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

《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

《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复习与巩固

一、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式的不同地貌。

3.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4.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5.以山岳为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6.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7.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8.举例说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9.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0.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地表形态。

11.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知识经纬

二、要点精析

(一)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1.内力作用的概况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2.内力作用的分类——按表现形式

迅速剧烈的——火山喷发、地震等。

极其缓慢的——地壳运动等。

3.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它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

4.外力作用的概况

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主要形式——风、流水、冰川、生物、海浪等。

5.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人类活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造地表形态。例如,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这些活动都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但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又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例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速河流、湖泊、水库的泥沙淤积,诱发洪涝、滑坡等灾害。

【典型例题】

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

(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

(3)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

(4)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

(5)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内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物质循环的内外力运用。(1)根据图例,可判断C层为砂岩,砂岩是河湖沉积的产物,故所处环境为陆地环境。E层为石灰岩,形成于深海,F层为砂岩,形成于陆地环境,说明从E层到F层发生了下降运动;G层为页岩,形成于浅海环境,说明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2)图中显示,N层及其以上岩层未发生弯曲,N层以下岩层发生了弯曲,说明褶皱形成于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3)对比图示,可以看出断层M的左侧与右侧相比缺失了H、I、J、K四个地层。(4)地层O发生了断裂,说明发生在断层之前。第11题,图示信息显示该地区地层发生了升降运动,形成了褶皱、断层,褶皱的顶部被外力侵蚀,使得断层左侧地层缺失。这些运动中,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发生于地球内部,属于内力作用,沉积岩的形成、地层被侵蚀甚至缺失属于外力作用。

答案:(1)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2)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3)H、I、J、K地层缺失。(4)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5)内力作用表现: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任答两点即可) 外力作用表现: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任答两点即可)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的分类

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①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

②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

③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

④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三)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

背斜向斜

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

翼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

翼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

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

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

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

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

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

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

成山岭

图示

2.判断断层的主要依据

判断某一构造是否为断层,有两个依据:一是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即断层是岩层失去了连续完整性。如下图中的A、B、C三处岩石既受力破裂,又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所以A、B、c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破裂但无位移,故D不是断层而仅仅是断裂。

(四)地质构造与生产活动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以在向斜槽部打。(如下图A)

2.利用背斜找油气: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如图B)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已经侵蚀搬运掉了。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此处是雨水及地下水的汇集区,可能变为水道。

6.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区烈度会变大。

【典型例题】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在字母I、J和C处分别发现了三叶虫、恐龙和剑齿虎的化石。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A处________,B处________,C处________,D处________。

图中先成山地后又成谷地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先成谷地后成山地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图中D处成为山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B处成为洼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各地层中,可能有煤的是________,可能含石油的地层是________。

(4)按埋藏条件看,E处地下水应属于________水,如在C处打井,井水不会自动流出,原因是什么?

(5)由该地质剖面图分析,该地区受到哪些地质作用?产生了哪些类型的地壳运动?判断依据是什么?

解析:①找准切入点,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古生物化石,通过化石确定岩层的新老关系,因为它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据。其次,根据岩层的形态确定地垒、地堑等构造。最后,分析地形与构造不一致的现象。②根据已知条件给予的三种古生物化石,可以确定它们分别代表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这是判断地层中是否含有煤和石油等矿产的依据;向斜构造地层中的两个隔水层,是判断地下水类型的主要信息。

答案:(1)地垒,地堑,向斜,背斜,B,D,C,A;(2)D处为背斜构造,因其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易遭外力侵蚀而成为背斜谷地,B处所在岩块相对下沉,故成洼地(地堑);(3)I、J,J、C;(4)承压水,井口高于承压水位线;(5)先受水平挤压力产生水平运动,后受拉张力产生断层;在外力的长期作用下,使D处背斜成谷、C处向斜成山。

(五)板块构造学说

1.六大板块的划分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火山的利弊

强烈的火山喷发有很大的危害性。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和熔岩流,常常破坏田园、建筑。火山喷发时,有时还引起地震,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火山活动也给人们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以及硫磺等有用矿物。

【典型例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