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推进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实施方案

小学推进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实施方案

小学推进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德育工作水平,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区教育和体育局《推进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推进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省、市、区教育大会精神,把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作为提升学校德育水平的主要抓手,以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不断提升学校德育水平,更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总体目标

将《指南》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促进学校“尚真德育”体系的落地,推动形成方向正确、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学校德育工作格局,培养行为规范、心灵自由、感情丰富、思想充实、胸襟开阔的学生,造就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负责的现代公民。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握德育目标内容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一致性,保证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

坚强阵地。

(二)坚持遵循规律。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遵循未成年人的认知规律,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三)坚持协同育人。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四)坚持常态开展。形成一以贯之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重视德育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全员性,注重德育活动的序列化、体系化,实施德育内容的课程化、日常性,保障德育阵地的专门化与稳固性。

四、实施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普及党史、国史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利用国庆、建党日、建军节、国家公祭日等特殊节假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等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工作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分层落实国

家、社会、公民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与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广泛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利用乡土资源积极开展“爱家乡”的实践教育。

(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五、实施途径

(一)课程育人

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统筹安排学校课程,将“厚德”学科课程、“润德”校本课程、“养德”活动课程一体化为“尚德”

德育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课程的德育功能,实现从“德育课程”到“课程德育”的转变。

(二)文化育人

以“真样态教育”体系建设为载体凝聚真善美的精神文化,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真善美的物质文化,以文明校园创建为载体形成真善美的师生文化,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创新真善美的制度文化,以育人为初心,以温度求共情,以故事来化通,让美感贯穿教育始终,最终建构“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真样态学校,依此彰显教育张力,还原教育本真之样态。

(三)活动育人

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实践育人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加强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五)管理育人

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以学校领导团队的担当胸怀,去引领教师群体的包容胸怀,进

而培养学生的悦纳胸怀,进一步影响家长的理解胸怀,从而创设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成长环境,以正能量抵制抵消社会上的喧嚣与浮躁、功利与戾气,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学校环境的和谐,管理与发展的和谐。

(六)协同育人

发挥协同育人的合力。在校内形成“双线一体”的德育管理模式。第一条线是常规管理线,由政教处负责监督实施,班主任具体落实;第二条线是学科教育线,由教导处负责监督实施,学科教师具体在教学中落实。在校外,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社会共育机制,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

六、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讨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学校《推进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统一认识,积极落实,深入推进。

(二)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南的宣传、学习和实施、检查、评价。

(三)资源保障。精心编制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经费预算,合理安排年度预算,高效使用资金,提供德育工作必须的场所、设施,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四)评价保障。加强对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估,完善教

师德育工作评估、监督、考核体系。通过“扬真评价”体系实现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的结合、课上评价和课外评价的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的结合,醒生命的自觉,根植真善美,完善教学做,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完备的素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