撒冷给他送礼物的三位贤人梅尔吉奥尔、加斯帕、巴尔撒泽。麦琪首开圣诞赠送礼物的风俗

6、本文艺术特色:1)构思巧妙,一实一虚,两线并行

2)善于通过行为描写、表情刻画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3)写了一个喜剧故事,又浸染着悲剧色彩,具有“含泪的微笑”的风格(精致巧合的构思、含泪微笑的风格、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人意料的情节、心理活动细腻)

7、连用三个“灰色”的作用:衬托气氛

15

34、别赋(抒情小赋)

理解部分:

1、江淹,南朝著名文学家

2、首段总起,泛写人生离别之悲。“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

“黯然销魂”四字为全文抒情定下基调,同时也是此骈赋的论点

3、中间七段分段描摹了七种不同情怀:富贵之别、侠客之别、从军之别、绝国之别、夫妻之别、方外之别、情侣之别

4、赋文体:南朝《别赋》,北宋《前赤壁赋》

5、本文艺术特色:1)借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来刻画人的心理感受

2)铺张夸饰、酣畅淋漓

3)骈俪整饬却未流于靡丽,清新流丽,充满诗情画意

4)文章眉目清晰,层次井然

6、名句: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35、雨巷(现代白话抒情诗、爱情诗)

理解部分:

1、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其诗歌深受法国象征派影响,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也属于新月派。因此诗而获“雨巷诗人”之名,是典型象征主义诗作。其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北代有人投国民党,有人投共产党,作者是中间派

2、本诗最初发表于《小说月报》,后收入诗集《我的记忆》

3、《雨巷》中营造了一个“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的审美意境

4、本文的艺术手法是:反复、顶针

5、本文的思想内容:表达出作者那种在低徊自怜的哀怨、悲伤、迷惘中的丝丝朦胧理想和浪漫情愫、含蓄而隐晦地揭示了一代知识青年当时消极而真实的思想与情绪。(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大多知识分子陷入极度的悲观、痛苦之中)

6、“丁香姑娘“指的是”

1)作为一个梦幻中的情人形象,“她”在革命的知识青年中的分量是可想而知的

2)它象征的是那场惊天动地的革命失败后的那种不甘寂寞的和美好形象被破坏的复杂心境

3)通过这种寂寞、冷清、朦胧的长长雨巷,来表达诗人对一种美的追寻,和在追寻中无可依附的飘渺感情

7、艺术特点:具有悲凉、哀伤、沧桑、低沉的音乐美、节奏美,还有古典美意象,其意象美有中西特点,具体体现在:中国化的诗歌意象、西方象征手法

8、彳亍:慢慢行走的样子,走走停停

9、诗歌创作手法的三个历程: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10、诗歌流派的演变过程:

20年代:象征派(李金华)——30年代:现代派(戴望舒)——40年代:九叶诗派(穆旦)——70年代:朦胧诗(舒婷)

11、本文艺术特色:1)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

2)营造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3)节奏具有音乐美

16

36、听听那冷雨(抒情散文)

理解部分:

1、余光中,台湾著名作家、诗人,中国当代学者、翻译家、作家、诗人

2、本文特点:1)文字典雅华丽,有古典美2)大量运用对偶、排比、双声叠韵、拟人

3、本文主旨:通过对“雨”的描写和感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和思念

4、体裁:散文。通过时空不断变化和转移的特点

5、结构:时空不断变化、转移,大陆、台湾、美国,过去、今天,交叉重叠,让我们仿佛在电影中

6、蒙太奇的镜头里体会一个游子思乡的心情和性情

7、“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运用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具有语言美、感觉美、意境美,借雨抒情,雨浓情升

8、本文艺术特色:1)文章形散而神不散,抒写乡愁和对祖国的思念,作者用“雨”将全文紧密地贯穿起来

2)借雨抒情,雨浓情升,文章通过对“雨”的极力渲染,表达了淋漓尽致的情感

3)语言“步步莲花,字字珠玉”(余光中语)

4)旁征博引,运用大量古典诗词,增强了文章文学震撼力

5)运用了大量的对偶、排比、双声叠韵、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

37、拣麦穗(记事散文)

理解部分:

1、张洁,当代著名女作家,以小说为主,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在文革时获得“茅盾文学奖”),《只有一个太阳》

2、体裁:情致感人的记事散文

3、主要内容:文章描绘了“我”童年一段难忘的经历:卖灶糖老汉对“我”的疼爱,以及“我”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

主要思想:赞颂了这一老一少之间特有的纯真友谊,表现出作者对人和人之间朴素纯真的感情的向往和追求。

背景:文革过去不久,作者敏锐地感受到当时的人与人之间存在某种冷漠和隔阂

4、核心意象“小火柿子”(运用象征手法)

象征:1)卖灶糖老汉的美好心地

2)一老一少之间的情谊的真挚可贵

3)对那种纯真感情的不可磨灭性的肯定

4)渗透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敏锐感受

5、艺术特色:1)个性化的对话,以肖像、表情、心理描写表现2人性格

2)行为细节传神地表现出一老一少感情的纯洁、真挚、深切

3)象征手法的运用

4)铺垫手法的运用

38、长恨歌(长篇叙事诗)

理解部分:

1、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为唐人写诗歌数量最多的诗人(区别:陆游是南宋写诗最多的诗人)

1)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2)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

17

2、体裁:长篇叙事诗(奉为古代长篇歌行绝唱)

