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论文-WEPP在黄土高原坡面径流调控中的适用性研究

好论文-WEPP在黄土高原坡面径流调控中的适用性研究

好论文-WEPP在黄土高原坡面径流调控中的适用性研究
好论文-WEPP在黄土高原坡面径流调控中的适用性研究

=水土保持>

W EPP在黄土高原坡面径流调控中的适用性研究

幸定武1,3,高建恩1,2,3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3.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针对黄土高原坡面降雨径流调控优化难以采用数学模型的情况,根据杨凌岭后降雨径流调控试验站部分降雨、产流、产沙观测资料,对W EPP2006年坡面版应用于黄土高原坡面产流、产沙模拟计算的适用性进行了结果表明:W EPP可对降雨径流调控措施下的径流量和产沙量进行模拟计算,但需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并根据实测资料进行验证;W EPP对缓坡径流量和产沙量的模拟计算优于对陡坡的模拟计算,对裸地径流量和产沙量的模拟计算优于对径流调控措施(苜蓿地)的模拟计算,对径流量的模拟计算优于对产沙量的模拟计算。

关键词:W EPP;径流调控;土壤侵蚀;黄土高原

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379(2008)04-0066-02

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子[1]。黄土高原地处内陆,属典型

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分布都呈现不均的状况。事实上,黄土高原的土壤侵

蚀,主要是由暴雨引起的,暴雨造成的土壤侵蚀量占全年总侵

蚀量的90%以上[2]。

通过对降雨径流的人工调控,协调雨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

上的不均衡性,对于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解决黄土高

原地区的人畜饮水、农田灌溉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降雨径

流侵蚀调控数学模拟是径流调控研究及措施优化的重要方法,

但目前已有的黄土高原侵蚀预报模型多数为统计或经验模型,

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为此,根据裸地和苜蓿地降雨、产流、产沙

观测资料,对W EPP2006年坡面版应用于黄土高原坡面产流、

产沙模拟计算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

1W EPP简介

W EPP(W ater E rosion P redicti on P roject)是美国农业部农业

研究所、土壤保持局与林业部、内政部、普度大学联合开发的基

于连续时间的分布式水蚀模型,可以预测农田、林地、牧场、山

地、建筑工地和城区等不同区域的产沙、输沙状况,自1989年

推出以来,已发展了流域版、坡面版和网格版3个版本[3-4]。

W EPP将坡面土壤侵蚀分为细沟土壤侵蚀和细沟间土壤

侵蚀2部分[5],以单位沟宽或单位坡面宽为基础进行计算。描

述坡面侵蚀过程的稳态泥沙连续方程为

d G d x =D

i

+D

r

(1)

式中:x为距坡顶的距离,m;G=q c,为水流的输沙量, kg/(s#m);q为单宽流量,m3/(s#m);c为含沙量,kg/m3;D

i

为细沟间坡面向细沟内输运的泥沙量,kg/(m2#s);D r为细沟土壤侵蚀量,kg/(m2#s)。

细沟土壤侵蚀量从概念上表达为

D

r

=D

c

1-

G

T

c

(2)

D

c

=K

r

(S-S

c

)(3)

式中:D

c

为细沟水流对土壤的最大可能剥离率,kg/(m2#s);T c

为水流输运泥沙的能力,kg/(s#m);S、S

c

分别为水流对土壤的

剪切应力与土壤的临界抗剪切应力,Pa;K

r

为细沟土壤可蚀性参数,kg/(m2#s)。

式(2)表明了细沟水流中泥沙含量与土壤剥蚀的反馈耦合关系。

2试验概况

2.1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杨凌岭后降雨径流调控试验站内,根据坡地地形上陡下缓的自然条件,试验小区按上下2排进行布局,上排为12个20b小区,下排为12个10b小区。小区垂直投影长20 m、宽5m,四周边缘设置高出地面15c m的地面分水界,并配套建造3级径流桶,以测定每次降雨后的径流、泥沙量。

2.2有关参数的取值与率定

W EPP作为描述土壤水蚀物理过程的计算机程序[6],参数的支持最为重要。W EPP模型所需参数由土壤、坡度、管理措施和气候4个参数模块组成。利用杨凌岭后降雨径流调控试收稿日期:2007-11-07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0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 AD09B01)。作者简介:幸定武(1981)),男(土家族),重庆万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土保持。

通讯作者:高建恩(1962)),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E-ma i:l g ao ji anen@https://www.doczj.com/doc/a77289021.html,