表现手法:肖像、动作、行为描写,以此突出杨贵妃美貌

修辞手法:对偶、排比、顶针,叙事、描写、抒情融合在一起

3、主题:美化了的宫廷爱情悲剧

特点:1)对李早先的耽乐误国,作者不无饥刺(李隆基唐玄宗)

2)对李、杨后来的生死相隔,作者怀有怜悯

3)对李、杨不顾天人阻隔,依然苦苦相思的那份深情,作者则深表同情

4)尽管此诗内容也有所“讽刺”,但基调显然还是同情、欣赏。(讥刺——同情、怜悯——同情、欣赏)4、本文艺术特色:1)情节曲折生动

2)人物形象塑造成功

3)叙事详细得当

4)语言自然流畅

5、重点诗句: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3)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4)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5)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6)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7)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8)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9)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10)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1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1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13)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14)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15)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40、沈园二首(悼亡诗七言绝句)

理解部分: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爱国诗人,南宋四大家之一。现实主义诗人,我国文学史上现存九千多首诗作

南宋四大家:陆游、尤袤、杨万里、范成大

2、本诗悼念的主人公是唐婉

3、笔法:反衬(其二)

以“柳老不吹绵”——草木无情,来反衬自己四十年不变、至老弥坚的一往深情

4、其一:回忆与唐婉离异后在沈园邂逅的往事,写物是人非之悲。诗用借景言情的手法,以斜阳暗淡,画角哀鸣来渲染气氛

其二:表达了对唐婉坚贞不渝的感情,写刻骨铭心之思。诗用反衬,反衬自己四十年不变,至老弥坚的一往深情

5、本文艺术特色:1)借景言情,表达对往事的感伤

2)运用反衬,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4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白话短篇小说)

理解部分:

1、冯梦龙,明代作家,多为白话短篇小说集。

18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2、作品人物:李甲(懦弱)、杜十娘(果决)、柳监生、孙富(与杜十娘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有李甲和孙富)

3、体裁:爱情悲剧,故事骨架与法国《茶花女》相似

4、思想:杜十娘为了命运的抗争,费尽心机,深谋远虑,结果功亏一篑,仍坠入悲剧命运中。

深层原因:她当时社会与美好生活愿望的矛盾,是冷酷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制乃至扼杀

表层原因:所托非人,甚至是偶然因素

5、“百宝箱”是连接故事的线索,其出现四次,构成了故事发展四个阶段:

1)是杜十娘悲剧意蕴的象征

2)升华杜十娘形象的关键

3)社会与人性激烈冲突的象征

6、“百宝箱”情节作为伏笔,用悬念写“投江自杀”,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7、本文艺术特色:1)取材真实,主题思想集中、明确

2)情节曲折、生动,结构严谨

3)善于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4)仍有章回小说的影响

42、菉竹山房(短篇小说)

理解部分:

1、吴组缃,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属于学者的作家:钱钟书、吴组缃、朱自清)

2、思想:1)以新婚的“我”和“阿圆”去看望二姑姑为线索,从独特的角度表现了一个传统女性无爱的凄凉人生历程,揭示了封建传统文化对人性和生命的压抑与摧残。主要人物有:“我”“阿圆”“二姑姑”“兰花”

2)作者主要用大量笔墨来营造气氛,感悟到守活寡的二姑姑虽生犹死,形同一片枯萎的花瓣漂浮于封建传统文化死水潭的可悲境遇

3)“鬼脸”的作用、意义:在文章结尾处,在惨淡月光下出现“鬼脸”的细节描写

a、不仅加强了小说阴森恐怖的氛围

b、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两个女人畸变的心理状态(深层含义)

c、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3、本文艺术特色:1)侧面描写和烘托

2)富有特点的言行描写

3)环境渲染和富有特点的景物描写

43、李将军列传(人物传记)

理解部分:

1、司马迁,著有《史记》,记叙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

2、此文的统治者虽没给李广封侯,但作者却对李广给予充分的肯定、赞美,对李广遭遇、结局的同情

3、对当局者奖罚制度不公,对此提出了质疑。对当局者奖罚不公的批判、议论、指责

司马迁人物李广一生不幸的原因:赏罚不公;统治者刻薄寡恩

4、写作手法:对比;正侧面描写(通过典型场面、典型细节、对比手法强化)

5、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方式,刻画人物使用了细节描写,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1)与匈奴射雕者的对比,突出了李广善射的特长

2)与程不识的对比,彰明了李广治军的特点

19

3)与李蔡的对比,显示了李广遭遇的不公

作用:强化人物性格特征,展现了李广形象的独特风采

6、分析时用到李广的八个形象:

1)描述了李广“骁勇善战、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英雄本色

2)刻画了李广廉洁轻则、爱护士卒、忠实诚信、口讷少言、负能使性等品性

7、本文艺术特色:1)通过典型场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2)通过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3)运用对比手法强化人物性格特征

8、作者重点描写的战役:上郡遭遇役、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随卫青出击战

刻画李广英雄形象的事情:射石没镞、专以射为戏、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9、用以赞颂李广英雄本色的引用语:1)李广才气、天下无双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彼其忠实诚信于士大夫也4)其身正,不令而行

44、张中丞传后叙

理解部分:

1、韩愈,字退之,与柳宗元一起领导古文运动(柳韩),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写作特点:议论、叙事并重