第30卷第4期人民黄河Vol.30,N o.4 2008年4月YELLOW R I VER A pr.,2008

验站2003~2004年降雨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太阳辐射量、风向、风速和露点温度的日序列气象观测资料,建立气象文件;建立坡长为20m 、坡度分别为10b 和20b 两个坡面文件;作物管理文件包括裸地和苜蓿2种管理文件,苜蓿平均株高为45c m,覆盖度为50%,其他参数采用W EPP 中的默认值;土壤参数经率定后确定。

土壤参数模块中有土壤反照率、初始饱和导水率、土壤临界剪切力、细沟土壤可蚀性、细沟间土壤可蚀性和有效水力传导系数6

个参数。径流量仅对有效水力传导系数敏感,且为负相关,而对其他5个参数的变化不敏感;土壤侵蚀量对土壤反照率、初始饱和导水率、细沟间土壤可蚀性的变化不敏感,而对土壤临界剪切力、细沟土壤可蚀性和有效水力传导系数敏感,同时,土壤侵蚀量与土壤临界剪切力及有效水力传导系数呈负相关,与细沟土壤可蚀性呈正相关[7]。

王建勋等[7]利用陕西省安塞县的资料,率定黄绵土的有效水力传导系数、土壤临界剪切力和细沟土壤可蚀性分别为22.1mm /h 、3.6Pa 和0.022s/m 。以此为参考,根据杨凌区的实际情况和径流量、土壤侵蚀量观测资料,最终将有效水力传导系数、土壤临界剪切力和细沟土壤可蚀性分别率定为37.8mm /h 、4.9P a 和0.028s/m,其他土壤参数采用土壤水蚀预报模型中的默认值。

3 模型验证及调控计算

3.1 模型验证结果与分析

基于标定的有效水力传导系数、土壤临界剪切力和细沟土壤可蚀性3个土壤参数,采用2003~2004年10次降雨产流观测资料,利用W EPP 模拟计算10b 和20b 裸地与苜蓿地次降雨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将实测数据(径流量W s ,mm ;产沙量G s ,g /m 2)与W EPP 计算数据(径流量W j ,产沙量G j )点绘成图,观察散点的分布趋势可知,实测值与计算值存在明显的直线关系,拟合的关系式见表1、表2。

表1 径流量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关系

坡度/(b )

调控措施关系式

相关系数10裸地W s =0.5828W j +0.74410.9541苜蓿W s =0.5424W j +1.16770.900520

裸地W s =0.6890W j +0.49830.9273苜蓿

W s =1.0126W j +0.1268

0.8573

表2 产沙量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关系

坡度/(b )

调控措施关系式

相关系数10裸地G s =0.8570G j +39.6440.8828苜蓿G s =0.1263G j +5.26390.834420

裸地G s =0.9664G j -10.4270.8739苜蓿

G s =0.1015G j +3.8283

0.7905

从表1、表2可以看出:W EPP 模型对裸地的预测要优于对苜蓿地的预测,原因是作物管理数据库涉及的参数众多,这些参数很难通过试验得到,有些参数借用模型参数库中的数据;对产流的预测优于对产沙的预测,原因是W EPP 是基于过程的模型,对土壤可蚀性等因子的计算利用了经验公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W EPP 对产沙量预测的准确性;对坡度为10b 的

预测优于对20b 的预测,原因是W EEP 是基于缓坡耕地开发的,应用在陡坡耕地时,需要进行验证和修正。

综上说明:W EPP 对裸地和苜蓿地产流、产沙进行的验证基本合理,可以利用W EPP 对各种调控措施下的调控作用进行预测。

3.2 径流量与产沙量模拟计算

黄土高原降雨径流调控措施设计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坡度一定条件下,推求某一调控措施在不同暴雨条件下的侵蚀产沙量。为此,利用W EPP 和表1、表2中的函数关系,对降雨量不变而改变雨强和雨强不变而改变雨量情况下,分别进行调控措施(种植苜蓿)下径流量与产沙量的模拟计算,其中降雨量和雨强为2003~2004年观测资料的平均值,其模拟计算结果见图1、图2。

图1 W EPP 对苜蓿地变雨强的模拟计算结果

图2 W EPP 对苜蓿地变雨量的模拟计算结果

从图1、图2可以看出:当雨强大于0.6mm /m i n 、降雨量大于60mm 时,曲线急剧上升,即出现暴雨时产流量大、侵蚀严重;当雨强小于0.05mm /m i n 、降雨量小于20mm 时,曲线较平缓,即降小雨时产流量小、侵蚀轻微;当雨强和降雨量介于二者之间时,产流产沙随雨强和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降雨量变化的增幅比随雨强变化的增幅要大。同一坡度条件下,降雨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大于雨强的影响;同一雨强和降雨量条件下,W EPP 对缓坡径流量和产沙量的模拟计算优于对陡坡的模拟计算。