3、背景:安史之乱

人物:张籍、张巡、许远、南霁云、贺兰进明

1)死守城,直到壮烈牺牲死:张巡、许远、南霁云

2)拥兵自重,见死不救的反面人物:贺兰进明

4、写作特色:1)力于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南霁云拔刀断指、抽矢射塔;张巡好学、记忆力超人

2)英雄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如张巡从容镇定、博闻强记、视死如归;许远宽厚谦和、甘心让贤;南霁云忠勇刚烈、嫉恶如仇

5、表现许远性格的方式:在驳斥谬论中补叙事迹

作者驳斥诬蔑许远投敌的谬论时,其批驳的主要着眼点是:驳斥论据

作者补记许远的事迹:主要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法

6、本文艺术特色:1)全文的最大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

2)本文几个英雄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鲜明

3)韩愈行文气势充沛,充满激情

45、徐文长传(文学性传记)

理解部分:

1、袁宏道,公安人(今属湖北),是晚明文坛“公安派”的领袖,明代小品文大家

主张为文须“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常于写景叙事中流露人生感受,提倡文学创作“性灵说”

徐文长与梵高相似,有奇才,但不被人理解

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

2、本文最大的特点:文中有我,以事传人

3、主要内容:1)写徐文长奇特,包括诗、词、画、性格

2)平庸的社会不接受他,人们社会对他不理解,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赞美,崇敬之情予以言表

20

大学语文要点

【课后练习】 1.樊迟、仲弓问仁 孔子如何解释仁 1).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2). “仁”也是儒家所提倡的一切美德的集中表现,比如“恭”、“敬”、“忠”。体现在人类的所有社会活动之中。3).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孔子的仁学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他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2.《老子》二章: 道家主要思想为道文中“天道”“人道”是什么? 天道指自然规律人道指人类社会的规则 你自己对其怎么看? 3、秋水: 本文揭示什么道理,有何意义 主要揭示了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哲理。同时也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不要受制于个人见闻而固步自封,要保持谦虚;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知耻近乎勇,自大是由于无知。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些道理能够启示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事物。 怎样将抽象哲理具体化、 通过寓言形式揭示道理,虚构了一个河神与海神的对话的故事,以此展开说理,阐明文章主旨。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解释所欲阐述的深微玄奥的哲理,而且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是抽象的结论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举了哪些例子?打哪些比方? 用了井蛙、夏虫、曲式三个比喻来说明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本文援譬设喻往往连类而及,如用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似磊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乎、毫末之在于马体这样的连类的比喻将其要阐述的这理论述的十分清楚。 援譬设喻的特点:层次迭出,连类生发,由大到小连类比喻。 4、容忍与自由: 为何引用李、王以及四诛?四诛是诛杀的什么?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1 让人们看清封建专制的不容忍必然导致灭亡的历史事实; 2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异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3 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巧妙的阐明了自己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思想。 为什么将四诛与西方宗教破坏并举为例 说明了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人类共同的习惯都是喜同而悲异的,因此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5、段太守逸事状: 如何塑造段太守的人物形象: (1)三件事、三个品格特征“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突现其刚勇、仁义及气节凛然(2)用人物的对比方式以白孝德之怯懦、焦令谌之暴横及朱泚之奸诈作对比衬托,是段秀实的形象倍添光彩(3)用倒叙的手法凸显个性段太尉性格的三个方面“勇”、“仁”、“节”,勇是基础,是根本,“勇服郭晞”故事性强,使人印象深刻,后再写他的仁爱之心,使文章张弛有度 (4)详略得当段太尉为人最被大家称颂的应是“节显治事堂”、“以朝笏击朱泚”等事,但这些故事也最为大家熟知。既是“逸事状”,这个内容反而变成了最简短的故事,几笔带过,大写特写别人所不知道的其“勇”及“仁爱”之事。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 一.《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部分,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行仁政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于“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孟子》兯七篇。 第二项,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是一篇论辩性议论文。 第三项,主旨。 本文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全文表现了孟子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批评统治者在灾荒年景归罪于年成不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战国时期社会不平,阶级对立的实质。 第四项,层次、段落。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为第一自然段。梁惠王提出在灾荒之年,移民移粟,但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为二、三、四段。孟子以战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办法,依然与邻国无本质区别,介而指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为第云、第六自然段。孟子兲体而详细地阐明了王道仁政的主张,指出要使民加多,就要有新举措,要不违农时,发展生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要使民老少的衣、食、住均能受益,同时在德教方面也受教育,这样则不王者,未之有也。民便可以加多了。 第四部为第七自然段。先揭示灾荒之年,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状。然后以杀人为喻,指出只要梁惠王不把过失归罪于年成,那么“斯天下之民至埃”的良好愿望就会实现。 全文到此归结到总的论点。全文的结极特色以“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了论述。 第云项,学习要点。 第一点、本文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富民,就要反对战争,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正如课文中的第云段提出的要不违农史,要数罟不入夸池,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达到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样的鱼粮丰收,万木繁茂的景象,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爱民,体现在第六段,就是要使民确实受益。孟子兲体提出,要给民以云亩之宅,百亩之田。要使云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黎民不饥不寒,使民确实丰衣足食。 富民、爱民,以民为本,这样作为一国之王,才能受到万民的拥戴,才能做到国富民强,这是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第六项,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有三点: 第一点、说理抑扬兴施、循循善诱。文章开头写梁惠王自以为治国比邻国君主尽心,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心理,以云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方法。逼使自矜共功的梁惠王意识到自巬和邻国国君并无本质的不同。至此,孟子巭掌握了论辩的主

大学语文 山鬼赏析

屈原《山鬼》赏析 学习完《山鬼》我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山鬼等待着爱情,屈原期待着明君,千里马希翼着伯乐。 《山鬼》是一个有关等待的故事,山鬼,在这里并不是指山中的鬼,而是指山中的女神。古代往往鬼神不分,不管是写人还是写鬼,此处表达的始终是人的思想情感。而这篇诗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前前后后山鬼的情感变化。 诗歌的开头,诗人分别从远观和近望的视角对山鬼的形象做出了刻画。从山鬼一身如草如树的打扮,以及她那灵动的眼波、亮丽的笑容,无不体现出即将和情人约会的山鬼,内心无比的兴奋与激动,为此,美丽的女神山鬼不怕山路难行,采集来了美丽的香草野花,要献给自己的心上人。但是,四处眺望始终不见心上人的影子,她懊恼、哀愁,同时又怀着一线希冀,开始在山林间寻找。诗中正是运用不断转换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女巫的这一寻找过程及其微妙心理。 等啊等,渴了就喝山间的泉水,累了就在松柏树下休息,虽然,等不到心上人令她十分烦忧,但她依然不气馁,山间的风声、天上的雷声、夜间猿狖的啼声,这些都无法停止她对情人的思念。当她孤零零立在山顶上向下望时,眼前却是一片茫茫升腾的云雾,

什么也看不见。回头再望望幽暗的山林,古木森森,昏暗如夜,山风夹着阵雨,噼里啪啦的飘来。等啊等,等来的却是失望,于是在风雨凄迷中无奈的离去。 整首诗中,诗人对主人公的等待爱人的整个过程中情感变化的描写,十分细腻、传神。这首诗情感线索清晰,情景交融,同时,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充分烘托渲染了主人公的心情。 一直以来,这首诗歌给我的映像就十分深刻,它让我看到了山鬼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让我看到了山鬼作为一个女神的痴情。诗中的山鬼是大度的,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发怒,只是暗自沉吟,默默苦叹。 在我看来,这首诗歌最大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它给人留有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供人思考,山鬼最后是否等到了心上人,山鬼最后是否真的放弃了,等待山鬼的又会是什么?以及,山鬼的心上人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整个过程中他都没有露面,但山鬼这么美好的女神,会爱上什么样的男子,这让我十分好奇……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A、比喻 B、拟人 C、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 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_________,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___________。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 _____________之分。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大学语文文史概述

先秦文学概述作业 一、填空 1.中国文学的自觉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但这并不等于说此前没有文学,只是此前一般称“文”或“诗”,而不称“文”之“学”。 2.中国古代哲人认为,“道”是文学的本原。 3.西方文学的源头一般被追溯到希腊神话,中国文学的源头则是先秦文学。中国文学的萌芽还可更向前追溯到三种形式:神话传说、原始歌谣和散文的雏形。 4.先秦文学的“主流”包括《诗经》、《楚辞》和先秦散文。 5.远古神话大致可分两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开天辟地的神话。第二种类型是种族和文明起源的传说。 6.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是合乐的,诗、乐、舞三位一体。 7.儒家的原始经典“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秦汉文学概述 一、填空 1.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2.汉代大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司马相如,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承袭枚乘《七发》建立的汉大赋体制。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但内容连贯,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3.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__通古今之变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4.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5.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甘泉赋》《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6.以乐府诗为代表的民歌创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汉乐府继承了《诗经》开创的文学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7.班固撰修了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第一部杰出的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8.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 9.郭茂倩——《乐府诗集》 二、名词解释及答案: 1、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2、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3、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原指管理诗歌的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的歌辞称为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部分)作业 一、填空题 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观沧海》,第一个以山水诗著名的诗人是谢灵运,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燕歌行》,第一个大量创作七言律诗的诗人是杜甫。 2、建安七子是指孔融、王粲、陈琳、阮瑀、应瑒、徐干、刘桢 ,以诗文著名于世。“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 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杰作,也是最著名的书法作品。 4.东晋时期诞生了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并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 5、我国第一位把田园劳动作为审美对象的大诗人是陶渊明。 6、抒情长诗《西洲曲》和长篇叙事诗《木兰辞》,分别代表南北朝诗歌的最高成就。 7.南北朝民歌的特点:清丽流转。