4 初步结论

(1)W EPP 模型可对降雨径流调控措施下的径流量和产沙量进行模拟计算,但需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并根据实测资料进行验证。

(2)W EPP 模型对缓坡径流量和产沙量的模拟计算优于对陡坡的模拟计算,对裸地径流量和产沙量的模拟计算优于对径流调控措施(苜蓿地)的模拟计算,对径流量的模拟计算优于对产沙量的模拟计算。

黄土高原坡面降雨径流调控,其措施多种多样,本研究只对种植苜蓿的单一调控措施进行了简单模拟,(下转第95页)

#

67# 第4期 幸定武等:W EPP 在黄土高原坡面径流调控中的适用性研究

该优化问题属于非线性强约束问题,以1stopt和MATLAB 为优化工具,先用M ATLA B对要约束的方程进行处理,然后通过1stopt附带的差分进化法进行求解,再用其附带的遗传算法重新演算进行校核,以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1stopt是国内自主开发的一种软件,其最大特点是克服了使用迭代法时必须给出合适初始值的难题,即用户不必给出参数初始值,而由1st opt随机给出,通过其独特的全局优化算法,最终找出最优解。其附带的差分进化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优化算法,在数值优化应用中,特别是对大规模、多峰态、高度非线性的函数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其原理是通过把种群中几个个体的向量差加权后,按一定的规则与另外一个个体求和并进行适当的交叉操作来产生新个体。将新个体与当代种群中某个预定的个体相比较,如果新个体的目标函数值小于与之相比较的旧个体,则在下一代中就用新个体取代预定的旧个体。否则,旧个体仍保存下来。每次迭代都完成一次对全部个体的更新,计算过程中种群的个体数量不变。经过若干次迭代后,目标函数值就会收敛于函数的最小值,此时最优的个体对应着近似最优解。

4不同情况下剖面尺寸分析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地形及地质条件不同,因此要选择不同的坝高及摩擦系数。笔者计算出了各种情况下变量的不同取值,这里只列出了坝高为70m时参数的取值(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1变量m主要取决于坝底正应力,当R

yu

取最小值时m也达到最小。o变量n的选取主要决定于折点处垂直正应力

R

1

。?变量h的选取主要受折坡重力坝剖面面积控制,随着h的增大,面积在减小,当h与坝高一致时,面积达到最小。?在满足坝底应力、折点应力和抗滑稳定条件的情况下,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上游坡率m在不断减小,而折点高度h在不断增大,也就是说折点位置从上向下不断降低。

表1坝高H=70m时坝形参数

摩擦系数m n

h/

m

剖面面积/

m2

K s R yu R1

0.500.3000.6726.61916.591.000.350

0.550.2870.6738.61779.301.000.250

0.600.2970.6751.81687.141.000.130

0.650.2920.6765.21641.361.000.030

0.7000.6770.01638.001.050.010

0.7500.6770.01638.001.130.010 5控制条件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以30m坝高为例,取摩擦系数f=0.5,使稳定约束处于临界状态,即式(2)取等号,在满足式(3)的条件下,m与h的关系见图2中曲线1;使应力约束处于临界状态,即式(3)取等号,在满足式(2)的条件下,m与h的关系见图2中曲线2

图2m)h关系曲线

由图2可见,当h一定时,由曲线1确定的m值大于由曲线2确定的m值,两曲线没有交点,随着h的减小m值在不断增大。因此,对于折线重力坝而言,基本剖面主要是由稳定临界条件确定的,而且折点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

=责任编辑张华岩>

(上接第67页)其结果应该用观测资料进行验证,但由于资料不足未得到验证,因此还需开展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普特,高建恩.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新论[M].郑州:黄河

水利出版社,2006.

[2]刘元保,唐克丽,周佩华.黄土高原坡面沟蚀的类型及其

发生发展规律[J].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1998(7):9-18.

[3]张玉斌,郑粉莉,贾媛媛,等.W EPP模型概述[J].水土保

持研究,2004,11(4):146-149.