大学语文第八版文学常识

重点篇目复习 一、北征 1、文常: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该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三年,宰相被小人诬谤而论罪,杜甫上疏为其辩罪,触怒肃宗。被解救后,遭唐肃宗遣归,离凤翔探家。 2、写作特点: (1)夹叙夹议,以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挚的情感和亲身经历结合,把长诗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 (2)细节描写生动细致,使人物形象鲜活 (3)措辞老成凝重 (4)风调沉郁顿挫 3、思想感情: (1)战乱中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和见到家人饥寒交迫之苦所困扰时的悲痛,情感复杂 (2)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3)表达了诗人对陈玄礼将军铲除奸臣小人、救国家于危难中的赞颂和感激 (4)写出百姓对平叛的期待以及诗人自己对帝业延续、国家复兴的企盼;鼓励唐肃宗早日收复长安,中兴唐朝,重振唐太宗创造的伟大基业 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文常: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爱国诗人,豪放词派主要代表。善于用典,“以文为词”。把爱国报复和满腔忧愤注入作品,形成雄奇豪壮、苍凉沉郁的风格。《稼轩长短句》。 2、写作特点: 三个典故叠用——借张翰弃官归乡表达思乡之情;借许汜为刘备所羞表达不谋私利;借桓温感叹表达岁月蹉跎、功业无成。 3、思想感情: 英雄失意、功业难成而又无人理解郁愤之情。 三、民贵君轻·《孟子》 1、文常: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演进,形势动荡。思想文化领域“九流互作、百家争鸣”。 孟子,名轲,子子舆,战国,孔子后先秦儒家报表人物,人称“亚圣”。 《孟子》由孟子和弟子万章、公孙丑等编撰 2、写作特点: 语言流畅,文采斐然,善用比喻,说理深刻,给人以剧谈雄辩之感。 3、思想感情: (1)批判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挥霍、无视人民利益 (2)强调统治者首先必须获得民心,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念 (3)强调人民生存权,保证百姓“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一直是我们语文固定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就算在大学也不例外。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一) 上邪两汉: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赏析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邪”犹言“天哪”,“相知”即相亲相爱。此句说:“天哪!我要和君相爱,让我们的感情永久不破裂,不衰减。”为了证实她的矢志不褕,她接连举五种自然界的不可能出现的变异,“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意思是:要想背叛我们的誓言,除非出现山平了,江水干了,冬日里雷雨阵阵,夏天里大雪纷纷,天与地合而为一!。女主人公充分发挥她的想象力,一件比一件想得离奇,一桩比一桩令人难以思议。到“天地合”时,她的想象已经失去控制,漫无边际地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环境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是这位痴情女子表示爱情的特殊形式。而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都被抒情女主人公当作“与君绝”

的条件,无异于说“与君绝”是绝对不可能的。结果呢?只有自己和“君”永远地相爱下去。 全诗写情不加点缀铺排。“上邪”三句,笔势突兀,气势不凡,指天发誓,直吐真言,既见情之炽烈,又透出压抑已久的郁愤。“长命无绝衰”五字,铿锵有力,于坚定之中充满忠贞之意。一个“欲”字,把不堪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抗女性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此三句虽未进行形象刻画,但一个情真志坚,忠贞刚烈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站在读者面前。 清代王先谦说:“五者皆必无之事,则我之不能绝君明矣。”这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可以说是绝唱之作。诗中女主人公以誓言的形式剖白内心,以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反证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确实具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诗短情长,撼人心魄。正如胡应麟所说:“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可谓句句在理。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二) 行行重行行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篇

2018年专插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篇汇总 (教材:大学语文第十版徐中玉、齐森华版) 一、古文篇 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祖上是宋国贵族。五十岁时任鲁国的司寇。晚年返回鲁国,倾力于教育事业与典籍整理。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且宣称“克己复礼为仁”。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最早开始施行私塾教育。《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相传《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汇集而成。《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PS:①儒家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②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孔子之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行齐、宋、滕、魏等国,主张游说诸侯。曾任齐宣王客卿。把孔子的“仁”理念发展为“仁政”思想,倡导“王道”,主张性善论。其著作《孟子》为四书之一。《孟子》一般被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撰(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其父:黄尊素。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曾被南鲁王任命为左副都御史。代表作有《明夷待访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定》、《南雷诗历》等,著有《明文海》、今人编有《黄宗羲全集》。文章以简朴流畅的语言阐述观点,并从历史传说和经典史籍中援引实例予以论证,取精用弘,体现作者学识渊博与思想之敏锐. 3、唐甄,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达州人,清初思想家。顺治十四年举人。曾任山西长子县知县。晚居苏州,生活贫寒,专心著述。代表作《潜书》。这篇文章运用对话的形式讨论重大问题.中心论点: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讨论的伙伴:不知大丈夫之事的妻子、身为微者的的小妾和童而无知的幼女。文章的这种格局与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篇相似,而作者赋予主客对话语境以更浓厚的日常生活气息作者身份具有更鲜明的平民色彩 4、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六分半书”、书法与绘画融会贯通、其诗文情感真挚、直率,语言晓畅易懂。其诗、书、画被称为“三绝”。有《板桥集》。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郑板桥思想的核心。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他亲民思想的鲜明写照。本文中心思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 板桥家书,感情真挚、坦率、情真意切、悱恻动人。语言上,板桥家书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大学语文试题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重考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 1、阅读《论语·先进》“侍坐”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0分) (1)《侍坐》章记录了孔子亲自主持的一次小型主题班会的情况。请问这次主题班会的讨论题是什么? 答:各人的志向。 (2)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是怎么发言的? 答: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四位学生的发言分别体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和志趣? 答:子路想治理一个小国家,使它强盛。? 冉有也想治国,使人民富足,但比子路谦逊得多。?公西华想做礼观,传礼。? 曾皙想做一个隐士与志同道合者享受人生。? 2、阅读《岳阳楼记》中的下列文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请把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说说由这段话可知范仲淹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答: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后简述您从《岳阳楼记》中得到哪些人生启迪?(10分) 答: 人生启迪: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舍己为人的精神,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精神. 3、鲁迅《秋夜》中的象征体系是怎样的? 答:通过这些形象,作品传达了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被摧残者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者:刘淑霞审核者:邓晓成 课程代码:LB001A/LX028A 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 参考学时:40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一、说明 大学语文是理、工、文、管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健康情感、完美人格、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使已经具备高中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准确地阅读理解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编写原则 1.本大纲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编写。 2.内容多,课时少,突出关键和有代表性的内容,做到少而精。 (四)建议 1.鉴于语文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可根据个人擅长或学生需要灵活、适当选择、安排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 2.在更多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五)有关其它问题的说明 无 二、课时计划