[4]莫放,贾忠华,罗纨.基于水蚀模型W EPP和G IS的高原

小流域侵蚀模拟[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5,16

(4):41-45.[5]F lanagan D C,N ear i ng M A.U S DA-W ater eros i on P red i c-

ti on pro j ect h illsl ope pro fil e and wa tershed model Docu m en-

tati on[R].W ashing t on D C:U SDA-ARS N ati on so il e ro-s i on research L aboratory,1995.

[6]N ati ona l So il E rosion R esearch L aborato ry(U S).W EPP-

predicti ng w ate r e rosion usi ng a process-based m ode l[J].

Journal of So il and w ater Conservati on,1997,52(2):96-

102.

[7]王建勋,郑粉莉,江忠善.W EPP模型坡面版在黄土丘陵

沟壑区的适用性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2):

50-55.

=责任编辑张智民>

#

95

#

第4期李静等:折坡重力坝基本剖面分析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说课稿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说课稿 黄梅一中秦敦林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黄梅一中的秦敦林,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认为说课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谈:一是教材分析,二是学情分析,三是教法分析,四是学法指导,五是教学过程,六是教学后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中图版《地理》必修三模块第二章第一节,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第二课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本节课完成第1课时,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尤以黄土高原最为严重;本节内容以黄土高原为典例,对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本节课知识跨度大,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探索,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明确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治理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的紧迫性,正确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第2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打下基础,同时为分析其他区域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找出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土流失概念,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难点: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所以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黄土高原主要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主要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张海峰 (陇东学院政法经管系思想政治教育政教二班) 内容摘要: 论述了旱地农业在我国农业中的战略地位,针对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脆弱,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干旱程度加剧,水资源短缺,降雨极不均匀,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通过人类积极的活动实现生态环境的重建和恢复,建设农林牧复合性旱地农业,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特色旱地农业产业化体系,还要制定促进区域发展的各项有利政策,建设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旱地农业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竭尽可能的实现黄土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土高原旱区生态环境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旱地农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干旱程度的日趋严重,水资源日趋紧张,使的发展新灌溉系统的成本不断上升,灌溉农业的效益下降已制约了其发展。因此,旱地农业在农业生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加快旱地农业的发展,促进旱地农业生产水平上新台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绵延我国 11个省区境内沿黄河地区,共计约48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年均降水量从不到200毫米(北部沙漠地区)至600毫米(西安)不等。地形有缓坡,也有陡峭的沟壑。生态环境、多变,资源承载能力较低。且这一地区多为旱地农业(旱地农业是泛指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主要依靠自然降水的旱作农业,也包括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加之降雨极不均匀,土壤水分损失严重,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具体表现如下: 一、晋陕黄土高原北部丘晋陵半干旱农牧区: 1、复杂多样的地形,强烈的土壤侵蚀。 除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较为平坦之外,南部晋陕黄土高原丘陵地面沟壑纵横,陡坡沟深,加之这一地区人口密度高,宜耕农田不多,陡坡开荒面积大,垦殖指数高,陡坡滥垦使林草植被造到严重破坏,本来抗冲性弱的黄土就更易受水蚀侵害。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并且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2、旱灾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本区大于等于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为250-400毫米,降水变化率较大。从全年雨量变化情况看,一次性小于等于5毫米无效降水多,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9月),且多雨或暴雨,造成灾害。春季多风少雨,春旱十分严重,又受制于地下的影响,河流深切,含沙量大,流量不稳定等因素,限制了农田灌溉作用的充分发挥。春季多风,风沙威胁严重,蒸发强烈,加之黄土抗侵蚀冲刷能力差,植被覆盖率低,从而使的有限降水难以顺利入渗为土壤接纳保蓄以供作物有效利用,这些因素综合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二、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 这一地区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高峰期与作物需水临界期错位,干旱是该区农业生产的住限因子,而且山坡地比例大,土壤为黄绵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差,水土流失及肥力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地下。山地农业靠天吃饭,广种薄收。 三、陇中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半干旱农牧区。 本区包括甘肃中部定西,临夏市,积石山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地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作者:杨秀梅 摘要:水和土壤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资源将无机界和有有机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连接起来,推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人类社会发展。如果离开水和土壤,那么人类将失去生存基础,文明也将难以继续。但是黄土高原上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总面积为64万km2,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水土流失”是指在流水、重力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1 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1.2 气候差异比较大 黄土高原气候系统中岩石圈和大气圈相互影响;大气系统中降水量具有很明显的地域和季节性,降水年际变率大,时间变化上降水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 2.5mm左右,下降速度高原东部明显快于西部,年降水存在2~4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年、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全区以一致变暖为主,高原中部变化幅度大于周边,气温上升速度年平均气温为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修改稿)