注:1.机动内容是指,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赋予授课教师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同时结合学生接受实际可以灵活调整该次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2.电教欣赏是指针对一些较长较新、教材囿于篇幅和时限未能选录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电教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次数和时间安排,最多不超过2次,4学时。 3.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诗词部分,而吟诵是诗词的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吟诵中把握思想、感受情感、得到审美的陶冶,基于此,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2 个学时的配乐诗词朗诵。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诗经》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庄子?养生主》 1.论点:臣之所好者道也。论证方法:类比法 2.主旨:通过对庖丁对解牛之道的论述,阐明作者“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表达作者无为而治的思想。 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表现出庖丁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 4.“沭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小心谨慎的心理。 5.庖丁解牛用了3处“对比论证”:1、始臣之解牛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开始解牛和现在解牛的情 况作对比);2、良庖岁更刀,割也…而刀刃若发于硎(把自己和良庖、族庖作对比);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把骨头间的缝隙大小和刀刃的厚度作对比) 【注释】 沭然:警惕的样子。如土委.地:散布。善.刀而藏之:擦拭。因.其固然:依照。硎:磨刀石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1.题材:议论文、奏疏 2.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要想久安,就必须积聚君王的恩德和道义。) 3.背景:唐代兴盛佛教道教,大兴土木。 4.本文运用“纵贯式结构(先是隐喻立论,阐明观点,再用比较的方法凸显君王不积累德义的严重后果, 最后提出治国之道。)”——作用: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文理清晰。 5.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第一段/增强文章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和比较论证(第二段/事实论据) 6.魏徵“谏”的艺术体现在: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复杂的治国之道变得浅显易懂;2、贬低自己,抬高 对方;3、运用对比;4、最后指出治国之道。 【注释】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治理。傲物:瞧不起人。黜恶:除去邪恶。简能:选择有才能的人。 亏:有损于能克.终者盖寡:完成。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大兴土木。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1.题材:书信体驳论 2.艺术风格:柔中带刚 3.论事原则:运用儒家“名实相符”的原则(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与实际情况不符)。 4.针对对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论点进行反驳。(驳论方法:驳论点。/论 证方法:演绎论证/采用:事实论据) 5.新法是“受命于人主”——侵官新法是“举先王之政”——生事 新法是“为天下理财”——征利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拒谏致怨——早料到的 6.盘庚迁都——(事实论据)表明变革的正确和自己的决心。 【注释】 于反复 ..不宜鲁莽:书信往来。非特:不仅仅。拳拳:专诚恳切。 《今》大钊 1.总论点: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2.背景:五四运动前夕,作为中国未来的青年一代,有人安于现状,有人悲观厌世。 3.“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比喻性论据 4.第一个分论点引用耶曼所说的话,为引用论证(理论论据);第二个分论点讲宇宙大化,为演绎论证。 5.“屈原的《离骚》”和“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两个事例论据分别蕴含“忧患意识”和“牺牲精神”因为屈原的

大学语文考试重点答案教学文稿

大学语文考试重点答 案

一、考试题型 1、简答(每题10分,任选3题,共30分) 2、论述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 3、作文(40分) *复习关键字: 鲁迅《伤逝》白居易《长恨歌》 曹禺《雷雨》(蘩漪)王朔《动物凶猛》 余华《活着》莫言《红高粱》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海明威《老人与海》 《等待戈多》《安娜卡列尼娜》《诗经》 荷马史诗徐志摩诗集张爱玲 ,朦胧诗派新月派,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中国式的“生死观”西方式的“生死观” 二、考试重点 1、小说《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题材小说,了解其故事情节。 答:《伤逝》写的是涓生与子君对恋爱与婚姻自由的追求,这追求最初已经获得成功,但终于还是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的迫害。但《伤逝》这篇作品着重的并不在于写出社会是在怎样地迫害涓生与子君,而是在于写出涓生与子君怎样去面对社会施加给他们的迫害。它是以涓生与子君作为分析和解剖的直接对象的。归根结底他们爱情的破裂,原因只能从他们自身上寻找,因为社会的迫害顶多只能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却无法剥夺他们的爱情。明眼人都看出涓生对子君的爱情只是缘于她的果敢、她的思想进步和与众不同,并不甚实质,恐怕难以维系;而子君对涓生的爱虽然是那样的专注深至,但其内容也十分空洞虚幻、不切实际,只是“盲目的爱”。那么,最后必然是要归于幻灭的。 2、《伤逝》的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答:关键词:爱情失败的原因社会的沉滞涓生和子君的性格弱点经济困顿 3、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的诗歌主张。