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 防治的思路与对策 庆阳市国土资源局李晓岩陈志奎张新民 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内陆腹地、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北控河套、南屏关中”的重要枢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面,整个塬面梁峁相依,塬塬相峙,冈峦起伏,沟壑交错,独具一格,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以5‰坡降向东南倾斜,也有“陇东盆地”之称。总土地总面积271.17万公顷,人口264万人。 庆阳气候特点是夏长冬短、雨量较充沛,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8.2~10℃,最高气温38.4℃,最低 -22.8℃,由北向南逐渐升高。7~9月为雨季,雨量较丰富,且多以大雨、暴雨出现,多年平均降雨量407.3~623.5㎜。 一、庆阳黄土高原沟壑区地理特点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地理特点。根据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地形地貌、行政区域特点,将庆阳地质环境分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中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部黄土低山丘陵区等三个区。主要由塬地、丘陵山地、河流滩地和河谷组成。黄土塬面积约占土地总

面积3O% ,梁峁丘陵区约占7O%。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庆阳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受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候、人类工程活动及地质灾害出现的频率,将地质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较易发区(包括中度易发区、轻度易发区)、基本无地质灾害区3个区(详见下表)。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黄土湿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地方病、水库淤积和水污染12种。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1107处,其中崩塌隐患点231处,占总数的90.25%;滑坡425处,占38.4%;泥石流271条,占24.5%;不稳定斜坡132处,占11.9%;地裂缝37处,占3.3%;地面塌陷9处,占0.81%。且分布广、隐患多、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较大。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时有发生,给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制约了庆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滑坡、崩塌。在七县一区均有分布,且发生频率高,直接危害较严重。从地域分布上看,多数崩塌、滑坡发生在坡度大于45°~60°,沟谷呈V字型,坡脚多无原生土体支撑的基底平缓的塬、梁、峁的边坡、黄土塬侧沟头、河谷阶地斜坡地带,相对切割坡高在100米以上,在其前沿均能见到地下水溢出成泉。从地质结构上看,由马兰黄土(Q3)或上部为马兰黄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 3、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必修二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系统,问题:谁记得? 生态(环境)子系统:基础 经济子系统:条件 社会子系统:目的 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三个同样的子系统。 生态环境是基础,所以首先要解决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 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开发不当、森林开发不当等 ——水土流失[ 概念:原因与表现 探索活动的图。——流走了劳动人民的血和汗………… 我国的现实状况 问题:哪些地区易出现水土流失状况?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状况等。 问题:分布: 耕垦历史悠久的地区和丘陵地带,黄土高原最严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华南丘陵山地、北方土蚀山地。)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读图2—1-2,黄土高原的范围: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包括省份:青、甘、宁、内、陕、晋、豫七个省区。 面积:5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5万,占83%,严重流失的为28万,占52%,每年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达16亿吨。 其区域地理特征: 自然环境: 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形地势: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河流:中上游 土壤:黄土 人文环境:1.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 2.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文化水平低,70%以上为贫困地区 河流域的谷物播种面积虽约占全国的38%,却因为每亩粮食产量平均只有60多千克,在水土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4年度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指南 一、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土壤侵蚀和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环境的世界性问题,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尤为突出。本实验室是以黄土高原侵蚀环境调控和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为研究方向,以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问题为目标,主要研究土壤侵蚀过程及其机理、土壤侵蚀预测预报、侵蚀环境演变机制及其提高生产力途径,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侵蚀与干旱逆境下作物生理生态和土壤水分、养分循环机制及其调控,发展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新领域及其交叉学科,为加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持续发展及黄河治理服务。 二、基金资助范围 本实验室主要资助符合实验室研究方向,又具有创新意义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课题。主要资助如下研究方向: 1.土壤侵蚀动力学过程及其机制、土壤侵蚀预测预报、侵蚀环境演变机制及其调控(简称:侵蚀) 包括土壤侵蚀过程动力学机制、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土壤侵蚀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土壤侵蚀环境演变机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侵蚀环境演变的驱动力、土壤侵蚀环境效应评价、土壤侵蚀与环境演变的预测预报等。 2.旱地农业生态系统中水分、养分迁移与调控及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的机制(简称:旱农)包括农林草生态系统中水分、养分迁移机制与动力学模式,土壤水—肥—生产力相互关系及产量形成过程的机理与动态模拟,提高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的机制与途径,作物对干旱逆境的适应性及旱地作物增产的机制,农业节水的生理生态基础,黄土高原发展集雨农业的理论与途径等。 3.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环境演变及调控与旱地农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简称:交叉) 包括侵蚀条件下土壤养分运移规律,植被—侵蚀—土壤互动作用,侵蚀条件下的土壤退化对旱地农业生产力和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评价、旱地农业生产力改变对区域水文情势影响的机制与效应,旱区生态农业对调控土壤侵蚀环境的效应,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式等。 4.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环境效应及调控(简称:植被) 包括半干旱区退化林草植被生态系统水分循环与恢复模型,灌草立体配置的水文生态与水土保持耦合效应;确定自然和人为作用下的土壤水分恶化过程及机理,建立区域土壤干层预报模型,提出区域植被恢复与建设高效种植模式,以指导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 三、基金资助方式 为了更加有效地管理实验室基金,充分发挥实验室基金在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实验室基金资助方式包括如下三种类型: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摘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治理措施 在中国大陆这块广袤无垠的大地的西北部偏中部地区,一直存在着这样一块土地,它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海拔800~3000米。 黄土高原之上,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千百年来,数以万计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不停地耕作着,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人们用辛勤的劳动换取生存与发展所需的食物。 然而,曾作为农耕文明发源地的黄土高原,逐渐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贫瘠的土地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大量的养分物质从土壤中流失殆尽,土地的肥力降低,因而收成减少,损失巨大。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增长,黄土高原开始出现了水土流失问题,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 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念为: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水土流失的面积较大,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南起秦岭北至长城,面积十分广阔,并且对于该区域工农业影响在不断加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面积广、强度大、区域明显、产沙集中、成因复杂的特点,该地区沟壑纵横、黄土广布、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有了一些改进,但总体上来说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两种。自然因素中首先为黄土特性,无理层,但垂直节理发育,黄土的粒度成分以粉砂粒(0.05mm~0.005mm)为主,土质酥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而粉砂粒级中又以粗粉砂占绝对优势,约占总重量的50%以上。黄土的特性决定了它胶结疏松,孔隙度大,分散率高,土粒在水中极易分散悬浮,土块遇水后,迅速崩解。黄土的颗粒性、粉砂性、疏松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 然后为植被因素,被具有涵养水源、减小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及保持水土的作用。黄土高原植被的覆盖率较低,而径流减少率和侵蚀较少率却在逐年增加,而较低的植被覆盖率则会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降低,植被减少使相同降水条件下河流径流流量加大,侵蚀加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旱地农业试验站宣传解说词

兰州大学庆阳黄土高原草地农业试验站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定位站 宣传片脚本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华夏灿烂文化的摇篮,记载了我国畜牧业与种植业多次反复嬗替的古老样本。 兰州大学庆阳黄土高原草地农业试验站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南缘。是我国第一个开展草地农业生态研究的试验站。 一、历史回顾 198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草业科学奠基人任继周教授,针对黄土高原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系统结构以单一谷物种植为主、畜牧业比例低低、农民收入低下等问题,带领着学术团队选址建立了庆阳试验站,开创了我国草地农业研究的先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曾被光明日报、经济参考、甘肃日报、甘肃科技报等专题报道,2002年随着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并入兰州大学,成为学校在黄土高原重要的科研、教学、推广示范基地和野外定位站, 2009年该站获批教育部中央级高校农林实践基地,2011年挂牌为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定位站试验站的软硬件条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二、基础条件 全站占地217亩,划分为作物-牧草试验观测区、家畜养殖区、综合楼、机具区、库房区和生活区等区域。站内各类用房总建筑面积近三千平方米,综合楼面积1421m2,建有实验室、教室、会议室和师生宿舍等、网络通讯设施齐全。配备有气象站、土壤水分测定仪、氧化亚氮气体分析仪、土壤碳通量测定仪、光合仪、冠层仪、人工模拟降雨器等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基本条件,各类拖拉机、播种机、免耕机等田间机械,为大田实验提供了条件保障。 三、科研工作及相关成果 建站以来,依据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农业系统中畜牧业所占比例不低于25%,重点开展了粮-草-畜耦合提高系统提高自然资源利用能力和效率的研究,共引进评价近千种饲草植物新品种,其中100余种已在当地应用,在研究评价草田轮作系统评价系统生产力和效益,在牧草-家畜系统试验区评价反刍家畜对饲草的转化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在果-草试验区观测牧草加入果园后系统水分、养分和光能利用过程。建立的水土保持耕作试验区,以当地常见二年三熟轮作为对象,系统观测中长尺度下免耕、秸秆还田等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农业生产力和环境安全的影响。