4、徐志摩诗集包括哪几部? 答:1.《志摩的诗》 2.《翡冷翠的一夜》 3.《猛虎》 4.《云游》共这四集 5、曹禺的“生命三部曲”指的是那三部作品? 答:《原野》《雷雨》《日出》 6、结合情节谈谈话剧《雷雨》真正的主角是谁。 答:雷雨。她是线索。她的愤激之语往往便是剧本的破题之处。 “雷雨”是最核心的主人公,剧中所有人物无不以它为生命形式的中心,剧中任何一个角色都不敢和它“抢戏”,也没有办法和它“抢戏”。“雷雨”是跳动的,不安的,焦灼的,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出场几乎都在说“闷”,这便是主人公的“暗箱操作”。而这主人公最偏爱繁漪,使这“雷雨”性格在她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种种人生企盼,最终都在“雷雨”(雷雨式性格,和自然界的雷雨)中作了归结。一切源于“雷雨”,一切又都结束于“雷雨”。 7、《雷雨》蘩漪形象分析。 答: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周家作为一个束缚人、压迫人的笼子,是蘩漪反抗的对象,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但长期的大家庭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使她的反抗带有被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在大学语文古诗的学习中你们是怎么赏析古诗词的呢?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古诗词的赏析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古诗词的赏析方法 一、参考结构:;第一段、入手;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1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 三、内容分析;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 诗歌鉴赏写作 一、参考结构: 第一段、入手 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 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 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 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

辞手法等。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 三、内容分析 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层层探析、推导主题。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关注名句,结合部分修辞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张(《蜀道难》)、象征、用典(《水龙吟》)、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天净沙》、拟人、名词结构句、数目字、排比、对偶、叠字、映衬、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结合体裁特点:1格律诗:颔、颈联错落有致;2绝句:前叙事后刹那抒情(五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七绝多山水诗送别诗,刹那的感觉、无穷的余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3词曲:层层铺叙(赋)、多用口语;4现代诗:客观对应物、双层结构、哲理表达、抽象意象与具象意象结合。 四、主旨思想例举 1多义(合理、高远,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说) 2隐逸情怀天人合一 3寄情山水消解忧愁 4爱国情怀壮志难酬 5国家动荡身世之慨 6洞察历史哲人之思 五、艺术手法例举 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饮酒》《山坡羊》《前赤壁赋》《天净

2016春大学语文论述题

1、人们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赋比兴”手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诗经》"赋比兴”:采用朱熹的说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及敷陈直叙;比者,以彼物以比此物也,即就是打比方,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触景生情、触物触物动情的联想方式。 2、老舍《想北平》一文的主题是什么?文中大量运用对比烘托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老舍《想北平》主题:全文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热爱之情。 对比烘托作用:用欧洲巴黎等四大名城与北京对比,烘托出北平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独特感受和热爱。 3、写出王昌龄《从军行》中借景抒情、叙事事情的诗句,并作简要分析。 答:王昌龄《从军行》:诗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两句借景抒情。灰暗的长空阴冷的雪山表示征战地荒僻之意,遥望玉门抒发征人望归不得的思乡之情(间接抒情),境界壮阔,情意真切;第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叙事抒情,语言凝练。涵盖了战地荒僻、战斗频繁、战斗惨烈等内容,浓缩了多少艰苦激烈的战斗和牺牲。 4、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诗的情感内容是什么?诗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诗的整体比喻意义和效果是什么? 答:陶渊明《归园田居》情感内容:主要抒写诗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达他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官场的黑暗,表现出诗人不愿随顺世俗,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整体喻意:诗人对解脱困境、重返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效果:通过比喻收到了使诗歌旨意更加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 5、概括司马迁《管晏列传》的中心思想,并简述管仲的治政特点是什么? 答:司马迁《管晏列传》中心思想:作者高度地赞扬了管仲卓越的治国才能,晏婴的礼贤下士,谦恭待人,生活俭朴的品德和作风以及桓公不计私仇,善任贤能的宽广胸怀。同时也融进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政治愿望。 管仲的治政特点:(1)对外取信于诸侯;(2)与民同好恶;(3)对内通货积材 6、沈从文《箱子岩》一文中所写作者的"幻想”是什么?并请说说本文进行了哪些对比来突出主题? 答:沈从文《箱子岩》:"幻想”是作者对湘西人所寄托的希望:希望家乡人民担负历史的使命,创造新的世界,改变自己的命运。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概述

一、古汉语部分 (一)概述 什么是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它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中国是古代语言文字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是从有了记录语言的文字开始的,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自从有了文字以后,我们才得以认识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当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古代汉语是从形成汉民族时候就开始了,但是,史前时期的语言,我们已经无从认识,更谈不上学习和研究了,目前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言。 汉语的书面语言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例如唐宋禅宗语录、唐五代变文、宋元话本等。 关于古代汉语的下限,目前学界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是“五四”以前,在“五四”以前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见郭锡良《古代汉语·序论》)另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应该在晚唐五代。吕叔湘先生认为,古代汉语应该和近代汉语相衔接,而现代汉语应属近代汉语的一部分。他说:“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期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至于现代汉语,那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见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序》) 汉语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古代汉语研究的分期问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目前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现在目前大多数学者能够接受的看法是:以先秦、两汉书面语为代表的上古汉语;以东汉到隋末含较多口语成分的典籍语言为近代汉语;以晚唐五代至清代初年古白话为代表的近代汉语。西汉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阶段;初唐、中唐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清代中晚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就是要研究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探索这些发展和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揭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古代汉语课主要是研究古代汉语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那么,以前学习和研究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的学科是什么呢?汉代把文字学称为小学。到了隋唐,小学又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直到清代章太炎才确立了“语言文字学”的名称。章太炎《语言缘起说》中认为:“今言小学者……当名语言文字之学为确切。”古代汉语这门学科的名称,是现代学科的名称。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诂等内容,还包括古代文体,诗词格律,古代文化常识、工具书的使用等。 以下,我们对古代汉语的音韵、词汇、语法、文字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音韵 当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古代的语音知识。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学问,就是“音韵学”。音韵学,又叫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传统音韵学的内容包括;音韵学术语、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等几个部分。学习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的通假字、同源字,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可以提高我们欣赏古代的诗歌及其他韵文,特别是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等;可以帮助了解现代汉语声、韵、调的来历,有利于我们学习推广普通话,搞好现代汉语语音的规范化工作。音韵学的知识,对于古籍校勘以及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