黄土高原练习(含答案)

黄土高原练习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5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6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黄土高原上的陕西洛川苹果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3.洛川苹果种植的自然条件优势是 ①黄土梁、黄土峁密布②日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降水集中在冬春两季④黄土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洛川商家在上海开设果行零售苹果,其利用的上海区位优势主要是 A.消费市场巨大 B.集聚效应显著 C.劳动力素质高 D.运输条件便捷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5-6题。 5.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6.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4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8.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中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 分布的一个地带。据此回答9~10题。 9. 图中阴影可能是我国的() A. 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 B. 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C. 是平原向高原的过渡地带 D.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过渡地带 10. 图中甲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严重 B. 水土流失严重 C. 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 D. 土壤污染严重 11. 图中乙处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 土壤贫瘠 B. 光热条件差 C. 地形坡度大 D. 水资源缺乏 12、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图24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3分)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4分)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2分)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广东省中学 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1分) 13、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陕西省经济 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综合实力迅速提升 的十年。读陕西省相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 问题。(17分) 材料一:2008年陕西省粮食播种面积4852.05万亩,粮食总产1150.9万吨,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与1999年比,在粮食面积减少近20%的情况下,产量增长6.4%,2000-2008年粮食单产年均增长3.2%。 材料二:陕西省三大产业结构图 材料三:陕西省略图 1.1999年以来,陕西省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2.陕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是 ,其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3.渭河和汉江的分水岭是;渭河和汉江比较,含沙量较大的是,主要原因是;含沙量大对河流综合开发的不利影响 有、等。 4.渭河谷地和汉江谷地分属哪种农业地域类型?两地发展农业不同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 5.近年来,陕西省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主要是什么原因? 14.(2011届北京海淀期末考试)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通 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 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这不仅是毕业论文撰写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 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 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1. 在写 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最重要的是对 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 的年份。 2.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 3. 最后简 略介绍发展趋势。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 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 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 把握。 2.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3.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一般2-3 页A4 纸即可。 4.如果没有与毕业论 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 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范文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是一个重 要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人员己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有许多成熟的 技术己经应用到实际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可视化软件产品,如3DMAX、MAYA、EVS、 AVS 等。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游戏、电影动画、工业设计以及其它专业领 域的研究,而与GIS 联系较少。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用于地图学与GIS 始于90 年 代初。1993 年,国际地图学协会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16 届学术讨论会上宣告成 立可视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定期交流可视化技术在地图学领域中的发展状况 和研究热点,并加强与计算机领域的协作。 1996 年该委员会与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学专业组进行了跨学科的协作,制订了一项称为“CartoProiect"的行动计划,旨在探索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中, 同时也探讨怎样从地图学的观点和方法来促进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1998 年 2 月由B.H.Mccormick 等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科学计算可视化研讨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设计者:王明琳 课程标准内容: 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了解综合治理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理解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危害并掌握其有效的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地理景观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忆复习: 师: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 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包涵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那三个方面的内容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包涵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湿地开发不当。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新课讲授: 师:(投影黄土高原景观图)请同学们说说对黄土高原的印象。 生:发言 ——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完整版)黄土高原的成因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 103°~114°。东西千余 千米,南北700千 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 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 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 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 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 积约40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 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 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区。 目录 ??概述 ??来源 ??历史 ??水土流失 ??治理 [显示全部] 黄土高原-概述

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山地土壤 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 分明显。黄土颗粒细, 土质松软,富含可溶性 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 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 久。黄土高原是中国古 代文化的摇篮。 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 在中国北方,它东起太 行山,西至乌鞘岭,南 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科学在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释的。譬如,黄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黏土的含量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这种自西北向东南的有规律的排列呈叠瓦阶梯状的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自主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卢梭、第斯多惠、杜威等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中也系统总结了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做过的一些探讨。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也很多,如自我调节的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管理的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自律学习(autonous learning)、自我计划学习 (self—plann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 (self—monitored learning)、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等。在国外,自主学习思想一直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共同关注。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迅速发展,维果斯基的语言自我指导理论在西方得到了认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兴起,心理学领域的这些发展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论阐述或者实践研究。