大学语文 山鬼赏析教程文件

大学语文山鬼赏析

屈原《山鬼》赏析 学习完《山鬼》我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山鬼等待着爱情,屈原期待着明君,千里马希翼着伯乐。 《山鬼》是一个有关等待的故事,山鬼,在这里并不是指山中的鬼,而是指山中的女神。古代往往鬼神不分,不管是写人还是写鬼,此处表达的始终是人的思想情感。而这篇诗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前前后后山鬼的情感变化。 诗歌的开头,诗人分别从远观和近望的视角对山鬼的形象做出了刻画。从山鬼一身如草如树的打扮,以及她那灵动的眼波、亮丽的笑容,无不体现出即将和情人约会的山鬼,内心无比的兴奋与激动,为此,美丽的女神山鬼不怕山路难行,采集来了美丽的香草野花,要献给自己的心上人。但是,四处眺望始终不见心上人的影子,她懊恼、哀愁,同时又怀着一线希冀,开始在山林间寻找。诗中正是运用不断转换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女巫的这一寻找过程及其微妙心理。 等啊等,渴了就喝山间的泉水,累了就在松柏树下休息,虽然,等不到心上人令她十分烦忧,但她依然不气馁,山间的风声、天上的雷声、夜间猿狖的啼声,这些都无法停止她对情人的思念。当她孤零零立

在山顶上向下望时,眼前却是一片茫茫升腾的云雾,什么也看不见。回头再望望幽暗的山林,古木森森,昏暗如夜,山风夹着阵雨,噼里啪啦的飘来。等啊等,等来的却是失望,于是在风雨凄迷中无奈的离去。 整首诗中,诗人对主人公的等待爱人的整个过程中情感变化的描写,十分细腻、传神。这首诗情感线索清晰,情景交融,同时,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充分烘托渲染了主人公的心情。 一直以来,这首诗歌给我的映像就十分深刻,它让我看到了山鬼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让我看到了山鬼作为一个女神的痴情。诗中的山鬼是大度的,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发怒,只是暗自沉吟,默默苦叹。 在我看来,这首诗歌最大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它给人留有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供人思考,山鬼最后是否等到了心上人,山鬼最后是否真的放弃了,等待山鬼的又会是什么?以及,山鬼的心上人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整个过程中他都没有露面,但山鬼这么美好的女神,会爱上什么样的男子,这让我十分好奇……

赏析大学语文资料整理

。 32.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鲁迅的小说数量虽然不多,但他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则无可争议地成为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显示了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相结合的实绩。 33 郁达夫的抒情小说采用“自叙传”的形式。34.20世纪30年代,在北方,“京派”作家的创作非常活跃。京派小说统一的审美情感是诚实、从容、宽厚,题材新鲜,结构完整,文字流丽。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开创者,也是京派小说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他小说的价值在于他的“湘西”主题。 35.朱自清散文名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春》 36.30年代报告文学的成熟之作是夏衍的《包身工》和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天在太原》37.贾平凹及其主散文刊物《美文》最先亮出了弘扬“大散文”的旗号。 38.曹禺的《日出》以20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为背景,以陈白露的活动为中心,展示了当时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鬼”与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 39《伤逝》主要人物是涓生和子君。《爱,是不能忘记的》作者是张洁(注意其它作品)41.卢梭是18世纪启蒙文学的先驱者之一。 42.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复活》 43.按课文内容填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此情可待成追忆,是当时已惘然。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4,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45,通过意象化的抒情来表现微秒的内心感受,传达丰富的象征内涵,已经成为新诗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46,1918年,《新青年》4卷4号上刊登了七则“随感录”其中六则以白话写成,它们标志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散文的诞生。 47,老舍曾因创作《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48,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50.话本开辟了小说创作的新局面,成为后世演义小说和白话小说的雏形。 51.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等。52.《伦语》为语录散文 5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54.每首词都有相配和的曲调,曲调的名称叫做“词调”或“词牌” 55.18世纪,元杂剧《赵氏孤儿》曾流传到欧洲。 56.宋元南戏和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57.杜甫被誉为“诗史” 《左传》、公羊高《公羊传》、谷梁赤《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 一部国别体史书。《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 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以风、雅、颂、 赋、比、兴为《诗经》“六义”。《诗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1、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 的基础,为后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2、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有力地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3、优秀的诗歌作品,在艺术风格、手法、 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后世文学有巨大影响。比兴手法成为我国诗歌所特有的民族特色。《黍 离》赏析:全篇三段,六字不同,层层推进、结构极严谨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苗、 穗、实;摇、醉、噎。苗、穗、实:谷子从成长到成熟,时间不断的推移,两层深刻的 含义:作者留连黍地之久;爱国之情不变。摇、醉、噎:爱国之情,逐渐加浓、加深。而 又正好照应“苗”、“穗”、“实”。《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大约作于楚怀王入秦不返、顷 襄王初立之时。全诗370余句,近2500余字,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橘 颂》是战国末期楚国的屈原所作,是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留下的精神遗产与 日月同辉:屈原不仅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更是对 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伟人,是被公认的中国诗歌之父,是中国的诗魂、国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