以斯金那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质上是个体的学习调控反应与邻近的强化物建立联系。它包含四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以及由此开发出了自我记录技术、自我指导技术、自我强化技术。该理论最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从个人、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主要由个人内部的本能、需要、驱力、特质等决定,不主要由外在的环境因素来决定,而是受到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主体社会认知的影响制约,这种影响并决定行为的社会认知有两种:即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结果期望是指人关于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他所期望的某种主观推测或判断。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或推测,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作用。从理论分析,任何学生的学习行为实际上受学生的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的双重制 约和调节。这一理论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认知在其自主学习发展中的作用。它认为,学生与教师、父母、其他学生的积极交往和反馈会极大地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此理论把自主学习分成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三个子过程,强调自我效能和榜样示范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自由意志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意志成分控制着人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者克服困难、坚持学习。高度的自

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黄土高原(含答案)

一、选择题 (2019.威海)今年,《周恩来回延安》剧组到延安取景拍摄,向黄土高原深处走了300多公里,都没能找到一片没有植被只有黃土的塬。三北防护林工程40年的建设,使黄土高原由“黄”变“绿”.读黄土高原坡面示意图(图8),完成13-14题. 13.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草场退化 D.滑坡和泥石流 14.在黄土高原综合整治过程中,下列措施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在甲处修建挡土坝和护坡 B.在乙处发展林果业C.在丙处修建梯田发展农业 D.在丙处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A C (2019.广安)23.(2分)因煤炭资源丰富被誉为“乌金高原”的是() A.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答案】C。 (2019.济宁)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在改善本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本区经济是个重大课题。据此,完成14~15题。 1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 ①减少土壤肥力②淤塞河道③破坏农田④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有() ①自然资源丰富②名胜古迹众多③工业基础雄厚④国家政策资金扶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14.D 15.B (2019 .咸宁)读“黄土高原局部简图”(图8),完成19-20题。 19.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草场退化 B.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盐酸化 20.如图所示,水库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河流源头附近,推断该地水库的最突出作用是A.水产养殖 B.拦蓄泥沙 C.防洪减灾 D.调节径流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doc资料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和现状 在西方,研究性学习的根源可以追随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它步步紧逼的探问方式。但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只是形式上带有研究性学习的色彩,并没有严格的探究意义。真正直接促进研究性学习的诞生的是20世纪以来,美国几名教育专家对学习理论的探讨。如: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施瓦布的“探究性教学思想”等,他们关于教学实践的思想是研究性学习丰富的思想源泉。 目前,各国对研究性学习的提法不同,践行的途径也有差异,但其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美国教育界就学生个体的特点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展开研究,在大、中、小学创设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法国的“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 (TPE);日本的“综合学习”课程;澳大利亚的“在解决问题辅导课中的合作学习”课程等。 西方教育家在儿童的发展、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策略等方面所做的论述,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可谓是独领风骚,开辟了探究教学的新纪元,为当今世界倡导研究性学习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2国内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理念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主张学习是一个反复实践并获得真知的过程,即“学”、“思”、“行”三个环节;在教学中,孔子还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即“思”、“辨”、“行”三个方面。这些教育思想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思想源泉。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是在广大中小学进行的,它是伴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有的学者认为回顾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历程,我国中小学大体经历了课外活动、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活动和专门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三个阶段。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首先在上海起步,在第一期课程改革中,中小学设置了活动课板块,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自主探究学习,这是研究性学习在国最早的萌芽;从1995年起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1998年,上海市启动了第二期中小学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构建包括基础性、发展性、研究性三个学习力的新学习观,研究型课程成为上海二期课改中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2000年1月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版)》中,首次把“研究性学习”列入高中的必修课;2001年4月,《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颁布,标志着研究性学习全面推进展开。 1998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实验课程开始普及,全国各地都在实践上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积极的探索。在第一期课程改革中,一些学校增加了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大同中学的“STS”和“知识论”课程;海市西中学的“告中自研式活动课程”;东师大二附中的“高中小课题研究”;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等等侧。 目前,从我国各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总体现状来看,基本上是在高中阶段进行,初中阶段实施的很少;实施渠道上,大多是把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门专设课程形式,即“研究性学习课程”来实施,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贯彻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体现于学生的全部学习之中即学科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方面的实施较少,并且大多的研究成果是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门课程的形式而取得的。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也出现许多误区,如:山功利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学校片面追求名声,热衷于产生轰动效应,急于推出成果,有意无意把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扩大化等等。自精英主义倾向:不面向全体学生,只重视个别优生的培养,随意拔高“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目标,课题选择上往往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缺乏现实情趣和生活气息,过于偏重于科学前沿的所谓“高精尖”的“科学话题”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